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文学影响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对文学影响研究

中文1001

施鹏从20世纪后期开始新媒体的崛起,不断丰富,并且快速的发展壮大,在给社会、生活等居多方面带来变革的同时,文学的研究也不能逃离这场变革。新媒体对文学版块、写作内容、写作角度、写作主体、阅读主体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会就自己所了解的,做下说明。

首先,说下新媒体的理解与定义,对于新媒体的理解与定义说法不一,比如,著名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理解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等,我倾向为这种理解:“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这种应该更通俗易懂,全面,准确。

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流行,新传播媒介日益普及,文学版块开始出现分化,最明显带来的冲击是精英文化陷入极大危机,中国文学进入了去精英化时期。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开始兴起,文学版块呈现了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三部分。

写作主体上,随着大众传播、尤其是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城市普通大众、特别是喜欢上网的青年,喜爱写作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的便捷平台,打破了精英阶层对创作、出版等资源的垄断,写作与发表不再是一个垄断性地牢固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大众化活动。步入了全民写作的时代,网络做为最开放、最容易获得的媒介,只需要一台可以连接网

络的电脑即可,发表的门槛也几乎不存在。光盛大文学就号称旗下目前有写作者123万,每天有1000万字的更新量。

写作内容上,80年代还是文学的辉煌年代,精英知识分子反思“文革”批判启蒙精神,继承“五四”、学习鲁迅、希望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与文化。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启蒙情结和社会责任,这也构成了这种精英文学的精神主要部分。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网络进入生活家庭,全民写作时代的来临,传统文学中高贵、华丽的写作、抒情,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承担等都渐渐消退,广泛群众性和通俗性的文学写作慢慢流行开来,写作内容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比如,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以及一些个人的博客写作,论坛写作,贴吧写作等等。近年来博客平台、社交空间平台与媒介的推出,人人写作与互动进一步扩张,及时性写作进一步得到了显现。微博,淘宝购物,官方新闻发言这些媒介也直接或者间接地被创造了新的写作体,虽然微博、淘宝的阿里旺旺语言碎片化,现在定义的文学所需要厚度、长度、力度,微博,阿里旺旺语言都承载不了,并且容易转瞬即逝的,但他们催生的新作言语写作,还是值得提下。例如,淘宝体、高铁体。另外在抒发情感、表达自我,也立意追求经济利益,产生经济利益,渴求得到网友读者的认可和点击阅读;新媒介,新技术,日益高涨的在线用户,加上商业的力量一部分以写作为生的作者的盈利畅销性写作内容没有固定方向,随时迎合大众,消费者,提供文化消费并愉悦大众,并准备随时调整,做出新的选择。因此市场上也就出现了“纯文学”书籍,畅销书籍,网络文学。

新科技与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深刻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传播,还包括人们的对文学的接受与阅读。互联网、电子数码产品、移动互联网、手机

等将纸质阅读推向了电子阅读,而且电子阅读的空间规模正在不断膨胀。由于互联网的信息即时性,对信息的快速捕捉性,提供信息的海量性,网络文学往往可以用新潮的言语方式、大胆、丰富的想象,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取胜以及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关注度高的话题,根据人们的精神理想和现实追求表达,调整创作实践和发展方向,使符合平民化的阅读喜好要求,在传播途径和吸引大众方面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另外,读者们面临海量的信息,不断更新的内容,不断推出的作品,依赖电子阅读来不断刷新,追求电子屏幕的“这样一种便捷直观的方式,涵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达到自我满足的目的。纸质书的销量与出版不断萎缩,阅读者不断减少,从而也导致了许多作家,出版社的不满。阅读的主体上,新媒介的出现,阅读不在仅仅局限于书本上了,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都可以成为阅读工具,从而也改变了单纯的知识分子阅读,普通民众也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文学创作,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饱满。文学批判上,新媒体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交流反馈的互动性,这为文学批评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容纳了更为大众化和平民性的话语,接受平实、朴素和直接的评论方式,甚至粗俗的评论,但表达出真实声音,这样可建构相互互补的局面,读者通过点击阅读和论坛,进行即时批评,对开放性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进而参与到新文本的再生成过程中,形成互动性模式。很多学者,知识分子,包括普通百姓批判,①.大众网络文学功利而媚俗、为媚俗而流于粗鄙化,“玩”文学,亵渎神圣的文学精神;“玩”人生,嘲弄了高尚的人生理想;夸张地表现物欲膨胀,客观上为严重的拜金主义推波助澜;无节制地展示性爱狂欢,实质是赋予滥性行为以合理性,鼓励道德失范,同时也把作为社会的、文化的和具有美好精神追求的“人”降格到纯动物层次(《晋阳学刊》2006年第03期作者:张治国)。这些批判可以实现

即时的互动,也不需要在专门找一本厚厚的专题论述来阅读,然后再写作出版发表观点。

新媒体带来的全民写作,以及它的信息海量性,阅读群体多样性等,也带了审美的多元化,泛化,文学的审美不在是精英,知识分子的独有享受,像寄情山水,感受自然山水之美,洞察人性之美。电影、电视、网络上出现的各种审美,以及多样审美等都与单一的书本知识分子审美的相对应着。

以上就是我通过阅读他人的写作后,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与看法,所作的论述。这门课以前并没有接触,感觉自己的水平低,不好做论述。中间可能会存在些不妥之处,例如,概念理解不一定准确,用词不妥,引用也没有写明出处。有劳老师在批阅过程中校正,做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