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总裁

合集下载

蒋介石四任行政院长始末-文档

蒋介石四任行政院长始末-文档

蒋介石四任行政院长始末如此多的任职,实属罕见。

这只能说明蒋介石权力欲过重,不信任他人。

蒋介石一生任职很多,除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总统外,还担任过行政院长。

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是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国家行政事务。

担任过行政院院长的有谭延?、宋子文、蒋介石、陈铭枢、孙科、汪精卫、孔祥熙、张群、翁文灏、何应钦、阎锡山等人。

蒋介石四度主掌行政院,共计9年,是任职最长的行政院长。

一、1930年12月至1931年12月15日兼任行政院长1927年9月17日宁汉合流后的南京政府正式成立前,蒋介石、汪精卫已先后下野。

南京政府表面上是由宁、沪、汉三方组成的“特委会”权力均分,实则是由桂系联合西山会议派占主导。

在蒋介石的“操作”下,“特委会”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了。

12月28日,“特委会”宣布结束。

蒋介石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于1928年2月2日在南京主持国民党二中全会通过《政府组织法》,不仅重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还兼任中央党部XX部长,权力更大。

蒋介石复出后,虽重掌大权,但为少遭闲话,并没有出任国府主席,他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既能服众,又能为己所用。

谭延?成为了蒋介石的首选。

蒋介石觉得资格老、人缘好的谭延?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谭延?倒也不避讳做蒋介石的马前卒,当个无权的空头主席。

1928年2月,谭延?正式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恪守“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的“三不主义”,为征战在外的蒋介石在南京“守家护院”。

全国统一后,谭延?看出蒋介石不会在乎别人议论,要当国府主席了,就及时地让出宝座。

10月,蒋介石任国府主席,谭延?退任行政院首任院长。

谭延?完成了将国府主席平稳过渡给蒋介石的重任。

两人配合默契。

1930年9月22日,谭延?突患脑溢血去世。

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暂时代理行政院长,同年12月,蒋介石兼任行政院长。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的权力欲日益膨胀,认为训政时期开始,想召开国民会议,巩固统治地位。

1948年“金圆券风潮”及其他

1948年“金圆券风潮”及其他

1948年“金圆券风潮”及其他(一)1948年7月29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见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外交部部长王世杰、财政部部长王云五、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财政部政务次长徐柏园、中央银行副总裁刘攻芸、台湾省财政厅长兼美援会联络人严静波(家淦)等人,商讨币制改革案。

这一行人从南京乘专机至杭州,再经由京杭国道,到武康县(今德清县)三桥阜,换乘肩舆上山。

从三桥阜到山顶的公路,抗战时就已被毁,尚未修复,登山就要坐轿子,一路之簸摇,想必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其间,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翁文灏等人三桥阜下车,守候在路旁的轿夫,竟冲着身材矮瘦的翁文灏一拥而上,无一人理会王云五,据说是过于肥胖,“轿夫不愿高抬”。

这件趣事,是当时甫卸浙江省政府委员、民政厅厅长职务的阮毅成后来在一篇有关王云五的文章中披露的。

说起来,自是朋友间的相与笑乐,但轿夫们这种“不愿高抬”的现实心理,对于这次力主币制改革的王云五来说,或可成为接下来发生“金圆券风潮”最好的注脚:民众切身利益决不容忽视,任何改革,都不可重苦国民。

这时的中国,经历八年抗战之后,生命财产毁损难以计数。

作为执政的国民党,理应给刚刚摆脱战乱之苦的中国人,一个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发展经济、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料,战后仅十个月,内战全面爆发,一打就是三年多。

美国政府派来刚获准退休仅十天的马歇尔将军居间调停,中共所坚持的底线是,反对“一党独大”,和谈之外,以武力抗争;国民党不愿放弃执政优势,则希望在局势稍加稳定、全国性的危机爆发之前,能够迅速解决中共问题。

当时双方兵力和地盘,国民党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战后经济不断恶化,以及接收措施丧失民心,形势此消彼长,国民党的颓势正逐渐明显起来,这不止反映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和金融等问题处理得也是一团糟。

以沦陷区为例,抗战结束后,政府一纸命令规定:不准使用伪银行货币(中储券、联银券等),伪币二百元对一兑换法币。

如此变易,意味着沦陷区数亿民众的动产价值,一夜之间,变成了只有二百分之一。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论文蒋介石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论文蒋介石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论文蒋介石——蒋介石姓名:学号:关键词:蒋介石性格对政治生涯影响摘要:由于任何时代具体的社会生活都是异常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固定的限制一个适用于万世不变的公式性的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不仅要看其阶级性,更重要的还要看个人素质。

是由许多条件构成的,如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家庭教养、传统道德观念和知识文化素质等等。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个人都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任何个人的活动,都受到他们所属的那个阶级和社会阶级斗争形势的制约与规定。

因此,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对他们进行阶级分析。

以阶级成份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标准便极容易否定中国历史上一切卓越的历史人物,造成民族虚无主义,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中国历史上对社会进步有过积极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差不多都属于剥削阶级。

回避中国传统道德观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消极影响。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

浙江奉化人。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

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

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蒋的出身按中国传统来说是受到歧视的。

他是二婚,当过尼姑,似乎不怎么光彩。

他爸爸是盐商,在过去也不是什么光彩职业。

奉化有旧历新正参拜宗祠后分芝麻糖的习俗,但蒋介石小时候不肯按次序领糖,要抢先。

经别人阻止后,竟倒地弄得满身污泥,然后往人群中乱钻,别人只好让他先领。

又据蒋介石同学蒋周兰的女儿玉英说,蒋介石在私塾读书,不守规矩,遭塾师打手心,但还未打着,就已倒地打滚哭闹。

神秘的国民党临时全代会:“蒋总裁”是如何诞生的

神秘的国民党临时全代会:“蒋总裁”是如何诞生的

神秘的国民党临时全代会:“蒋总裁”是如何诞生的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国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是国民党自1924年召开一大以来唯一一次“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其时正值抗战初期,中国首都南京已告陷落,国民政府名义上迁都重庆,事实上则以武汉为战时首都,继续同日本侵略者展开对抗。

此时在武汉召开的这次临时全代会,无疑在国民党党史和中国抗战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何以“临时”?1935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次年5月5日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并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宪国大”)。

这表明在全国要求民主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已计划结束“训政”,开始向“宪政”过渡。

五大结束后,国民党如期在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五五宪草”。

但由于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国大代表未能如期选出,随后不久抗战全面爆发,原定于1936年底召开的“制宪国大”也就宣告流产。

而抗战初期在军事上遭遇了重大挫折的中国,对日抗战与国家建设该向何处去,国民党自身又需要适应形势做出怎样的变革等等,都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显然需要召开一次全国党代会来予以解决。

在五大之后召开的这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何不径称国民党“六大”,而要称“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呢?按照常例,国民党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必须要在全国各地选举产生新一届代表。

然而1938年春的中国,不仅东三省早已沦陷,华北、华东的大片领土也已被日军占领,此时要重新在全国范围内合法选举出新一届全代会代表显然无法做到。

因此,国民党中央决定以五大代表继续作为这次大会的“当然代表”。

由于没有按法定程序选举新一届的全国代表,这次大会自然不能称为“六大”,因此称其为“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地:湖北省立图书馆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各大政府机关、党政军要人和外国驻华使节大都集中在武汉。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冤家”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冤家”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冤家”夫差、勾践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夫差放虎归山,又沉迷于骄奢淫欲的生活,注定了其政权的衰败。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个人功绩:夫椒战役大捷。

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国君。

具备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之气概。

作为一个君王,他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下定决心立志强国,实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

可是,不具备海纳百川与宽容之心。

勾践正是缺少这样帝王的气魄,所以,他只能达到霸主的高度,不可能成为一代帝王。

个人功绩:灭吴国称霸。

项羽、刘邦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

项羽为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

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

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优柔寡断。

可这些却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

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

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个人功绩:起兵反秦、雍丘战役大捷、巨鹿战役大捷、分封诸侯。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以布衣之身提剑而取天下,建立大汉基业。

原因便是百折不屈、越挫越勇的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其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

个人功绩:起兵反秦、先入关推翻秦王朝暴乱统治、鸿门脱险、暗渡陈仓、彭城战役大捷、建立汉朝、打击诸侯、文治天下。

周瑜、诸葛亮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虽然以他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在历代的史传文学中始终保持着、固有的稳定性。

常言道:“既生瑜,何生亮”。

妒才忌能、意气用事是其一生的败笔。

个人功绩:赤壁战役大捷。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内政工作能力极强。

诗云“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个人功绩:治蜀有方、艺术造诣浓厚、文字功底深厚、发明高手。

陈友谅、朱元璋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元末起义军杰出将领。

台湾历届领导人和国民党领导人

台湾历届领导人和国民党领导人

常识(一)国民:19同盟会成立,19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

迄今为止,共有9人担任为中国国民主席和。

第1任:(国民)第2任:第3任:张静江第4任:胡汉民第5任:(国民总裁)第6任:蒋经国第7任:李登辉第8任:连战第9任:马英九第10任:吴伯雄第11任:马英九:第1-5任—(1887—1975) 浙江奉化人。

字中正。

19入保定全国陆速成学堂。

19留学。

19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追随。

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校校长,国民革命第一长。

后任国民政府事会主席,国民革命总司令,国民执行会常务会主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1949年解放战争败退后,历任第1-5届地区。

继5任—严家淦1975年4月,继之后出任,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

在严家淦担任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的第一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使政治体系的运作,并不因权位的名实不符而生龃龉之感。

他小心谨慎,本分地充当好“过渡”的角色。

第6、7任—蒋经国1972年,出任地区“行政院院长”,1975年,继任中国国民会主席兼常务会主席。

1978年经由地区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地区第六任,1984年连续当选为地区第七任。

1988年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其职务在“院长”林洋港监誓下,由"副"李登辉依地区“宪法”宣誓继任。

第8、9任—李登辉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天继任地区,旋即出任国民代理主席,国民“十三大”上正式当选主席。

1990年5月任第八任地区,嗣兼任地区“国家统一会”主任,地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会”会长。

第10、11任—1951年生于省台官田乡,毕业于大学法律系。

主要经历:1976-1989年,任华夏海商法事务所负责律师,1981-1985年任台北市议会议员,1987-1989年及1991-1996年民进中执委,1987-1989年及1996年至今民进中常委,1989-1994年“立法”,1993年“立法院程序会”召集,1994--1998年台北市“市长”,2000年5月20日就任地区。

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有哪些

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有哪些

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有哪些1948年一1949年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此蒋介石也做了总结。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蒋介石失败的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蒋介石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军队的派系早在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时就产生了,后来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

而在实际上,第一批成立的八个军在本质上就分为八个派系,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又有各路军阀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这就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派系环境更为复杂。

在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

事实上,蒋介石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加上红军在全国各地的革命以及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蚕食,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他的统治。

抗战胜利后,大派系还留有李宗仁、阎锡山等,其他小派系如马步芳、马鸿逵、冯治安、刘汝明、刘文辉、邓锡侯等更是不胜枚举,就连蒋介石所谓的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这些派系的形成使得国军内部矛盾重重。

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总让杂牌充当炮灰。

杂牌则为自保,出工不出力,在同一系统中又有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

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与杂牌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同系与同系间的面和心不和,从而给了中共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作为中央军的整编第六十六师被围于羊山集,负责指挥的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命令杂牌刘汝明的整编第五十五师和整编第六十八师驰援,但刘汝明的两个师先前已经遭到解放军打击,为保存实力和自己的政治资本,名义上服从出援的命令,实际却行动缓慢,坐看整六十六师的覆没。

开封战役,守军指挥官中央嫡系的整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将自己仅有一个旅担负全城防务,而将兵力众多的刘茂恩杂牌赶出城外充当炮灰,最终灰飞烟灭,李仲辛一旅之众又如何能守住城池?刘茂恩在其回忆录中心痛地指出,如李仲辛能合理使用他的部队,则开封战局未必会如此惨败。

国民党组织架构说明

国民党组织架构说明

国民党组织架构说明中国国民党系由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

其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孙中山于1891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同年11月,同盟会创办了《民报》,并发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主张。

于1911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该党于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国政权统一,直至1949年,国民党大陆政权失败,是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北。

蒋介石连任“总裁”至1975年4月5日去世。

蒋介石去世后,废除“总裁”制,党的首脑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

2009年2月,马英九曾对这块标语打趣地说,某次金门县政府官员接到对岸领导电话,抱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字掉了也不维修,官员反问“干你们什么事?”对岸领导说:“观光客来我们这边,看到你们那边字不齐全,会跟我们抱怨啊!”国民党政治定位国民党明确声明是“中华民国的中国国民党,不是外省党,也不是台湾党,更不是台独党”,“本土化”绝不是族群化、省籍化、更不是“去中国化”。

强调国民党对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依循“国统纲领”,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建构台海和平区,在台湾优先的前提上,逐步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统一。

国民党组织架构国民党的党务组织架构主要分中央、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三级:1.全国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2.中央委员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设置委员210人,候补委员105人,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3.中常委(中央常务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权(目前共39席,其中32席选任中常委是票选、5席指定中常委都保留给“政院”,包括内政、财经等“部会首长”,最后2席保留给青年团总团长、青工会总会长)4.主席为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及中央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在主要决策上拥有最后的决定权5.中央评议委员会为国民党的咨询机构,其成员由党主席聘任,提请“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或追认6.地方党部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国民党组织架构。

蒋介石的简介_1200字

蒋介石的简介_1200字

蒋介石的简介_12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

浙江奉化人。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

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

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简介: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

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

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皖南事变”后,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蒋介石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8八年抗战,蒋介石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蒋介石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

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49年,蒋介石父子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台独,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总理·总裁·主席——中国国民党领袖制之三易

总理·总裁·主席——中国国民党领袖制之三易
, ,
大 会 选 举 蒋介石
1 9 4 5年 5

为 国 民 党 总裁 为 任 化

这 样 就 把 蒋 介石 在 国 民 党 中法 定 的领袖地 位 确定下 来 对党 章 又 作 了进 一步 修改
,
.

,

国 民 党 召 开 的第六 次 代 表 大 会 上

改 总裁
代行

总理 职 权
行使

总 理 职权
,
回 到老家浙 江 奉
,
仍 然 以 国 民 党 总 裁 的 身 份 以 党干 政

操 纵 国 民 党政 局

1 9 4 9年 l
,

国 民 党 中央侧
传部发出
,
特别 紧 急 宣 传 通 报


民 党 内 最 高领 袖地位 的 确认
巾 山的 威 望 来 维 系 的
.
因 为改 组 之前 的国 民党
,
纪 律松 驰
,
,
很大 成份 上是依 靠 孙
孙 中 山 以 他为 革命 百 折不 挠 的奋斗 精神
, ,
赢得 了人 们 的爱戴 和 扭
.
护 章

因此
,
,
1 9 2 5年 3

并决 定
总理

2 日孙 中 山 逝 世 后 月1 的称 呼 专属 孙 中 山
,
至 今 已经 过 了 9 0 多年 的历 程
,
.
她的 前
10
肴是
1894年 1
月 孙 中 山 建 立的 兴 中会
,
,
此 后 数 度演 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民党总裁
蒋中正,政治家、军事家。

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族谱名周泰、学名志清。

生卒年月(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
月5日)。

台湾公务机关多称之“蒋中正”,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之官方、教科书以及媒体多称之“蒋介石”。

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省奉化县,逝世于台北市士林官邸。

蒋中正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务。

蒋中正在十四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

蒋中正与毛福梅生有一子蒋经国。

蒋中正在1911年迎娶姚冶诚为妾,婚后没有生育子女,但若干年后收养了蒋纬国(纬国的亲父为蒋中正留日时之好友戴传贤)。

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5年-1971年),经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

1927年,蒋中正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1897年—2003年)于上海结婚。

蒋并未从士官学校毕业。

不过蒋对外仍然自称学历为士官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