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5全国卷Ⅲ)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 、修辞手法
表 达
2、表达方式(抒情、
技 描写) 巧
3 、其他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 借古抒怀 、伤今怀古)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5、用典抒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 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 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 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 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语言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语言

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 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 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今年相望又一年” 中“又”妙在那里?
“今年相望又一年” 中“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 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因此妙处无穷。
2、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
06年北京卷
移 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 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 法,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远景与“雁飞低” 的近景、“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 静、“雁飞低”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 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 中有实。
06年高考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 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 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 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有何特 点?请略加分析。
“满林残照见归鸦”句似写乌鸦归巢之景,实则运 用的是反衬手法,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高考鉴赏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中难度较高的一项,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项。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整理。

一个好的鉴赏诗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应对,下面是我对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的相关想法。

一、理解诗歌题材在鉴赏诗歌时,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题材。

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不同的题材应有不同的方法来鉴赏。

例如,爱情、世情、自然、人生都是常见的题材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题材,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鉴赏方法。

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体系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题材表达,读懂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二、理解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文化,它的美不仅仅是表面的美。

除了要了解作者在写诗时的手法,也应该深入理解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表面的文字,还要尝试去深入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世界观。

三、生动而具体的表达在说到表达技巧整理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生动而具体的表达。

在鉴赏诗歌时,生动而具体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轻松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力求具体,尽可能地描述细节,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四、注意语言形式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是诗歌的基本结构,包括音韵、韵律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仔细解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理解作者所用的词汇的含义以及构成的意义,以此来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语言形式的特点,比如作者选用的词汇、语气以及韵脚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总之,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鉴赏能力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注意上述技巧的整理,全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更好地应对鉴赏诗歌,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高考真题
破阵子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手法
诗句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描写手法
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④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⑤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手法
高考之古代诗歌鉴赏之
古 典
表达技巧鉴赏
表达技巧包括: • 1.修辞手法 • 2.表达方式 • 3.表现手法 • 4.构思立意
1. 比喻:
2. 比拟:
3. 对偶:整齐含蓄
4. 对比:鲜明突出

5. 双关:含蓄委婉

6. 夸张:浪漫

7. 借代:简练含蓄

8. 互文:言简意赅
9. 反问、设问:
10. 反复:强调突出
表达技巧的答题技巧
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点(点明技巧名称)+释(解释技巧运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其中“点”“效”步骤最重要。
诗句
抒情方式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

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

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方法技巧】1.解题思路(1)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

(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
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 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 苦的大主题。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所谓“点”,指的 运用点染 “多情自古伤离
是点,点明离别;
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法,会收 别,更那堪,冷
乐情
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烧的温暖欢乐
作用: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
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言志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

风。”(虞世南《蝉》)
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
借古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记叙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议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 情两种表达方式。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控制、压抑,贬斥,否定; 扬:发扬、放开,褒扬、肯定。
举例: 闺怨 王昌龄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总汇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总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01
“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02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03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2
3
1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01
02
03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汇总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汇总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汇总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1.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问加强语气(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2.方法技巧(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高考的《考试说明》,对诗歌方面的考查作了调整。

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或填空题。

许多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回答显得模棱两可。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些表达技巧的含义。

为此,这里对古诗词中一些常用的手法做了一些归类。

对每种手法作了解说和举例,以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3、动静 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 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 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7、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福 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 生的情怀。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 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 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第五章 第三节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表达技巧类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 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 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 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表达方式
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 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 题。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 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想,衬托(正、 反衬)

2.修辞方法比 夸喻 张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 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 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 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 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 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 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 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 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 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 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 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 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 无限同情。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2、渲染 正面着意描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 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 ,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 鲜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 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 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4、细节描写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习 ·人教版 ·化学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 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