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教育及其评价
德国近代、现代教育发展对比
1、国民教育的作用于目的
培养国民素质;培养全新的完人
2、国民教育的途径
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学者;大众;反对死记硬背
3第斯多惠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1、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天性/资、教育、自由自主
2、教育的目的
与人类的目的一致(宗教的观点—相信上帝;哲学的观点---理性、真理;教育的观点---完善教育)
得出的最终目的:自我完善
3、教学论
(1)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前者:智力发展
后者:传授知识
(2)教学原则
自然;文化;连续性与彻底性;直观教学
4、论教师
尊师重教;教师的要求3
4赫尔巴特
1、教育理论基础
伦理学(5德: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心理学(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统觉、兴趣、注意)
2、初等:为纳粹服务
3、中等:年限缩短(9变8);招生、在校人数减少
4、高等:削减人数(犹太人和女生)
(三)《总纲计划》及其修订
1、初等:4年基础学校教育+2年促进教育
2、中等:设3种学校(主要、实科、高级)
3、《汉堡协定》:9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学校教育
(四)《高等学校总纲法》
1、《教育结构计划》:把学前教育纳入学校系统
2、道德教育理论
道德教育最重要
(1)教育的目的
可能的目的;必要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原则
含义;如何做到(养成德行;“多方面的兴趣”)
(3)道德教育
训育—美德、“儿童管理”—防止恶行
训育阶段:判断、热情、决定、自制;方法:限制;赞许;责备;惩罚;生活制度
儿童管理方法:威胁;监督;惩罚;活动
存在主义教育及其评价
存在主义教育及其评价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在50—60 年代成为风靡法国的时髦哲学,60 年代又传播到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成为一种影响颇大的哲学思潮。
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主义对教育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断渗透到教育当中。
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存在主义者就论述过一些教育问题。
如尼采做过题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的演讲;犹太哲学家布贝尔写出了其教育代表作《我与你》以及《品格教育》。
他们的这些教育思想经常被后人加以借鉴、发挥。
从50 年代开始,随着存在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及其影响领域的扩大,它对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
当时,存在主义者对20 世纪以来流行的教育哲学思潮极为不满,认为它们都把人置于一个次要的地位,这加剧了处于工业社会中的人失去个体真实存在的危险。
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应关注如何使人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社会,应强调真实的、人道的个人存在。
60 年代中期开始,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方法直接运用于教育研究,并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著述。
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种将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结合起来研究教育的趋势。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主观性、个人选择的这一根本特点,使它很难在哲学上形成一个囊括所有的存在主义学者哲学观的完整而统一的体系,同样的,在教育领域里,也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的“存在主义哲学哲学”。
然而这不等于说存在主义对教育没有影响。
存在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对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冲击作用,许多教育思想家已经根据存在主义的思想对教育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逐渐概括了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
至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已经形成并具备了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1.“存在先与本质”。
萨特认为,人是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东西。
这反映到教育上,教育就应该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
存在主义教育家认为,世界万物的存在只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人的存在。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本章将回答的问题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下)
41高尔顿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优生学”的代表人。
42华生(美国):a.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恐惧形成实验”。
43吴伟士二因素论(辐合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积”,即遗传*环境。
44施太伦二因素论(辐合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和”,即遗传+环境。
45孔德、涂尔干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之一,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46福禄贝尔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幼儿教育之父,恩物(玩具)47耶克斯利1929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48保罗朗格朗法国成人教育家,《论终身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标志。
49怀特海综合课程的代表人物综合课程的三种主要形式:(1)内联学科--融合课程(2)相邻学科--广域课程(3)以问题为导向--核心课程50杰克逊(1)隐形课程提出者(2)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51古德莱德课程分类:(1)理想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2)正式课程(教育行政部门)(3)领悟课程(教师)(4)运作课程(课堂)(5)经验课程(学生)52辛德将课程的取向分为三种(1)忠实取向(2)相互调适取向(3)创造取向53巴格莱、科兰特、坎德尔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兰特,坎徳尔。
理论流派: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观点:教育要授受具有严谨学术体系的各门学科,传授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否则则丧失人类文化就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毁。
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②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在要素主义者看来,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萨特及其背景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学家、戏剧家、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1905年的巴黎,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家庭。
萨特早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接受教育,后赴德国柏林和海德堡大学深造,接触并深受德国现象学的影响。
萨特所处的时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后的法国,这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期。
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但他将存在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责任和选择,认为人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萨特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的挑战和超越,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为哲学界所重视,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流派,其核心在于对个体存在及其意义的深入探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正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原初的,而人的本质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自由选择和行为塑造的。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个体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先验规定或固定本质束缚的,人的本质是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形成的。
自由选择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可能性和情境时,具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2016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各高校真题(汇总版)
浙江大学教育学基础720一、选择题1、孟禄是哪个教育学派代表2、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是谁3、教育无目的论谁提出4、掌握学习法谁提出5、不愤不启,愤什么意思6、定县实验谁实行的7、最早的幼儿园谁开办的考了很多人名,无论是教育史还是教育学还是学习心理学。
二、辨析1、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意味着比学科课程更加重要2、骑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统治管理的大臣3、教育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三、简答1、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2、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基本观点3、道德体谅模式基本观点4、韦纳归因理论5、教育研究中,文献综述里,个人观点与研究者观点不一致,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四、论述1、一段材料,涂尔干关于教育目的的评论。
问社会改造主义教育基本观点,如何评价。
2、1922新学制新在哪,评价。
3、学习风格是哪种,沉思型,冲动型。
如何更好地发挥。
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教育含义。
4、行动研究的步骤,举例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基础658一、名词解释6个1、教学2、学校教育制度3、产婆术4、学习策略二、简答,4个,一个15分。
1、课程理论2、我国教育目的3、课堂纪律管理策略三、分析,3个,一个30分。
1、观察学习过程并举例2、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及评价方式四、论述,2个,一个45分1、中学教育2、素质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综合628一、20题单选(每题两分)二、判断1、儿童的身心发展决定教育的方向2、正强化就是奖励,负强化就是惩罚3、骑士教育是一种培养骑师的学校教育4、信度是多次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三、简答(每题十五分)1、简述当代教育制度改革方向2、美国公立学校特点3、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4、定量研究报告的内容四、论述(每题二十分)1、谈谈你对教育回归生活的认识2、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3、品德培养与改进的条件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五、材料(30分)老师在课堂上讲三打白骨精这课,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有一些对话的内容记不全了,学生三认为白骨精有机智,坚持等品质。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
萨 特 主 张存 在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 它对意 识具 有第一 性 。但 这 种 存 在 并 非 是 客 观 的外 在 于 人 的 存 在 , 而 是 作 为人 类 特 征 的 人 的存 在 。据 此 , 萨 特 从 纯 粹 的 主 观 意 识 出 发 把 存 在 划 分 为 自在 和 自 为 两 种 形 式 。 自在 存 在 是 不 受 作 为 外 力 的 人 类 思 维 影 响 的 存 在 , 是先 天 的原生 的存 在 。萨特 认 为 : “自 在 存 在 是
第 院学 报 ( J L 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0 l 0 g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r ~E d i t i o n )
( 二 )存 在 先 于 本 质
萨特 是 一 个无 神 论 者 , 他 认 为 世 界 不 是 神 决 定 的 , 不 存在 神 决 定 人 本 质 的 说 法 和人 本 质 先 天 论 。 萨特从 他 的“ 人 学本 体 论 ” 出发 , 指 出 人 的 本 质 是 由
人 自身 创 造 的 , 从 而 提 出 了 存 在 先 于 本 质 的命 题 。
存在, 因 为 自在 存 在 只 有 从 自为 那 里 才 可 以 获 取 存 在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离 开 了 自为 , 自在 就 是 一 个 自然 物 。 这 两 种 存 在 又 相 互 矛 盾 。 自在 与 自为 实 质 上 分 属客 观与 主观两 个 不 同领 域 , 且 两 者 在 时 间 概 念 上
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专题1课程理论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John.Dewey杜威W.H.Kilpatrick克伯屈课程目的——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课程内容——把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生活活动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课程组织——只要把教材引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就是最好的设计。
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美国杜威:儿童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编制课程要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特点:谁受教育;学习什么;为什么需要教育;如何进行教育;在怎样的环境中引起学习;需要怎样的控制。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法国卢梭:教育既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又要适应众多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
代表: C.R.Rogers(罗杰斯) A.Maslow马斯洛目的——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本目标内容——以学生的需要和情意为基础设置的三类并行课程(学术性、人际关系及自我实现课程),来促进学生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的统一;组织——整合。
中外教育史典型题详解~4337B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P121:1、“长善救失”2、”性相近也、习栩远也”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咬4、辟雍P135:5、不愤不启6、率性发展7、“化性起伪”8、有教无类9、痒序10、化性起伪说P14:11、“六艺”12、稷下学宫13、教学相长14、浩然之气15、《大学》P15:16、学记17、儒家P16:18、儒家八派19、孔孟20、劝学21、思孟学派二、简答题P17:1、简述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一本著作?如何理解含义?P18: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4、判断:《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P19:5、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
6、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P20:7、请给《学记》中的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并以成白话文。
8、儒家经典《五经》,《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唐代隶属于国子监的中央六学分别指什么?P21:9、《大学》在教育史上有什么意义?10、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P22:11、儒家和道家教育观比较。
P23:12、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简析。
13、“四书”指哪四种书。
P24:14、孔子教学的六种教材是什么?15、战国时期有哪4大私学派别、16、简述《学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P25:17、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
P26:18、《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何含义?三、论述题P27:1、试析《学记》的教育思想。
P28:2、请评述儒家教育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P29:3、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P31:4、先秦私学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特征。
P32:5、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P34:6、述评孔子的教育思想。
P36:7、论孔子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P37:8、比较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及详解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及详解[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教育学流派、代表人物、核心价值观对应正确的是()。
A.实验教育学——狄尔泰——分析与批判B.马克思主义(江南博哥)教育学——杨贤江——实验与观察C.文化教育学——布雷岑卡——理解与唤醒D.批判教育学——弗莱雷——批判解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为梅伊曼;狄尔泰为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B项,“实验与观察”应为实验教育学的核心价值观;C项,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为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单选题]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大学》)“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下列四项与上述各句中“教”字含义相同的是()。
A.反求诸己B.养子使作善C.以身垂范D.上施下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教,形声字。
商代甲骨文作从攴,爻声。
形旁攴为手持器械施教形,表义,声旁爻像器物交织形,表音。
《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
”题干中,各句的“教”都为其本义,即“教育,指导”。
ACD三项,“反求诸己”意为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以身垂范”意为以自己的实际行为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上施下效”意为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学。
三者都体现了“教”字的本义。
B项,育,本义为生养。
《说文解字》载:“育,养子使作善也。
”意为培养后代让其多做好事。
[单选题]3.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制约作用的是()。
A.乡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而城市学校范围不断扩大B.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地的学校纷纷采取混合式教学C.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良性互助D.学业竞争中学生关系日益紧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BCD三项,都没有涉及“社会发展”问题,更没有体现“制约作用”。
A项,“乡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而城市学校范围不断扩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客观现象,涉及“社会发展”问题,同时,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加剧,正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制约作用的表现。
存在主义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17作者简介:陈艳梅(1996— ),女,汉族,湖南怀化人,硕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一、存在主义哲学概念存在主义是从揭示人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其核心观点是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丧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之受物及一切异己力量支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
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虚无主义、冒险主义及自由主义特征。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克尔凯郭尔,他认为存在就是主观性的个人存在。
存在实质上不是经验的客体而是带着激情的主体,因而对存在的客观反思应转变为主观的体验。
真理寓于自我的内在精神主体之中,即“真理就是主观性”。
他称客观反思的方法是一种抽象思维,只能得到数学及其他科学的知识,决不能达到主体存在的真理。
真理只有对于人的主观性才有意义,哲学不应奢望向外追求客观存在,而应向内探索主观存在。
(2)海德格尔,他认为人所要关注的是从现在到死亡之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自我筹划”。
“自我筹划”的意义不仅是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它还有另一层意义,即筹划中还要发挥潜能,由此非但要实现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这一过程中尊重价值,关注潜能,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3)萨特,他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他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前者指外部的客观世界,它“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自己创造自己”,是荒谬的存在;它是固定化的、自身封闭的存在;在时间之外,是没有变化的,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后者指人的主观意识,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是主动的、自由的、不确定的;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身,不断展示、维系着他物;具有可能性、暂时性和超越性。
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推出人是绝对自由的观点。
他主张人的本质是由人的自由的本身创造的。
只有人存在表明其本身了,才能认识、改变、创造世界,创造人所想要的一切;只有人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
品格教育属于存在主义产生之初的作品
品格教育属于存在主义产生之初的作品以品格教育属于存在主义产生之初的作品为标题品格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早在存在主义产生之初就已经开始形成。
在这个以物质至上的时代,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品格教育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需要了解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存在的缔造者。
在这个意义上,品格教育与存在主义的思想相契合。
品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动地去追求真理和价值。
品格教育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的品格教育不足。
品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只有通过品格教育,我们才能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并且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
品格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做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品格。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
同时,学校也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品格教育的融入各个学科,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
家庭也是品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品格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品格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只有通过品格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品格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品格教育作为存在主义产生之初的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知到网课答案教育学
知到网课答案教育学一填空题(每空分值为1分,共25个小题)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2实用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杜威)3著名的教育史家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道的代表人物就是(利托而诺)5(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6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论7在我国学校制度发展史上,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两个学制是(壬寅)和癸卯学制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宣言就是《世界全民教育宣言》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10学生一方面有著(向师性)的特征,同时也存有腰师性的特征。
12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率先提出了课程的概念。
13按课程对学生自学的建议分割,可以把课程分成课外与(必修课)。
14就当前课程评价的趋势而论,(“目标取向评价”)正在被“主体取向评价”和“过程取向评价”所超越。
15在教学方法分类中,模拟法与(参观法)就是以轻易认知居多的教学方法。
16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17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年正式宣布施实了一种代莱教学非政府形式道尔顿制18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教育学教授(特朗普)20第一个把教育学做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正式宣布讲授的就是(康德)21(杜崴)的代表性教育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2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就是(产婆之术或者问答法)23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2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实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小的学制就是(年学制或者任戌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25人的(真正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后,共33小题)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永恒性所指的就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也就存有。
教育就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
永恒并不意味著维持不变,它所指的就是教育做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现象的永恒,不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范畴的维持不变。
第二章 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结:
在建构主义的背景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 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 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 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 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 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 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4.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位学习者都是运用现 有的知识、兴趣、态度、目标来选择、 解释当前的信息,即学生以已有的知识、 能力主动建立知识结构,知识不是简单 地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 习者主动地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 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
建构主义的影响:
首先,课程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而是师 生之间的对话。课程应该考虑知识的不确定性, 鼓励个体化的、富于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把 知识及其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 其次,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 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构成。 课程设计中强调认知师徒制、协作学 习、情境学习、多元观点 。教学过程强调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对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存在主义的课程观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与第一 次大战失败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代表人 物海德格尔、萨特。哲学观点: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主义自称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 人可以自己构造自己的意义,既能超越他自己, 又能超越他的文化。既然人的意义是自己选择 的结果,那么,一切都是可能的,人是绝对自 由的,同时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帕森斯的观点:
帕森斯把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 统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认为学校是 使年轻一代社会化的机构,而社会化就 是培养个人的承诺感与能力,这是他们 将来承担自己角色的先决条件。在帕森 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 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
《学校教育学》第三章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
第一节课程和课程理论施良方:①课程即教学科目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④课程是学习经验⑤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⑥课程是社会改造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氛围的影响。
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非制度层面;不仅包含有书本的知识内容,还应该对学生各种课内外的活动做出明确的安排,不断地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结合。
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中。
2、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⑤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3、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课程理论概述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课程》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从而为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后,查特斯1923年出版的《课程编制》一书,特别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课程理论是研究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的理论。
课程设计理论:包括研究课程系统的结构、地位、相互联系、自我更新等问题;课程编制理论:包括研究课程编制的各种模式,如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课程改革理论:包括研究革新的要点,交流革新的意见,用教育学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和确切性,衡量对个人实践的影响,检验适应地方及学校情况的程度等。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基本问题、价值观念和理论基础的学科,对于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主张,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不应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而应是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个体。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于:其一,教育内容应贴近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其二,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来获取知识。
其三,学校应营造类似于社会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过度强调实用可能导致对基础知识和学科体系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系统学习。
二、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传递人类永恒的真理和价值。
其代表人物有赫钦斯等。
他们主张教育应该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
永恒主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于:首先,提醒我们教育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实用价值,而应关注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精神追求。
其次,经典著作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但永恒主义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经典著作的选择和解读可能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而且过于强调传统知识可能会忽视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三、要素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要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如数学、科学、语言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等。
他们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要素主义对当代教育的重要启示在于:一是明确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领域基本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和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2.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指关于教育最终目标或理想状态的学说体系,涉及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同期待和要求。
3.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上得到公正对待。
4. 教育本质观:教育本质观是对教育内在属性和特性的哲学思考,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其与个体、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根本性认识和把握。
5. 自我实现教育理论:自我实现教育理论源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开发,主张通过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非指导性教学法。
二、填空题1. _________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关注教育活动应当培养具有何种品质和能力的人。
(答案:教育目的)2.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体现了___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教育公平)3. _________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每个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人本主义教育哲学)4. 在教育过程中,_________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答案:因材施教)5. _________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强调个人自由与责任,主张教育应培养独立自主、能批判反思的人。
(答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C)A. 康德B. 赫尔巴特C. 杜威D. 卢梭2. 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教育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也包括结果公平B. 教育公平涉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C. 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D. 教育公平意味着所有学生必须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成果3. 以下哪种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主观建构,而非被动接受?(B)A. 知识传授观B. 建构主义观C. 实用主义观D. 理性主义观4. 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引导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家是:(D)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 卢梭5. 下列哪一种教育哲学流派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和个人品性的培养?(A)A. 人文主义教育哲学B.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C.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 技术理性主义教育哲学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教育哲学的研究范畴?(ABCD)A. 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B. 教育制度与政策C. 教育伦理与道德D. 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E. 教育经济效益分析2. 下列哪些教育哲学流派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AC)A.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B. 理性主义教育哲学C.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D.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E.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3.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ABCD)A. 机会均等B. 资源配置公平C. 过程公平D. 结果公平E. 所有学生获得完全相同的发展水平4. 以下哪些教育家的观点有助于理解教育的本质?(ABC)A.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B. 卢梭的“回归自然”C. 康德的“人是目的本身”D.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论”E.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5. 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体现在:(ABCD)A. 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B. 影响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C. 审视和评价教育政策的价值合理性D.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E. 直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五、判断题1. 教育哲学是一门纯理论性学科,与实际教育工作无关。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其他一些教育社会学家,如纳托尔普也持类似看法:“在教育 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 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白尔格门也说:“教育除了造就每 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 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
2.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产生的背景 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日本、 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极权主义教育是其集中体现。它们均鼓 吹国家利益至上,强调国家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个人利益应无 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教育只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与手段, 为国家利益服务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由三个层面构成: 教育目的:全体对象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具体学校类型下的培养标准与要求;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要达到的标准与要求。
教 育 目 的
培 养 目 标
1 2
培 养 目 标
3
培 养 目 标 …… 课 程 与 教 n 课 程 与 教 学 目 标 标 目 养
哈耶克也反对由政府亲自管理学校,他认为,“将整个教育 制度置于国家管理或指导之下,切切实实地隐含着种种危险…… 事实上,人们对教育所能拥有的对人的心智的控制力评价越高, 则人们就越应当相信将此一控制权置于任何单一权力机构支配 下所具有的危险。”
3.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3.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是从存在纪上半叶。与存在主义哲学一样,这 种教育目的论具有高度的个人主义色彩。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存 在主义者主要的观点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 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教育的目的 就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 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 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024年上教资科目二试题
选择题:
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A. 永恒主义教育
B. 实用主义教育(正确答案)
C. 存在主义教育
D. 要素主义教育
在教育心理学中,哪种学习理论主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学习?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社会学习理论(正确答案)
D. 建构主义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
A. 知识
B. 理解
C. 应用
D. 态度(正确答案)
在教育评价中,哪种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用以判断教学效果?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
D. 表现性评价
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A. 杜威(正确答案)
B. 赫尔巴特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在课程理论中,哪种课程观强调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组织?
A. 学科中心课程
B. 学生中心课程(正确答案)
C. 社会中心课程
D. 问题中心课程
以下哪种教学策略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A. 讲授法
B. 发现学习(正确答案)
C. 程序教学
D. 合作学习
在教育心理学中,哪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驱动的?
A. 驱力理论
B. 归因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正确答案)
D. 成就动机理论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A. 在职培训
B. 学术研究
C. 教育实习(正确答案,通常认为是成为教师前的一个阶段,而非专业发展途径)
D. 反思性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教育及其评价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在50—60 年代成为风靡法国的时髦哲学,60 年代又传播到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成为一种影响颇大的哲学思潮。
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主义对教育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断渗透到教育当中。
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存在主义者就论述过一些教育问题。
如尼采做过题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的演讲;犹太哲学家布贝尔写出了其教育代表作《我与你》以及《品格教育》。
他们的这些教育思想经常被后人加以借鉴、发挥。
从50 年代开始,随着存在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及其影响领域的扩大,它对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
当时,存在主义者对20 世纪以来流行的教育哲学思潮极为不满,认为它们都把人置于一个次要的地位,这加剧了处于工业社会中的人失去个体真实存在的危险。
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应关注如何使人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社会,应强调真实的、人道的个人存在。
60 年代中期开始,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方法直接运用于教育研究,并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著述。
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种将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结合起来研究教育的趋势。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主观性、个人选择的这一根本特点,使它很难在哲学上形成一个囊括所有的存在主义学者哲学观的完整而统一的体系,同样的,在教育领域里,也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的“存在主义哲学哲学”。
然而这不等于说存在主义对教育没有影响。
存在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对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冲击作用,许多教育思想家已经根据存在主义的思想对教育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逐渐概括了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
至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已经形成并具备了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1.“存在先与本质”。
萨特认为,人是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东西。
这反映到教育上,教育就应该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
存在主义教育家认为,世界万物的存在只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人的存在。
首先有了人的存在,然后才有了对外界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因此,人的问题就成了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存在主义教育家看来,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认识“人的存在”,真正领会生活的价值,并实现“自我完成”。
2.强调自由选择。
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个人的自由选择”。
既然存在先于本质,就要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人有绝对的自由,强调人要自由地进行选择。
所以自由选择又成为存在主义者很重要的行动原则,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也表明个人的道德责任并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
因此,教育者应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并承受自己行动的后果。
道德教育的任务并不是要学生去接受一些永恒的道德原则,而是使学生学习有利于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原则,使他们对自己负有责任。
教育观点:(一览图)下面就存在主义者对一些重要教育问题的比较共同的看法做一一介绍。
一、教育目的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来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所有,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
教育无论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因此,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由于受传统哲学的影响,以往的教育不强调人和人的存在,而专注于人的生存不相干的事情,这是错误的,传统教育的错误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专注于人的理性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把人看成是生活在合乎理性的世界中的有理性生物,人能够理解他在宇宙中的地位,而这种理解主要是通过运用理性来获得的。
于是,教育便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
然而,这种哲学、这种教育并没有消除人类大量的、层出不穷的非理性和不人道的现象。
战争连绵不断,尤其是在第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和法西斯的暴行,促使存在主义者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存在主义者对这种崇尚理性的哲学和教育反省。
他们发现,所谓的理想是靠不住的,因为纳粹分子在侵略别的国家、大批屠杀犹太人的时候,也提出了许多“理由”。
第二,注重抽象观念。
这是传统哲学追求永恒性、一般性的结果。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这种所谓的永恒性,一般性在教育上的后果就是把人当做物,使教育者按照一个模式来塑造或制作人,这完全抹杀了人的个性,使个人在团体中消失,实际上是取消了个人的存在。
第三,注重科学和科学的客观性。
科学的对象是没有主观性的物,它追求的是客观性和一般规律,如果把科学的方法和结论运用于有主观性的人的教育,就会把人解释为自然现象,成为没有内在生命的物体,这就势必抹杀人的主观性。
总之,传统教育对理性、抽象观念和客观性的强调,忽视了个人的存在,这些都是该加以反驳的。
存在主义强调,教育要使每个人认识自己的存在,教育的最好结果就是使学生养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真诚、选择和决定,以及责任感。
1、真诚所谓真诚,指既不要与社会、团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要自欺欺人。
要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孤独地面对世界,他不可能在社会或团体求得安全和认同。
除了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真诚的人之外,还有鼓励学生在需要道德勇气的情境里坚持自己的信念。
为了培养真诚的人,教育要反对文化中压抑人、阻碍人无拘无束发展的那些方面。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肯定是为他自己的,而且人也应该为他自己。
所以,从根本上讲,个人与社会、团体总是对立的,人不应该淹没在团体和社会中。
个人既不应该成为团体和社会的一个部件,也不应该成为团体和社会统一模式中的标准件。
个人应该真诚地显示他的主观性和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教育部应该强调温顺服从和循规蹈矩,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生无纪律,而在于学生安于习俗。
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自律,要提供一种可以使学生真诚地表现自己“真诚”的环境和气氛,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发展。
2、选择和决定关于选择和决定气质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让学生认识荒诞和自由,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在自己的选择、决断和行动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
因此,要鼓励学生作有意识的选择;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他们拥有比他们所知道的多的多的选择的余地,这一点尤为重要。
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的存在绝不是静止不变的,强调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强调人的形成。
因此,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向受教育者展示未来的种种可能性,而不是纠缠于过去和目前的状况,从而扩大学生的范围。
他们认为,人的选择空间是无限大的。
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中的问题都是由主观性决定的。
3、责任感自由意味着选择,其中也包括了人的责任。
既然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具有主观性的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都是个人意识的反映,就这个意义来说,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个人的有意识的决定的结果。
教育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绝对自由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哪怕是漫不经心的选择负责。
焦虑、苦恼、恐惧甚至绝望的情绪状态是人意识到自己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是由于自由和各种危险和威胁的对抗、尤其是自由与死亡的对抗造成的。
所以,教育应该向学生展示生活的悲剧性,使学生明白人的存在、人的生活是痛苦的、短暂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教育不仅是为了生,而且也要为了死。
学校应该通过关于死亡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死往往比保全个人的生命好得多。
二、师生关系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者,指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一个人而不是物来看待,同时又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使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来行动。
有所不为者,指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源泉或输送者,也不能作为他们的监督者。
教师不仅要避免课堂上的个人专制,还要反对布贝尔所言的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
教师处于一种创造者和激励者的地位,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性地工作,他无需也无权迫使学生接受。
按照布贝尔的观点,个人与他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
师生双方应该相互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
这种关系就是目前代表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或交流。
师生之间的对话对学生实现真正的自由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知之甚少,没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得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
与学生对话,正是教育的力量所在。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对话具有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不同的特点。
要使这种对话关系不致演变成“我与它”的关系,还需注意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三、教育方法存在主义认为传统的教育就是向学生灌输或传授某些东西,或认为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什么,或为了使学生解决什么问题。
存在主义认为,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所以,在教育方法上,最注重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允许学生最大限度地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
他们提倡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个别化教育、创造性活动。
苏格拉底的方法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以某种方式传授给学习者,而是从学习者那里引出知识,并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和选择。
存在主义者认为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人的教育。
其最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是自己的知识。
它可以使人认识到人的存在中必然会遇到的道德难题以及自由选择的责任。
它通过教师的发问来激发并引导学生思考,避免讲授法所带来的机械式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以往师生关系中司空见惯的保护性伪装,建立真诚、正直的关系。
而让学生以接受的方式学习,没有将学生当作人。
苏格拉底的方法也不同于进步主义教育的方法,进步主义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是以社会为定向的,它直接关心的是个人承担的社会义务。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求每个儿童接受同样的教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他们提倡个别化教育。
他们认为,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进度方面,都要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可整齐划一,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提出学业成绩的要求,以利于每个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如果必须要进行集体教学,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个人,使个人利用集体来取得个人的自我实现。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游戏、绘画、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创造力不是少数特殊天才的天赋,它是一个过程,进行这个过程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
在创造性活动中,有利于个人毫无顾忌地发挥他的选择能力。
四、课程对于学习什么的问题,存在主义者为,既不能把各科教材即知识本身看作的,也不能把教材看作是为学生谋求职业做好准备的手段,还不能把教材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料。
应当把教材看作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
存在主义者还反对固定不变的课程,认为固定的课程难以适合学生的情况和需要,无助于学生的发展。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和态度来决定。
奈勒认为,既不能把各科教材,也就是编纂成的知识本身看作是目的,不能把这些教材看作是为学生谋求职业做好准备的手段,也不能把它们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材料,而应当把它们看作是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