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计算汇编

合集下载

上海历年物理中考真题汇编:10压强计算(word 含答案)

上海历年物理中考真题汇编:10压强计算(word 含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真题汇编:压强计算1、(2007上海中考17)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0.1×l03千克/米3,ρB 为0.8×l03千克/米3。

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F B 。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过计算比较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A 、B 的上部均截去0.09米,小华设想在A 、B 的上部均截去0.05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的,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 ,沿水平方向截去h 后使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有可能,求出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2、(2009上海中考21)“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10所示。

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3.0×103千克,密度为1.5×103千克/米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米2,求其①体积V。

图10②重力大小G。

③对地面的压强p。

3、(2010上海中考2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长、宽、高如图11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103kg/m3,物体B的质量为8kg.求:(1)物体A的质量;(2)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面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4、(2011上海中考22)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完整版)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doc

(完整版)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doc

耐思教育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i.基础引入: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 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1)压强变化量(2)液体压强:抽倒加物( h、 m)(3)固体压强:压强变化类计算(5)v、 n取值范围(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切割叠放( h、v、m)七大题型(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压强的估值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开放性试题压强可能是多少?三个实心正方体水平切割固体压强叠放竖直切割F切去相同质量ps切割切去相同高度p gh压强变化分析切去相同厚度p gh施压竖直向上p' p原p竖直向下p' p原p液体压强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相同质量p F s相同深度倒入p gh相同体积ii. 例题讲解1、如图12 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 牛, A 的边长为 0.25 米, B 的边长为0.4 米。

①求正方体 A 的密度ρA。

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若在正方体 A、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 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

p⑴ρA= m A = G A = 980牛 3 千克 / 米 3 ( 3 分)V 3 = 6.4 × 10A V A g 9.8牛 / 千克(0.25米)( ρB= mB = G B =1.5625 ×103千克 / 米3) B V B V B g A⑵ p B=FB=GB=980牛/(0.4米)2 = 6.125 × 103帕。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电路计算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电路计算

电路计算宝山:22.如图1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6安.(1)求电源电压U.(2)若将另一只电压表V并联接入该电路(A和B)、(B和C)、(A和C)中的某一部分电路两端,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至某一处,使电压表V的指针停留在图2所示的位置,请指出电压表V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计算出变阻器对应接入电路的阻值R2.嘉定:21.在图13(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1A”字样,所用电流表的表盘如图13(b)所示。

闭合电键后,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1安。

求:(1)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2)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电源电压可变,为使电流表A的示数能达到最大,求电源电压的最小值。

闵行:26. 在图16(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保持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1标有“201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如图 16(b)所示。

闭合电键 S,求:(1)在移动变阻器滑片 P 的过程中,电压表V1 示数的最小值。

(2)如果用另一个电阻R0和电源 U 分别替换电阻 R 2和原来的电源,并将另一个电压表V2 并联在电源两端。

要求通过移动滑片 P 能使三个电表偏离零刻度的角度相同。

通过计算确定不同情况下满足要求的R 0的阻值和对应电源电压U 的最大值。

图13(a)(b)PR2SAR黄浦:22、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0伏且不变。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字样。

闭合电键S①求通过的电流。

②通电10秒,求电流通过所做的功。

③在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恰为最小功率的2倍,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2R1pS青浦:24.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标有“50Ω 1Α”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b)所示.①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②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③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求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I.静安:22.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①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求电源电压U.②现电路中有A、B、C和D四点,需将一标有“5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2并联其中两点上,要求:闭合电键S后,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能随之发生偏转.(a)滑动变阻器R2可以并联在电路的两点间;(b)当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2;(c)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求电流表示数的范围.浦东:21.在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4.5伏保持不变,变阻器上标有“1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的位置分别如图(b)所示.(1)电流表示数为安,电压表示数为伏,求变阻器R2的电功率.(2)求电阻R1的阻值.(3)在电路安全工作前提下,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有一个电表示数无法达到所选量程的最大值.请判断:是表无法达到最大值,通过计算说明理由.虹口:2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①若电阻R1的阻值为15欧,电流表示数为0.2安,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和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②若电阻R1的阻值未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每次移动时均使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加10欧,电流表A的示数分别如表所示,求电源电压U和R2为(R0+20欧)时电流表A的示数.R2的阻值电流表A的示数R00.6安R0+10欧0.4安R0+20欧崇明:2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2A.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有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解:(1)U V=U1=IR1=0.2A×10Ω=2V;(2)U2=U﹣U1=6V﹣2V=4V;R2===20Ω;(3)如果电压表量程为0~15V,电路最大电流为I===0.6A,因此电流表量程应为0~0.6A;I最大=0.6A,U V=I最大R1=0.6A×10Ω=6V<15V此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6V、0.6A;如果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电压表选择0~3V量程,I最大===0.3A.此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3V、0.3A.松江:2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铭牌已模糊不清,只能辨识出标有“2A”字样.电键S闭合后,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电压表V2的示数为8伏.(电表量程可以改变).①求电源电压U.②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处,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已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求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③现用R0替换R1且能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电路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求替换的R0的最大阻值.徐汇:24.在如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4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欧1安字样,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求:①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②现用电阻R0替换电阻R1,同时将一电压表接入电路中,且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电压表选用0﹣3V量程,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使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指针均能到达图(b)(c)所示位置,且电路能正常工作;i)若电压表接在ab两点之间,求替换电阻R0的阻值范围;ii)若电压表接在bc两点之间,求替换电阻R0的阻值范围.普陀:21.在图12(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伏且不变。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压强计算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压强计算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乙=5:1时,甲物体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图9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2017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计算汇编

2017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计算汇编

2017年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计算压轴汇编1.如图10所示,高为1.3米、底面积分别为0.15米2和0.05米2的甲、乙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在下部用轻质细管连通后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1米深的水。

⑴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4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甲容器中的水里(已知ρ球=1×103千克/米3),求:直到小球在水中不动为止,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ΔF乙。

2.如图9所示,柱形容器A和均匀柱体B置于水平地面上,A中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B受到的重力为200牛,B的底面积为.(1)求A中水的体积;(2)求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B上截去一定的厚度,B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A中水的深度之比水为,且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求B的密度的范围.3.如图13所示,一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求:(1)当容器内盛有1×10-3米3的酒精时,酒精的质量m 酒;(ρ酒=0.8×103千克/米3) (2)当容器内盛有0.1米深的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3)当容器中盛有质量、体积分别为m 、2V ,的液体时,把一质量、体积分别为2m 、V 的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此液体中,设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液,试计算Δp 容:Δp 液的值。

4.如图9(a )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容器高0.2米,内盛0.15米深的水,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为29.4牛。

① 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② 求容器的底面积S 容。

③ 现有面积为0.5S 容、高为h 、密度为5×103千克/米3圆柱体乙,如图9(b )所示,将乙竖直放入容器甲中,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最大,求h 的最小值。

图90图13图145.如图14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 ,乙的底面积为10S ,分别盛有1.8×10-3米3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ΔS 甲:ΔS 乙=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 乙=5:1时,甲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的质量是千克。

(第三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答案:图9h =1米甲乙图14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完整word版)2017年上海九年级中考物理一模表格归纳专题汇编含答案.docx

(完整word版)2017年上海九年级中考物理一模表格归纳专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海市各区县2017 届初三物理试题表格归纳专题分类精编一、力学数据表格分析1、( 2017 虹口区第25 题)小赵和小王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 p 液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猜想不同。

①小赵猜想: p 液与放入圆柱体的质量 m 物、体积 V 物有关,于是他将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测得相应的p 液,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实验序号12345m 物(千克) 2. 0 2. 4 2. 8 2. 8 2. 8V 物(米3) 1. 0× 10 3 1. 0×10 3 1. 0× 10 3 1. 2×10 3 1. 5× 10 3p 液(帕)250250250300375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得: p 液与 m 物( 9), p 液与 V 物( 10)。

(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 小王对小赵的猜想提出质疑:p 液一定与圆柱体的体积有关吗?为了进行验证,他选用不同物体,将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测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 浸以及 V 物、 p 液,并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实验序号67 V 物(米3)0.8× 10 3 1.0×10 V 浸(米3)0.2× 10 30.4×10 p 液(帕)501008931.2× 10 3 1.0×1030.6× 10 30.5×10150125103 1.0× 10 330.6× 10 315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1)( 12)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分析比_________,可知小王的质疑是较实验序号7 与 9 与 10,可得:将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 13)。

2、( 2017 静安区第25 题)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对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化的影响。

首先,他将一个圆柱体放入足够深的水槽中,圆柱体浮在水面上,并利用仪器测得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实验初始状态时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3000.00 帕。

上海市各区精选物理中考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附答案

上海市各区精选物理中考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附答案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乙=5:1时,甲物体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图9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表格实验题(含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表格实验题(含答案)

表格实验题宝山:26.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用电流表测出通过A、B、C三处的电流(I总、I1和I2),用电压表测出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源两端的总电压(U1、U2和U总),并通过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和改变电源电压的高低,进行多次实验,正确记录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1)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第2、3和4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2)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第5、6和7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3)依据电阻公式R=U/I,且利用表中两列数据,可以计算出每次实验时电路的总电阻,请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最后一列中.(4)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最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5)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又得出以下结论: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电压与电阻数据,得出有关电压变化规律时:串联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一定,某一电阻阻值不变,另一电阻变大时,.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5和6中两个电阻两端电压的比值和两个电阻的大小的比值,得出的定量结论是:串联电路中..嘉定:26.小林和小徐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

如图18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30牛、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

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F ,并测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桌,并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 浮,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小林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 后得出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对桌面压力相同。

②分析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5与8的数据与小林得出结论不符的原因(15) 。

上海市各区物理中考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压强计算

上海市各区物理中考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压强计算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图9面的接触面积之比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 乙=5:1过程) 答案: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甲(或乙)时,甲(或乙)浸没在水中,且有水溢出容器。

上海市各区物理中考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附答案

上海市各区物理中考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附答案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图9面的接触面积之比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 乙=5:1过程) 答案: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甲(或乙)时,甲(或乙)浸没在水中,且有水溢出容器。

2017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小题汇编

2017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小题汇编

2017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小题汇编1.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3所示。

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B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可能大于p 乙。

C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D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2.如图1所示,取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则::p p p 甲乙丙关系为 ( ) A .3︰1︰3 B .3︰2︰3 C .3︰3︰4 D .2︰1︰23.如图4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一定多B .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C .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D .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4.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2(a )所示。

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图2(b )中正确的是图3图1图4图45.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 甲和△F 乙的关系是A .△F 甲一定大于△F 乙B .△F 甲可能大于△F 乙C .△F 甲一定小于△F 乙D .△F 甲可能小于△F6.如图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上海九年级中考物理一模电学压轴计算专题汇编含答案

上海九年级中考物理一模电学压轴计算专题汇编含答案

上海九年级中考物理一模电学压轴计算专题汇编含答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上海市各区县2017届初三物理试题电学压轴计算专题分类精编(2017宝山第22题)1.如图11所示,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2A ”字样。

当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a 端,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安。

(1)求电源电压U 。

(2)若将另一只电压表V 并联接入该电路(A 和B)、 (B 和C)、(A 和C )中的某一部分电路两端,移动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至某一处,使电压表V 的指针停留在图12所示的位置。

请指出电压表V 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计算出变阻器对应接入电路的阻值R 2。

(2017崇明第21题)2、在图8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安.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时,发现某个电表已达满刻度,求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2017奉贤第22题)3、如图14所示,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定值电阻R为5欧,将两个电压表V1和V2分别并联接在电路的适当位置。

闭合电键记下此时两表的示数,如下表第2行所示。

然后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P且使每次减少相同的阻值,其中后两次电表示数分别如下表第4行、第5行所示。

求:(1)当电压表V1示数为伏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2)当电压表V2示数为伏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3)滑动变阻器每次减少的阻值ΔRP及第3行两电表的示数。

(2017虹口第22题)4、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① 若电阻R 1的阻值为15R 1两端的电压U 1和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P 1。

② 若电阻R 1P ,每次移动时均使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加10电压U 和R 2为(R 0+20R 2的阻值电流表A 的示数(2017嘉定第21题)5、在图13(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 1A”字样,所用电流表的表盘如图13(b)所示。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电学压轴计算专题(含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电学压轴计算专题(含答案)

电学压轴计算专题(2017宝山第22题)1.如图11所示,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2A ”字样。

当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a 端,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0.6安。

(1)求电源电压U 。

(2)若将另一只电压表V 并联接入该电路(A 和B)、 (B 和C)、(A 和C )中的某一部分电路两端,移动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至某一处,使电压表V 的指针停留在图12所示的位置。

请指出电压表V 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计算出变阻器对应接入电路的阻值R 2。

(2017崇明第21题)2、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

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2A ”字样,闭合电键S ,电流表示数为0.2安.求:图11R 1R 2 a P SbACB A图12V5 10 0123+ 3 15VAP SR 1 R 2 图8(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时,发现某个电表已达满刻度,求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2017奉贤第22题)3、如图14所示,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定值电阻R0为5欧,将两个电压表V1和V2分别并联接在电路的适当位置。

闭合电键记下此时两表的示数,如下表第2行所示。

然后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P 且使每次减少相同的阻值,其中后两次电表示数分别如下表第4行、第5行所示。

求:(1)当电压表V1示数为6.0伏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2)当电压表V2示数为13.5伏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3)滑动变阻器每次减少的阻值ΔR P及第3行两电表的示数。

图13 (a ) (b )P R 2SAR(2017虹口第22题)4、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① 若电阻R 1的阻值为15欧,电流表示数为0.2安,求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和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P 1。

② 若电阻R 1的阻值未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每次移动时均使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加10欧,电流表A 的示数分别如上表所示,求电源电压U 和R 2为(R 0+20欧)时电流表A 的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初三物理一模压强计算压轴汇编
1.如图10所示,高为1.3米、底面积分别为0.15米2
和0.05米2
的甲、乙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在下部用轻质细管连通后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1米深的水。

⑴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4米3
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甲容器中的水里(已知ρ球=1×103
千克/米3
),求:直到小球在水中不动为止,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ΔF 乙。

2.如图9所示,柱形容器A 和均匀柱体B 置于水平地面上,A 中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
B 受到的重力为200牛,B 的底面积为2510-⨯2米. (1)求A 中水的体积V 水; (2)求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B p ;
(3)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B 上截去一定的厚度,B 剩余部分
的高度与容器A 中水的深度之比:B h h '水为2:5,且B 剩
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水对容器A 底部的压强,求 B 的密度B ρ的范围.
3.如图13所示,一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求:
(1)当容器内盛有1×10-3
米3
的酒精时,酒精的质量m 酒;(ρ酒=0.8×103
千克/米3
) (2)当容器内盛有0.1米深的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当容器中盛有质量、体积分别为m 、2V ,的液体时,把一质量、体积分别为2m 、V 的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此液体中,设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液,试计算Δp 容:Δp 液的值。

4.如图9(a )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容器高0.2米,内盛0.15米深的水,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为29.4牛。

① 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② 求容器的底面积S 容。

③ 现有面积为0.5S 容、高为h 、密度为5×103
千克/米3
圆柱体乙,如图9(b )所示,将乙竖直放入容器甲中,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最大,求h 的最小值。

图9
0图13
图14
5.如图14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 ,乙的底面积为10S ,分别盛有1.8×10-3
米3
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

(ρ酒
=0.8×10
3
千克/米3
)求: (1)水的质量m 水。

(2)若甲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
米2
,求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甲。

(3)若水和酒精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了使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水和酒精的压力相等,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选填“A ”、“B ”或“C ”)。

并计算出抽出(或加入)的Δ
V 或Δh 。

6.如图8所示,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

甲的重力为10牛,底面积为5×10-3
米2。

① 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

② 求乙容器内水面下0.1米深处的压强p 水。

③ 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是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2.7倍,则求甲的密度
甲。

A 抽出ΔV 体积的水和酒精 B
加入Δh 高的水和酒精 C
抽出Δh 高的水和酒精
7.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0.01米2、容积为2×10-3米3的薄壁容器内装入0.15米深的某液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都为11.76牛。

(1)求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2)求该液体的密度、体积。

(3)若在容器内再放入一质量为1.5千克、体积为1.5×10-3米3的实心物块,且物块浸没。

求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

8.如图11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内盛有水,水深为容器高度的2/3,金属圆柱体乙与甲内水面等高。

甲、乙均置于水平地面上。

(1)若甲内水深0.2米,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

(2)若乙的质量5千克,底面积10-2米2,求乙对地面的压强。

(3)将乙浸没在甲容器内的水中后,水不溢出,甲对地面的压强恰为原压强的2.5倍,求乙密度的最小值
图13
A B
9.如图13所示,底面积为S 1的均匀圆柱体A 和底面积为S 2的圆柱形容器B 置于水平地面上。

已知A 的密度为2×103
千克/米3
,B 中盛有重为200牛的液体。

① 若A 的体积为4×103
米3,求A 的质量m A 。

② 若B 的底面积为5×102
米2
,求液体对B 容器底部的压强p B 。

③ 现将质量为m ,密度为ρ的甲物体分别放在A 上面和浸没在 B 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当圆柱体A 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与液 体对B 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相等时,求B 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液。

10. 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的质量为0.4千克,底面积为1×10-2
米2
,容积为3×10-3
米3
,置于水平桌面上,内盛0.2米深的水。

① 求甲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p 水。

② 现将质量为3.6千克的物体乙轻放入甲内,且乙浸没在水中。

(a )求甲对桌面达到的最大压强p 甲。

(b )当甲对桌面达到最大压强时,求乙的最小密度乙。

11.如图12所示,均匀长方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长方体甲的底面积为3S 。

容器乙足够高、底面积为2S ,盛有体积为5×10-3
米3
的水。

① 若甲的重力为20牛,底面积为5×10-4
米2
,求甲对地
面的压强p 甲。

② 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③ 若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
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 甲恰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 水的2倍。

求甲的密度ρ甲。

12.一个底面积为2×10-2米2
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内盛有0.1米深的水,求:
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②水的质量m ;
③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 1,再将一个物块放入水中(无水溢出),当物块自然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p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为p 3。

i)若该物块自然静止时未浸没在水中,则该物块的密度的取值范围是ρ物
<_________
千克/米3。

(写出具体数值)
ii)若该物块自然静止时浸没在水中,请用字母表示出该物块的密度ρ物。

图12


图17
13. 如图17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4×10-2
米2
,质量为16千克,乙的体积为1×10-3
米3。

求:
①甲对地面的压强p ;
②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 1,若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 2,已知p 2=4p 1。

求乙的密度。

③当甲、乙分别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若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 ,则求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 甲与△p 乙的比值。

14.如图13所示,底面积为0.02米2
、高为0.15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内盛有0.1米深的水;另有高为0.4米的圆柱木块乙,同样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米2
、密度为0.5
水。

求:
①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② 圆柱木块乙的质量m 乙。

③ 若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厚为Δh 的木块,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容器甲内,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Δp 地,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Δp 水,请通过计算求出Δp 地与Δp 水相等时所对应的△h 的取值范围。

图13
Δh
0.4米

0.15米甲
01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