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课件(31张PPT)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课件(31张PPT)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二、综合题 1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 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 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 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 的进步。(4分)
进步:①就业人数剧增。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③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④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度 增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4分)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②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中国共产 党的正确领导。⑤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等。(4分)
“新四大发明”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事实上这四样没有一项是中国发明的,但是中国在推广 应用方面领先,对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而误传。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 群众的努力;科学技术的推动。
(2)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 益,关注民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 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 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 日益深入人心
新知讲解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 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 去的生活不好呢?
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得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 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 有益健康。
通信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新知讲解
通讯方式的变化
微信聊天 QQ聊天
新知讲解 我国的电信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 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 界前列。
新知讲解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 率越来越高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材料: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 凭证定量购买,粮 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 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 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 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这一现象? 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往行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 表现在哪里?概述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A
C
B
D
巩固提升
5、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是琳琅 满目,品种繁多。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饮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6、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 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 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 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实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实用课件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 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 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 量不足!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营养健康
D 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C (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1.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 多次提 出想接 老两口 过去一 块生活 ,这是 倒叙手 法,这 种写作 技巧的 运用, 避免了 平铺直 叙。

5. 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倾其心力与才 力创作 出来的 时代精 品成了 经典, 经过了 时间淘 洗

6. 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是不同 时期的 重要作 家倾其 心力与 才力创 作出来 的时代 精品

7. 经过不同时期淘洗的经典之作是重 要的时 代精品 ,不同 时期的 作家倾 尽了心 力与才 力

8. 作家在不同时期倾其心力与才力创 作出来 的经典 之作, 经过时 间淘洗 后成了 重要的 精品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 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 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改 革 开 放 前
改革开放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自行车潮
乡间的土路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

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面积扩大,装修和居 住环境改善
相关史事
1978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8.1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里的许多人 告别了拥挤的大杂院,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 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许多农村的情况也有明 显好转,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和茅草房。在一些富 裕农村,还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
美丽乡村
上海的居民小区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 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 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 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 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 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日常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 前,物价飞涨, 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当家做主,经济 恢复,物价稳定,人 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 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 民生活明显改善。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现代服装

饮食结构单一
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
问题思考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 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 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20世纪五六十 年代的中国,不同地 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 主要靠信件传递。那 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 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
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用哪些方 式与亲友联系?
打电话
上网
通信方式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随着我国经 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用 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走过50—70年代的饿:新中国成立初期,6亿人吃不饱,
初中男生每月口粮仅为31斤
80年代温饱奔小康: 1979-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这一时期粮食生产的快速增 长,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90年代饕餮盛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
均380公斤左右(含豆类、薯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 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 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现在
食品种类繁多 讲究饮食健康 购买方式多样
第三组:住
第三组代表: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第四组:交通和通讯
第四组代表: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一假期第一天,八达岭长城景区又出现了人山 人海的现象,5.4万人同游长城,可谓是人贴人寸步难 行,硬生生筑起一道人墙。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一、
话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组:衣
第一组代表: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今天
第二组:食
第二组代表:
吃的变化
二、集思广益探原因
集思广益
1、50年代列宁装和布拉吉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2、六七十年代绿军装为什么会成为时尚? 3、过去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
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单一的原因
有哪些? 5、为什么1978年以后我们的生活变化比较快? 6、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

活方式产生影响。
生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3、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过去物资比较质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较少。

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4、绿色食品是“绿”色的吗?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一、交通的发展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归纳交通发展的表现:3、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列表归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在改革开放前与当今社会变化的表现,并说出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影响:缩小距离行程,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6、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通信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强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成就:①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②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 行车到私家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B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人们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
C 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5.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D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立 交 桥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民 航 飞 机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陆空
海地
综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 合 已居世界__第__二__位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
了运营效率。
交 公路:较快发展,建立密集公路网,设立公
稿源:《南方都市报》
信 现在的“通信易”
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纪:14岁 住址:唐县
说说你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现状。
……
通信: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全__球_第 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 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统编版】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__一__。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 源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C
D.人民公社化“吃好”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奢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用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步 行、自行车、公交车、 火车。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 严重匮乏。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地铁、私 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收入增加,消费总量增长,消费 结构优化,生活方式变化。文化、 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__一__。
互 联 网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
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 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思__想__观__念______ 和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 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 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197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的改革
开放促使社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下图中的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C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当堂小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改善交通条件,以下属于我国交通
领域发展的表现的是( D)
①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前列
②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③中国是世界民航大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当堂小练
4.古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这句话变为现实是通过( B )
A.航天技术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典例分析
【解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局面,保持物 价的稳定,国家通过发行不同票证来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改革开放后, 生产日益发展,物资丰富起来,物资配置不再按计划而是按市场需求,这样 票证就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故C项表 述错误,符合题意。
再见
当堂小练
2.李飞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 一顿能吃四碗饭,你却连两 碗都吃不了。” 李飞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 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 明改革开放以来(C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装
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衣服 的总体风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 款式一般也比较简单。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 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 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互
联网做的事情有 ( C )
①网上购物 ②网上炒股 ③远程教育 ④网络游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①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
有“票”为“证”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营运里程世界第二位;铁路几次大提速,提高了运营效率。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出行方式变化: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 汽车、飞机、轮船;私家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3.互联网: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长 2.商品供应充足,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利用外资成就显著 4.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进步影响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电话、手机、等产品方便了人们之间联系, 提高了工作效率。 冰箱、洗衣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电视机、电脑等产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生活。 汽车、电动自行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绿皮火车与高铁
筒子楼与现代住宅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
缝纫机
自行车 收音机
手表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彩电

洗衣机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汽车
手 机
住房
电脑
重难点 重点:1.改革开放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学习:衣食住行的变迁
食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许多人温饱问题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不能解决
住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
居住面积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飞机旅游
用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是高档消费品

互动探究
活 方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
式 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发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
生 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
变 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化 的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幕:观镜头下的风采,察衣食住行变化
时尚易逝
风格永存 衣
千里之行 行
始于足下
食 民以食为天
住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
第一幕:观镜头下的风采,察衣食住行变化 第一组镜头: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同在观 ?颜察
色上 和下 风两 格组 上图 有片 何, 不服

改革开放前:颜色单调,风格单一 改革开放后:色彩丰富,风格多样,彰显个性
住房拥挤,主 行要 、靠 自步 行
室内设施 车、公交
简单
车、火车等

购物需度、展 示个性的
住房面积
讲究营养 扩大,室 均衡、粗 内装修和
细搭配, 居住环境 绿色食品 明显改善
地跌、私 家车、火 车、飞 机、轮船
银行卡、会 员卡等;固 定电话、移 动电话使用 普遍
①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②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 住的变化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
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表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 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500000 400000
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6年
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 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越 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
比例呈下降趋势。
交通发展成就
1、铁路


2、公路 ①

3、民航
国内航线 国际航线
4、城市 道路建设
影响:
交通发展成果
第二幕:赏互联网通信发展,析生活方式影响
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通信发展成就
成果
成果 影响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食、住、用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反馈练习
D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C D.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2017联合体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
(3)今昔相比,今天的服饰又增加了哪些功能?(1分)
成为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
(4)结合材料和所学,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 正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第一幕:观四展厅之风采,察衣食住行变化 第二组镜头:民以食为天
变和改 化饮革 ?食开
给你一次机 会去旅行, 空间有限, 只允许携带 部分重要物 品,你选择
哪些?
世界那么大, 咱大们,咱去们看看~
去看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 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1.利用表格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
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了解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归纳其变 化的根本原因。 2.结合自身实际或调查访谈,举例说明并体会改 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侧放 重前 点后 发食 生物 了的 哪种 些类
改革开放前:种类单一,重在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健康搭配
第一幕:观四展厅之风采,察衣食住行变化 第三组镜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环改
境革
发开
狭 窄 拥 挤
生放 了前 哪后
舒 适 美 观

些人


变们


化的

极 差
?居 住
楼 房
课本勾划
①原因: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 ②目的:缓和供应紧张,保持物价稳定
材料二 图二为20世纪70年代的打扮。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 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材料三 图三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穿着打扮。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人们衣着打扮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
人们衣着打扮由色彩单调、样式单一到丰富多 彩。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①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 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②通信事业取得的发展: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 位居世界前列
contents
目录

观镜头下的风采,察衣食住行变化
二 赏互联网通信发展,析生活方式影响
要是单调的“灰蓝黑”。到80年代、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
丰富多彩起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B)
A.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4.[2017江宁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对
B 应错误的是( )
【问题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 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 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图一是20世纪60年 代的油票、粮票和布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油票、粮票和布票等票证供应制度的主要原因、目 的。(2分)
消费行为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一幕:观四展厅之风采,察衣食住行变化 第四组镜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交通设施 逐渐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
人们出行 方式多样 化的背 后,有没 有给社会 发展带来 问题?请 举例说
明。
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
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800000 700000 600000
【知识梳理】
1.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变化
时期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 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 放前
数量有 限,样 式、色彩 单调
饮食结构 单一,农 村甚至没 有解决温 饱问题
新中国成 立前后的 变化
改革开放前
1、衣 2、食 3、住
改革开放后
1、衣
2、食 3、住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这件衣服在哪买 的?多少钱?我也 要去买一件!
糟糕,怎么和同 事撞衫了?看来今 天还得重买一件!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奉行节俭 量入而出
信贷消费 超前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