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思考
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再思考
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再思考[摘要]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机制创新则是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保障。
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实践模式包括“订单式”模式、“工学交替”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
通过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增强办学优势,主动加强校企合作等,是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当前,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校企合作也经历了一个由初期浅层次合作到深层次推进的实践过程,但客观上校企合作双方参与深度不平衡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体制机制创新成为突破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
近些年,“四个合作”“12字培养模式”以及“双主体”人才培养等概念的提出,都说明当前与今后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将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领域。
一、高职教育推进深度校企合作的必要性1.高职教育办出质量特色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过程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的生产实际。
只有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积极推进深层次校企合作,发挥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以及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2.高职教育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杜俊创学术书评校企合作是一种将校园和企业的教育优势充分结合,同步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社会发展、企 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是学校与企业建立一个双方认同的教育培养模式。
但具体 的办学模式、行为机制、治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则会 根据校企合作的不同性质、校方要求、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如果企业和学校想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充分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就必须对校企合作的不同模式及其产生机理和作用优势有充分了解。
而从宏观视角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系统性、宏观性地 探究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内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继而基于历史经验•有针对性地探寻一种符合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需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探讨和研究相关经验,建 设更利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刘晓所著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 模式与制度创新》一书,就是基于职业教育视角,对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系统性、宏观性研究的一本理论著作。
该书以“理想一现实一抉择”作为逻辑主线,从历史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对策层面对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机理、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分析。
作者 表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相对成熟,但细 致分析后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 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桎梏,也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发 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基于历史经验探寻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方法,从整体而言,对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第一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变迁史的回顾”中,作 者以历史史实为主,对职业教育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
作者表示,最初校企合作构建动机就是要塑造一种资源上的合作关系。
但随着单纯的合作无法提升双方的生产价值、生产效率时,校方和企业开始寻求一种竞争性合作模式。
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0职校论坛0
S INC CE E&T C N OG F MATO E H OL YI OR N IN
20 09年
第2 9期
关于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模式的思考
刘 全 喜 ( 长沙 民政职业技 术学 院 湖 南 长沙
【 摘
400 1 0 4 J
要】 高等 职 业教 育 对 于解 决我 国 当前 经 济发 展 过 程 中技 能 型 应 用性 人 才 紧缺 的难 题 具 有 重要 的战 略 意 义 。 文章 分 析 了高 职教 育“ 校
高 职 教 育 的 任 务 是 为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生 产 、 设 、 理 与 建 管 服 务 一 线 培 养高 技 能 的应 用 性 人 才 。 人 单 位 的 全 方位 参 与 是办 好 职 用 业 教 育 不 可缺 少 的 重要 因素 。 许 多 专家 学 者 围 绕 “ 业 企 业 参 与 职 业 行 教 育 ” 个 主 题 做 了 大 量 的 理 论 研 究 , 就 行 业 企 业 如 何 参 与 职 业 教 这 并 育 进 行 了 卓 有成 效 的探 索 , 中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职 业 教 育 模 其 工 校 的 式 是 国 内外 普 遍 认 同 的形 式
Hale Waihona Puke 1校 企合 作模 式对 高 职教 育 的 重 要 意义 .
一
一
1 . 业 企业 参 与 职业 教 育 是 大 势所 趋 2行
授 本 专 业 领域 的新 知 识 、 新技 术 、 材 料 、 工 艺 、 方 法 , 服专 业 教 新 新 新 克
学 存 在 的 内 容 陈 旧 、 新 缓慢 、 更 片面 强 调 学科 体 系完 整 、 能适 应 企 业 不 发 展 需 要 的 弊端 ( ) 充 分 整 合 行业 、 业 的 实践 教 学 资 源 3要 企 实践 教 学 是 高 职 教 育至 关 重 要 的环 节 , 是 最 难 突破 的环 节 。我 也 国大 多数 高职 院 校普 遍 缺乏 足 够 的 实训 资 源 和 真 正 的 “ 师素 质 ” 双 的 师 资 队 伍 . 了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职 院 校 可 以与 多 家 企 业 进 行 真 诚 合 为 高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理性思考
关键 词 : 校企合 作; 体制机制 ; 理性思考 ; 高职 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9 7 1 9 ( 2 0 1 3 ) 5 —0 1 0 3 -0 4
作者简 介 : 陈 海峰 ( 1 9 6 5 一) , 男。 广西玉林人 , 教务处处长 。 教授 , 教 育 管理 学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为 教 学 管理 。
( 一) 教 育 与 生 产 劳 动 相 结 合 理 论 马克 思 首 先 提 出 教 育 与 生 产 劳 动 相 结 合 的观 点, 认 为通 过 教育 与劳 动相 结合 , 可 以 将 体 力 劳 动 与 脑力 劳动 很好 地结 合起 来 , 使人 的体 力 、 智力、 精神 、 道 德 各 方 面 都 得 到 充 分 发 展 。 列 宁 关 于 教 育 与 劳 动 相结 合理 论 的基本 观 点包 括普 遍 的劳 动 与普 遍 的教
高教 论 坛 2 0 1 3年 5月第 5期
职 业与成 人 教 育 ・
Ma y 2 01 3 . No .5 Hi g he r Educ a t i o n Fo r um
・
高 职教 育校 企合作体 制机制建设 的理性 思考
陈海峰 , 张俊青 , 黄 云 奇
( 广 西交 通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育 相结合 , 把 培 养 未 来 劳 动 者 的 教 育 和 教 学 过 程 同
的 关 系 。职 业 院 校 与 企 业 分 别 属 于 教 育 和 产 业 两 个 不 同的系统 , 也 是 两 个 性 质 不 同 的 组 织 。 校 企 合 作 的本质 是两 个 主 体 之 间 的合 作 , 学 校 和 企 业 的 关 系
关于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考【摘要】分析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意义现状发展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速度很快。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其合作形式逐步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是在根据企业需求而提出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还是在校企长期合作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的工学结合式培养模式都不难看出,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并已经认识到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才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成为高校培养社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事实表明,要保证高职院校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蓬勃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一)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完美结合”校企合作重在对企业员工素养、技能的培养,学校以此为导向进行课程调整和专业设置,从而建立的教学体系模式,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增强人才就业的适用性,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将职业教育理念和企业理念融合在一起,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完成了良好的对接。
(二)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最新技术掌握滞后等问题。
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可以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在相互沟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规范操作技能,提升职业人所必须遵循的职业素养。
同时,通过接触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
教师在充分调研学习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更加有的放矢,可以更好地抓住校企融合的重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
除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施外,教师充分体会企业文化底蕴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培养,也可以大大缩短未来学生就业的磨合期。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在这一新的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一、问题分析1.教学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企业往往更加注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特别重视。
这就导致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很难将其融入到与企业合作相关的课程中。
2.校企合作带来的外部干扰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企业在学校管理、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参与也越来越多。
企业往往会对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些“建议”,有时甚至带有一些偏颇的意识形态。
这种外部干扰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师资力量不足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的教师往往需要参与更多的工作,以满足与企业合作的需求。
这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来担当这一工作,但是师资力量却并不足够。
二、优化措施1.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问题,学校应当与企业共同合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
这些课程应当融入到与企业合作相关的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选修课程或者专业方向,来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2.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交流,以促进教师对企业需求的更深刻理解,以便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2010年9月全国高等职业发展与改革会议明确提出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通过对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情况的分析,校企合作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走出困境,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分析(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赢,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合作中有所得。
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的项目也多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很好地顾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合作当成招聘员工的途径,并没有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没有把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认为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事,所以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质量欠佳。
首先,校企合作形式化、合作深度不够.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多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为主,合作内容多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忽视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操作与实施的具体条款,造成企业没有合作的积极性;企业一方认为只要签了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学校则简单地把学生推到企业实习,缺少对企业的选择和对实习的内容、项目、检查与考评的总体设计,实习监控效果不好。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仍以学校内部运行为主,使得校企合作只是形式上的联合,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发展方向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校企合作质量欠佳、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校企合作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一个是经济实体单位,一个是行政事业单位,两者管理体制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对企业来说,在没有相应预期回报的情况下,企业就没有合作的动力;反之,学校则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过多等,会导致办学成本增加,因而不愿意在这方面有较大投入,两个合作主体没有找到最佳结合点,难以达到校企深入合作的初衷。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个人汇报、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report, work plan, personal report, experience, contract agreement, document, planning plan, speech,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关于高职焊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关于高职焊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高职焊接专业是一门与现实产业紧密相连的职业技术课程,因此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指导学生践行技能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个角度来探讨高职焊接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学校角度二、企业角度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应当起到实践、实训、实习的作用。
首先,企业应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企业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例如,企业可以将一部分设备或场地提供给学校,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最后,企业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企业可以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或者接收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向他们传授实际的焊接技巧和经验。
三、学生角度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应当起到学习、实践、实习的作用。
首先,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努力学习焊接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还应积极参加企业举办的技术讲座、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其次,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实训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学生应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争取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技能并与职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高职焊接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学校的组织、培训、指导,企业的实践、实训、实习,以及学生的学习、实践、实习来实现。
只有三方紧密合作,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教育,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焊接人才。
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摘要]以校企合作为表现形式、以产学结合为实质内容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贯穿学校与企业发展全过程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探索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的必然选择。
校企合作的刚性和产学结合的弹性,使学校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物质化、开放化和柔性化的特征,使企业管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改善工作过程管理质量,放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空间。
“2+1”仍然是教学年制,“订单”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工作过程导向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互惠互利导向是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资源的融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如何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形成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产学结合模式,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教育与产业的合作,表现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即校企合作是表现形式;也应是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即产学结合是实质内容。
校企合作侧重于学校与行业企业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合作,表现为投资建校,提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条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则给予其投资回报并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产学结合侧重于教育内容的结合,结合的重点在教育,在于如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职业针对性的高技能人才,表现为共同开发教育项目、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等。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范围是宽泛的,同时又是具体的,大到专业教育项目的合作,小到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开发,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校企合作的刚性和产学结合的弹性,使学校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物质化、开放化和柔性化的特征,使企业管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改善工作过程管理质量,拓展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空间。
一、“2+1”:对教学年制的思考多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了“2+1”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学年为基本特征的模式。
所谓“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内进行学习和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e io nvr nme . nt
面是教师 队伍 的建设 ,但现代 的职业教育所要求 的校企合
作 内容却远远不止这些 。
23 运 行 机 制 不 畅 通 .
在我 国 ,除了极少地 区的学校和企业 问建立 了有关制
度, 形成 了 良好 的运行 机制外 , 多数地 区的校企合 作还是呈
现 以学校为主的浅层次状态 , 并没有统筹 规划全盘考 虑 , 运
我 国只有一 部规范 职业教 育 的法 律——《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职业教育 法》 而且这其 中对 于企 业参与支持 职业 教育 ,
的规定也 只有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学生 和教 师的实 习, 一方
f r Hih r Vo a i n l Ed c to / Z a n h o g e c to a u a n / h n Yo g u i
拓宽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就业道 路。
32 加 强 校企 合作 的质 量 评 估 机 制 建 设 .
必须尽快加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
1校 企合 作 的现 状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分析校企合作方案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分析校企合作方案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乏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因此,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寄予厚望,希望职业教育能在我国新一轮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006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各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这标志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经正式铺开并步入实施阶段,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方向性所在。
本文根据《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研究》课题团队成员近一年来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各高职院校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涌现出许多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模式。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政府制度保障的欠缺,从而导致在功利性目标驱动下,校企合作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合作欠缺动力驱动和制度保障,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在校企合作上,既欠缺国家出台的相配套的法规体系等制度保障,也欠缺地方政府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所制定并实施的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各种优惠政策,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与学校是否合作均会放在“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这一标准下决策,如果与校方的合作无法为其实现“赢利”的目的时,校企合作无疑就会面对“校方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
2.校企合作形式化我们观察到大量以下现象:有些职业院校将校企合作工作停留在学校与企业的协议书上,认为协议一旦签订,就有了向上交待、向各种教育教学检查组交差的资料;有些职业院校对产教结合工作认识十分肤浅,仅将其工作理解为请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代表来学校进行专业咨询讲课。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精品文档_4319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强大需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各种高职类教育的院校不断涌现。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成为一个亮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然而,随着校企合作案例的不断增加,在具体实践中,无论对于企业还是高职院校,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如何克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境,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上新的突破,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引言目前来看,我国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较早较多的开展校企合作的。
校企合作办学是指学校与社会企业从科研到人才培养、人才供求等领域,展开多方面的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之所以能够出现,有其特殊性的原因。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培养的人才更多的进入社会企业,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很快得到了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人才结构出现断层,高职教育并没有向社会提供足够适合的应用型人才,各种领域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
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引入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办学。
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社会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引进岗位,为学校和学生创造更好地学习条件和就业条件。
另一方面,社会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能力,委托学校进行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这种互动方式是校企办学的主要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以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共同培养学生,实现校园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的结果。
这个合作办学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各方面优势互补,既尊重校园文化,又尊重市场规律,校企合作是对社会效益的巨大贡献。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困境校企合作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开始渐渐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分配、合作机制等方面。
(一)校企合作在企业方面欠缺动力驱动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都很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即使不参与合作办学,也可以获得大量的廉价的高校毕业生。
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摘要]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文章探讨了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关键字】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而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人才的竞争因此更趋激烈。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技术人才,从事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效果的改进与强化中,应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能力,以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需要,使学生成为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理论实践都具备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实践教学对于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将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知识学习与才能训练相结合的过程,是巩固理论知识、拓展知识见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员的重要环节。
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育模式。
此种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因地制宜地为企业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方法,丰富了了教师的知识见闻,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让学校资源和企业生产现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高了便利。
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既促进了学校教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高职学生层次较低,知识掌握水平较低,学习兴趣也相对淡薄。
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组织教师带领学生进厂实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参观实践过程,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的实际流程联系起来,巩固所学知识,用自己所学,解释设备生产的故障,让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丰富形象的现场;此外,学生还可以把生产存在的问题带回学校,当做课堂讨论、毕业设计的课题,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王琦(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这使得高职教育从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渐向着产教融合的方向进行演变。
深入分析 高校教育工作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工 作中在从校企合作向着产教融合进行演变过程中应从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这两个维度来进行 总结,而这种演变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的论证则要从政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高职院 校自身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思考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5646(2021)01-0122-03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 在经济繁荣稳定的推动下,我国也愈发重视高等 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其办学核心始终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006年我国教育部 在相关出台文件中明确提出,工学结合应该作为 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关键切入点,而校 企之间的合作则应通过教学改革来进行深入推 进。
这也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 共享以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广度不断提 高,校企合作深度也从以往的单一性逐渐发展至 具有体系化的合作机制,并向着产教融合的目标 逐步迈进。
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 产教融合的演变过程进行历史视域下的分析与总 结,以此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及其区别(一)产教融合的发展雏形是校企合作以客观角度来讲,教育和产业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主体,也可将其看作是一种主从关系。
高职 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其教育目标是为了 更好的服务于产业,这能够使以人为本的理念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来看,要想产 业得到更好发展,就必然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则能 够为产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此促进产业发展。
关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思考
教 学 中来 , 同时 , 也能够提 高他们 的授课 能力 , 为企业技
术培 训更好地服务 二 、 企 合 作 办 学 是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的重 要 保 证 校
高职教育 专业建设 中的专业 目标 , 量身 打造 , 使其更 具有实 用
专业设 置的职业性是 根据生产建设管 理和服务一线 的实 际需要 ,培养具有较强实 践能力 的实 用型高等技术 人 才 。专业 的教学 目标要 与最终 职业 岗位 群相对 应 , 要 深入 了解每一 岗位 技术人员 的专业要求 ,深入分 析职业 共性 与特点 , 使专业设置 职业 性更 明确 、 更清 晰。 在实 践 中, 教师要与企业 沟通 、 协商 , 确定 岗位 目标 、
许 多年轻教师大多是从校 门到校门 ,缺少实践经验 。因 此, 通过校企合作可 以解 决师资队伍的 “ 双师型” 问题 。 主
,
的教学模式 。 校企合作 办学 的优势
一
、
T T T ,
1突 出体现 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 目标的实用性 .
要途径有 :1将 在校专业教师派到对 口企业进 行一线生 () 产锻炼 , 与企业 生产活 动 , 合专业教 学需要 , 参 结 有针对 性地学 习培养 , 丰富和提 高其 实践 能力 , 更好地 为教 学服
作 者 简 介 : 波 (9 8 ) 男 , 北 滦 县 人 , 教授 , 杨 15 一 , 河 副 主要 从 事 机 电一 体 化 研 究 。
初步的感性认识 . 甚至体会 了 自己未来的就业方 向。 在教 学过程 中教师要 多次将 学生带 到企业参 加生产实 习 . 在
一
段时 间里分别 到不同的生产车 间参 与实 际生 产 ,体会
教学 内容 与课程体 系的设计关系到人才 培养 目标 的 实现 , 通过 校企合 作 , 结合 专业 岗位特 点 , 同制 订教学 共 计划和课程体 系 ,使其具有较 强的针对性 。在校 企合作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思考
高 的优势 。
( 二) 学校
( 二) 教学存在安排的盲区
至今为止 仍然 还有很 多 的高职 教学计 划是 沿用 了好 久 以前的落 后模 式 ,这 也是高 职 院校与企 业无 法很 好合
校企 合 作 为 高职 学 校 的 学 生提 供 了更 好 的硬 件 资 【 收稿 日期】2 0 1 3 — 0 4 — 2 1
新 的学 习方式 。
人与人之 间 的沟通 技巧 ,了解造 成社会 上各 种不 公平 现 象的 因素 ,也 了解 怎样去处 理 自己在社 会分 层 中的处境
问题 。
( 四) 社 会
二、 关于校企合作多赢互利的各方
校 企合作 的利 益是 十分 巨大 的 , 但 利益 相关方 的利 益也 是存 在差 别 的 , 它需 要 学生 、 学校 、 企业 与社 会 多方
【 中图分类号】 G 3 2 0
【 文献标识码】 B
源, 为 学校 更 好 地 提升 硬 文 化 , 最终 起 到 了提 升学 校 竞 争 力 的作 用 , 同时 , 通 过 学校 的 知名 度 的迅 速提 升 , 也 带
动 了学校 周 边 地 区 的经 济 、 文 化 的总 体 发 展 , 带 动地 区
【 基 金 项 目】黑龙 江省职 业教 育学会 “ 十二五 ”规 划课题 :我 国高职教 育校 企合作 法规 建设 的探 索与研 究阶段 性成 果
( GZ0 0 9 8 ) 。
一
38 —
张
义, 杜 晓婷 :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 合作制度的思考
作 原 因之 一 。高职教 学 的一成 不变 与现代 企业 追求 利益 最 大化 的 目的背道 而驰 ,这也 就造 成 了当下社 会 高职 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思考
的校企合作教学模 式 , 只进 行单 一岗位技 能培训 ,忽视综
合能力 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 实践学习的 比重小 ,实践教学
21实施符合校企合作 目的的教学改革 和课程设置 .
在校企合作教学过 程中 ,必须改 变传 统 的教学 方法 ,
与现实脱 节 , 得学 生不 能达 到与实 际需 求 “ 使 零对 接 ” ,
身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来达到 提高人才 培养
质量、提高知识水平 尤其是技 能水 平的 目的 ,满足社 会各 界对应用型 、技 能型人才 的需 求。因此 ,探索适合我 国国 情的校企合作教 育教学模 式 ,对 完善校企 合作办学 机制 ,
乃至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使得学生 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 的职业技 能不能很 好地得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3—1 2 通讯作者 :阙红艳 。lq9 2 ao.o e h 16 @yhotm。n
Hale Waihona Puke 阙红艳 ,等 :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 式研究 识 ,还应利用职业 实训基地 锻炼学生 职业技 能;把德育 教 育与感受企业文化 、体会企业工 作氛 围相结合 ,树立正确 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 ,最终达到学生 的专业能力和综合 知
此外 ,以学校教学为主的校企合 作教学信息 不够畅通 ,校
企在教育教学方面 的沟通还不到位 ,大大 限制 了校企合作
教学形式的创新 。
2建 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的核心 目的是满足企业 的高技 能应用人 才的需要 。因此 ,建立符合我 国国情 的高职校企合作教 育 教学模式 ,必须将学校与企业 、理论知识 与实践技 能紧密 结合 ,以实际的的需求作为教学选择 ,按 照企业对 岗位 的 要求设置课程 和岗位技能培训 ,由企业 和学校共 同培养社
刍议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关系
刍议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关系创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我国高职教育制度不完善,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度比较低,应借鉴国外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准确定位企业与高职教育关系,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激励机制,使高职教育发展由学校本位向企业主导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责任和人才竞争力意识,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前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需求与企业的需要不尽吻合,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需求不尽吻合,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需求与服务社会的需求不尽吻合等。
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需求的主动适应能力不强、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不够、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职能的缺失等。
鉴于此,笔者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践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策略。
二、我国高职教育与企业之间的现实关系1.从生存方式上看,“依托型”和“独立型”共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企业的职工教育,成形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得以非常迅速地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之初,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各种资源都可以通过主管部门协调调度使用,企业是学校名副其实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都是在主管部门的指挥下完成的,带有明显的计划指令色彩,学校完全依托于政府的某个行业部门。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转型变化,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无论在哪方面都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跟上经济快速转型的步伐,经营上出现了许多困难,致使一些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力度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彻底与高职教育分手,许多学校不得不从原先依托的行业企业中剥离出来,独立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思考
[摘要]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校企合作。
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在企业的参与性不高,高校教学存在安排的盲区,“双师型”优秀教师数量缺乏,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制度跟进迟缓等。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国家必须加快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立法,努力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补偿机制,充分确定合作各方主体在合作中的责权利的关系,并且要不断地创新合作的模式,拓宽合作的领域,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当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利益主体是学生、相关企业和我们的社会,因此怎样统筹兼顾地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又怎样使这种模式演变成良性的循环系统和保持纵向与深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关于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它是高职院校衔接企业市场需求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充分符合本国国情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遇。
它作为一种模式,已经摆脱了纯粹而单一的课堂教学,向着社会实际的工作岗位而进发,体现了由学位学科本位思想向职业技能的转变,也体现了以实践学习与模仿的新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校企合作多赢互利的各方
校企合作的利益是十分巨大的,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也是存在差别的,它需要学生、学校、企业与社会多方面的合作,而在实践过程里,怎样达到共赢的目的是最具挑战性的。
(一)企业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就是着眼于如何充分利用高职学校所提供的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智力资源,为企业营造了在市场中崛起的强烈氛围和优秀的企业文化。
当然,校企合作也为高职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资源,为学校更好的提升硬文化,起到了相当高的优势。
(二)学校
校企合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资源,为学校更好地提升硬文化,最终起到了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作用,同时,通过学校的知名度的迅速提升,也带动了学校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的总体发展,带动地区成长。
(三)学生
作为学生,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所获得的利益是最丰富的。
例如,学生可以在校园企业中进行业余工作,以获取相应的报酬,支持家用,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校园企业中得到最真实的锻炼,了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了解造成社会上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因素,也了解怎样去处理自己在社会分层中的处境问题。
(四)社会
校企合作对于社会的意义就是在于营造了和谐、进步的发展氛围,实现了就业机会的平均分配,以及增加人才的分配合理性。
三、关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的解析
校企合作要达到真正的效果就必须有多方面的高度契合。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具体阐述如下:
(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持消极的态度,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进程,即便有合作,也只是表面的文章缺少实质内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无利可图,同时法律法规缺少对企业社会教育责任义务的确定和调整。
(二)教学存在安排的盲区
至今为止仍然还有很多的高职教学计划是沿用了好久以前的落后模式,这也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无法很好合作原因之一。
高职教学的一成不变与现代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背道而驰,这也就造成了当下社会高职院校与企业极不协调的局面。
(三)“双师型”优秀教师数量缺乏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他们的素质与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进而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办学能力。
现在的职业教育中缺乏“双师型”优秀教师,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学校教师培训的资金不足,同时缺少相关教师培训制度建设。
另外,企业出于商业秘密和经费支出的考虑,不愿意接纳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这一切都是“双师型”优秀教师缺乏的原因,直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进程,进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立法,实施细则和制度跟进迟缓
目前,校企合作表现为学校积极,企业冷淡,其原因是社会责任观念淡薄,
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缺失,国家缺少明确、具体、专门性、可操作性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现前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立法主要由《职业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三部法律组成,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法律规定比较笼统,多属原则性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即便在现有法律的规定下,国务院及地方人大政府机关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和制度的跟进也滞后。
实际上,现前职业教育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但由于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的滞后,制约了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相关建议分析
针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尴尬局面,怎样做才能有力地扭转被动的形势,拓展校企合作范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呢?
(一)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
我国应借鉴或效仿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对校企合作进行立法保护,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自18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职业训练协作法》、《高等教育法》、《联合研究和发展法》、《珀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莫雷尔法案》、《职业训练协作法》、《教育培训合作法》、《职业教育法》、《由学校到就业法案》、《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很好地鼓励、支持和保护美国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日本从20世纪初期开始,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工厂法》、《职业介绍法》、《职业安定法》、《雇佣对策法》、《产业教育振兴法》、《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职业训练法》、《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多部法律。
大大加快了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得益于其先后制订和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综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无不采用立法手段来保障其国的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政府虽然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与上述国家相比,保障力度比较薄弱,立法明显滞后。
法律保障不健全,不仅会影响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会阻碍校企合作模式的实现。
我们应尽快借鉴或效仿发达国家,对校企合作进行立法保护,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校企合作补偿机制
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依法确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对各方主体积极或消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奖惩制度,促使各方主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
合作办学教育,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进而使各方主体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承担责任的过程之中获得它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促进校企合作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机制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与企业不同,学校注重社会效益,而企业看到的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
因为只有校企合作提升满足了各方主体的合理利益,才有可能使这项合作不断的进行下去。
而且我们必须看到,学校作为公益的机构,它必须完善现行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各种高效的合作机制,协调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有创新有继承的、有序的特定形式与格局。
(四)充分利用好双方的优势条件
企业有着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而高校有教学经验十足的知识型教师,这两者的相互辅助可以提高双方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深化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
(五)政府应努力搭建各种各样的合作平台
成立校企业指导委员会,高校以指导委员会为基础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层次。
[参考文献]
[1]金璐玫,孙伟,刘宏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2]郎艳丽.关于对我国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伍爱元,言玲.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2(34)
[4]刘昕.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J].价值工程,2012(33)
[5]程显峰,吴丽梅,贺东伟,等.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成功之路[J].北方经贸,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