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情、韵、情韵范畴之梳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情、 韵、情韵范畴之梳理
。魏 红 霞
摘 要:情、韵、情韵 范畴的产生 、发展 和衍 变,在整个 中国古代 文学理论 史上,从 一个侧 面反 映 了中国古代文
学的本质特征 。从情到韵再到情韵 ,可以看 出中国古代 文学与哲学、伦理 学、音 乐学的 紧密关系。这种紧密关系
必有其韵 ,韵苟不胜 ,亦亡其 美 。” “ 夫俗者恶之先 ,韵 大 大的提升 。 “ ”范畴生 成的 内在文化 基因为 :它存 在 韵
者 美 之 极 。 ”这 是 对 诗 美 的较 高 而 具 兼 容 性 的 要 求 。钱 钟 于 古代 乐 文 化 的 审 美 涵 盖 中 ,将 “中和 ” 作 为 基 本 的 思想
也 。”董 仲舒 提 出 : “ 人欲 之 谓情 , ”[ 许慎 《 ] 说文 解 音乐为 “ 人心至愿 ,情欲之所 中”。[晋代诗人、美学家陆
以水波 之 喻阐 明了情 与性 的关系 : “ 之 与情 ,犹 波 之 性
唐代韩 愈指 出:
“ 日登 高,时有缘情之 作 。”杜 甫 《 九 偶题》诗 日: “ 缘
南子 》说: “ 、颂之 声, 皆发于 词,本于情 。 ”司马迁 道 。 ”因此 ,在对 情 的大 力 肯定 和提 倡之 下 ,必对 情会 兰 雅 蚕
有 所 限 制 , 有 所 持 剌 。 这 种 限 制 和 持 刺 主 要 表 现 为 “反 在其看 来 ,诗 “ 韵”之为 “ 韵” ,本质在 于对具体言 象的 情 ”、 “ 情 ”论 和 “ 善 情 恶 ”论 。 制 性
也 ;及 遇砂石 ,或地势不 平 ,便有湍 急 ;或风 行其上 ,便 天机独得 ,有非师资所 奖 。每舞雩 归 ,或金骨文会 , 曲
为波涛 汹涌 。”朱熹也有相 类似 的说法 ,认 为 “ ,譬 水 水 修契 ,南浦 跄别 ,新 声秀句 ,辄加 于常时~等 ,才 钟于 心
s 联句 诗序》 : “ 畅达情性 ,其有 也 。性 ,水之理 也。性所 以立乎水之 静 ,情所 以行乎水 之 情 故也 。”[再如 吕温 《 动 ,欲 则水之流 而至 于滥也 。” _刘勰 的 《 心雕龙 ・明 易于诗乎 ?乃因翰墨之余 ,琴酒之 暇,属物命篇 ,联 珠迭 3 ] 文 诗 》 日 : “ 禀 七 情 , 应 物 斯 感 ,感 物 吟 志 , 莫 非 自 人
也许 是我们今天所 能看到 的最早 的韵字 。主要用 于:一是 美 的情 感性;在 ‘ 韵’之为 ‘ ’的层面上 ,明人揭示 了 神 ‘ ’在结构上对 ‘ ’之 ‘ 限性 ’的超越 ,在生成 过 神 声 有 “ 韵”的声学本体 论。 曾国藩在 《 求阙斋 日记类钞》 言: “ 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翰,阴柔者韵味深美 。” 8 年代至9 年代之 间,徐复观在其 《 0 O 中国艺术精神 》
书先生深入研 究 了范温论 “ ”,界定 了神 韵 ( ) ( 韵 韵 偏 观 念, 以 “ 大象无 形 ”的准 则作 为其运思规 则,从而完成 重于韵 )的内涵 ,即 “ 画之写景物 ,不 尚工细 ,诗之道 情 了华夏美学最具有代表性 的范畴体系的营造 。 事,不贵详尽 , 皆许 留有余地 ,耐人玩 味。裨 由其所 写之 景物 而冥观未写之 景物 ,据其 所道之情事而 默识未道之情 三 、情范畴与韵范畴的审美对举
超越 ,它远胜诗 言象之表 的美 ,含诗 的审美意境 的内涵 , 诗 的多种审美要 素如态 、情 、象 、境 、神、声律等都 融汇 体寓蕴 》则指 出: “ ‘ ’之 为 ‘ ’的层面上 ,明人 在 韵 声
揭 示 了 诗 之 声 ’ 具 有 独 立 于 ‘ ’之 传 达 的 自指 性 及 审 义
爱 其情 ,地爱 其平 ,人 爱其 情 。 ”高诱 注 日 : “ ,性 情
字 》日: “ ,人之 阴气 ,有欲者 。 ” “ ,人之 阳气 , 情 性 性善者 也 。”南 北朝 时期梁代学者 贺场提 出 “ 清波说 ”,
“ 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 ”。[嵇康也以情为乐之本性 ,指出 6 、 机在 《 赋》中说 : “ 自属文 ,尤见其情 。” “ 缘情 文 每 诗 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 ”陈代徐 陵 《 台新咏序 》云: 玉
必不免也。”
唱,审韵谐律,同声相应 ,研情比象 ,造境 皆会 。” 皮 日 使君 盛 山唱和集 序》 : “ 士君 子 以文会 友,缘情放言 ,言
文簸序》 : “ 文贵穷理,理贵原情 。” ] 权德舆 《 唐 然 。 ” 而 《 子 ・乐 论 》 也 说 : “ 者 ,乐 也 , 人 情 之 所 休 《 荀 乐 情最初 是哲学 、伦理学 中的范畴 ,后来才被 文学理 论 必类 而思无邪 。”[] 1这些 说法 ,都从不 同的角度说 明了情 吸收接纳 ,成为 了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 的一个重要 范畴 。中 与文学的关系,情对文学的重要性 。
人物 品评之韵 ,如 《 世说新语 ・言语》注 引 《 向秀别传 》
“ ”的 内涵 大致 归纳 为 :不俗 、潇 洒 、传 神 、简 而穷 韵
谓 向秀有 “ 拔俗之 韵 ”。 由此可知 ,韵最初 是一个音乐术 理 、有 余意 、 回味 无穷 、平 淡有 昧 、疏 淡有 味 、枯 淡而
语 ,意思是琴弦停 止拨动之后 的余音或遗音 ;然后 由音乐 有 味等 。 陈 良运将 “ ”定义 为 “和之 美 ” ,刘承 华认 韵 术 语转 为 文字 、声 律术 语 。六 朝 时期文 学 繁荣 , 出现 了 为 , 以 “ ”的线 性律 动 为基本 形 式所 呈现 的 “ ”、 韵 远 “ 笔 ”之分 ,认 为 “ 文 今之常 言,有文有笔 ,以为无韵者 “ ”、 “ ”和 “ 折 ”的特 点分别代表 了中国艺术 中 游 圆 转 笔也,有韵者文 也 ”。人们 已经意识到 了 “ ”必须具 备 生命 张力的 四种不 同形态 。这就 是说 ,他们 都在具体 时代 文 文 学之所 以为文 学的那种特质 ,而 “ ”就 是这种特质 的 的 “ ”论 中突破了仅以诗论释 “ 韵 韵 韵”的理论局限。 表现 之一 。从声律 论的发展来看 , “ ”在 一开始就不仅 韵 是一个语言 学和 诗学 的技术层 面的 问题 ,它追求和发展起 总 之 , “韵 ” 范 畴 的 审 美 基 质 在 于 其 “和 ” 、 “ ”、 “ ”的字源生成 。并且 ,从它本 身的审美 内涵 音 均 远 ”谓 其意境 。由于 “ ”范畴 具有 丰富 的包 孕性和强大 韵
且 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抒情文 学特别发达 ,但 是任何事物都
会物极必 反, 中国古人 早就认 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一 向特
《 吕氏 春 秋 ・ 夏 纪 》 : “ 之 有 情 ,譬 之 若 肌 肤 形 体 之 别理性 的古人 ,绝对不 会任情滥流 。并且 ,中国古代 文艺 仲 乐 有 情 性 也 。 ”屈 原 “ 诵 以致 愍 兮 , 发 愤 以抒 情 ” 。 《 惜 淮 审美一直 讲究 “ 中和之美 ”,古人行文 做事标举 “ 中庸之
前 两种用法 中,韵字 尚未与具 体的音、声相 分离,并没有 程 之 中对 ‘ ’之 ‘ 工性 ’的超越 ,”… 声 人 从而 建构 了
韵 。”范文澜 《 心雕龙注 》说: “ 文 异音相 从谓之和 ,指 中 结合 魏 晋 时 期 风 、骨 等 相 关 范 畴 的 辨 析 以及 玄 学 等 历 史
二、 “ ”范畴之审美历史发展 韵
出现 ,大约 是 汉 末 的事 。 ”f l 2
“ 据考 ,经籍无韵字 ,诸子亦无韵字。韵 ( 音员) 字 的 其 中,故 “ ”乃 为诗之生命 。 《 韵 明人论 “ 韵”的诗学本 东汉 文学家蔡 邕 《 琴赋》 “ 弦既抑 ,雅 韵乃扬 ”, 繁 音 乐描述和评论 ;二是文字声 韵之学 ;三是 人物品评 。在 “ 声言韵 ”。范温 说: “ 声言韵 ,自晋人 始。 ”实 际 舍 舍 上是就 韵 字 的第三 种用 法 即人 物 品评而 言 。刘 勰 《 文心 雕 龙 ・声 律 》篇云 : “ 异音 相 从谓 之和 ,同声 相应 谓之
国古代文学 对 “ ”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和 相 当高的地位 。 情 虽 然 古 人 对 情 的 地 位 和 重 要 性 有 着 高 度 的 肯 定 , 而
《 国语 ・ 语》 : “ 晋 身为情 ,成于 中,言 ,身之文 也 。”
《 乐记》 : 隋动于 中,故形 于声,声成 文,谓之音 。 ”
印证 了中国人偏 于整体思维的特点 ,也再一次印证 了中国古代文史哲 不分 家的事 实。同时,通 过情 、韵 、情韵 的
发展和衍 变过程 ,我们可 以清晰地看到每 一范畴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在 不同的 时代都具有 不同的内涵 ,这也启示
我们在 中国古代文论 的转型过程 中,不应局限于对古代文论原始 性地 注解 ,而应该与我们的现代文论接轨 ,使得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蕴含现代 内容 ,现代文 学理论与古代文 学理论融会贯通 ,从 而更好地构建 中国丈学理论。 关键词 :情 韵 情韵 范畴
一
、
“ 情”范畴之 审美历史发展
说: “ 缘人情而N# ,依人性而作仪。”[刘歆也说 : “ L 4 ] 诗
诗赋者 , 隋 ”的字 源 学意 义 。 《 文解 字 》 徐灏 笺注 概 括 以言情 。情者 ,性之 符也 。”东汉 王符也说 : “ 说 说: “ 发乎本 心谓之情 。 ” 《 南子 ・ 经训 》云 : “ 淮 本 天 所 以颂善丑之德 ,泄哀乐之情也 。”嘲蔡邕论书法,就主张
与 根 与水 。静时是水 ,动 时是波 ;静 时是性 ,动则 是情 。 ”[ 2 情 慰 漂 荡 ,抱疾 屡迁 移 。 ” 白居 易 《 元九 书 》有 “ j 眭也者 ,与生俱 生也 。情 也者 ,接 于物 情 ”论 ,钟 嵘 《 品序 》有 “ 诗 骋其情 ” 。独孤及 《 故左 唐
而 生 也 。 ”宋 代 程 颐 、程 颢 说 “ 然 平 静 如 镜 者 ,水 之 性 补 阙安定皇 甫公集序 》: “ 湛 至若丽 曲感 动,逸思奔发 ,则
来自百度文库
句 内双 声 叠 韵及平 仄之 和 调 ;同声 相应 谓 之韵 ,指 句末 文化 背景 ,通过对 “ ”与 “ ”的辨析 ,得出 了 “ 气 韵 韵”
所用 之韵。 ”可见 ,刘 勰论韵 ,是 从声律角度 出发的 ,韵 的特点 ,他 将 “ ”归为 了阳刚之 美 ,将 “ ”归为 了阴 气 韵 指旬 末押 韵 。然后 由文字、声律之 韵进入人物 品评,成 为 柔 之美 。 同时 期的 叶 朗在其 《 国美学 史大 纲 》 中 ,将 中
来 的音调和谐之 美直 接与人们文 学创作 中的内在 审美感受 来看 ,则有 “ 余意 ”言其 内蕴 , “ 生动 ”状其 姿态 , “ 清
相关 。
宋朝 范温 “ 论韵 ”在 文 学史 上 是非 常有 影 响 的。钱 的衍展 性特征 ,所 以从其审美属 性的方式界 定其 内涵为 : 钟 书先生所说 : “ 国首拈 ‘ 吾 韵’ 以通论书 画诗文者 ,北 作 为创 作论范畴 , “ ”是高洁超 远的主题 意绪借助于对 韵 宋范温其人 也。”范温在其 《 潜溪 诗言 ・论韵》中对韵 做 审 美客体之 “ ”的深入把握所 进行的深 委婉 曲的形象传 神 了详尽 的描述 “ 凡事既尽其美 ,必有其 韵”, “ 众善 皆备 达 。 在 文 艺 批 评 鉴 赏 论 范 畴 ,其 指 的 是 文 艺 作 品 中没 有 说 而露才见长 ,亦 不足 以为 韵, ”其言 : “ 事既尽其美 , 凡 出来 的东西 、暗示 的东西 ,有 了它 ,文章 的境 界就得到 了
。魏 红 霞
摘 要:情、韵、情韵 范畴的产生 、发展 和衍 变,在整个 中国古代 文学理论 史上,从 一个侧 面反 映 了中国古代文
学的本质特征 。从情到韵再到情韵 ,可以看 出中国古代 文学与哲学、伦理 学、音 乐学的 紧密关系。这种紧密关系
必有其韵 ,韵苟不胜 ,亦亡其 美 。” “ 夫俗者恶之先 ,韵 大 大的提升 。 “ ”范畴生 成的 内在文化 基因为 :它存 在 韵
者 美 之 极 。 ”这 是 对 诗 美 的较 高 而 具 兼 容 性 的 要 求 。钱 钟 于 古代 乐 文 化 的 审 美 涵 盖 中 ,将 “中和 ” 作 为 基 本 的 思想
也 。”董 仲舒 提 出 : “ 人欲 之 谓情 , ”[ 许慎 《 ] 说文 解 音乐为 “ 人心至愿 ,情欲之所 中”。[晋代诗人、美学家陆
以水波 之 喻阐 明了情 与性 的关系 : “ 之 与情 ,犹 波 之 性
唐代韩 愈指 出:
“ 日登 高,时有缘情之 作 。”杜 甫 《 九 偶题》诗 日: “ 缘
南子 》说: “ 、颂之 声, 皆发于 词,本于情 。 ”司马迁 道 。 ”因此 ,在对 情 的大 力 肯定 和提 倡之 下 ,必对 情会 兰 雅 蚕
有 所 限 制 , 有 所 持 剌 。 这 种 限 制 和 持 刺 主 要 表 现 为 “反 在其看 来 ,诗 “ 韵”之为 “ 韵” ,本质在 于对具体言 象的 情 ”、 “ 情 ”论 和 “ 善 情 恶 ”论 。 制 性
也 ;及 遇砂石 ,或地势不 平 ,便有湍 急 ;或风 行其上 ,便 天机独得 ,有非师资所 奖 。每舞雩 归 ,或金骨文会 , 曲
为波涛 汹涌 。”朱熹也有相 类似 的说法 ,认 为 “ ,譬 水 水 修契 ,南浦 跄别 ,新 声秀句 ,辄加 于常时~等 ,才 钟于 心
s 联句 诗序》 : “ 畅达情性 ,其有 也 。性 ,水之理 也。性所 以立乎水之 静 ,情所 以行乎水 之 情 故也 。”[再如 吕温 《 动 ,欲 则水之流 而至 于滥也 。” _刘勰 的 《 心雕龙 ・明 易于诗乎 ?乃因翰墨之余 ,琴酒之 暇,属物命篇 ,联 珠迭 3 ] 文 诗 》 日 : “ 禀 七 情 , 应 物 斯 感 ,感 物 吟 志 , 莫 非 自 人
也许 是我们今天所 能看到 的最早 的韵字 。主要用 于:一是 美 的情 感性;在 ‘ 韵’之为 ‘ ’的层面上 ,明人揭示 了 神 ‘ ’在结构上对 ‘ ’之 ‘ 限性 ’的超越 ,在生成 过 神 声 有 “ 韵”的声学本体 论。 曾国藩在 《 求阙斋 日记类钞》 言: “ 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翰,阴柔者韵味深美 。” 8 年代至9 年代之 间,徐复观在其 《 0 O 中国艺术精神 》
书先生深入研 究 了范温论 “ ”,界定 了神 韵 ( ) ( 韵 韵 偏 观 念, 以 “ 大象无 形 ”的准 则作 为其运思规 则,从而完成 重于韵 )的内涵 ,即 “ 画之写景物 ,不 尚工细 ,诗之道 情 了华夏美学最具有代表性 的范畴体系的营造 。 事,不贵详尽 , 皆许 留有余地 ,耐人玩 味。裨 由其所 写之 景物 而冥观未写之 景物 ,据其 所道之情事而 默识未道之情 三 、情范畴与韵范畴的审美对举
超越 ,它远胜诗 言象之表 的美 ,含诗 的审美意境 的内涵 , 诗 的多种审美要 素如态 、情 、象 、境 、神、声律等都 融汇 体寓蕴 》则指 出: “ ‘ ’之 为 ‘ ’的层面上 ,明人 在 韵 声
揭 示 了 诗 之 声 ’ 具 有 独 立 于 ‘ ’之 传 达 的 自指 性 及 审 义
爱 其情 ,地爱 其平 ,人 爱其 情 。 ”高诱 注 日 : “ ,性 情
字 》日: “ ,人之 阴气 ,有欲者 。 ” “ ,人之 阳气 , 情 性 性善者 也 。”南 北朝 时期梁代学者 贺场提 出 “ 清波说 ”,
“ 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 ”。[嵇康也以情为乐之本性 ,指出 6 、 机在 《 赋》中说 : “ 自属文 ,尤见其情 。” “ 缘情 文 每 诗 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 ”陈代徐 陵 《 台新咏序 》云: 玉
必不免也。”
唱,审韵谐律,同声相应 ,研情比象 ,造境 皆会 。” 皮 日 使君 盛 山唱和集 序》 : “ 士君 子 以文会 友,缘情放言 ,言
文簸序》 : “ 文贵穷理,理贵原情 。” ] 权德舆 《 唐 然 。 ” 而 《 子 ・乐 论 》 也 说 : “ 者 ,乐 也 , 人 情 之 所 休 《 荀 乐 情最初 是哲学 、伦理学 中的范畴 ,后来才被 文学理 论 必类 而思无邪 。”[] 1这些 说法 ,都从不 同的角度说 明了情 吸收接纳 ,成为 了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 的一个重要 范畴 。中 与文学的关系,情对文学的重要性 。
人物 品评之韵 ,如 《 世说新语 ・言语》注 引 《 向秀别传 》
“ ”的 内涵 大致 归纳 为 :不俗 、潇 洒 、传 神 、简 而穷 韵
谓 向秀有 “ 拔俗之 韵 ”。 由此可知 ,韵最初 是一个音乐术 理 、有 余意 、 回味 无穷 、平 淡有 昧 、疏 淡有 味 、枯 淡而
语 ,意思是琴弦停 止拨动之后 的余音或遗音 ;然后 由音乐 有 味等 。 陈 良运将 “ ”定义 为 “和之 美 ” ,刘承 华认 韵 术 语转 为 文字 、声 律术 语 。六 朝 时期文 学 繁荣 , 出现 了 为 , 以 “ ”的线 性律 动 为基本 形 式所 呈现 的 “ ”、 韵 远 “ 笔 ”之分 ,认 为 “ 文 今之常 言,有文有笔 ,以为无韵者 “ ”、 “ ”和 “ 折 ”的特 点分别代表 了中国艺术 中 游 圆 转 笔也,有韵者文 也 ”。人们 已经意识到 了 “ ”必须具 备 生命 张力的 四种不 同形态 。这就 是说 ,他们 都在具体 时代 文 文 学之所 以为文 学的那种特质 ,而 “ ”就 是这种特质 的 的 “ ”论 中突破了仅以诗论释 “ 韵 韵 韵”的理论局限。 表现 之一 。从声律 论的发展来看 , “ ”在 一开始就不仅 韵 是一个语言 学和 诗学 的技术层 面的 问题 ,它追求和发展起 总 之 , “韵 ” 范 畴 的 审 美 基 质 在 于 其 “和 ” 、 “ ”、 “ ”的字源生成 。并且 ,从它本 身的审美 内涵 音 均 远 ”谓 其意境 。由于 “ ”范畴 具有 丰富 的包 孕性和强大 韵
且 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抒情文 学特别发达 ,但 是任何事物都
会物极必 反, 中国古人 早就认 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一 向特
《 吕氏 春 秋 ・ 夏 纪 》 : “ 之 有 情 ,譬 之 若 肌 肤 形 体 之 别理性 的古人 ,绝对不 会任情滥流 。并且 ,中国古代 文艺 仲 乐 有 情 性 也 。 ”屈 原 “ 诵 以致 愍 兮 , 发 愤 以抒 情 ” 。 《 惜 淮 审美一直 讲究 “ 中和之美 ”,古人行文 做事标举 “ 中庸之
前 两种用法 中,韵字 尚未与具 体的音、声相 分离,并没有 程 之 中对 ‘ ’之 ‘ 工性 ’的超越 ,”… 声 人 从而 建构 了
韵 。”范文澜 《 心雕龙注 》说: “ 文 异音相 从谓之和 ,指 中 结合 魏 晋 时 期 风 、骨 等 相 关 范 畴 的 辨 析 以及 玄 学 等 历 史
二、 “ ”范畴之审美历史发展 韵
出现 ,大约 是 汉 末 的事 。 ”f l 2
“ 据考 ,经籍无韵字 ,诸子亦无韵字。韵 ( 音员) 字 的 其 中,故 “ ”乃 为诗之生命 。 《 韵 明人论 “ 韵”的诗学本 东汉 文学家蔡 邕 《 琴赋》 “ 弦既抑 ,雅 韵乃扬 ”, 繁 音 乐描述和评论 ;二是文字声 韵之学 ;三是 人物品评 。在 “ 声言韵 ”。范温 说: “ 声言韵 ,自晋人 始。 ”实 际 舍 舍 上是就 韵 字 的第三 种用 法 即人 物 品评而 言 。刘 勰 《 文心 雕 龙 ・声 律 》篇云 : “ 异音 相 从谓 之和 ,同声 相应 谓之
国古代文学 对 “ ”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和 相 当高的地位 。 情 虽 然 古 人 对 情 的 地 位 和 重 要 性 有 着 高 度 的 肯 定 , 而
《 国语 ・ 语》 : “ 晋 身为情 ,成于 中,言 ,身之文 也 。”
《 乐记》 : 隋动于 中,故形 于声,声成 文,谓之音 。 ”
印证 了中国人偏 于整体思维的特点 ,也再一次印证 了中国古代文史哲 不分 家的事 实。同时,通 过情 、韵 、情韵 的
发展和衍 变过程 ,我们可 以清晰地看到每 一范畴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在 不同的 时代都具有 不同的内涵 ,这也启示
我们在 中国古代文论 的转型过程 中,不应局限于对古代文论原始 性地 注解 ,而应该与我们的现代文论接轨 ,使得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蕴含现代 内容 ,现代文 学理论与古代文 学理论融会贯通 ,从 而更好地构建 中国丈学理论。 关键词 :情 韵 情韵 范畴
一
、
“ 情”范畴之 审美历史发展
说: “ 缘人情而N# ,依人性而作仪。”[刘歆也说 : “ L 4 ] 诗
诗赋者 , 隋 ”的字 源 学意 义 。 《 文解 字 》 徐灏 笺注 概 括 以言情 。情者 ,性之 符也 。”东汉 王符也说 : “ 说 说: “ 发乎本 心谓之情 。 ” 《 南子 ・ 经训 》云 : “ 淮 本 天 所 以颂善丑之德 ,泄哀乐之情也 。”嘲蔡邕论书法,就主张
与 根 与水 。静时是水 ,动 时是波 ;静 时是性 ,动则 是情 。 ”[ 2 情 慰 漂 荡 ,抱疾 屡迁 移 。 ” 白居 易 《 元九 书 》有 “ j 眭也者 ,与生俱 生也 。情 也者 ,接 于物 情 ”论 ,钟 嵘 《 品序 》有 “ 诗 骋其情 ” 。独孤及 《 故左 唐
而 生 也 。 ”宋 代 程 颐 、程 颢 说 “ 然 平 静 如 镜 者 ,水 之 性 补 阙安定皇 甫公集序 》: “ 湛 至若丽 曲感 动,逸思奔发 ,则
来自百度文库
句 内双 声 叠 韵及平 仄之 和 调 ;同声 相应 谓 之韵 ,指 句末 文化 背景 ,通过对 “ ”与 “ ”的辨析 ,得出 了 “ 气 韵 韵”
所用 之韵。 ”可见 ,刘 勰论韵 ,是 从声律角度 出发的 ,韵 的特点 ,他 将 “ ”归为 了阳刚之 美 ,将 “ ”归为 了阴 气 韵 指旬 末押 韵 。然后 由文字、声律之 韵进入人物 品评,成 为 柔 之美 。 同时 期的 叶 朗在其 《 国美学 史大 纲 》 中 ,将 中
来 的音调和谐之 美直 接与人们文 学创作 中的内在 审美感受 来看 ,则有 “ 余意 ”言其 内蕴 , “ 生动 ”状其 姿态 , “ 清
相关 。
宋朝 范温 “ 论韵 ”在 文 学史 上 是非 常有 影 响 的。钱 的衍展 性特征 ,所 以从其审美属 性的方式界 定其 内涵为 : 钟 书先生所说 : “ 国首拈 ‘ 吾 韵’ 以通论书 画诗文者 ,北 作 为创 作论范畴 , “ ”是高洁超 远的主题 意绪借助于对 韵 宋范温其人 也。”范温在其 《 潜溪 诗言 ・论韵》中对韵 做 审 美客体之 “ ”的深入把握所 进行的深 委婉 曲的形象传 神 了详尽 的描述 “ 凡事既尽其美 ,必有其 韵”, “ 众善 皆备 达 。 在 文 艺 批 评 鉴 赏 论 范 畴 ,其 指 的 是 文 艺 作 品 中没 有 说 而露才见长 ,亦 不足 以为 韵, ”其言 : “ 事既尽其美 , 凡 出来 的东西 、暗示 的东西 ,有 了它 ,文章 的境 界就得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