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金融和人工智能企业的就业效应——基于断点回归分析
疫情当前就业形式分析报告
![疫情当前就业形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e537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4.png)
疫情当前就业形式分析报告标题:疫情当前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业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疫情当前的就业形势,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疫情对就业的影响1. 就业领域的受影响程度不同疫情对餐饮、旅游、零售等服务行业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大量减少、企业关停,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而一些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行业则因为疫情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
2. 就业方式的变化疫情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线上工作和远程办公,这导致了一些传统行业中人才流失和工作模式的转变。
很多公司纷纷调整组织架构,提供远程工作的机会,引导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三、疫情当前就业形势分析1. 就业率下降由于疫情的冲击,许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或暂停招聘,导致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就业率下降。
特别是年轻人和初入职场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面临就业压力。
2. 各行业的就业前景不同疫情下,一些行业岗位需求下降,就业前景较为严峻,对求职者的要求也更高。
而一些新兴行业,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则呈现出一定的就业增长。
3. 弹性就业需求增加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再仅停留在具备固定技能上,更倾向于寻找具有弹性和多元能力的员工。
这使得一些自由职业者、兼职工作者受到追捧,弹性就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四、应对策略和建议1. 学习与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疫情当前,求职者应当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尤其是数字化、在线营销等与疫情下兴起的新兴行业相关的技能。
这样才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2. 寻找新的机会疫情下,求职者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多跨行业或者就业地点寻找新的机会。
积极主动探索和开拓,灵活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3. 强化自身的抗压能力疫情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求职者需要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对未来保持信心。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8e05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7.png)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研究报告,以及对相关行业专家的采访,得出了以下结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中国就业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些职业将受到冲击,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来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以确保就业市场的平衡和稳定。
一、引言人工智能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
其在自动化、数据处理和模拟人类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对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和就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尤为显著,对就业市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某些传统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例如,在制造业中,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在金融行业,智能化的客服系统和自动化的数据处理软件取代了部分人工岗位。
这导致了一部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面临失业风险。
三、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就业机会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以人工智能工程师为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对人工智能工程师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催生了一系列相关行业,如大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专家等。
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四、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发展的措施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提供相关岗位的培训和转岗支持;企业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个人也应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市场需求。
五、结论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部分传统职业受到冲击,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在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重要的角色。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之策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之策](https://img.taocdn.com/s3/m/3e44e5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8.png)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之策1. 引言1.1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就业市场到金融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在供应链方面,由于疫情造成了全球生产体系的瘫痪,许多中国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和生产停滞的困境。
在消费市场方面,由于疫情导致居民出行受限、消费需求下降,零售、餐饮等行业遭受重创。
在外贸方面,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和贸易壁垒加剧的影响,中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疫情也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影响,许多企业因生产停摆而裁员或减薪,失业率上升。
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应对。
1.2 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中国政府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中国政府加强了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扩散。
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国政府封锁了疫情严重的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封控措施,以遏制病毒的传播。
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医疗物资的生产和供应,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充足。
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来稳定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中国央行多次降息并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增加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政府还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包括减税降费、财政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并积极推动经济的复苏。
这些应对措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产业受影响情况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广泛影响,各个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首先是制造业,由于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许多工厂面临着原材料短缺和订单减少的困境。
出口市场的需求也受到了削减,使得出口型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其次是服务业,包括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受到了重创。
由于疫情导致人员流动受限,这些行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降。
房地产业也受到直接影响,因为购房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感到不确定,导致购房需求下降。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回归分析方法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回归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332e0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d.png)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开发人员经常需要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
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测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人工智能开发中,回归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预测分析等领域。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自变量(输入)与因变量(输出)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根据分析的目的和数据的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的回归分析方法,如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岭回归等。
线性回归是最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之一。
它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来预测未知的因变量取值。
多项式回归则考虑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使用高次多项式函数来拟合数据。
岭回归是一种正则化方法,用于处理数据存在共线性问题的情况。
二、回归分析在人工智能开发中的应用1. 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回归分析在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建立各种模型,从而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在医疗领域,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来预测疾病的风险和患病率。
2. 预测分析回归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这对于企业决策、市场分析等方面非常重要。
例如,在销售领域,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来预测某种产品的销售量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3. 智能控制回归分析在智能控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控制系统通常需要根据输入信号来调整输出信号,以实现特定的控制目标。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建立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例如,在机器人控制中,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学习机器人的动作规律,以实现自主导航和操作。
三、回归分析的挑战和应对方法尽管回归分析方法在人工智能开发中应用广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就业对策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就业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5da31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d.png)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就业对策
概述
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业市场也没有幸免。
本
文将探讨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
影响因素
1. 劳动力供需失衡:许多公司因为疫情而停工或裁员,导致就
业市场供求失衡。
2. 产业结构调整:某些行业受到疫情冲击更大,例如旅游、酒
店和零售业。
而其他行业,如互联网和医疗保健,可能受益于疫情。
3. 招聘冻结:许多公司冻结了招聘计划,减少了新员工的录用。
4. 岗位需求变化:疫情可能导致某些职位需求下降,而其他领域,例如疫情防控、流行病学研究和在线教育,需求上升。
就业对策
1. 转行或技能提升: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从业者,考虑
转行到需求较大的领域,并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
2. 灵活就业:积极寻找兼职或自由职业机会,提高就业灵活性。
3. 教育培训:利用疫情期间的空闲时间,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研究新技能,提高竞争力。
4. 创业机会:疫情可能带来新的商机,开拓创业领域,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5. 积极适应新工作方式:疫情可能促使更多公司采用远程工作和灵活工时,适应并善于利用新的工作方式。
结论
疫情对就业市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也为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能。
积极采取相应的就业对策,提高自身能力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对于度过疫情后的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以上所述为对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就业对策的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疫情期间就业分析报告
![疫情期间就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cd4f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d.png)
疫情期间就业分析报告疫情期间就业分析报告引言: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疫情的重要一环,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疫情期间就业市场的现状,并探讨未来就业的趋势和挑战。
一、疫情期间就业市场的现状1.就业率下降:由于疫情导致企业停工、裁员等,大量就业机会消失,就业率明显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全球就业率整体下降了10%以上。
2.失业人口增加:在疫情期间,由于企业裁员或倒闭,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失业人口急剧增加。
以美国为例,疫情期间失业率一度达到历史高点,超过14%。
3.部分行业受冲击较大:疫情期间,旅游、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因而失业人口较多。
而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则相对不受影响。
二、未来就业的趋势和挑战1.新经济形态崛起:疫情期间,线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新兴经济形态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些领域将会出现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数字营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也将成为未来就业的重要趋势。
2.灵活用工模式普及: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采取灵活用工方式,更多岗位采用远程办公、兼职等模式,以减少成本。
尤其是一些自由职业者、兼职人群也将逐渐增加。
3.职业转型的需求增加:由于一些行业的不景气,许多人将面临职业转型的需求。
因此,未来技能培训、教育机构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4.就业竞争的加剧:疫情导致大量失业人口,使得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求职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应对策略1.适应新常态:疫情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工作模式,求职者需要适应新常态,提高自己的远程办公和数字化能力。
2.技能提升:求职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学习和掌握新兴技术和热门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3.灵活就业:求职者可以考虑灵活就业的方式,接受兼职、远程办公等模式,以增加就业机会。
4.积极转型:如果原有行业的岗位受到严重冲击,求职者应主动考虑职业转型,通过学习新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就业的双重效应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就业的双重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9b67150029bd64793e2c05.png)
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就业的双重效应分析作者:周诗怡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年第06期【摘; 要】2016年初,自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的战绩完胜堪称围棋界首屈一指的棋手李世石开始,不只是科学家,普通人也开始被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所吸引。
由人创造出来的机器竟然能打败创造出它的人类,这一认知使科学家更加重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
正如18世纪60年代的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一方面大大促进生产力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大量手工劳动者失业。
论文重点分析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2016, not only scientists but also ordinary people began to be attracted by the magic char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ince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phaGo won the Lee Sedol who can be called the second to none in Go Community with the record of 4∶1.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machine created by man can defeat the man who created it makes scient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ust as the mass production of machines replaced manual labor in the 1860s, on the one hand, it great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made a large number of manual laborers unemploye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and create effect produc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employment.【關键词】人工智能;劳动者;就业;双重效应【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ers; employment; double effects【中图分类号】TP18;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93-02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述在世界各国,工作收入是大多数公民通过参与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工作的主要收入来源。
疫情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微观视角
![疫情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微观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10cf1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f.png)
第27卷第1期2021年1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 Trade Unions#TribuneVol.27No.1Jan.2021【劳动关系研究】疫情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微观视角周静$,文菲斐2,杨永贵$(1.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1;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广东广州510510)[摘要]新冠疫情影响下,劳动关系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是亟需关注的重点*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分析发现,疫情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存在“双刃剑效应”,既有严峻挑战也是重构机遇*一方面,疫情会增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动机,从而对劳动合同制度和员工经济权益两个代表法律规范性与保障力度的指标产生巨大的消极应;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危机凸显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工会建设、集体协商制度在实践中长期被劳资双方忽视或运行实效有限等诸多问题,彰显了其重要性,必将重塑劳资双方的认知,并为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创造契机、提供空间*企业可采取多种举措对身处压力情境的员工及时给予有效的资源支持,以重构更高质量的劳动关系*[关键词]新冠疫情;和谐劳动关系;资源保存理论;双刃剑效应[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416(2021)01-0001-13—、弓I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超大规模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带有挑战性的难题!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工作不仅面临总量性矛盾,而收稿日期:2020—10—23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协同治理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用工融合和争议处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YJC63023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跨法域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19CGL11)、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多维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WQNCX13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K-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回归与预测算法详解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回归与预测算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ad6b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9.png)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回归与预测算法详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完成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的学科。
而在实际的AI应用中,回归和预测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金融和医疗到物流和市场营销。
一、回归算法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根据这种关系对未知的因变量进行预测。
在人工智能开发中,回归算法是一种常见的算法类型,可以对连续型的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1. 简单线性回归简单线性回归是最基本的回归算法之一,用于研究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以房价预测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房屋面积来预测房价。
该算法通过找到最佳拟合直线来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2. 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是对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
与简单线性回归不同,多元线性回归考虑了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如,在房价预测模型中,我们可以将房屋面积、房间数量、地理位置等作为自变量,并预测房价。
3. 逻辑回归逻辑回归是一种用于处理分类问题的回归算法。
它通过将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出转化为概率,并使用一个阈值来判断分类结果。
逻辑回归通常用于二分类问题,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扩展到多分类问题。
二、预测算法除了回归算法外,预测算法在人工智能开发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预测算法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学习和分析,预测未来的结果或趋势。
1. 时间序列预测时间序列预测是一种常见的预测算法,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例如股票价格、气候变化等。
时间序列预测通常基于过去的数据,通过分析趋势、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因素来预测未来的值。
2.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树状模型,用于预测分类或连续型的结果。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割和分类来构建一个树状结构,其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
决策树具有解释性强、易于理解和可解释的特点,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cc1a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4.png)
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传统上,人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导致大量的失业现象。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性高、机械性强的工作,例如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作、数据录入等。
然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而且随着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来参与研发。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导致整体就业水平下降,而是会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导致部分岗位的就业需求减少。
例如,金融、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中的一些机械性重复性工作将会逐渐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这将使一部分从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行业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引导,引导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和研发。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防止出现人工智能技术滥用和对劳动力市场的不利影响。
另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的人员的再培训和转岗,帮助他们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的就业需求。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一部分传统行业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报告范本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a7e5c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2.png)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报告范本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 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其广泛应用正在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就业市场也不例外。
本文旨在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2. 人工智能技术在就业市场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许多工作岗位正在经历变革。
以下是几个典型领域:2.1 生产制造业传统的生产制造业正在逐渐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使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部分劳动密集型岗位可能会被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所替代。
2.2 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自动化交易系统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进行交易,取代了一些传统的交易员工作。
同时,人工智能还能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
2.3 医疗保健行业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AI技术能够对大量病历和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医生提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可能使一些常规的诊断岗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3. 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就业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对工作岗位和整体就业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3.1 岗位变革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将逐渐消失。
例如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某些行政工作等。
与此同时,需要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岗位将逐渐增加,如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
3.2 就业机会转移和转型虽然一些岗位可能会消失,但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维护和管理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
此外,一些需要与人类合作的工作,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和运营管理,也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3 技能要求的转变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现有工作者的技能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2bf5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f.png)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就业市场也不例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研究通过搜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机遇1.新的职业机会的涌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机会得到了创造和拓宽。
比如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智能系统设计师等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职业的涌现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提升劳动生产率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许多重复性、繁琐的任务可以被自动化执行,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作效率的提升进一步释放了人力资源,使得劳动力得以重新分配到其他有创造性、有挑战性的工作领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3.创造新的产业和商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相关的产业和商机。
例如,智能驾驶、人脸识别、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挑战1.部分工作岗位的转移和消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些简单且机械化的工作岗位将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比如一些低级的体力劳动岗位、简单的数据录入工作等,可能会被自动化技术所替代。
这对从业者来说可能带来失业风险和转岗困难。
2.技能需求的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技能需求发生变化。
对于从业人员而言,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对低技能就业者来说,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导致就业困难的问题。
3.隐私和安全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比如个人数据的泄露、信息安全的风险等,这些都对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企业和从业者需要加强对于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和建议1.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重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分析——基于21世纪后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
![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分析——基于21世纪后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8e6e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b.png)
78区域治理DETECTION作者简介:石姝琪,生于2000年,女,本科在读。
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分析——基于21世纪后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石姝琪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和就业成为两大热门民生话题。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全国就业人员人数。
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构造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经过以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自相关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检验,得出最后结论:国内生产总值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起到正向作用,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呈负相关。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就业人员人数;时间序列;线性回归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6-0078-0002一、引言就业之所以被称为改善民生的“温度计”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因为就业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密不可分。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宅”经济逐渐火热,新兴行业进而助力我国经济的发展,孕育出很多新职业,也体现了未来就业的新可能,扩大了就业容量。
伴随着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涌现,年轻人有了多重就业机会和选择,全国就业人员逐年递增。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例如,无人超市、全自动生产线等,对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挑战,一定程度上引发就业人数的下降。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我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因素是多样的,政策的引导、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等等都可以影响就业发展。
由此可见,并没有单一因素能够单项影响我国就业人员人数。
例如本文中的经济因素可能会推动我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增长,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抑制我国就业发展。
本文浅析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作为研究指标,使论述更全面科学,结果分析更有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和模型本文用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从中选取两个可能影响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和居民消费水平(元)来进行模型设定。
新冠疫情下的就业形势如何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疫情下的就业形势如何促进就业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9f107d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d.png)
新冠疫情下的就业形势如何促进就业稳定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就业的稳定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冠疫情下的就业形势,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就业稳定。
一、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停滞和产业链断裂,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就业形势。
以下是新冠疫情对就业造成的影响:1. 企业裁员和停工:由于疫情的冲击,许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或停工,以降低成本和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
2. 就业机会减少:由于疫情控制措施的实施,许多行业受到限制或关闭,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特别是在旅游、餐饮和零售等行业。
3. 劳动力流动受阻:疫情导致了社交距离和交通限制等措施的实施,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使得一些地区的劳动力供需失衡。
二、促进就业稳定的措施为了缓解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了措施来促进就业的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经济刺激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低利率或直接的财政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就业的重要来源,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贷款支持等手段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保持就业稳定。
3. 转岗培训:由于某些行业的停工或裁员,一些劳动力面临着重新就业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转岗培训课程,帮助劳动力重新获得就业技能,提高其再就业的机会。
4. 促进创业就业:鼓励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增长,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创业培训、减免税费和给予财政支持等方式来促进创业就业。
5. 扩大公共领域就业: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项目的投资,增加公共领域的就业机会,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6. 跨行业合作: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挑战并保持就业的稳定。
7.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推动职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有助于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与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10265e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2.png)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对各个行业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新冠肺炎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失业率飙升随着疫情的肆虐,全球许多企业不得不暂时关闭或缩减经营规模,导致大量员工失去工作机会,失业率急剧上升。
尤其是餐饮、旅游、航空等服务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
2.就业机会减少许多企业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不再进行招聘活动,甚至裁员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不少人因此错过了找工作的机会,就业市场逐渐萎缩。
3.工资水平下滑由于供需失衡,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减少导致竞争激烈,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
尤其是一些低技能工人,由于供应过剩,工资待遇进一步下降。
4.就业形态变化疫情爆发后,大量企业开始推行远程办公、弹性工作等策略,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
一些企业也开始倾向于雇佣兼职、合同工或自由职业者,以降低用工成本。
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策略和建议1.掌握新技能面对疫情带来的失业和工作机会减少,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断学习和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选择与当前就业市场需求相关的技能进行学习,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发展远程工作能力随着远程工作模式的流行,学习如何高效地处理远程工作和协作变得至关重要。
提高远程沟通、协作、自我管理等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转行或自创业机会对于受到重大职业变动的人们,可以考虑转行或创业。
在考虑转行时,要结合自身兴趣和技能,选择有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的行业。
同时,也可以考虑开展个人创业,寻找创新机会。
4.灵活适应就业需求在这个时期,灵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尝试接受兼职、合同工或自由职业,同时不断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5.积极求职网络资源尽可能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向各类招聘网站和社区寻找就业机会。
同时,要关注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和项目,提高个人技能。
人工智能、就业数量效应与劳动关系转型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人工智能、就业数量效应与劳动关系转型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9c7951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9.png)
人工智能、就业数量效应与劳动关系转型研究——基于有调
节的中介模型
王晓雨;许清清;江霞
【期刊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24)1
【摘要】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背景,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关系转型的影响。
运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就业数量效应为中介变量,以制度环境为调节变量,从灵活化、法制化和集体化角度探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关系转型的影响。
结果显示,人工智能驱动我国劳动关系的多元化转型,就业数量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且制度环境调节这一中介过程。
【总页数】8页(P56-63)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数量效应;劳动关系转型;制度环境
【作者】王晓雨;许清清;江霞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4
【相关文献】
1.机构股东的积极治理效应研究——基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
2.中国制造企业创新柔性与智能化转型关系的实证研究\r——基于商业模式创
新和环境动态性的中介调节效应3.政府研究补贴、外部融资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4.情绪劳动与适应性销售行为的关系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5.家长学习参与和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基于亲子关系和学习自信心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影响——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影响——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fb6ad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f.png)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影响——基于固
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嘉蕊
【期刊名称】《移动信息》
【年(卷),期】2022()5
【摘要】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演进,引发了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恐慌。
文章采用2006 ~ 2019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最重要应用对我国
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
此外,通过k—均值聚类方法,将制造业行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密集型3类后进行分类回归,以探寻行业的异质性。
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正确
认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从而为确保制
造业就业稳定和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总页数】3页(P0021-0023)
【作者】李嘉蕊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
【相关文献】
1.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效应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2.制造业集聚的地区绿色发展效应检验
——基于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的实证3.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
——基于中国广东省制造企业用工总量与结构的调查4.国际贸易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5.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下制造业企业就业效应研究——基于10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0, 9(4), 171-178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ssemhttps:///10.12677/ssem.2020.94023Employment Effect of Financial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terprisesin the COVID-19 Epidemic—Based o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Wenxu Zhang, Juxiang H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Received: Jun. 16th, 2020; accepted: Jul. 1st, 2020; published: Jul. 8th, 2020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the new crown epidemic, and explores the employment impact mechanism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new crown epidemic. It collected the number of recruitment which issued by 88 AI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enterprises from December 1, 2019 to March 20, 2020 as employment data. Th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odel wa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with January 21, 2020 as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epidemic to explore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the new epidemic o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AI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a significant employment decline discontinuity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no significant discon-tinuity in the employment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Therefo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hasa better stabilizing effect on employment in the COVID-19 epidemic.KeywordsCOVID-19 Epidem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inancial, Employment,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新冠疫情金融和人工智能企业的就业效应——基于断点回归分析张文绪,何菊香*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通讯作者。
张文绪,何菊香收稿日期:2020年6月16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8日摘要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本研究聚焦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表现,探究新冠疫情冲击对金融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就业影响机制。
搜集88家人工智能企业与金融企业在2019年12月1日起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发布的招聘数量作为就业数据,以2020年1月21日为疫情断点设计建立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新冠疫情下金融业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就业效应。
研究发现:金融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存在显著就业下跌断点,人工智能行业就业并不存在显著性断点,因此,人工智能行业相比金融传统行业在疫情下对就业有更好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新冠疫情,人工智能,金融业,就业,断点回归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肆虐,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济动荡下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月2月,全国城镇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同比分别上升0.2和0.9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上升0.1和0.9个百分点。
受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停工的企业数量增加,用工减少,雇员人数减少,失业率显著增加。
部分行业如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就业受到冲击较大[1]。
然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表现出色,在抗疫情一线分忧解难崭露头角,还被国家政策提高到战略高度,推动多项条例和政策鼓励。
纵观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保健和防御等多个环节得到了应用。
1月21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视频工程实验室(珠海)创新中心牵头研发最新AI 测温仪投放武汉抗疫一线使用,AI 测温仪通过温感摄像头系统结合了人脸识别和热成像体温检测功能采集相关信息身份信息与体温匹配形成数据报表,自动启动预警机制并实时传输给疾控部门。
2月7日,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式加入新冠肺炎“防疫战队”,2台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小白”进入武汉市第三医院ICU 病房工作,“小白”能够完成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多种功能。
“不接触式的面对面沟通”助力进一步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武汉火神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引入uAI 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为新冠肺炎分诊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向。
这一系统由联影集团人工智能子公司联影智能提供,是业界首款综合肺炎整体与局部影像特征、根据肺炎影像精确分诊的AI 全流程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除直接应用于抗击疫情之外,在整个国民经济被迫中断运行的背景下,无人机和无人车在监督隔离、输送民用和保障物资、甚至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有突出表现。
疫情是一次对人工智能重要应用的预演,鉴于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亮眼表现,国家在政策上对人工智能做出积极推动,在已知多个行业就业受到疫情重大冲击下,人工智能行业的就业是否免于疫情冲击是激发本文研究的直接动因。
探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就业机制,张文绪,何菊香了解新冠疫情对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效应,有益于政府建立理性的判断,为未来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提供保障性的政策支持。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新冠疫情是一个公共突发事件,对疫情下失业增长并可能引来结构性失业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关注,沈国兵认为此次疫情加剧了我国巨量高校毕业生叠加农村城镇化大量人口的失业可能,稳就业是当务之急,而稳外贸、稳外资是稳就业的关键支撑力[2]。
但关于疫情下人工智能产业的就业影响鲜有研究。
已有国内外学者关注到人工智能技术对疫情控制的作用,国外研究中Arash Shaban-Nejad、Martin Micha-lowski和David L. Buckeridge认为,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正在改变临床和社区环境中的医疗保健格局,并且已经在医疗保健的多种应用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包括集成健康信息系统,患者教育,对健康数据进行地理编码,社交媒体分析,流行病和症状监测,预测模型和决策支持,移动健康以及医学成像[3]。
国内研究中,王宁认为人工智能赋予疫情抗击科学化精准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快速体温检测、大数据防控、机器人接待、医学影像判读等科学防控方式,为全民战“疫”提供了强劲的助力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4]。
国内费晓蕾[5]和管浩[6]持有类似观点。
国内外现有研究都以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应用为着眼点,暂无新冠疫情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就业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作为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机制已有相对丰硕的成果,国内学者王君和杨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总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格局,以创造平抑破坏,才能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7]。
高奇琦、张结斌认为,未来的社会生产部门主要由少数工作的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来实现,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绝大多数的人会面临结构性失业或者全面性失业的压力的后果[8]。
云箴认为,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人工智能作为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但从长期影响看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9]。
国外学者Acemoglu和Restrepo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影响有生产效应、资本积累和资本深化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都能够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但是补偿效应不会那么快地起作用,经济调整要相对滞后并可能经历阵痛期[10]。
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估计了702个详细职业的计算机化概率,基于这些估计研究了未来计算机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果的预期影响,主要目的是分析风险岗位数量以及职业电脑化概率、工资和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约有47%的美国就业机会处于风险之中,工资和教育程度与职业电脑化的可能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1]。
Melanie Arntz,Terry Gregory,Ulrich Zierahn估算了21个经合组织国家的工作岗位自动化程度之后,他们认为新技术的使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技术替代不会如预期那样发生[12]。
新冠疫情下的就业是一个复杂的局面,制造业就业随复工推进将不断改进,而传统服务业全面复工仍然有限制性因素制约,新冠疫情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