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 谈创造性思维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 谈创造性思维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0 谈创造性思维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迦·费·因格,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想从理解观点入手,理清论证思路;结合时代特点,指导学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罗迦·费·因格,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本文的结构与观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罗迦·费·因格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他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他因而受到广泛的赞誉:《财富杂志》:罗迦费·因格的法则不输给《易经》美国ABC广播电视网《20/20》节目:神奇的技巧!《美国INC杂志》:他的创意活力无限!《旧金山观察报》:在创意谘商这个领域中,罗迦费·因格无所不在。

今天我们学习罗迦·费·因格的《论创造性思维》,看看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的观点,用[ ]标出文章的论据等,用“~"标出扣论点议论的文字,并批注论证的方法与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探求:指探索寻求。

泛指人们对陌生事物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并试图找寻到答案的行为。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

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压榨:①榨出大豆类食品的汁液。

②挤出汁水或内含物。

③比喻剥削或搜刮。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谈创造性思维》精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谈创造性思维》精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谈创造性思维》精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文章。

文章通过举例说明了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等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思维定势,不敢于挑战权威,缺乏实践勇气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2.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挑战权威;3.培养勇于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2.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挑战权威;3.勇于实践,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实践法: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准备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为什么我们需要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展示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挑战权威。

讨论题目可以是: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你身边有哪些创造性思维的例子?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并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 精品课件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 精品课件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预习1.解决字词障碍①把课下注释的拼音标注在原文中②把“读读写写”勾画在原文中,并注音③识记,自检,明天听写检测学生按照预习任务完成二、活动导入从下列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预设: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师: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认识观察感悟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一样。

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就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泥于既有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

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1.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整体感知,梳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观点预设:观点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观点2:创造性思维很重要。

注意,此处不给出明确的观点。

存疑。

2.文章开篇用一个新颖别致的例子使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增,用这样的例子,是为了表达中心论点吗?预设:作者巧用新颖材料,通过分析四种答案都正确的理由,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结论。

这个结论不统领全文。

而且下文又是围绕创造性思维来谈的,不是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展开论述的。

因此不能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3.既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想拥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有赖于什么?预设: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4.阅读5-6段,概括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看看你能拥有哪些?预设:渊博的学识活用知识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5.阅读9-12段,说说如何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你是不是一名富有创造力的人?预设:“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

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谈创造性思维》这一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文章中涉及的深层次思维方法掌握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方面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思维导图制作、创意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创意广告、科技创新等,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魅力。通过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么共同点?”“它们背后蕴含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练习题例如:“请运用类比思维,设计一个与环保相关的创意活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
教师指导:“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让活动更具吸引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你们觉得创造性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思维在现实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新人教版
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开放性:创造性思维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
b. 灵活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受限于固定的思维路径。
c. 跳跃性:创造性思维常常跳跃式地思考问题,能够从一个想法迅速转到另一个想法。
d. 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构思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创造性思维”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体验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特点:
- 重点知识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点。
- 关键词:新颖、独特、开放性、灵活性、跳跃性、想象标注“新颖、独特”,再画出特点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用一个词概括,并配以简洁明了的图示或符号。
② 创造性思维的应用领域: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20谈创造性思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副本

20谈创造性思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副本

20 谈创造性思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谈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掌握其核心观点。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利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创造性思维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兴趣。

2. 通过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寻求新思路。

【教学重点】1. 课文《谈创造性思维》中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观点。

2. 课文中的关键生字词及其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呢?(2)是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创造性思维。

2. 定义阐述(1)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超越常规,提出新颖独特见解的能力。

(2)它要求我们不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勇于探索未知,寻找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3. 生活中的应用(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无处不在。

比如,设计一款新的手机应用,或者解决一个家庭小问题。

(2)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改变世界。

4. 课文链接(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理解和培养这种能力。

(2)课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创造性思维的力量和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5. 激发思考(1)那么,你们认为创造性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和帮助呢?(2)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和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明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
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
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9 谈创造性思维
课型
新授课
1.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了解、掌握设问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三、 自读课文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
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
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读准字音: 汲(jí) 取
根深蒂(dì)固
锲(qiè) 而不舍 渊(yuān)博
孜(zī)孜不倦 持之以恒(hénɡ)
不言而喻(yù) 轻而易举(jǔ)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案

教案*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三则材料作为论据,请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材料一: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

可是他竞选失败了。

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但是林肯没有放弃。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美国总统。

材料二: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90岁的时候,仍然坚持每天画5张画。

一天,他过生日,客人到他家玩得很晚才走。

等大家都走了,齐白石又拿出笔墨作画,家里人都劝他明天再画,他说:“今日事,今日毕。

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呢。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

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

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勤奋学习。

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教师点拨:材料一侧重于“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

材料二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才能取得好成绩。

材料三才是强调“勤奋”问题。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通过举例论证,从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引出“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然后,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举了古登堡,罗兰·布歇内尔和心理学专家小组结论三个事例,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最后,得出结论:人人都拥有创造力,拥有创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

拓展延伸1、对于一张图片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你从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2、同样,对于一个作品我们也可以有同的解读,比如对于《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的解读,请同学们发表你自己的看法?角度:(1)合作、平等的关系(2)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思考并回答培养创造性思维课堂小结中心论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主要论据:事实论据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通过论证方法使论据证明论点论证思路:首先……,然后……,最后……自己总结回顾本堂重难点板书设计提出问题:数学问题(举例)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渊博的知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将细小想法变成现实古登堡的例子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谈创造性思维证明。

《谈创造性思维》精品教案

《谈创造性思维》精品教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感受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会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感受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会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赤壁风景图)同一个“赤壁”,为何苏轼高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呢?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分析一下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是啊,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认识观察感悟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一样。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那怎样才能拥有多种多样的答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课文《谈创造性思维》中找寻答案吧!设计意图:由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他人评价(1)罗迦·费·因格已经赢得全国读者忠心的追随与支持。

——《商业周刊》(2)在创意谘商这个领域中,罗迦·费·因格无所不在。

——《旧金山观察报》设计意图:明确罗迦·费·因格的基本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基本信息。

3.正音释义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认识的词,借助工具书明确字音,解释词语。

汲(jí)取:吸取。

孜(zī)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九年级《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优质范文3篇

九年级《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优质范文3篇

九年级《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优质范文3篇教师是人灵魂的工程师,是世界上最阳光的职业。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优质范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

九年级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九年级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Chapter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举例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创造性思 维”、“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 他们的求知欲。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典型案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创新构 思、科技领域的发明创造等,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中领悟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著,分析大 脑思考速度的快慢以及如 何改变思考方式。
《创意的生成》
约翰·克利肖著,阐述创意 产生的过程和方法。
实践活动方案策划
创意写作工作坊
组织学生参加创意写作工作坊,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 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辩论赛
围绕课文中的主题或相关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锻炼学生的 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创新思维训练
02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需要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作业,如创意
写作、观点辩论等。
跨学科整合
03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设计综合性作业,如与历史、艺术等学科
相关的研究性课题。
拓展性阅读推荐书目
《创新者的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著,探 讨创新者如何面对技术变 革和市场变化。
成果展示
评价与反思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成果, 包括主要观点、论据和分析等,接受其他 小组的提问和质疑,并进行答辩和交流。
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 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小组合作的 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
课件制作
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制作课件 ,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

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一)概括每段内容:
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
主备人:授课人:
班级
课型
自读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时美国人罗迦费因格的作品。他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教材收录的这篇课文因为它是围绕中心论题,运用论据,逐层展开论述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类型了解得更加全面。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从选择图形的问题入手,逻辑清楚,语言简洁,学生读来并不困难,所以建议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并且提炼出文本的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写,并明确修改不合适的答案。
学生在书本上划分课文层次,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写的情况,不对的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在这一节课重点是要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并且能够找准中心论点。
学生自由地发言,徜徉在人类创造性思维带来的文明中,去感受创造性思维带来的精神震颤。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二)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论述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据。
一层:(04-8)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3篇

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提高对论据的认识。

3.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判断作者论证的中心内容,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感受议论文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2.读写结合,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践阐述对文章观点的认识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把握作者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引导学生把握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准确运用论据证明观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论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多媒体出示〕,回答问题。

图中有两根柱子还是三根柱子?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明确:第一幅图既可以看到三根圆形柱子,又可以看到两根方形柱子;第二幅图既可以看到一张女人的脸,又可以看到两匹马。

教师总结: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一文,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汲.取(jí)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 锲.而不舍(qiè)(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2.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3.品析关键语句,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2.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品析关键语句,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

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

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

鲁班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有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生活中很多的发明创造,都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在《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就提出我们要在思考问题时突破常规和传统,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文章吧。

二、梳理论证思路,把握主要观点(一)整体感知1、阅读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预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文章以一个带有四个图形的表和一个问题开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用图表展现比用文字叙述更简洁,更直观,更新颖,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论证效果。

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便于与读者交流,引起阅读兴趣。

3、阅读第4-12自然段,概括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备的条件?①渊博的知识②活用知识的态度③持之以恒的毅力④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4、阅读第13自然段,谈谈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①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知识③相信小灵感,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小结:(第1—3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出问题)(第4—12段)论述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教案设计:《谈创造性思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问题解决和创新中的作用;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构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谈创造性思维》原文或改编版、创造性思维案例集、思维导图软件或纸笔工具。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小组讨论记录表。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创造性思维的经历。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创新思维改变世界的短片,如介绍某项科技创新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理论讲解(约10分钟)•定义阐述: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解释其特点(如新颖性、灵活性、批判性等)。

•重要性论述:阐述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创新发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约15分钟)•案例展示:选取几个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案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革命、谷歌的搜索引擎技术等,通过PPT或视频展示。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如何体现的,以及这些创新带来了哪些影响。

四、小组讨论(约20分钟)•分组任务:学生分为4-6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主题(如“如何改善校园环境”、“设计一款新型学习工具”等),进行小组讨论。

•思维导图构建: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或纸笔工具,每组构建一张关于所选主题的创造性思维框架图,包括问题的定义、可能的解决方案、创新点等。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和讨论成果,其他组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轼有一首诗《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样一座山峰为什么看到的是不同的样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很多事物的答案并不止一个。

其实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郭常义、胡晓丁译,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改动。

许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

另外,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的事,与自己无关,不相信自己能有所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情况来写的。

“谈”指谈论,“创造性思维”指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形式。

题目交代了文章的论题,点明了章的写作内容,引起读者对创造性思维的关注。

三、预习设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汲.取( ) 压榨.(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答案:jí zhà dì zī qiè2.解释下列词语⑴汲取:⑵根深蒂固:⑶行之有效:⑷孜孜不倦:⑸持之以恒:⑹不言而喻:⑺轻而易举:⑻锲而不舍:答案:⑴吸取。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详细教案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详细教案

宣言》详细教案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相关领域前沿动态•实践应用: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课程介绍与目标01教材背景及作者简介教材背景《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宣言》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文本解读与赏析02本文通过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鼓励人们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和创新。

文章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即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作者强调创造性思维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如科学、艺术、商业等,并提供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建议。

《谈创造性思维》内容概述《创造宣言》内容概述本文是一篇宣言式的文章,呼吁人们重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指出创造力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作者强调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但需要通过教育、实践和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和培养。

《谈创造性思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通过举例和比喻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意义。

《创造宣言》则更加激昂、慷慨陈词,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3.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汲(jí)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2、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
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
问题。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四段:过渡段二,第九段: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 1-3段,第二层为 4-12段,第三层为第 13段。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二)、深层探究
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

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都正确”。

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

举例有两处: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游戏机。

3、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①保持好奇心。


探求新思路。

③发展小灵感。

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例证法:谷登堡的事例(第 7 自然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 8 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②引证法:第 5自然段和第 10自然段。

5、产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要素:①
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
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
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
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五、拓展延伸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
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
而不舍地发展灵感。

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你对这段话
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得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也了解
到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那么这一节课就来共同讨论本文的语
言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
达效果。

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 “那么,D 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②第 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③第 9 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附: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二)、写作特色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①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

2、四人一小组,探究交流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①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②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

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二、拓展延伸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
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2、发明创新小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