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信仰及其凝聚力和软实力。认清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深远意义,反省我国目前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群体。从年龄上看,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从个人素质上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判断力,容易学习到、感受到并接受到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正处在由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渡,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十分关键。
一、大学生信仰的现状
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所谓的“信仰危机”并不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所特有的,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信仰危机”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是社会主导信仰或时代精神的缺失,而是说,人们对原有的主导共同信仰的态度有所动摇、削弱,以至于诱发困惑或迷失的社会心理。应当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平行排列,更多的是传统的、转型的、西方的各种古往今来的思想的立体交错和叠加。
信仰危机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信仰模糊化、边缘化。诸如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他们更加青睐西方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
2、信仰功利化、世俗化。市场经济不断刺激着人们物质欲望的膨胀,一些人的人生信念和价值取向逐渐失去了真善美,将生活中一切市场化、物质化。另外,当代大学生也处在考研、求职等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些使大学生不得不直面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现实问题。
3、信仰的个性化、多元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主流信仰有模糊化、边缘化、复杂化趋向。信仰变得多元且具有个性特点。
4、信仰的非理性化、去本土化和“西化”。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信仰非理性化明显;本土文化意识淡薄,西方文化抢滩校园。例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颇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与此相反,中国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则遭到冷遇。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对策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要注意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普遍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应注意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状况采用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价值澄清法、辩论法等方法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大学生自己在比较和辩论中选择科学的信仰,尊重其人格、尊重其选择,加以恰当的引导,是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较好的方法。
(一)家庭、学校、国家和全社会形成合力
家庭、高校、国家和全社会必须通过综合的全方位的有效手段,形成科学的合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信仰。我们应当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信仰的氛围,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家庭、学校、国家和全社会四者相结合的现代信仰培育新模式。
(二)发挥舆论的宣传的积极导向作用
我们应当发挥舆论宣传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大学生宣传科学理论,真正使党的路线方政策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科学而充分说理去做好解难释疑工作,进而使大学生在释疑中确立起正确的信仰。同时,还可以通过舆论加强正面人物的榜样熏陶作用,大力宣传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典型人物和其他感人事迹,从而营造出有益于树立正确信仰的舆论环境。
(三)加强心里健康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的不稳定及高校扩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特别
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问题不容忽视。如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学习的积极性低
落; 自豪感和自卑感交叉互现; 残酷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巨大压力; 巨大的就业压力等使一些学生对前途、命运感到渺茫。对此, 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运用新方式、新思维
在培养大学生信仰问题上,以往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有许多是可以借鉴的,例如我们可以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方面的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教育,把人文关怀同信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正确信仰。但如果仅停留在原有的方式方法上,势必落后于时代而使教育陷于弱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拓展新方法,运用新方式,开启新思维。
1、利用好网络工具和平台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使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更易于被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所接受。调查中“你认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最好采用哪种途径”,35.87%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大众传媒。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努力发掘它的潜力,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
2、树立正确信仰的新思维
在培养大学生正确信仰时,做到如下三者的结合:(1)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注重大学生个体信仰和社会需求的结合;(2)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3)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承认个体、个性及自我实现的价值的同时,积极寻找传统文化、国家利益和个性发挥的结合点。从而让大学生信仰成为实现个体发展和国家进步不断互动前进的精神纽带和无穷动力。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具有激励斗志、催人奋发、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功能,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信仰树立的前提和基础是信仰主体对一些思想观念的自由选择和认同内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少发号施令把某种信仰和价值观强加于大
学生,而应尽可能多地告诉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信仰。
信息工程学院调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