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区城市绿地植物规划[建设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区城市绿地植物规划文本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2003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的基本原则 (1)
第三章北京城市自然地理和植被 (2)
第四章相关技术指标 (4)
第五章植物规划 (5)
第六章不同绿地类型植物规划 (7)
第一节公共绿地 (7)
第二节居住区绿地 (9)
第三节道路绿地 (10)
第四节其它附属绿地 (12)
第五节防护绿地 (13)
第七章植物引种及苗木繁殖 (15)
第一节植物引种 (15)
第二节苗木繁殖 (16)
第八章附录 (18)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应用分类表 (18)
北京主要园林宿根花卉应用表 (30)
北京主要园林草本地被植物应用表 (32)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材料名录 (33)
北京市区城市绿地植物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年限为2000—2010年,并每5年修订一次。
2. 本规划的范围为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市区(面积为1040平方公里)范围。
3. 本规划为城市绿地(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规划设计,植物选择及应用,植物引种选育及苗木生产等方面提供依据。
4. 本规划以生态学、风景园林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北京地区自然地理和植被条件、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历史及现状、园林植物城市生态适应性的调查和引种驯化成果为依据,参考有关资料制定。
第二章规划的基本原则
1. 以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作为制定规划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条件的特点,以体现古都风貌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彩为目的,根据不同园林植物生存、生长状况,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在注重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发挥生态及景观功能性。
2. 遵循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原则,在选择应用园林植物自然种类(种、变种)的同时,重视选择应用人工选育的优良种类和品种;利用北京城市下垫面形成许多有利小气候条件的局部环境,扩大边缘园林植物及品种的应用。
3. 在园林植物选择应用上,树木、宿根花卉、草坪及草本地被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力求以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形式,扩大绿地的复层结构比例。绿地中植物种植设计总体上应以乔木为主。
4. 以树种规划为主体,遵循本地植被区域的自然规律,在规划中突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地方风格特色,强调地带性植物的作用。在树种选择应用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2)以落叶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
(3)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亚乔木、灌木及藤木相结合。
同时,速生与慢长树种相结合,在现有绿化基础上,重视长寿树种的合理比重,以有利于城市树木群落整体结构的相对稳定。
5. 本规划所列植物分为基调树种、骨干植物、一般植物。基调树种是构成全市绿化基调的突出重点树种;骨干植物为适应性强、少病虫、栽培管理简便、易于大苗移栽、应用效果好的常见植物,作为不同绿地类型的重点植物,以保持绿化多种功能效益正常与持续发挥;一般植物是指适应性方面需稍加考虑,应用中适当搭配选择的植物。
6. 对部分今后可发展的园林植物(包括拟引种的植物及引种初步成功的新优园林植物、稀有的应用效果较好的园林植物)此次暂不列入规划中,而通过附表中的部分内容加以体现,以供引种、繁殖、扩大生产时参考。
7. 本规划涉及植物大多数列到种,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应用较多的或城市绿化中观赏效果好的品种也列入其中。
第三章北京城市自然地理和植被
1、北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北京位于东经115°25′—117°30′,北纬39°28′——41°05′,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春季干旱多大风,增温快,易发生霜冻;秋季降温快,秋高气爽,有时出现洪涝和霜冻。全年平均气温为11.8℃,1月最冷平均气温-4.7℃,极端最低温达-27.4℃(1966年)。7月最热,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温达43.5℃(1961年),春秋两季温度日较差较冬夏季为大,全年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为4100℃,热量较充足。平原地区初霜平均在10月中旬,4月上旬终霜,全年无霜期190—195天,11月上旬土壤开始冻结,2月下旬开始解冻,3月底左右冻土完全融化,封冻时间90天左右,冻土深度约60厘米。年平均大风日数多在20—30天,其中约60—70%的大风日出现在冬春季,且持
续时间长,常导致植物越冬因生理干旱发生枯枝及机械损伤。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日照时数以春季为多(230—290小时)、秋季次之(230—245小时)、夏季较少(230小时左右)、冬季最少(170—19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626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雨量的75%。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在1800—20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50—60%,城区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空气干燥,空气湿度小于郊区。
北京市地带性土壤:北京地区的土壤由于不同地区成土因素的差异,从山地到平原土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山区土壤多为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草甸土,平原地区自冲积扇顶端向下逐步为褐土、潮褐土和潮土,东南部低洼平原为盐潮土。
非地带性土壤:北京城市近郊区是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经多年耕作、土壤高度熟化的、肥力较高的菜园土,土壤有机质2.5—4%、全氮量大于0.1%;城区土壤由于人为活动大量渣砾、废弃物掺杂掩埋于土中形成了基本渣化了的城市人工填土,城市渣土有机质不足1%、全氮量0.01—0.08%,较贫瘠,且由于人踩、车轧,土壤板结、通气性差加之地下各种构筑物、管线及土壤污染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2北京地区自然植被概况
北京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其植物区系为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代。北京地区受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气候土壤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低山主要是以荆条、山杏、山桃为主的次生落叶阔叶灌丛占优势,常见伴生种类有多花胡枝子、三桠绣线菊、小叶鼠李、酸枣、山楂、锦鸡儿、蚂蚱腿子、雀儿舌头、薄皮木、孩儿拳头、木兰等。局部地区零星残留有栓皮栎林、槲树林、油松林和侧柏林,林中常见伴生树种有大叶白蜡、蒙桑、大果榆等。低山沟谷还分布有山核桃、栾树、接骨木、黄连木、漆树、盐肤木、小叶朴、省沽油等树种。在中山地区分布有油松、辽东栎、山杨、槭属、椴属、桦属、大叶白蜡、黄花柳、蒙古栎、华北落叶松、云杉等乔木树种作为建群种,林下灌木有平榛、毛榛、六道木、绣线菊类、二色胡枝子、丁香类、大花溲疏、兰荆子、照山白、东陵八仙花、山柳、忍冬类等。在高海拔地带,分布着华北落叶松林、青杄和白杄林等为主的植物群落,但由于原生林遭到大量破坏,现在的多由山杨及桦树组成的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