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规程

合集下载

井下作业气体检测标准

井下作业气体检测标准

井下作业气体检测标准井下作业气体检测标准是确保井下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气体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井下危险气体的浓度和种类,从而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井下作业气体检测标准。

一、气体检测目的井下作业气体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避免因气体泄漏、爆炸、中毒等事故给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气体的监测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二、气体检测标准1.氧气浓度井下作业时,氧气是人体呼吸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井下氧气浓度应保持在20.8%以上。

如果氧气浓度过低,会导致人体呼吸困难、眩晕甚至窒息死亡。

因此,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氧气浓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呼吸到足够的氧气。

1.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煤层或岩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就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因此,井下应严格控制一氧化碳的浓度。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应不超过0.0024%。

如果发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1.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有毒气体,通常在井下巷道中存在。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人体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因此,井下应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井下二氧化碳浓度应不超过0.5%。

如果发现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排气。

1.甲烷浓度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甲烷浓度过高,就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因此,井下应严格控制甲烷的浓度。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井下甲烷浓度应不超过0.5%。

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易出现高浓度甲烷的区域,应设置甲烷传感器实时监测甲烷浓度。

1.硫化氢浓度硫化氢是一种有毒、腐蚀性气体,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硫化氢浓度过高,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腐蚀设备、管道等设施。

因此,井下应控制硫化氢的浓度。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井下硫化氢浓度应不超过0.00066%。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确保井下工作场所的安全,保护员工免受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涉及井下作业的部门和人员。

2. 安全管理标准2.1 有毒有害气体的定义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在井下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硫化氢、甲烷、氨气等。

2.2 气体监测设备要求2.2.1 全部井下作业场所必需配备适用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设备,确保可以即时精准地检测和测量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

2.2.2 气体监测设备必需定期检测和标定,以确保其精准性和牢靠性。

2.3 气体监测原则2.3.1 在进行井下作业之前和作业期间,必需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确保作业区域没有超过安全标准限值的有毒有害气体存在。

2.3.2 监测区域应覆盖井下作业的全部风险区域,包括井筒、工作面和运输通道等。

2.3.3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妥当保存,以备查验。

2.4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2.4.1 在监测结果超过安全标准限值时,必需立刻实行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相关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作业,疏散人员等。

2.4.2 针对不同的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员工妥当把握和遵守该预案。

3. 考核标准3.1 管理标准考核3.1.1 气体监测设备:依据检测设备购置记录和定期检测标定记录,核实气体监测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3.1.2 监测原则:依据监测记录,核实监测是否严格依照规定进行,是否覆盖全部风险区域。

3.1.3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依据应急预案和相关记录,核实员工是否熟知应急措施,是否能够正确应对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情况。

3.2 员工遵守考核3.2.1 员工个人防护意识:检查员工是否依照规定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3.2.2 员工遵守操作规程:检查员工是否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如监测设备使用规程和应急预案等。

3.2.3 员工培训情况:核实员工是否接受过相关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培训,并谙习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煤矿硫化氢检测操作方法

煤矿硫化氢检测操作方法

煤矿硫化氢检测操作方法
1.检查硫化氢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如有损坏或不工作的仪器,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2.检查煤矿区域的储气罐和其他可能产生硫化氢的设备。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能够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因此必须确保ISO安全。

3.穿戴防护装备:穿戴适当的防护服、鞋子、手套和呼吸器,确保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逃离现场,避免受到伤害。

4.在煤矿地下进行检查:使用硫化氢检测仪器检测煤矿地下的空气质量。

如果仪器显示有异常气体,应立即停止操作,离开该区域,并立即报告现场主管人员。

5.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

测试之前先进行校准。

校准仪器所需的时间可能因传感器类型、环境温度等而异,确保其完全校准后进行测试。

6. 开始检测:使用取样筒或同类工具采集空气,并将其置于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

检测完毕后,随即报告任何异常,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7. 执行紧急计划: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场景,需要立即实施紧急计划。

此时,必须紧急撤离人员,并立即报告现场主管人员。

如果有人受到伤害,医疗人员
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瓦斯及硫化氢气体检测作业规程_

瓦斯及硫化氢气体检测作业规程_

瓦斯及硫化氢气体检测作业规程_瓦斯及硫化氢气体检测作业规程1、瓦检员必须具备高瓦斯硫化氢隧道安全知识,熟悉高瓦斯硫化氢隧道通风系统、避灾路线、监测监控系统和通风、瓦斯、防尘、防灭火设施。

2、瓦检员熟悉掌握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自救器和其它正常使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且会简单维修、处理故障。

3、瓦检员进入隧道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查自救器完好。

4、必须严格执行有关通风、瓦斯等的规定,会填写瓦斯检查记录表。

5、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在未排除安全隐患之前,不得进入该区域进行施工作业。

6、对瓦斯硫化氢积聚和超限区域,必须先排除瓦斯、硫化氢再进入检查,不准直接进入瓦斯硫化氢超限区域检查作业。

7、进洞前准备好检查需要的瓦斯检测仪、温度计、自救器及记录本。

8、瓦斯测定地点一般应在隧道靠近拱顶以下200mm的位置,硫化氢浓度测定地点一般在靠近隧道底板200mm处检查,并用温度计检查测点温度。

9、瓦检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检查地点、检查次数和检查周期进行瓦斯、硫化氢检查,严禁空、漏、假检现象。

(空、漏、假检即:一是瓦检员没有上岗,空班、迟到或早退;二是没按分工区域和规定次数进行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瓦斯隐患;三是根本没有进行实地检查而填写假记录、汇报假情况,弄虚作假。

)10、隧道掌子面瓦斯和硫化氢浓度每2h检查一次。

11、瓦检员必须做到隧道内检查地点、检查手册、和隧道外的气体检测台帐三者上的有关情况和数据要完全一致,不能出现矛盾、不符或遗漏。

12、瓦斯浓度检测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安全员、瓦检员、爆破工)。

13、检查隧道风流中的瓦斯和硫化氢:在隧道风流的上部进行检查瓦斯浓度,连续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在风流的下部测定硫化氢浓度,同样测3次取其平均值。

14、隧道放炮地点的气体测定:在放炮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工作面风流中检查。

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规程

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规程

1 目的为规范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程序,制定本规程。

2 范围井下作业地质设计提示的含硫区块、含硫作业井、酸洗作业井和其它可能含有硫化氢需要进行检测的场所。

3 职责3.1 分公司、项目部职责3.1.1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与含硫作业环境有关的法规、标准、作业规程、中毒症状、职业禁忌症、防护措施、急救、仪器、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检查和维护等进行培训,并且培训合格。

3.1.2根据地质设计提示的含硫作业场所信息,在HSE作业计划书和设计中明确硫化氢风险及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的执行进行现场监督。

3.2 跟班干部职责3.2.1负责组织进入含硫作业场所前检测仪器和防硫化氢设备设施使用培训、现场交底和风险提示,组织防硫化氢应急演练并合格。

3.2.2负责每日对检测仪器、正压式呼吸器和全面罩硫化氢滤毒罐完好性进行检查。

3.2.3负责对进入场所前呼吸防护用品和仪器佩戴是否正确进行检查。

3.3 HSE监理公司对含硫作业场所防硫化氢设备设施、呼吸防护用品的配备、防范措施实施情况和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现场监护。

3.4班长负责检测前的作业分工,应安排班组中其他持有硫化氢培训上岗证的员工进行检测和开、关闸门。

负责每班检查仪器和呼吸装备完好性。

3.5其他岗位员工负责按照分工实施检测,并做好个人防护。

4 检测仪器及呼吸防护用品检查和现场使用规程4.1 硫化氢检测仪器检查内容4.1.1检查、确认仪器的标定检验时间是否在有效期内。

如已超过检定周期或未经检验标定,禁止使用。

4.1.2仪器外观应清洁,标识清楚、部件无缺损、外壳无损伤,传感器部位防尘、防水过滤膜干净,无油、泥物堵塞。

4.1.3仪器如存在故障,及时与主管部门联系更换,禁止在现场使用存在问题的检测仪。

4.2 硫化氢检测仪器现场使用规程4.2.1按操作程序开机,仪器进入自检程序,并按顺序激活数显、警报和振动报警器,显示一级报警阈值(H2S:10ppm)、二级报警阈值(H2S:20ppm).4.2.2仪器自检程序完成后,进入待机检测状态,查看仪器功能显示、电池电量等状态是否正常。

硫化氢气体检查制度

硫化氢气体检查制度

硫化氢气体检查制度
1. 有硫化氢气体的矿山,采掘作业地点均应配备合格的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并实现连续检测;
2. 硫化氢涌出异常区域,禁止采用串联通风。

3. 对硫化氢应进行定期检测、动态监控管理,并严格执行硫化氢班检查制度。

严格硫化氢检查交接班制度和硫化氢报表审签制度。

4. 采掘工作应设置硫化氢检查牌板,瓦检员每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及时填写到检查牌板和检查手册上;
5硫化氢检查日报表应填写井下所有采掘作业地点的检查时间、地点、浓度和检查人,矿总工程师和分管矿长必须对日报表审查并签字。

6 采掘单位兼职硫化氢气体检查员由瓦检员担任,负责对施工地点及周围的硫化氢气体浓度随时检查。

7 硫化氢浓度超限时(达到10mg/m3及以上)严禁作业,撤出人员,加强通风,待硫化氢浓度降到安全浓度以下时方可恢复生产。

8 硫化氢异常区放炮后至少30分钟方准进入。

放炮时严禁撤风筒,解除放炮警戒后,当班瓦检员,安检员共同进入迎头,由外向里进行硫化氢气体、顶板等检查;当巷道内硫化氢浓度在10mg/m3以下时,作业人员才能进入作业场所。

9. 硫化氢检测仪宜采用便携式检测仪,必须悬挂在人员工作地点5米范围内,悬挂高度1.5米左右;使用铲运机的作业地点在司机头部附近固定(悬挂)一台硫化氢检测仪;使用耙装机的作业地点在司机处固定一台硫化氢检测仪。

矿井有害气体检查制度

矿井有害气体检查制度

矿井有害气体检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矿井有害气体的监测和防范,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维护矿业生产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矿井的有害气体监测工作,旨在规范有害气体检查工作程序,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

第三条矿井有害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第四条矿企应当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加强有害气体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害气体超标情况。

第五条各级矿井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遵守本制度的矿企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章有害气体监测管理第六条矿企应当配备专业有害气体检测仪器,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七条矿企应当规定有害气体监测的时间和频率,一般应当每日进行检测,遇有特殊情况时应当增加频率。

第八条有害气体监测工作应当有专门负责人指挥,负责监测仪器的操作和数据记录。

第九条在有害气体超标或异常情况下,应当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

第十条矿企应当加强对矿工的有害气体防护培训,提高矿工对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三章有害气体应急处理第十一条矿企应当建立健全有害气体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在有害气体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第十二条有害气体事故发生时,应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三条对于因有害气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矿企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章相关规定第十四条本制度由矿井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改。

第十六条本制度未涉及的有害气体监测事项,参照相关法规和标准执行。

以上为矿井有害气体检查制度的内容,相关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执行,确保矿工的安全生产。

集输站硫化氢取样操作规程

集输站硫化氢取样操作规程

集输站硫化氢取样操作规程1. 硫化氢取样的背景和目的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强烈臭味并具有毒性的气体,常在石油工业中出现。

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需要对含硫化氢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本文档旨在规范集输站硫化氢取样的操作过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取样数据的准确性。

2. 取样设备和准备•取样器具:硫化氢取样需要使用特殊的器具,包括硫化氢取样枪、硫化氢取样瓶、取样管道等。

•取样地点:选择合适的取样点,通常是集输站的硫化氢管道展开区或指定的取样井口。

•准备工作:–确保取样器具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检查取样管道和接口的密封性,确保没有泄漏。

3. 取样操作步骤步骤一:安全措施•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若必要,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和警示线。

•将有关人员通知取样操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确保其他人员的安全。

步骤二:准备取样器具•检查取样枪和取样瓶的完好性和清洁度,并确保其安装正确。

•检查取样管道和接口的密封性,确保没有泄漏。

步骤三:取样操作1.将取样枪插入取样管道或井口,确保插入深度适当且稳固。

2.缓慢抽取硫化氢气体,使其进入取样瓶中,直到瓶中的气体充满。

3.备份取样:在取样完成后,立即将取样瓶密封,并在瓶上标注相应的取样信息,如日期、时间和取样点位置。

4.确保取样枪和取样管道与气体源断开,并将其安全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步骤四:取样后处理1.将取样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测试,以保证取样数据的准确性。

2.在实验室进行取样瓶的气体分析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4. 取样注意事项•在取样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取样时应注意气体泄漏和扩散,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取样气体具有臭味和毒性,操作人员应小心操作,避免直接接触。

•取样瓶应定期清洁和检验,以防止因器具腐蚀或老化导致的泄漏。

硫化氢检测仪操作规程

硫化氢检测仪操作规程

硫化氢检测仪操作规程(一) 硫化氢检测规定(1)搬上前,由甲方监督及施工单位现场勘查人员穿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井口进行测试,测试时检测人员不得少于2人。

(2)施工前,由两名以上班组成员穿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井口进行测试,首先测试井口流程有无漏点,再测试井内气体是否含有硫化氢。

测试时检测人员必须站在取样闸阀气源出口上风口进行操作,同时采油树取样闸阀开启不得过大。

(3)施工期间随时监测硫化氢含量,并每间隔1小时做好检测记录。

(二)硫化氢检测仪使用方法硫化氢检测仪是用于检测空气中含硫化氢气体的单通道气体检测仪器。

其测试时是在扩散模式中空气通过位于仪器前部的传感口进入传感器,经过这种电化学毒气传感器即可在显示屏上提供出精确可靠的读数。

硫化氢检测仪的使用:一、仪器右方的大按键即MOOD键是用于开启或关闭检测仪、打开内置背景灯、进入自动标定程序。

启动时,检测仪会自动完成自检和启动程序,同时在自检过程中,内置背景灯会不停的闪亮并且声频报警器也会发出“唧唧”的报警声。

二、硫化氢检测仪开启后,在扩散模式下气体通过仪器前面的传感器口时,正常的空气流动即可将气体带入传感器中,传感器可迅速反应被测气体浓度的变化,并直接将读数显示在显示屏上,待读数稳定后即可确定气体浓度含量。

三、硫化氢检测仪的气体报警器可由用户自行调整报警值,也可将其设置为传感器测量范围内的任何数值。

一旦超过报警器设置点,仪器将发出响亮的报警声,红色报警灯也将不停闪烁。

注意事项:一、检测仪显示屏中出现以下英文单词时,施工人员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DANGER(危险):表示若不逃避将导致死亡或重伤的紧急危险情况。

WARNING(警告):表示若不逃避将导致死亡或重伤的潜在危险情况。

CAUTION(注意):表示若不逃避可能导致中度或轻度伤害的潜在危险情况。

CAUTION(无安全警示符号):表示若不逃避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情况。

二、使用硫化氢测试仪测试前,首先应对测试仪进行性能响应测试。

油井取硫化氢气样(井口)操作规程 (密闭)

油井取硫化氢气样(井口)操作规程 (密闭)
(3)逆时针旋转手柄,使丝杠全部露出。(气量较小时可重复操作,将气样取满)。
(4)利用快速接头将移动式硫化氢取样器与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连接,微开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出气阀门,气体自动推动移动式硫化氢取样器活塞上行,直至充满。
(5)关闭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出气阀门,将移动式硫化氢取样器与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分离。
(1)连接部位不紧密易造成油气泄漏。
(2)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阀门开度过大易造成移动式硫化氢取样器手柄迅速上移,造成人身伤害。
(3)取样完毕后未关闭出气阀门易造成油气泄漏。
(1)连接部位紧密连接。
(2)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阀门微开。
(3)取样完毕后关闭出气阀门。
6、测气样
(1)将比色管两端封头剪掉,与移动式硫化氢取样器密封连接。
2检测环境硫化氢1佩戴好自吸过滤式防毒硫化氢口罩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在井口取样闸门上风口位置进行硫化氢浓度的检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油井密闭取硫化氢气样(井口)操作规程
工作内容
工作标准
风险提示
风险规避措施
1、操作准备
(1)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熟悉操作步骤,风险源辨识及环境因素评价并制定风险消减措施,明确逃生方向,填写派工单。
(2)检查时未与抽油机保持安全距离,易造成人身伤害。
(3)排气阀门、出气阀门未关闭易造成气体泄漏。
(1)检查井况,确认正常。
(2)检查时与抽油保持安全距离。
(3)排气阀门、出气阀门必须关闭。
4、安装辅助工具、用具
对于在压力表阀门处取样的,操作步骤如下:
(1)关闭压力表阀门,压力落零后,卸下压力表及接头。
(3)准备工具、用具:250mm、200mm活动扳手各1把,固定式硫化氢取样器,移动式硫化氢取样器,连接弯头(取样阀门取样时使用),生料带,细纱布,记录笔,记录纸,便携式硫化氢测试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024年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二篇)

2024年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二篇)

2024年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井下作业地点(无柴油设备的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一氧化碳Co:最大允许浓度30mg/m3;氧化氮(换算成NO2)NO____最大允许浓度:5mg/m3;二氧化硫SO2:最大允许浓度:15mg/m3;硫化氢H2S:最大允许浓度:10mg/m3.施工作业检测在有自燃倾向或火灾危险(矿岩含硫量超过____%)的矿区施工作业前,各施工队必须配齐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器。

作业时每班至少应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一次。

发现超标,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并进行通风,直至达到上述允许浓度值以下,才能进行作业。

在已经发生自热,且有自燃趋势的矿区作业时,各施工队必须用自备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对相关的作业点,每班至少进行三次检测,并保证通风状况,达到上述规定要求。

严禁冒险作业。

安全管理督察安全环保部下属安全科,有自燃趋势的矿区作业点,每周至少应测定一次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其它矿区,每周至少应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

安全环保部、安全科,应督促各作业点,通风设施设置安装到位,特别是运行到位。

2024年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二)在地下作业区域(无柴油设备的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一氧化碳(CO):最高允许浓度为30毫克/立方米;氧化氮(NO)折算为NO2后的浓度:最大值为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最大允许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硫化氢(H2S):最大允许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

作业前的检测在具有自燃倾向或存在火灾风险(矿岩含硫量超过特定百分比)的区域进行作业前,各施工队伍必须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设备。

作业期间,每班至少需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浓度进行一次检测。

若发现超标,应立即撤离作业区,并进行通风,直至浓度降至允许值以下,方可继续作业。

在已出现自热现象且有自燃趋势的矿区作业时,各施工队伍必须使用自备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每班至少进行三次检测,确保通风状况良好,以满足上述规定。

井下作业含硫试气作业类操作规程

井下作业含硫试气作业类操作规程

高酸性气田地面流程安装安全操作规程1地面流程性能要求防硫级别:EE级。

放喷管线和测试管线:预测日产气量小于40×104 m3/d,放喷管线和测试管线应用内径Φ62 mm 抗硫管线;预测产气量40×104 m3/d~80×104 m3/d,放喷管线和测试管线采用应用内径Φ76 mm 抗硫管线;预测产气量大于80×104 m3/d,放喷管线和测试管线应用当量内径为Φ108 mm抗硫管线。

2地面测试流程安装2.1地面测试流程的组成及安装要求地面测试流程组成部分:紧急关闭系统(ESD)、二级节流或三级节流放喷测试流程、数据采集系统、液气分离计量系统、保温系统、点火装置、抗硫油管连接管线。

2.2地面测试流程安装要求2.2.1根据当地季风风向、居民区、道路、油罐区、电力线等设施情况确定地面测试流程安装位置。

2.2.2地面测试流程应满足正反洗井、分级节流连续放喷和测试求产的要求。

2.2.3井口至一级管汇中间连接紧急关闭系统并用法兰连接,每级节流管汇台应至少安装一条旁通放喷管线至放喷池。

2.2.4安装两个不同方向的放喷管线,其夹角为90°~180°,主放喷口为施工季风风向的下风向,放喷管线和测试求产管线应用不小于120°的弯头。

2.2.5放喷测试求产流程安装的数据采集系统应在规定的校准周期范围内。

2.2.6锅炉房、分离器、热交换器、节流管汇台等应安装防爆照明系统、防爆排风扇。

2.2.7紧急关闭阀距井口位置应不大于10 m。

2.2.8液控箱距井口、管汇台应不小于25 m,应在周围保持2 m以上的通道。

2.2.9放喷口距井口距离应不小于100 m,其它设施距离井口位置应不小于50 m。

2.2.10一级管汇台距井口应不小于10 m。

2.2.11放喷管线出口应具备不少于三种点火装置。

2.2.12管汇台跨路管线应用承重不低于30 t的过桥车道保护。

2.2.13需安装临界流量计的,孔板上、下流管道应保持一定长度的直管段,下游直管段应大于3 m且不应有闸门、弯头等。

试管法检测油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操作规程

试管法检测油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操作规程

试管法检测油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操作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试管法检测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操作2 人员及材料2.1 人员配备:两人佩戴防毒面具,携带硫化氢报警仪,穿好劳动保护用品。

2.2 材料:取样头、硅胶管、取样器、检测管。

3 检测前准备3.1 对真空采样器进行检查,查看采样器是否漏气,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 查看检测管是否正常,有无破损。

4 检测方法4.1 在取样口处连接好取样管,取一根硅胶管接到取样管上,将硅胶管甩至下风处,开启阀门待天然气排放均匀后准备采样。

4.2 将采样器手柄拉至第二档位共采样100毫升。

待检测管中指示剂变色终止,即可从褐色柱所到刻度,读出可靠数据,记录好硫化氢含量,字迹工整,标注清晰。

4.3 100毫升进气时间为2-3分钟。

5 检测管量程的选择现有的硫化氢检测管量程有:0.5-5ppm,2-10ppm,10-200ppm,500-5000ppm,0.1-4%等。

对于检测管量程的选择要视取样点而定,例如在汽驱受效井井口检测硫化氢时,最好首先选择浓度略高的500-5000检测管,在完成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改用其它量程的检测管进行检测。

在有脱硫除硫化氢过程后检测时,则要选择检测浓度较小的0.5-5ppm的检测管进行检测,在完成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改用其它量程的检测管。

6 安全要求6.1 室外检测硫化氢含量时,注意要站在上风口的位置进行采样,佩戴防毒面具,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6.2 检测人员必须携带硫化氢检测仪,检测时1人监护1人检测。

7 可能发生的危害中毒。

8 应急处置8.1 发生中毒伤害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伤者脱离危险区域,执行本岗位应急处置程序。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标准及要求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标准及要求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标准及要求一、检测要求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3、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的上风口进行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4、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检测资料交到总包安全部留存。

6、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要求操作。

7、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

8、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标定1次。

应标定零值、预报值、报警值,使用的被测气体的标准混合气体应符合要求,其浓度的误差应小于被标仪器的检测误差。

标定应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标定时间、标定规格和标定点等。

9、地下有限空间的管理单位,宜设置远程监测设施进行气体监测,并建立地下有限空间环境条件档案。

10、地下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11、作业中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未佩戴正压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

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

二、检测内容1、在进行气体检测前,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种类。

2、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

三、预报值和报警值的设定1、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 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

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

含硫化氢气井(单井)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含硫化氢气井(单井)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含硫化氢气井(单井)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对含硫化氢气井(单井)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的详细讲解。

1. 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所有参与含硫化氢气井(单井)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对硫化氢的了解、预防控制方法、急救措施等内容,确保他们对含硫化氢气井的危险性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2. 严格的操作规程:针对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必须建立明确的操作规程,包括规范的操作步骤、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等内容。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避免任意操作或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可靠的防护措施:在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中,在出现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环境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戴上合适的防护面具、穿防静电服、佩戴防静电鞋等防护装备。

4. 安全通风保障:在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中,必须实施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井下作业空间的空气质量达到安全要求。

井下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可靠的通风设备,并定期进行通风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5. 硫化氢气体监测: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中,必须设置可靠的硫化氢气体检测装置,及时监测井下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浓度。

一旦监测到硫化氢气体的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6. 紧急救援预案: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必须制定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应急责任人。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紧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7. 井下作业监控:对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必须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作业过程的实时录像等。

监控系统必须保证运行正常,随时检测井下的作业状况,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8. 安全检查和整改:含硫化氢气井(单井)的井下作业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

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制度

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制度

欢迎阅读
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制度
为保证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预防工作面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制度。

1、加强对瓦斯检查工的安全管理,要求每班必须有专职瓦斯检查工对井下综采面、采空区、揭空巷道附近、钻孔内、空区等地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23、
45、探明情况。

6、一旦发现出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瓦斯检查员要立即向调度室、通风科、通风维修队、矿长通风助理、总工程师及值班领导汇报,作业地点人员应立即撤出
欢迎阅读
危险区,并立即进行通风,直至达到《煤矿安全规程》允许浓度方可进行作业,通风维修队技术队长要立即组织分析事故、查明原因,预防事故扩大
7、瓦斯检查工每次检测结果必须上报,并要记录在案,记录数据应与井上台账一致,次日早调度会议向通风科、矿长通风助理、总工程师及分管领导进行汇报。

井底作业气体检测气体标准

井底作业气体检测气体标准

井底作业气体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测井下气体浓度,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等事故。

在我国,井底作业气体检测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1. 矿井瓦斯浓度:
标准:GB 15581-2018《煤矿安全规程》
要求:矿井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2. 矿井通风:
标准:GB 16171-2009《煤矿通风规程》
要求:矿井必须实行机械通风,保证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规定标准。

3. 井下作业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AQ 1028-2006《煤矿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要求: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超过0.5%,硫化氢不超过10mg/m³,一氧化碳不超过0.0024%。

4. 井下作业气体检测方法:
标准:GB/T 16121-2009《矿井气体检测方法》
要求:采用光学吸收法、电化学传感器法、半导体传感器法等方法进行气体检测。

5. 井下作业气体检测设备:
标准:AQ/T 6104-2009《矿用气体检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要求:井下作业气体检测设备应具有防水、防爆、抗振、耐温等性能,并能实时监测气体浓度。

井场硫化氢气体检测方法及防护措施

井场硫化氢气体检测方法及防护措施

研究与探讨井场硫化氢气体检测方法及防护措施周金堂 * 杨伟彪 赵安军! 周宝义∀( 河南油田地质录井公司;!华北油田勘探部;∀大港油田勘探事业部)摘 要周金堂,杨伟彪.井场硫化氢气体检测方法及防护措施.录井技术,2004,15(2):1~5针对重庆川东北天然气矿钻井作业出现的硫化氢气体中毒故事,该文在介绍硫化氢性质、分布、形成及危害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井场检测硫化氢气体的几种方法标准碘量法、快速测定管法、醋酸铅试纸法、硫化氢气报警法和综合判断法;探讨了硫化氢地区钻、录井的安全防范与处理措施;介绍了硫化氢中毒途径、预防措施和现场急救方法。

对于指导含硫化氢地区钻井、录井安全作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硫化氢 录井 钻井 安全 检测方法 安全措施0 引言2003年12月23日,重庆川东北天然气矿发生井喷事故,迫使方圆十公里内的20余万人大逃亡,死亡二百四十余人,震惊世界。

类似川东北气矿井喷的事故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

一是1998年四川温泉4井特大天然气意外窜漏事故,导致死亡11人,中毒13人,烧伤1人。

二是1992年华北石油管理局赵48井井喷事故,造成周围居民死亡6人,中毒24人,血的教训再次敲响了含硫气藏安全生产的警钟。

硫化氢是高压深井碳酸盐岩地层中常见的流体,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田中,以四川和华北含硫化氢气体最多,特别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含硫化氢气田约占已开发气田的78.6%。

硫化氢是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是易致人死亡的有毒气体。

一旦超标含硫化氢油气井发生井喷失控,将导致类似上面灾难性的悲剧。

硫化氢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金属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

同时,硫化氢是提炼硫磺的重要原料,是国防和化学工业的宝贵资源。

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了解硫化氢气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硫化氢气体的预防与处理知识和硫化氢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1 硫化氢的性质、分布、形成及危害1.1硫化氢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规程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管理作业文件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规程编号: JXMS/CGT-107版号: A / 0页数: 共 5 页生效日期: 2007年10月20日拟制: 孙龙江申德明金萍袁宇宏郑海河等审核:批准:文件会审记录会审部门签字会审部门签字会审部门签字备注1 目的为规范井下作业硫化氢气体检测程序~制定本规程。

2 范围井下作业地质设计提示的含硫区块、含硫作业井、酸洗作业井和其它可能含有硫化氢需要进行检测的场所。

3 职责3.1 分公司、项目部职责3.1.1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与含硫作业环境有关的法规、标准、作业规程、中毒症状、职业禁忌症、防护措施、急救、仪器、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检查和维护等进行培训~并且培训合格。

3.1.2根据地质设计提示的含硫作业场所信息~在HSE作业计划书和设计中明确硫化氢风险及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的执行进行现场监督。

3.2 跟班干部职责3.2.1负责组织进入含硫作业场所前检测仪器和防硫化氢设备设施使用培训、现场交底和风险提示~组织防硫化氢应急演练并合格。

3.2.2负责每日对检测仪器、正压式呼吸器和全面罩硫化氢滤毒罐完好性进行检查。

3.2.3负责对进入场所前呼吸防护用品和仪器佩戴是否正确进行检查。

3.3 HSE监理公司对含硫作业场所防硫化氢设备设施、呼吸防护用品的配备、防范措施实施情况和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现场监护。

3.4班长负责检测前的作业分工~应安排班组中其他持有硫化氢培训上岗证的员工进行检测和开、关闸门。

负责每班检查仪器和呼吸装备完好性。

3.5其他岗位员工负责按照分工实施检测~并做好个人防护。

4 检测仪器及呼吸防护用品检查和现场使用规程4.1 硫化氢检测仪器检查内容4.1.1检查、确认仪器的标定检验时间是否在有效期内。

如已超过检定周期或未经检验标定~禁止使用。

4.1.2仪器外观应清洁~标识清楚、部件无缺损、外壳无损伤~传感器部位防尘、防水过滤膜干净~无油、泥物堵塞。

4.1.3仪器如存在故障~及时与主管部门联系更换~禁止在现场使用存在问题的检测仪。

4.2 硫化氢检测仪器现场使用规程4.2.1按操作程序开机~仪器进入自检程序~并按顺序激活数显、警报和振动报警器~显示一级报警阈值,HS:10ppm)、二级报警阈值,HS:2220ppm).4.2.2仪器自检程序完成后~进入待机检测状态~查看仪器功能显示、电池电量等状态是否正常。

如现场无有毒有害气体~则显示值为0。

4.2.3在处于或靠近潜在气体危险的环境工作之前~打开仪器~从上风方向~缓慢行走~手持检测仪器~探头位于身体正前方下风方向~低于腰部以下~并时时观察和记录。

4.2.4确定为含硫的小修作业场所~在施工全过程中将开启状态下的检测仪分别固定在井口下风方向的作业人员腰部以下和井口下风方向硫化氢可能聚集的地方~并露出探头随时进行检测。

如硫化氢检测仪器报警~立刻启动应急程序。

4.2.5确定为含硫的大修作业场所~在施工全过程中将开启状态下的硫化氢检测仪分别固定在井口下风方向的作业人员腰部以下~以及距井口50cm范围内下风向的井架底座、液罐、导流管和其它硫化氢可能聚集的地方~并露出探头随时进行检测。

如硫化氢检测仪器报警~立刻启动应急程序。

4.2.6检测完后按操作程序关机~仪器声光报警器瞬时鸣闪一次后关机。

4.3 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检查内容4.3.1检查空气瓶、面罩、背板等各部件的完好性。

空气瓶瓶阀完好~瓶体无磕、碰、划、裂等缺陷。

面罩胶体无破损、老化~面罩面镜无损伤~面镜与面罩密封~拉紧胶皮带无断裂~带扣完好。

背板体肩带、腰带、气瓶带、减压阀、吸气阀、气压表等完好~无损伤~并根据穿戴者体型调整肩带和腰带长度。

4.3.2使用前进行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的使用交底~留存记录~确保使用者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4.3.3检查气瓶压力。

将背板体与气瓶连接好~打开瓶阀~观察压力表~气瓶压力不能低于260bar。

4.3.4高压泄漏检查。

打开气瓶阀~按压吸气阀复位装臵后~关闭气瓶阀门~观察气压表~读数变化不超过1bar,分钟。

4.3.5检查哨声报警装臵。

关闭气瓶气阀后~用手掌盖住吸气阀出口~按压吸气阀的中心~缓慢排气观察气压表~报警哨应在50bar以下时发出报警。

4.3.6检查面罩口与吸气阀O型圈~应保持清洁与完整无损。

将吸气阀压入面罩口~从面罩上拉吸气阀应没有轴向移动。

4.4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现场使用规程4.4.1背上气瓶~使气瓶阀门朝下~先系紧腰带~然后调整肩带。

4.4.2展开面罩胶皮带~从下颚处向上方向带上面罩~一手托住下颚~先拉紧头顶部胶皮带~然后按顺序拉紧头部两侧胶带~确保密封良好。

4.4.3正常呼吸~激活气阀~然后屏住呼吸~应无泄漏声~属系统正常后~开始均匀呼吸。

4.4.4使用时应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气瓶压力~若气瓶压力接近50bar或听见报警哨声时~佩带者应迅速撤离有害作业场所~进行气瓶更换或重新充气。

4.5 全面罩过滤式呼吸器检查内容4.5.1 使用前对面罩和滤毒罐包装的外观完好性~面罩胶体无破损、老化~面罩面镜无损伤~面镜与面罩密封~拉紧胶皮带无断裂~带扣完好。

进行检查~滤毒罐要小心轻放~滤毒罐若穿透要及时更换。

4.5.2 检查过滤罐的保存期限~不打开包装存储时间以使用说明书为准~打开包装后存储时间为半年~到期必须更换。

使用后应做好记录。

4.5.3全面罩过滤式呼吸器仅限于硫化氢浓度在10ppm以下的环境逃生使用~不得用于抢险、有限空间、缺氧环境或硫化氢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不确定的作业场所。

4.5.4使用全面罩过滤式呼吸器时~应先检查上次使用记录~允许过滤的有害气体是否与有害环境中所存在的有害物质相一致~如与过滤的有害气体不一致~应禁止使用。

4.6全面罩过滤式呼吸器现场使用规程4.6.1打开包装~将滤毒罐紧密装接在面具上。

展开面罩胶皮带~从下颚处向上方向带上面罩~一手托住下颚~先拉紧头顶部胶皮带~然后按顺序拉紧头部两侧胶带~确保密封良好。

4.7若使用全面罩呼吸器的人员面部存在疤痕严重、太阳穴凹陷、颧骨非常突出、皮肤褶皱、胡须坚硬浓密、鼻畸形等~应禁止使用。

4.8使用全面罩呼吸器中感到有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撤离~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确定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进入。

4.9使用全面罩呼吸器后已确认在安全的空气环境中~才能脱下呼吸防护用品~并更换衣物。

5 含硫作业场所检测5.1井场硫化氢检测在井位踏勘或接井时进行~井内硫化氢检测在井口抬开前进行。

5.2检测前插好风向标辨别风向。

5.3 井场硫化氢检测规程5.3.1检测人员在进入施工场所前~佩戴好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打开仪器~从上风方向~由远到近进行检测。

5.3.2 若施工场所处于地势低洼处~则在上风方向的高处打开仪器~向地势低洼处进行检测。

5.3.3若井场有硫化氢显示~但未超标~则取得稳定数据后~做好记录~准备进行井内硫化氢检测。

5.3.4若井场硫化氢超标~则迅速撤离~做好记录~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采油厂相关方汇报~按照审批后的含硫作业施工设计和HSE作业计划书组织施工。

5.4 井内硫化氢检测规程5.4.1在油管或套管闸门往下风方向外接管线15米以上。

除开闸门人员、检测人员外~其他人员站在井口上风方向安全区域。

5.4.2由开闸门人员佩戴好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携带开启状态下的检测仪器站在闸门上风方向打开闸门。

检测人员佩戴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携带开启状态下的检测仪从上风方向由远到近对出口处进行检测。

5.4.3检测人员获取到硫化氢稳定数据后~立即示意开闸门人员关闭井口~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人员~做好记录~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采油厂相关方汇报~按照审批后的含硫作业施工设计和HSE作业计划书组织施工。

5.5 出口罐内硫化氢检测规程5.5.1在确认井场无硫化氢和井口关闭的情况下~检测人员佩戴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站在上风方向将仪器探头探入罐内,或将仪器固定在长型工具上探入罐内,进行检测。

其余人员撤至上风方向安全区域。

5.5.2若有硫化氢显示~取得稳定数据~迅速撤离~做好记录。

通知相关方~并按照审批后的含硫作业施工设计和HSE作业计划书组织施工。

5.6在确认井场无硫化氢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以下规程进行井内硫化氢检测,不适用于高压井和已经确定的含硫井,。

5.6.1在以管线出口为中心0.5m半径范围内的管线一侧固定一台硫化氢检测仪~高度应略低于出口管线高度。

跟班干部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5.6.2由开闸门人员携带开启状态下的检测仪器~站在闸门上风方向打开闸门,若现场风力小于3级~则使用防爆排风扇供风,。

其余人员撤至上风方向安全区域。

5.6.3若开闸门人员听到硫化氢检测仪报警信号~则立即关闭井口~迅速撤离。

5.6.4由检测人员佩戴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取回仪器~做好记录~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采油厂相关方汇报~并按照审批后的含硫作业施工设计和HSE作业计划书组织施工。

5.7其它移动罐、固定罐和下水道硫化氢检测参照本规程5.5条执行。

5.8 硫化氢气体检测记录参照公司《有害气体监测仪、呼吸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9 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呼吸防护用品的管理和维护参照公司《有害气体监测仪、呼吸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10 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参照公司《有害气体监测仪、呼吸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6 相关文件和记录6.1 SY/T 6610-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6.2 SY/T 6137-2005《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臵作业的推荐作法》6.3 SY/T 6277-2005《含硫化氢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6.4 《有害气体监测仪、呼吸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规定》 6.5 《HSE现场检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