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北省高二生物课件:《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4 免疫调节 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2.4 免疫调节 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8666c4f6e45c3b3567ec8bc0.png)
生命体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 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 破损、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 原体吗?能直接清除体内异常的细胞吗?
那该生物体该如何应对?
第4节 免疫调节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 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1.抗原: 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性: 大分子 异物性 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 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产生: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分布:血清、组织液、乳汁 作用: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 人体
在体液中被相应的 抗体消灭
(1)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 据图回答: A.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 ___大__多__数_(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 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_升__高___(填“升高”或“降低”), 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填“增多”或“减少”)。 C.T细胞数量__减__少__,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D.人体免疫能力几乎_全__部__(填“全部”或“少部分”)丧失。
别
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作用方式 ②T细胞释放__淋___巴___因__子_,促
__效__应___T_细胞与靶
细胞密切结合
进免疫作用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_体__液___免疫阻止病原
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
联系
消灭;②细胞免疫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二者相互配合,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 原体吗?能直接清除体内异常的细胞吗?
那该生物体该如何应对?
第4节 免疫调节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 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1.抗原: 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性: 大分子 异物性 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 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产生: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分布:血清、组织液、乳汁 作用: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 人体
在体液中被相应的 抗体消灭
(1)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 据图回答: A.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 ___大__多__数_(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 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_升__高___(填“升高”或“降低”), 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填“增多”或“减少”)。 C.T细胞数量__减__少__,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D.人体免疫能力几乎_全__部__(填“全部”或“少部分”)丧失。
别
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作用方式 ②T细胞释放__淋___巴___因__子_,促
__效__应___T_细胞与靶
细胞密切结合
进免疫作用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_体__液___免疫阻止病原
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
联系
消灭;②细胞免疫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二者相互配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 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 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ebef8231b765ce040814f0.png)
3.异常免疫反应的类型
异常免疫反应是指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反应过 强或过弱,对自身造成免疫损伤的反应。
①免疫反应过强: 自身免疫病及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②免疫反应过低过弱:如艾滋病
过敏反应
过敏原 刺激 机体 产生 抗体 吸附 某些细胞表面
再次刺激
过敏原
[思维激活2] 过敏反应与正常体液免疫相比,有哪 些区别?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 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丧失,所以恶性肿瘤 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 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四、免疫学应用
①预防接种 ②疾病的检测 ③器官移植
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免疫缺陷症
•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 的致死性传染病。
HIV
艾滋病
免疫反应是 ( D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6.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
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HIV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 B.HIV变异能力强是研制HIV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 C.HIV可通过饮食、性接触、母婴、血液等途径传播 D.HIV破坏人体T细胞,导致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 侵的能力下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053da37c1cfad6185fa746.png)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高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低
五、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抗原检测 3.器官移植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 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早、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 疫出现晚、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值分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d76fb102020740bf1e9ba0.png)
3
3、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
组成。
4
环节一: “ 免疫调节”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5
6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机体
抗体介导的免 疫应答
体液免疫
细胞介导的免 疫应答
细胞免疫
7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B细胞
疫
过
程 T细胞
浆 细
记忆细胞
胞
抗
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8
细胞免疫的过程
第四节 免疫调节
1
(温故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新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吞噬细胞等
T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例如:微生物病原体、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 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11
关键词
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有些存在
于抗原物质的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 来。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决定簇。抗原分 子越大,决定簇的数目越多。
12
关键词
3.抗体: 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
吞噬细胞
T细胞
抗 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
靶细胞裂 解死亡
9
关键词
1. 抗原 2. 抗体 3. 抗原决定簇 4. 吞噬细胞 5.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3、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
组成。
4
环节一: “ 免疫调节”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5
6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机体
抗体介导的免 疫应答
体液免疫
细胞介导的免 疫应答
细胞免疫
7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B细胞
疫
过
程 T细胞
浆 细
记忆细胞
胞
抗
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8
细胞免疫的过程
第四节 免疫调节
1
(温故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新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吞噬细胞等
T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例如:微生物病原体、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 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11
关键词
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有些存在
于抗原物质的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 来。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决定簇。抗原分 子越大,决定簇的数目越多。
12
关键词
3.抗体: 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
吞噬细胞
T细胞
抗 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
靶细胞裂 解死亡
9
关键词
1. 抗原 2. 抗体 3. 抗原决定簇 4. 吞噬细胞 5.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共37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共37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44e49de45c3b3566ec8b07.png)
2021
1
(1)甲型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影响人 体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否直接消灭入
侵的病原体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
或异常的细胞?
不能!
(3)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要靠什么调节呢?
免疫调节
2021
2
第4节 免疫调节
2021
3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 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自己” 和“异己”,排除“非己”,以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
失几乎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
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2021
13
HIV(蓝色) 攻击T细胞
2021
14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2021
15
三、人体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021
16
概念辨析 — 抗原 抗体
“作战武器”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要靠免疫调节
2021
4
资料:
识别的分子基础:个体内所有 细胞表面都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 性复合分子(MHC分子)
但MHC分子具有种属特异性和 个体特异性,因此MHC分子是自身 细胞的标记
2021
5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
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1.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B
C.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 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
(1)甲型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影响人 体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否直接消灭入
侵的病原体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
或异常的细胞?
不能!
(3)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要靠什么调节呢?
免疫调节
2021
2
第4节 免疫调节
2021
3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 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自己” 和“异己”,排除“非己”,以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
失几乎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
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2021
13
HIV(蓝色) 攻击T细胞
2021
14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2021
15
三、人体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021
16
概念辨析 — 抗原 抗体
“作战武器”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要靠免疫调节
2021
4
资料:
识别的分子基础:个体内所有 细胞表面都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 性复合分子(MHC分子)
但MHC分子具有种属特异性和 个体特异性,因此MHC分子是自身 细胞的标记
2021
5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
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1.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B
C.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 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70ac9733d4b14e84246838.png)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吞噬细胞
系 免疫细胞
统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作用的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成)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 成熟
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
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识别并排除进入体 内的“非己”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 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 疾病。常见的有
㈠ 自身免疫病 ㈡ 过敏反应 ㈢ 免疫缺陷病
(1)风湿性心脏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引 起。酿脓链球菌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一 种物质的结构很相似。人感染该菌后体内产生相应的 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菌时错误地与心脏瓣膜也发 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关闭不严,血液有 倒流现象。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 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 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 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 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 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 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免疫调节》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免疫调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237d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a.png)
2、免疫功能过强
①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 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②自身免疫病: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而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例3]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细菌的某种蛋白质能刺激T 细跑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侵人眼睛攻击
效应T细
胞
______T_细__胞______
记忆细 B细胞、T细胞 胞
分泌__淋__巴__因_子__,可与 _靶__细__胞__ 结合
识别 __抗_原__分裂分化为 ___浆_细__胞__、__效__应_T_细__胞___
小结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 胞和物质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卫: 通过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 产物侵犯人体,使人免患感染性疾 病。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或被破 免疫监控和清除: 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
菌酶)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 性免疫
抗体产生情况如图所示。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B )
A.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B.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 C.该免疫过程没有淋巴因子的参与 D.淋巴细胞上的载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
[例3]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C )
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淋巴细胞 B.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62dbaa915f804d2a16c126.png)
(一)过敏反应
1、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 所发生的反应。
2、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3、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
什么是过敏反应?
特 异 性 免 疫
各种过敏反应
3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 内尘土、鱼虾、牛奶、青霉素、磺
艾滋病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 为三个阶段:
特 1)HIV急性感染期:
异 性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
免 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
疫 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2)无症状期: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
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 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 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 为2年,多的可达20年。
疫 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
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
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
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
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
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
3)症状期:初期淋巴结肿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 振、精神疲乏,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等,最终死亡。
8
艾 滋 病 一些病症
特 异 性 免 疫
9
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
特
(1)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的人
异 性
发生性关系。
1、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 所发生的反应。
2、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3、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
什么是过敏反应?
特 异 性 免 疫
各种过敏反应
3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 内尘土、鱼虾、牛奶、青霉素、磺
艾滋病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 为三个阶段:
特 1)HIV急性感染期:
异 性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
免 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
疫 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2)无症状期: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
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 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 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 为2年,多的可达20年。
疫 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
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
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
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
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
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
3)症状期:初期淋巴结肿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 振、精神疲乏,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等,最终死亡。
8
艾 滋 病 一些病症
特 异 性 免 疫
9
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
特
(1)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的人
异 性
发生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 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 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 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该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
第四节 免疫调节
抗体立体模式图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 抗体的形成:
B细胞
抗原
浆细胞
合成 分泌
抗体
•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1)第一阶段: 抗原
(三)体液免疫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 决定簇暴露
(识别和处理) 刺激
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
B细胞
(识别)
呈递抗原
T细胞 (淋巴因子)
人体的免疫器官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摄取、处 (呈递) 理)
B细胞 (识别)
(四)细胞免疫
1)第一阶段: 抗原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决定 簇暴露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识别)
2)第二阶段: T细胞
增殖和 分化
受抗原 刺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 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机体的一种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 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己: 外来物; 自身衰老病变癌变的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注意淋巴细胞分布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 疫 来源于骨髓 系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成熟于胸腺 统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作用的细胞 B淋巴细胞 来源于骨髓 成熟于骨髓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 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第三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靶细胞 淋巴因子 (被抗原入侵的宿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主细胞)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 酶体酶被激活, 使其通透性改 变,渗透压变 化,最终裂解 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 关细胞的作用来 发挥免疫效应。 如诱导产生更多 的效应T细胞,增 强其杀伤力等
2、人工标记抗体
3、免疫抑制剂
练习
C 1、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2)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抗原
吞噬 细胞
T细胞
产生淋巴 因子 呈递抗原
记忆 效应 B细胞 抗体 细胞 B细胞
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产生 抗体 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体液免疫过程
直接刺激 发 挥 增殖分化 二次应答 免 分泌 +抗原 疫 效应B细胞 抗体 效 应 记忆B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2)第二阶段:B细胞
受抗原 刺激
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第三阶段: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 合,抑制其繁 殖或对宿主细 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 合,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坏宿 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
(二)抗原和抗体
• 抗原的概念: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 举例: 病原体 寄生虫 花粉 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抗原决定簇示意图
•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 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 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与靶细胞结合
小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识别、处理 和呈递抗原 第二阶段 B细胞、T 细胞增殖分 化,并形成 记忆细胞 第三阶段 抗体、效应 T细胞和淋 巴因子发挥 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项目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方式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三、免疫失调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学应用
1、疫苗
是将减毒的活病原体或保留抗原 特性的经杀死的病原体接种到人体内, 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并形成记忆细胞以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接种了疫苗的人体内有了相应 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传染病的病 原体侵入体内时,就能迅速产生大 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将病原体清除, 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吞噬 细胞
T细胞
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
记忆 细胞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效应 T细胞
淋巴 因子
增强有关的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直接杀死靶细胞; 免疫细胞对 释放淋巴因子 靶细胞的杀
伤能力。
细胞免疫过程
记忆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 T细胞 增殖分化
效应T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 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 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 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该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
第四节 免疫调节
抗体立体模式图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 抗体的形成:
B细胞
抗原
浆细胞
合成 分泌
抗体
•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1)第一阶段: 抗原
(三)体液免疫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 决定簇暴露
(识别和处理) 刺激
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
B细胞
(识别)
呈递抗原
T细胞 (淋巴因子)
人体的免疫器官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摄取、处 (呈递) 理)
B细胞 (识别)
(四)细胞免疫
1)第一阶段: 抗原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决定 簇暴露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识别)
2)第二阶段: T细胞
增殖和 分化
受抗原 刺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 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机体的一种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 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己: 外来物; 自身衰老病变癌变的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注意淋巴细胞分布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 疫 来源于骨髓 系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成熟于胸腺 统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作用的细胞 B淋巴细胞 来源于骨髓 成熟于骨髓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 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第三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靶细胞 淋巴因子 (被抗原入侵的宿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主细胞)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 酶体酶被激活, 使其通透性改 变,渗透压变 化,最终裂解 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 关细胞的作用来 发挥免疫效应。 如诱导产生更多 的效应T细胞,增 强其杀伤力等
2、人工标记抗体
3、免疫抑制剂
练习
C 1、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2)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抗原
吞噬 细胞
T细胞
产生淋巴 因子 呈递抗原
记忆 效应 B细胞 抗体 细胞 B细胞
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产生 抗体 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体液免疫过程
直接刺激 发 挥 增殖分化 二次应答 免 分泌 +抗原 疫 效应B细胞 抗体 效 应 记忆B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2)第二阶段:B细胞
受抗原 刺激
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第三阶段: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 合,抑制其繁 殖或对宿主细 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 合,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坏宿 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
(二)抗原和抗体
• 抗原的概念: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 举例: 病原体 寄生虫 花粉 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抗原决定簇示意图
•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 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 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与靶细胞结合
小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识别、处理 和呈递抗原 第二阶段 B细胞、T 细胞增殖分 化,并形成 记忆细胞 第三阶段 抗体、效应 T细胞和淋 巴因子发挥 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项目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方式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三、免疫失调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学应用
1、疫苗
是将减毒的活病原体或保留抗原 特性的经杀死的病原体接种到人体内, 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并形成记忆细胞以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接种了疫苗的人体内有了相应 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传染病的病 原体侵入体内时,就能迅速产生大 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将病原体清除, 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吞噬 细胞
T细胞
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
记忆 细胞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效应 T细胞
淋巴 因子
增强有关的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直接杀死靶细胞; 免疫细胞对 释放淋巴因子 靶细胞的杀
伤能力。
细胞免疫过程
记忆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 T细胞 增殖分化
效应T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