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

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姐姐又当模范生了,爸爸妈妈高兴地买了个蛋糕为她庆祝,妹妹站在一旁。妈妈不经意地说:“看看你姐姐,多跟她学学,一天天就知道个玩。”小女孩的心在滴血:“我永远不会比姐姐好,我永远得不到妈妈全部的爱。”

一个小男孩跟小朋友打架,红着眼回家,妈妈听了一句话安慰话没有,还狠狠地说:“男孩子哭什么哭?有本事打架,没本事打赢,还有脸哭。”男孩耷拉着脸回到了房间,下了一个决心:“我永远不要再感受到脆弱,我再也不要流泪!”

受冷落的妹妹和受伤的小男孩,他们内心都有最渴望的需求,那就是重要感和归属感,他们需要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归属到自己的家庭中。但妈妈的言语在无形中充满了挖苦和贬抑,让孩子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决定性信念,这是做妈妈最不想看到的。

但很多妈妈在生活中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会喋喋不休,又急又吼,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而不自知,如何能管住自己的“嘴”,成为一名有效能的妈妈?

日本著名的育儿专家山崎

房一在《不急不吼做妈妈》

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教育就

是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动

力,满足孩子的重要感和归

属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

一、选择做妈妈,是人生的一场修炼,寻找喋喋不休的根源

很多时候,做妈妈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

很多妈妈说自己当了妈最大的变化是更唠叨了。每天都要提醒孩子十遍八遍的:“饭吃了吗?刷牙洗脸了吗?作业写了吗?文具收好了吗?”弄得孩子都烦了,说我是“喋喋不休”。

其实妈妈们也不愿意喋喋不休,也想做有效能的父母,要想停止喋喋不休,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喋喋不休病。

作者说:喋喋不休病并不是由于没耐性或攻击性的性格造成的,而一般是妈妈把“没有满足自己欲望”的不快发泄到被认定是妈妈“分身”的孩子身上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

妈妈对于自己的不满和对于孩子的不满发生了共鸣,共鸣后的不满几乎失去了分寸,猛烈粗暴地吹向了孩子,如何发泄在妈妈自己身上一样。

1.从“都是因为你”到“看见我自己”

喋喋不休的背后是我们常犯的一种思维习惯——都是因为你,遇到问题找怪罪对象,自己的孩子即自己的“分身”成了怒火唯一的发泄口,看孩子问题一大堆,而自己的问题全都是盲点。

都是因为你上课老说话,老师来找我。别人家的孩子都不这样,都是你不乖。

都是因为你的出生,我把那么好的工作辞了。

都是因为你,我每天这么忙,没有自己的时间。

于是我们拼了命地纠正孩子,而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更容易把郁结于心的怒火化成一股喋喋不休,然后发泄到孩子身上。

如果当我们把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看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就会有所改变。

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想法

我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

我都做了一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法

大人特别擅长找借口,选择权其实就在我们手里,修炼从改变思维定式开始。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成一个敢说敢做的好人,对待别人时要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把真实的自己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全面地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妈妈对自己的不满就会减少大半,向自己发泄的怒少了,对孩子的喋喋不休也会相应减少。

很多妈妈都说,看见自己是多么的难。是啊,如果不做妈妈,也许我们就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自己呢。如果永远把重心放在抱怨别人身上,那一定做不了好妈妈。

2.从“用脑思考”到“用

心感知”

用脑思考往往是对外

在的分析与评判,我们会不

自觉地评判一件事情的“对

与错”、一个人的“好与坏”,

从而用“我应该......”来解决。

怎么考了97分,那3分是怎么回事?你应该想一下。

这道题不是昨天做对了吗?怎么还错?你应该好好反思。

这样的话,作为孩子都不陌生,妈妈没有用心去感知孩子的内心,只是用脑来进行评判,出口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用心感知是向内洞察,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不评判;去感知对方的内心,不给他贴标签;是用心体会对方的需要,找出解决办法。

如果我考了97分,我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我昨天做对了这道题,今天又不会做,会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妈妈们都不选择用脑思考,而是用心来感知,孩子耳边会少很多唠叨,多很多鼓励,因为妈妈的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经由自己内心智慧指引出来的。

3.从“上帝之手”到“割舍母性”

母性是一种养育婴儿的本能。孩子尚在襁褓时,神圣的母性能发挥其堪称“上帝之手”的积极作用,但一旦到了孩子慢慢懂事渴望自立的时候,过度的母性就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厌烦。

这时候,现实明明要求母性功成身退,要求妈妈们用更为人性化、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而一些妈妈继续用母性本能的方式去看待孩子,就会导致她们无法客观掌握孩子真实的情况和人格,而只能为孩子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鸿沟喋喋不休。

妈妈的不放权,身边人也没机会做,自然也就做不好,这让妈妈更不放心,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妈妈们事事亲力亲为,带来的问题就是过度透支自己;透支自己的结果就是无法控制情绪,喋喋不休就来了。

妈妈最需要的就是割舍母性,承认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二、喋喋不休看似“润物细无声”,实则“影响孩子命运”

1.表扬提升人格,唠叨泯灭个性

“我家的孩子为什么会这

样!“

”为什么会养出这样的性

格!“

这些话我们都不陌生,一些

妈妈常常不自觉地对自家孩子进行人格攻击,当妈妈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她们的态度、语气、内容,都传递着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元素。

作者在书中提到,人格由五个方面组成:父性、母性、童心、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童心又分为自由之心、顺从之心。

这五个方面的人格要素,分为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人只有同时具备以上5大人格中好的一面,才算拥有了理想的人格。即具备判断善恶的能力、富有爱心、温柔开朗、积极向上、顺从纯朴、对人信任、容人有度,再加上善于处世。

相反,如果我们齐聚了5大人格元素中坏的一面,那么这个人会成为被唾弃的典型。即好强加于人、爱管闲事、任性自私、满腹牢骚、总是反抗、对人冷淡、计较得失。

那能调动孩子五大人格中好的一面,还是孩子人格中坏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