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教学设计

巧设开放性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人开放性应用题,能冲破传统应用题的封闭性。

开放题的灵活性、多变性、趣味性、生活性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创新的舞台,使他们聪明才智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一、开放性应用题,形式要开放可以用故事、表格、对话、图形等形式来呈现数量间的关系。

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语言要形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同学们,我们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国家明令禁止中小学生抽烟。

可是空洞地说教对抽烟者来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下面我们就。

(1)(1)一个一般收入的抽烟人,如果他每天抽一包单价7元的“红塔山人,如果他每天抽一包单价7元的“红塔山”香烟,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①每月抽掉人民币多少元?②每年按12个月算,不算闰年抽掉人民币多少元?③如果他手头有1890元,问他可以抽几个月?(2)一个收入较高的抽烟人,如果他每天抽一包单价25元的“小熊猫”香烟,那么:①每月(按30天算)抽掉人民币多少元?②每年(12月)抽掉人民币多少元?③如果他手头有4500元,问他可以抽烟几个月?④请同学们调查你周围的抽烟人的抽烟情况,劝他戒烟并自编一道数学题。

这一道题很有现实意义,把司空见惯的抽烟行为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很具有说服力。

二、开放性应用题从条件上开放同学们经常接触到的应用题都是题中有充足条件来解答问题,长此下去,形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一旦遇到条件不足、条件多余、条件隐藏的问题,就倍感迷茫。

设计条件开放的题目可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的思维。

例如修一条1200米长的公路,单独修甲队10天修完,乙队15天修完,两队合修3天后,让乙队去修。

甲乙两队合修几天修完?解法一:根据已知条件,甲队每天修1200÷10=120(米),乙队每天修1200÷15=80(米),两队每天修120+80=200(米),合修需1200÷200=6(天)修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量间的关系,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两种不同算式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示课件情境图:儿童动物园的大门师:同学们,儿童动物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呀?(生:想)瞧,儿童动物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不过老师有一个条件同学们必须先回答对老师手中的卡片,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8+37+66+55+68+69+87+9 4+9(同时老师边边说:XX同学进去了,后面的要加油!)师:其他人想不想进去呢?(生:想)那最后一题我们一起回答:4+92、揭示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都非常好,都取得了进入动物园的资格,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示山羊图师:我们首先来到了山羊馆!快看,多可爱的小山羊呀!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生:黑色的山羊有7只,白色的山羊有8只。

(板书:黑色白色)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黑白两部分。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左边有6只山羊,右边有9只山羊。

(板书:左边右边)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左右两部分。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师接着板书问题或课件出示)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山羊”这个问题,你准备选用哪两个数学信息?师:你能用卡片把你选择的数学信息摆出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吗?2、学生动手摆小棒。

一年级上册应用题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应用题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应用题加减法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应用题加减法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计算器、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2. 教具:白板、彩色粉笔、计数棒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使用教具(计数棒、实物物品等)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科书或白板,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通过示例和图表,向学生展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示范演练(15分钟):1. 在白板上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思考解决方法。

2. 选择几个学生上台解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辅助思考和提供帮助。

3. 鼓励学生通过口算或使用计算器等工具,解决应用题。

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拓展延伸(10分钟):1. 出示一些较难的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总结回顾(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延伸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身边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场景。

2. 组织学生参与有趣的数学游戏,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解题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检查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3. 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学校一班级应用题教案1教学目标〔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同学更好地掌控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二〕初步培育同学的分析、推理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1.口算.26+3027-940-437+10=60-4038+656+440+28=2.按要求摆圆.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同学经过思索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二〕学习新课出例如7.〔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2.解答第〔1〕题.〔1〕让同学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老师出示意图:②分析: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需要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当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同学操作完,请一名同学表达〕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生:用减法计算.③列式计算:〔老师板书〕9-6=3〔朵〕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3.解答第〔2〕题.①让同学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转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同学预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老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②分析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黄花少,红花多.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老师在同学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同学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老师依据同学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生:用减法计算.③列式计算:〔老师板书〕9-3=6〔朵〕口答:黄花有6朵.4.分组争论.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老师在同学表达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相同点: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③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点: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第〔1〕题:9-3=6〔朵〕第〔2〕题:9-6=3〔朵〕〔三〕巩固反馈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1〕让同学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老师提示,同学思索.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3〕同桌同学相互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做在书上,实时订正.2.依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3.课堂作业.〔四〕总结师: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留意分清晰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末解答.学校一班级应用题教案2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教学目的: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约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最新模板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最新模板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1)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
1.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加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准确表达解题思路的能力。

交流与反思: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反思解题过程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加法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能够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2.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
出示例5情境图
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二次备课1、展示班级活动图片,如男生和
女生站队,引出加法问题。

2、提问:“如果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我们怎么计算总人数?”观察图片,提取数学信
息,尝试提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并思考解
决方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

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应用题的题目要求;2. 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应用题;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2. 各种与应用题相关的教具和素材;3. 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数量比较等;2. 提出一个简单的应用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应用题卡片;2.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问题,鼓励他们使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4.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拓展活动:1. 教师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应用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2.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新的小组,共同解决更复杂的应用题;3.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应用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 学生分享他们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解决更多的应用题;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应用题,与同学分享并解答。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解题能力;2. 评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5《解决问题(1)》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5《解决问题(1)》教案
学生可能按左右两部分摆,左边表示男生人数,右边表示女生人数;也可能按前后两部分摆,前面表示第一排人数,后面表示第二排人数。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信息完整描述问题。
2.分析和解答。
师: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生1:把男生和女生这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可以列式为5+10=15(人)或10+5=15(人)。
师:同学们,再来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观察?你列的算式是什么?
生:还可以观察他们手里花的颜色。拿黄色花的有5人,拿红色花的有10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拿黄色花的人数和拿红色花的人数合起来,可以列式为5+10=15(人)或10+5=15(人)。
师:非常好!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得结果相同,列式却不一样。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通过例5解决问题的学习,我们不仅再次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还知道了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感受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第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 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
通过回顾,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得到不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公园的湖面上有许多美丽的天鹅,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吗?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生1:有8只白天鹅,6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早上你们做了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
2.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
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活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强调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
时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算出一天中玩耍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解决教案最新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解决教案最新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解决教案最新5篇本课时学习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题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发展解题策略。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解决教案最新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解决教案最新5篇1设计说明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

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

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预设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应用题(练习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应用题(练习题)教学设计

应用题(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熟练解题。

2. 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1.做一做。

a. 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

2.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3. 练习
a.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练习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

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b.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c.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d.数学游戏。

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4.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获得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图画应用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画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图画应用题的类型及特点介绍单一物体和多个物体的图画应用题,以及它们的解答方法。

2.2 图画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培养学生按照步骤解答图画应用题的能力,包括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列式计算、解答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挂图、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图画应用题。

3.2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图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用具准备挂图、实物等直观教具,以及图画应用题的练习题。

4.2 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解答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图画应用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6.2 讲解与示范讲解图画应用题的类型及特点,示范解答步骤,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

6.3 实践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答一些简单的图画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课堂练习7.1 设计练习题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7.2 解答与反馈学生独立解答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八章:拓展延伸8.1 生活情境将图画应用题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8.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解决问题(数数策略)——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掌握数数策略。

2. 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

2. 灵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珠子等)。

2. 课件: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计数器,它是用来帮助我们计数的工具。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小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物品有多少个吗?”2. 学生尝试数数,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策略,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的数数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数数策略的区别吗?”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数策略都是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 学生尝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先数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再数出有几个朋友,最后用总数除以朋友的数量。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中的数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画观察:让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中的数量关系。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1. 图画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画,如水果、动物等。

2. 数学工具:准备一些数学卡片,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教案范例:第一课时:认识图画中的数量关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学生分享找到的数学信息,如数量、颜色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的数量关系。

2. 举例说明,让学生模仿练习。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图画中的数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后续课时同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的数量关系。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方面,通过新教材这一载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 知材料,首先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 问题,真正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其结构。另一方面, 教学策略选 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活用教材,从反映生活实际 择与设计 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做到每一类应用题的基本机构及其数量关系分析 清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品质,并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1.巩固 7 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
教学目标 理解题意和图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 学学习中养成主动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一方面一年级学生识字少,部分学生读题困难,很 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老师读题和解释题目意思,学生才能 理解题意。另一方面,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也相对较少,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通过图文并茂的导入,学生才能真 正理解应用题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同 学生学习能 时,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注意力方面略有欠缺,容易被 力分析 其他事物分心,因此在课堂中要有意的对学生的注意力 加以引导,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学生对题目 中的部分干扰条件常常无法排除,导致使用错误的数字 进行列式计算,也是由于学生对题目意思没有清楚,因 此一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还是对于题目的理解,在最后的 计算上一般都没有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 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年级数学——简单应用题,新教
材上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共享。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娴熟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把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口答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4朵。

⑴红花做了多少朵?⑵黄花的红花一共做了多少朵?⑶红花比黄花多做了多少朵?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同时问其他学生各步所表示的意义2、说图意并列式11岁小明:大6岁爸爸:大25岁爷爷:二、补问题,再解答。

补充完好使应用题使其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

校内里有月季花46盆,菊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3倍少20盆。

三、基本练习1、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种油菜和小麦总和还多4公顷。

种大麦多少公顷?2、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比油菜的2倍少5公顷。

种油菜和小麦共多少公顷?3、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

种大麦多少公顷?4、红丰农场种小麦24公顷,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

大麦比小麦多种了多少公顷?四、编题练习要求学生自己编一题倍数关系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一人编好后,前后4人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再一起批改。

五、课堂作业课本练习五第3-6题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商议沟通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用图画表示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图画应用题,了解图画应用题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2. 学习通过观察图画,提取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求解。

3. 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画应用题的表示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图画中提取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求解。

四、教学准备:1. 图画应用题素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画应用题,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图画应用题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从图画中提取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求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画应用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图画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图画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将图画应用题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组织一些与图画应用题相关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图画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存在困难,如何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九、教学课件或黑板设计:1. 课件或黑板应有清晰的图画应用题示例,便于学生观察。

2. 课件或黑板应包含教学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使用更多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实物、模型、图表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问题。
3.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教学延伸】
为了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2.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PPT课件,以辅助教学。
3.实物或模型: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如苹果、小汽车等,用于情境模拟。
4.小组活动材料:根据小组活动的需要,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5.评价工具:设计评价表格、问卷等工具,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
2)示范解题过程:
教师将例题中的物品(苹果)用图片表示,讲解如何用加法解决问题。
3)学生跟随解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图片表示题目中的物品,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评价。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经验。
四、小组活动
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道实际问题,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积极性?
-教师应注意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教学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

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51:1314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
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
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

(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

(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
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
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

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

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

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

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

)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暂时找不到身
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
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
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一、让学生开口说。

在教学图文应用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刚开始
不知怎样说,教师就带着学生说,慢慢地让学生自己说。

提问题对
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就让学生找“?”,找到以后再提问。

二、让学生理解算理。

当学生能提问后,教师应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刚开始接触时,学生不理解老师提的问题是什
么意思?教师可扶着学生:求这个问题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还是从总数
中去掉?难度一降低学生就会说。

而后,就直接让学生说思考的过程。

从教学情况看,学生经过训练他们会说算理。

当列好算式后,再让
学生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图文结合应用题的难点是,减法算式中
被减数应是总数,学生往往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老师这时问学生:
从什么里面减掉?这样一问,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总的来说,其实一年级学生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的,我们应该从零开始。

今后多练习,多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再列算式解决应用
题!
猜你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