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启示
美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N李丽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郑州451464)摘要:美国是第一个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承认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国家,其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战略旨在维护本国的经济、民生和国家安全,为我国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基于此,我国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政策法规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精准有效处置能力,科学选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美国;经验启示;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11-0004-03T he anal ysi s of t he securi t y s ys t em of t he A m eri can i ndust ri alchai n s uppl y chai n and i t s enl i ght enm ent t o ourcount ry LiLi f ei(I ns t i t ut e ofEconom i cs ,H enan A cadem y ofSoci alSci ences ,Z hengzhou 451464)A bs t ract :T he U ni t ed St at es w as t he f i r s t count r y t o r ecogni ze and ens ur e t he s ecur i t y of i t s i ndus t r i al chai n and s uppl y chai n f r om t he per s pect i ve of nat i onal s t r at egi c s ecur i t y.I t s i ndus t r i al chai n and s uppl y chai n s ys t em s t r at egy i s ai m ed at s af eguar di ng i t s econom y,peopl e's l i vel i hood and nat i onal s ecur i t y.T hi s s t r at egy pr ovi des i m por t ant exper i ence and enl i ght enm ent f or our count r y t o es t abl i s h i ndus t r i al chai n s ecur i t y s ys t em .T her ef or e,i n accor dance w i t h t he r equi r em ent sofhi gh-qual i t y devel opm ent ,C hi na s houl d cons t ant l y i m pr ove t he or gani zat i on and m anagem entm echani s m oft he i ndus t r i alchai n s uppl y chai n s ecur i t y ear l y w ar ni ng s ys t em ,es t abl i s h pol i ci es and r egul at i ons of t he i ndus t r i al chai n s uppl y chai n s ecur i t y ear l y w ar ni ng s ys t em ,i m pr ove t he capaci t y ofr i s k i dent i f i cat i on,accur at e and ef f ect i ve di s pos al of t he i ndus t r i al chai n s uppl y chai n,and s ci ent i f i cal l y choos e an ef f ect i ve pat h t o i m pr ove t he s ecur i t y l eveloft he i ndus t r i alchai n s uppl y chai n.K ey w ords :i ndus t r i al chai n s uppl y chai n s ecur i t y;exper i ence enl i ght enm ent ;r i s k pr event i on收稿日期:2023-01-20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23E22)作者简介:李丽菲(1988-),女,河南济源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和启示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袭了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这次袭击引发了美国对日宣战,也成为了二战的一个重要事件。
珍珠港事件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
影响一:引发了美国参战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参加二战的导火索,这场突袭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多艘舰船,导致2400余人死亡或者失踪。
这场袭击让美国不能再忍受日本进一步侵略的行为,因此不得不宣战,参与到二战中。
美国的介入改变了二战的进程,最终导致了盟军的胜利。
影响二: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发展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支持二战,这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发展。
美国政府开始向工业企业提供大量的订单,让它们产生了巨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这些工业企业不断地向市场投入生产资产和职工,从而刺激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
影响三: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珍珠港事件促进了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美国政府在二战中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让科学家们得到了充分的实验和研究条件,加速了一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火箭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的开发都受到了大规模的资助和支持。
这些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军备竞赛。
启示一:国家安全意识至关重要珍珠港事件让全世界看到了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对日的战役失败整个社会都在质疑美国军队的有效性,也让美国各级领导人认为国家安全必须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他们设立了各种安全机构和政策,让美国即使在日后遭遇再次袭击也能做出更加迅速和有效的反应。
因为无论一个国家是多么强大,都有意外和危险的时刻,这就更加需要一个完善的安全机构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启示二: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科学技术的支持让科学家们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开展研究,接受更高水准的科学培训。
这些资源的投入也让美国的科技成为了世界的领先者,甚至支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事业。
在这一点上,全世界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一个发展现代化的重要驱动。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恐怖袭击等频繁发生,给各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应急管理体系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国家之一,其应急管理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采用“全危险”管理理念,强调对所有可能的灾害和危险进行综合管理。
在组织架构上,美国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和行动。
同时,各州和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的应急管理体系。
此外,美国还注重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斯塔福德法案》等,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日本应急管理体系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其应急管理体系非常发达。
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理念,注重灾害的预防和准备工作。
在组织架构上,日本设立了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定国家的防灾政策和计划。
同时,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防灾机构,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
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公众的防灾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德国应急管理体系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在联邦层面,设立了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负责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州和地方层面,各州和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包括消防队、警察局、医疗救援队伍等,各队伍之间分工明确、协同配合,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1972年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档案解读——兼议其对中国的启示
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领域中军事力量的对比和斗争形势ꎮ” ③
苏联海上力量的崛起及其活动范围的扩大引发了美苏之间更为严重的海上对抗和冲
突ꎬ 各种海上事件不断ꎬ 其主要形式包括: (1) 危险机动ꎮ 两国舰价可能过于拔高ꎮ 有鉴于此ꎬ 本文拟采用历史实证的方法ꎬ 通过对档
案文献的解读ꎬ 回顾和分析 1972 年美、 苏谈判的动机、 底线、 分歧及成果ꎬ 将协定的成
∗ 本文为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国际社会防止海上事件机制对当前中国处理周边海上争端的启示” 研究成果ꎬ 得到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资助 ꎮ
件ꎮ 协定的结果也不是由对抗转向缓和ꎬ 而只是以一种游戏规则下的对抗转换为
另一种游戏规则下的对抗ꎮ 因此ꎬ 中国在考虑防止海上事件机制建设时ꎬ 应本着
现实主义原则来界定此类协定的性质和进行谈判ꎬ 而不宜过分强调其在加强军事
互信、 改善国家关系上的意义ꎮ
关键词: 防止海上事件ꎻ 军事互信ꎻ 现实主义ꎻ 苏联ꎻ 美国
美方记载ꎬ 1945—1960 年ꎬ 美苏之间发生海上事件数量约 26 起ꎻ 而 1960—1968 年ꎬ 这一
——兼评‹ 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 » ꎬ « 国际论坛» 2009 年 7 月第
① 吴少杰、 李晔: « 美国防止海上事件谈判政策探析—
11 卷第 4 期ꎬ 第 18 页ꎮ
② David F Winklerꎬ Cold War at Sea: High ̄Seas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ꎬ Annapolis: Na ̄
美国安全生产管理
美国安全生产管理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简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安全生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安全生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特点1. 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明确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非常严格。
例如,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许多专门负责安全监管的机构,如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SC)。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监管政策、制度和标准,确保企业和个人的安全责任得到履行。
2. 强调预防为主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旨在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关法规要求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此外,美国政府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咨询等方式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意识,引导大家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3. 侧重企业自律和自我检查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通过自律和自我检查来确保其有效运行。
企业通常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此外,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内部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4. 强调信息共享和合作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鼓励信息共享和合作,以促进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和互助。
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会议和研讨会等方式分享最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强合作,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二、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独特之处1. 安全责任明确分工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个体、企业和政府各承担着明确的安全责任。
个体应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活动。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和设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政府则负有监管和监察的职责,对企业和个人的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 法律体系完善美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体系。
美国的安全法律法规非常严格,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的重视。
“杜邦”安全管理体系启示
“杜邦”安全管理体系的启示安全管理十大原则杜邦公司于1802年创立,如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200年里,决策层更迭数代,员工更换数茬,业务范围已从最初的单一火药生产扩展到今天的综合产品开发,但杜邦公司“安全至上”的理念始终不曾改变。
今天,“杜邦”就是“安全”的代名词。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是:所有的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工作外的安全与工作内的安全同等重要,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在杜邦,管理者和员工是这样理解“安全”的:安全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制度或培训课程;安全与企业绩效密切相关;安全是习惯化、制度化的行为,影响企业的组织变革、感召力和员工。
在杜邦,安全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新员工的安全教育,每月的安全会议,办公室安全规定(如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不准奔跑、铅笔芯朝下插在笔筒内等)、会议介绍惯例(所有会议的第一个话题必须是安全),以及通过电子邮件、员工通讯、在其他出版物上公布的安全知识和访客登记制度。
杜邦的宗旨是:“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向“杜邦”了解什么一是学杜邦的“安全文化”。
杜邦创业之初主要以火药制造为主,特殊的行业造就了杜邦“特殊的”安全理念。
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制定安全法规的公司。
让我们看看在1812年公司的规定:进入工场区的马匹不得钉铁掌,马蹄要用棉布包裹起来,以免马蹄碰撞其他物品产生明火,引起火药爆炸;杜邦家族成员尚未测试任何新工艺,其他员工不得进行操作,等等。
200多年的发展,杜邦已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
杜邦安全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自然本能的反应、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团队互助管理四个发展阶段。
现在的杜邦已发展到团队互助管理阶段。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跨国经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成为企业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的现状、特点、措施及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现状1. 欧美地区欧美地区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以美国为例,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对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监管。
美国企业普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
2.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基本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进行规范。
日本企业普遍采用“5S”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澳大利亚地区澳大利亚政府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了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委员会(AHSSC),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
澳大利亚企业普遍采用“零伤害”理念,将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二、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点1. 法律法规健全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国外企业普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3. 培训体系完善国外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
4. 持续改进国外企业注重安全教育培训的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三、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措施1. 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和考核标准。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给各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斯坦福法案》《国土安全法》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2、组织架构清晰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作为核心机构,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并与州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
3、风险评估与预防重视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应急响应迅速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资源,开展救援和恢复工作。
(二)日本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在应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灾害教育普及从小就对民众进行灾害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3、建筑抗震标准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抗震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社区应急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成立了各种应急组织,如消防团、自卫队等,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开展救援工作。
(三)德国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预防和准备工作。
1、跨部门合作紧密各部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和沟通机制,能够在应急管理中形成合力。
2、志愿者队伍强大拥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较高的应急救援能力。
3、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应急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共享。
美国海洋石油安全监管经验对海洋石油安全监管的启示
266我国的海洋石油资源量和海洋天然气资源量分别达到232xlO8t和16x1012亩,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在全国石油资源总量中占据的比例为24%,海洋天然气资源量在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中占据的比例为27%,这些数据均为2016年第四次石油资源评价的结果。
南中国海(即南海)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有“第二个波斯湾”的油气资源称号,该区域的油气资源比较雄厚,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能够使得我国海洋石油增储上升到更高的一个点[1]。
对此,相关的石油监管人员应加强对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注重提升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在开发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1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是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体,此外还有两家辅助公司,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
据相关的海洋油气探矿权登记结果显示,超过5m深的地域更有利于油气探矿工作的实施,其中渤海、东海、南海、黄海等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海域;小于5m水深的海域将由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负责相应的油气探矿权。
中国海油成立于1983年,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就。
多数油气田都发现于诸如黄海、渤海、东海等这些主要的海域,其中南海深海域是一个较为广阔的开发点,含有的油气资源更加雄厚。
2015年,我国海洋石油油气总产量已高于5800xlO8t,将近一半多的产量都开发于渤海湾。
2 分析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的原因(1)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油气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即BP和相关的合作伙伴。
其中最为严重的管理误区就是缺失马康多油井,这与油井的爆炸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事故发生前期,BP没有及时实施科学、安全的管理。
对此,BP马康多油井管理团队虽然在油井勘探后期做出了一定的决策,但这些决策都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析和科学审查,这已经被判定是这次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国外航海保障体系研究与启示
( 2 ) 技术支持和主要产品 U K H O 的职 责是 为英 国皇家海 军及 其 他英 国军
事 力量 提供 海道 测 量方 面 的支 持 ; 提 供 英 国 国家 职 责水 域 的海 道测 量 服务 ; 为 商船 及 其 他 民 间海 上 航 行 人员 提供 全球 产 品及优 质服 务等 。U K HO是 英 国
关键词 : 航海 ; 航 海保障 ; 国外 航海 保障体系 ; 航海 图书出版 ; 改进与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P 2 0 5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3 0 4 4 ( z o 1 5 ) o 3 — 0 0 5 7 — 0 3
海洋 安全 信 息 中心 、 档 案 资 料 管理 部 门 、 印刷 部 门 、
培训 部 门 , 行 政部 门等 。
我 国是一个世 界海运大 国 , 航 海保 障对我 国的经 济发 展具有 重大 的 意义 。新 中 国的航 海 保 障事 业 发
目前 , U K H O拥 有 在 职 人员 1 0 0 0多名 , 其 中 少
数人 员 为现 役海 军 军 官 , 绝 大 多数 工 作 人 员 为英 国
有2 0 0多年 的历 史 。U K H O的组 织结 构 包 括源 数 据
U K H O隶 属于英 国 国防 部 , 由 国 防部 长 直 接 领
导。负责为英国军队的军事行动提供全球范围的海 道 测量 支持 。 同 时 , U K HO与 隶 属 于 英 国交 通 部 的
思想·制度·工具——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一种分析框架
思想·制度·工具——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一种分析框架*石 斌【内容提要】 各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家安全体系一般都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要素,但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内外环境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要素的演变历程、具体内容和实际作用可能大不相同。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拥有最为庞大、完备且富于自身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由指导思想、法律制度和保障工具三类要素构成。
其指导思想是维护全球性主导地位,并带有绝对安全倾向;决策机制既遵循一套完整的跨部门分级流程,也涉及各种非正式决策模式;法律制度与监管机制系统完备;保障工具与手段多样有力,包括超强的军事能力与联盟体系、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情报体系以及广泛的社会基础。
然而,作为一个在冷战中形成的“安全化国家”,美国的安全目标与手段、资源之间存在持续张力;空前庞大的国家安全体系也会受到内外条件的制约,经常陷入能力捉襟见肘、行为进退失据的境地;尽管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显著的“权力优势”,美国同样面临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美国;国家安全体系;指导思想;法律制度;保障工具;国家安全学 【作者简介】 石斌,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京 邮编:210093)。
【DOI】 10.14093/10-1132/d.2021.02.001【中图分类号】 D815.5; D7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4X (2021)02-0003-25* 作者感谢《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文责自负。
一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研究现状与分析框架2020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美日韩海上执法力量对我国海警局的启示
全、海上交通以及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
美 国海岸警卫 队司令部设在华盛顿 ,下设作
战 司令部 、战备 司令 部 。 目前 在 太 平洋 地 区设 置
4 个 管 区 ,在大 西 洋设 置 5个 管 区 ,共 配置自 4 1
1 . 3 韩国海洋警察厅
收稿 日期 :2 0 1 4 一 O 1 — 2 0
韩 国海洋警察厅是韩国重要海上执法力量 ,主要
海洋 开发与 管理
5 3
负责海上巡逻 、海难救助 、违法犯罪调查 、海上
交 通安 全 和海 洋 污染 监 测 防治 等 。进 入新 世 纪 以
的美 国海岸警卫 队授权法案 ,详细地规定了海岸
防灾减 灾 、海 洋环 境保 护 等 内容 。 日本将 周 边海
l 美 日韩海上执法力量 简介
1 . 1 美 国海岸警 卫 队
域 划 分为 特别 警 备巡 逻 区 、海 峡 巡逻 区 、周 边 海
域巡 逻区 ,其 中特备警 备巡逻 区主要 是针对 中
国 、韩 国 、俄 罗斯 在 钓鱼 岛 、竹 岛 、北方保安厅组织法》从制度
层 面上 促 进 了海 上保 安 厅 的发 展 。2 0 1 2年 8月 ,
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 《 海上保安厅修正案》 ,规 定了日 本海上保安厅在钓鱼岛等岛屿上有权直接 搜查 、逮捕 “ 违法者” 。韩 国的 1 9 9 6 年制定的 察法》,以及 国警察厅和其所属机关职制》 ,
1 0 0 0 0 多名工作人员 ,其中现役军人 3 5 0 0 多人 ,
海上 警察 6 0 0 0多人 。
从立法上明确 了韩 国海洋警察厅作为海上执法主
海因里希法则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
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二十九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三百件潜在的安全隐患。
前几天,公司对在中远船务集团安监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白云山”浮船坞上5吨门座起重机严重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说明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已经被公司安委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公司从重从快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心和信心。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中国“零缺陷之父”杨钢博士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
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
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记得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成千上万遍都做到位,就是不容易。
说到底,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就是要求员工每天都把“容易的事”做到位,比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违章操作、适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等等,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
诚然,事故的发生虽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如果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在事前就把危机化解的“预防式英雄”,建立起一套健全严密的事故防范系统,稳打稳扎,措施得力,很多企业的“流血事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以挽回,很多家庭可以继续享受幸福团圆。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去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民工罹患尘肺病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让人们对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再次关注。
目前,我国已颁布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都有明显好转,但是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场所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仍需具体化并不断完善。
美国在1970年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是国外最早颁布的以职业安全与健康命名的法律,它在减少美国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以及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条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山之玉可否为我国现行制度提供可参考性意见,现做如下考察。
美国第一部《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立法最先是在各州开始规定的。
早在1877年,马萨诸塞州即通过了第一个工厂监察法,强调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进行规制。
该法推动了其他各州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律的制定。
在1920年,几乎每个州都通过了法律,要求雇主减少或消除一些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危害。
20世纪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在一些特殊行业及领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例如国会于1936年颁布《沃尔什-希利公共合同法》,1958年,国会对1927年出台的《海岸和港口劳工补偿法》的修订,1952年的《联邦煤矿安全法》,1969年国会颁布的《联邦煤矿健康和安全法》等等。
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该法将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统一规定,该法改变了各州单独立法的局面,加强了联邦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统一规制。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并注意实施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刚出台时并未明确规定雇主所需要遵守的具体标准,而只是规定了概括性的原则。
在实施后一个月后,劳工部根据该法案的规定,颁布了4000多个临时标准,这些标准来自于已经存在的联邦标准以及国家共识标准。
之后,因雇主反馈这些标准过于复杂,职业安全与健康局于1978年删除了其中的600多条。
这些临时标准目前还在实施中,它是职业安全卫生局发布的所有标准中最重要的部分。
美国海洋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海洋管理的经验与启示沈杰【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56-59)【作者】沈杰【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局【正文语种】中文美国在当今世界是一个海洋强国,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海洋已经成为美国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兴盛等方面极为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
美国的海洋管理也经历着经济和环境思想的长期转变,打破了不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具有相对悠久历史和领先地位。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对海洋管理上实行了选择性多边主义政策,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采取实用主义态度。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管理,提升了美国的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研究梳理美国的海洋管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
(一)传统管理阶段及其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拉开海洋管理的序幕以1716年创设了灯塔服务处为标志。
此后,特别是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后, 随着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美国对海洋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大。
在这一阶段,美国的海洋管理制度以行政区划海洋管理模式为主,主要是州政府承担海洋事务的管理,并对领海中的水下诸如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具备专有性质,联邦政府对海洋管理主要体现在保卫领海、领土和自由航行等传统安全领域。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重要性的日益增加,这种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其弊端。
海洋管理中凸显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单一化、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过大、海洋资源配置效能低下等不良后果。
这种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把海洋分割成若干个经济体,加上地方主义的利益导向,必然对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产生阻碍因素,从而在整体上影响海洋发展的战略。
(二)发展和成熟阶段及其管理模式(20世纪40年代—20世纪末)从美国联邦政府关于海洋管理的立法与实践的视角考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之后进入法律修订时期,到20世纪末进入相对成熟时期。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是一个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国家,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先进务实,引领了全球食品安全标准。
美国的经验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该体系包括FDA、USDA等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的食品安全领域。
FDA主要负责食品、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而USDA则主要负责畜禽养殖以及农产品种植的安全管理。
这两个机构都有着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督措施。
此外,美国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也比其他国家强,例如,美国的“五大原则”:风险分析、危害鉴定、风险管理、监督管理以及风险沟通。
这些原则构成了其现代化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品质和安全性的控制。
二、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法律、标准制定以及监管措施等方面。
美国一直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例如采取了强制标签、抽检以及责任追溯等措施。
同时,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也包括建立紧密的关系网络,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这些措施使美国的食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积极推进全球食品安全标准。
三、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优点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 风险导向: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以风险为导向的,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食品安全的控制策略,并通过风险管理的方法控制食品的安全性。
2. 责任落实:美国通过政府的法规制定以及市场化的自我监管机制,实现了对于生产环节质量与安全的实时监控、连续追溯,并对负责任的生产商进行相应处罚或奖惩。
3. 沟通与合作:美国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及监管方面,注重与国际组织、各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化水平。
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近年来的“毒豆芽”、“毒大米”等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启示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启示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食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幸的是,过去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对人们的饮食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目前,各国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将着重介绍国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启示。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1.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共同承担的。
FDA主要负责食品和药品的管理,USDA则主要负责农业的管理,包括生产、销售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标准。
由此可见,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其监管体系较为严格。
2.欧洲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欧洲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由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主要任务是评估和监控欧洲的食品安全状况,同时根据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帮助欧盟成员国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EFSA的作用类似于美国的FDA,是欧洲政府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由厚生劳动部(现在是厚生労働省)承担,包括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同时加强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的认识。
此外,日本还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
二、国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启示1.政府要加强监管政府机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2.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可以有效地追踪和把控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中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防止出现食品安全事故。
3.培养消费者意识消费者是权力的持有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树立正确的安全食品消费意识,购买安全、卫生的食品。
4.企业自律企业应该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遵守质量控制标准,加强自身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责任。
三、结论食品是民生之本,保证食品安全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任务。
英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海权的重要性
英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海权的重要性【摘要】资源,海权,大国政治,是大国崛起的三段式。
发展海权的目的在于控制资源,海权自身是一种手段。
这种逻辑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自伊丽莎白时期以来,英国就明白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并在海军建设方面进行了不少投入,并就海上战术进行探讨,形成了远程攻击战术和正规战、混合战的打法。
通过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的较量,奠定了其海上霸权的地位。
在当今这个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的时代,它的经验对中国有极大的启示。
【关键字】海权;英国崛起;启示自第一个民族国家,葡萄牙,提出海洋发展战略,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马汉提出海权(sea power)概念,到现在,海洋战略始终被各大强国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维持其海上力量的相对优势。
反观历史,中华帝国,曾经拥有世上最令人嫉妒的财富,但它的衰落,却与海上强国的入侵有关。
在中华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强国不值一提。
中国古人有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很精辟的说明了对待历史的态度。
现在,中国又一次的有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不论是要吸取自己历史的教训,还是汲取曾经的强国的经验,都应当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
一海权概念的来历相对于海权的思想来说,“海权”的概念就显得很年轻。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关“制海权”(shalassocrasy)的概念,用来描述“控制海洋对于陆战胜利的重要作用”。
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指出:“我们面对的整个世界可分为两部分:陆地和海洋。
每一部分对人类都是有价值和有用的。
然而,如果谁想进一步扩张,谁就必须从陆地向海洋发展。
如果谁具备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陆地上的强权对手就不会长期存在。
在太阳底下,无沦是波斯国工.还是任何陆地上的独裁者,都不可能阻挡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大海上航行。
”修昔底德用“制海权”这一术语,对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发展海军、控制海洋和争夺霸权的战略作出了最圆满的解释。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安全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员工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实践案例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安全教育培训主要以安全生产法规、事故案例分析为主,注重安全知识的传授。
这一阶段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增加,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开始向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与处理等多个方面。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外安全教育培训进入了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安全教育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安全教育培训手段不断创新,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等。
二、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1. 系统性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注重系统化,从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到事故预防与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
2. 针对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实践性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安全知识和技能。
4. 创新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手段不断创新,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等,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
5. 跨学科性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等,使培训内容更加全面、深入。
三、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的实践案例1. 欧洲安全培训项目(EUSEC)欧洲安全培训项目旨在提高欧洲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促进欧洲各国安全培训的交流与合作。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损失。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各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了解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其特点包括:1、法律体系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斯塔福德法案》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
2、机构设置合理: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各州和地方也有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组织架构。
3、预警监测系统先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气象监测等,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4、社会参与广泛: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良好氛围。
(二)日本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应急管理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为:1、防灾教育普及:从小就对国民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建筑抗震标准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抗震标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供应物资。
4、应急指挥高效: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各部门的协同作战。
(三)德国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风险评估科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区域合作紧密:在欧盟框架内与周边国家开展紧密的应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应对。
二、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一)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成功的应急管理体系都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启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通过海洋所展开的贸易往来、物资运输、资源开采等经济活动日趋密集,各种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矛盾在海洋空间上也越来越错综复杂,所引发的海上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国家战略和现实的安全利益。
美国国家战略利益与海洋休戚相关,对于构建海上安全体系的保障平台有着长期的实践经验,作为新兴的海洋大国,我们在向海洋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借鉴。
一、海上安全问题以冷战结束为分水岭,海上安全问题存在两大分野,分别是传统海上安全问题和非传统海上安全问题。
1.传统海上安全问题在冷战时代及其以前,传统安全以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为主。
海上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各海洋国家在瓜分或维护海洋利益中可能或实际发生的军事威胁与打击。
期间,国际战略格局和秩序在海洋空间上初步生成并持续调整,各类矛盾在不断激化和爆发,直接演变成连续不断的战争或武装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海上安全问题总体表现为海上军事安全。
因此,在整个20世纪,传统大国和一些海洋国家,都非常重视国家海上军事实力的建设,以战争或战争威慑的方式,在海洋空间范围内积极展开势力角逐,确保实现本国对海洋利益的最大获取,以充分享有海洋战略空间与权利,并保证免受外来军事挑战与侵犯。
传统海上安全涉及的主体是各相关海洋国家,实施手段是侵略、争夺与反侵略、反争夺,行为力量是国家海上军事力量。
目前,传统海上安全问题虽然大为减少,但仍然以各种方式更加隐蔽地存在,我国在东海、南海部分海区维护主权的斗争就是该类型问题的延续。
2.非传统海上安全问题冷战后,西方学者在研究国际安全和国际关系时提出了非传统海上安全的新概念。
这一概念强调安全问题是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威胁等因素引起,通过影响国家战略经济而威胁到国家安全及跨国安全。
非传统海上安全问题,是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对海上贸易和能源通道安全可能遭遇的威胁进行斗争,维护国家经济命脉的畅通,确保国家海外利益的实现,保持国家战略经济和民生的安全稳定。
非传统海上安全问题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国家主体也有非国家组织的主体,实施手段以非战争行动为主,如恐怖袭击、海上禁运、海盗挟持等等,行动力量是各国海上执法力量、非政府准军事组织或恐怖组织。
当前,我国海外投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外贸产品输出量与战略原材料进口量持续增加,联结中国与世界的海上物流越来越稠密,这个势头还在发展,海上航运和海外产业的安全已经关乎中国未来的经济命脉。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非传统海上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国际航线上,对我实施的各种类型的盗、劫、卡、拦频频出现。
但在各种现实和潜在的海上通道威胁面前,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成熟的机制来及时应对,以致不断造成经济与政治损失。
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其利益必然要拓展分布于五大洋,如果不能充分保障自身的海上安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斗争中就会轻易地被钳制与攻击,未来的发展和生存都将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3.海上安全体系为了实现海上安全,各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海上安全体系,在涉及本国海洋利益的空间范围内部署相应的海上力量,依据国内海洋法和国际相关法律,发挥各种力量的执法、救助、监控甚至是作战的综合功能,以解决威胁到本国海内外利益的各类海上安全问题。
这种体系,可以是单个国家自行建立运行,也可以是多个联盟国家共同建立运行。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安全体系的保障平台。
海洋作为广袤的水体,绝大多数海面无遮蔽无依托,除了极少部分重要岛礁外,海上安全体系很难寻找到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立足点。
所以,如何通过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航海技术的手段,为本国的安全体系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保障平台,以便更好地布置海上安全力量,有效实现海上国家安全,是各海洋大国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美国海上安全体系保障平台笃信马汉《海权论》的美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世界海洋的控制与利用,从美西战争开始向外殖民进而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已经建立起了高度发达的海上安全体系。
1.美国海上安全目标(1)美国海上安全目标是控制海上战略通道,实质在于维持全球霸权。
在马汉制海权思想的影响下,美国一直谋求实现自己的海上霸权,即占有海上绝对优势及对海洋的控制和通行权,或占有这一优势地位。
为此,美国公开宣称,要控制世界上十六个海上战略通道。
目前,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唯一霸主,手中掌握着全球性的制海权,并且地区性制海权也基本上掌握在美国及其盟国手中。
这样,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其海洋通道、能源供应线和公海航行安全的目标,并且开始实行由海向岸的海洋安全战略。
(2)美国海上安全的基本实现手段是广泛运用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
在《海权论》中,马汉认为真正的海权在于强大的海军与海上贸易相结合。
为确保海上贸易安全,美国建立起强大的蓝水海军,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进行全球部署,为争夺国际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保护贸易和能源通道提供海上安全保障。
基于海上优势,美国海军维护着占美国贸易总额95%的海上贸易。
美国通过跨洋经济来保持其强大的经济活力,50%的石油资源和18种战略矿产资源的90%以上要从海上进口。
在世界各国中,美国国家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居榜首,必须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以保护美国在海外的利益。
2.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保障平台(1)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框架构成。
在力量构成上,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构成了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力量主体。
美国海军通过牢固控制海上战略通道,保持制海空权,为美国海外的军事和商业活动提供海上安全保障;2004年还建立了作战警戒海员制度,向担负军事海运任务的商船派遣12人(士官等级)的随船武装防卫队,可探测、阻止和防御来自水上和陆地上的恐怖袭击。
海岸警卫队作为一个军种,隶属于国土防卫部,被特别授权协助国防部完成其适合完成的任何工作,保卫国家海上安全是其四个主要任务中的一个。
在海外危机易发生地区,海岸警卫队可以在国外卸载港协助对本国军舰和重要商船实施武装防卫,负责港口安全保卫工作和执行港口防卫作战任务。
在指挥协调上,海军通过所属航运协调与指导机构,指导美国商船在危机、冲突、紧急状态或战争期间的运行(包括规定航线和改变航线),以便减少它们遭遇袭击的机会;美国2005年发布新的海上安全战略后,还要求国家安全部、国防部和司法部要具备共享态势感知能力,重新强调管理部门在维护海上安全中的任务,要对海上安全新技术进行投资,使各个负责海上安全的机构,包括海军、海军陆战队形成更集成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确保国防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具备集成情报、监测、侦察和导航系统以及其他的信息来源的共享态势感知能力。
(2)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陆港保障平台。
在应对传统海上安全为主的历史阶段,以陆港平台部署安全体系是美国实现海上安全的重要方法手段。
美国在世界各重要的战略要冲港口设立军事基地,以保障大批军事力量的进驻和运用,实现对于驻在国濒海内陆和近、远海的战略控制,确保美国海外利益在海上及濒海内陆的安全。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实现对中东和拉美战略港口要点的控制,就曾采用包括经援和军援在内的多种手段,竞相拉拢收买相关国家。
美国的军事基地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
美过建立军事基地,在选址上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政治条件等几个方面。
目前其布局的主要特点是;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既重视前沿基地,又重视战略运输线上的中间基地以及后方基地。
以陆港保障平台建立起的美国海外基地群,是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主体结构,控制着世界战略要点,扼守全球海上咽喉。
(3)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海上基地保障平台。
在非传统海上安全问题突出的历史阶段,以海上平台部署安全体系成为美国实现海上安全的发展方向。
21世纪初,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海上安全体系以往所依赖的陆港保障平台已不适应海上安全形势的新要求。
随着苏联解体,大规模海上战争的威胁不复存在;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猖獗,陆港保障平台被袭击增多;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实体日益成为其战略竞争对手,海上通道的控制成为战略竞争的手段和筹码;维持海外陆上基地负担过重,驻在国人民反对日趋强烈。
因此,美国连续进行了5轮军事调整,将部分海外驻军转移到国内基地,关闭了大量海外基地,仅保留30万海外驻军,分布于143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为应对非传统海上安全的威胁,并继续确保美国的海上霸权,美国开始以海上基地为保障平台建立新型的海上安全体系。
其具体内容是,建立由一个远征打击大队、一个航母打击大队和海上预置船队组成的海上基地模式。
海上基地的中心将是未来海上预置船(MPF-F),这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超大型运输舰装载有部队所需的一切作战物资,舰上飞行甲板可供重型直升机甚至类似空军C-130那样的运输机如MV-22起降,可以在数小时内将舰载重型装备直接运送到岸,并且所有的后勤供应和勤务保障活动都将在这些浮动平台上开展。
这样,美国的海上安全体系就完全可以摆脱对港口码头甚至是对滩头立足点的依赖,凭借自身的强大海上机动力、独立后勤保障力和海空作战能力,就可以对世界上大多数濒海国家沿海及海岸线内100~200海里目标区域进行任意干预或打击,甚至超越海岸线强行进入,同时海上基地活动在公海,距海岸线25~50海里,避开了现代海防兵器和非对称手段的打击威胁。
以海上基地为保障平台建立海上安全体系,可以使美国大大减少外交斡旋和结盟联纵的负担,避开诸多国际国内法规的束缚,展开行动的自由度将获得空前的提高,行动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同时降低。
(4)美国海上安全体系的民用保障平台。
无论美国以哪种类型的保障平台来建立国家海上安全体系,始终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基础要素,那就是民用保障平台。
美国《商船法》规定,国家和私人拥有的商船队,都要“能够在战争状态时起到一支海军辅助船队的作用”。
美国地方商业海运产业的船队和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通用船队,在平时和战时共同在全世界范围内支援美军。
即便是军事海运司令部的船只,大部分也是长期租用的地方船只。
在补给船队中,政府所有或者政府长期租借的5艘油轮就可以提供全球美军90%的燃料;美军大约80%的散货由定期商业航线运输,20%由军事海运司令部租借的两艘货船运输。
国防部获取这些海运资源的方法有:商业租赁、签订提供定期集装箱服务的班轮协议、签订志愿油船协议、签订志愿联合海运协议和征用。
对租借的美国商船,军方提出增强作战性和生存性的要求,即加装通信装备和在航补给系统,改进内部系统和加装核、生、化污染清除系统。
近年来,随着国外海运业价格的激烈竞争,美国海运业萎缩,具有军用价值的美国商船数量正在持续下降,拥有丰富海运经验的水手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补贴政策和鼓励手段,但仍未看到可以恢复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