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_叶春华

合集下载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中文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以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方法取15只SD大鼠,180—220g,分为A组10只,B组5只,A组为模型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按0.12ml/100g腹腔注射,一周两次,共八周。

B组为对照组:纯橄榄油按0.12ml/100g腹腔注射,一周两次,共八周,八周后,禁食12小时处死全部大鼠,解剖取肝组织。

病理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

基因学检测:1.3.4型胶原蛋白结果八周试验期间B组大鼠全部存活,肝组织标本结构清晰,无异常情况;A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病态,肝组织标本均已达到肝纤维化S3以上,多数标本可见小叶被纤维结构分割包围,假小叶形成,干细胞可见脂肪变性;结论该方法肝损伤明显,死亡率低,周期短,能够成功作为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模型。

关键词肝纤维化,四氯化碳,动物模型AbstractObjective: Established animal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Methods: Take 15 SD rats,180-220g, divided into 10 group A, group B 5 只, A group of model group: 40% CCL4 0.12ml/100g by abdominal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olive oil, twice a week, a total of eight weeks. Group B was the control group: pure olive oil press 0.12ml/100g abdominal injection twice a week, a total of eight weeks, eight weeks later, all rats were fasted for 12 hours were sacrificed, dissected liver tissue. Pathology: HE staining, MASSON staining, PAS staining. Genetics testing: 1.3.4 collagenResults: During the eight-week test group B rats survived, liver tissue specimens clear structure, no exceptions; significant morbidity A rat liver tissue fibrosis S3 have reached above, the majority of samples are split fiber structure visible lobular surrounded pseudo lobule formation, stem cell degeneration visible fat.Conclusion: This method obviously liver injury mortality, the period is short, to be successful as chronic liver damage, liver fibrosis model.Key words: Fibrosis, carbon tetrachloride, animal model前言肝病包括1.慢性病毒性肝炎2.药物性肝炎 3.中毒性肝炎 4.脂肪肝 5.酒精肝 6.肝硬化 7.肝肿瘤 8.肝胆结石 9.肝囊肿大多数肝病伴随着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是发生肝硬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加食用白酒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加食用白酒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加食用白酒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发表时间:2017-02-20T16:02:02.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作者:陈菲1 王建美1 盛柳青1 裘颖儿2[导读] 肝硬化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肝硬化致死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 321000;2金华食品药品检验所浙江金华 321000)【摘要】目的: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加食用白酒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

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和对照组(n=10)。

模型组按2ml/kg剂量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食用油溶液,每周2次,连续7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4周末和7周末检测模型组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至第7周时可观察到大鼠肝组织出现结节状增生的假小叶,为典型肝硬化病理表现。

模型组动物成活率为75%,造模成功率为81%。

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地建立大鼠肝硬化实验模型,可用于相关实验研究。

【关键词】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大鼠;肝硬化;食用白酒【中图分类号】R9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077-02肝硬化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肝硬化致死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意外事故,居死亡原因第5位,在美国中年人中则为位居第4位的死亡原因。

国内每年死于肝硬化及并发症的患者达50万,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导致[1-2]。

四氯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对肝、肾有严重损害作用,其可在体内转变为自由基,扰乱肝细胞膜上类脂质的代谢,引起肝细胞坏死,是经典的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所用外源性化合物。

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加食用白酒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以期为研究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吕鹏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3(12)4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快速、高效地制备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分别利用CCL4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做肝脏病理学检查,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CL4腹腔注射造模组与皮下注射组的存活率、造模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二者的肝脏病理学检查、ALT、HA无显著性差异,但它们的血清ALT、HA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制备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优于皮下注射.
【总页数】2页(P339-340)
【作者】吕鹏
【作者单位】272000,济宁,济宁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
【相关文献】
1.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J], 魏晓光;郭辉;陈永珍;张于娟
2.腹腔注射低浓度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J], 李少华;邱玲;程歆琦;李霁;杜顺达;毛一雷
3.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新设计 [J], 马玉珍;韩景田;陈玮;叶路
4.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辅以饮食改良制备犬慢性肝纤维化模型 [J], 章雅琴;李丛蕊;骆
雷;胡跃群;容鹏飞;王维
5.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J], 文志萍;秦冬梅;曹文江;胡利萍;陈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赖力英;杨旭;许向青;蒋永芳;童敏【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15)11【摘要】目的不同剂量的四氯化碳可以引起不同的肝脏损害,本试验用四氯化碳灌服制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5只,分5组,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实验组四氯化碳灌胃剂量依次为每公斤体重1、3、4和5 mL.观察动物的精神状况、食欲、运动情况、毛发、尿的颜色,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数据x±s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动物存活率用x 2检验;各组肝功能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肝脏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各组间肝功能损害的差异及动物存活率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每公斤体重4 mL四氯化碳组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肝脏病理改变.结论每公斤体重4 mL四氯化碳灌胃可用于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总页数】3页(P1655-1657)【作者】赖力英;杨旭;许向青;蒋永芳;童敏【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病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动物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3【相关文献】1.胆管结扎和四氯化碳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J], 刘晓亚;刘瑞霞;崔立建;侯斐;文艳;阴赪宏2.四氯化碳诱导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 [J], 黄建伟;尹良红3.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进展期和恢复期模型的建立 [J], 张磊;李俊;朱鹏里;黄成;吕雄文4.四氯化碳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J], 宾文婷;常加松;吴剑平5.四氯化碳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J], 宾文婷;常加松;吴剑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叶下珠抑制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复方叶下珠抑制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复方叶下珠抑制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复方叶下珠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高、低两种剂量(50g/kg,25g/kg)的复方叶下珠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进行对照,检测大鼠ALT、AST、肝组织羟脯胺酸(Hyp)、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果复方叶下珠高、低剂量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复方叶下珠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yp和血清H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

复方叶下珠高、低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

结论复方叶下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标签:复方叶下珠;肝纤维化;CCL4;大鼠复方叶下珠主要由叶下珠、桃仁、苦参等药物组方而成[1],具有疏肝解毒、活血健脾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为探讨该复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我们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50~180g 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2004A068。

1.2药物CCL4购于上海长江化工厂。

复方叶下珠组方药材购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水煎2次,混合后浓缩成含生药材5g/ml,用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

秋水仙碱为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mg/片,批号:20130912,用时以生理盐水溶解。

1.3主要试剂羟脯胺酸(Hyp)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为20130609、透明质酸(HA)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批号:20130820。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情况下肝细胞凋亡的病理研究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情况下肝细胞凋亡的病理研究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情况下肝细胞凋亡的病理研究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强烈的致毒物质,被广泛用于动物模型中的肝损伤研究。

在多次使用CCl4诱导大鼠致肝损伤模型时,发现肝细胞凋亡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因此,在深入了解CCl4致肝损伤机制前,我们需要对肝细胞凋亡在CCl4致大鼠肝损伤中的病理研究进行探讨。

一、肝细胞凋亡的定义和机制肝细胞凋亡是指细胞通过编程性死亡的方式消失,不同于坏死,它在发生时能够控制住细胞裂解并同时避免炎症的产生。

肝细胞凋亡主要通过启动凋亡程序和通过细胞外刺激信号路途中的活化协调因子来实现。

具体来说,凋亡程序的启动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和死亡受体及其应答关联配体的激活进行的。

另一方面,复杂的细胞外刺激如细胞应力、损伤刺激或药理学作用,能够在无需死亡受体参与时促进凋亡的发生。

二、CCl4致大鼠肝损伤中的肝细胞凋亡欧洲老鼠在经过CCl4处理数小时后可见到凋亡细胞的产生。

虽然美国老鼠处理后不一定能见到显而易见的细胞凋亡,但它们的肝内明显存在TUNEL阳性细胞,这些细胞说明通过扫描的显微镜可见肝细胞的核染色质浓缩典型的凋亡外泌叛道死亡中。

导致CCl4致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是很清楚,但是已有研究表明,CCl4致肝内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氧化应激和胱硫酸盐,通过细菌毒素和吡咯烷的激活发生的。

三、CCl4致大鼠肝细胞凋亡的病理学研究CCl4处理对大鼠的肝脏组织产生了强烈的肝细胞损伤,这种损伤是由细胞内自由基的生成和膜脂质过氧化所引起的。

肝脏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与CCl4给药的浓度和时间成正比,而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发生率则与CCl4给药浓度与时间的剂量成正比,可以推断出CCl4会在肝脏细胞内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在CCl4致大鼠肝细胞凋亡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TUNEL染色法来判断凋亡细胞的个数和比例。

TUNEL染色法可以在凋亡细胞中染上呈阳性颜色的核酸末尾,这意味着细胞核内的DNA发生断裂是的凋亡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较明显的核染色质浓缩和形变,较少形态改变。

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相关影响因素

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相关影响因素

【 关键词】 四氯化碳 ; 肝硬化 ; 动物模型 ; 影响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R 5 7 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8 — 8 1 9 9 ( 2 0 1 5 ) 0 9 - 0 9 1 0 - 0 5 【 D O I 】 1 0 . 1 6 5 7 1 / j . c n k i . 1 0 0 8 . 8 1 9 9 . 2 0 1 5 . 0 9 . 0 0 3
1 5 0 0 8 1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m o d e l i n g w i t h c a r b o n t e t r a e h l o r i d e( C C L 4 ) m a y b e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m a n y f a c t o r s , s u c h a s
大鼠肝硬化 , 分别有给药途径 、 药物浓度、 给药时 间 3个 因素 , 其 中给药 途径 因素包括皮下注射 、 腹腔注射 、 灌 胃等 3个水平 , 药
物浓 度因素包 括 3 0 %、 5 0 % 2个水平 , 给药时间因素包括 8 、 1 0 、 1 2周等 3个水平 , 共计 l 8个 处理组 。各组动 物按各 自不同 的
腹腔注射组 R值 < 皮下注射组 和灌 胃组 , 5 0 %C C 1 油剂组 R值 <3 0 %C C 1 油剂组 , 随着给药时 间的延长 R值呈降低趋势 , 析
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3种 因素主效 应 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给 药方 式 与给 药时 间 、 药 物浓 度之 间有 相 互关 系 ( P< 0 . 0 5 ) 。L F S S析因分析结果 表明腹腔 注射 组 L值 >皮下注射组 、 灌 胃组 , 5 0 % C C L 4 油剂组 L值 >3 0 % C C l 油剂组 , 1 2周组 L 值 >1 0周组 >8周组 , 析 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3种 因素主效应均有 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给药方式 和给 药时 间及 给药方 式 和药物浓度组之 间无相互关 系( P>0 . 0 5 ) 。3 0 %、 5 0 %C C 1 腹腔注射 、 皮 下注射 、 灌 胃组 的死 亡率依 次升高 ( 分别 为2 5 . 3 3 %、 3 7 . 7 8 %、 3 8 . 3 7 %和 4 2 . 9 7 %、 4 7 . 8 5 %、 5 1 . 8 8 %) , 5 0 % C C 1 组死 亡率 高于 3 0 % C C 1 4 组 。但经 l o g — r a n k检 验 比较各 组生存 曲 线, 不同给药方式组及药物浓度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结论 射 和灌 胃方法 。3种给药方法都随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 的延长提高造模效果 。 腹腔注射给药肝硬化模 型效 果优于皮下 注

四氯化碳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四氯化碳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 Jia-song, Master,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Jiangsu Province, Chi第1,2 周5%; 第3,4 周7.5%; 第5-9 周10%。
检测: (1)体质量; (2)存活情 况; (3)组织病理 学:假小叶形 成情况; (4)血清丙氨 酸氨基转移 酶 和天门冬 氨酸氨基转 移酶。
提示: 改 良 的 CCl4 加乙醇复合 法造模的大 鼠肝硬化模 型死亡率低, 成模率高。
DOI:10.3969/j.issn.2095-4344.0813
ORCID: 0000-0002-7979-6683(宾文婷)
文章快速阅读:
四氯化碳加乙醇复合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
3 mL/kg 50%CCl4 橄 榄油液(首剂 5 mL/kg), 4 d 一次。
50%CCl4 橄榄油液, 头 4 次及末 3 次剂量 5 mL/kg,余为3 mL/kg, 4 d 一次(头 4 次注射 CCl4 后隔 1 周注射第 5 次)。
单因素模型包括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硬化模型酒精诱导肝硬化模型血吸虫性肝硬化模型同种或异种血清诱导肝硬化模型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及胆汁性肝硬化模型等213其优点是容易操作方法简便针对性强对制造出特定病因模型的肝硬化病因学研究探寻某个因素导致肝硬化的机制研究适用于此方法其缺点多为耗时长死亡率高1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方案的分析与比较戴瑶瑶;范兴良;祝峻峰【摘要】四氯化碳(CCl4)是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的经典造模方案.本文从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造模方案概述和评析以CCl4为主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的方案,分析每种造模方案的优劣势,总结较优制备模型方案,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深入研究肝硬化腹水奠定基础.【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1【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四氯化碳;动物模型【作者】戴瑶瑶;范兴良;祝峻峰【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最早发生的并发症之一。

研究[1]表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内约有50%进展为腹水,与无腹水形成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有腹水形成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50%的腹水患者在5年内死亡[2]。

构建能够模拟人肝硬化腹水过程的理想动物模型是探索疾病早期诊断、寻找及时有效治疗、改善病情和预后的关键。

目前有四氯化碳(CCl4)造模法、乙醇造模法及免疫造模法等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3]。

CCl4造模法是经典的肝硬化腹水制备模型方法,广泛应用于动物模型肝毒性研究[4]。

随着研究的深入,CCl4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的方案得到不断优化。

综合文献报道,发现各造模方法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给药方式、药物浓度、时间及造模后持续时间尚未确定,现将近年来以CCl4为主不同造模方法的优缺点作一比较,并对该领域的前景作一概述。

CCl4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的主要给药途径包括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吸入等。

实验人员通过长期探索研究,相互比较,对造模给药途径各有看法,概述如下。

腹腔注射具有操作简便、动物吸收快、肝药物浓度高、成模时间短、毒副反应降低等优点,死亡率为20%~35%[5]。

40%四氯化碳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稳定性的研究

40%四氯化碳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稳定性的研究

40%四氯化碳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稳定性的研究
林琳;刘汉锋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9(031)007
【摘要】目的研究40%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病理变化过程,探讨该模型的稳定性并予以完善.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只,腹腔注射玉米油0.1 ml/100 g,2次/周,实验组30只,腹腔注射40%CCl4,0.1 ml/100 g,2次/周;于实验第2、4、6周染毒48 h后分别将动物处死,取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染毒2周后,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结构破坏,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染毒4周后,明显的肝纤维组织增生,呈肝硬化改变;染毒6周后重度肝硬化,假小叶形成.结论 40%CCl4使肝组织严重坏死,第6周出现明确肝硬化.
【总页数】3页(P922-924)
【作者】林琳;刘汉锋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肿瘤内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肿瘤内科,南宁市,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R965
【相关文献】
1.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方法的探讨 [J], 张海燕;温韬;卢静;李胜利;王晶晶;朴正福
2.肝复康颗粒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模型的作用研究 [J], 谈发金;喻嵘;魏云
3.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J], 罗文基;张坤水;陈逸生;黄丽娟;蔡小连
4.40%四氯化碳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J], 杨开选;程薇波;王文冬;沈圣
5.疏肝颗粒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药理研究 [J], 戴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氯化碳造模方法诱导下肝纤维化形成对大鼠结肠组织的影响

四氯化碳造模方法诱导下肝纤维化形成对大鼠结肠组织的影响

四氯化碳造模方法诱导下肝纤维化形成对 大鼠结肠组织的影响Efficacy of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modeling on colonic tissue in rats刘 容 赵壮志 刘旭东* 吕 萍 徐新杰 赵晓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530000)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0)16-0006- 【摘 要】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 4)肝纤维化的造模方法对大鼠结肠组织的影响。

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Wistar 大鼠,设立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CCl 4花生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大鼠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 )染色,通过扫描电镜检测CCl 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成功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肝纤维化模型组中结肠组织HE 染色显示,大鼠结肠组织中细胞结构较清晰,肠黏膜绒毛结构较完整,无明显肠绒脱落现象,上皮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杯状细胞能够较好保存完整,细胞外壁能够保存完整,组织间无明显充血、肿胀等表现,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组织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显示,肝纤维化模型组结肠组织上皮细胞未见破损,也未见明显肿胀,可见杯状细胞,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排列整齐,未见脱落,细胞间隙未见增宽,细胞也未见萎缩,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组织无明显变化。

结论:CCl 4造模方法诱导下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可能对结肠组织无影响。

【关键词】四氯化碳;结肠组织;肝纤维化造模方法;动物模型【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iver fibrosis modeling induced by CCl 4 on colonic tissue in rats. Methods: The clean-grade male Wistar ra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The liver fibrosis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CCl 4 peanut oil mixture, and the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was perform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olon tissue in a rat model of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were examined. Results: Model rats of liver fibrosis were successfully molded. In the liver fibrosis model group, the colonic tissue was stained by HE staining. The cell structure in the colonic tissue of rats was clear, the villus structure of intestinal mucosa was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shedding of intestinal velvet, and the epithe-lial cells were arranged neatly. The goblet cells were well preserved, the outer walls of the cells were preserved intact, there were no obvious hyp-eremia and swelling between tissues,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colon tissu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In the liver fibrosis model group, the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were not damaged or swollen, goblet cells were seen, the microvilli on the surface of the epithelial cells were arranged neatly, no shedding, no widening of the cell space, no atrophy of the cell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olonic tissu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Conclusion: The forma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Cl 4 modeling method may have no effect on colon tissue.【Keywords 】CCl 4; Colonic tissue; Liver fibrosis modeling; Animal model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16.002肝硬化是较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亦是肝纤维化发展的终末阶段[1]。

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

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

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张云巍;胡亚卓;徐丽娟;潘美妍;阎丽【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14()1【摘要】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经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cirrhosis model,CM)实验中机体其他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情况.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22只,使用橄榄油配备浓度为600mL/L的CCl4按3μL/g体质量经腹腔注射,3次/wk,共计12 wk,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假小叶形成为判定CM成功的标准);对照组:8只,按3L/g体质量给予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次/wk,共计12 wk.两组大鼠均给予普通饲料加清水喂养,并监测实验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活动及对外界的反应情况,同时记录大鼠的死亡情况及死亡时间.至12周末,模型组死亡6只,对照组全部存活.处死存活下来的模型组大鼠做肝脏病理,均符合肝硬化标准.造模成功的同时收集食管、结肠、脾、肺等组织行HE染色,肾脏组织行PAS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各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呈典型的假小叶改变;食管、结肠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肾脏可见肾小管细胞轻度水肿.肺泡结构破坏,部分区域内有肺泡间隔绷紧,有多个肺泡的融合,肺泡腔内见急性炎细胞及红细胞.脾的组织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本文首次对CCl4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的重要脏器进行病理学观察,证明该方法制备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对主要脏器的影响小,与人类发生肝硬化时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基本一致,因此,再次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硬化;脏器损伤【作者】张云巍;胡亚卓;徐丽娟;潘美妍;阎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病理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二疗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相关文献】1.20%四氯化碳大鼠联合小牛血清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 [J], 张云瑞;梁瑞敏;刘改萍2.四氯化碳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J], 叶春华;刘浔阳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多脏器病理改变及宣肺中药的干预作用 [J], 郑丰杰;李宇航;许红;吴莹;高誉珊;孙燕;王毅;徐云;林峻生4.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加食用白酒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 [J], 陈菲;王建美;盛柳青;裘颖儿5.四氯化碳加乙醇制备实验性肝硬化大鼠模型 [J], 周婷;杨军;王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机理研究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机理研究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机理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机理。

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四氯化碳 mL (用花生油1∶6稀释)/次,每周3次,共1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溶剂对照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含量;ELISA法检测转化生因子ββ1)、肿瘤坏死因子α);化学法检测血清氧化亚氮(NO)。

肝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评分。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变化,专业像分析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HA、LN、、NO、β1 、α明显升高(),大鼠肝组织肝纤维化评分明显升高(),肝组织表达明显增多()。

结论促进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细胞因子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correlated cytokine when the rat models of hepatic fibrosis were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and to the relevant molecular mechanism. Methods Rat models of hepatic fibrosis were made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at mL(diluted 1∶6 with peanut oil),three times a week,a total of 14 weeks. The normal and dissolvent groups were prepared as controls. Serumβ1 and α were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 Serum levels of NO were detected bychemical method. HE and Masson staining were conducted in hepatic tissues to observe pathological variations. Grades of hepatic fibrosis were evaluatedhistological scoring system (SSS system).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liver,and professional software for image analysis was used. Results Carbon tetrachloride could increase obviously serum levels of ALT,AST,HA,LN,andnormaland dissolvent groups. The score of hepatic fibrosis in the model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Carbon tetrachloride could increase theThe correlated cytokines was increased when the rat models of hepatic fibrosis were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correlated cytokines may be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ic fibrosis in rat model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Key words:carbon tetrachloride; hepatic fibrosis; cytokine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内过多沉积。

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

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

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按60 mL/L CCl4和100 mL/L食用白酒的方法诱导肝癌模型. 观察两组大鼠不同时期质量变化,死亡率,肝假小叶形成率及肝癌结节发生率. 结果:诱导16 wk后,对照组大鼠质量明显增加,无死亡,无肝硬化,无肝癌形成. 实验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质量增长缓慢,2 wk后假小叶形成率90%,继续诱导4 wk后癌结节形成率40%. 实验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10%. 结论:CCl4和食用白酒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延长诱导时间可产生一定数量的肝癌模型.【关键词】肝硬化; 肝肿瘤; 动物模型; 四氯化碳0引言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也是一种常见及重要的死亡原因.建立一个类似于人类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癌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本实验我们通过腹部皮下注射CCl4并用100 mL/L食用白酒代替饮用水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通过延长造模时间,来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动物模型的方法.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纯系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 g,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清洁级标准饲养,普通颗粒饲料喂养. 四氯化碳(分析纯)购自宁波市江东化学试剂厂(批号:9406661). 橄榄油购自上海卫辉化学试剂厂(批号:930112). TD型电子天平(余姚市金诺天平有限公司)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显微镜(Olympus)由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提供.1.2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对照组:按3 μL/g体质量给予橄榄油溶液腹壁皮下注射,2次/wk,普通饲料加清水喂养; 实验组大鼠按3 μL/g 体质量给予600 mL/L CCl4橄榄油溶液腹壁皮下注射,100 mL/L食用白酒溶液作为饮用水,普通颗粒饲料喂养16 wk.监测实验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活动及对外界的反应情况,同时记录大鼠死亡情况及死亡时间. 在造模的第4,8,12,和16 wk观察两组大鼠肝脏的大体及病理组织变化.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大体观察对照组大鼠毛发有光泽,精神状态好,活动多,食欲佳,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实验组大鼠毛发凌乱,无光泽,食欲差,精神萎靡,活动少,对外界刺激反应慢. 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实验组大鼠实验过程中体质量增加缓慢,尤以前期增长更为缓慢. 第12周时,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体质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12) g vs (398±16) g, P<0.01]. 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大鼠无死亡,实验组大鼠的死亡率为10%.2.2肝脏组织学改变对照组大鼠肝脏红润,镜下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呈条索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肝窦无狭窄,小叶及汇管区无炎细胞浸润,表面光滑无结节,实验组大鼠诱导4 wk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8 wk可见部分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坏死以小叶周围显著,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12 wk可见肝内广泛假小叶形成,假小叶内可见纤维再分隔现象,现时伴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节,16 wk癌变肝组织可见癌巢形成,癌细胞具有多形性和明显异型性呈多角型,核大,核仁明显,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图1).3讨论CCl4是最为常用的肝脏毒素,最早、最广泛用于实验性肝纤维化研究[1-2],其诱导慢性肝损伤的机理是:在肝细胞内质网中,CCl4通过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激活后,产生自由基CCl3及Cl. 还可攻击膜不饱和脂质,引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从而导致狄氏间隙内原本静止的贮脂细胞活化,释放Ⅳ型胶原酶,降解Ⅳ型胶原,肝细胞从合成分泌Ⅲ型胶原变为合成分泌I型胶原,取代了Ⅳ型胶原,促使肝脏纤维化. 乙醇法诱导慢性肝损伤的机制是:乙醇进入肝细胞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减少而合成增加,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在肝内蓄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肝脏持续的炎症反应激活kupffer细胞,同时乙醇还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此外,乙醇可增强CCl4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因此CCl4与乙醇联合应用可促进肝硬化的形成.金峰等[3]将SD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浓度逐渐增加的CCl4,并用食用白酒代替医用乙醇溶液,对照组给予单纯CCl4,结果发现实验组9 wk内死亡率为7.5%,对照组为17.5%;镜下假小叶形成率实验组为90.0%,对照组为75.0%,并认为适度提高CCl4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代替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的死亡率低,成模率高. 本实验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采用600 mL/L CCl4联合100mL/L乙醇方法诱导肝硬化,结果发现实验组12 wk内大鼠死亡率为10%,假小叶形成率为90%,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给予相同条件诱导4 wk,结果发现部分大鼠癌结节形成,形成率为40%. 实验表明基于传统的肝硬化造模方法,通过延长造模时间可以对大鼠的肝脏持续产生损伤,这种损伤到一定程度可诱发癌变的发生,产生一定数量的肝癌模型.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大鼠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模型,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大鼠的肝硬化结节形成及镜下癌结节、癌细胞形成,为以后研究肝癌打下了基础.参考文献[1]韩德五,马学慧,赵元昌. 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1979, 4(1):1-6.[2]Chae HB, Jang LC, Park SM, et al.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induced by alcohol and CC14: Can the lipopolysaccharide prevent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alcohol and CC14[J]? Taehan Kan Hakhoe Chi, 2002, 8(2):173-178.[3]金峰,衰芳,薛建设,等. 四氯化碳综合法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探讨[J].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5):127-128.。

大鼠肝损伤实验报告

大鼠肝损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观察联苯双酯(DDB)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肝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由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 药品与试剂:四氯化碳(CCl4)、联苯双酯(DDB)、生理盐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试剂盒等。

3. 仪器:高速离心机、显微镜、病理切片机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简称模型组)、DDB治疗组(简称DDB组)。

2. 模型制备:模型组和DDB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CCl4(0.3ml/100g体重)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干预:DDB组大鼠在注射CCl4后,每天给予联苯双酯滴丸(5mg/kg体重)灌胃,连续14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4. 样本采集: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空腹12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血清ALT、AST水平:DDB组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B组血清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

2. 肝脏病理学观察:DDB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肝组织中无明显纤维增生。

五、讨论本研究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成功复制了急性肝损伤病理过程。

联苯双酯作为一种肝保护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

1. 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CCl4作为一种亲肝的细胞毒性物质,能迅速被肝和脑吸收,通过自由基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内质网膜等,导致肝细胞死亡。

苯巴比妥联合CCl_4法建立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

苯巴比妥联合CCl_4法建立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

苯巴比妥联合CCl_4法建立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方庆;王成业;姚瑶;王满媛;许钒【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19)2【摘要】目的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四氯化碳构建稳定的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为抗肝硬化腹水药物的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苯巴比妥联合CCl4法复制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

35%苯巴比妥溶液诱导1周,激活肝脏肝药酶P450活性,第二周开始,按梯度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每周2次至第14周。

实验进行至中后期,收集大鼠24 h尿液,测量尿量;检查腹腔积液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进程。

结果大鼠经苯巴比妥溶液诱导1周后,连续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13周,可复制稳定的肝硬化腹水模型。

结论该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硬化腹水模型,比传统模型降低了死亡率,且造模时间缩短。

【总页数】4页(P230-233)【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四氯化碳;苯巴比妥;动物模型【作者】方庆;王成业;姚瑶;王满媛;许钒【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相关文献】1.苯巴比妥联合 CCl4法建立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 [J], 方庆;王成业;姚瑶;王满媛;许钒2.改良掺食法建立苯巴比妥成瘾大鼠模型 [J], 韩彬;王国俊;傅萍;叶云l4联合苯巴比妥和乙醇建立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的研究 [J], 赵开飞;谭瑞;利峰;石荣书l4联合苯巴比妥和乙醇建立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的研究 [J], 赵开飞[1];谭瑞[1];利峰[1];石荣书[1]5.柔肝颗粒对改良CCl_4法致大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 [J], 朱萱萱;董筠;张忠华;邱召娟;王淑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肝硬化药方对大鼠肝硬化模型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自拟肝硬化药方对大鼠肝硬化模型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自拟肝硬化药方对大鼠肝硬化模型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李常园【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15【摘要】目的研究自拟肝硬化中药方对大鼠肝硬化模型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建立肝硬化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给与相应中药灌胃2疗程后处死,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四型胶原(CIV)、三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果模型组血清HA、LN、CIV、PⅢ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自拟中药方治疗后,血清HA、LN、CIV、PⅢ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时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表现为升高,经自拟肝硬化中药方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降低,表明自拟肝硬化方具有抑制肝脏纤维化作用.【总页数】2页(P2188-2189)【作者】李常园【作者单位】161000 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丹鸡活血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及肝纤维化降解指标的影响 [J], 申广文;李强;刘颖2.乙肝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参数与血清炎症指标、胶原代谢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J], 刘祖明;邹灿3.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J], 张悠鉴;金志恒;王健4.脾次全切除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脾形态及血清肝纤维化部分指标影响的研究 [J], 曾仲;马宏敏;梁志清;张超;冯华芳5.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的影响 [J], 武淑芳;赵夏平;张健;李聪;李永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Cl_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CCl_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CCl_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陈刚;李宏波;邱少敏【期刊名称】《现代医学》【年(卷),期】2010()3【摘要】目的:研究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SD大鼠予50%CCl4植物油混悬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共计12周,分别于给药3、6、9、12周末随机取10只大鼠,从对照组大鼠中取2只行病理、血液肝纤维化4项检查,观察大鼠生存率、血清学HA、PCⅢ、C-Ⅳ及LN水平变化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

结果:造模时间与肝纤维化进程的关系及分级情况,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变性、坏死,逐渐形成纤维间隔,肝小叶结构紊乱,最终形成假小叶。

给药3周S0期4只,S1期5只,S2期1只;给药6周S0期2只,S1期1只,S2期5只,S3期2只;给药9周S1期1只,S2期3只,S3期4只,S4期2只;给药12周S2期1只,S3期2只,S4期7只。

肝纤维化进程(分级)与血清学关系,随着肝纤维化加重,HA、PCⅢ、C-Ⅳ及LN水平随肝纤维化加重呈上升趋势。

HA、LN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S1期、S2期与S3、S4期可区分(P<0.05);PCⅢ、C-Ⅳ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S1期、S2期、S3期与S4期可区分(P<0.01)。

结论:大鼠CCl4油溶液皮下注射可以成功建立大鼠不同级别肝纤维化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制备方法,值得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推广使用。

【总页数】5页(P225-229)【关键词】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四氯化碳【作者】陈刚;李宏波;邱少敏【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575.2【相关文献】1.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J], 彭小东;王波;王天才2.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新设计 [J], 马玉珍;韩景田;陈玮;叶路3.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探讨 [J], 杨超;李晖;谭勤锐4.大鼠CCl_4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Mn-DPDP MR研究 [J], 范明霞;周康荣;沈继章;陈财忠5.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J], 文志萍;秦冬梅;曹文江;胡利萍;陈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的改进与优化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的改进与优化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的改进与优化唐倩;王卓;赵雄;吕茂贞;吕茂民;章金刚【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39)3【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ble, homogeneous, well-tolerated and efficient protocol to induce rat cirrhosis models accompanied with ascites using an improved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sodium and alcohol method, thus establishing a basis for serum albumi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test. Methods Nine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blank control group containing 10 rats, CCl4 group, CC14 + phenobarbital sodium group, CCl4 + alcohol group and CC14 + phenobarbital sodium + alcohol group containing 20 rats respectively as model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normal drinking water and injected with olive oil intraperitoneally. Rats in model groups were given different drinking water and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C14 in a 2: 3 mixture with olive oil. The drugs given intraperitoneally were all at a dose of 2 ml/kg body mass, twice weekly for 12 weeks. We further measured the body mass and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and tested the biochemical liver function indices as well as the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 COP)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processes in these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induced operation the randomly selected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and a section of right liver lobe wasobtained and examined by histopathological metho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data were performed. Results Cirrhosis accompanied with ascites developed in all model groups between 8 and 12 weeks.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eighth week, rats in CCl4 + phenobarbital sodium + alcohol group were firstly detected to correspond with the model standards, CC14 + phenobarbital sodium group and CC14 + alcohol group were detected to have positive model signs at the ninth week. Only at the tenth week a few rats appeared to have ascites in CC14 group. All the model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iochemical liver function indices, COP and body mass than the rat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CC14 + phenobarbital sodium + alcohol group. The model rate in model groups was 65% , 75% , 75% and 80% , respectivel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all the model groups developed liver cirrhosis with typical pseudolobule forma-tion. Conclusion The use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associated with phenobarbital sodium and alcohol present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duce cirrhosis rat models with ascites, the model rate has a good advantage than other transitional methods.%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苯巴比妥及乙醇的方法,以期建立稳定性、均一性、重复性良好且成模率较高的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为相关血浆蛋白制品的药效学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橄榄油,正常饮水;模型组分为CCl4组、CCl4+苯巴比妥组、CC14+乙醇组、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每组20只,给予不同饮用水处理,腹腔注射40% CCl4橄榄油混合液.各实验组腹腔注射剂量均为2 ml/kg,每周注射2次,共12周.建模过程中,定期测量体质量和腹围,采集静脉血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建模结束后,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取肝右叶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模型组在建模的第8 ~12周先后出现符合筛选标准的模型.其中,第8周时,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大鼠开始出现腹水阳性体征,个别达到建模标准;第9周时,CCl4+苯巴比妥组和CCl4+乙醇组均有符合要求的模型产生;CCl4组至第10周时开始出现建模成功的大鼠.至12周建模结束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体质量、腹围、肝功能指标、COP 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的差异最为明显.各模型组的成模率分别是65%、75%、75%和80%.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形成特征.结论四氯化碳联合苯巴比妥与乙醇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较传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的成模率,缩短建模周期.【总页数】5页(P220-224)【作者】唐倩;王卓;赵雄;吕茂贞;吕茂民;章金刚【作者单位】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三室;100094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三室;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三室;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三室;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三室;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三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1【相关文献】1.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英文) [J], 李洪超; 王皙; 李莉; 李震宇; 臧祖盛; 周桁; 王晓今; 陈成伟; 程明亮; 吴君; 金银鹏; 傅青春2.沉默miR-216a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卢帅军;汪芳;张步荣;王卫华3.过表达Prx5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王春;陈丽康;王才党4.白屈菜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J], 李晓明;王文豹;郭丽娜;宋波;董巍;徐天娇;王晓丽5.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对心脏的影响 [J], 张丽丽;万鑫;冀菁荃;李婷;范毅敏;李宝红;田帅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四氯化碳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叶春华 刘浔阳(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科,湖南 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并加以评价,为下一步探索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稳定的模型动物。

【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苯巴比妥钠+食用白酒进行诱导,诱导期间CCl4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并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对照组(20只)给与普通饮水和饲料,频度及剂量同实验组。

同时采用一系列的检查方法加以评估。

【结果】实验组70只大鼠造模结束时,死亡9只,死亡率12.86%。

实验结束时,按照成模标准,造模成功大鼠共61只,均可观察到肝硬化结节及镜下假小叶形成,成模率87.14%。

实验组门静脉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白蛋白较之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对照组20只全部存活。

【结论】该方法可形成稳定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可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方面的相关研究。

此模型制作周期短(仅需9周),成模率高,死亡率低,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适于大批量制作。

[关键词] 肝硬化,实验性;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四氯化碳Study on Method of Inducing Hepatic Cirrhosis Model in Rats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Y E Chun-hua, LIU X un-yang(Department o f General Surgery,the T hird X iangy a Hosp ital,Central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 o dev elo p and evalua te an ideal means to induce cir rhotic model in rats for nex tstudy o n live r cir rhosis with po r tal hypertension trea tment.【M ethods】N inety male SD rats we 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 oups,T he e xperiment g roup(n=70)wa s treated with CCl4,PBS and ea table alcoho l and theco ncentra tion of CCl4and eatable alcohol were increased stage by stag e in a ce rtain range during the ex peri-ment.T he co nt rol g roup(n=20)wa s trea ted w ith common drinking w ater and animal feeds,the f requencyand do se w ere the same a s the experime nt g ro up,meanwhile evalua ted by a se ries of check methods.【Results】Af te r being induced w ith above means,the ra t mor tality of the ex periment gr oup w as12.86%,and the fo rma-tion rate of liver cir rhosis false lobe was87.14%.T he po rtal v eno us pressure of the e xperiment g roup w ashigher than the co ntrol g ro up(<0.05),ST B,G PT,G O T we re higher than the co ntro l g roup,but SA B de-crea sed(P<0.05).T he contro l g r oup w as all surv iv al.【Co nclusio n】T he pro cedure is fair ly stable and relia-ble,the model is useful for resea rch in liv er cir rhosis w ith po rtal hy pe rtension.T he cy cle time of inducing cir-rhosis model is shor t the mor ta lity is low. [Key words] liver cir rho sis,ex pe rimental; disesase models,animal; rats; carbon tetr achloride[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171(2005)05-0619-04 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原因造成的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近十年来有关门脉高压症的研究成为消化学界的热点。

本实验通 [作者简介] 叶春华(1967-),男,湖南安乡人,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 2005-04-01过腹腔内注射四氯化碳(CCl4)加饮用苯巴比妥钠和食用酒精,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模型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 90只Sprag ue-Daw ley鼠(简称SD大鼠),全部雄性,体重180~220g,普通大鼠饲料,均购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1.2 动物分组 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70只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1.1.3 试剂 乙醚,75%医用酒精,10%甲醛,10%硫化钠,蒸馏水,生理盐水,肝素,CCl4(分析纯,浓度99.5%,批号XK13-001-0969-16)均购自苏州市第二化工研究所,苯巴比妥钠(0.1g/ml)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市售食用白酒(乙醇体积分数为45%)。

1.1.4 实验准备 ①将CCl4(分析纯,浓度为99.5%)与中性菜籽油溶液混合配制成40%,50% CCl4中性菜籽油溶液(即5份CCl4+5份中性菜籽油溶液,混匀),②大鼠购回后应在新环境中适应性饲养3d后再开始实验。

大鼠喜暗,白天休息、夜间进食,食量大、对营养缺乏敏感,尤其是对维生素A 和蛋白质。

食物缺乏和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会互相撕杀、啃食同类,所以食物和饮水要供应充足,一笼内饲养大鼠5只。

1.2 方法1.2.1 构建肝硬化模型 将实验大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制备分为两期。

诱导期和成模期。

①诱导期:实验动物在诱导前以每升蒸馏水中含0.35g苯巴比妥钠的溶液作为大鼠的惟一饮用水,时间为1周。

饲料使用普通大鼠饲料。

②成模期:实验组:按0.5m l/100g剂量予以腹腔注射40% CCl4中性菜籽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4周;同时以10%乙醇溶液(由上述食用白酒加蒸馏水配制,下同)为其惟一饮用水。

第5周开始改为用50%CCl4中性菜籽油溶液,以0.5ml/100g标准腹腔注射,每周2次,持续4周;同时改为以30%乙醇溶液为其惟一饮用水至实验结束。

对照组:按0.3m l/100g体重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对照组给与普通饮水和饲料,频度及剂量同实验组。

制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时间共计9周。

1.2.2 实验组成模标准 ①门静脉穿刺测压大于对照组的门脉压力区间;②以肉眼观察到肝硬化结节形成及肝脏组织切片要求能够看到假小叶的形成。

1.2.3 检测指标 成模后开腹测门静脉压力(PVP),取其血液检测肝功能:血清总蛋白(TS P)、白蛋白(SAB)、球蛋白(SG)、总胆红素(STB)、谷丙转氨酶(GPT)及血液细胞:血色素(H B)、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肝组织送病理切片。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0.0中文版,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2.1 一般情况 大体观察:大部分实验动物在诱导过程中活动减少,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每日饮水约20ml,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动物皮肤无光泽,体重下降明显。

2.2 实验组病理切片 肝内假小叶广泛形成,假小叶内可见纤维再分隔现象,同时伴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节。

2.3 肝硬化模型的制作成功率及死亡率情况 实验组70只大鼠造模结束时,死亡9只,死亡原因为注射CCl4过量引起中毒所致,存活大鼠61只,死亡率12.86%。

实验结束时,按照成模标准,造模成功大鼠共为61只,成模率87.14%。

对照组20只全部存活。

2.4 两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 对此两组大鼠开腹穿刺测压结果表明:对照组(8.58±2.02)m mH g、实验组(15.72±2.76)m mH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 两组大鼠血液细胞和肝功能的检测 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肝功能及血液细胞比较(x±s)组别TS P(g/L)S AB(g/L)S G(g/L)HB(g)RBC(×109/L)PLT(×109/L)S TB(umol/L)GPT(u/L)正常组71.17±4.2734.03±2.1736.25±2.43168.96±6.376.83±1.27802.27±79.21.25±1.4145.98±10.1试验组50.25±4.0822.51±2.1437.02±2.02140.11±5.633.7±1.32558.69±99.09.54±2.3570±27.42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3 讨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在探求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实验性肝硬化模型已有较多报道,CCl4诱发肝硬化动物模型是一个较为经典的方法,染毒方法有口服、腹腔注射等,均以小动物大鼠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