高分子化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编号:1037051004
撰写人:黎华明高勇
审核人:戴文利
湘潭大学
化学学院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高分子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高分子化
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和规范地进行高分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
能和技术,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地基础。
因此,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重点是传
授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
本实验指导书着重强
化了综合实验,新增了设计实验部分。
前者是想使学生得到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
高分子仪器分析等总的高分子科学实验的锻炼,后者则是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
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年级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适用年级:大学三年级
三、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聚合物研究方法》。
四、实验项目及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必修验证性 1 4 实验二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必修验证性 1 4
实验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及聚合
物分子量测定
必修综合性 2 6
实验四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及单体转化率测
定
必修综合性性 2 6
实验五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及聚乙烯醇的
制备
必修综合性 2 8
实验六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合剂共聚
物组成测定
必修综合性 2~3 8
实验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环氧值测定必修综合性 2~3 8
实验八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
合及共聚物组成测定
必修综合性 2~3 8
实验九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选修研究创新性 2 8 实验十丙烯酸酯共聚实验设计选修设计性3~4 8
五、实验环境
实验室提供充分场地,配套设施(水、电及基础实验仪器)要齐全,而且要求实验室通风良好。
六、实验总体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科学基础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对科学研究能有一个初步认识。
七、本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传授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高分子科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现象与结论进行解释。
教学方法与建议: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辅以教师必要地指导和监督。
一个完整的高分子化学实验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
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充分预习。
预习过程要做到看、查、问和写。
实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和真实记录。
做完实验后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能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本体聚合方法;
2.观察和熟悉其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自动加速”现象。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本体聚合反应体系是由单体和引发剂组成,由于没有加入其它成分,因此产物纯度高,在均相体系中,产物透明度和电性能都很好。
但由于无介质存在,热量难以散发;加之体系粘度不断增大,极易局部过热,反应不均,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加宽,甚至产物变黄,有时气泡残留再聚合物内而影响其性能。
本体聚合按聚合物能否溶解于单体中,分为两类:
1)聚合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能溶于单体中的属于均相体系,产物纯度高,透明度好。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属于此类。
2)聚合产物析出的则为非均相聚合或沉淀聚合。
产物为不透明白色不规整的颗粒。
乙烯、氯乙烯、偏氯乙烯、丙烯属于此类。
在本体聚合中,常常伴随体系的粘度增大而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这是由于粘度增大分子链(游离基)的扩散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不受很大影响,这样就使得链终止反应降低,而使聚合反应速度加快,产物的分子量也急剧增加。
一般情况下,聚合物密度大于其单体的密度,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变为聚合物时会发生体积收缩现象。
本实验采用自由基本体聚合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反应式如下: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20 mL试管3支;10 mL刻度吸管;1000 mL烧杯;试管夹;温度计(1~100℃)2支;加热电炉;搅拌马达;调压器和温度指示控制仪等;甲基丙烯酸甲酯(新蒸)12 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6 g。
四、实验内容
1.取三支20 mL试管,洗净、烘干。
2.在三个干净的称量瓶中,一个称0.03 g过氧化二苯甲酰,另一个称0.02 g,第三个称0.01 g,各用4 mL单体将其溶解,再倒入试管中。
3.用包有铝薄的橡皮塞将试管盖上,置于70℃热水浴中(水浴中有搅拌)再缓慢升温
至75℃,观察试管中的反应现象;反应2-2.5 h。
五、复习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定性说明上述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2.试用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六、实验注意事项
橡皮塞必须用聚四氟乙烯膜或铝箔包裹,以防止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蒸气将橡皮塞中的添加物(如防老剂等)溶出,影响聚合反应;塞子只需轻轻盖上,不要塞紧,以防因温度升高时塞子冲出。
实验二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聚乙烯醇(PV A)的缩醛化制备胶水,掌握聚乙烯醇缩醛化的反应原理,并了解高聚物官能团侧基反应的知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聚乙烯醇缩甲醛是利用聚乙烯醇与甲醛在盐酸催化作用下反应而制得的。
其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聚乙烯醇高分子链上的羟基不能全部进行缩醛化反应,会有一部分羟基残留下来,本实验是合成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反应过程中须控制较低的缩醛度,使产物保持水溶性。
如若反应过于猛烈,则会造成局部高缩醛度,导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胶水中,影响胶水质量。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物比例等因素。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清单
聚乙烯醇(PV A);甲醛水溶液(40%工业甲醛);盐酸;NaOH;三颈瓶;机械搅拌;加热电炉;调压器和温度指示控制仪;温度计;球形冷凝管;量筒;培养皿。
四、实验内容
1.在250 mL三口瓶中,加入90 mL去离子水,10 g PV A,在搅拌下升温至95℃,保持5 min溶解聚合物。
2.待PV A全部溶解后,于85℃左右加入3 mL甲醛,搅拌15 min,滴加1:4盐酸溶液,控制反应体系pH值2~3,升温至90℃反应,同时搅拌至反应体系逐渐变稠。
当体系中出现气泡或有絮状物产生时,立即迅速加入1.5 mL 8%的NaOH溶液,调节pH值为7,冷却出料,所获得无色透明粘稠液体,即市售胶水。
五、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缩醛度增加,水溶性会下降?
六、实验注意事项
由于缩醛化反应程度较低,胶水里尚含有未反应的甲醛、产物里往往有甲醛的刺激性气味;此外缩醛基团在碱性环境下较稳定,故要调整胶水的pH值。
实验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及聚合物分子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状产物的制备;
2.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及实施方法;
3. 了解聚合物分离纯化方法;
4.掌握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悬浮聚合是单体借助于分散剂和强力搅拌分散成微珠而悬浮于介质(通常用水)进行的聚合反应。
单体不溶或稍溶于介质中,引发剂溶于单体而不溶于介质中。
由于悬浮聚合是在单体液滴内进行的聚合,所以可把它看成小单位的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控制的关键包括良好的搅拌、合适的分散剂及用量、适宜的油水比(单体/水的体积比)。
悬浮聚合体系是一个分散-凝聚的动态平衡体系,当达到中等单体转化率时(约20%-60%),单体液滴的粘性增大,凝聚倾向增强,是悬浮聚合的“危险期”,需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搅拌。
正因为如此,悬浮聚合法不适于合成粘性高的聚合物,如弹性体。
此外,为抑制水相和气-液界面的聚合反应,以防止或减少粘附,应选择水溶性尽量小的引发剂,或者加入适当的水相阻聚剂(如Na2S等)。
良好的搅拌指的是合适而稳定的搅拌速度。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前提下,搅拌显得尤其重要,搅拌太快得到的聚合物珠粒太小甚至为粉末,太慢则得到的聚合物珠粒太大,易发生粘结成块,使聚合反应失败。
一般在单体加入后,由慢到快小心地调节搅拌速度,注意观察单体液滴大小,当单体液滴大小符合要求后,才开始加热升温,并注意保持搅拌速度恒定,以获得粒度均匀的聚合物颗粒。
当聚合物颗粒慢慢变硬后,搅拌不再特别重要,只需保证不使反应体系发生爆沸即可。
分散剂可分为水溶性高聚物和难溶于水的无机化合物粉末两大类,前者如聚乙烯醇、明胶、淀粉、聚丙烯酸盐等;后者如硫酸钡、碳酸等。
分散剂的类型和用量对产物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分散剂用量的条件下只有控制搅拌速度适中,才能得到所需珠粒大小的聚合物,一般产物的粒子大小以0.1~数毫米为宜。
水相/单体相的体积比一般控制在4:1-1:1之间。
水量太高,则聚合反应釜的利用率低;太低,则易造成体系粘度大,搅拌、传质传热困难,易导致聚合反应失控。
悬浮聚合法适用于生产塑料,不适用生产橡胶。
该法所得的产物可作离子交换树脂、压缩粉、注射模型的原料。
聚合反应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250 mL三颈瓶;15 cm球形冷凝管;1000 mL烧杯;温度计(1~100℃)2支;搅拌马达;调压器和温度指示控制仪;凝胶色谱仪(GPC)等;甲基丙烯酸甲酯(新蒸)10 mL;偶氮二异丁腈(AIBN)0.150 g;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700~1750)0.05 g;蒸馏水60 mL;四氢呋喃(THF)。
四、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查阅悬浮聚合原理与配方;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原理,培养学生熟练的试验操作。
五、实验内容
1.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0.25 g聚乙烯醇、40 mL水、加热搅拌使聚乙烯醇溶解。
2.待溶完后,加冷水降温至30℃,加入预先已溶解了0.15 g偶氮二异丁腈的1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再用20 mL水分二次冲洗盛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容器,并倒入三颈瓶中,加料完毕,快速升温至75℃,用温度指示控制仪,控制温度为75 ± 1℃,搅拌速率由变压器调节,根据所需粒子的大小来决定。
3.反应2.5 h后,再缓慢提高温度到82 ± 1℃熟化0.5 h,停止反应,将产物取出,用水反复洗数次,用布氏漏斗抽干。
4.抽干后倒入表面皿上,放入真空烘箱中70℃下干燥。
5.取纯化干燥后的聚合物3-5 mg,溶于0.5 mL的THF中,配成溶液,在GPC上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记录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2.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七、复习思考题
1.悬浮聚合反应中影响分子量大小及分子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悬浮聚合反应中期易出现粘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如何注意避免。
八、实验注意事项
1.一般在单体加入后,由慢到快小心地调节搅拌速度,注意观察单体液滴大小,当单体液滴大小符合要求后,才开始加热升温,并注意保持搅拌速度恒定,以获得粒度均匀的聚合物颗粒。
2.分散剂的类型与用量对聚合产物的颗粒形态及使用性能等影响很大,必须小心选择。
3.悬浮聚合体系是一个分散-凝聚的动态平衡体系,当达到中等单体转化率时(约20%- 60%),单体液滴的粘性增大,凝聚倾向增强,是悬浮聚合的“危险期”,需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搅拌。
实验四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及转化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液聚合原理和方法。
2.了解乳化剂的选择及使用条件。
3.了解单体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于乳化剂和机械搅拌的作用分散在介质(常用水)中形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它具有三个特征即聚合速度快,聚合过程平稳和产物分子量大。
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特别适合于生产高黏度的聚合物,如合成橡胶。
乳液聚合产物可直接用作油、涂料、粘合剂等。
若要制备粉状聚合物,则必须进行破乳,使聚合物凝聚,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由于使用了乳化剂,产物纯度降低,但这对要求不高的场所,如制备涂料等,它的优越性还是很明显。
乳化剂是表面活性物质,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即同时存在亲水基和亲油基(憎水基)。
按其结构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最常用的为皂类。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反应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即通过乳化作用分散单体;通过增溶作用提高单体在水中溶解度(单体扩散进入胶束中);稳定作用即形成稳定的体系。
它的性质和用量与聚合反应有密切关系。
乳液聚合体系要求单体不溶解于水或微溶解于水,引发剂可溶解于水中。
乳液聚合历程,目前大多数认为是溶于水相的引发剂分解的初级游离基由水相进入增溶胶束中,胶束由于聚合而增大成为单体-聚合物粒子,直至聚合过程结束。
乳液聚合的速度和产物的分子量都和乳胶粒子的数目有关。
体系的pH值对乳液的稳定性有影响,使用钠皂乳化剂时,乳液体系在酸性介质下不稳定,在碱性介质下稳定。
由于氧化物引发剂分解有使介质变酸的趋势,因此配制成乳液时,除了加入少量烧碱外,还必须加入适量的缓冲剂,以稳定体系的pH值,否则有凝聚结块的现象出现。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250 mL三颈瓶;15 cm球形冷凝管;1000 mL烧杯;温度计(1~100℃)2支;机械搅拌;调压器和温度指示控制仪等;苯乙烯20 mL;油酸钠1.0 g;过硫酸钾150 mg;磷酸二氢钠62 mg;NaOH(10%)水溶液及100 mL蒸馏水。
四、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乳液聚合原理,了解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要求学生掌握单体转化率测定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能适当了解一些科研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原理,培养学生熟练的试验操作。
五、实验内容
1.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油酸钠1.0 g,再加入88 mL蒸馏水,搅拌使乳化剂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状)为止。
2.加入预先用5 mL蒸馏水溶解的过硫酸钾150 mg到反应瓶中,同时加入预先用5 mL 蒸馏水溶解的磷酸二氢钠62 mg到反应瓶中,再用10%NaOH的水溶液将体系pH值调到9。
3.用剩下的2 mL蒸馏水冲洗乳化剂和缓冲液瓶后,将其冲洗水倒入反应瓶中,在搅拌下加入20 mL苯乙烯单体,再高速搅拌25 min,预乳化完后,迅速升温到75℃下,搅拌反应3.5 h。
4.称取20 g聚合乳液加入到200 mL烧杯中,一边搅拌一边加入10%的明矾溶液70 mL,进行破乳。
抽滤后分别用去离子水和甲醇各洗涤3次,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其它杂质,聚合物经真空干燥至恒重后称重,计算单体转化率。
要求作出反应时间与单体转化率关系曲线。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2.严格按照试验步骤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4.作出反应时间与单体转化率关系曲线。
七、复习思考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加磷酸二氢钠和NaOH调节溶液的pH值到9?
2.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是什么?
3.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自动升温现象?为什么要控制反应温度?
八、实验注意事项
1.反应体系中残留单体含量的定量检验和定性检验有两种方法。
定量检验可以采用溴加成法。
定性检验是用滴管取少量乳液,放在小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再加入1滴高锰酸钾水溶液,若品红色很慢褪色,表示单体含量很少。
同时也可以从单体气味的大小来估计。
2.固含量测定方法,称约10 g乳液放在一小烧杯中(预先已称重),在通风橱中蒸去水分和剩余单体至恒重,计算固体的含量。
实验五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及聚乙烯醇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液聚合特点及溶剂选择的依据。
2、了解高分子侧基反应原理及醇解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醋酸乙烯酯(PV Ac)。
之所以选用甲醇作溶剂,是由于单体(醋酸乙烯酯)和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都能溶于甲醇中,而且聚合反应中活性链对甲醇的链转移常数较小。
而且在醇解制取聚乙烯醇(PV A)时,加入催化剂后在甲醇中即可进行醇解。
醋酸乙烯酯(V Ac)在聚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向聚合物链的链转移反应。
聚合物的浓度越大,支化越容易发生。
聚合物活性自由基链除了向PV Ac主链上的α、β氢处链转移,形成水解不掉的支链,还会向乙酰基上的活泼氢原子转移,在乙酰基上形成支链。
这部分支链容易水解脱掉,导致聚合度降低。
在单体浓度为85%时聚合得到的聚醋酸乙烯酯,醇解后聚合度下降38.15%。
单体浓度为67%时醇解后只降低了6.39%。
因此要降低溶液中得单体浓度。
但单体浓度过低,会影响产物得最终聚合度。
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可以在酸性或碱性催化下进行,酸性醇解时,由于痕量级的酸很难从PV A中除去,而残留的酸可加速PV A的脱水作用,使产物变黄或不溶于水,目前工业上都采用碱性醇解法。
另一方面,甲醇中的水对醇解会产生阻碍作用。
因为水的存在使反应体系内产生CH3COONa,消耗了NaOH,而NaOH在此起催化作用。
因此要严格控制甲醇中水的含量。
碱性醇解时,产物中含有副产物醋酸钠,其醇解反应方程式:
本实验首先制备PV Ac,然后在碱性条件下醇解,由于产物PV A不溶于甲醇,所以醇解到一定程度时会观察到明显的相转变,此时大约有60%的乙酰基被羟基取代。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250 mL三颈瓶;15 cm球形冷凝管;1000 mL烧杯;温度计(1~100℃)2支;机械搅拌;调压器和温度指示控制仪等;醋酸乙烯酯;NaOH;甲醇;偶氮二异丁腈。
四、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方法和醇解制备聚乙烯醇的方法;了解高分子侧
基反应原理及醇解度的测定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原理,培养学生熟练的试验操作。
五、实验内容
1.PV Ac的制备: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0 g甲醇,40 g V Ac和0.5 g AIBN,开始搅拌。
当AIBN完全溶解后,升温至(60 + 2℃),在此温度下反应3~8 h。
2.测转化率:取一干净的培养皿,在天平上称重记为W1,从烧瓶中取出约3 g PV Ac 溶液,放在培养皿中称重记为W2,然后将装样品的培养皿放在通风橱内的红外灯下加热,让溶剂和未反应的单体大部分挥发掉,再放入真空烘箱中烘干,称重记为W3,根据重量计算单体转化率。
3.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将大部分聚合物溶液倒入回收瓶中,反应瓶中留下约15 g,用15 mL甲醇将瓶口处的溶液冲净。
换成蒸馏装置,在搅拌下用水泵减压蒸馏,将未反应的单体除尽。
4.醇解制备PV A: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9 g 40%的PV Ac甲醇溶液和60 mL甲醇,搅拌5 min,使PV Ac充分溶解。
然后在室温下加入4 mL 30%的NaOH水溶液,边高速搅拌边用冷水控制反应瓶内温度上升,从有絮状物析出开始计时,15 min后停止反应,用布氏漏斗过滤,同时各用15 mL甲醇洗三次,将产物置于真空烘箱中,在30℃真空干燥1 h,称重,计算产率。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2.严格按照试验步骤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3.指出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七、思考题
1.聚合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聚合物支化度增加?
2.聚醋酸乙烯酯醇解后分子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八、注意事项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会变得越来越稠,可适当补加甲醇。
如果反应过程中补加了甲醇,在醇解反应时可适当少加甲醇。
实验六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合及共聚物组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异相溶液聚合方法,比较异相溶液聚合与均相溶液聚合的区别;
2.了解共聚合反应原理及共聚物的类型;
3.运用竟聚率判断共聚物类型及组成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放在一起聚合,所得的聚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链节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用以制备共聚物的反应叫共聚合反应;两种单体共聚,称二元共聚。
三种单体共聚,叫三元共聚,依次类推。
就二元共聚物而言,如果我们以A和B代表两种单体,则按单体链节的排列情况,二元共聚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无规共聚物-ABBAABBBABABAAAABBBAABAB-
交替共聚物-ABABABABABABABABABABABAB-
嵌段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共聚合反应决定于所用单体的化学结构及反应活性。
共聚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决定于聚合物链节中单体链节的性质,相应数量及排列方式,所以共聚合反应在改进聚合物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把共聚物比作金属中的“合金”,这是很恰当的,因为这样扩大了聚合物的范围,并且通过共聚合改进高聚物的性能。
要生产具有预期性能的共聚物,必须根据共聚合反应规律加以控制,共聚反应有其独特的规律,并不是随便搭配两种单体就能获得共聚物的。
当挑选一对单体进行反应共聚反应时,首先应了解其特征的竟聚率r1r2的数值,便可估计到这对单体进行共聚反应时,会得到大致得到什么样的共聚物。
进一步研究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布,为生产上控制产品规格和工艺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苯150 mL;苯乙烯7.5 mL;马来酸酐4.9 g;过氧化二苯甲酰0.05 g;250 mL三颈瓶;
15 cm球形冷凝管;1000 mL烧杯;温度计(1~100℃)2支;机械搅拌;调压器和温度指示控制仪等。
四、实验内容
共聚物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