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教案资料
经方应用——桂枝加葛根汤
经方应用——桂枝加葛根汤二、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用于治疗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伴见汗出恶风。
方用桂枝汤以解肌祛风,调营卫,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现代多用此方治疗感冒、头痛、眩晕、颈椎病、急性肠炎等。
临床体会:余泽润用本方加减治疗颈椎病上百例,神经根型加姜黄、木瓜、灵仙、桑枝、丝瓜络、鸡血藤;椎动脉型加黄芪、丹参、三七粉、龟版、杞果;交感型加百合、枣仁、龙牡、夜交藤等,有效率达80%以上,其中以椎动脉型效果最好。
方中葛根均用至30g以上。
案4、眩晕(颈椎病):患者,王某,男,56岁,2000年12月诊。
因阵发性旋转性眩晕,头位转动时易发或加重,伴恶心呕吐,颈部强痛不适3天,本所X光摄片示颈4、5椎体骨质增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诊见舌正常,苔白,脉缓弱。
初按痰饮眩晕,予半夏天麻白术汤合泽泻汤配西药培他定+西比灵治疗3天不效,余弟泽江说:“颈性眩晕,我常用一经验方效果颇好,可以一试”,余然其言。
其方为:粉葛,白芍,丹参,三七粉(冲),黄芪、龟版,杞果,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水煎服,3剂。
上方服2剂眩晕减轻,3剂服完眩晕止,后用本方继服3剂,诸证若失。
为巩固疗效,取本药3剂碾粉冲服,每次10g,一天3次,开水冲服。
按:颈椎病眩晕常兼项背强几几,为邪客太阳之经,致经输不利,气机升降受阻,清阳不升则眩。
余弟所用之方,实即桂枝加葛根汤之加味方。
此方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调营卫,升津舒筋;黄芪益气升阳,协助桂枝加葛根汤引领清阳上升;“无虚不作眩”,故用龟版、杞果补肾填精强督以止眩晕;三七化瘀养血,协助葛根扩张血管以改善椎动脉之供血。
诸药合用,解肌调营卫、升津舒筋、养血活血、补肾强督,故奏捷效。
后本所用此方治疗颈椎病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屡收佳效。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中医病证医案【1】感冒(聂惠民医案)郑某,女,成年。
1978年10月初诊。
患感冒三天,自服解表药如银翘丸、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未效,故求余诊。
病见发热(37.6℃),微恶风寒,身见自汗,鼻塞流涕,项背拘急,不能自如,面部自觉有拘紧感(既往患过颜面神经麻搏)。
切其脉缓而弱,舌淡红,苔薄白。
证属风邪客表,营卫不和,经输不利而致。
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舒经活络,拟桂枝加葛根汤化裁。
遂以原方加嫩桑枝10g。
进药二剂,取微汗出。
药后病去七八,继服二剂而安。
(《聂氏伤寒学》)【2】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伴下利(刘渡舟医案)刘某,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刘老辨脉浮、汗出恶风为桂枝证;项背拘急而强几几为太阳经输气血不利所致;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
大论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仲景示人,有汗的用桂枝,无汗的用麻黄,故本证当用桂枝汤。
项背强急,应加葛根。
又大便下利,为太阳阳明合病,而葛根能走上彻下,疏解“二阳”,切为病之所宜。
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啜粥。
连服七剂,诸症皆爽然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3】风中经络,口眼斜(刘渡舟医案)张某,女,26岁。
时值炎夏,乘长途汽车返乡,面朝敝窗而坐,疾风掠面,当时殊觉凉爽,抵家却发觉左侧面部肌肉拘急不舒,口眼斜。
视其舌苔白而润,切其脉浮。
辨为风中阳明经络,正邪相引所致。
治当疏解阳明之风邪,兼以缓急解痉为法。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枚,炙甘草6g,葛根15g,白附子6g,全蝎6g。
仅服两剂,汗出邪散而病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4】风中经络,颈项偏斜(胡天成医案)吴某,女,5岁。
1979年11月9日初诊。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组成】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
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
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
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
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
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
4. 鼻衄。
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
5. 乳漏。
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
6. 麻疹出而不透。
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
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
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
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增加正气,解除痉挛1,现代桂葛汤症(多正气不足)更多见,葛根汤(正气足)很少见。
2,落枕适用落枕一方面因为姿势,另一方面是受风寒(窗,空调),导致经络运行不畅。
如果有舌淡,胖大,齿痕,一动就出汗等正气不足的特点,本方效果特别好。
【医案】每年都要落枕多次,每次针灸推拿见效,但不注意又很容易落枕,老中医让他每次发作时喝三副,服了二次,断根。
罗博士生活中也遇到好多案例。
3,没有落枕,就是脖子吹到风发紧也适用;4,劲椎病,颈椎增生可用(如果不出汗,可加点麻黄)颈椎和骨头问题虽然本方不能直接解决,但引起的周边组织水肿和淤血可用本方,改善周围气血凝滞。
5,其他部位特别上半身如吹海风引起的脸抽(正气不足,风寒进入,一则寒凝痉挛,二则经络津液不足,所以脸抽),甚至口眼歪斜。
本方一边散风寒,一边补津滋阴(白芍)学习葛根辛凉,甘,解肌退热,透疹,生津1,外感发热,肩背肌肉发紧,常用2,热病口渴,可用3,有些腹泻也可用(太阳阳明合症),透热下利医案一人得伤寒,背强(发硬,痉挛),汗出(重要指征),恶风(见怕风必有表证外邪)。
医生错用葛根汤(无汗,表实才可用),二剂病如旧,汗更多。
许诊后,认为是桂枝加葛根汤证,病人服方后,微汗而解。
【辩证】受了风寒有两种可能:1,正气比较足,身体强壮,奋力抗击,产生高热,无汗,此时麻黄汤对症2,正气不足,(一动就)出汗,表虚,营卫不和,用桂枝汤症。
葛根汤1,组方:汉制的一两=15克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2,煎服温服,覆取微似汗,其他禁忌如桂枝法3,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4,注意经常被用错,看到肩背僵硬就用葛根汤,就像今天的医案,忽略了“无汗,治表实症”的特点,如果出汗,表虚症不可用。
桂枝加葛根汤1,组方:桂枝汤+葛根罗博士常用剂量:葛根(30克多于桂枝一倍)桂枝去皮(15克)芍药(15克)生姜三两甘草9克大枣十二枚2,煎服不用全部服完,小杯喝,喝完喝粥不出汗再喝,其他同桂枝法禁忌,喝到出微汗就停,一般一副就见效。
经典经方医案分享: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经典经方医案分享:桂枝加葛根汤医案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方歌】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反汗濡,解肌祛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所致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
但有汗出恶风,是素体血虚。
所以用桂枝汤减桂枝和白芍的用量,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之功。
【方证要点】1. 太阳柔痉证:以发热、汗出、恶风、项背肌肉强急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项背拘急不利、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2. 常用于感冒、项背部神经痛、头项僵痛、肩酸痛、落枕、颈椎病、睑下垂、痢疾初起、猩红热、胃痛、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僵人综合征等属于营卫不和,但经脉郁滞较突出者。
3. “”的“”所指的病位在人身后背至头。
所指的动作如麻雀啄食,边啄食,边抬头望望四周,连啄连望,其头颈俯仰之象,恰似其症。
4.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以防恋邪伤正。
【类似方证鉴别】1. 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两者都是太阳经输不利,但桂枝加葛根汤证是表虚证,葛根汤是表实证,其区别在于一汗出恶风,一无汗恶风。
2. 桂枝加葛根汤与栝楼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是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所致津液运行不畅,而见脉浮;栝楼桂枝汤是邪阻经脉营卫运行不利及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而见脉沉迟。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一、项背拘急刘渡舟医案:刘某菜,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搪,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l0克,大枣12枚。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配方】桂枝6g(2两,去皮)、芍药6g(2两)、甘草6g(2两,炙)、生姜9g(3两,切)、大枣12枚《江枚,,擘)、葛根12g (两)。
【桂枝加葛根汤用法】
水煎二次分服,覆盖簿棉被使之微微出些小汗,但不需喝粥,其他调养方法与桂枝汤相同。
【桂枝加葛根汤使用标准】
若具备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而兼见以下各症之一者均可用之。
1.项背强痛不舒。
2.麻疹初期,疹初见而未齐者。
3.痢疾初期,或胃肠病者。
【按语】
此方中桂枝汤的剂量不可不察,周禹载云:“汗出恶风项背强,全是桂枝证,所兼阳明者,不过几几一证耳,乃加阳明经药而专重葛根,反减去原汤分两者,不可不知也。
”再者葛根汤也有“项背强几几”之症,乃知葛根为治疗项背强痛的专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葛根有扩张冠状动脉、脑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流量的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颈项痛有较好的疗效,因此临证中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本文摘自《经方使用标准》。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桂枝加葛根汤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使微汗出,病愈停后服,不愈续服之。
【主治】太阳病中风,项背强几几。
【加减】无汗、脉浮紧者加麻黄。
【禁忌】1.口干、口苦、喜冷、思饮者,忌之。
2. 表实无汗者,忌之。
【类方】1.葛根汤:同为治项背强几几之方。
不同者,葛根汤治太阳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者。
2.瓜蒌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证之项背强几几。
不同者,瓜蒌桂枝汤证兼阴虚,故有口干、口渴、脉沉等津液亏损症状。
【桂枝加葛根汤临床运用】1.感冒、肩凝、项背部神经痛、痢疾初起、麻疹、猩红热。
2.落枕。
3. 胃痛。
劳累或进食生冷则痛剧,喜温按,舌淡,脉弦细。
4.中毒性痢疾。
脓血便10〜20次/日,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腻。
2. 僵人综合征。
症见头项强直,面色苍白,肌肉紧张,全身汗出。
6.面肌瞤动。
兼自汗、恶风,舌淡红,脉弦。
7.项背拘急。
伴自汗恶风,便溏后重,舌苔白润。
【桂枝加葛根汤浅议】此调和营卫、解肌升津之方也,以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临床使用目标。
项背强几几,即颈项强急不舒、顾盼俯仰不自如之谓。
为风寒侵袭,经脉不通,津液不能上达,筋肉失养所致。
故用桂枝汤解外,加葛根升达津液。
葛根一药,既有解肌驱邪、宣通经络之力,复有生津濡筋、升液止渴之功,《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是以外感内伤皆可用之。
解肌用量宜大,通常为30〜60克。
颈椎骨质增生,落枕多有此症,若兼见恶风,汗出,舌质淡,余常以本方治之。
体弱者,加当归、黄芪;瘀滞者,加王不留行、姜黄,多能消除或缓减症状。
大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阳合病,即既有麻黄汤证,又见下利,为表邪及里,故用葛根汤解表和里。
【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
【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经典的太阳病方,传统的调和营卫、解肌升清方,具有止汗、松项背、利头目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头面部供血,解除颈背部肌肉痉挛等。
适用于以头项强痛、自汗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桂枝五两,生姜八两,甘草二两(炙),葛根八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温覆取汗。
(《外台秘要》)注:《伤寒论》本方与葛根汤相同,宋代林亿等认为有误,应该是桂枝汤加葛根。
(此方录自《外台秘要》卷第十四)【经典方证】太阳病,项背强 ,反汗出恶风者。
(14)疗中风身体烦疼,恶寒而自汗出,头项痛急。
(《外台秘要》)【推荐处方】葛根40g,桂枝2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40g 或干姜10g,红枣20g。
以水11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避风寒。
【方证提要】汗出、恶风、身体痛、头项强痛者。
【适用人群】体型中等或消瘦的中老年人居多,面色苍白或黄黯,憔悴,缺乏光泽;舌淡红或黯紫,或黯红而不鲜活;脉浮弱,轻取即得,但按之无力,常有心悸,腹主动脉搏动感明显;常有头晕头痛,或头项腰背拘急无力,或手足抽搐或震颤,或思维迟钝、言语謇涩,或失眠多梦,或健忘,或烦躁,或口眼歪斜,或视物模糊,或耳鸣耳聋等。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以头痛头昏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失眠等。
(2)以项背部拘急感为表现的疾病,如颈椎病、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腰椎病等;亦用于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B)。
附录:本书循证医学证据强度标准【加减与合方】(1)消瘦不明显,或皮肤松弛而下肢浮肿者,可去甘草,加黄芪30g。
(2)肤色黄黯、皮肤粗黑者,加麻黄5g。
(3)头痛、头晕者,加川芎15g。
(4)便秘苔厚,加大黄5~10g。
【注意事项】此方服后可能出现牙痛、虚弱感、饥饿感、头面部发热感、便秘等,只要原有症状改善,不必改方,减少服用量即可。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方剂名】桂枝加葛根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桂枝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 、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葛根四两(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之发热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舌苔薄白.脉浮缓:【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帕金森病及皮疹等病症。
1.头痛:以本方结合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8例,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42例对照。
疗程为30日。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疗效评定按划线法国际标准。
治疗后完全无痛为完全缓解。
结果:总有效率91.38%。
(《河北中医》2010年第12期)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本方随症加减结合颈椎牵引治疗68例,与坐位颌部牵引治疗55例对照。
1个疗程为10日,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日)。
治疗前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疗效评定以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3个月未复发为临床痊愈。
结果:临床痊愈率45.83%。
(《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第12期)3.帕金森病:以本方合多巴丝肼(美多巴)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30例,与中药协定方及多巴丝肼治疗30例对照。
观察治疗前后病情评分情况及安全指标监测。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末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积分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积分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新中医》2008年第7期)4.皮疹:以本方治疗药物性皮疹30例,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30例对照。
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药物、清淡饮食、适当休息。
1个疗程为5日。
治疗1、2.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皮疹消退情况。
结果:治疗1个疗程有效率80%,2个疗程有效率90%,3个疗程有效率97%。
(《河南中医》2007年第10期)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系桂枝汤加葛根而成。
感冒——葛根汤加附子
感冒——葛根汤加附子
前3天就一直感觉脖子僵硬疼痛,一直认为是姿势不当导致的颈椎病,前天值班,劳心劳力了大半夜,加上昨天天气变凉,还是穿T 恤和短裤,夜里也继续睡凉席,冷得有点发抖,导致今天早晨起来开始出现头痛,腰痛,四肢大关节疼痛,整条脊柱僵硬,畏风畏寒,无汗,低热,脉沉而无力,稍有口渴,喜热饮,整个上午上班的时候困得要命,浑身酸痛无力,翻了翻伤寒论,自认为太少两感,开葛根汤+附子:葛根30g,生麻黄15g,桂枝10,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炮附子 10g,炙甘草10g。
中午辛苦老妈买药熬药,自己窝在被窝里蒙头大睡,还是冷得发抖,中午1点半终于煎好了药,两煎的药活在一起,趁热服下一半,继续盖被子睡觉,其实一直没睡着,药吃下去后5分钟就开始感觉肚子暖气了,并向全身暖过去,10分钟后腰痛、脖子僵硬开始减轻,四肢开始暖起来,关节疼痛开始减轻,15分钟后开始感觉发热,全身轻微出汗,感冒症状开始迅速缓解,鼻子开始通气。
捂了会汗之后全身开始舒服起来,除了膝关节还有些酸痛外,其他症状基本消失。
起床上班,把剩下一半继续喝掉。
下午骑摩托车去上班的时候就感觉风吹在身上比较舒服了。
下午上班全身继续微微出汗,等汗出完后感觉全身清爽,唯一不爽的就是双膝关节还是有些酸痛。
这次感冒时最难受的一次,也是好得最快的一次,经方的力量真是强大若斯。
二、桂枝加葛根汤
(八)睑废(重症睑下垂) 赵某某,女,6岁,1984年10月1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 于三月前外出途中,因感风寒,当晚发烧,三日烧退后,遂 发现双眼睑下垂。经省、地等医院诊为“重症睑下垂”。口 服维生素B1,,间断注射新斯的明,仅有短暂之效,须臾复 垂,且逐渐加剧。刻诊:患儿发育一般,舌脉未见明显异变, 唯形气较弱。只见患儿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偶或为了瞻视 而以手指将眼皮扶起。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服三剂, 毫无效果。细思之,眼睑乃足太阳膀耽经脉所起之处,患儿 初因受风,伤于太阳之脉,遂至太阳经输不利,经气不振, 故使眼睑下垂。以通阳疏络,调和营卫法治之,处桂枝加葛 根汤,桂枝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6克,葛根10克,枳壳 15克,防风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3剂,日1剂。 药后下垂眼睑明显好转,已能平目视物。因形气较弱,又以 原方中加黄芪10克以复正气,3剂。半月后其父来告,眼睑 完好如前,随访一年未见复发。(秦天富医案)
【方解】
本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营卫不和,标为太阳 经脉气血不利,以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临 床特征。故仍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治其本,加葛根以 启升阳明津液达于太阳经脉而濡润之。 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葛根—— ①升阳发表 ②宣通经气 ③升津舒筋
【临证思路】 ①本方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来,解表力强, 可用于风寒感冒日久不愈,头痛等症。 ②本方透表祛风力强,且无麻黄汤峻燥之弊, 可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荨麻疹等病症。 ③桂枝汤调和营卫,通阳活络,伍葛根起阴气 宣通经络,可用于落枕、颈椎病、颈肩肌肉 紧张综合症等。 ④本方外调营卫,解肌祛风,内调脾胃,升津 止利,可用于以下利为主的胃肠型感冒。
(二)痉证(僵人综合征) 张振东医案:王某,女,52岁。平素易汗出1985 年10月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颈项强,下肢僵直瘈 疭,不能下地,伴发作性呼吸困难,甚则窒息。经 某医院诊断为僵人综合征。诊时头项强直,转侧不 利,全身瘦弱,而色苍白,言语欠清,神情淡漠。 双眼内收外展受限,双胸锁乳突肌、腹肌紧张,四 肢张力高,反射活跃,双脚趾向足心拘挛。全身湿 润有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荣卫不和, 汗出伤津,筋脉失养。治以桂枝加葛根汤:葛根30克, 桂枝、生姜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5克,大枣5枚。 连服30剂,汗止,周身有柔和感,加全蝎3克,研 末冲服。又服30剂,全身拘急缓解,肌肉松弛柔和, 语言清晰,虽尚有脚趾拘紧,已能下地行走。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方药歌诀】桂枝汤中加葛根,解肌散邪能舒筋,汗出恶风项背强,用药用量最相紧。
【学用导读】桂枝加葛根汤既能治疗感冒引起的颈项筋脉拘急或疼痛,又能治疗非感冒而出现的颈项筋脉拘急或疼痛。
再则,以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项筋脉拘急或疼痛,病因若非外邪而引起,其治应当加通络止痛药。
【医案助读】颈肌扭伤童某,男,21岁。
1年前因体育活动不当而引起颈肌扭伤,无论是用内服药还是外用药,都未能取得治疗效果,近因颈项困痛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疹:颈肌困痛,活动不利,肩背拘急,汗出,舌淡,苔薄,脉无变化。
辨为太阳柔痉证,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葛根24g,桂枝12g,白芍18g,生姜18g,炙甘草12g,大枣12枚,川芎18g,天花粉24g,羌活10g,独活12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颈肌困痛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根据肩背拘急,汗出辨为太阳柔痉证,再根据颈项困痛辨为柔痉夹湿,以此选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舒筋,加川芎行气理血通脉,天花粉舒筋柔筋,兼益阴荣筋,羌活、独活通经发汗,祛湿柔筋。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解肌舒达筋脉之效。
【中医辨证】太阳柔痉证:发热,恶风寒,汗出,项背强几几,头痛,舌淡,苔薄白,脉浮。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治疗太阳柔痉为基础方,以治疗肌肉筋脉疼痛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风寒之邪乘营卫虚弱而侵袭,肆虐经气筋脉,以此而演变为卫强营弱,经气脉络滞涩的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项背强急,筋脉活动不利,汗出,舌淡,脉浮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流行性肌张力综合征,肌纤维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增生,关节疼痛,肌肉劳损,跌打损伤,自发性寰椎半脱位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桂枝加葛根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运动疾病,还是治疗皮肤疾病,或是治疗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桂枝加葛根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1、呼吸疾病: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
【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2014年3月1日,患者程某,男,36岁,教师。
刻诊:10天前发热39度,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自服“速效感冒胶囊”后,发热不退,仍然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到诊所经注射“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强的松注射液”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下降,但是随后出现恶寒,汗自出,头汗尤多,夜间汗湿衣被,第二日出现周身发抖,四肢颤抖尤甚,以至于不能上下楼梯,说话颤音,下肢无力等症状,急到县中医院就诊,经检查:心电图,血糖,肝功能均正常,血象淋巴细胞75%,其余无阳性,血压130/80mmhg,大脑核磁未见异常。
医院诊断感冒后遗症,没有好的方法治疗,让其回家自养。
后患者在同学的介绍下,到诊所求治。
但见,站立时全身不停抖动,点头,四肢颤抖明显,说话时牙齿打颤,语言不清。
走路需要人搀扶,身著羽绒服;面色晃白,萎靡不振;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大而无力,号脉时触及手臂潮湿。
诊断为:感冒误汗变证。
予以“桂枝加附子汤”加葛根、炒白术、生龙牡、台参、黄芪3剂,水煎服日一剂。
3剂服完,患者恶寒自汗,周身颤抖诸证若失,因当时我不在诊所,电话听取了患者的自诉,认为方已中的,当效不更方,再服7剂。
3月15日患者再到诊所复诊,精神状态不错,已不见抖动,摸其手臂已不潮湿,肤温正常,不觉怕冷了。
但只是站立走动时间稍长觉下肢乏力,烦躁,伴心慌。
诊脉弦细。
考虑为太阳少阳合证,予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柴胡汤”5剂,水煎服日一剂。
3月30日我电话追访了患者,电话中程某告诉我,自服用第二剂药后,下肢不难受了,现在站立走动都正常了,同时对我表达了谢意。
【按】本例为感冒后使用发汗药不当,导致“大汗淋漓”,甚至“汗自出,头汗多,夜间汗湿衣被”的现象,属于“误汗”。
《伤寒论》中关于汗法,及汗后的护理都有详细的要求。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经方:桂枝加葛根汤(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
经方:桂枝加葛根汤(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桂枝加葛根汤【原文】葛根四两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经典回顾】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用法】1、快煮(7碗水煮成3碗),温服一碗;2、不需要稀饭助力流汗。
【剂量】重要:治疗脸部、颈部问题时,葛根的剂量一定要高于桂枝白芍,重的时候可以开到6钱,否则药力到达不了病灶。
【组成】甘草桂枝大枣姜葛根麻黄芍药【应用】1、脸上长痘子,是湿热。
知母、白术都是去湿的药,葛根化脓,参照桂枝加葛根汤。
2、小孩子感冒,项背强几几,常常会用到桂枝加葛根汤;3、面部中风、口歪眼邪:在对侧「合谷」下针先麻醉,再「地仓」透「颊车」,矫正后,针「人中」、「承浆」定位,再服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重用至桂枝两倍,第二天全部回正,麻感会全去掉的。
一剂知二剂已。
4、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冬天伤于寒。
到了来年夏至以前,发为温病,可能用到桂枝加葛根汤或是葛根汤;5、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
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应用集锦】1、无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葛根汤。
2、背痛以桂枝汤加葛根以疏通太阳之经脉。
3、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4、治扁桃腺发炎。
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好。
脸部用葛根6。
5、(1)中风先针健侧,再针患侧,患侧皆需深针引气。
(2)中风是因为气血两虚,预防中风:黄芪,独活,防风,党参,当归,川芎(3)面部中风:桂枝加葛根汤,如有头痛,加川芎(4)90%中风是寒症,10%是热。
寒则缩、热则纵。
桂枝加葛根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9克,葛根12克。
【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方歌】桂枝又加葛根汤,表虚更显项背强,葛根解肌有特功,加强解热略清凉。
【方解】葛根甘平,《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消渴,身大热”。
可见是一清润性的解热药,而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部强急的作用。
今加味于桂枝汤,故治桂枝汤证而又见项背强急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2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解析:“几几”是形容短羽之鸟,尚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其颈之状。
项背强几几者,即项背强急、俯仰转侧不能自如的样子。
太阳病,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今又见项背强几几,故加缓解是证的葛根来主治。
葛根汤是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这里的“反汗出恶风者”,是对葛根汤而言,暗示二方在应用上的主要鉴别点,而以一“反”字传其神。
【临证思考】本方是桂枝汤的延伸,是以桂枝汤证为主,项背强几几为辅,因此当见项背强几几时,要详审是葛根汤证?还是桂枝汤证?这样才能确断本方证。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强几几者。
【验案】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10日初诊4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
证属太阳表虚而见项背强几几,与桂枝加葛根汤: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葛根12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症大减,二剂症已。
二桂枝加葛根汤课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桂枝加葛根汤具有抗炎、镇痛和舒缓肌肉痉挛等作用。其有效成 分可能包括桂枝醇、芍药苷和葛根素等。这些成分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肌肉痉挛和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展望
拓展应用范围
随着对二桂枝加葛根汤的深入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例如,该方剂对于其他类型的颈肩部疾病,如 颈椎间盘突出、颈性眩晕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进一步探讨其疗效。
04 二桂枝加葛根汤的现代 研究
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二桂枝加葛根汤具有解热、镇痛、抗 炎、抗过敏、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机制研究
二桂枝加葛根汤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 与其成分有关,如桂枝中的桂皮醛、 葛根中的葛根素等成分具有明显的药 理活性。
制剂研究与开发
传统制剂
二桂枝加葛根汤的传统制剂形式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
等药理作用,对于感冒、咳嗽、 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应用
二桂枝加葛根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 尤其对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 状有显著疗效。
注意事项
在使用二桂枝加葛根汤时,需注意 药物配伍禁忌和个体差异,遵循医 生指导,合理用药。
03 二桂枝加葛根汤的临床 应用
适用病 证
历代医家论述
张仲景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细阐述 了二桂枝加葛根汤的组方原理、功效 主治以及用法用量,为后世医家提供 了理论依据。
历代医家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展二桂枝加葛根汤的应用,对其疗效 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代研究与应用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二桂枝加葛根汤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
01
02
【黄煌医案:感冒与桂枝加附子汤】
【黄煌医案:感冒与桂枝加附子汤】我的感冒与桂枝加附子汤已过立秋,八月中旬白天家中的最高气温依然有34摄氏度。
这天,在家忙碌了一天后感觉头晕疲惫,夜间风大不慎受凉后感冒,一开始主要症状是恶寒无汗、头痛、眼睛胀痛,颈椎以及全身关节酸胀疼痛,服用大剂生姜汤,厚被取汗,汗出甚多而热不退,恶寒,头眼胀痛依然,浑身关节疼痛。
后又盖被坐在热水加风油精的水盆边熏,汗出如洗,而身热依然,服用柴胡桂枝汤,仍然不愈,入夜畏风,盖被后出汗甚多,去被则觉寒冷不适,百般无奈。
每次汗出而热退不清,汗出虽多而喝水不多,神疲乏力感觉几近虚脱,折腾了整整一夜。
因三年前冬天有过一次经历,我意识到,这又是桂枝加附子汤证,早晨便让家人去抓了药---桂枝加附子汤,其中制附片用了10克。
因白天气温较高,便没有熬药,穿着衬衫在太阳下晒了会儿,感觉很舒服,出了点汗,然额头很烫,体温仍38度以上。
下午四点开始熬药,熬了一个多小时,晚饭前感觉有些冷,也没有汗出,便服下了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药(一半),又吃了稀饭后覆被。
很奇怪,此时的出汗是微汗而非大汗,半个小时后起床洗澡怕风的感觉消失。
此夜安稳,第二天早晨醒来头身疼痛全无,精神大振,食欲开,吃稀饭两大碗,渐渐痊愈。
发汗,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感冒发烧恶寒无汗的有效方法。
感冒初期,用麻黄类方、蒸桑拿或使用解热镇痛剂往往一汗而愈,然而这种方法最适用于体质壮实的患者。
对于体质较虚弱的患者的恶寒无汗,发汗当格外谨慎。
这次,我使用过柴胡桂枝汤,柴胡用了15克,便出汗如洗,而热仍然退不尽,随着汗液的不断丢失,竟又出现了汗漏不止、形容憔悴的桂枝加附子汤证。
有意思的是,在喝药前我并没有出汗,反而是怕风冷没有汗出,而服药盖被后出汗了,说明本方不仅能止汗同时还能发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此汗出其实是机体自稳能力恢复的结果。
与其他发汗药不同的是,本方有强壮作用,发汗是机体强健后机能的恢复。
故黄师将桂枝汤视为强壮剂和疲劳恢复剂,将桂枝加附子汤视为强壮回阳镇痛剂是非常精当的。
最新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病案!时间:2012年9日人物:孩子小姨内容:晚6时许,老婆与小姨子通电话,言及感冒,浑身酸痛,后背僵硬,一天多时间。
起因:上午坐在阳台晒太阳,进屋觉冷,遂发上证!有意服中药。
拿过电话,仔细询问,除前所诉,重点问之:发热汗出!答:一直没有发热,汗出不止,不敢开窗户。
问毕,言于老婆,一剂药喝一次即好!老婆甚疑,劝我不要吹牛。
不过看我给女儿治疗感冒,还是响当当的,同意开一服药,并嘱妹妹身体不好,千万别吃错药!处方:手机短信发方====葛根20桂枝10芍药10炙甘草10生姜15附子5 大枣4个。
又拨电话:生姜不必精确,五六片即可,大枣掰开,以水4茶缸,煎煮一茶缸多,分三次服。
结果:晚9点多,问已服一次,准备睡觉。
10日早8点多问,已无汗,身痛轻,背舒展。
告之,剩下药,分二次服尽。
此案,不是一剂知,二是一次已。
叹古人之智慧,中医之伟大,中药之神奇!思考:1、有是证用是方。
这个病案,听到的第一个反应,是麻黄汤或者葛根汤。
再仔细询问,有汗,当然是桂枝汤,加上后背僵硬,桂枝加葛根汤无疑。
考虑小姨子素来有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体质阴性,故加附子。
此方实际是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2、伤寒论条文之严谨。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这里仅强调了项背和汗出以及恶风,三个条件,而没有说发热,可见发热不是桂枝汤,乃至麻黄汤的必要条件(麻黄汤===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即便前面的太阳病(所谓太阳病提纲====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没有把发热列为必要条件。
所以,太阳病不一定都发热。
3、与少阴病之区别。
少阴病有两个主要的方子,一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两个倒是也有发热的可能,但是少阴病不会全身痛,以及项背僵硬,只会有阴性表现,比如但欲寐,没有精神,比较安静。
桂枝加葛根汤证课件
伤寒论
桂枝加葛根汤证
低头族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按林亿注,方中无麻黄)
汤证解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反”字暗含什么信息?
提示这病一般性特征
汤证解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何为“项背强几几”?
为什么出现“项背强几几”?
汤证解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项背几几”的中医机理?
从骑车思考
总结与启示
1、桂枝加葛根汤证病机与治法
2、以汤证为载体,通过桂枝加葛根汤证的解析,掌握汤证的学习方法
3、善于从生活、自然现象中体悟中医生理与病理
应用
李某,女,33岁。
绝育术后十余日,腰背不适,项颈不舒,口不苦、不渴,再视其舌,红润少苔,脉象缓。
--摘自《经方实验录》
思考题
1、根据前面分析,总结汤证的主证
2、分析桂枝加葛根汤证治法与用药
3、以“项背强几几”为引,思考临床哪些病证与此病理类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病案!
时间:2012年9日
人物:孩子小姨
内容:晚6时许,老婆与小姨子通电话,言及感冒,浑身酸痛,后背僵硬,一天多时间。
起因:上午坐在阳台晒太阳,进屋觉冷,遂发上证!有意服中药。
拿过电话,仔细询问,除前所诉,重点问之:发热汗出!答:一直没有发热,汗出不止,不敢开窗户。
问毕,言于老婆,一剂药喝一次即好!老婆甚疑,劝我不要吹牛。
不过看我给女儿治疗感冒,还是响当当的,同意开一服药,并嘱妹妹身体不好,千万别吃错药!
处方:手机短信发方====葛根20桂枝10芍药10炙甘草10生姜15附子5 大枣4个。
又拨电话:生姜不必精确,五六片即可,大枣掰开,以水4茶缸,煎煮一茶缸多,分三次服。
结果:晚9点多,问已服一次,准备睡觉。
10日早8点多问,已无汗,身痛轻,背舒展。
告之,剩下药,分二次服
尽。
此案,不是一剂知,二是一次已。
叹古人之智慧,中医之伟大,中药之神奇!
思考:
1、有是证用是方。
这个病案,听到的第一个反应,是麻黄汤或者葛根汤。
再仔细询问,有汗,当然是桂枝汤,加上后背僵硬,桂枝加葛根汤无疑。
考虑小姨子素来有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体质阴性,故加附子。
此方实际是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2、伤寒论条文之严谨。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这里仅强调了项背和汗出以及恶风,三个条件,而没有说发热,可见发热不是桂枝汤,乃至麻黄汤的必要条件(麻黄汤===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即便前面的太阳病(所谓太阳病提纲====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没有把发热列为必要条件。
所以,太阳病不一定都发热。
3、与少阴病之区别。
少阴病有两个主要的方子,一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两个倒是也有发热的可能,但是少阴病不会全身痛,以及项背僵硬,只会有阴性表现,比如但欲寐,没有精神,比较安静。
所以判断太阳病还是少阴病不能以发热与否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