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完整版)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d5f11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7.png)
关注特殊词
拟声词: 使声音描绘
叠词、 拟声词、 颜色词
更生动,使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关注特殊词
叠词、 拟声词、 颜色词
颜色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 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 画面感,渲染气氛
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 花, 是两种颜色的对比。“绿肥红瘦” 用拟人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消逝
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 半江红”(《暮江吟》),
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
2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富 有音乐美。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首先, 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 后的精神状态。
• “寻寻觅觅”, 侧重写动作, 心神不定, 怅然若失; • “冷冷清清”, 侧重写感受, 孤单寂寞, 形影相吊; • “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 悲惨凄凉, 终日愁苦。 • 此外, 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创造出悲伤的氛围
中考专题五:
诗词赏析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 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3.理解意境: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
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4.赏析词句: 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
蒸”字写云梦泽水气蒸腾, 笼罩整个云梦泽的情 景;
而“撼”则写出了洞庭湖壮阔与活力。
它们合起来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无限, 而且 写出了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18d5cf3be1e650e53ea9947.png)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 6 题。
(6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4 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 分)【答案】 5. 写“潇潇暮雨” ,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 题。
( 5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二、阅读·赏析(60 分)(一)( 5 分)7.(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诗歌鉴赏凉州词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诗歌鉴赏凉州词](https://img.taocdn.com/s3/m/e20489ee5022aaea998f0fe3.png)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诗歌鉴赏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外,还指什么?2.人们对“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不同的看法:一是理解为诗抓住了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二是认为“黄河”应作“黄沙”解释,理由是:“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后人考证,唐时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带黄沙。
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的一、二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远上”和“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两词为人所称道,请任选其一试做分析。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这首诗描写了苍凉壮阔的边塞景物,写得悲而不失其壮。
抒发了守边将士什么情感?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案】1.还指朝廷对戊守边关将士的关怀。
2.无论赞成哪种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给分。
示例1:赞成第一种说法,文学作品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和移用。
示例2:赞成第二种说法。
从地理学角度看“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
“黄河”则符合事实。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险峻高山的环抱下,一座孤城巍然矗立。
4.“远上”二字,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伟景象,意境辽阔;“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荒僻,也抒发了戍边士卒孤独寂寞的情怀。
5.这首诗写戍边士卒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广阔胸怀。
6.抒发了守边将士凄怨而又悲壮的怀乡之情。
7.这两句诗中,“春风”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暗喻皇帝的恩泽,这二句含蓄地讽刺了唐玄宗不务边防,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
贵州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贵州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8ae26b33687e21af45a9f4.png)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顺(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
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编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07ea6ce6bd97f192379e948.png)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编(必背范文+WORD真题汇总+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绝对精品训练题,值得下载打印练习)专题一: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背范文【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不幸命运的无奈、同情、关切、思念。
2、任选一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2、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画面。
夜晚,不知谁家悠扬的玉笛声悄然的传了出来,随着春风,溢满整个洛阳城。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同类型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由)“暗”,悄无声息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不期然地打动了听者,引起人们无限忧思;“满”,充满、溢满的意思,有夸张意味,突出了笛声悠扬的特点,反衬了夜的宁静,表现了是人孤寂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2363f177232f60ddcca1ee.png)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衡阳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邵阳市岳阳(二)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和“______”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答案】22.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23. (1). 纵、(2). 犹【解析】2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3d5356c7fd5360cba1adb97.png)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3分)【答案】8.“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要赏析古诗中某字的妙处,可从该字的意义所蕴含的情感、所描摹的情态、所描绘的形象等方面去赏析。
比如本题,“偷”本是个带有贬义的动词,可经作者用在此句中,便把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十分逼真的显现出来,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白话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
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
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
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释字、入句、达情——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校word版)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点汇编解析系列—古诗词鉴赏
![(精校word版)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点汇编解析系列—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ac91ac45ef7ba0d4a733b80.png)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答案】4. (1)陶渊明《桃花溪》【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记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考点解析】有关桃花源的诗句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最佳答案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横批:化外遗民《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9676280b4c2e3f572763ad.png)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汇编真题——诗词赏析专题班级姓名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四、【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贵州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贵州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acf63d168884868762d6ff.png)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顺(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
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含解析)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55e01743323968011c92cf.png)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含解析)5 c (14题。
(共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2分)14.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13【解析】“牵黄”“擎苍”“锦帽貂裘”说明“装备齐全”;“千骑”说明“随从众多”;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理解译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答案】(2分)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14【解析】据《史记》记载汉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遣冯唐”,是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天狼星,据《晋书天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进扰的西夏军队。
“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答案】(2分)“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
“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居士。
太原(现在属陕西)人。
唐代大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⑵孤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上有孤寺。
⑶贾亭贾亭。
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
⑷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⑸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⑹暖树向阳的树。
⑺不足不够。
⑻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具有画面感。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精选.doc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精选.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57913da98271fe910ef9b6.png)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2018 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编 2018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 13 .诗歌赏析。
(5 分)约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唐)白居易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 )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 分) 【答案】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雨声、蛙声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衬托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
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
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2018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8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0c9ac65ce050876321390.png)
2018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58题,31页,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18中考·北京)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①-③题。
(共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②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本题有图片,但上传通不过,故去掉)答:③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2.(2018中考·甘肃定西、武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0-21题。
(5 分)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结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2018中考·广西梧州)古诗赏析(2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
考查要点如下: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
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
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
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
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
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
“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
“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
二、方法指导1.概括内容主旨、感悟诗人情怀。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古人云“诗言志”,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情怀。
诗人的情怀有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两种,但诗贵含蓄,所以,考思想感情绝大多数考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怀。
如:连云港市陆游的《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南通市《春雪》: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无锡市杜甫《绝句》: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遥,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2.把握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
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方面指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即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因为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如昆明市的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对本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就涉及到拟人的修辞手法。
由于被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理解整首诗意、体味意象意境。
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营造。
所谓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杨柳、明月、梅花的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内在情思的统一。
这类题型往往要求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景、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如盐城市《游山西村》: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温州市《送友人》: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什么样的景象?4.体会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特色。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诗是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炼字炼句追求的最高境界。
品味语言类试题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学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
如无锡市杜甫《绝句》: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湖北恩施市赵师秀《约客》:第四句诗(“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同样是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徐州市从炼字入手: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而连云港市则从炼句入手:简要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的哲理。
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一问没有规定回答问题的角度,考生需要从语言欣赏、情感体悟、内涵探究这三方面中的任两方面作答。
这类试题命题常见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领会诗词中某个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最有意味、最具特色的一句或一联。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真题呈现)【2016年中考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分)1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9.比喻水中映月10.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9.试题分析:阅读本句即可判断出“镜”是比喻水中之月,根据诗句内容点明其景象的形态填答。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
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
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
也即知人论世。
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
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再如学李白的诗,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经历政治生活的几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极其矛盾的思想性格。
他的诗歌基调是积极反抗、昂扬进取的,同时又夹杂着消极颓废,交织着痛苦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作品的中心主题有:(1)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然也有集中表现他追求和幻灭,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矛盾斗争的,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还有部分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强烈反抗封建秩序与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强烈要求摆脱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在其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表现的最充分。
(3)还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则热情歌颂边疆将士抗敌御侮的战斗精神,是一组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但直接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
总之,李白是以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
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如:《天净沙·秋思》《渔家傲·》小技巧: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
菊-高雅莲-高洁柳-惜别月光-思念落日-惆怅春风-得意浮云-飘零落叶-失意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松:坚贞高洁梧桐:凄凉悲伤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一、【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2~23题。
(4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2.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从诗中何处可知?(2分)【答】23.说一说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答案】22.即中秋夜。
“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令花。
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
23.中秋夜思亲怀乡。
【解析】22.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试题分析:诗词赏析一般可以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受诗歌的主题。
此题应该从诗歌内容上来体会主旨。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苏堤春晓【清】阮元北高峰上月轮斜,十里湖光共一涯。
破晓春天青白色,东风吹冷碧桃花。
【注释】这首诗写于嘉庆六年,作者刚任浙江巡抚,在海上剿匪游击战中面临困难与考验(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整首诗的内容。
(3分)(2)请赏析“东风吹冷碧桃花”一句中“冷”字的作用。
(3分)【答案】(1)一轮明月固定在北高峰上,洒下淡淡月光。
湖光显山色,明暗成对比,十里西湖引向深远处。
春天的破哓时刻天空呈现青白色,一阵东风吹来,乍暖还寒,但鲜艳的桃花已经报告春天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