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变形监测设计书..

合集下载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工作能够准确、全面地进行而编写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方案等。

二、监测目标1. 监测目标的确定是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的首要任务。

根据工程类型和施工环境,我们确定了以下监测目标:a. 结构变形监测:包括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变形监测;b. 地表变形监测: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活动等地表变形监测;c. 岩体变形监测:包括岩体位移、岩体裂缝等岩体变形监测。

三、监测方法1. 监测方法的选择是根据监测目标和工程特点来确定的。

我们将采用以下监测方法:a. 光学测量法:使用全站仪、测量经纬仪等设备进行精确的点位测量;b. GNSS定位法: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点位测量和位移监测;c.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地表变形监测;d. 岩体测量法:使用激光扫描仪、岩体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岩体变形监测。

四、监测设备1. 监测设备的选择是根据监测方法和工程需求来确定的。

我们将使用以下监测设备:a. 全站仪:用于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的变形监测;b. GNSS接收机:用于地表变形监测;c. 激光扫描仪:用于岩体变形监测;d.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实时传输和处理。

五、监测方案1. 监测方案是根据监测目标、方法和设备来制定的。

我们将采用以下监测方案:a. 建立监测网: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监测点位,建立监测网;b. 定期测量: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制定定期测量计划,对监测点位进行测量;c.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变形监测结果;d. 报告编写: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包括变形情况分析、变形趋势预测等内容。

六、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a. 设立专门的监测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监测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监测工作;b. 定期培训:定期进行监测技术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c. 质量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2)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2)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实时监测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将介绍监测技术的原理、设备选型、安装布置、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监测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二、监测技术原理工程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基于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工程结构的位移、变形、应力等参数来判断结构的安全性。

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斜仪、水准仪、应变计等。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三、设备选型根据工程的需求,我们选择了以下设备进行工程变形监测:1. 全站仪:用于测量工程结构的三维坐标,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移监测。

2. 测斜仪:用于测量工程结构的倾斜角度,能够监测工程的倾斜变形情况。

3. 水准仪:用于测量工程结构的高程变化,能够监测工程的垂直位移。

4. 应变计:用于测量工程结构的应变变化,能够监测工程的应力情况。

四、安装布置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监测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安装布置方案:1. 全站仪:根据工程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确保能够全方位监测工程的位移情况。

2. 测斜仪:根据工程的倾斜方向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工程的倾斜角度。

3. 水准仪:根据工程的高程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工程的垂直位移。

4. 应变计:根据工程的应力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工程的应变变化。

五、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1. 数据采集:通过设备连接电脑或数据采集器,实时获取监测数据。

2. 数据处理:利用专业的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工程的变形情况。

3.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存储在可靠的数据库中,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编制使用。

六、监测报告编制监测报告是工程变形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报告的编制:1. 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工程的变形情况。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旨在详细描述××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估。

本设计书将介绍工程背景、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方案和监测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工程背景××工程位于某市中心区域,是一座高层建筑物。

该工程的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建筑结构等因素将对工程的变形产生影响。

因此,对工程的变形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目标1. 监测建筑物的整体变形情况,包括沉降、倾斜等;2. 监测建筑物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墙体、柱子、梁等部位的变形;3. 监测地基土体的变形情况,包括地基沉降、土壤侧移等;4. 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变形情况,包括挖土、浇筑等施工工序。

四、监测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采用经典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测斜仪等,对建筑物和地基进行定点测量,获取变形数据;2. 遥感监测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的变化来反映工程的变形情况;3. 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三维扫描,获取建筑物的形变数据。

五、监测设备1. 全站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和地基的坐标、高程等数据;2. 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3. 激光扫描仪:用于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形变数据;4. 遥感卫星:利用卫星遥感图像来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

六、监测方案1. 建立监测网格: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建立监测网格;2. 定期监测:对监测点进行定期测量和监测,记录变形数据,并与基准数据进行对比;3. 实时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实时监测设备对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变形情况;4.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变形曲线和变形图,评估工程的变形情况。

《变形监测》实训指导书.

《变形监测》实训指导书.

《变形监测》课程实训指导书一、实训目的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科技楼外景如图1所示。

通过对科技楼垂直位移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及变形监测项目实训,主要实现如下技能目的:1. 了解垂直位移变形监测系统中基准网的设计、布置原则与方法;2. 了解垂直位移变形监测系统中工作基点的设计、布置原则与方法;3. 了解垂直位移变形监测系统中观测点的设计、布置原则及方法;4. 熟悉垂直位移基准网一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过程与数据处理方法;5. 熟悉垂直位移基准网至工作基点及工作基点至观测点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过程与数据处理方法。

6. 通过垂直位移观测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变形监测的原理;7. 通过垂直位移观测实训项目,掌握变形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布设;8. 通过垂直位移某一期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熟悉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原则、方法;9. 通过本项目实训,结合后续综合技能训练“变形监测技术报告”项目训练,为全面了解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及变形监测报告等完整、系统内容打下坚实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垂直位移观测系统中变形监测系统基准网的设计、布置;2. 垂直位移观测系统中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与设置;图1. 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科技楼外景3. 垂直位移观测系统中观测点位置的选择与设置4. 垂直位移观测系统中基准点间的一等水准测量;5. 垂直位移观测系统中基准点至工作基点、工作基点至观测点间的二等水准测量;6. 观测数据的平差处理与观测精度分析。

三、实训辅导资料垂直位移是指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的变形,又称深陷或沉降,其表现形式为不同时期高程(H)的变化。

当工程建筑垂直位移不均匀时,则会发生倾斜或扭曲,或造成地面塌陷,给建筑使用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垂直位移在生产、科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1.垂直位移监测系统的构成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观测点组成。

2.垂直位移监测系统中主要概念的含义基准点:由一定数量的位置固定或变化甚小的点构成,由它们构成变形观测的基准,也称为基点。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课件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课件

如倾斜仪、应变计等,根据不同的监测需 求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01
02
03
04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
通常要求达到±1mm或更高 精度。
垂直位移监测精度
通常要求达到±1mm或更高 精度。
倾斜角度监测精度
通常要求达到±0.1°或更高精 度。
应变监测精度
通常要求达到±0.0001或更高 精度。
变形监测的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法
卫星定位测量法
利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如全站仪、 水准仪等,对变形体进行定期的观测和测 量,以获取变形体的位移和形变数据。
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如GPS、GLONASS等 ,对变形体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以获取 变形体的位移和形变数据。
摄影测量法
其他方法
利用摄影技术,如航空摄影、地面摄影等 ,对变形体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和测量, 以获取变形体的位移和形变数据。
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结 构变形,可以及时调整施 工工艺和方法,提高工程 质量。
促进科学研究
变形监测提供的数据可以 用于科学研究,深入了解 工程结构的变形机理和规 律。
变形监测的应用领域
土木工程
桥梁、大坝、高层建筑 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变形
监测。
地质工程
边坡、隧道、地下工程 等地质结构的变形监测
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数据收集
根据监测项目需求,收集相关 变形数据。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 格式转换,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处理
运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 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结果输出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表 等形式呈现,便于分析和解读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其变形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档旨在设计合适的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满足工程的监测需求。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包括监测仪器的选择、监测点的布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以确保工程的变形监测工作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

二、监测仪器选择2.1 监测仪器的基本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是变形监测技术设计的关键。

监测仪器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高精度:能够提供足够的精度以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

- 高稳定性:仪器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 多功能:仪器应具备多种功能,如测量位移、倾斜、挠度等。

- 可靠性:仪器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 方便性:仪器应具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

2.2 监测仪器的选择根据以上基本要求,我们选择了××品牌的监测仪器作为本工程的变形监测仪器。

该品牌的仪器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多功能、可靠性和方便性等特点,能够满足本工程的变形监测需求。

三、监测点布置3.1 监测点确定原则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变形监测的目的,确定监测点的位置是变形监测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

监测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代表性:监测点应能够代表整个工程的变形情况。

- 分布均匀:监测点应在工程各个关键部位布置,以全面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

- 可行性: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和监测仪器的安装要求。

3.2 监测点布置方案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制定了监测点布置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在工程的关键结构部位布置监测点,如桥墩、支撑结构等。

- 在工程的不同高度布置监测点,以监测工程的垂直变形情况。

- 在工程的不同方向布置监测点,以监测工程的水平变形情况。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4.1 数据采集方法为了准确获取变形数据,我们采用了以下数据采集方法:- 实时监测:通过监测仪器实时采集变形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旨在对××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本文档将介绍工程背景、目标和需求,并提供监测方案的详细设计,包括监测点布置、监测仪器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工程背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某地区的××地段。

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服务,以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和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变形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三、目标和需求1. 目标:a. 实时监测工程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b. 提供准确的变形数据,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c. 建立完善的变形监测系统,以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需求:a. 监测点布置: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变形情况,合理布置监测点,覆盖关键区域。

b. 监测仪器选择:选择适合工程的变形监测仪器,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c.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数据的分析、存储和报告生成等功能。

四、监测方案设计1. 监测点布置:a. 根据工程的结构和变形特点,在关键部位选择监测点,包括主体结构、地基、边坡等。

b. 确定监测点的数量和间距,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监测仪器选择:a. 主体结构监测:选择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如激光位移传感器或电阻应变片等,以实时监测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

b. 地基监测:选择压力传感器或应变片等仪器,以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

c. 边坡监测:选择倾斜传感器或全站仪等仪器,以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

3. 数据处理方法:a. 数据采集:通过监测仪器实时采集变形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b. 数据存储:建立数据库,存储监测数据,并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c. 数据分析: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变形趋势和异常情况。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4)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4)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其变形监测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设计合适的变形监测技术,以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1.2 目的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套完整的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布置方案、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以满足××工程的变形监测需求。

二、监测设备选择2.1 变形监测仪器针对××工程的特点和监测需求,我们建议选择高精度的全站仪作为主要的变形监测仪器。

全站仪具有高度测量精度、数据采集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要求。

2.2 传感器选择在全站仪的基础上,还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用于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建议选择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进行综合监测,以获取全面的变形数据。

三、监测布置方案3.1 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在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点,以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

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工程结构的特点和变形的可能性,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2 监测点数量和密度监测点的数量和密度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关键部位应设置更多的监测点,以获取更详细的变形数据,其他部位可以适当减少监测点的数量。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4.1 数据采集变形监测数据的采集应定期进行,以获取工程变形的实时数据。

采集频率应根据工程的变形速度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建议每天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4.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变形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变形情况。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校正、数据对比、数据分析等步骤,可以借助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五、监测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5.1 监测结果分析对采集到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工程的变形情况。

分析结果应与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工程是否存在变形超限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修改版]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修改版]

第一篇: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课程代码:0806A06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2009级摄影测量与遥感专科专业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结合具体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的要求和特点,详细介绍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理论、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内容,对变形监测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也作了系统的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熟练地解决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问题,具备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总计为34学时。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安全监测的目的与意义及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因素;了解建筑物垂直位移的常用观测方法和特点;了解建筑物水平位移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要求;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了解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布设方法;了解我国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掌握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的原理;了解安全监控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和要求,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因素,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教学难点: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布设方法、监控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控制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等课程。

五、教学内容第1章概述(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 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2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1.3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1.4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1.5 变形监测技术进展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以及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变形监测系统设计。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文旨在对××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分析和技术选型,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需求分析1. 工程背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提前预警潜在风险,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目标主要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土体变形、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地表沉降等。

监测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安全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要求(1)实时性: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反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准确性:监测数据需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便判断工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可靠性: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运行并保持良好的监测效果。

(4)自动化: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的功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监测效率。

三、技术选型1.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监测、GPS监测、倾斜仪监测、测深仪监测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综合应用多种监测方法,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设备(1)全站仪: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全站仪,能够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要求。

全站仪需要具备自动化测量功能,能够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

(2)GPS: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GPS设备,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和变形监测。

GPS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功能。

(3)倾斜仪: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倾斜仪,能够实现倾斜角度的测量和变形监测。

倾斜仪需要具备自动化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功能。

(4)测深仪: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深仪,能够实现地下水位的测量和变形监测。

测深仪需要具备自动化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功能。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旨在对××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和规划,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

本文档将介绍工程的背景和目标、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工程背景和目标1. 工程背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位于××地区。

工程包括××部分和××部分,总长约××公里。

由于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2. 工程目标本次工程变形监测的目标是:- 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位移、倾斜等参数;- 提供数据支持,为工程的安全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预警和应急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1. 监测方法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目标,本次变形监测将采用以下方法:- 全站仪测量:通过在关键位置设置全站仪,测量工程各点的坐标和位移,以获取工程的整体变形情况。

- 倾斜仪测量:在工程的关键位置安装倾斜仪,测量工程的倾斜角度,以判断工程是否存在倾斜变形。

- GPS测量:通过设置GPS测量点,实时监测工程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2. 设备选择根据监测方法的要求,本次变形监测将使用以下设备:- 高精度全站仪:具备高精度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要求。

- 倾斜仪:具备高精度测量倾斜角度的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

- GPS测量设备:具备高精度测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能力,能够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要求。

四、监测方案设计1. 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目标,本次变形监测将在工程的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点,包括桥墩、隧道口、边坡等。

监测点的布设应覆盖整个工程,以获取全面的变形数据。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实现对工程变形的准确监测和数据分析。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监测技术的设计原则、监测方案的具体内容、监测仪器的选择和布置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设计原则1. 准确性:监测技术方案应具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能够准确测量工程变形的微小变化。

2. 实时性:监测数据应能够及时传输和处理,以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3. 稳定性:监测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保持高精度。

4. 可扩展性:监测技术方案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

三、监测方案1. 监测目标:本方案主要针对××工程的变形进行监测,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变形情况。

2. 监测内容:监测方案将包括对工程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长期变形趋势的分析。

3. 监测点布置: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合理的监测点布置方案,以覆盖工程的关键部位和潜在变形区域。

4. 监测参数:监测方案将包括对沉降、倾斜、裂缝等多个变形参数的监测和分析。

四、监测仪器选择和布置1. 监测仪器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监测仪器,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等设备。

2. 仪器布置:根据监测点布置方案,合理安装监测仪器,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工程变形的数据。

3. 数据传输:选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仪器的测量原理和参数,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存储: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备份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3. 数据分析:利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和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变形趋势和异常变化,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供详细的变形监测结果和建议。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3)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3)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的设计方案。

本方案将涵盖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目标1. 监测目标的描述××工程是一座位于某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其主要结构由钢筋混凝土组成。

本次监测的目标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监测目标的要求- 监测目标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变形、结构变形、沉降等情况。

- 监测数据需要实时采集和传输,方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工程变形情况。

- 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监测方法1. 监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 监测点应覆盖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包括地基、主体结构、外墙等。

- 监测点的布设应均匀分布,以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2. 监测仪器设备- 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变形测量仪、位移传感器、沉降仪等。

- 监测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监测仪器设备需要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方便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监测方法的选择- 结合工程的特点和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法、激光测距法等。

- 监测方法应能够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 监测方法需要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监测操作。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与传输- 监测仪器设备需要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

- 数据传输过程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避免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2.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异常值处理等。

- 采用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有效信息并去除噪声。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项目概述××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保障工程质量,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工程的变形情况,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1. 监测变形类型:包括沉降、倾斜、水平位移等;2. 监测范围: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的位置;3. 监测精度:确定监测精度要求,以满足工程的安全运行和质量要求。

三、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包括水准仪、测斜仪和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分析得出工程的变形情况。

2. 高精度全站仪监测方法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监测,通过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实现对工程变形的精确监测和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合于大型工程的变形监测。

3. 遥感监测方法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工程变形的影像数据,并进行图象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工程的变形信息。

该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实时性高的优势,适合于大范围的工程变形监测。

四、监测设备与工具1. 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变化,确定工程的沉降情况;2. 测斜仪:用于测量工程的倾斜变化,确定工程的稳定性;3.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工程的水平位移变化,确定工程的变形情况;4. 全站仪:用于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实现高精度的变形监测;5. 遥感设备:包括卫星、无人机等载体,用于获取工程变形的影像数据。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方法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或者有线传输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消除误差,得到准确的变形数据;4.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工程的变形趋势和变形速度,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位于××地区。

该工程的变形监测是为了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变形问题。

本文档旨在提供××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的设计方案。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详细的技术设计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监测方法2.1 监测目标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以下监测目标:- 地表沉降- 结构变形- 地下水位2.2 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的结构和地质条件,确定了监测点的布设方案。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考虑到地质条件的差异性。

2.3 监测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点布设方案,选择了适合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 沉降仪- 变形仪- 水位计2.4 监测频率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的变形情况和监测目标的敏感性进行调整。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3.1 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应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进行,采用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3.2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校正和分析。

数据整理应按照监测点和监测时间进行分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校正应考虑到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数据分析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如趋势分析、统计分析等,以获取有关工程变形的信息。

四、数据报告与评估4.1 数据报告监测数据的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估。

报告应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如图表、曲线等,以便于理解和分析。

4.2 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工程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应基于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定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5.1 质量控制监测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验证等。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旨在对××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和说明。

本文将从工程背景、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确保变形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程背景××工程是位于某市中心区域的一座大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长度约为10公里。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城市地下管线交叉、密集、混乱的问题,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能力。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三、监测目标1. 监测地表沉降:通过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管线沉降引起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2. 监测结构变形:对工程内部的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如管道的变形、位移等,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相互影响,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性。

3. 监测地下水位:对工程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工程的排水和防水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方法1. 地表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法进行监测,选取工程区域内的代表性地点,定期进行测量。

测量间隔为每月一次,持续监测时间为工程施工期及一年的运营期。

2. 结构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工程内部的结构进行监测,包括管道的变形、位移等。

监测频率为每季度一次,持续监测时间为工程施工期及五年的运营期。

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监测井,在工程周边选取代表性位置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持续监测时间为工程施工期及十年的运营期。

五、监测仪器设备1. 全站仪:用于地表沉降监测,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地表沉降的变化情况。

2. 高精度测量仪器:用于结构变形监测,包括管道的变形、位移等。

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结构变形的情况。

3. 水位监测仪器:用于地下水位监测,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科技大学设计题目: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沉降监测技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绘2011-2班学生姓名:刘九阳学号:任课教师:宁殿民成绩:目录一、图书馆的地理概况 (3)图书馆的坐落 (3)图书馆的文化 (3)二、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3)监测的目的 (3)监测的意义 (3)三、监测的方案 (3)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3)监测的确定 (4)监测方案规范依据 (4)监测测区资料 (4)控制资料 (4)高程基准 (4)方案概括 (4)四、基准点与观测点 (5)基准点 (5)基准点的埋设要求 (5)基准点的选择 (5)基准点的埋设 (5)观测点 (6)观测点的埋设要求 (6)观测点的选择 (6)观测点的埋设 (6)五、根据允许变形量确定观测精度 (6)变形量的等级与精度要求 (6)六、观测等级与观测仪器的确定 (7)图书馆监测的等级与观测仪器的确定 (7)七、外业实测方法与要求 (7)外业实测的方法 (7)外业实测的要求 (7)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7)设置测站 (7)间歇与检测 (8)八、观测周期的确定 (8)观测周期规定 (8)观测周期的选择 (8)九、变形网平差计算方法 (8)变形网平差原理 (8)变形网平差计算方法 (8)准基点的平差计算 (8)沉降观测点的平差计算 (9)权的确定 (9)误差方程及法方程 (9)十、变形量的计算 (9)变形量的计算与比较 (9)十一、沉降与倾斜曲线 (10)沉降曲线的绘制 (10)十二、上交材料 (11)上交的内容与分析 (11)一、图书馆的地理概况图书馆的坐落图书馆坐落于千山北麓,毗邻鞍山市高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千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图书馆,历经数十载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兼顾社科、管理等学科文献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馆藏体系。

目前馆内现藏书刊总量123万余册,电子图书25万余种、电子期刊万余种、图1.科大图书馆各种光盘万余张,以上资源几乎涵盖了学校目前所开设的全部专业,基本上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

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24小时网络服务。

图书馆的文化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

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

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的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

二、监测的目的与意义监测的目的(1)分析和评价图书馆的安全状态,了解图书馆变形状况;(2)验证图书馆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图书馆施工的质量;(4)研究正常图书馆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监测的意义在于获得图书馆变形观测过程中有关变形大小的一切资料,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可以监视图书馆地表变形和图书馆的运营状况。

以便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变形,保证科大学子放心读书。

三、监测的方案监测的内容与方法对于图书馆,监测主要内容为沉降监测。

地基的下沉量、楼体的下沉量。

沉降的主要监测方法有:几何水准测量、液态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图2.几何水准原理图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我国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

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2)液态静力水准:静力水准仪利用连通液的原理,多支通过连通管连接在一起的储液罐的液面总是在同一水平面,通过测量不通储液罐的液面高度,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各个静力水准仪的相对差异沉降。

假设共有1…n个观测点。

各个观测点之间已用连通管连通。

安装完毕后初始图 3.液态静力水准部分图状态时各测点的安装高程分别为Y01…Y0i…Y0j…Y0n,各测点的液面高度分别为h01…h0i…h0j…h0n。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原理:是通过观测测站点至照准点的竖直角,再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取此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平面三角公式计算此两点间的高差,进而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它特别适于高差较大而不便用水准测量时传递高程,以及进行跨越山谷、河流的高程测量和实现陆地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的高程连测。

当测距和测角的精度达到必要的精度,图4.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原理并采用必要的观测措施时,此法已可达到四等、甚至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监测的确定根据图书馆的设计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比较好,精度高,适用于图书馆监测地形,因为地形起伏不大,监测方案很好设计。

监测方案规范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

监测测区资料控制资料建立独立高程系统,也可以联测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与国家高程接轨。

提供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系或独立高程系统。

方案概括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布设水准基点,在图书馆主体承重墙或者承重柱上布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观测。

根据对沉降观测点观测的需要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监控网拟布设成由3个基准点组成的一个环形的二等水准网,编号为BM1~BM3高程测量采用国家高程系统。

基准点将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位置,基准点采用图书馆外固定地址上水准基点。

观测水准基点埋设在沉降稳定的图书馆筑物上。

其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及“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布点,均布于图书馆建筑物上。

四、基准点与观测点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要求基准点可分为两级:固定基准和工作基准。

固定基准点一般选择3个以上,如图5所示。

距建筑物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少于倍建筑物高)当有3个点时,除某两点的连线与主要轴线平行外,另一点应跨过建(构) 筑物且对其长边基本构成等腰或三个基点基本构成直角三角形;当点数多于3个时,除应满,图5.基准点的埋设足以上条件外其余的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建(构)筑物的四周,距离可偏远一些。

工作基点选择在地势相对稳定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在离建筑物30m 以外150m 以内地势稳定的地方选择和埋设水准点。

基准点的选择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础,基准点一般要求绝对稳定,在位置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位置要选在变形范围以外;(2)地势稳定;(3)深埋;基准点的埋设(1)尽量利用城建部门建立的水准点和各级平面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2)在该区域内有修建年代较长、基础稳定的建筑物时,则可在该建筑物上设置墙上水准点。

在墙上凿一个长约200mm 的洞,将直径为20mm、长约250mm 的圆钢嵌进洞内约200mm,露出墙外约50mm。

向上弯的标头呈圆形用水泥将洞填满,洞口抹齐与墙面平。

(3)建立浅埋水准点。

该点应选在较隐蔽而且通视良好保证安全的地方。

首先挖长1150mm、宽110mm左右的小浅井,地面整实。

用直径20mm、长约117mm 的螺纹钢上部凿成半圆形,下部焊成十字。

将焊成的十字型螺纹钢放入井内,直接灌注混凝土,露出地面约60mm 左右,顶部要砌筑保护盖。

图6.基准点的埋设观测点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数量足够、点位适当。

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位置又与建筑物的大小、荷载、基础类型和地质条件有关,并且要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的选择还应便于建筑物基础沉降的现场观测,易于保存,并不受损坏。

观测点的选择图7.观测点的埋设(1)通常在建筑物的四角点、中点、转角处等能反映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布设沉降观测点,点间距一般为10m ~ 20m;(2)对于设有后浇带及施工缝的建筑物,应在其两侧布设沉降观测点;(3)对于新建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处,应在其两侧的承重墙或支柱上布设沉降观测点;(4)对于一些大型工业厂房,除按上述原则布设沉降观测点外,还应在大型设备四周的承重墙或支柱上布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的埋设(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3)要保证能在点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五、根据允许变形量确定观测精度变形量的等级与精度要求表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表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1)4122030表3.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2)辅分划或黑、六、观测等级与观测仪器的确定图书馆监测的等级与观测仪器的确定虽然外业观测采用的是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但是外业观测技术指标不能完全采用与其相同的技术指标。

根据工程的精度、使用的仪器及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工程的技术指标标尺采用条式因瓦水准尺;仪器采用DS05精密水准仪和国家二等技术指标。

七、外业实测方法与要求外业实测的方法对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均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1)往测: 奇数测站采用后—前—前—后; 偶数测站采用前—后—后—前观测顺序;(2)返测: 奇数测站采用前—后—后—前; 偶数测站采用后—前—前—后观测顺序;(3)对沉降点的观测时尽量采用测站固定、人员固定和一个后视几个前视的方法。

外业实测的要求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1)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2)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3)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4)气温突变时;(5)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设置测站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二等水准要求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

间歇与检测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

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