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共35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通路,用于小儿静脉输液。
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脆弱,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对于输液护理至关重要。
头皮静脉输液不仅便捷,而且病患可耐受性强,特别适合于接受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
本文将介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从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技巧方面综述相关内容,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操作包括静脉通路选择、穿刺及固定、输液药物配置和输液速度控制等环节。
护士应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通路,通常可选取在头部正中纵线两侧各一侧的静脉。
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角度,同时轻柔而稳定地固定患儿的头部,以减少头皮血管的受损和感染风险。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调配药物,确保药物浓度合适,同时根据医嘱确定输液速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速度进行输液,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并发症预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主要包括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溶血反应等。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时应加强监测,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并及时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以减少输液系统污染的风险。
护士还需注意输液部位的护理,保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进行。
护士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固定输液通路时,应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并保证固定松紧适中,以确保输液管的稳固和通畅。
护士还应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病情特点,合理选择输液部位,并采用适当的输液技巧,减少并发症的风险,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目前常见的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方式。
对于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灌管选择和置管技术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常用的头皮静脉灌管有钢针、螺旋式灌管和固定式灌管。
钢针灌管适用于头皮血管较细、难插入的患儿,但针头锋利,易造成伤口,固定不牢固,需经常更换。
螺旋式灌管适用于新生儿,但螺旋灌管易发生静脉外渗,造成皮肤损伤。
固定式灌管适用于头皮静脉不易穿刺的患儿,固定牢固,不易脱落,但插管过程中需要钻孔,操作复杂,有一定的风险。
在灌管选择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灌管置管技术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减少对患儿的创伤和感染的风险。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皮肤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头皮静脉输液部位大多数是婴幼儿,头皮皮肤娇嫩,局部血管丰富,敏感度高。
正确的皮肤护理可以减少皮肤感染、皮肤损伤和血管外渗的风险。
常见的皮肤护理包括留置后的头皮护理、灌管适当位置的护理、灌管固定处的护理等。
在头皮保持清洁的还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定期观察灌管周围有无红肿、渗血、感染等现象,及时处理。
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作为患儿的监护人,需要了解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包括灌管的选择和护理、输液的注意事项、灌管位置的观察等。
家长需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患儿的输液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根据医护人员的要求,自行为患儿进行一些护理操作。
医护人员需要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成为患儿输液的“合作者”。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管理与护理也需要不断优化。
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如灌管选择、灌管置管、输液操作、皮肤护理、输液监测等方面,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于无法口服药物或需要持续输液的小儿患者来说,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护理常识,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本文将从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头皮静脉输液适用于年龄在1岁以下的小儿患者,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输液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儿。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①消化道功能不良,无法口服药物;②术后不能进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③肠胃道道功能障碍或手术后不能口服药物;④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情况等。
在这些情况下,头皮静脉输液可以为小儿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及营养支持,对患儿的康复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位置,一般选择头皮静脉的后外上方或后内上方。
在选定位置后,需要进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固定输液通道:用适当的方法固定输液通道,以防止输液过程中的不必要移动导致静脉通道的脱出。
3. 输液管的连接:连接输液管,注意输液管的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折弯和拉扯。
4. 输液流量的控制:控制输液流量,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5. 输液后的护理:输液结束后,需要对输液部位进行清洁和固定,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异常反应。
三、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并发症预防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预防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血管炎、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护士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工作:1. 输液部位的选择: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位置,避免选择静脉曲张或受损的部位,同时要注意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固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1]。
相比之下,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则更加困难,由于操作过程中患儿惧怕、哭闹,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易出现穿刺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是每一个儿科护士需要不断钻研的。
现将近些年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进针角度和方法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输液外渗及穿刺成功率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密切相关[2]。
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进针角度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
主张采用手持针柄换手法,据临床经验总结,此方法穿刺成功率较高。
具体方法为右手拇指、食指上下持针柄,首先以15~20°角进针,针尖进入穿刺点皮肤,然后再换成食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沿着血管走向平行缓慢刺入,见回血后不再进针。
李建平[3]认为对静脉血管细、皮肤弹性差、静脉充盈不明显的患儿可采用负压穿刺法,即左手将头皮针的软管对折,使软管内形成负压,右手持针与头皮呈5~15°角进针,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右手持针平行进针,进人血管后立即见到回血,再将头皮针稍向前进1~2mm即可。
针头只要进入血管立即能见到回血,不会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剧烈疼痛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
2.针头固定方法头皮针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要有技巧。
在用输液贴常规固定后,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个无菌棉球,再用一条长胶布从针柄下呈“V”型固定于针柄两侧,然后用一条短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耳廓上,最后用一条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绕头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4]。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共34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 法研究进展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给予患儿药物和液体,对患儿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因此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1.静脉输液给药: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或连续给药的患儿,比如需要输注抗生素、止痛药、营养支持等情况;2.补液治疗:适用于脱水、失血、休克等情况下需要快速补液的患儿;3.输注造影剂:在进行影像检查前需要给予造影剂的患儿也可以选择头皮静脉输液;4.其他治疗需要:如输注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等治疗需要。
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输液部位对于输液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建议选择头部静脉丰富、较为显露的部位,避免头顶静脉分支过多或者头皮有瘀血、皮下水肿等情况;2.遵循无菌操作:输液前,必须做好手部消毒,使用无菌器具进行输液,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无菌;3.固定好输液管:输液管的固定既要避免其滑动脱落,又不能过紧勒住管道,影响血液循环;4.注意观察输液部位: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防止发生渗血、漏液等情况,及时处理;5.适时更换输液位置:输液位置每天应更换一次,以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造成损伤;6.注意患者的情绪和舒适度: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需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和舒适度,通过与患者家长的配合,以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疼痛感。
1.局部淤血:由于小儿的静脉脆弱,输液管插入后易导致局部淤血。
预防办法是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插管时要轻柔,避免硬拉输液管;2.感染: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输液过程中易发生感染。
预防办法是提高手部消毒和输液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污染;3.血栓形成:长期输液或者不合理的输液姿势都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小儿静脉输液相关背景知识、头皮静脉输液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以及头皮针固定的常规方法。
静脉输液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作用、常见静脉通路及其特点,以及小儿静脉输液的 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头皮静脉输液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探讨头皮静脉输液相对于其他静脉通路的优势,以及适用于哪些情况和病例。
新的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介绍最新的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如可调节固定器、生物材料应用等,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总结和展望
总结本课件讨论的内容,强调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头皮针固定的常规方法介绍
介绍目前常用的头皮针固定方法,包括贴布、胶带、固定器等,以及它们的 优缺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研究 现状
探讨当前关于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包括固定材料 的改进和新的固定器设计。
针对固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 战进行分析
分析现有固定方法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固定不牢固、皮肤受刺激等,并提出 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穿刺时当固用定物、消毒、固定准备好后应马上进行静
脉穿刺,以免因时间过长患儿不适或哭闹过 久,增加操作难度。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掌继续固定患儿 的头部,松开食、拇指并小心固定好针柄及 针尾处的头皮针管,防止针柄移位及头皮针 管下垂,右手取一条输液贴粘贴于针柄上, 然后根据情况取1~2个大小合适的无菌棉球 垫于针柄和头皮之间,因为穿刺部位在头上, 无论进针的角度多小,针柄与头皮之间必然 存在一定角度,如果将针柄直接下压与头皮 相贴,血管很容易被针头穿破,导致穿刺失败, 因此垫棉球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头皮静脉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 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报道采用三角形棉球 固定法,固定时三角形棉球的圆锐角指向 针梗的方向,稍圆钝的角垫于针柄下,以平 衡头部弧形,将穿刺的针尖部位与针柄保 持在同一水平面,防止针尖在弧形上的头 部因角度的微小改变而导致液体渗漏。
[5] 叶桦.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1):60-61. [6] 王怡军,马庆华.三角形棉球用于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8,23(11):28.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 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姜娟
一旦宝宝不舒服,全家总动员。
赶紧去医 院吊水
浩浩荡荡的 小儿输液队伍
昆明儿童医院三名护士被打
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争执
护士被家属按在护士站殴打
护士被打流产
小儿通过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是儿科 临床特别是门诊、急诊常见的护理常 规操作。由于患儿好动、贪玩,行静 脉输液的患儿经常出现针头脱落情况 ,而再次行静脉穿刺则对患儿的精神 和肉体造成再次伤害。
[11] 蒋文峰.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改良[J].全科护理,2009,7(4):920.
小儿头皮针的固定方法
小儿头皮针的固定方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
在临床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由于小儿出汗多,哭闹不合作,好动,输液时间长等原因,导致再次穿刺的现象很多。
如果固定不牢或方法不当,会影响输液通畅、针头滑出血管外致输液失败,从而需要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浪费了药液和材料,同时会引发护患纠纷。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搜索了一些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①针头用宽胶布固定。
选择头皮静脉,剃去进针处周围头发、常规消毒皮肤,与皮肤呈5°进针,见回血后,将挤干的乙醇棉球置于针柄下,使针柄不会移动,打开输液器开关,同时以医用宽胶布(7cm×3cm 1张,并在长边正中处剪开一长1cm的小叉)固定针柄和针体宽胶布小叉对准头皮针软管并将开叉处胶布紧贴于软管下的皮肤。
②将带有吸收垫的输液胶贴覆盖于针眼处,然后将头皮针的软管盘起用输液胶贴上另一条胶带进一步固定。
③根据针头所在的位置,将头皮针软管远端用胶布就近固定在左、右耳的耳轮或耳垂上,这样当患儿头部转动时,受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在被软管黏连着的耳轮、耳垂上,起到降低针头移位的保护作用。
④调节滴速,协助家长抱患儿舒适体位。
⑤注意事项:宽胶布最好由助手协助黏贴,不要贴住针眼,将带有吸收垫的输液胶贴覆盖针眼便于随时观察。
⑥肘部用夹板固定,在头皮针用胶布妥善固定后,为解决患儿不合作或者因烦躁将头皮针自行拔脱的问题,设计使用夹板来固定患儿肘部。
选一150cm×70cm的夹板,卷于患儿肘关节背侧,取一段当夹板长度相当的医用弹力绷带,轻轻拉开并缠套在肘关节处的夹板上,要求缠绕松紧适宜,绷带的连接处用胶布黏牢。
优点:①用宽胶布固定头皮针能同时固定针柄和针体,开叉处的胶布于软管下紧贴皮肤,不需用胶布在针柄下行交叉固定,操作方便,而且头皮针也被固定于一个稳定的区域内不易移动。
带有吸收垫的输液胶贴覆盖针眼,拔针时针眼出血、淤血、疼痛程度上均优于棉签按压,头皮针的远端固定在耳轮、耳垂上,耳朵的软骨比较软且不易产生汗液,易于黏贴,使头可以随意活动而不影响针头移位,当患儿头部移动时,受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在被软管黏连着的耳廓上,起到降低针头移位的保护作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小、体重轻、经静脉输液效果显著的小儿。
但是,由于小儿头皮皮肤特别敏感,对于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本文旨在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和进展。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包括:急性消化道疾病,如腹泻、呕吐等;急性肠梗阻、肠胃炎等侵袭性疾病;输液药物的性质不符合口服吸收的特点,如抗生素、止痛药等;小儿迅速补充失水及电解质的需要。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禁忌症包括:头皮皮炎、皮肤破损、皮下组织感染;头皮区、面部等部位有重要血管、神经及组织损伤的情况。
二、护理要点(一)选用合适的静脉穿刺针头头皮静脉输液时,应选用足够长的针头,以达到静脉内插入深度。
同时,针头粗细应适当,过粗的针头容易造成头皮撕裂,过细的针头则容易损伤静脉壁。
(二)准确定位头皮静脉的位置主要在额部头皮、侧颅部头皮。
在定位前,要仔细观察头皮皮下组织及头皮血管分布情况。
定位时,要选择没有毛发的部位,避免穿破毛囊。
同时,应让孩子保持头部自然放松,以有利于静脉穿刺。
(三)消毒注意事项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前,一定要先用压纱球或消毒棉球消毒穿刺点,避免感染。
消毒时,要遵循“从清向脏、从上向下”的原则,可采用消毒液擦拭和消毒灯照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
(四)缓慢输液头皮静脉输液时,应调整好输液速率、输液量,使之适应儿童的生理特点。
为了避免静脉内压力增高,导致静脉曲张、血管破裂,应将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3-5滴左右。
(五)密切观察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密切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输液过程中,需随时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常规体征,特别是输液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进展目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痛吸口服液已经成为小儿口服药物的一种重要形式。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婴幼儿和幼儿等年龄段的患者。
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速、血管输液容量大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和护理质量,下面就是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有关头皮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研究居多,包括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预防感染是头皮静脉输液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前线护理人员应注意消毒手法的正确操作,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使用无菌材料和无菌或者低菌液体输液,并在输液后贴心科学的处理穿刺口,如使用无菌环敷料包扎等。
还有研究调查了头皮静脉输液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护理指导。
一些研究致力于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创伤和疼痛感。
有文献报道了改进针具、静脉引流器和固定装置等设备的研究,以提高穿刺过程中的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的痛苦。
还有研究探索了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和深度等因素的影响,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合理的操作指导。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头皮静脉输液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应用,并总结出了一些临床经验和注意事项。
有研究发现,在新生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童中,头皮静脉输液可以有效地提供营养和治疗支持。
但同时也要注意监测静脉压力变化,避免发生胶质水肿等相关并发症。
还有研究探讨了头皮静脉输液在小儿急性疾病、手术后、化疗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下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护理策略。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的权威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还需要开展更多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疾病的头皮静脉输液的研究,以改进和优化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已成为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小儿治疗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意义是: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保护小儿的头皮静脉,减少病理性损伤和炎症,并避免头皮发炎、化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接受静脉输液的小儿,合理的护理可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1、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选择适合小儿的静脉穿刺针、输液管和输液器材等器材时应注意符合安全性、无毒性等要求,应该使用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医疗器械。
2、静脉穿刺前的准备:静脉穿刺前应仔细清洗双手,并找到适合穿刺的位置。
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器械、消毒药水和止血带等物品,保证穿刺过程的顺利和安全。
3、注意防病毒感染:头皮静脉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极易将病毒和细菌直接带到血液中,更容易感染危重病人,因此应加强常规消毒和无菌技术措施。
4、定期换药:头皮静脉输液时要定期更换药物和液体以防止输液管产生异味和积存不良菌。
5、观察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输液部位,若发现局部有红肿、渗液或瘙痒等情况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6、合理调整输液速度:输液的速度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以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影响。
7、定期检查输液面积:输液时,应经常检查输液面积,确保输液量的准确性和防止漏液等情况的发生。
1、穿刺部位触感异常: 若发现穿刺部位发硬或有肿胀等不正常触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2、出现排气不畅:此时应检查输液管是否进入了血管,若异常应立即更换输液管。
3、输液过慢或过快: 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若小儿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抵抗性护理。
4、管道感染:输液结束后,应立即拔管,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疾病常用的静脉途径之一,对于一些无法口服药物的小儿患者,尤其是年幼的婴儿和儿童,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
本文将综述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指将穿刺针插入小儿头部的头皮静脉进行输液,一般使用25号、26号或27号的针。
相对于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等其他静脉途径,头皮静脉输液具有先天的优势,头皮静脉较为浅表,血管丰富,血流相对较大,穿刺相对较容易。
头皮静脉与大脑的血供关系密切,因此输液儿童神经系统反应相对较灵敏,是一种能够迅速散布于全身的给药途径。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穿刺操作的准备、穿刺操作技术、输液设备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的护理研究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下是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1. 穿刺操作的准备:研究发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前的适当准备能够减轻小儿的疼痛感受,提高穿刺成功率。
常用的准备方法包括:给予充足的安抚和安慰,使小儿保持安静;选择合适的坐位或仰卧位,使小儿头颅相对放松;在穿刺前进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等。
2. 穿刺操作技术:目前,头皮静脉穿刺能够使用手工穿刺和电动穿刺两种方法。
手工穿刺是一种传统的方法,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技术经验,操作有一定的难度。
而电动穿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通过电动驱动的自动穿刺工具,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实施头皮静脉穿刺。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比较了手工穿刺和电动穿刺的优缺点,但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管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设备的选择和管理对输液效果及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输液设备有不锈钢针、针管、输液器等。
研究发现,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能够降低穿刺风险、减少感染发生。
对输液设备的管理也是重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定期更换输液设备、注意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等。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探讨
晏 少 霞
贵 州省 铜 仁 市 第一人 民 医 院 贵州 铜 仁 5 5 4 3 0 0
【 摘要】 目的 : 对 妇 科 腔 镜 手 术 术 后 恶心 呕 吐 的影 响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评价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自2 0 1 2年 6月 ~ 2 0 1 2年 7月 就 诊 我 院 的 妇 科腔 镜 手术 患者 9 l例 , 均 采用垒身麻醉, 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术后 2 h和 2 4 h的 恶 心 程 度 视 觉模 拟评 分 , 对患者产生恶心 、 呕 吐 的 相 关 影 响 因素 进 行 统 计 学 评 价 , 影 响 因 素包 括 : 患 者 的 年 龄 、体 重 指数、 吸入 麻 醉 剂 、 麻醉持续时间、 阿 片 类 药物 剂 量 。结 果 : 9 1例 妇 科 腔 镜 手 术 患者 中 , 共有 6 9例 ( 7 5 . 8 ) 患者发 生恶心呕 吐, 通过对术 后患者的 Z 4 h NVAS评 分 , 其 中影 响 重 要 的危 险 因素 是 吸 八 麻 醉 剂 的使 用 和 麻 醉 时 间 的延 长 ( P< 0 . 0 5), 影 响 无 显 著作 用 的 因 素 是 : 患者的体重指数、 年 龄 和 阿片 类 药 物 剂 量 。 结论 : 对 妇 科 腔 镜 手 术 后 恶 心 呕 吐 患 者产 生 严 重 影 响 的危 险 因 素是 使 用 吸入 麻 醉 剂和 其麻 醉 时 间 的延 长 , 为临床预防与治疗 P ONV 提 供 参 考 依 据 。 【 关 键 词】 妇 科 腔 镜 ; 恶心呕吐; 危 险 因素 【 中 图 分 类 号] R7 1 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1 2 0 9 5 —6 8 5 1 ( 2 0 1 4 ) 0 5 —0 5 4 8 妇科微创腔镜手术具有创作小 、 手术时间短 、 患 者 恢 复 快 等 优 点 在 临 床 得 到 迅 2 . 2 以 恶 心 呕 吐是 否 发 生进 行 分 组 , 将 患 者 分 为两 组 : 恶 心 呕 吐 组 和 未 发 生 恶 速广泛普及 , 但 术 后 也 存 在许 多 不 良反 应 , 如: 腹 胀、 恶心 、 出血、 呕吐等 , 特 别 是 术 后 心呕吐组 , 采用统计学 的方法对两组 间的各影响 因素进 行分析 比较 结 果详见表 2 恶 心 呕 吐 的发 病 率 高 达 7 O . 1 2 [ 。 不 仅 影 响 了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 造 成 颅 内 压 升 可 见 。通 过 两 组 比较 , 发 生 恶 心 呕 吐组 的体 重 指 数 、 吸 入 麻 醉 剂 及 麻 醉 时 间 的 延 长 高、 水电解质紊乱 、 伤 口开 裂 等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还增加 患者 的医疗费用 , 加 重 了 患 者 差 异 显 著 ,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表 2 发 生 恶 心 呕 吐 组 与 未 发 生 恶 心 呕 吐 组各 因素 比较 的经 济 负 担 。本 次 研 究 选 取 就 诊 我 院 的妇 科 腔 镜 手 术 患 者 9 l例 , 详 细 记 录 每 位 患 者 术后 2 h和 2 4 h的 恶 心 程 度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 对 患者产生恶 心、 呕 吐 的 相 关 影 响 因 素 进行 统计 学 分 析评 价 , 分 析 其 中的 危 险 因素 , 为 临 床 预 防 与 治 疗 PO N V 提 供 参 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 i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临 床 资料 选取 自 2 0 1 2年 6月 ~ 2 0 1 2年 7月 就 诊 我 院 的妇 科 腔 镜 手 术患 者 9 i例 , 均 为 成 年患者 , 年龄 1 9 ~6 8岁 , 平 均年龄( 2 9 ±7 ) 岁, 体重3 8 ~8 6 k g, 平均体重指数为( 2 1 . 8 ±3 . 6 1) k g / m2 , 平均身高( 1 5 8 . 1 士1 2 . 2 ) c m,ASA 分级 I ~I I I 级。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
18 1 ・
中 国 临床 护 理 2 1 0 2年 3月第 4卷 第 2期
C ieeC ii l rig hn s l c s ,Mac 0 2 Vo. ,No 2 n a Nu n rh2 1 , 14 .
利 多卡 因氯 己定 气 雾 剂 在 静 脉 穿 刺镇 痛 中 的应 用
参 考 文 献
[] 周 冠 荣 .  ̄ L F 浅 静 脉 留置 针 2种 不 同 固 定 方 法 的 1 4J #周
比较 . 国实 用 护 理 杂 志 , 0 1 2 ( ) 6 . 中 2 1 ,7 8 :6
儿造 成 的痛 苦 , 可 有 效 保 护 血 管 , 轻 护 士 工 作 还 减 量 。用透 明敷贴 固定 静脉 留置 针 , 儿 常 因抓 挠 和 患
擦碰 造成 软管 滑脱 和 意外 拔 管 , 时还 可 造 成针 眼 有
处 出血 , 致家 长 对 护 理工 作 不 满 意 。临 床 上 护士 导
常借 助胶 布进行 再 固定 , d J 头 部 皮 肤会 出现 发 但 ,b
红, 引起瘙 痒 , 致 患儿不适 。同时胶 布 与头发 黏贴 导
长 头 皮 静 脉 留 置 针 的 留置 时 间 。
【 键 词 】 静 脉 留置 针 ; 置 时 间 ; 皮 ; 次 性 网帽 ; 儿 关 留 头 一 小 d i1 .9 9 ] i n 1 7 — 7 8 2 1 . 2 O 5 o : 0 3 6 / . s . 6 43 6 . 0 2 0 . 1 s
曾 小 燕 齐 超 程 琳
作 者 单 位 :3 0 6 武 汉 , 汉 市 儿 童 医 院 心 血 管 内 科 401 武
【 要 】 目的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