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鉴定与质量评定

合集下载

饲料原料质量验收标准

饲料原料质量验收标准
水分%
W10.0
(10.0,11.0)
三11.0
粗蛋白质%
三19.0
[18,19)
<18.0
粗灰分%
W6.5
(6.5,8.5)
三8.5
9膨化玉米
感官性状
浅黄色/浅褐色,粗粉状或碎屑状,具特有香味,无杂质、无霉变。
色杂,有部分霉变,有异味,异嗅
水分%
W10.0
(10.0,10.5)
三10.5
粗蛋白%
三8.0
12菜籽粕
感官性状
黄色/黄褐色、黑褐色、黑红色碎片或粗粉状,具菜籽油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发热及异味异嗅,无掺杂。
色泽不均匀一致,有霉变、结块及发热、湿块,有掺杂掺假现象
水分%
W12.0
(12.0,13)
三13
粗蛋白质%
三35.0
(34,35)
W34
粗纤维%
W12.0
(12.0,13.0)
三13.0
W4000
W4000
>4000
氨基酸组成(%)
蛋氨酸三0.60赖氨酸三1.46苏氨酸三1.33缬氨酸三1.79精氨酸三3.39
14

感官指标
浅黄/黄褐色,碎屑/片状,具棉籽油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发热及异味异嗅,棉绒棉壳少,无掺杂。
形状不一,色深褐,有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有较多壳绒
蛋白棉粕
水分%
(52.0,55.0)
<52.0
粗灰分%
<2.0
(2.0,4.0)
三4.0
粗纤维%
<3.0
(3.0,4.0)
三4.0
氨基酸组成(%)
蛋氨酸三1.42赖氨酸三1.00苏氨酸三2.08色氨酸三0.36缬氨酸三2.98精氨酸三1.9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
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为了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各国都制
定了相应的饲料检测标准,以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害物质,保障畜
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首先,饲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
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

营养成分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包括
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灰分等,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关系到
饲料的营养价值。

因此,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是饲料检测标准中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质,其对畜禽
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的饲料检测标准
中都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检测要求,以
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外,饲料检测标准还包括对饲料中添加剂的检测。

饲料中的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使用
和含量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实际的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饲料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因此,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户都应该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饲料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饲料检测标准是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限制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重视饲料检测标准,共同努力,为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_图文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_图文

第4页 2016年7月29日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内容
• 3.饲料分析鉴定方法
– – – (一)物理、化学分析鉴定法:主要以重量法和滴定分析为主,早期的分析方法; (二)微生物法: 将饲料利用酶、酸、碱作用后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通过分析检测评判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评判饲料的营养价值及相应养分对畜禽的生物学效价指数 (三)模拟动物评定法: 该法是采用模拟动物消化道条件,在实验室中对饲料作离体消化实 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它可克服常规动物消化试验和指示剂法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 力和时间的缺陷。 (四)动物试验法: 包括饲养试验、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屠宰试验、动物外科造瘘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适口性试验、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程度的比较试验等。可用的试验动物包括 常用的大、小白鼠小试验动物,也可用猪、鸡、牛、羊、鱼、虾等动物作试验; (五)回归预测饲料营养价值法: 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分析测定数据,结合数理统计知识, 建立回归统计公式,在以后的生产或科学研究中,根据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含量,可利 用回归公式,预测饲料的其它有效成分含量和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
– 2.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和营养质量 – 3.作用: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以及按照饲养标准
进行饲料配合提供依据;以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为指导,利用分析化 学的理论与方法,测定饲料中营养素、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
第3页 2016年7月29日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内容
• 2.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内容
• 方法:先将不同的比重液装入不同的试管中,将同一被检原料分别装入这些 试管中,当被检样品在比重液中不浮不沉时,该比重液的比重即可认为等同 于被检样品的比重。
第8页 2016年7月29日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内容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720
脱壳大豆
642
羽毛粉
546
玉米粉
544~576
大豆皮粉
320
奶粉
320
玉米芯粉
400
溶剂浸提大 561~609
干燥乳清粉 561~737
豆粕 44%
带芯玉米粉 578
溶剂浸提大 657~673
乳糖
730
豆粕 50%
玉米麸质粉 482
棉籽粕
593~641
骨粉
801~961
干燥玉米酒 400~416
304~384 546 707~734 546 809~822 801~104 320~336
470
320~390
椰子粕
433
椰子饼
368
苜蓿叶粉
232
脱水苜蓿粉, 288~352
17%
苜蓿茎粉
192
苜蓿颗粒料, 657~689
17%
石灰石粉
68
亚麻仁饼
721~801
亚麻仁粕(浸 400~528
提)
镜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动植物组织细胞学知识,经常搜集各种饲料原料、搀杂物样品,并 准备一本常用饲料显微图谱,对照图谱利用显微镜反复观察练习。只有在牢固地掌握了各种原 料、搀杂物等的外观形态和细胞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镜检工作。 (三)化学鉴定
1.定性分析 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化学物质,根据所发生的颜色反应,或是否有气体、沉淀产生来判断其 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混有异物。特别是淀粉和木质素能根据颜色反应清楚地检查出来。 (1)淀粉。利用碘-碘化钾遇淀粉变蓝这一反应机理,可鉴定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中是否混有淀粉 质物质。方法为:取试样 1~2g 于小烧杯中,加入 10ml 水加热 2~3min 浸取淀粉,冷却后滴入 1~2 滴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 6g 溶于 100ml 水中,再加入碘 2g)观察颜色变化,如果溶液颜色立 即变蓝或蓝黑,则表明试样中有淀粉质物质存在。 (2)木质素。利用间苯三酚与木质素在强酸条件下,可产生红色的化合物。根据这一特征可检 测出饲料中是否混有锯末、花生皮粉末、稻壳粉末等。方法为:取试样少许用间苯三鹏液(将间苯 三酚 2g 溶于 100ml90%乙醇中)浸湿,放置约 5min 后,滴加浓盐酸 1~2 滴,观察颜色,如果试 样呈深红色,则表明试样中含有木质素。 (3)碳酸盐的检出。把少量试样放入稀盐酸(HCl:H2O=1:1)中,如果有气泡产生(CO2),则说明有 碳酸盐的存在。这种方法可用来鉴别饲料中是否混有石粉、贝壳粉等。 (4)食盐的检出。试样中加入 5~6 倍的水,用力震荡摇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 银溶液各 1~2 滴,若有食盐,则将产生白色沉淀。此外,通过观察这种白色沉淀的多少,还可 以推断食盐的含量。 (5)尿素的检出。检查鱼粉等饲料原料中是否掺入尿素,通常采用奈斯勒试剂法。尿素在碱性条 件下,由于尿素酶的催化作用可生成氨态氮,而奈斯特试剂能与氨态氮物质产生黄褐色沉淀。 方法为:取试样 1~2g 于试管中,加 10ml 水振摇 2min,静止 20min,取上清液 2ml 于蒸发皿中, 加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1ml 于水浴锅上蒸干。加适量水将残渣溶解,再加少许尿素酶或生豆粉, 静置 2~3min 后,加 2 滴奈斯勒试剂(取碘化汞 23g 和碘化钾 1.6g 溶于 100ml 的 6mol/L 氢氧化 钠溶液中),如果试样有黄褐色沉淀产生则表明有尿素存在。 (6)揉革粉的检出。通过检出铬来检查鱼粉等饲料原料中是否混有揉革粉。该法原理是:用铬揉制 的皮革中均含有铬,通过灰化有一部分转变为 6 价铬,在强酸条件下,6 价铬可与二苯基卡巴 腺反应生成铬-二硫代卡巴腺的紫红色水溶性化合物。该反应很灵敏,适用于微量铬的检出。方 法为:取试样 1~3g 于坩埚中,置电炉上炭化至烟除尽,于 550~600℃茂福炉内灰化 30min,冷却 后加入 2mol/L 硫酸溶液 10ml 搅拌,滴加数滴二苯基卡巴腺溶液(取 0.2g 二苯基卡巴腺溶于 100ml90%乙醇中)观察颜色变化,如颜色呈紫红色则表明试样中掺有揉革粉。 2.定量分析 用定量分析法来检测饲料原料的化学成分,根据其成分含量与标准作比较来评价其 质量,看是否有异物存在,并给饲料配合提供可靠数据。通常需检测的成分是水分、粗蛋白质、 粗纤维、粗脂肪、粗灰粉、无氮浸出物、钙、磷等常规成分。除常规成分外,对一些原料还有 根据其特殊性质进行相应的检测。如对大豆及其制品,还必须测定尿素酶的活性以判断其所含 抗营养物质(抗胰蛋白酶)的破坏程度。对鱼粉尤其是国产鱼粉还应检测盐分含量和矿分含量。 在适用菜籽饼、棉籽饼、胡麻饼粕、花生饼粕、木薯粉等作饲料原料时,则必须检测其中相应 的毒害物质,如异硫氰酸酯、游离棉酚、氰化物、黄曲霉毒素 B1、亚硝酸盐等含量。上述化学 成分检测方法可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 (四)微生物学鉴定当饲料原料贮藏不当或时间过长,会导致各种细菌或霉菌繁殖,饲料的品质 也随之降低。为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就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利用培养基培养后以肉眼或 显微镜观察,可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个数。饲料中繁殖的微生物,有的是在各种饲料中均能繁 殖,也有的只在某些特殊饲料中繁殖。根据检查结果,判断饲料的质量优劣,对污染严重的严 禁用作饲料。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在饲料中不得检出沙门氏杆菌;在玉米、米糠、小 麦茨等原料中的霉菌每克应少于 4 万个,在棉籽饼等原料中少于 5 万个;每克鱼粉中的细菌应低 于 200 万个。关于上述沙门氏菌、霉菌及细菌的检测方法可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执行。

饲料原料的质量标准及验收指标

饲料原料的质量标准及验收指标

玉米的质量标准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小麦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膨化玉米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标准
授课:XXX
小麦胚芽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标准
授课:XXX
授课:XXX
麸皮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授课:XXX
高粱或糜子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次粉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全脂米糠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脱脂米糠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麦牙根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喷浆玉米皮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玉米皮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玉米胚芽粕(饼)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授课:XXX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青贮饲料在饲用之前,或在使用之中,应当正确地评定其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

一般包括感官评定、化学评定(有机酸及微生物评定)。

有机酸及微生物的检测是判断青贮饲料品质好坏最关键、最直接的评判指标,但是青贮饲料生产现场大多只能进行感官评定,化学评定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

通过品质鉴定,可以检查青贮饲料的品质,判断青贮料营养价值的高低及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一、青贮饲料样品的采取因青贮窖结构的不同、青贮制作过程中操作上的差异,青贮料在不同部位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准确评定青贮饲料的质量,所取的样品必须要有代表性。

首先清除封盖物,并除去上层发霉的青贮料;再自上而下从不同层次中分点均匀取样。

采样后应马上把青贮料填好,并密封,以免空气混入导致青贮料腐败。

采集的样可立即进行质量评定,也可以置于塑料袋中密闭,4℃冰箱保存、待测。

二、感官评定开启青贮容器时,根据青贮料的颜色、气味、口味、质地、结构等指标,通过感官评定其品质好坏,这种方法简便、迅速。

见表1表1 感官鉴定标准1.色泽优质的青贮饲料非常接近于作物原先的颜色。

若青贮前作物为绿色,青贮后仍为绿色或黄绿色最佳。

青贮器内原料发酵的温度是影响青贮饲料色泽的主要因素,温度越低,青贮饲料就越接近于原先的颜色。

2.气味品质优良的青贮料具有轻微的酸味和水果香味。

若有刺鼻的酸味,则醋酸较多,品质较次。

腐烂腐败并有臭味的则为劣等,不宜喂家畜。

总之,芳香而喜闻者为上等,而刺鼻者为中等,臭而难闻者为劣等。

3.质地植物的茎叶等结构应当能清晰辩认,结构破坏及呈粘滑状态是青贮腐败的标志,粘度越大,表示腐败程度越高。

优良的青贮饲料,在窖内压得非常紧实,但拿起时松散柔软,略湿润,不粘手,茎叶花保持原状,容易分离。

中等青贮饲料茎叶部分保持原状,柔软,水分稍多。

劣等的结成一团,腐烂发粘,分不清原有结构。

三、化学分析鉴定用化学分析测定包括青贮料的酸碱度(pH)、各种有机酸含量、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及青贮料可消化性及营养价值等,其中以测定pH及各种有机酸含量较普遍采用。

[整理]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整理]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讲义:一、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1.1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二版.张丽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杨胜.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3。

2.参考书2.1《实用饲料分析手册》.宁开桂.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2.2《饲料添加剂分析》.[美]National Feed Ingredients Association.李伟格,李美同,苏晓鸥等译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2.3《饲料原料简易检测与掺假识别》.姜懋武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4《保健食品化学及其检测技术》.何照范,张迪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5《食品成分分析手册》.宁正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6《饲料质量分析检验》.夏玉宇,朱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目的要求1.1 了解饲料分析的目的、作用和任务;1.2 掌握饲料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1.3 了解饲料分析的发展及饲料质量管理的内容一、绪论(一)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概述是指运用实验手段,分析、测定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或对产品质量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1、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和营养质量2、作用: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以及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料配合提供依据;23、任务:以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为指导,利用分析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测定饲料中营养素、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二)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发展史1. 简史:18世纪,初步有了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体系,如:1725年,在波西米亚(捷克一地区)用藁杆饲料单位为标准,来比较藁杆和干草的营养价值(Tyler,1975),贝根(Bergen,1781)比较了猪和牛的几种饲料(土豆、大麦、野豌豆、玉米、萝卜、胡萝卜、黑麦和干草)的营养价值等;Captain Middleton也曾用干草来比较牛的饲料价值(1吨优良干草相当于8吨萝卜根或8.5吨含萝卜缨子的萝卜,或6吨苏格兰苞菜,或3吨胡萝卜,或1英担(50.8Kg)亚麻籽饼;19世纪初,德国莫格林农业研究所所长Albrecht Dariel Thaer在化学家H.Einhof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干草当量体系即“干草价”, 1861年,Wolff等改良了“干草价”,编了一个饲料营养价值表;F.Magendie进一步的研究深入到饲料中的有机物质,将饲料分为含氮物和非含氮物,W.Prout 在1843年将饲料分为含白蛋白、含油、含糖几部分;1864年,Henneberg和Stohmann在德国的Weende试验站改进并建立了饲料概略成分分析体系,沿用至今1884年9月,“公职农业化学家协会”成立;20世纪后,饲料的纯养分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发展。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一、课程差不多信息课程编号:2542270课程中文名称: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课程英文名称:Feed Quality Analysis and Inspection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分: 2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饲料质量分析与检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该课程要紧阐述饲料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某些添加剂的定性定量检验,饲料中毒害物质的分析检验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操纵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治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把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差不多概念、原理及要紧内容。

2.明白得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差不多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3.了解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常规方法。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差不多要求绪论要紧内容:一、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二、饲料原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变异三、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差不多要求:把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明白得饲料质量检测的方法;了解阻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

重点、难点:1.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2.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要紧内容:一、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制备差不多要求:了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和原则,把握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重点、难点:1.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饲料物理性状的检验要紧内容:一、饲料的鉴定方法二、饲料的显微镜检测三、掺假鱼粉的鉴别差不多要求:明白得饲料鉴定原理、分类和方法;了解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及评判指标;把握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点。

了解掺假鉴别与化学快速分析。

重点、难点:1.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点。

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鉴别方法

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鉴别方法

养殖与饲料2023年第7期2021年9月,新疆自治区伊宁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接该县喀什镇石桥村3名养殖户报案,其养殖的生猪因饲料问题出现病症并死亡。

经查,当事人郭某销售的豆粕粗灰分(干基计)成分为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鉴别方法张俊峰1,张振国2,吴桐2,丛倩倩21.河北省唐山市饲料研究所,河北唐山063001;2.河北省唐山市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河北唐山063000摘要[目的]为快速鉴别饲料原料质量、保障养殖业安全。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工作经验,进行归类阐述。

[结果]饲料原料质量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甚至影响到人类和自然环境。

快速鉴别饲料原料质量常见的方法有:通过牙咬咀嚼、剥粒观胚来判断,通过嗅觉、视觉、抓握来感知,进行生熟区分、碘酒鉴别,用手抓、插感知,用肉眼观察、用手敲击和掰来判断。

[结论]提高饲料质量的快速鉴别方法,可保障饲料、养殖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饲料原料;质量;快速鉴别;掺假造假;健康养殖ZHANG Junfeng1,ZHANG Zhenguo2,WU Tong2,CONG Qianqian21.Institute of Feed Research at Tangshan City,Tangshan063001,China;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Testing Center of Food and Drug at Tangshan City,Tangshan063000,China[Objectives]To rapidly identify the quality of feed raw material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aquaculture.[Methods]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The class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 were made based on the work experiences.[Results]The quality of feed raw materials directly affects the growth and health of farmed animals,and even affects humans and the natural mon methods for rapidly identifying the quality of feed raw materials include judging by biting,chewing and peeling to observe the embryo,perception achieved through smell,vision and grasping,distinguishing between raw and ripe,identification with iodine,grasping and plugging with the hand,observation with the naked eye,knocking and breaking with the hand to judge.[Conclusions]A rapi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feed quality can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eed and animalhusbandry.feed raw materials;quality;rapid identification;adulteration;healthy aquaculture收稿日期:2023-01-19作者简介:张俊峰,男,1969年生,高级畜牧师。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一、青贮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

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

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

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

适口性好,易于消化。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

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

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

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

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

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

实验一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配合饲料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的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验,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技术便相继从其它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饲料分析及检测技术是饲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应用学科,用于饲料原料成分分析和饲料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

本课程分为饲料分析技术和饲料检测技术两部分。

饲料分析是采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饲料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饲料配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饲料检测,一般采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和定性化学分析方法,检查饲料工业产品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含量、饲料掺杂情况和饲料中毒物含量等,以确保饲料原料和饲料工业产品符合饲料法规及饲料配方的要求,维护饲料工业产品的信誉。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水平,为畜禽饲养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科学人才。

第一节饲料分析法简介饲料分析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

它可以分为概略养分分析法与纯养分分析法两种。

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是1860年德国家畜营养学家汉尼伯哥(Henneberg)和司徒门(Stohman),在总结了前人饲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此法测定饲料中六大概略养分即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

我国国家标准中所列的六大成分的测定方法也是应用上述分析方法。

但是,这套方法对某些成分的测定不够精确,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试图对某些测定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Van Soest (1966)建议对粗纤维的测定,改用测定中性洗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作为测定饲料中纤维性物质的指标,至于其他项目的分析,尚未更好的方法。

随着畜禽营养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和先进分析仪器的应用,饲料分析则从过去的一般成分分析逐渐趋向于更精细的纯养分分析。

实用饲料原料验收标准

实用饲料原料验收标准

玉米1.产品描述:谷物的一种,其含量大部分是玉米淀粉,具有能量高,纤维和蛋白含量低,且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的特点,黄玉米含有较多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及丰富的叶黄素,对蛋黄、脚色及肤色的着色有很好的效果,适口性好,易消化,是畜类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

2.质量标准2.1感观性状:色泽:呈淡黄色或金黄色目测;无鼠类污染及金属杂质,无肉眼可看见的菌体粒度:籽粒整齐均匀杂质:≤0.5%(非玉米物质)气味;香甜2.2化学指标:水分≤14.0% 粗蛋白质≥8.7%粗纤维≤2.0% 粗灰分≤2.6%2.3卫生指标:黄曲霉素B1≤50ppb(霉菌生长条件:水分>14.0%。

温度>20℃。

相对湿度:70%-80%)霉菌总数(1000个/g)<403. 验收标准3.1水分 4-10月份标准≤14.0% 14.0%≤水分≤14.5% 按照超出部分的从重量上扣除。

>14.5.0%拒收11-3月份标准≤14.5% 14.5%≤水分≤15% 按照超出部分的从重量上扣除。

≥15%拒收3.2杂质:视杂质多少从重量上扣除,>2.0%拒收。

3.3霉变:黄曲霉素B1不符合标准或发现2%的颗粒霉变拒收。

膨化玉米1.产品描述:玉米粉碎后经快速挤压,剪切后瞬间喷出而成,其富含油脂,能量高,适口性好。

2.质量标准2.1感观性状:色泽:呈金黄色粒度:均匀整齐杂质:≤0.5%(非玉米物质)2.2化学指标:水分≤10.0% 粗蛋白≥8.5%粗纤维≤4.0% 粗灰分≤1.5%3. 验收标准3.1水分≤10.0% 10.0%≤水分≤11.0% 按超出部分从重量上扣除,>11.0%拒收3.2杂质视杂质多少从重量上扣除,≥1.0%拒收。

小麦产品描述:谷物类能量饲料,蛋白质及维生素较高、能值较低、钙低磷高、赖氨酸、苏氨酸不足。

1.质量标准2.1感观性状:色泽:淡黄色和荼褐色气味:新鲜带甜麦味粒度:籽粒整齐杂质:≤0.5%(非小麦物质)2.2化学标准水分≤13.0% 粗蛋白≥14.0%粗纤维≤2.0% 粗灰分≤2.0%3.验收标准3.1水分≤13.0% 13.0%≤水分≤13.5%按照超出部分从重量上扣除,≥13.5%拒收3.2杂质:视杂质多从重量上扣除,≥2%拒收。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一、青贮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

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

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

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

适口性好,易于消化。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

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

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

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制定的国际食品法典,其中也包括饲料和饲 料添加剂的标准和法规。
欧盟饲料法规
欧盟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和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实施严格的监管和 评定程序。
其他国际标准和法规
如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CO)制定的饲料营养标准和标签规定等,对国际饲料贸易和评定具有重要影响。
制粒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制粒温度
01
制粒过程中的高温可能会使部分营养成分损失,尤其是热敏性
营养成分。
制粒压力
02
适当的制粒压力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密度和硬度,改善饲料的适
口性和耐贮存性。
制粒添加剂
03
一些制粒添加剂如粘结剂、润滑剂等可能会对饲料的营养价值
产生一定影响。
膨化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膨化温度
膨化过程中的高温可能会使部分营养成分损失, 尤其是热敏性营养成分。
辐照处理
辐照处理可以延长饲料的保质期,但可能会对饲料中的部分营养 成分造成损失。
05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标准与法规
国内评定标准与法规
01 02
《饲料标签》标准
规定了饲料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原料组成、营养成 分保证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以及标签的格式 和制作要求。
企业内部评定标准与流程
企业内部质量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制 定内部的质量标准和评定流程,确保产品质
量和安全。
原料质量控制
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包括生产工 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卫生等方面,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 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确 保原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豆饼粕
形状 颜色 味道 椭圆形、圆球形
黄色,也有褐色、绿色、黑
色等
1.外观 及构造
大豆香味
由种皮、种脐和子叶构成
构造
2.显微特征
在体视镜下观察,种皮外表光滑,有光泽,明显凹痕和
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棉状组织。种皮碎片通
常向内面卷曲或卷曲成筒状。种脐长椭圆形,颜色有黄 色、褐色或黑色,有明显“川”字形的条纹。浸出粕形
状不规则,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
黄褐色。 生物镜下观察,在处理后的大豆种皮表面可见多个凹陷 的小孔且向四周呈辐射状裂,尤如一朵朵小花,同时还 可看见表皮的“工”字形细胞。
三、鱼粉
呈粉末状,含鳞片、鱼骨等,加工良好 形状 的可见肉丝,但不应有过热的颗粒及杂 物,也不应有虫蛀、结块现象
3.品质判断及注意事项
高温多湿和贮存不良时鱼粉易发霉,失去风味,降低品质, 影响适口性,并有中毒的危险 晒制品易产生蛆,干燥制品常有昆虫着生,卵、幼虫、蛾均 有,造成失重,降低养分含量,昆虫排泄物也可引起毒害。
鼠害除啃食损失及排泄物污染外,并会传播病菌。
鱼粉含磷高,长期运输或贮藏,易升温发生自燃,呈烧焦状 贮存不良时,鱼粉表面出现黄褐色油脂,味变涩,难消化, 甚至有很强的油臭使畜禽拒食。 加工不当或贮存不良时,蛋白质发生腐败,消化率会降低, 并有氨臭产生,造成家畜拒食。
夹杂物
2、舌舔(味觉)
舌舔或牙咬
刺激性恶味
苦味
辣味等
如发霉饼类、擦去绿霉后的鉴定(刺激性恶味)
胡麻饼混入芥菜籽饼等(辣味)
氧化镁、硫酸镁(苦味)
3、鼻闻(嗅觉)
饲料是否具有固有气味
有无霉味
氨臭味
发酵酸味
焦糊味
腐败臭味
其他异味
4、手摸(触觉)
饲料放臵手上,
用指头捻。
粒度大小
硬度
粘稠性
夹杂物
水分多少
鱼粉质量除由味道、色泽等外观性状判别外,也可以 其粘弹性判别。 因鱼肉纤维富有粘着性,鱼粉越新 鲜其粘性越佳。其判断方法为:以75%鱼粉与25%淀粉 混合,加入1.2~1.3倍的水炼制,然后用手拉试其粘 弹性,粘弹性优者,该鱼粉品质较佳。
3、粗纤维
☆ 酸碱处理
4、粗脂肪
☆ 索氏浸提法
5、粗灰分
☆ 灼烧法
6、钙
☆ 高锰酸钾滴定法 ☆ EDTA快速测定法
7、磷
☆ 比色法
8、微量元素
☆ 原子吸定 沙门氏杆菌
微生物学鉴定
利用培养基培养后用肉眼或显微
霉菌
镜观察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花生饼粕
594~642
466
高粱 小麦麸
米糠 大豆饼粕
546 209
338~351 594~610
鱼粉 肉骨粉
血粉 羽毛粉
562 510~790
610 546
3、比重鉴别法
应用比重不同的液体,将饲料放
大液体内
根据其沉浮情况来鉴别有无异物
混入、异物的种类和大概比例。 常用液体有:甲苯、蒸馏水、氯 仿、四氯化碳、三溴甲烷等。
感官鉴定要求平时注意观察各种原 料,在了解和掌握各种原料的基本特征
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结果,
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判别原料的质量
优劣!!!
三、饲料原料质量的物理鉴定
简便 实用 筛分法
容重法
物理鉴定
比重鉴别法
根据饲料原料所固有的物理
性状进行鉴定和判别
镜检法
1、筛分法
利用各种大小的筛子将原
料过筛;
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食盐。通过观察这种
白色沉淀的多少,还可以推断食盐的含量。
5、尿素
1、尿素在尿素酶作用下可生成氨态氮,奈斯
勒试剂能与氨态氮物质产生黄褐色沉淀,或用
甲基红指示剂观察颜色,或用pH试纸检验。
2、取两份1.5g鱼粉于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
加入少许黄豆粉,两管各加蒸馏水5mL,振荡, 臵60~70℃恒温水浴中3min,滴6~7滴甲基红 指示剂。若加黄豆粉的试管中出现深紫红色, 则说明鱼粉中有尿素。
4、镜检法—基本步骤
样 品 采 集 制 备 化学检查 一 般 检 查 四氯化 碳处理 下层物 脱脂、比 重分离 上层物
各种快速 定性检查 筛分 解离 镜检
分样
贝壳、碳 酸钙等 溶解物
直接镜检
盐酸处理 不溶物
外形、色泽 气味、手感
土、砂等
四、饲料原料质量的化学鉴定
定性分析
化学鉴定
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四、屠宰试验
☆ 各养分在体内的沉积情况
五、安全试验
☆ 对动物生理健康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六、适口性试验
☆ 饲料的气味和味道 ☆ 动物是否愿意采食 ☆ 采食速度 ☆ 采食量
七、饲料原料质量鉴定实例
玉米 高粱
麸皮
鉴定实例
大豆饼粕 棉籽饼粕 鱼粉 肉骨粉
一、玉米
形状 要求籽粒整齐,均匀一致。无异物、
颗粒细小的原料最易掺假,如磷酸氢钙、骨粉;
价格昂贵的饲料原料易掺假,如鱼粉;
如磷酸氢钙、骨粉中混入石粉; 鱼粉中掺入石粉、木屑、麸皮、羽毛粉、尿素等
4、损坏和变质
不当运输、贮藏、装卸和加工引起的;
如高水分玉米收获后即运输、装卸和保存不当易
引起发霉变质,营养价值降低、易使畜禽中毒;
高水分、高脂肪的米糠、鱼粉在袋装贮藏条件下 易发热、自燃和酸败;
并带有平行排列的不规则形状的碎片。角质性淀
粉为黄色(白玉米为白色)、半透明、较硬。粉
状淀粉为白色、不透明、较软。可见漏斗状帽盖
和质轻而薄的红色片状颖花。 生物显微镜下可见玉米表皮由一层细长细胞组成, 细胞壁厚有凹孔,角质性淀粉粒小为多边形;粉 状淀粉粒大,为圆形。
3.品质判断及注意事项
随贮存期及贮存条件而发生变化品质降低,玉米本身成分 变化,虫、鼠及霉菌污染产生毒素及动物利用性的降低; 玉米的产地及上市季节与品质关系密切; 受霉菌污染或酸败玉米均降低动物食欲及营养价值; 判断玉米是否耐贮存(1)水分含量(2)己变质程度:发 霉的第一个征兆就是胚轴变黑,然后胚变色,最后整粒玉 米成烧焦状;(3)破碎性: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天然 保护作用。(4)如虫蛀、发芽、掺杂的程度等; 检测是否掺假,有时掺入石灰石粉,可用盐酸检测。
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化学药品 根据研发生的颜色反应,或是否有气体、沉淀 产生等来判断其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混有异 物。 特别是淀粉和木质素能根据颜色反应清楚地检 查出来。
1、淀粉
原理:碘-碘化钾遇淀粉变蓝 用途:鉴定动物性饲料中是否混有淀粉质物质 方法:取试样2~3g臵于烧杯中,加2~3倍水,加
热lmin,冷却后滴加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5g,
六、饲料原料质量的动物试验法鉴定
充分 鉴定 饲养试验 消化试验
动物试验
精确判定有效养分含量及利
代谢试验
屠宰试验 安全试验 适口性试验
用率,但费时、费力、费钱
一、饲养试验
适口性判定 增重效应 产奶效应 产蛋效应 产毛效应 产肉效应
二、消化试验
☆ 各养分消化率 ☆ 饲料可消化程度
三、代谢试验
☆ 养分利用率
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导致原料质量差异;
如棉籽饼粕是否脱绒脱壳或脱绒脱壳的程度;
脱绒脱壳、浸提法:蛋白质42%
不脱绒脱壳、压榨:蛋白质20%
如豆饼加工的温度和时间;
如羽毛粉膨化的温度和时间; 如血粉加工方法。
3、掺假
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漏加贵重成分;
以形状、色泽、质地、气味类似原料掺假;
掺假改变原料的成分,降低营养价值,易中毒;
5、污染
农药和工业三废的污染引起;
使原料带上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
有些物质对动物机体无害,但会通过畜产品危害
人类;
二、饲料原料质量的感官鉴定
经验 鉴定 眼看(视觉)
舌舔(味觉)
感官鉴定
鼻闻(嗅觉)
凭借人的五官,依赖对各种
原料基本特征的掌握与积累
手摸(触觉)
1、眼看(视觉)
形状
色泽
霉变
虫蛀
异物
硬块
观察饲料原料的粒度、掺
杂物的种类及比例等;
用这种方法能分辨出用肉
眼看不出来的异物。
2、容重法
各种饲料原料都有其
固有的容重
通过测量容重并与标
准容重相比 可鉴别饲料原料是否 含有杂质或掺杂物; 常用原料容重见表。

常用饲料原料的容重(g/L)
原料 容重 原料 容重
玉米
大麦
626
353~401
棉籽饼粕
溶于100mL水中,再加碘5g); 若颜色变蓝,则掺有淀粉类物质,随掺入量的增加, 颜色由蓝变紫。
2、木质素
原理:间苯三酚与木质素在强酸条件下反应, 可产生红色的化合物; 用途:检测饲料中是否混有锯末、花生皮粉末、
稻壳粉末等。
方法:取样1~2g于表玻璃,用20g/L的间苯三
酚95%乙醇溶液l0mL浸湿,滴数滴浓盐酸,若
饲料原料鉴定与质量评定
主要内容
影响饲料原料质量的因素
饲料原料质量的感官鉴定 饲料原料质量的物理鉴定 饲料原料质量的化学鉴定 饲料原料质量的微生物学鉴定 饲料原料质量的动物试验法鉴定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实例
一、影响饲料原料质量的因素
自然变异 加工
影响因素
影响原料质量,进而影响配
6、鞣革粉
1、用铬鞣制的皮革中均含铬,通过灰化有一
部分转变为6价铬,在强酸条件下,6价铬可与
二苯基卡巴腙反应生成铬-二硫代卡巴腙的紫
红色水溶性化合物。
2、可用钼酸铵溶液浸泡鱼粉观察有无颜色变 化,无色为皮革粉,呈绿色为鱼粉。钼酸铵溶 液的配制方法是:称取5g钼酸铵,溶解于100mL 蒸馏水中,再加入35mL的浓硝酸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