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共管理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

现代公共管理不仅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实践经验。

本文将探讨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1.1 法治思想法治思想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要求国家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政府行为必须依法履行,而不是依据个人意愿和利益行使。

法治思想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滥用职权或任意行使权力。

1.2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它认为政府的决策是集体行动的结果,由多个决策人员参与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在于了解和研究政策选择的背景和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制定公共政策和管理措施。

1.3 公共价值观念公共价值观念是指社会和政府认可的行为标准和原则。

公共管理必须基于公共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利益和切实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改变取决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等因素。

二、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2.1 市场化和民主化改革20世纪80年代,市场化和民主化改革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而民主化改革则增加了公共参与和民主制约。

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公共管理更加透明和有效。

2.2 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制度建设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监管制度等。

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程序、制度和管理工具等方面的规范化。

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实施,能够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和流程,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效率。

2.3 技术与信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技术与信息的应用成为现代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例如,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信息传递。

使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方式,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使公共管理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公共管理在政府和社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括了从政府政策到公共服务项目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会介绍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深入探讨其中的核心要素。

一、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方面,现代公共管理主要基于三个理论框架: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管治理论和公共价值观理论。

1.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权力分配和资源分配关系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有其天然局限性,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扮演平衡力量的角色。

2. 公共管治理论公共管治理论强调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利益协商和合作来解决公共问题。

公共管治理论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协调和媒介的角色,把资源和权利分配给不同的参与者,并确保参与者的公平和平等。

3. 公共价值观理论公共价值观理论是指政府应该遵循的一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和承诺。

公共价值观理论认为,政府的行动应该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实践应用在实践方面,现代公共管理主要包括了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和行政监督等领域。

1.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的政策制定过程,政府能够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的政策。

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吸收各方意见,对政策的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成果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涉及政府的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设置等。

现代公共管理强调了灵活性和创新性,政府应当将组织管理逐渐转向以业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行动的核心,包括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

现代公共管理倡导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通过多样化的供给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讲义: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讲解

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讲义: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讲解

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讲义: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公共管理的管理学思想渊源二、公共管理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三、公共管理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四、各国的新公共管理实践五、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时代条件和学科发展内在规律的作用外,还有着深刻的理论思想渊源,而各国公共管理的实践,更使公共管理学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本章将以探究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为开端,继而分析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历程、新公共管理思潮及其在各国的实践。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兼收并蓄、积极从其他学科吸收理论思想养分,是公共管理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行政学、政治学对公共管理学的传统影响自不待言,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最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影响。

可以说,正是企业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嵌入”,才使公共管理学有可能从公共行政学中脱颖而出。

因此,本节重点分析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一、管理理论1.古典学派理论2.行为学派理论3.决策学派理论4.系统学派理论5.新管理主义理论第一,企业再造理论第二,虚拟企业第三,学习型组织二、当代经济学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2.政府失败论第一,公共决策失效。

第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1)代理理论(2)交易费用理论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的有关实践和具体研究都有很长的历史。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历史并不长。

1887年以前,公共管理仅处于前学科时期,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在政治学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

以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发表为标志,公共管理研究进入学科前期——行政学阶段。

从那时候算起,公共管理学至今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对于这段历史,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划分和描述。

一部分学者从理论视角人手对公共管理学作了划分。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监督的过程,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关联,共同推动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下面将对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强调效率、经济性和满足公众需求的原则。

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能性,强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强调民众参与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实践主要包括公共组织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等。

公共组织管理涉及公共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内部流程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能。

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公共机构的人员招聘、培训、激励、评价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效能。

预算与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旨在保障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合理使用。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影响与促进。

理论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路,帮助实践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为理论提供了实证和验证的基础,帮助理论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化。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促进是公共管理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然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践脱离理论的问题。

一些理论缺乏具体操作性和实践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一些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和基础,过于片面和局部,不能很好地推进公共管理的发展。

其次,公共管理的实践不同于市场管理和企业管理,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门类和领域的公共管理实践存在差异。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社区在实现公共利益方面的行动与努力。

公共管理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了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多个方面。

这些活动要求公共管理者有关于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以及领导和组织议题的能力。

以下将分析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一、公共管理的理论1. 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批评和改革,它强调效率、灵活性和创新。

新公共管理注重市场经济的原则,将其带入公共部门,以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包括几个方面的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理论等。

2. 公民自治公民自治是一种政治理论,主张平等、公正和自发的规则。

公民自治理论认为,公共利益是公民自愿达成协议之后实现的,而不是由某种强制力量所主导。

换句话说,公民自治将决策权掌握在社区中的公民手中,而不是集中在政府机构或其他中央权力机构。

3.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描述政府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新的观点。

它认为公共事务领域中所涉及的人数很多,利益多样化,而决策过程难以由因为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因素造成的某些人所主导。

公共选择理论支持市场控制和竞争,它认为权力可以分散,不必依赖于中央的政府权力。

二、公共管理的实践1.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整个政策制定的过程,从问题发现到方案制定,直到最终实行的整个流程。

政策可能针对某一行业,如教育、医疗、环境、社会福利等等。

2. 公共服务提供公共管理的另一个实践是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服务通常是非营利性的,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如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等。

公共服务提供有许多挑战,包括融资、财务管理、服务交付和质量控制等等。

3. 政府监督监督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政府或其他机构对公共部门或特定行业的监督,以确保他们符合法律和规定,以及为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监督通常与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提供紧密相关。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公共管理是指为实现公共利益,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手段进行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执行等活动,是一种涉及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公共资源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1. 社会政治学理论:现代公共管理建立在国家政权及其权力基础上。

将政治学理论应用到公共管理中,可以对公共管理的形式、分配、合法性及其与政治过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包括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

其中组织管理理论强调按照目标、职能、层次等特征进行组织,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手段来拓展管理效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激励、培养、利用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塑造高效、协调的组织文化。

3. 公共政策与决策理论:公共政策与决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强调权力分配及其背后的政治决策与政策制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决策和政策,加强社会公众对决策和政策的参与。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实践探索1. 创新管理思维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公共管理在内容、形式、方式上都得到了新的拓展和更新。

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借鉴优秀的民间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先进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

比如,许多城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让公民可快速便捷地享受到更多的政府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

2. 参与共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公共管理强调非政府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参与与共治,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社区自治、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委的建设,通过扩大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实现有效公共服务的提供等目标。

3. 加强纪律规矩建设: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加强纪律规矩建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廉洁性。

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强化行政问责制度,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

三、现代公共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治理模式:公共管理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元化。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治理创新成为了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一、治理创新的理论治理创新是一种基于创新理念和策略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治理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治理理论。

网络治理是一种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治理模式,强调各方参与、协商与合作,以解决公共问题。

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其次是公众参与理论。

公众参与是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增加公民对政策决策的参与度,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公众参与理论强调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责任,通过广泛收集民众意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是创新治理理论。

创新治理是指通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治理的方式和效果的提升。

创新治理理论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不断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还有政策网络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为治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为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提供了科学支持。

二、治理创新的实践治理创新的实践需要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进行。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电子政务的应用。

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政府服务和决策全面电子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政府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分发信息,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满意度。

其次是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度智能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环保、教育等公共服务,创建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公共管理是指公共机构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它是政府的管理职责之一,也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之一。

公共管理涵盖面广、复杂度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因此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公共管理政策理论和公共管理实践理论。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涵盖了制度、绩效、合规、风险等诸多方面。

其中,制度理论的研究是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

制度理论是研究制度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理论,涉及到制度的存在、制度的形成、制度的运行和制度的改革等方面。

绩效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绩效评估等手段来实现公共机构的管理效能。

合规理论是研究公共机构如何遵守法律、规章等一系列规范的理论。

风险理论是研究公共机构如何识别和管理风险的理论。

公共管理政策理论主要是研究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策制定主要研究政策形成的过程、各方利益的牵扯和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

政策实施主要研究政策的执行过程、控制和监督机制、政策评估等方面。

公共管理实践理论主要是研究公共管理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

它主要包括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公共管理实践理论的研究越来越突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公共管理的实践研究公共管理的实践研究是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管理过程中,通过研究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提高公共管理的实际效果和效率。

公共管理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政府公共管理和非政府公共管理。

政府公共管理是政府实施的公共管理。

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政府承担着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从政策制定、实施到监管等各个环节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政府的管理方法、政策执行、监管效果等方面,还包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非政府公共管理是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实施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指的是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通过协调、规划、执行等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行为与过程。

公共管理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投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1.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公共管理理论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初,当时的大学开始开设政治学专业,并围绕行政管理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理论。

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介入研究,出现了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等新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公共管理经验开始涌现。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市场机制应用到公共管理中,开创了公共管理新时代。

2. 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1)福泽克:他提出了行政管理理论,强调行政的目的就是推进国家发展,实现公共利益。

其中包括法律制定、预算编制、人事管理等方面。

(2)伍德罗·威尔逊:他是20世纪初行政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他以行政系统最高效率为目标,提出了行政机构分工、职权匹配等一系列具体规则,确保行政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实现其目的。

(3)赵东民:他是中国大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创新、协调和公正”三大理念,并以此为导向 re造行政服务流程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1.体制机制不合理公共管理实践中,体制机制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公共行政体制过于庞大、过程繁琐、职权不清等问题。

为此,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缩小政府职能范围,简化行政程序,加强内部协调。

2.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公共管理实践问题。

原因则是由于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服务服务流程缺乏科学性、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因素综合而来。

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要加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管理,提高效率,打造优质的公共服务。

3.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社会参与程度不高是公共管理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结合

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结合

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结合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实践的结合是为了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措施。

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经验证明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而行政实践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践的过程。

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不断进步的过程。

一、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指导行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理论从整体上系统地研究公共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律,为行政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处理冲突、实现目标。

公共管理理论能够帮助管理者分析和预测社会变化、社会需求,为行政实践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和策略。

理论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行政实践对公共管理理论的要求行政实践对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要求。

行政实践是公共管理理论的检验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理论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行政实践能够为公共管理理论提供经验数据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为理论的改进和升级提供反馈和依据。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互动关系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理论不仅指导实践,而且受到实践的反馈和改进。

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推动了理论的发展,不断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

公共管理理论的进步也推动了行政实践的提高。

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为实践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提高了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四、推进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结合的途径为了促进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的结合,可采取以下途径:1. 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

要鼓励学者和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公共管理理论,推动理论创新和突破。

2. 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提炼行政实践规律。

要鼓励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提炼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3.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要鼓励学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的运营管理。

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结合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公共管理领域,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

理论的产生是基于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实践则是理论的检验和应用。

理论是指对公共管理现象的解释和理解,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和分析,形成一套系统的观点和原则。

而实践是指将理论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公共管理理论能够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理论的引导,实践能够更加系统和科学地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举个例子,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通过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进行人员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

理论的指导使得这些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和效能。

三、实践对理论的挑战实践也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现实问题不断变化,公共管理者在实践中经常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理论来进行解释和指导,同时也促使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对公共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公共组织需要利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应对这一变化。

实践的变化推动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和进步。

四、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理论可以从实践中获得反馈和启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同时,理论也可以激发实践的创新和改进。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构建一个富有创新力和适应性的公共管理体系。

五、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实践中的公共管理案例可以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理论家提出了“准公共物品”的概念,即一些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资源,实际上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以适当的定价和市场机制来进行保护。

这个理论的提出引发了对环保组织和政府部门合作治理的思考,实践中的一些案例也证明了这种方式的有效性。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一、引言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其承包商和供应商在全面有效地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促进公共部门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并探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1.公共管理的起源公共管理源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机构、政策和过程的管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法老和中国亚洲地区的统治者就开始了规划建设水坝和灌溉系统的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起源紧密相关。

2.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其相关理论不断变化。

公共行政理论指的是理解公共行政本身的实践、程序、政策和政府与社会、政府间同盟、伙伴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

美国学者吉墨·吉茨曾经提出:公共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了四代,并分别为公共行政、科学管理、制度学和规划并行、新公共管理。

他们通过对公共部门的分析和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其中:韩赵闵为政府绩效管理学说奠定了基石,Dwight Waldo向我们阐明了公共行政基础,Jay Starratt算是公共管理哲学的拥趸。

三、公共管理实践创新1.政府创新政府创新被定义为“可能改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行动、声明或方法的提出、策划、执行和/或评估。

”政府创新可以通过改变规章制度、重组组织、启动合作关系、执行新的公共政策、实施新的信息技术等途径来达成。

2.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实践的另一种方式。

数字化转型是指公共机构使用最新数字技术改进内部和外部运营方式,以提高效率和效能。

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建立电子政府网站、网络民主、电子政务等。

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传统方式,更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的服务。

3.公共参与过去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利用公共参与帮助政府管理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公共管理是什么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与行政管理区别(1)语义差异: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的政策,注重的是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办公室管理。

公共管理包括公共行政的这些方面,强调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并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

(2)主体拓展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狭义的行政机关。

公共管理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政府组织、政党组织、社会组织。

其中,政府是核心部门,行政机关则是政府的核心。

(3)客体的细分:行政管理把自己的管理客体定位于与私人事务相对立的社会公共事务(基于二分法)公共管理把客体细分为公共事务、半公共半私人事务(基于公共物品、混合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分类),这些事务需要多种主体共同管理。

(4)管理手段的不同:行政管理:法律公共管理:市场化3、与企业管理的不同(1)管理的主体不同。

私人管理的主体是私人部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2)管理的对象不同。

私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其私人组织内部事务,公共管理则不仅针对公共部门,也针对私人部门。

(3)管理的目标不同。

公共管理是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目标多元化,私人管理主要所示私人利益目标,利益最大化。

(4)管理方式不同。

私人部门主要是市场化方式,市场机制;公共部门则复杂得多,是政治议程,公共选择。

(5)管理运用的权力不同。

一个是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一个是私权力,但具有自由竞争性。

4、公共管理的特点(1)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2)公共管理的客体: 一是社会公共事物;二是公共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

(3)公共管理的手段多样化: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4)注重管理外部环境,强调战略管理,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变(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6)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5、公共管理为什么是一个整合的概念(1)公共管理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公共管理在“什么”和“为什么”层面上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层面沿袭企业管理。

公共管理教学实践(3篇)

公共管理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我国,公共管理教学实践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教学实践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共管理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公共管理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 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公共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公共管理教学实践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实践案例和经验,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三、公共管理教学实践现状1. 教学实践课程设置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普遍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如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实地调研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部分高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教学实践成果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四、公共管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部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4.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五、公共管理教学实践对策1.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高校应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特点,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系统性和针对性。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2.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把不同地区的 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 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 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 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案例:从美特斯 邦威成功看企业虚拟化经营 案例:从美特斯邦威成功看企业虚拟化经营
“不走寻常路”之美特斯邦威 不走寻常路”之美特斯 邦威 不走寻常路 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 美特斯 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以生产销售 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 年 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民营企业。 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民营企业。目前拥有美特斯邦 威上海、温州、北京、杭州、中山、重庆、成都、广州、 威上海、温州、北京、杭州、中山、重庆、成都、广州、 沈阳、西安分公司,及祺格服饰有限公司。 沈阳、西安分公司,及祺格服饰有限公司。 集团在国内服装行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 集团在国内服装行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 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 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1995年5月公司开设第一家 年 月公司开设第一家 美特斯邦威 专卖店,当年全系统销售额500万元, 邦威” 万元, “美特斯 邦威”专卖店,当年全系统销售额 万元 年销售额达5.1亿元。2001年,集团在坚持“虚 亿元。 到2000年销售额达 年销售额达 亿元 年 集团在坚持“ 拟经营” 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品质管理工程, 拟经营”、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品质管理工程, 从品牌形象、产品设计与质量、市场拓展、 从品牌形象、产品设计与质量、市场拓展、销售服务和信 息化管理等全过程提升管理品质, 年销售额8.7亿元, 亿元, 息化管理等全过程提升管理品质,2001年销售额 年销售额 亿元 2002年突破 亿元,2003年全系统销售额突破 亿元, 年突破15亿元 年全系统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年突破 亿元, 年全系统销售额突破 亿元, 美特斯邦威威集团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 美特斯 邦威威集团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 头企业之一。 头企业之一。

当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四)要改革创新政府的决策机制、运行 机制和管理方式,解决好政府应当如何运转和 管理的问题
(五)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 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解决好政府应当如何执 法守法的问题
(六)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 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政府公务员 队伍,解决好政府应当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 问题
四、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主要方法
(一)在改革战略的谋划上,要注重系统 思维与问题意识的统一
(二)在改革任务的部署上,要注重长期 目标与近期重点的统一
(三)在改革举措的实施上,要注重质的 突破与量的积累的统一
(四)在改革进程的推动上,要注重自下 而上广泛参与与自上而下集中推进的统一
谢谢!
“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 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 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 制”
——党的十七大 报告
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总体目标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奋斗目标,到二○二○年,全面建立和不 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 制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规 模适度、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素质优良,权责一 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建设一个以人 为本、施政为民的服务政府,权责明晰、监督到 位的责任政府,法律完备、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 清正透明、精干有力的廉洁和高效政府,归根结 底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
➢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 来,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
➢ 时代变迁呼唤着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以适 应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的需要。为此 产生了公共管理理论 。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改革是任何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历史问题,也是深化国家内部改革的中心问题。

随着社会变革发展,各国都在面临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压力。

在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加强权力监督和公共服务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1、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首选理论。

它主要关注经济制度中的交易费用问题,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市场和政府,以减少公共决策的代价。

因此,它呼吁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管理机制,保护产权,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针对公共管理与政策制定的研究。

这一理论强调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对比,认为只能在一个有效的制度设计下,政府和市场的对比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

也就是说,制度的性质需控制政府过多介入市场、市场因失败产生影响等问题。

3、全球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理论强调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相依存。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政府、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竞争和协作,通过合作来实现全球共同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1、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权和反腐分权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改革应重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比较,强调政府的权力固化是解决公共治理难题的关键。

反腐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方面,其目的是建设廉洁政府,构建公正、效率、透明、负责的政府。

2、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依据某种方法和制度完成任务,以达到公共管理目标的过程,其目标体现在政府公共工作的各项层面上。

在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中,关键目标管理的三大要素是明确目标和意图、合理安排任务和编制计划、评价和监控管理过程,以便实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3、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为了加强地方和行业部门的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是协调各种资源和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管理行为。

它作为一门学科,包括公共决策、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服务提供等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概念、理论研究、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组织、指挥和推进的一种管理行为。

公共管理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和非政府公共管理两个领域,政府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立法管理等;非政府公共管理包括公共组织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1. 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支。

它认为,公共事务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更是多方参与的事务,应该倡导多元参与、自治与共治共生,而不是传统政府集中的掌控与管理。

其主要观点是将政府力量和市场机制与社会组织、公民等力量相结合,以达成社会效益和多方利益协调。

2.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领域的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商业管理方法,以提高效率、优化管理。

其核心思想是市场化导向、竞争性管理、结果为导向和公众参与,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和效率。

3.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价值理论认为,公共管理是实现公众利益和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

通过公共管理的方式,可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和效率化,进而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与效果。

三、公共管理的实践案例1. 美国国立公园管理局美国国立公园管理局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佼佼者之一,负责各国公园以及州立公园的管理和运营。

其管理方式包括资源整合协调、公民参与与关怀、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等。

2. 中国城市污染治理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污染治理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城市环保政策,以促进城市绿化和清洁。

这些政策的实施需上下联动,涉及到行政管理、市场机制、公民意识等多个方面,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3. 香港战“疫”2020年全球疫情流行,香港以其快速而有效的应对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02
公共服务导向要求政府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目标,关注社会
公平和公共利益。
网络化治理
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治理成为新趋势,通过信息技
术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民参与度。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当代公共管理挑战与机 遇
全球化背景下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
公共管理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公共 行政理论、政策科学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人力资源 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发展趋势
未来公共管理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公共管理实践历程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
1 2 3
官僚制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强调层级节 制、规则约束和专业化分工,为传统公共行政提 供了组织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公共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公共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改革、公共服务、社会治 理等领域,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共管理研究历史悠久,理论体系相对成熟。近年来,国外公共管理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注 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主体——社会公共组织 主体
政府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
(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社区服务机构、 医疗保健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
8
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客体
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维护社会秩序 发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开展社会公共服务 ……
9
职责任务
处理社会公共问题 提供或组织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 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
18
——合理的、正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开始成 合理的、 合理的 为广大社会成员, 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公共需 求。
19
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 社会矛盾和问题,对公共管理主体,特 别是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0
三、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路径选择
之一
政府自身要尽快从经济管制型政府 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28
前提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之路 地域广阔、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差异较大 缺失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基础 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市场尚在发育中
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关系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 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关系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
市场
政府
社会
市场
政府
社会
(兄弟、伙伴)
(父子)
29
政府要将培育市场和构建市民社会基础作为自 己的重要职责 政府要以服务于市场和社会为取向
传统、习俗、惯例(人治) 宪政、法律(法治) 高代价(暴力)、高成本 (毁灭) 强化对立、固化矛盾 统治秩序、稳定 治者、蒙昧状态 被治者、蒙昧状态 前资本主义社会 低代价(非暴力)、高成本 (庞大的官僚体系) 缓和冲突、化解矛盾 管理的科学化、效率化、民 主化 (治者代表)管理者、理性 状态 (治者)被管理者、理性状 态 资本主义社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 服务型政府
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
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 主秩序的框架内,把公共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 系的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 形态。
——行使公共权力 ——代表公共利益 ——管理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 ——维护公共秩序 ——承担公共责任
30
善治是理想的公共管理模式
• 善治
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是 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 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积极而有效的合作,他们共 同形成公共权威和公共秩序。 ——善治过程是传统国家的权力向社会回归、亦即还政 于民的过程。
32
谢谢!
2010/04/23
10
创新与发展
管理主体多元 更加强调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及民众的相互依赖 与合作 更加重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11
二、 公共需求变化与公共责任承担
私人需求 私人需求 私人需求
私人需求
公共需求
私人需求
私人需求 私人需求
私人需求
13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处在 全社会公共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主讲: 教授/博士) 主讲:陈 亮(教授/博士)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导师 衡水学院副院长
讲述内容
从行政管理走向公共管理 公共需求变化与公共责任承担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路径选择
2
一、从行政管理走向赋予 的职权范围内对于国家 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的综合管理
4
理念制约
强调政府是阶级利益的代表。 强调行政管理是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 强调政府是凌驾于人民大众和社会之上的力量 。 强调行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 忽视行政管理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
5
公共管理是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并 发展而来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架构
6
• 公共管理
社会公共组织为解决公共问 实现公共利益, 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 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 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 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
• 内在要求
民本 有限 法制 责任 廉洁 高效
26
之二
积极培育市场和公民社会,还权于 民,实现多元治理,达到“善治”
社会发展三种力量:政府——市场——社会 两对关系: “政府----市场” “国家----社会” 两对关系:
“更多的市场、更广泛的市民社会、更小而有效 小 有效 有效的政府”
“非此即彼” “又此又彼”
——需求数量不断增长 ——需求主体不断扩大 ——需求结构深刻变化
14
——收入分配差距严重,且有不断扩大的趋 收入分配差距严重, 收入分配差距严重 广大社会成员对缩小收入差距, 势,广大社会成员对缩小收入差距,实行社 会再分配的基本公共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 更为强烈、更为迫切。 更为强烈、更为迫切。
24
• 政府模式的变迁
统治型政府 目的 形式 基础 架构 性质 依据 维持 功能 目标 行政 人员 公众 历史 阶段 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 政治行政不分 专制、权利、自由不平等 封闭性、社会流动极少 行政权力(公共性模糊) 管制型政府 维护法定的社会秩序 政治行政相对分离 民主(政治)、权利平等、 自由 开放性、社会流动较普遍 价值理性(中立) 服务型政府 维护并造就尽可能优良的社会 秩序 行政社会化 普遍民主、平等、自由(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 开放性、社会流动普遍频繁 公众取向,行政权力公有 公众认同的规范、协商形成的 原则 低代价(和平)、低成本(社 会自主自治) 利益协调 服务的公众满意、认同 (治者代表)被服务者、各方 面发展状态 (治者)被服务者、各方面发 展状态 后资本主义社会及资本主义后 社会
15
——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成为当前多数社会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 成员重要的公共需求, 成员重要的公共需求,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要突出。 要突出。
16
——就业和社会保障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公共 就业和社会保障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公共 需求。 需求。
17
——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的 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的 公共需求。 公共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