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两种特征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让幼儿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的目的。
教学内容:按两种特征分类,利用形状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
2. 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将这些物品分类?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分类的概念和目的,分类是一种整理的方式,可以根据物品的相同特征进行归类,目的是方便我们观察、比较和记录。
2. 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哪两个特征可以将这些物品分类?3. 提示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和颜色,以便进行分类。
三、操作(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和颜色,并让他们按照两种特征分类,例如圆形的和方形的、红色的和黄色的。
3. 鼓励幼儿在分类的同时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方法。
四、讨论(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分类的规律和方法,并总结出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幼儿思考物品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五、拓展(10分钟)1. 给幼儿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他们自由进行分类。
2. 观察幼儿的分类方式和结果,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反馈。
3. 鼓励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特征可以用来进行分类。
六、归纳(5分钟)1. 总结幼儿的分类方法和结果,巩固他们的分类能力。
2. 引导幼儿思考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加深他们对于分类的理解。
七、反思(5分钟)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教学延伸:1. 让幼儿尝试利用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如大小、材质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物体分类的更深层次,如按用途、功能等进行分类。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按两种特征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按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用语言描述分类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类图片、卡片、磁性教具、PPT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杂乱无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我们怎样将这些物品整理得更有序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如颜色和形状。
同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分类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分类卡片。
教师提出分类要求,幼儿根据要求进行分类,并分享分类结果。
4. 互动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分类方法:按颜色、形状等两种特征分类七、作业设计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其他分类活动,如按大小、高矮等特征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分类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2. 例题讲解:确保幼儿能跟随讲解理解分类过程。
3. 随堂练习:设计合适的练习题,让幼儿能够实践分类方法。
5. 作业设计:作业应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同时易于家长辅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使用直观的教具,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帮助幼儿形成直观认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能够:1. 知道分类的含义和作用,并理解分类是依照相像和不同的两种特征进行的。
2. 了解常见的分类方式,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能够分类简单的物品。
3. 积极进行察看和思考,发觉物品的相像和不同之处,培育细心、察看和分析的本领。
4. 促进同学进展语言本领,提高其口头表述和交流的本领,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本领。
二、教学重点了解分类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两种分类方式,如相像和不同特征,以及能够运用分类进行物品归纳和分组。
三、教学难点提高同学的察看本领和分析判定本领,引导他们依据相像和不同特征分类归纳物品,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1.【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自我介绍或课前游戏,建立师生情感联系。
(2)老师介绍主题:依据孩子的日常阅历引导同学,如“你们小时候有收集过什么东西吗?”,引出“分类”的概念并让同学自由发言。
(3)导入新知:向孩子们呈现若干个物品(花、水果、玩具等),并问他们对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像和不同之处?通过引导同学自由思考,串联这些物品的相像和不同特征,以引出分类的思想。
2.【实践活动】(25分钟)(1)分类方法介绍:依据同学在导入环节的讨论内容,介绍两种重要的分类方法—相像属性分类和不同属性分类,并结合各类事物(玩具、水果、动物等)进行案例讲解。
(2)分类练习:供给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例如:心型图案的挂饰、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的贴纸、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水晶散、不同口味和颜色的糖果等,并要求同学按相像和不同特征分类,同时要求同学说出分类的原因。
3.【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复习总结:请同学交流总结今日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分类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分类方法有哪些?—这些分类方法在哪些实际应用中?(2)反思教学:让老师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总结,提出下一步改进方案与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含反思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和操作,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
2、尝试按两种以上的特征将物体分类。
3、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分类方法。
活动准备:1、教具:四座不同的小房子;大小、颜色不同的积木若干;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种水果玩具若干。
动物小狗、小鸡、小猫、小鸭的头饰。
2、学具:操作卡、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教师出示小猫、小狗、小鸭、小鸡的头饰。
师:小动物在森林里盖房子,让我们看看这些房子漂亮吗?(出示四座小房子,让小朋友观察。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每座小房子的不同特征,如房顶的形状、颜色;有没有窗户;门的形状、颜色等,鼓励小朋友大胆的说出这些房子的各种特征。
3、小动物找家: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说出这些房子的各种特征,请小朋友为小动物找到家。
如:"汪汪汪,我的房子是红色的圆顶房子",那么请小朋友根据这两个特征,为小狗找家。
同上方法,根据教师的指令,按两个特征为其他小朋友找家。
4、四个小朋友分别戴上小狗、小鸡、小猫、小鸭头饰,任选一个房子,说出两个特征。
如:"我的房子是没有窗户的小房子"。
(二)操作活动1、分积木。
(1)每个小朋友一盒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自己先练习按两种特征分类。
如:"红色的大积木在一边,其他形状的放另一边。
"(2)教师口述指令、小朋友找出积木举起来。
如:"黄色的圆积木"。
小朋友就把符合这两个特征的积木举起来。
2、幼儿游戏(按幼儿的特征分类)如:"请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起立。
""请扎辫子、穿蓝衣服的小朋友站起来。
"……3、操作卡练习--给饼饼涂颜色。
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练习操作。
2、日常渗透:和幼儿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
3、家园共育:在家中和爸爸妈妈按照两种或三种特征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学会按照一种特征进行分类;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按照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卡片、磁性教具、挂图等。
学具:每组一套颜色和形状卡片、磁性板、篮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有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玩具箱,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哪些形状?”邀请幼儿上台挑选玩具,按照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例题,讲解按两种特征(颜色和形状)分类的方法。
通过磁性教具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按两种特征分类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颜色和形状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分享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板上贴上颜色和形状的卡片,展示按两种特征分类的过程。
2. 用大字书写“按两种特征分类”,并在旁边附上相关颜色和形状的图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庭中找到各种物品,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物品:铅笔、橡皮、尺子、圆规分类:按颜色分类(蓝色、黄色、红色、绿色)按形状分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幼儿是否掌握了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尝试按更多特征进行分类,如大小、重量等,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分类》,主要内容包括按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详细内容为:能理解物体可以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多种特征进行分类;学会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
2. 让幼儿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卡片。
2. 学具:每组一套形状、颜色、大小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箱子,里面装有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
(2)教师提出问题:“箱子里有很多物品,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物品呢?”(3)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按一种特征分类的例子。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按照两种特征来分类吗?”(3)教师展示按两种特征分类的例子,如:红色的圆形、蓝色的方形等。
(4)教师解释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
(2)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可以按照两种特征分类的事物?”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两种特征分类》2. 板书内容:(1)物体可以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多种特征进行分类。
(2)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红色的圆形、蓝色的方形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按照两种特征,将下列物品进行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按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能够运用此方法对物体进行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物体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 教学重点:使幼儿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类卡片、磁性教具、挂图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分类卡片,每组一张磁性黑板,每组一份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物品丰富的盒子,引导幼儿观察盒内物品,提出问题:“盒子里有很多物品,我们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分类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物品,如颜色和形状,引导幼儿按照这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讲解分类方法,并强调按两种特征分类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挑选一种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然后按照这种特征对教具进行分类。
完成后,进行小组分享,展示各自的分类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分类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到家里的物品,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可以按照两种特征分类的物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章节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两种特征(颜色和形状)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两种特征对物品进行正确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两种特征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两种特征对物品进行正确分类。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两种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够解释分类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实物物品、分类表格、彩色笔。
学具:幼儿自带的玩具或物品、分类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卡片,包括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如红色圆形、蓝色正方形等。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卡片中物品的颜色和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示范如何将物品分成两组,并解释分类的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分类卡片给每个幼儿,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对卡片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分类中的问题。
4. 团队合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实物物品。
让幼儿合作完成分类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种特征的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5. 口语表达(5分钟)教师邀请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分类方法和原因。
鼓励其他幼儿提出问题和意见,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的分类方法,以及每个特征的例子。
可以用彩色笔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并标注对应的分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一组物品,根据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画出分类结果。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物品进行分类,例如:红色圆形、蓝色正方形等。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分类与排序》第二节《按两种特征分类》。
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进行物体分类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幼儿能够掌握按两种特征进行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按两种特征进行物体分类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的两种特征并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分类板、磁性教具。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操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超市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的物品,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怎样摆放的呢?”通过讨论,让幼儿感知分类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组物体,如苹果、香蕉、橙子、小汽车、飞机、船。
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如:水果、交通工具)。
然后,按照两种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讲解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给每组幼儿发放操作卡片,要求幼儿按照两种特征对卡片上的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合作探究(10分钟)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磁性教具,要求幼儿合作完成一个主题为“我的房间”的分类活动。
教师观察各小组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分类方法: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实例:水果、交通工具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家庭物品分类”的活动。
要求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拍照至班级群。
幼儿园中班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按两种特征分类》带反思中班教学计划《按两种特征分类》包含对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
让孩子们尝试根据两个或更多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观察和操作,以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
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来看看带有反思计划的幼儿园初中《按两种特征分类》。
活动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观察和操作以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
2.尝试通过两个以上的特征对对象进行分类。
3.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并且足够大胆以告诉自己的分类方法。
4.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视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1.教具:四个不同的小房子;几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块;各种大小和颜色的水果玩具。
动物幼犬,小鸡,小猫,小鸭,头饰。
2,学习工具:手术卡,铅笔一只手。
活动程序:(1)小组活动1.老师展示小猫,小狗,小鸭和鸡的头饰。
老师:小动物在森林里盖房子。
让我们看看这些房子是否漂亮?(展示四间小房子,供孩子们观察。
)2.引导孩子观察并说出每个小房子的不同特征,例如屋顶的形状和颜色;是否有窗户;门的形状和颜色,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这些房屋的特点。
3.小动物寻找家园:老师用小动物的语气说了这些房屋的各种特征,并要求孩子们为小动物找到家园。
例如:“王旺旺,我的房子是红色圆顶房子”,然后要求孩子根据这两个特征为小狗找到房子。
按照老师的指示,用相同的方法,根据两个孩子的其他特征找房子。
4.四个孩子戴着小狗,小鸡,小猫,小鸭头饰,并选择了一所房子来命名两个特征。
如:“我的房子是没有窗户的小房子”。
(2)经营活动1.拆分构建基块。
(1)每个孩子有一盒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积木,他们首先根据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如:“大的红砖在一侧,另一侧在另一侧。
“(2)老师下达指令,孩子们找出了积木。
如:“黄色圆形方块”。
孩子们抬起适合这两个特征的积木。
2.儿童游戏(按幼儿的特征分类),例如:'请穿着红色衣服站起来。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分类》中的第二节“按两种特征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两种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分类图卡、磁性教具、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用分类图卡、磁性学具、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各种水果的篮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按颜色和形状分类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分类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按两种特征对教具进行分类,并及时给予反馈。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生用分类图卡,要求学生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分类任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按两种特征分类的好处,提高学生的认知。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按两种特征分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1)分类概念(2)分类方法(3)分类的好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按更多特征进行分类,如按大小、高矮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优质教案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进行物体分类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正确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类图卡、磁性教具。
学具:学生用分类图卡、磁性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超市里都看到过哪些物品?它们是怎样摆放的?”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分类图卡,引导学生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3)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分类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生用分类图卡,学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分类任务。
(2)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分类。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1)分类方法(2)分类图卡示例(3)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按两种特征分类的任务,并将分类结果拍照至班级群。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完成分类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按两种特征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2.能够准确地将物品按两种特征分类。
教学重难点1.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2.能够准确地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教师通过一个小动画,让学生们了解“分类”这个概念的含义及作用。
活动1:观察并思考1.教师将四张被打乱了的卡片展示给学生。
2.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四张卡片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
3.让学生讨论一下这四张卡片的分类方式,即如何把这四张卡片分成若干组。
活动2:分类创意1.教师出示数个物品,让学生自己尝试将它们分类,要求按两种特征分类,至少分类两组。
2.学生分小组展示,并讨论其分类方式和理由。
3.教师对不同的分类方式做出反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出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方式。
活动3:游戏1.将课堂分为两组,每组随机获得一种特征。
2.每组的学生们根据所获得的特征将自己的同组分类,然后互相抢答题目,最先答对的组获胜。
延展活动1.老师出示图片,然后学生按照两种特征分类。
2.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中的物品,自行分类。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给中班学生们讲解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让大家有机会练习和应用这种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学生们做出自己的分类创意和游戏环节中,我们引导学生们分析各种分类方式,并对其做出反思,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们的分类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更加活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时序的顺畅,一定要合理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间,避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无法高效进行而降低。
同时,老师还需要注意容易发生混乱的环节,及时制止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维护教学秩序。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结构完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会按照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巩固了这个知识点。
同时针对学生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做出了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精品教案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特征并进行有效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分类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如:苹果、香蕉、汽车、飞机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水果”为例,引导学生找出水果的两种特征:颜色、形状。
将水果卡片按照这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在磁性黑板上展示分类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颜色和形状,我们还可以按照哪些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分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分类概念按颜色和形状分类方法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找出家中或教室里的物品,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物品:铅笔、橡皮、尺子、书本分类方法:按颜色(蓝色、黄色、红色)、按用途(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但在拓展其他分类方法时,部分学生思考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分类方法,如按大小、按材质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按两种特征分类范文
按两种特征分类范文分类是通过将对象或事物根据相似的特征分组进行组织和归类。
这样的分类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信息,并从大量的细节中提取出重要的共性。
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特征分类方法: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
一、定性特征分类定性特征是一种非数值的特征,通常表达为对象或事物的属性、类型或类别。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定性特征分类:1.动物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身体特征、食性、行为习性等定性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2.植物分类:植物可以根据其叶子形状、花朵结构、果实类型等定性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3.颜色分类:颜色可以根据色彩的不同进行分类。
例如,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
4.地形分类:地形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河流的分布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平原、山地、河流、湖泊等。
5.社会群体分类:人类社会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进行分类。
例如,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二、定量特征分类定量特征是一种可以用具体数值来表示的特征,通常用于度量对象或事物的属性。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定量特征分类:1.人口统计分类: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根据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定量特征进行分类。
2.经济指标分类:经济指标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参与率、通货膨胀率等定量特征进行分类。
3.数学分类:数学中的各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值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素数、平方数、立方数等。
4.物理学分类: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电荷等)可以根据其数值特征进行分类。
5.生态学分类:生态学中可以根据各种生物数量、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标等定量特征进行分类。
综上所述,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是两种常见的特征分类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或领域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组织和分析数据。
中班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教案名称:按两种特征分类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按照两种特征将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使用分类表格记录分类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 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不同颜色的物体(例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3. 分类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思考:你能够按照哪些特征将这些物体分类呢?
2. 示范分类:选择一种特征,例如形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分成几组,并用分类表格记录分类结果。
3. 学生练习:让学生随机选取一种特征,例如颜色,将物体进行分类,同样使用分类表格记录分类结果。
4. 小结归纳: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分类结果,并归纳出按两种特征可以将物体分类的方法。
5.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没有分类的物体,让学生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分类表格的使用。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按三种特征如何分类?四种特征如何分类?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分类思维能力。
2. 分组活动: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特征,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3. 探究材料:让学生自己带一些其他特征的物体,例如大小、硬软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总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分类与排序》,详细内容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运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能说出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2. 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按两种特征分类的任务。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磁性板、挂图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各种水果的篮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这些水果可以怎样分类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两种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按这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将红色的水果放在一起,将圆形的水果放在一起。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和卡片,让幼儿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给予指导。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将学具中的物品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画纸上。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分享分类过程和心得。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第一种特征:颜色第二种特征:形状示例:红色的水果、圆形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 答案示例:按颜色分类:红色的物品、蓝色的物品、绿色的物品等。
按形状分类:圆形的物品、方形的物品、三角形的物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可以按两种特征分类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按两种特征分类》
《按两种特征分类》按两种特征分类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它基于物体或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属性进行分类。
本文将探讨按两种特征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应用领域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按两种特征分类是一种简洁高效的分类方法,它将物体或事物根据两种不同的特征属性进行划分和分类。
这两种特征属性可以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尺寸、材质、功能、用途等。
通过对这两种特征属性进行组合,可以得到多种分类方式。
例如,一个水果可以根据其外形(如圆形、长形、扁形等)和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进行分类,可以得到红色圆形水果、黄色长形水果等分类。
按两种特征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矩阵分类法。
该分类方法将物体或事物的两种特征属性构成一个矩阵,然后根据矩阵中的元素进行分类。
例如,对于一个水果分类的例子,可以将外形特征属性构成一个行向量,颜色特征属性构成一个列向量,然后根据矩阵中的元素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按两种特征分类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它可以用于产品分类。
在商品管理和销售领域,按照产品的不同特征属性进行分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销售产品。
其次,按两种特征分类可以用于图像分类。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对图像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属性进行分类,例如根据图像的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此外,按两种特征分类还可以用于模式识别、音频分类、文本分类等领域。
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有着自身的优缺点。
首先,按两种特征分类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特征属性进行分类,可以将物体或事物的特征更全面地考虑,提高分类的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按两种特征分类可以提高分类的可解释性。
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特征属性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解释分类的依据和原因。
然而,按两种特征分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选择特征属性可能不够全面。
在进行分类时,选择哪两种特征属性是由人为决定的,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特征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两种特征分类(数学)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和操作,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
2.尝试按两种以上的特征将物体分类。
3.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分类方法。
活动准备:1.教具:四座不同的小房子;大小、颜色不同的积木若干;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种水果玩具若干。
动物小狗、小鸡、小猫、小鸭的头饰。
2.学具:操作卡、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教师出示小猫、小狗、小鸭、小鸡的头饰。
师:小动物在森林里盖房子,让我们看看这些房子漂亮吗?(出示四座小房子,让小朋友观察。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每座小房子的不同特征,如房顶的形状、颜色;有没有窗户;门的形状、颜色等,鼓励小朋友大胆的说出这些房子的各种特征。
3.小动物找家: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说出这些房子的各种特征,请小朋友为小动物找到家。
如:"汪汪汪,我的房子是红色的圆顶房子",那么请小朋友根据这两个特征,为小狗找家。
同上方法,根据教师的指令,按两个特征为其他小朋友找家。
4.四个小朋友分别戴上小狗、小鸡、小猫、小鸭头饰,任选一个房子,说出两个特征。
如:"我的房子是没有窗户的小房子"。
(二)操作活动1.分积木。
(1)每个小朋友一盒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自己先练习按两种特征分类。
如:"红色的大积木在一边,其他形状的放另一边。
"(2)教师口述指令、小朋友找出积木举起来。
如:"黄色的圆积木"。
小朋友就把符合这两个特征的积木举起来。
2.幼儿游戏(按幼儿的特征分类)如:"请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起立。
""请扎辫子、穿蓝衣服的小朋友站起来。
"……3.操作卡练习--给饼饼涂颜色。
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练习操作。
2.日常渗透:和幼儿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
3.家园共育:在家中和爸爸妈妈按照两种或三种特征分类。
活动反思5以内数的加法、减法"(数学)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5以内加法、减法的PPT 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
)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
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
老师播放PPT,出一些题目请幼儿来闯关,总共有5关,每闯一关成功,老师就奖励幼儿大大的笑脸贴纸。
直到闯关结束。
(2)挑战游戏。
完成信封的算式题。
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
游戏:小动物找家。
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
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听音乐开始去找家,当听到大灰狼出现的音乐,如果还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就要被大灰狼吃掉。
(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
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活动反思按宽窄排序(数学)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宽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宽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活动准备1、教具:一个信封,内有一张光盘。
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
2、学具: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宽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宽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过程一、看光盘(集体活动)互动问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信,我们一起看看好吗?放光盘,电视里出现绿泡泡的形象: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绿泡泡,我和红果果、小咕咚在泡泡飞船航行时遇到困难了。
有一个国家的国王出了三道题,如果我们答对了,就可以回到智慧树;如果答错了,就只能留在这个国家了。
现在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聪明的小朋友们快帮帮我们吧,我们很想回到智慧树与你们在一起。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能分清2张纸,黄色的宽,绿色的窄。
二、第一题:(集体活动)出示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1、互动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怎样知道哪个宽、哪个窄?从最宽到最窄的怎样排序吗?2、指导要点: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在这里找出最宽的,再在这里找出最宽的,依次进行排序。
三、第二题:(集体活动)出示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1、互动问题:看看这些纸有什么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从宽到窄排序?从窄到宽排序?2、指导要点:幼儿能说出颜色不一样,长度一样,宽窄不一样。
用重叠法区分宽窄。
四、第三题:(集体活动)出示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1、互动问题:请大家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2、指导要点: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
幼儿操作,老师检查。
(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五、看光盘:(集体活动)绿泡泡:谢谢,聪明的小朋友们,国王已经看过你们的答案了,我和红果果、小咕咚已经回到智慧树了。
谢谢你们的帮助。
活动延伸将三组的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幼儿进行闯关游戏,进行宽窄排序。
活动反思认识2-5的相邻数(数学)活动目标:1.能正确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及小动物的房子图;点子的房子图;1-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一,音乐《春天天气真好》引出小白兔二,通过观察小动物的邻居理解相邻的意义。
出示小动物的房子图:小朋友仔细看看,小白兔的好朋友都有些谁呢?谁是小白兔的邻居呢?有几个?谁是小马的邻居呢?有几个?小结:和小兔挨的最近的就是她的邻居,也可以说与她相邻。
三、通过观察相邻的点子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1.出示点子的房子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都是哪些点子的房子?(1,2,3,4,5,)第一座房子上有几个点子?(1个)第二座呢?(2个)第二座比第一座房子多几个点子?那第三座有几个点子?(3个)第二座比第三座房子少几个点子?再分析一组。
2.出示对应的数字分析相邻数字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出示数字卡片:1,2,3,4,5,提问:比2多1的数是几?比2少1的数是几?那么谁是2的相邻数呢?依次提问。
引申到探索6,7,等的相邻数。
3. 小结: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像这样比它多一或少一的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
四、通过游戏巩固新知识。
五、游戏一:举卡片,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快速举起它的相邻数。
六、游戏二:问答歌,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幼儿;XXX我告你, 2的相邻数是1和3。
七、活动延伸;游戏三:填点子或数字。
活动反思6-9相邻数(数学)活动目标:1.幼儿能说出6—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幼儿能熟悉地找出6—9各数的相邻数。
3.知道朋友间要团结友爱。
活动准备:1.已有经验: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2.1—10的数字胸卡三套,1—10的数字卡和实物卡若干套。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搬了新家,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现房子图片,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1.“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2.用向小朋友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数字们见小朋友来了都非常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3.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说出数字间的关系。
(多1或少1)三、游戏:找朋友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邻居,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左边的比它少1,右边的比它多1。
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1.游戏;将幼儿每6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6—9的数字胸卡带上。
教师逐一请数字6—9的幼儿出来找朋友,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各数的好朋友找出来,并说一说数字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3.小结游戏情况。
四、玩实物卡。
幼儿两两一组将实物卡按1—10的顺序排好,然后说一说,找一找各数的相邻数。
五、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
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延伸:教师把胸卡、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