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5 军事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刘焕松 // 国际展望·-2000(8)·-46-49亚太军备建立与区域安全 / 许文英 // 亚洲评论(香港)·-1999年秋冬号·-81-94亚太地区军火贸易环境评估和市场预测 / 王学军 // 国外防务市场·-1997(1)·-2-18亚太地区海上军事力量扫描 / 晨光 // 了望·—1999(20)·—30—31平波静海有暗流——我国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综述 / 思平 // 国际展望·—1999(13)·—20—22 方兴未艾的亚洲海军 / 朱宝成 // 现代军事·-2000(3)·-56-57亚太地区的美军 / 闕耀云等 // 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6(6)·-23-24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概览(图解) / 洁子 // 世界知识·-1996(3)·-20决不是撤退——美国调整在亚洲的军事部署 / 李力 // 世界知识·-1996(3)·-21-231999年美军在亚太地区军事演习透视 / 李福兴 // 世界形势研究·— 2000(11)·—14—16日本的东亚防务经济政策 / 李任九 // 日本经济参考·-1996(7)·-4-11TMD——台湾问题与亚太安全格局 / 周忠菲 // 世界经济研究·—1999(3)·—36—39TMD与东亚安全 / 朱锋 // 国际问题研究·—1999(4)·—29—34养虎为患适得其反——评东亚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 吴兴佐 // 国际展望·—1999(17)·—14—15东北亚及东南亚主要国家国防经济比较研究 / 佟福全 // 军事经济研究·-1999(11)·-74-78东盟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主要举措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1)·-18-20东盟国家防务战略调整简析 / 王维周 // 国际问题论坛·-1997(1)·-70-76东盟国家防务政策及其走向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2)·-16-18东南亚战略形势走向 / 徐纬地 // 内参选编·-2000(47)·-26-28走向21世纪的东盟军事战略 / 贾超为 // 外国军事学术·-1997(5)·-44-46东盟国家调整军事战略探析 / 戈胜 // 世界形势研究·-1998(15)·-6-9冷战后东盟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趋势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2000(1)·-141-149 东南亚各国战略思维中的思想文化因素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1998(3)·-66-74东盟军事管窥 / 陈双平 // 科技与国力·-1999(7)·-25-29冷战后东盟国家军事改革剖析 / 弋胜 // 南洋问题研究·-1998(2)·-49-53东盟国防现代化之管见 / 曹云华 // 东南亚纵横·-1996(1)·-49-52近年来东盟军备现代化的特点 / 罗璟斌 // 亚太参考·-1996(37)·-9-12东南亚地区军火进口现状及军事战略根源探析 / 高峰 // 军事经济研究·-2000(6)·-37-39从军费增长看东盟 / 刘洋等 // 现代军事·-1996(9)·-49-51东盟国家加紧增强军事实力的动向 / 关键编译 // 国际技术经济导报·-1996(6)·-22-25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上) /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5-8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下) /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30)·-10-12略论冷战后东南亚地区逆裁军的原因 / 王小民 // 东南亚学刊·— 1999(3) ·— 10—15金融危机对部分东盟国家军队建设的影响 / 刘晓松 // 东南亚南亚信息·— 1999(18) ·— 4—5东盟国家缘何持续扩充军备 / 熊明峰 // 世界形势研究·-1997(27)·-6-9东南亚各国扩军忙 // 世界军事·-1998(1)·-35-38东盟海军发展态势 / 陈安刚 // 科技与国力·-1999(11)·-29-32东盟国家海军建设与战略运用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6(8)·-15-17东盟国家海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 / 孙纯达 // 外国军事学术·-2000(3)·-17-19东盟各国发展水下力量 / 陈安刚编译 // 当代海军·-1999(6)·-12-13东南亚第一艘航母服役 / 杨光华 // 世界知识·-1997(18)·-32东盟第一舰:泰国“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 石荣生 // 现代军事·-1997(12)·-18-21 东盟各国加强海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向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1996(3)·-42-44东盟之海空军装备建设 / 何三龙 // 现代军事·-1998(11)·-57-58东盟空中力量揭秘 / 张盛 // 中国空军·-2000(5)·-32-34新马泰军事现代化掠影 / 张孝田译 // 东南亚研究·-1996(6)·-17-19马越菲三国防务现状 / 保罗·莱维斯 // 东南亚研究·-1998(5)·-48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世界历史·— 2000(3) ·— 80—87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 2000(10) ·—18—25“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 (上) /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1999(1) ·— 17—23“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 (下) /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1999(2) ·— 34—38东南亚国家签署无核条约 / 熊昌义等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10东南亚无核区评析 / 杨威 // 东南亚研究·-1998(4)·-16-19无核武器区的发展与亚太安全 / 夏立平 // 国际商务研究·-1999(5)·-55-58美国在东南亚增强军事角色 / 光文 // 海外星云·-1998(6)·-11澳大利亚加强与东盟军事安全合作 / 赵海明 // 亚太参考·-1996(10)·-10-12浅析东盟与台湾军事与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其趋势 / 曾涛 // 东南亚研究·-1997(2)·-32-34苏哈托掌管下的武装部队——印尼新秩序政权的基石 / 沙林·沙易德著刘艺译 // 东南亚研究·-1998(1)·-14-201996年印尼军方在国家政局中的作用 / 韦晖 // 东南亚纵横·-1997(1)·-23苏哈托后时代的印尼军队 / 费昭珣 // 东南亚纵横·— 1999(1) ·— 45—47当代印尼军队若干问题探析 / 续建宜 // 军事历史研究·-1999(3)·-131-136印尼军事战略及军队职能 / 续建宜 // 外国军事学术·-1998(11)·-25-26印尼军队的商业活动初探 / 杨全喜许利平 // 东南亚纵横·-1997(4)·-55-57小国大武库:金融危险中的马来西亚军队 / 康保东 // 世界军事·-1999(3)·-55-58马来西亚海军面面观 / 石蹊 // 现代舰船·-1998(8)·-10-12当代新加坡海军 / 钱颖士译 // 海军译文·-1999(3)·-32-34,39新加坡海空防御力量 / 盘绍凤等 // 现代军事·-1997(6)·-50-51新加坡航展昭示未来新战士 // 东南亚纵横·-2000(5)·-45-47新加坡军队的社会化保障 / 何文光 // 后勤科技装备·-1999(2)·-19-20菲律宾军事现代化进程 / 张绪军 // 东南亚纵横·— 2000(12) ·— 13—15菲律宾空军 / 彼德·史泰门 // 国际展望·— 2000(22) ·— 44—45菲律宾海军透视 / 李海潮等 // 科技与国力·-1999(8)·-43-46菲律宾的海军梦 / 田园编译 // 世界军事·-1999(9)·-42-44前进中的菲律宾海军 / 靳小凤等译 // 海军译文·-1999(3)·-28-29美军“重新登陆”菲律宾? / 倪童军 // 世界知识·— 1999(5) ·— 18—19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 李金明 // 东南亚·— 2000(1) ·— 19—22此地无银三百两——闲话菲美联合军事演习 / 陈占杰 // 东南亚研究·— 2000(6) ·— 8—9泰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 崔永新 // 外国军事学术·-1996(12)·-26-28今日泰国海军 / 马宁等编译 // 世界军事·-2000(5)·-34-36令人关注de泰国舰母 / 崔炜 // 东南亚纵横·-2000(7)·-19-20泰国警官学校概况 / 程胜军 // 公安教育·-1999(2)·-46-47泰国的职业杀手 / 王鹿 // 国际展望·-1997(7)·-18-20越南战争 / 袁方 // 历史教学问题·-1997(3)·-33-36二战后越南军事战略的演变 / 续建宜等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7(2-3)·-18-20越南“积极防御”新军事战略主要特点 / 张力波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49-52新时期越南建军思想与安全战略 / 段奎冯永孚译 // 东南亚研究·-1996(4)·-19-20当前越军兵力部署的基本特征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53-54越军作战指导思想的新变化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47-49跨入新世纪的越南海军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2000(6)·-37-38越南海军装备一览 / 俞风流张跃林 // 当代海军·-2000(增)·-22-23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亚太参考·-1996(35)·-1-12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2-18浅析越陆军编制体制的演变特点 / 杨忠文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50-51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佚名 // 东南亚纵横·— 2000(8) ·— 45—46评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张永谦 // 现代军事·-1998(8)·-52-53越南军队的经商热 / 胡仕春 // 国际展望·-1996(20)·-18越南整顿人民公安力量 / 沈进东 // 东南亚纵横·-1997(2)·-14-15柬埔寨和平建设的一大障碍——地雷 / 孙亚书 // 当代亚太·-1998(9)·-49-50柬埔寨的地雷 / 孙亚书 // 国际展望·-1999(1)·-21-22踏访柬埔寨雷区 / 张韦舀 // 东南亚纵横·-2000(12)·-28-30缅甸军事概况 // 云南国防·-1998(6)·-30-31中缅第一次联合进剿“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的历史背景分析 / 颜剑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9-22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其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 向力心 // 东南亚纵横·-2000年学术增刊·-16-19。
认清国家安全形势 增强军人职责意识
二十一世纪的前面十年,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动,使我国的安全形势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作为一名革命军人,要时刻关注国际与周边安全形势,清醒地认识我国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看到国际形势对我国不利甚至严峻的一面,始终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
一、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霸权主义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可以争取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
但是,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曲折、漫长的过程,当前整个世界动荡不宁的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军事安全问题日渐突出。
1、加紧推行称霸全球战略,给世界和平蒙上新的阴影目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实力、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的优势,霸气急剧上升。
布什宣称,二十世纪圆了美国的梦想,二十一世纪将是“美国世纪”。
在他们看来,从现在起到2015年前,世界上尚不致出现足以威胁其霸主地位的强国,是一个“战略间歇期”。
美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紧推行全球称霸战略。
其战略企图概括起来就是:联合、控制欧洲,利用、制约日本,挤压、削弱俄罗斯,接触、遏制中国,主导中东事务,分化发展中国家,防止出现任何可能对美“全球领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确立全球霸主地位。
在独霸世界野心的驱使下,美国正着力建设一支全球进攻性的军事力量,谋求保持其绝对军事优势。
不断增加对军队建设的投入,2005年军费开支高达3879亿美元,相当于欧盟、俄、中、日军费总和的1.5倍,约占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加快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等高技术武器,构筑空间防御盾牌。
美国在世界各地保持着数百个军事基地,以控制战略要点,扼守全球海域的16个咽喉要道。
国际局势
2011—2012
一、中美关系与 国家安全
背景:美国全球战略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1968年之前。 美国全球战略确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 以亚、非、拉美广大地区为扩张目标,以 控制西欧和 日本为重要基础,最 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 的。
第二阶段:1968年尼克松上台——70年 代末. 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时期。 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盟 友自主性增强,陷入越战泥潭。美国全球 战略重大调整,采取守势的缓和战略。恢 复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与内向,取得了 相当的成功,对后来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军撤离阿富汗会增加中国反恐 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
2011年9月美国提出 新丝绸之路计划 军事战略 经济战略
西亚
油气资源 地缘政治
中亚
反恐基地 战略要冲
南亚
联印抗中 能源通道
建立切实安全合作框架
缅甸叫停密 松水电站,实际 变成政治问题
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重要性
3、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增加美国海军实力 维持美国海上优势
中国崛起的 不确定性
中美战略焦虑期
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实力增长必然导致军事扩张
发达国家
传统安全 地区强国
霸权国家
欠发达国家
摆脱历史宿命,避免发生激烈冲突, 非传统安全 塑造更加均衡的地区秩序
中美竞争加剧
形成多层次地区体系
2011年11月美国主导建成TPP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目 标 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途 径
中国战略空间 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21世纪我国大陆周边水下力量扫描一直以来,潜艇都为军事界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台湾当局的“6108亿军购案”和前不久的日本海“中国潜艇入侵事件”再次将潜艇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亚太地区抓住时代脉搏,大力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安全态势的变化。
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相对稳定的多极化战略新格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利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海军发展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水下力量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纵观我国周边水下力量,可谓暗流涌动,大有十面埋伏之势。
太平洋,大国暗流涌动亚太地区水域广阔、岛屿众多,是潜艇作战的理想海域;潜艇造价低廉、隐蔽性好、威胁力大,执行任务广,成为近年来各国军备力量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亚太特别是西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国争夺的重点,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虽然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强大的水下战斗力量。
而美国也一直谋求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水下战力的不断增长。
一、美国欲打造“水下锁链”我国拥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但由于我国的沿海一线均处在西太平地区,在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岛屿紧紧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的海洋出口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美国在这一系列的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在加强水面封锁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在水下打造一条“水下锁链”。
20世纪末,美军已经完成了在亚太地区部署了10艘弹道导弹核潜艇,27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战略任务。
这些潜艇主要是针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潜在的地区性大国的。
作为本地区最强大的潜艇力量,美国并不满足,2000年美国防部下令将3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
亚太地区局势
亚太地区局势论述亚太地区一直就是全球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博弈的核心区域,其间任何地域、任何性质的风吹草动都会吸引整个世界的全面关注----亚太“态势指数”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军事、政治变动的风向标,同时自然更会牵动各个大国的敏感神经----亚太已经成为大国战略争夺与利益角逐最为激烈的地区。
一、当前亚太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冷战后亚太四大国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4年美俄宣称两国关系进入以平等互利和相互承认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2001年中俄两国在1996年建立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又签署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发展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在1997年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后,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认识虽有过变化,但目前两国政府仍表示双方是“合作伙伴”。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日时,双方领导人共同表示,两国将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1996年4月美日两国首脑签署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次年9月两国出台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建立针对冷战后亚太局势变化的相互协同和联合行动的两国安全体制。
当前亚太大国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亚太大国彼此对抗的关系。
在目前亚太大国框架内,四国之间相互关系密切,彼此依存又相互竞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网状关系。
第一,双边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而同时又是非针对第三国的排他性国际关系。
四国在建立这种相互关系时都宣称,尊重对方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搞互相敌对和对抗;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和协调磋商,进行利益合作;在合作中既要谋取本国利益,同时又要尊重对方的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利益;不针对和不伤害第三国。
第二,各对大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对其他大国关系都具有互动性。
尽管任何大国关系建立时都声称不针对第三国,但事实上在当前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地球村”内,任何一对大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会对其他大国外交政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致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力的互动效应。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成集团阵营对抗 导致激烈内部倾轧
三、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美国加入东亚峰会 很可能削弱中国影响力
中国东亚地区影响力逐年上升
美国将利用议题改变 峰会定位,南海问题 将面临多边压力。
三、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目 标 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途 径
中国战略空间 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
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回顾
五大基本特征 1、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
2、海上问题矛盾激化;
3、美日同盟关系加强;
4、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
5、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与2010年相比较,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 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 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目录
日菲发表南海安 全合作联合声明
梯队之间加强 多边合作
日越签署海洋 战略安保协议
共同应对地区挑 战和中国崛起
美日韩军事三边体制成型
二、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APEC出现分裂迹象
二、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二、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美军撤离阿富汗会增加中国反恐 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
新丝绸之路计划 军事战略
经济战略
西亚
油气资源 地缘政治
中亚
反恐基地 战略要冲
南亚
联印抗中 能源通道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建立切实安全合作框架
缅甸叫停密 松水电站,实际 变成政治问题
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重要性
第二章
雁型安全模式的升级与美国的 “太平洋世纪”
航空母舰对于中国的意义
航空母舰对于中国的意义中国是否拥有航空母舰已经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了,从上世纪中国拥有海军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实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对我们武装力量的要求,更觉得是对于中国的未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经济的争论。
中国的国土面积世界第三,这点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自豪,但是我们这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底能有多少资源可供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我觉得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中国国内现有的资源无法完全支持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国的能源是十分匮乏的,陆地上无法满足我们对能源的渴望,我们只有想别的办法,很明显,海上以及别的能源丰富的国家是我们去寻求的重点,这不意味着我们去侵略去窃取,我们还是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去取得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走对外平等和平的对外能源道路是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的本性所决定的。
中国未来的发展是离不开海洋的,是离不开外面能源丰富的国家和广大的市场的。
现在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国内的,但是在今后我们的国外利益将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无法保障自己的海外利益是无法独立的,而保卫自己合法的海外利益靠的是强大的海军而且是远洋海军,这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谁拥有了海洋的控制权谁就拥有了未来发展基础。
我们国家一直是个陆权国家,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海军才开始朝着蓝水海军转变,这比别的发达国家迟了上百年,但是亡羊补牢,我们还能够补的上。
现在的国际社会在超着多级方向发展,同时也就面临的旧的国际秩序将得到重新的确立,这样旧的海权规则也将要重新得到划分,世界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比较好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将国家将重新崛起成为大国。
而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没有硬件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硬件实力来去保障我们的海洋安全与海外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未来发展的需要。
仅仅靠黄水海军是不够的,黄水海军只能说是防御性的海军,为了能够保障自己海洋上安全与海外的利用,我们需要战略性的海军需要有走进大洋的海军。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服役的意义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服役的意义2012年9月25日这天注定不是平常的一天。
因为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
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海军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果,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
中国从改造、恢复一艘废旧的航母起步,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
这可谓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起点,将加速推进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的全面战略转型。
驶向深蓝”已是大势所趋。
没有强大的“蓝水海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蓝水海军”,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自然结果,所以说辽宁号的服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意义都是巨大的。
一、军事“辽宁号”的服役,总的意义是巨大的,其中军事意义尤为突出。
以前我们国家的军事战略是以防守为主。
实行“关门打狗”的近海防御的战略政策。
辽宁号的服役不会改变这一政策但他对我们海军、乃至全军战略战术理念的进化和发展,有着不可否定的作用。
这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航母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不仅仅是一个新型号舰艇,它的体量和能力直接影响了海军建军的能力建设,对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执行海防战略、对外展示国力、行使人道主义活动来说具有了一个全新的方式,让海军的拳头更长,方式更多样。
辽宁号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它不仅代表我们海军的到发展了,而是代表我们整个国防建设的质的提升。
它会相应的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进步,导弹的发展。
防空、反舰、反弹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09年来,我海军开始亚丁湾护航任务,到利比亚撤侨、郑和号全球航行,海军一直在为走出去战略做准备,而航母的服役必将极大的为这种能力提供物质基础和铺垫。
发展航母对于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
发展航母对于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作者:侯兆轩来源:《大观》2014年第10期摘要:航母素有“现代海上工厂”之称,它集各种高新技术和工业制造于一身,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下发展航空母舰,是增加我国海洋防御纵深,走向军事强国的必经之路;其二,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礁、广袤的海洋国土和四通八达的海上航线,面临周边国家众多不稳定因素,发展航空母舰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海军的实力和整体国防实力,加快我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变的步伐。
其三,发展航空母舰可以大大加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航空母舰;国防建设;军事强国一、引言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
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入役有助于实现海军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对提升中国海军综合作战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积极影响;更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就发展航母对国防建设产生的重大意义进行阐述。
二、发展航空母舰对国家海防建设的意义(一)中国海防现代化海防建设需要航空母舰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并致力于拥有航空母舰。
目前,除中国外,全世界还有9个国家拥有现役航母21 艘。
毋庸置疑,与其他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建造经费相比,航空母舰可谓“吞金兽”。
不仅单艘航母耗资颇巨,倘若加上舰上搭载的批量舰载机,以及编队中的其他护航属舰,绝对要花上一笔极为可观的费用。
如果再加上其整个服役期间的全寿命期费用,恐怕更是一些中小国家军费所难以承受的。
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费用高确实是目前全世界仍只有9个国家,仅拥有20艘航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若从综合效费比来衡量与比较,航母编队所带来的巨大益处与诸多优长,是当今绝大多数兵器根本无法企及和替代的。
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绝对绕不开航母这个门槛,那些企图绕开或越过这个发展阶段,用其他大型武器来替代航母的思维,必定要受挫和走弯路,到头来还得重新补课,继续走发展大中型航母之路。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一、引言航空母舰已经问世100多年了,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
此后,便屡受大国推崇,成为解决和处置地区危机、海上冲突乃至各种规模战争的首选兵力兵器。
航母比之其他任何舰艇都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长:首先,航母编队几乎兼具“全天候”战争行动的功能。
其次,航母编队最适合非战争行动和战争行动的功能转换。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尤其是有影响的大国,不能没有航母,更不能仅配备数量有限、编组不当、攻防欠缺的航母编队。
如今中国海军逐渐走向蔚蓝,国人对中国航空母舰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具备影响力的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
而中国航母的下水对于中国本身,甚至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二、对于日本、韩国以及钓鱼岛问题的影响中国航母下水对于日本的影响无疑是最大。
日本是太平洋第一岛链组成部分,与中国隔海相望,中国海军走向海洋,首当其冲的国家就是日本。
日本肩负着阻拦中国深入太平洋的使命,而中国航母的下水,给日本带来巨大的震动。
购于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即将下水,并和其他军舰组成中国第一支航空母舰舰队。
它不仅仅给中国海军武库增加一件大杀器,填补了海军战舰没有航母这块空白,而是中国在对其改装和改造过程中海军掌握的各项建造航母技术,系统完整的建造一架航母有一个充分实践的过程,为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
同时这将标示着中国发展海军发展战略政策的改变。
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海军方面的压力,日本加紧对于核动力攻击潜艇的装配,通过增加核潜艇的数量来抵御以中国“瓦良格”号航母为首的航母舰队。
这样充分反映了,中国航母对日本人的震撼。
韩国海军也是东亚地区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之一。
不过,比之中国和日本,韩国在综合国力层面尚有不小的差距。
随着中国海军正式拥有一艘航母,韩国要想保持和提升自身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就必须有所动作。
论航空母舰与中国海权
2012年9月25日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中国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前“瓦良格”号)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2012年11月25日,中国航母舰载机成功实现起降。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战略地位不断提高。
[1]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一个陆权大国而非海权大国存在。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根本转型,也使国防传统发生变化,让我们从传统的“陆权主义”走向“海权主义”。
航空母舰的列装就是这种“海权主义”的产物。
由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导致作战环境和作战任务转变,需要中国海军提高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作战体系。
而这个作战体系的核心正是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海上控制能力强、续航能力强、吨位大和设施齐全,不仅能满足上述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也能满足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
论航空母舰与中国海权中国因经济基础正在由“传统农业内向型”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转变,发展海权成为中国理所当然的战略选择,而航空母舰的列装正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海权也由此进入了航母时代。
进入航母时代之后,中国海权的功能得以大大拓展,具体表现为军事功能、政治功能、经济与科技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
这些海权功能的产生及强化将大大拓展中国在战略上的选择余地,使海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及国家战略。
■ 杨 震 蔡 亮/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8.010海权的概念解析及中国面临的海洋态势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海权问题现今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然而自从海权论诞生以来,海权这个概念一直就没有精确且权威的界定,并且随着时代主题、社会技术形态的演进,海权这个历史社会客观存在也一直处于发展演进的过程之中。
一般来说,海权是一种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战争、法律、经济开发、科学考察、谈判或合作等为手段,以海上实力为基础,以控制海洋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管理的一种带有综合国力性质的能力。
浅议航母发展对我国国防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浅议航母发展对我国国防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内容摘要:在各大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航空母舰作为最先进的远洋作战工具,对于海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鉴于我国广袤的海上领土和近年来海权不断被侵犯的现状,发展航母已成为当前的必要乃至首要任务。
中国若形成真实的航母战斗力,必将是海权运用和海上作战体系的一次质的改变······关键词:航母中国周边现状必要性改变正文:航空母舰,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如今已俨然成为大国海军兵力的核心、综合国力和国防威力的象征,甚至称其为“海上决斗的胜负砝码”。
如今世界航母林立,而我国对远洋战略的忽视,导致航母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格局变化,中国将要,也必将迎来航母时代。
就军事理论课上所学和平时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关注,对航母发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发表如下个人观点。
发展航母的必要性:首先可以从航母自身来看。
航空母舰是舰机一体、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具有机动和迅速的打击能力,可以有效地夺取作战海域的制海制空权。
以它为核心配备多种舰艇而形成的海上作战群体,能够执行多种复杂的作战任务适应未来立体战争的需要。
航母是最有效的的综合武器运载平台。
美国著名的军事评论家波尔玛指出:“航空母舰是以往发展最强大的多功能武器系统。
”一艘航母,往往携带导弹、火炮等自卫武器,战斗机、攻击机、反潜机等各种舰载机,实现舰与机两级武器系统的融合。
而航母的速度和持续航行能力,提升了舰载武器,特别是舰载机的作战灵活性和打击范围。
航母是海上立体战争不可缺少的舰种。
飞机既可以担负空中的各种战斗任务,又可以对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实施攻击。
航母搭载舰机,可以形成海天一体立体化的打击实力。
其次从我国周边的安全状况来看。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余公里,拥有四大海区,分布六千多个大小岛屿。
而海军过去的作战方针属于近海防御,以岸基作战配合部分舰艇进行。
军事理论笔记整理
军事理论考点以及笔记整理1、中国周边环境(注意论述题)(1) 基本态势:美国将亚太视为战略重点,亚太再平衡战略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为严峻(2)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
)(3)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我国是陆海大国(记住几个数字:我国国土面积12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我陆地边界线2.2 万千米,海岸线(不包含岛屿的海界)1.8 万千米。
);我国邻国众多地缘复杂(记住几个数字:陆地接壤国家14 个,海上接壤国家8 个;我国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因素大(4)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地处大国地缘战略利益的交汇处,国家安全受大国战略角逐的影响大;!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同时面临来自陆海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周边国家数量多,人口密,差异大;!历史和现实矛盾突出;!冷战后中国与邻国关系全方位改善;!冷战遗留问题仍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群岛国制度”、“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可达350 海里的大陆架”的重新定义等。
(6)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演变:(1)因特殊环境形成了重陆轻海的国防观(2)近代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7)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1)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A 与世界大国(中美、中俄、中日、中国与欧盟各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B 我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中印突出矛盾:边界问题、西藏问题)C 我国周边“热点”(朝鲜核问题、印巴对立问题)逐渐降温2)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不安全因素A 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深远B 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情况突变的可能(印巴对立——克什米尔地区)C 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尚存(中印边界争议)D 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E 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威胁我国安全(8)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分析1)东北亚与中国安全东北亚: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政治意义
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作用近日,不少外国媒体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言人讲话,认为中国政府变相暗示正在抓紧建设一艘中型航母。
甚至有些媒体借此掀起新的炒作浪潮,纷纷揣测中国海军的意图和发展趋势。
中国拥有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三百万海洋面积,拥有13多人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制造或拥有一艘或几艘航母,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有些大国,周边环境相对中国来讲,平静很多。
却拥有十几艘世界一流航母,动辄出现在世界各大海洋中,威慑甚至打击敌对国家,为什么没有人诘问?中国目前没有,即便有,也是在襁褓中。
为什么并没真正拥有航母的我们,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何在?就是西方各国用有色眼镜看待我们。
依照外国列强的逻辑,他们有手枪,中国只能是长矛;他们有步枪,中国只能是手枪;他们有机枪,中国只能是步枪;他们有火炮,中国只能是机枪;他们有导弹,中国只能是火炮……总而言之,他们的火力必须强大于中国,领先于中国,优势于中国。
请问外国大佬,世界那有这个道理?中国依据中国国情,拥有什么武器,完全是中国自己的事情,用不着西方“人权捍卫者”操心。
这些人为什么不换位思考呢?为什么中国非要落后于你们!建造航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捍卫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国防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
中国那么多的商船行驶于世界各大洋,动辄遭到海盗的骚扰甚至抢掠;中国那么多侨民,经常受到反华排华敌对势力的欺凌。
一个综合国力日盛的国家,连自己的海外利益维护不了,怎么能称得上是有影响的大国?依我看,中国建造航母,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建造航母,表明了我们具有设计制造装备的实力,表明我们在军事科研方面的与世界军事强国水平不相上下,表明我们的制造业和材料工业得到实质性进步。
同时,也可借助科研成果,提升我们在电子、雷达、通讯、动力推进系统诸多方面的竞争力。
建造航母,表明中国的战略利益在不断延伸。
同时对敌视中国的国家是一种威慑。
军事理论课考试论文模板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重要意义摘要:当今世界正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航空母舰是一种多用途的高尖端武器装备,所以航空母舰对于中国保卫自身的合法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亚太地区还存在着诸多热点问题亟待解决,为是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中国必须发展航空母舰事业。
同时中国周边国家,以及美国等国家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而完整的中国屹立东方,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舰队以保卫自身利益。
关键词:中国;航空母舰;亚太地区;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趋势;军事格局;I目录一、引言 (1)二、航空母舰简要介绍 (1)(一)航空母舰基本基本介绍 (1)(二)航空母舰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2)三、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 (2)(一)亚太地区军事格局现状 (2)(二)中国南海问题 (3)四、中国航空母舰对亚太地区军事格局的影响 (3)五、结论 (3)II一、引言航空母舰对于当今世界来说是一国军事实力的体现,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在不断外延,保护这些国家利益就需要有与经济力量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海空力量,也是为了更好的保卫我国的海上利益。
发展海空力量也有利于解决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对中国周边的安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一些已经侵犯了我国南海利益的国家,和意图插手南海问题的国家,对中国发展航空母舰事业感到恐慌。
二、航空母舰的简要介绍(一)航空母舰的基本信息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
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
航空母舰的最大缺点:最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毁灭式打击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
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
中国向“蓝水海军”转型意义深远
SPECIAL ATTENTION中国向“蓝水海军”转型意义深远李大光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25日正式服役,中国国家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国土,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海洋领土主权被侵犯的挑战。
中国首艘航母股役可谓是正当其时。
中国拥有并继续发展航母,对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地区以至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航母是综合了航空航海、电子技术等多方面高科技于一身的海上作战平台,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水平和实力。
综观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其余四国早已拥有航母,有的国家更有多艘。
如今中国也拥有自己的航母,不但实现了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更显示中国国力与日俱增,中国海军已具备走向更远海域捍卫主权的能力,开始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型,对世界产生更为重要的积极影响。
《华盛顿邮报》说,航母服役凸显了中国建设真正“蓝水海军”的雄心。
英国广播公司说,首艘航母服役标志着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地位。
法新社称,中国由此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常任理事国。
也有一些分析强调中国的首艘航母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形成战力,不过是“纸老虎”。
中国发展航母,绝非对外“展示肌肉”。
地球人都知道,此前,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航母的国家,在“金砖四国”中也只有中国没有航母。
“辽宁舰”入列海军后,还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工作。
中国不会也不可能凭借这艘航母就去与周边争锋,与他国抗衡。
一些人把中国航母和“中国军事威胁”相提并论,实属别有用心。
大家知道,武器本身并不会伤人,是否具有侵略性、威胁性,主要看使用者本身的战略思想和意愿。
中国早就多次申明,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其次,“止戈为武”不可能一厢情愿,事实上,不论世界军事大国,或中国周边国家,也并未在中国昔日军事科技落后、装备水平低下时放慢自身军事装备发展的脚步。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钱于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摘要: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两极争霸。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继承苏联的大部分实力,欧盟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重要以及,中国作为新兴力量的代表,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国际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
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也随着国际战略格局而发生变化,大规模战争难以爆发,局部冲突持续不断,非传统军事安全领域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一超多强;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一、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所谓国际格局,是指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大国或以大国为核心的集团)在博弈中形成的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这样的一种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
在较长的时间当中,这些主要的战略力量之间维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一)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其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企图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但从综合实力来讲,美国仍是各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
在军事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2015年,美国军费开支为5960亿美元,占全球军备开支份额的36%。
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
美国海军拥有10艘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一艘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与一个中小国家的全部飞机数量相当。
美国空军拥有超过6500架各型飞机,包括F22、B2等先进战机。
美军在海外3个战略区、14个基地群,其在海外部署的军事力量占其总人数的1/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美军在全球保持超强的攻击性军事力量,与时代主题极不协调。
论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_二_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格局演变的影响_1
二、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地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对 “地理是战略的核心”“地 一个国家而言永恒不变的就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帕斯特所言:理上的客观事实是最强大的因素。
一国可以更换其领导人或政治制度或经济政策,但无法 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
因此地理或者地缘政治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外交政策或世界政治的 出发点。
” [21]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地缘大国,亚太的地缘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影响着中国 的发展。
同时,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中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加强,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文化各层面都会对 亚太格局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地区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亚太”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的地域范围随时势变化而变动,且呈现持续扩张的 态势。
传统的亚太概念与远东、东亚可以代指,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亚洲,主要包括中、 日、韩、朝及东南亚等西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后,因 为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加深及政治和安全辐射面增大,联系面拓宽,其地域范围已扩及俄 罗斯的远东部分,南亚和大洋洲。
[22] 现在的“亚太”概念由于已经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缘 政治和地缘经济概念,所以不单纯是一个地理名词。
各类国家,尤其是大国为谋求其国家 利益,往往在亚太概念上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所谓的亚太格局是指亚太国际舞台上主要 国际关系主体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
亚太格 局的演变与亚太地域范围的变动有着不可解脱的密切关系,随着亚太范围的不断拓展,亚 太政治格局变迁的内容更丰富、更复杂。
冷战后亚太地区发生质的变化,以苏联解体为起 点,亚太地区政治结构重新分化组合。
全球化、区域化的新进展导致亚太各国政治、经济、 安全联系普遍加强。
政治家、战略家和地缘政治家开始把南亚、中亚纳入亚太范围,使亚 太的地域范围再一次扩大,亚太的地区格局发生演变,进入了多极化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军事理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所在院系会计系专业班级2013级会计学25班姓名张贤婧学号2013102022544任课教师王晓鸣提交日期2014.05.04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瓦格良”号中国海军的新生力量摘要:中国“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和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
因南海问题而被臭骂的海军也可借“瓦格良”的下水,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从而全心投入到南海的纷争中去。
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现在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地威慑南海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
航母被称之为“移动的国土”,只要攻击了航母就等于对航母拥有国宣战,所以“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
同时,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好好审视其对亚太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航空母舰军事战略格局亚太地区主权争议一、引言航空母舰已经问世100多年了,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
此后便屡受大国成为解决和处置地区危机、海上冲突乃至各种规模战争的首选兵力兵器。
航母比之其他任何舰艇都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点。
首先,舰母编队几乎兼具“全天候”战争行动的功能。
其次,航母编队最适合非战争行动和战争行动的功能转换。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尤其有影响的大国,不能没有航母,更不能仅配备数量有限、编组不当、攻防欠缺的航母舰队。
如今中国海军逐渐走向蔚蓝,国人对航空母舰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具备影响力的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
而中国航母的下水对于中国本身,甚至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二、航空母舰在决战未来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航母一直占据着海战的主导地位。
战后随着反舰导弹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国家对于航母在变化了的海上环境里的作用和地位,以至1是否需要发展航母产生较大的分歧,其主要理由是:航母庞大的体积,高昂的成本,决定了航母容易成为对手首选的打击目标,在导弹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航母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峻挑战。
以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酸葡萄理论为代表,指航母为帝国主义的浮动铁棺材,将航母说得一无是处,同时西方也有人认为航母无法应对现代威胁,将步战列舰的后尘退出历史舞台,大唱航母无用论与之唱和。
实际上,航母所要面临的来自海上的新威胁,其它水面舰艇一般样需要面对。
并且必须看到的是,由于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给海军创造了更好的作战条件,使得海军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执行过去必须在高危环境里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新的技术手段和作战条件也使得海军通过航母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航母的地位和必要性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比以前任何时候更为重要,此地位的上升表现在多个方面。
1、一、二战及其后50年间全球战场的“巨无霸”航母作为巨大的海上作战平台,称雄二战以降近60年时间。
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发动的多场域外战争,都充分展示了航母的巨大威力。
可以说,没有航母,就没有美国的海上霸权、全球霸权。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航母比较有效的解决了以下问题:(1)域外作战的“制空权”问题。
“立体化”是二战期间发生的战争革命。
随着飞机被用于远程轰炸和对地攻击,战争由平面转变为立体。
任何国家要想以较小的牺牲赢得战争,都必须掌握制空权。
过去,比如1840年,一个殖民主义国家要想征服另外一个国家,只要派出一支远征舰队就可以。
在没有战机的年代,炮舰政策是有效的;但是,在制空权成为作战的基本要素的条件下,仅靠炮舰是无法达成作战目标的;相反,在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一支没有看制空权的远征舰队,顷刻间就会烟消云散;如何使一支远征舰队拥有制空权,就成为立体化战争条件下开展域外作战的关键问题。
于是,一个把战机部署在游动的海上平台的构想产生了,航母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游动岛屿”,航母解决的就是域外作战时的制空权问题。
(2)远程攻击与杀器的攻击距离不足的矛盾。
一个国家,其实就是美国,要想保持全球霸权,就必须将自己的军事威慑覆盖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由于科技2发展能力的制约,二战以后的数十年间,任何一种武器都不可能从一个固定的点形成全球打击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是二战以后许多年称霸全球的决定性问题。
办法有两条,一条就是建设固定的军事基地。
由于受到主权国家体制的约束,建设固定军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很大限制。
另一条就是发展航母。
通过形成航母舰队,构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形成立体综合打击能力。
加之后来发展的核动力航母具有无限续航能力,航母舰队就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主要依靠力量。
(3)由于航母舰队具有比较高的作战效率,在其他方面的配合下,一个典型航母舰队可以轻易打败一个弱小国家。
因此,在许多时候,只要美国的航母舰队部署到哪里,哪里就会感觉到战争的阴霾,一些弱小国家除了收敛自己,别无选择。
因此,在二战以降60年来,是实力的象征、霸权的象征。
拥有航母,也成为大国的共同追求。
2、在未来战争中,航母将“退居二线”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兵器的时空局限不断被突破,不少兵器拥有了全球打击能力。
在这种形势下,航母的“巨无霸”地位已经风光不再;在未来战争中,航母将居于辅助角色。
(1)远程精确制导导弹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角。
二战期间,攻击手段主要还是子弹和炸弹。
随着导弹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导弹的威力日益受到战争青睐。
现在,导弹家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发达的族群,拥有各种攻击能力。
一是多点攻击能力。
近、中、远结合,海上、陆地、空中结合,可以对全球任何一个点进行直接攻击;二是纵横打击能力。
横向,可以依靠子母弹进行地毯式轰炸;纵向,可以通过钻地弹打击地下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目标;三是精确打击能力。
通过主动制导、轨道调整,实现指哪打哪;四是核常结合,既可以遂行战术打击任务,也可以遂行战略打击任务。
在以“非接触、零伤亡”为未来战争原则,以剪除对方的战争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情况下,未来战争肯定是导弹对导弹的战争。
以“远征制空权”为主要目的的航母,自然而然的将退居战争的次要地位。
(2)航母的自身缺陷,将迫使不得不从主战场退下来。
由于导弹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角,不被导弹锁定,就成为未来战争防御的重点。
各种隐形兵器的出现,3也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
因为,只有不被雷达发现、进而不被导弹锁定,才可以实现战场生存;而只有能够实现战场生存,才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
因此,当导弹成为主要杀器的时侯,隐形也就成为主要生存手段。
航母,由于其体形硕大、易于被发现,在立体化战争时期的优势,转而成为“导弹战争”中的劣势。
有人称之为“浮动的棺材”,在这种条件下,是完全成立的。
近年来,中国以“拒止美国武力干涉中国统一大业”为目标,认真研究制服航母的办法,已经多有成就。
特别是15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的开发,已经构成对美国航母的巨大威慑。
而远在1500公里以外的航母,将无法发挥其战争效能。
航母,在未来战争中,将不得不玩“藏猫猫”的游戏。
3、在中国,发展航母是必须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搞航母?原因是,航母在中国全球战略中是一个重要节点,不可或缺。
航母是加强海防的需要。
中国拥有36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
再加专属经济区,中国需要防卫的海洋权益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支可以远洋巡逻的拥有“立体化综合攻击能力”的舰队是难以办到的。
航母是保护海上运输线安全的需要。
从这次索马里护航可以看出,航母对于中国的国际航线安全是多么重要。
如果在考虑到某个霸权国家时不时就想强行检查我国货轮,航母就更不可少。
航母是开展国际救援的需要。
前年发生的印尼海啸,美国航母舰队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由于没有航母,只能出钱,难以出力。
凸现出中国国际救援能力的软肋。
航母是对国际恐怖主义进行惩罚性打击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日益增多,我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大。
保护这些海外利益,航母是重要支撑力量。
[所以,尽管在未来战争中航母不在重要,也丝毫不影响我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原因就是,它是我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未来战争设计要力避“航母情结”中国要成为全球大国,必须有能力赢得未来战争。
中国不能也不会主动挑起4战争,但是,当战争将领在中国人头上,中国必须有能力“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中国必须为赢得未来战争制定一套完整的作战原则。
包括非接触、零伤亡、空天海陆地网“六位一体化”、体系对体系等,都应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原则。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坚决抛弃“航母情结”。
航母是“立体化”时代的“战争之王”,在“导弹作战时代”它已经成为“浮动的棺材”;血社区/]如果想“以航母对航母”去和昔日的霸权较量,“甲午海战”的悲剧一定会重演;航母可以作为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坚决不能作为“未来战争格局”中的主角。
在未来战争中,航母只能执行以下任务:(1)在完成第一波次的攻击后,延伸实际控制线。
第一波次的进攻肯定要由导弹来完成。
通过密集的导弹攻击,初步接触敌人武装后,把航母舰队开进战争前沿,构成对敌人的进一步威慑。
当然,航母舰队也可以作为导弹发射的重要基地,但是,不是主要基地。
或许,作为预备基地更有利。
(2)在战争后期,完成对敌方的实际占领。
当战争进行到后期,如果需要对敌方区域进行军事占领,则航母承担重要的军事投送任务。
(3)巩固胜利成果。
建立海上流动的军事基地,把战争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控制范围。
三、母舰地作战使命1、世界航空母舰的分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一共有11个国家拥有航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印度、泰国以及韩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要小得多。
美国:现有11艘航母,其中10舰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俄罗斯:现有一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隶属于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英国:有两艘“常胜”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5法国:1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意大利:工三艘航空服役。
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
巴西:共2艘,1艘“巨人”号常规动力航母,1艘“福煦”号常规动力航母。
阿根廷:1艘“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原属英国海军的“巨人”级航空母舰。
印度:2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拉斯”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韩国:1艘“独岛”号。
2、航空母舰的作战使命航空母舰地主要攻防武器是各类舰载机,因此简单地讲,有什么样的飞机,就能执行什么样的任务。
从初始辅佐战列舰地任务开始,舰母地作战使命、编程及战术运用已在美国海军手中得到大幅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