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①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①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①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①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至唐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巨大变迁,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3.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4.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5.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A.成都B.建康C.广州D.长安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呼韩邪单于B.北魏孝文帝C.辽太祖阿保机D.金太祖阿骨打8.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A.推动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南北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9.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A.《水经注》B.《脉经》C.《齐民要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A.女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选择题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A. 王导B. 王献之C. 王羲之D. 顾恺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称为“书圣”。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选择题下列图示是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主要统治区在北方黄河流域.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主要统治区在今四川、贵州、云南地区.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主要统治区在江南地区.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故答案选A.选择题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一日龙门游,一部魏唐史……洛阳欢迎你!”去“龙门”可以参观到()A. 壁画艺术B. 兵马俑C. 石窟艺术D. 青铜文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故选C。
选择题正在热播的《锦绣未央》,剧中人物李未央是以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冯太后”为原型,拓跋浚原本是历史人物。
请你判断剧中的人物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三国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题中关键词:北魏“冯太后”,结合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4世纪后期,鲜卑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拓跋浚就是北魏文成帝,其妻子就是冯太后。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其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推行改革,在她的影响下,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D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没有北魏政权。
AB不合题意;三国时期三国指的魏、蜀、吴,注意不是北魏。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4.唐朝诗人杜甫的《八阵图》一诗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表现了他对哪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A.屈原B.司马迁C.诸葛亮D.元宏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中,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9.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A.东汉末年B.东晋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末年10.“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含答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草木皆兵”典故出自于A.“马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下列关于顾恺之描述正确的是()A.被后人誉为“书圣”B.它吸收前人的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楷书,行书和草书无不擅长。
C.他的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最出色,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人们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3.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④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⑤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③④ B.①④ C.④⑤ D.③⑤4.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5.善于学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他主要向哪个民族学习()A.鲜卑族 B.汉族 C.匈奴族 D.氐族6.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7.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8.在南方冶铸业中,冶铁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下列哪一方法的发明()A.灌注法 B.灌钢法 C.灌铁法 D.浇钢法9.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10.三国时期,蜀国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是()A.丝织业 B.茶叶种植业 C.制瓷业 D.造船业11.下面两幅图(图一、二)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A.秦国商鞅变法 B.汉代丝绸之路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辽澶渊之盟12.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π节”);更有人建议: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A.华佗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祖冲之1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曹操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14.“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在东晋初期,其中的“王”是指A.王莽 B.王猛 C.王导 D.王敦15.我国古代书法成为一门专门艺术开始于A.秦朝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16.假如你到山西去旅游,会欣赏到()A.赤壁之战遗址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龙门石窟 D.云冈石窟1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东汉、魏、晋时期18.“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9.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1 / 9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A. 王导B. 王献之C. 王羲之D. 顾恺之2. 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A.B.C.D.3.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一日龙门游,一部魏唐史……洛阳欢迎你!”去“龙门”可以主要参观到( )A. 壁画艺术B. 兵马俑C. 石窟艺术D. 青铜文化4. 电视剧《锦绣未央》正在热播,剧中人物李未央是以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冯太后”为原型,拓跋浚原本是历史人物。
请你判断剧中的人物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三国时期D. 南北朝时期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 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 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 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 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6.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7.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与袁绍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A. 关东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街亭之战8.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战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城濮之战9.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A. 《九章算术》B. 《齐民要术》C. 《水经注》D. 《兰亭序》10.如图所示,他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他是()A. 贾思勰B. 祖冲之C. 王羲之D. 顾恺之11.“草木皆兵”典故出自于()A. “马陵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12.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此地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夷洲就是今天的()A. 台湾B. 海南岛C. 舟山群岛D. 西沙群岛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13.小明在游历长江三峡之前,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拔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乱 D.孝文帝改革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1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B.钟繇﹣﹣《兰亭集序》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12.某书法协会准备在门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A.祖冲之B.王羲之C.贾思勰D.蔡伦13.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迹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它是()A.《步辇图》B.《洛神赋图》C.《天王送子图》D.《清明上河图》14.以下是某历史小泽同学为云冈石窟涉及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15.小华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二、组合列举16.根据提示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试卷附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60分)1.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北方农民大批南迁C.军事上的需要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2.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贾思勰——《齐民要术》B.刘徽——《大明历》C.祖冲之——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D.蔡伦——《女史箴图》3.曹操(东汉末年)《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4.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B.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②缫丝、织布、制瓷业快速进步③商业贸易及城市的繁荣发展④北方民族南迁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以下对于三国鼎立时期,各国发展状况描述不准确的是A.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B.曹魏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C.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D.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A.司马迁 B.曹操 C.曹丕 D.曹植8.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常.改国号为晋A.司马睿B.孙权C.司马炎D.刘备9.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A.西汉与东汉B.前秦与后秦C.西晋与东晋D.东魏与西魏10.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12.“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含答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他记录的是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局面,表现在A.汉族完全取代少数民族 B.少数民族完全取代汉族C.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D.汉族文化完全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北宋、元朝 B.东汉、西晋、隋朝C.商朝、隋朝、北宋 D.东汉、北宋、明朝4.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东晋和西晋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D.南朝和前秦5.如下图中的书法字体是()1 / 5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6.下列关于古代重庆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巴郡的丹砂开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B.丰都槽房湾9号东汉墓中出土的佛像,说明在东汉中期佛教已传入巴渝地区。
C.大足北山石刻代表有《父母恩重经变像》《养鸡女》《牧牛图》等作品D.“水下碑林”白鹤梁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7.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东晋南朝时期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主要反映了南朝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它们位于A.山西大同、河南洛阳 B.山西太原、河南商丘C.河北石家庄、山西大同 D.山东菏泽、河南洛阳9.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是()①匈奴②鲜卑③氐④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A.开凿于西汉,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1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并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选择题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代的人物。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政权,孙权建立吴,曹丕建立魏,故选C。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采取了一些措施,具有积极的作用。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选择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他们是推崇佛教的,故②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选择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发展原因的掌握情况。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直接得出答案,③对科学文化的发展不会起到促进作用,故排除含③的选项,选此题C。
选择题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检测题及答案
1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及答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峙场面形成的重点战斗相关。
这场战斗是【C】C.赤壁之战成立西晋,结束三国鼎峙场面从头一致中国”的是【D】B.司马懿C.苻坚D.司马炎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由做一次现场采访。
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切合史实的是【A】A.赵某:南方生产技术先进B.李某:南方比较平定C.张某:为了闪避战乱D王某:北方社会动乱不安4.(2017山东临沂一模)东晋王朝由西晋王室后代在南方成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它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江山,对于这个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是由司马睿在王导等南北贵族的支持下成立在淝水之战中被北方的前秦战胜北人南迁,使江南获得开发书圣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都在这一期间出现5.(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制,以孝治国、倡导尊老养老的民风的改革是【B】C.齐桓公改革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B】B.鲜卑C.羯D.氐7.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一致场面有【C】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一致北方②前秦曾一度一致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一致了北方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北方民族大交融期间,民族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就突出,以下成就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下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月最远的是【D】A.《兰亭集序》 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掌握历史发展阶段性特点,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期间最主要的阶段性特点是【D】①国产业生②民族交融③国家一致④政权分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50分)《三国演义》开篇第句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检测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5. 以下是敏思同学在期末复习时就东汉末至西晋时段形势发展趋势整理的思维导图,从该导图我们能读到的核心信 息是 (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5.C 根据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 面,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西晋统一全国,故该思维导图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正确。A只符合 第一幅图,排除;B只符合第二幅图,排除;第一幅图是东汉末年,不属于魏晋时期,且第三幅图反映的是统一而非政权并 立,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9. 阅读材料,然后判断。(10分) 材料 追求统一的文化认同始终是矢志不渝的价值观。以分裂时代的魏晋南北朝为例可以看到,在汉末动乱、三国 鼎立的过程中,曹、孙、刘三大政治集团乃至之后形成的魏、吴、蜀三国之间,虽然势同水火,军事斗争你死我活, 但他们都以“汉室”“天子”为象征,坚持统一的国家认同,以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和策略动员民众。 各民族日渐深刻地认识到统一与和平是最大的福祉,并且只有在统一的格局中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例如,鲜卑族 建立的北魏政权在自己的历史书写中,就特别强调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大家原来是一家。
答案
19.【答案示例】 (1)B(2分) (2)B(2分) (3)A(2分) (4)A(2分) (5)C(2分) 【解题思路】 (1)由材料“以分裂时代的魏晋南北朝为例”可知,该表述违背了题干材料所表述的意思。(2)由材 料“魏、吴、蜀三国之间……以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和策略动员民众”可知,该表述违背了题干材料所表述的意思。 (3)由材料“他们都以‘汉室’‘天子’为象征,坚持统一的国家认同……只有在统一的格局中才能确立自己的地 位”可知,该表述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4)由材料“各民族日渐深刻地认识到统一与和平是最大的福祉”可知, 该表述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5)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书法B. 石窟 C. 山水画 D. 诗歌【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石窟艺术。
B项符合题意;书法、山水画、诗歌是中国的艺术,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
AC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 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 C. 吴、东晋、梁 D. 宋、齐、梁【答案】B【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不大。
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4,甘肃模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斗争不断,出现很多大的战役,其中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 B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2024,市中区期末)官渡之战中袁绍十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二十多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相同的缘由是( B ) A.军心涣散 B.傲慢轻敌 C.打算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3.(2024,无棣县期末)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主动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C.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4.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5.(2024,九江期末)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当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快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务标记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C )A.焚书坑儒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6.(2024,路北区期末)“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北宋司马光的这句名诗是对古都洛阳历史地位的最好概括。
作为千年帝都,洛阳经验了王朝更迭与时代沧桑巨变。
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是( D )①秦朝②东汉③曹魏④西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B )A.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C.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D.南方经济发达8.(2024,三台县期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精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从《三国演义》中选取的四个章节,其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A.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B.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C.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D.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2.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A.官渡之战后B.刘备称帝时C.曹丕称帝时D.孙权称王时3.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7.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9.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10.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11.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A.氐族和羌族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D.羌族和鲜卑族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92048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魏碑》B. 《玄秘塔碑》C. 《兰亭序》D. 《出师表》【答案】C【解析】【分析】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兰亭序》。
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A. 魏国B. 蜀国C. 吴国D. 西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故选D3.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B. 前秦C. 鲜卑D. 氐族【答案】C【解析】【分析】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晋南北朝更替的知识点。
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 《水经注》B. 《本草纲目》C. 《齐民要术》D. 《天工开物》【答案】C【解析】【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重点掌握贾思勰的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5.哪一王朝最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A. 西晋B. 东晋C. 新朝D. 北魏【答案】A【解析】【分析】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A.女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了( )A.开封B.北京C.洛阳D.建康16.和下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甘英出使大秦1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
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8.小明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适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七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
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9.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北魏孝文帝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0.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
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认真观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请在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
(4分)(2)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一次少数民族改革。
请列出这次战役的名称和这次少数民族改革的名称。
(2分)(3)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
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及其短暂而亡的原因。
(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3分)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钱孙的家世: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是黄河流域的务农家庭。
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 A 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 B 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家乡务农。
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
祖父,在与新迁入本地的氐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父亲,被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 C 之战后不知下落。
时局纷扰,兵荒马乱,赵钱孙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老家待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
(1)上文中A、B、C分别指哪三次战役?赵钱孙如果一定要搬家,往哪儿搬?为什么?(6分)材料二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长江下游的务农家庭。
东汉时他的太祖父以种稻为生,种稻方法为“火耕水耨”。
虽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没有什么积蓄,只是勉强不饿肚子。
李富也是务农,精通农活,用二牛抬杠耕田,深耕细作,懂得积粪肥种田技术。
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
(2)从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李富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24.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发展。
(1)小明同学总结了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特点,请给他总结的特点加以举例说明:①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
(2分)②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
(2分)(2)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时大力开凿石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广为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3分)(3)这一时期政权割据,战争连绵,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归纳原因。
(3分)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巨鹿之战是公元前207年秦军与楚军展开的一场大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
2.C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中曹军被孙刘联军打败,故答案为C项。
3.D4.B 本题考查魏、蜀、吴的建立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9年,是公元3世纪20年代。
故选B项。
5.B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6.A7.B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
西晋曾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8.B9.A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没有女真族。
10.D 420—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
11.A 根据“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大量劳动力等,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12.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方出现“北方面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
13.B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14.B 本题考查根据图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示意图,与a政权并立的是宋、齐、梁,a政权分裂为东魏、西魏,由此判断a政权是北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故选B 项。
15.C16.C 根据材料中“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17.C 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
18.A 《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北方地区关于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19.C 解答本题时需抓住限制词“北方”。
20.A二、非选择题21.参考答案 (1)(如下图)(2)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
(3)西晋。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
②内部争夺皇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
③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22.参考答案 (1)秦国。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
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
23.参考答案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可以往江南搬。
因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2)从没有什么积蓄、勉强不饿肚子到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或者从贫穷到比较富裕等)。
变化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等。
24.参考答案 (1)①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②云冈石窟龙门石窟(2)统治者推崇佛教,愚昧人民,以维护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