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2)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1. 引言防洪是在长江流域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针对当前洪灾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的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自古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洪水灾害也一直是长江流域的一大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在进行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洪灾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洪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
3. 目标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目标是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以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长江流域的抗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保护重要的城市和农田不被洪水淹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合作,形成统一的防洪指挥体系。
4. 内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洪水灾害评估和预警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同时,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4.2 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投入,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
重点对重要的河道和堤坝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要加强防洪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4.3 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生态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认识

对 长 江 流域 防洪 规 划 的认识
刘 宁
( 水利 部 , 京 105 ) 北 003 摘 要 : 江 干 流 全 长 6 0 m, 域 面积 10万 k 占全 国陆 地 总 面积 的 l .% , 住 着 全 国约 1 长 0k 流 3 8 m, 88 居 / 人 1。 流 3的 : 7 域 内气候 温和 , 量 丰 沛 , 年 平 均 水 资 源 总 量 966亿 m , 雨 多 1 3 占全 国水 资 源 总 量 的 3 %。 长 江 流 域 防 洪规 划 始 6 于 2 纪 5 年 代 , 江 水 利委 员会 在 15 编 制 的《 江 流域 综 合 利 用规 划要 点 报 告 》 0世 0 长 99年 长 中就 对 长 江 流 域 的 防 洪进 行 了较 为 系统 的规 划 ,92 18 两 次 长 江 中下 游 防 洪 座 谈 会 对 其 中 的 防 洪 规 划 又进 行 了 系统 的 完 善 。 17 、90年
中耕 地 1 . 9 6万 } 2 涉 及 人 口 29万 人 , u , n 2 中下 游 5省 死 亡 1 6 2 5
雨量丰沛 , 多年平均水 资源总量 966亿 m , 1 占全 国水资源 总量 的 3 %。长江洪涝灾 害成 为长江 流域 的心腹 之患 应该 说是 近 6 代 的事 。清代学者魏源就 曾经指 出: 历代 以来 , “ 有河患 而无 江 患” 。据统 计 , 自西汉( 公元前 26年) 0 至清末 (9 1 ) 217a 11 年 的 1 间, 长江水 灾共 24次 , 1 平均 约 1 一次。长江愈 到近代洪灾愈 0a 多, 灾情也愈严重 ; 唐代平 均 1 一次 , 、 时期 平均 5 8a 宋 元 ~6a
基于对长江流域 防洪形 势演变的理解 , 分析 了新编 长江流域防 洪规 划的特点 , 并依 据专 家对 该规 划 的审查 , 讨
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

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要道,但也是中国最长江河流
域的洪水频发地区。
为了有效应对长江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我们制定了一套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
加强长江干流及支流的堤防加固和修建,提高抗洪能力。
同时,加
强对长江上游水库的管理和调度,合理调节水库蓄水位,减轻下游
洪水压力。
其次,我们将加强长江流域的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多
层次的监测预警网络,包括实时监测、遥感监测和气象预警等手段,提高对长江洪水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人民群众的
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
通过
生态恢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提高长江流域的
自然防洪能力。
同时,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
资源,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最后,我们将加强长江流域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建立
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抗洪救灾能力,及时有效地开展灾后重
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总之,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
们将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一方案,确保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取得实质
性成效。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指为了预防和减轻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所制定的
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长江流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流域,也是洪水最
严重的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水位、雨量、流量等监测
设备,对长江流域水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灾害预警系统及
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高防洪预警能力。
2. 加强河道和堤防的修建与改造。
通过对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
道进行疏浚和整治,加强对堤防的维护和加固工作,提高河道和堤
防的承洪能力,减少洪水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3. 调节水库和湖泊的防洪容量。
通过修建、扩建和改造水库和湖泊,增加其蓄水容量,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4. 加强流域管理与治理。
加强长江流域的综合水资源管理,统筹考
虑洪水防御、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社会和公众的防洪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防洪工作的能力。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进。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期评估

长江、黄河大保护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Apr.2020NO.4VOL.302020年4月第4期第30卷0引言长江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江河,流域面积约180万km 2,流域内聚集了全国33%的人口,创造了35.4%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同时,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威胁着流域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1998年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工作。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2号正式批复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批复以来,长江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规划拟定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但随着防洪工程建成投运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长江流域面临新的防洪形势和新的防洪保安需求。
目前,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已过,为了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十分有必要对照检查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客观分析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使剩余规划期内规划执行更加符合长江流域实际情况,更好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
同时,在近期水平年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意见,对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议,可为下一轮规划的编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以2016年为基准年,通过收集整理《规划》实施以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情况,对流域防洪规划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总结以往防洪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分析评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期评估意见,并对今后《规划》实施提出建议。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期评估王乐要威王翠平李安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10)摘要:防洪是长江治理与保护的首要任务,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明确了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5年)的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本)前言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洪水很大,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重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领导、组织广大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
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长流规》)和1999年批转的《水利部关于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流域的防洪减灾作了全面安排,在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流域水情、灾情、工情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布臵了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的工作。
根据1998年10月水利部《防洪规划任务书》的安排及要求,结合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长江委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大纲》,并组织流域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
太湖水系是长江下游重要水系之一,其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已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另行编制,本规划只纳入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状况资料。
2005年1月19日〜21日,水利部组织召开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审查通过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是在《长流规》和其后开展的有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特点:(1)通过调查、收集及测量,获取了流域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资料;(2)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3)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4)利用新资料,开发新技术,贯彻新思路,提出防洪规划新成果。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2号文正式批复本规划。
流域防洪形势流域概况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km,流域面积约180万km2。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三峡工程防洪规划与防洪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防洪规划与防洪作用
仲志余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3(034)008
【摘要】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根据"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指导方针,规划长江防洪采取堤防、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并结合非工程措施,形成完善的防洪体系,其中三峡工程是规划的长江防洪体系中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蓄和荆江分洪区的运用,荆江大堤可防1 000 a 一遇洪水.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仲志余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13
【相关文献】
1.澧水流域防洪规划与皂市工程的防洪作用 [J], 黄智勇;何学春
2.长江三峡工程中国人的骄傲--国务院三建委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国家机械工业局三峡办公室高级顾问梁维燕院士谈长江三峡工程及其机电设备 [J], 梁维燕
3."20·8"洪水金沙江流域水库群调度对川渝河段的防洪作用 [J], 陈桂亚;冯宝飞
4.2020年澧水流域大洪水江垭水库与皂市水库防洪作用研究 [J], 刘世军;吴德强
5.辽河干流主要水库工程防洪作用与防洪效果分析 [J], 曲凤垚;李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利部调研推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工作

水利部调研推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工作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24(34)3
【摘要】2024年2月26—28日,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赴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湖北两省,推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工作,实地调研蓄滞洪区建设及洲滩民垸治理等规划方案情况,了解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果,听取沿江各省市意见建议,研究推进规划修编下一步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冬顺参加调研。
陈敏指出,保障防洪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事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页数】1页(PI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珠江流域防洪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洪工作——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接受《中国水利报》记者访问
2.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在汉召开
3.南京市修编城市防洪规划并获水利部审查通过
4.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重点推动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
5.长江委召开长江流域规划修编工作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辉煌70年·流域篇GLORIOUS 70YEARS·WATERSHED CHAPTEROct.2019NO.10VOL.292019年10月第10期第29卷1流域概述1.1地理概况长江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延展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8省(自治区)。
流域西以芒康山、宁静山与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以巴颜喀拉山、秦岭、大别山与黄河、淮河水系相接,东濒东海,南以南岭、武夷山、天目山与珠江和闽浙诸水系相邻。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km ,流域面积约180万km 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8%。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958亿m 3。
长江流域地貌类型多样,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占流域面积的84.7%,平原占11.3%,河流和湖泊水面占4%。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和陇南川滇山地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级阶梯为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湖北、贵州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 ;第三级阶梯由淮阳低山丘陵、江南低山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都在500m 以下。
1.2河流水系长江河源至河口,总落差约5400m 。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km ,占全江长度的70.7%,控制集水面积约100万km 2,其中宜宾以上河段称为金沙江(包括通天河、沱沱河),长3464km ,落差5100m ,占全江总落差的95%。
长江出三峡后,进入中下游平原区。
宜昌至湖口段为中游,长955km ,区间集水面积68万km 2,其中枝城至城陵矶段称为荆江河段,全长347km ,是防洪问题最突出的河段。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km ,区间集水面积12万km 2。
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流域面积1万km 2以上的支流有49条,10万km 2以上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4条。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优化设计研究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优化设计研究一、引言防洪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集的区域,其防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优化设计研究,将对长江流域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发展与现状长江流域历史上经常出现洪水,典型的例子是1954年的汛期,洪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导致数百人死亡,大约有400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亿元。
此后,长江流域防洪工程得到了加强和改进,防洪工程的主要措施包括堤防和水库工程。
2002年,长江流域防洪工程进入了新阶段,国家开始实施三峡工程,从而提高了防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长江流域防洪工程设计优化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流域范围的广泛、地质条件的复杂、水文特征的多变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等一系列因素,目前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长江流域防洪工程进行设计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长江流域防洪工程设计优化的主要措施1. 堤防的加固和维护堤防是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长江流域的堤防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老堤老桥问题、漏排涵洞问题等。
因此,应该加强堤防的加固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水库和泄洪工程的改进水库和泄洪工程是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具体的措施包括增加水库容量、优化泄洪通道等。
3. 建设避洪区和移民安置区在长江流域,有许多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都处于洪水的威胁之下。
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避洪区和移民安置区,以减轻洪水对居民的影响。
4. 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随着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开始涉足防洪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风险分析和监测,预测洪水的发生和范围,提前采取措施,对防洪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洪水基本上都由暴雨形成,暴雨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雨量的70%~80%,长江流域除金沙江中上段,雅砻江、岷江上游基本无暴雨外,其余150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均有暴雨出现,因此长江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范围很广。
在干流上游及支流的山区,有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为害。
干流上游及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有因江河洪水上涨漫溢造成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洪水灾害,干流中下游及支流尾闾冲积平原有因江河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严重灾害,滨海河口地区除受暴雨洪水灾害外又受风暴潮的侵袭。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承泄了上游干支流及中下游支流的巨大来洪,虽有比较宽、深的河道宣泄洪水,但安全泄洪能力仍远小于巨大洪水来量,平原区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几米至十几米,因而是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是长江防洪的重点。
兹将建国40余年来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概述如下:一、防洪规划工作开展情况(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区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委会”,1956~1988年期间又改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1989年又改为“长委会”)成立后,在水利部直接领导下,即大力进行堵口复堤和堤防的整修加固工作,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基本资料整理搜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由于认识到消除洪患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因而即着手进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排渍规划工作。
当时根据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长江防洪工程极为薄弱的现状和建国初期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提出:(1)当前长江防洪的最高目的是“保证在1949年同等水位的情况下不发生溃决,争取1931年水位不发生溃决”。
(1949年或1931年的最高洪水位是在沿江两岸溃口后,平原区蓄纳了300~400亿立方米或500~600亿立方米的洪水后的水位)。
(2)在还没有合理解决长江河槽所不能安全承泄的300~400亿立方米洪水以前,必须按照中央“重点防护,险工加强”及“临时紧急措施”等原则去尽力减少灾情。
国务院批复《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总之 ,珠 江流域 综合 治理 是一项 复 杂 的系统 工
程 , 及 到 滇 、 、 、 、 、 六 省 以 及 香 港 、 门 涉 黔 桂 粤 湘 赣 澳
特别 行政 区 。我 们利 用流 域水 量统一 调 度进行 咸 潮 治理 还 只是 开创 的一 个课 题 ,相信在 未来 的流域 管
有 一 定 调 蓄 能 力 的 骨 干 水 库 多 位 于 西 江 上 游 ,控 制 西 江 流 域 面 积 约 13 且 距 三 角 洲 近 l0 k 中 下 游 /, O0m, 2 3万 k 间 缺 乏 水 资 源 调 控 手 段 [。 由 于 上 游 水 m区 8 1
[ ]王 琳 , 建 章 , 庆 丰 . 展 需 要 规 范 规 范促 进 发 展 [】 7 李 詹 发 J.
到 10年 一 遇 , 遭 遇 类 似 17 0 在 80年 特 大 洪 水 时 两 岸 主 要 防 洪 大 堤 不 溃 决 ,城 陵 矶 以下 河 段 能 防 御 新 中
理 中 ,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借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 靠 落 凭 依
( ) 域 综 合 治 理 依 靠 统 筹 管 理 三 流 中 央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澳 门 同胞 用 水 问 题 ,但 近 年
逐 步 完善 的 机制 、 法规 、 程措 施 , 个 部 门团 结治 工 各 理, 流域综 合治 理将 不再 是威胁 民生的难 题 。
设 的紧迫 性 ,建设 西江 干流控 制性 工程 大藤 峡水 利
枢 纽 已迫 在 眉 睫 。
理 ,存在行 业 间利益 冲 突和矛 盾 ,必 须从 法 规建 设
人手 , 制定 《 江 水 量 调度 条 例 》 为 实 施 统 一 调 度 珠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长江洪水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应运而生。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包括洪水调度、堤防治理、水库建设以及流域规划等方面。
其中,洪水调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和水文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及时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通过对上游泄洪进行调控,可以将洪峰推迟或分流,减少下游的洪水量,降低洪灾风险。
另外,长江流域的堤防治理也是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江沿岸堤防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下游地区的洪水防范能力。
因此,加强堤防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修复和加固堤防,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防洪能力,对于维护下游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
除了洪水调度和堤防治理外,水库建设也是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水库,可以调节长江的水流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同时,水库还可以作为蓄水源,提供后备水源供应,解决旱季的用水需求。
因此,在规划长江流域防洪工程时,应适当考虑水库的布局和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流域规划也是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域规划是指对整个流域的各项管理措施和政策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通过流域规划,可以统一管理和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流域规划还可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
总而言之,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的洪水调度、堤防治理、水库建设以及流域规划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提高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希望长江流域的防洪规划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长江防洪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江防洪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长江防洪的重要性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河流,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底蕴。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聚集区,沿岸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地势低平,水土流失严重,雨量集中,洪水灾害频发,给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长江防洪工作,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长江防洪的现状分析长江流域的防洪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各种防洪工程的建设。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防洪面临着许多挑战。
目前,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三峡工程、葛洲坝、梦幻湖等重要工程,这些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长江的防洪能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比如,部分防洪工程建设不完善,管理缺乏标准化,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长江防洪的可行性研究1. 增强防洪意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长江流域居民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建立健全的应急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灾害信息,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2.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长江的防洪能力。
加快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建设进度,完善现有工程,修复和加固老旧工程,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江防洪系统,以有效减少洪水对沿岸地区的破坏。
3. 加强水源涵养,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水源涵养工作,改善水土保持条件,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提高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4. 强化政府的领导和监督,落实长江防洪责任。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起健全的长江防洪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长江防洪工作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四、长江防洪的实施建议1. 增加长江防洪投入,加大防洪工程建设规模和进度,提高抗洪能力。
2. 完善长江防洪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长江防洪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3. 强化长江防洪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构建起一支齐心协力的长江防洪队伍。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及在2024年1号洪水中发挥的作用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是中国长期以来对防洪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保护沿江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减少洪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在2024年1号洪水中,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有效的防洪效果。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洪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水库、堤防、闸坝、泵站等设施,以及相应的调度机制和技术手段。
这些设施和措施能够有效地调节江水的流量和水位,提高江流的排洪能力,减少洪灾的发生。
在2024年1号洪水中,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库起到了蓄洪调洪的作用。
当洪水来袭时,水库可以调整蓄洪水位,减缓洪水的冲击力,避免大量的洪水冲垮堤防。
其次,闸坝和泵站起到了调度排洪的作用。
通过开闸泄洪和抽水排涝,可以将洪水转移至安全区域,减少沿江地区的洪涝风险。
此外,堤防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洪水侵袭,保护沿江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洪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防洪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考虑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在洪水来袭时,相关部门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组织人员和物资投入到抗洪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长江防洪工程体系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江水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对防洪体系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沿江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给江水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次,部分地区的堤防和水库设施老化严重,需要进行修复和更新。
此外,气候变化对防洪工作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洪水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综上所述,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在2024年1号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体系的设施和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洪灾的发生,保护沿江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防洪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提高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整体效能。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解读(14页,详细)(word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2013-05-27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研究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研究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长江沿岸地区也面临着持续的自然灾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洪水。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建设和改善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长江流域的洪水危机长江流域是中国面积最广的流域之一,涵盖了全国1/5的土地面积。
长江及其支流河流密布,地形起伏大,地势低洼,而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多对长江流域洪水危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21世纪以来,中国多个地区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洪灾,其中长江流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洪灾,直接造成了超过100人死亡,数百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为了应对这种自然灾害,建立高效的防洪保护体系变得势在必行。
2.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现状目前,长江流域的防洪保护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水文监测、防洪调度和防洪工程。
2.1 水文监测水文监测是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第一步。
中国水文局和长江水文局在沿岸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监测站,对河流的水位、水量和河流演变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数据是防洪调度和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
2.2 防洪调度防洪调度是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核心。
长江水文局负责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水位和水量等监测数据调度水资源,确保河流和水库的水位和水量在安全范围内。
2.3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是加强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重要手段。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在长江流域投资了巨额资金建设了大量的防洪工程,包括水库、堤防、泄洪渠和持续的改善工程。
然而,尽管长江流域的防洪保护体系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3.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需要不断改善和升级。
贯彻治水新思路 谱写长江防洪规划新篇章

16 80年和 17 80年两 次特大 洪水 。2 纪 以来 , 江又 发生 了 0世 长
13 年 、95 、94年 、98年大 洪水 , 次大洪 水都 造成 了 9 1 13 年 15 19 历 重大 的灾害损失 。
19 90年国务院批 准 的《 长江 流域综 合 利用 规划 简要报 告》 根据前述防洪治理方针和原 则 , 对长江 防洪 规划方案 又进行 了
出 了今 后 一段 时期 长 江 防 洪 工作 仍 需 重点 研 究 的 内容 。 关 键 词 : 洪 规 划 ;治水 ;新 思路 ;长 江流 域 防
中 图分 类 号 : V 1 . T 224
文 献 标 识 码 :A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横贯 我国西南 、 中、 华 华东 3大经济
治区 、 辖 市 ) 流 域 面 积 10万 k】, 直 , 8 n 占全 国 陆 地 总 面 积 的 2
1 .% , 88 居住着全 国 1 / 3的人 口。流域内气候 温和 , 水资源丰沛 ,
矿产资源丰富 , 交通便利 , 自古 以来就是我 国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 重要地 区 , 同时频繁而严重 的洪涝灾 害也威胁着 流域 内广大地 区, 特别是 经济发达 的中下游平原 区 , 制约 了经 济社会发展 , 严
步提高防洪能力 , 而平原 区的分蓄洪 工程将 逐步减少 运用数量
与机会。
长江洪灾从 汉代起就 有简 略的记载 , 隋代以前 , 长江 中下游
沿江平原人烟稀 少 , 岸滞蓄洪水 的湖泽 多 , 大灾情小 , 两 水 虽洪
水 泛滥而人水相 安。盛唐 以后 , 随着人 口的迅速增加 , 洲滩围垦 筑 堤活动 日趋增 多 , 发展 成富庶 的鱼米 之乡 , 争水 地 , 人 水致人 灾的局 面 日益突 出, 洪灾逐渐严重 。据 历史记 载, 从公 元前 26 0 年( 西汉 ) 至公 元 11 年 ( 末 ) 2 1 间, 江共发 生洪 灾 91 清 的 l7年 长 24次 , 1 平均约 1 一次 , 中唐代平均 1 一次 , 、 时期 平 0a 其 8a 宋 元 均 5a一次 , 清 时期平均 4a 次。1 世纪 中叶, 明、 一 9 连续发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6-10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9-0016-03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陈肃利 胡维忠(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
关 键 词:防洪规划;必要性;新成果;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 V212.4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有人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 DP 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
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治理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1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1998年以前最近一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时开展的,其成果反映在1990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中。
《长流规》编制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长江防洪建设的投入,1998~2004年期间,共安排投资约7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3亿元)加高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堤防5341km ,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到了规划标准;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km 2,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m 3;对部分干支流河道、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进行了整治及清淤疏浚;开工建设了紫坪铺、皂市、江垭、港口湾、廖坊、大房郢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了重点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长江上游“五江一河”和其他重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一项关键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目前约10a 一遇提高到100a 一遇,避免特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防洪工程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防洪形势发生了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对长江中下游发挥巨大防洪作用的同时,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相当长时期内三峡水库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游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引起河道的泄流能力、槽蓄量及荆江三口分流等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三峡水库的蓄泄调度也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情变化。
1998年大水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各方面对如何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如果过度地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不加限制地与洪水争地,不给洪水留有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此外,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99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应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同时明确了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防洪法》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的防洪经验,特别是根据1998年长江的防汛实践,结合新的水情、工情、新出现的问题,对防洪新的认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考虑到三峡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补充及完善,是将防洪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执行《防洪法》的具体要求,是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需要,是指导今后长江防洪建设的要求。
因此,1998年大水后在《长流规》基础上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2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1998年10月,水利部布置开展防洪规划工作,并提出《防洪规划任务书》。
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总结以往规划、研究成果和历年长江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遵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编制提出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对今后20a 长江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第37卷第9期人 民 长 江V ol.37,N o.92006年9月Y angtze River Sep., 2006纪初期长江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对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流规》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新编规划的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
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防汛实践检验,《长流规》拟定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也暴露了长江防洪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除由于投入不足、工程未按规划标准实施外,还主要体现在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洪水的关系。
因此新规划将人与洪水和谐共处,人给洪水以必须的出路,洪水不致给人以巨大灾害,大力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防洪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规划思路贯彻始终。
由于大量围垦、过度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降低了河湖调蓄洪水能力,使洪水位抬高,这说明不给洪水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
吸取1998年洪水的教训,在防洪规划总体布局中增加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内容,规划对一批洲滩民垸采取“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措施。
这些堤垸大多数在一般年份,可利用进行耕作,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而遇较大洪水必须滞蓄洪水,给洪水以出路。
堤防是长江防洪的基础设施,由于长江中下游的堤防均是修建在第四纪冲积平原上,地质条件较差,表层粘性土壤很薄,底下是深厚的强透水层,堤防越高,风险越大,一旦失事后,造成的损失及危害越大。
规划必须拟定适当的堤防高度,否则,堤防越高,调蓄洪水的空间越小,致使同样洪水条件下,洪水位不断抬高,洪水位抬高后又要加高堤防,将造成加高堤防与抬高洪水位的恶性循环。
同时,堤防必须做好基础防渗处理,达到汛期在设计水位下只需专业队伍巡查排险,无需动用广大军民防守,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分蓄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安全建设缓慢,加之管理不善,导致计划运用十分困难,给重点地区防汛带来极大的压力,造成的风险很大。
因此规划强调近期重点建设一部分分蓄洪区,以适应遇大洪水分洪需要;另外分蓄洪区应按移民建镇的思路搞好安全建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近些年的防汛实践,也充分反映了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特别是管理乏力,相应的政策法规滞后,使工程措施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在新规划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2)反映了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影响和江湖关系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对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可能影响就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结论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将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巨大的作用,“清水”下泄引起的坝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对防洪形势的影响问题也已基本清楚,不是三峡工程能否动工兴建的制约因素。
《长流规》主要反映了三峡工程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
国家计委办公厅1997年1月以《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长远防洪形势和对策的研究的函》(计办农经[1997]32号)部署开展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安排,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布置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构建并完善了荆江与洞庭湖一维河湖联算的河床冲淤数学模型、重要河段二维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湖冲淤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河湖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流能力的变化对防洪的影响,从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出发,提出了三峡工程建成后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反映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3)按照《防洪法》的要求划分了防洪区,根据各防洪保护区经济社会最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了相应的防洪标准。
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根据1998年国家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要求,新编规划中划分了长江流域防洪区。
据统计,2003年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约为15.38万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5%;耕地面积约614万hm2,占全流域的27.5%;人口约11746万人,占全流域的26.7%;国内生产总值约21484亿元,占全流域的49.4%。
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中长江上游为1.34万km2,约占8.7%;长江中下游为14.04万km2,约占91.3%。
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面积为11.81万km2,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068万人,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87.3%;耕地面积438.9万hm2,约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80.1%;G DP为19055.8亿元,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93.5%。
由此可见,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是长江防洪的重点。
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是反映防洪保护区的各项防洪工程总体防御洪水能力的指标,与防洪保护区内工农业发展状况、要求及国民经济可承受的能力密切相关。
新编防洪规划以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国标《防洪标准》)为依据,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各防洪保护区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洪灾情况及洪水泛滥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合理确定了各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
(4)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对分蓄洪区进行了合理分类,明确了各类分蓄洪区的建设思路。
《长流规》按照防御1954年洪水的要求,在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地区、城陵矶附近地区、武汉附近地区和湖口附近地区共规划安排了40处分蓄洪区,分蓄洪总面积1.19万km2,有效蓄洪容积约628亿m3。
新编防洪规划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分蓄洪区的启用机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分蓄洪区分为重点、一般和规划保留3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