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使至塞上》课文翻译
《使至塞上》古诗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古诗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340444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5.png)
《使至塞上》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扩展资料
思想感情
这首古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fd4cfc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a.png)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的诗意:
我乘着轻车去慰问边塞将士,路上经过居延。
被风卷起的蓬草飞到汉塞,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地的天空。
浩瀚沙漠醒目的烽烟直直地冲向云霄,九曲黄河之上,浑圆的落日正在西下。
在萧关,我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他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词语解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
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
这里指前线统帅。
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de0b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5.png)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使至塞上文言文原文翻译
![使至塞上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7e9de032e3f5727a4e9622a.png)
使至塞上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读:《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以下是“使至塞上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使至塞上》译文
![《使至塞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8285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f.png)
《使至塞上》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我骑着一辆马车,打算前往边疆去察看一番。
我所隶属的国家已经越过了居延这个地方。
“单车”二字,给人一种形单影只之感,仿佛诗人独自踏上了这漫长而未知的旅程。
“问边”,则表明了此行的目的。
而“属国过居延”,则是在交代行程之远,路途之艰辛。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我就像那随风飘飞的蓬草,离开了中原的土地,越过了边塞;又好似那北归的大雁,翱翔在胡人的天空。
这里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生动地描绘出自己漂泊不定、身不由己的处境。
蓬草随风飘转,没有根基,不知何处是归处;大雁北归,却要飞越胡人的天空,充满了离乡背井的凄凉和无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腾而起;那滔滔流淌的黄河之上,一轮落日显得格外浑圆。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将大漠的雄浑壮阔、宁静寂寥展现得淋漓尽致。
“孤烟直”,那一缕孤烟,在空旷的沙漠中显得如此醒目,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感。
“长河落日圆”,黄河奔腾不息,落日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那圆圆的落日仿佛要融入河中,画面极为壮美。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开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我在萧关这个地方遇到了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前线作战。
诗人的笔触在这里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转向了对人事的交代。
“逢候骑”,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消息,也让诗人的行程不再那么孤寂。
而“都护在燕然”,则让人感受到边疆战事的紧张和重要。
整首诗以诗人的行程为线索,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和自己的感受。
既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翻译这首诗时,要注意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以直译为:“我乘着一辆马车想去慰问边关,我所附属的国家已经越过居延。
《使至塞上》翻译
![《使至塞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96f2b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c.png)
《使至塞上》翻译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塞之地所见所感。
以下是对《使至塞上》的翻译:
赤日炎炎似火烧,
白云凝结见烟飘。
人事有无俱成幻,
江山纷乱数变妖。
空山寂寞琴声起,
冷雁无群飞霜雪。
独立茫茫古战场,
骨肉凋零唯战血。
夜夜边烽燧与星,
文君身受恶战声。
冰山众生且戎伤,
飞将阵亡替神行。
忍听胡笳凛冽调,
化作汉兵卷残霄。
天外东风吹塞草,
远山连绵赛锦绣。
千里归心是空灵,
战马横空如骊青。
辽人背后我兕挺,
遥知胜败已无声。
黄河西来无尽境,
仁者长存心地广。
血与忠诚保家国,
使君愿作上将郎。
上述是对《使至塞上》的翻译,仅供参考。
《使至塞上》译文
![《使至塞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07b5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8.png)
《使至塞上》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人王维轻车简从,要去边疆慰问将士。
“单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轻车简从;“欲问边”,点明了此行的目的是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
“属国”,这里指诗人自己,他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边塞。
“过居延”,经过居延这个地方。
这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悠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离开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天空。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在这里诗人自喻,说自己像蓬草一样漂泊不定。
“归雁”,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又传达出他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和激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千古名句,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腾而起;滔滔流淌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大漠”,展现出边塞的辽阔;“孤烟直”,“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则表现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河”,指黄河;“落日圆”,形象地描绘出落日的雄浑、壮观。
这两句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把边塞的壮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神奇。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骑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虽然历经艰辛,但仍关心战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边疆战事的紧张。
整首诗描绘了出使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慰问之情,又流露出他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和抑郁。
诗中的景色描写雄浑壮阔,意境深远,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魅力。
“单车欲问边”,诗人独自一人,乘着一辆车,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边疆的路途。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古诗的全诗原文、这首诗词的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古诗的全诗原文、这首诗词的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12910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9.png)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古诗的全诗原文、这首诗词的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使至塞上》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诗人王维所著。
以下精心整理了《使至塞上》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词语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9.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10.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1.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
12.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13.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
14.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15.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16.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17.候骑:一作“候吏”。
【作者简介】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八年级使至塞上王维的原文
![八年级使至塞上王维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f7abeaf524ccbff0218439.png)
八年级使至塞上王维的原文八年级使至塞上王维的原文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年级使至塞上王维的翻译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八年级使至塞上王维的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b31ec6f65ce050877321325.png)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c38d6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5.png)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其中,他的诗篇《使至塞上》是一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被誉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为:“孤单的车子想问寻边路,属国为了领地攻打过居延。
慷慨激昂的边疆人儿越过了汉长城,返程的候鸟想要飞回辽阔的草原。
大漠中孤烟直升,长河边落日圆满。
刚进萧关,迎面遇到了护边将军。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单车”的身份出现,想要寻边界来看看边疆的壮丽山川。
他驾着一辆车,探寻着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属国攻打了居延,令胜利的边疆人儿身心俱疲,他们看着这位诗人驾着车子离去,知道自己的任务也许已经完成了。
诗人用“征蓬”这个词来形容边疆人儿,在这样一个辽阔而险恶的领地中,他们孤身一人却勇往直前,以生命为代价保卫着家园。
而“候鸟”则是这片土地上另一种生命的象征,他们在春天离开祖国,到了秋天则回归草原,为了生存却不知疲惫。
在大漠中孤烟直升的场景,表现了这片土地幽静而寂寞,又有着烟火的气息。
长河边上的落日,圆满而富有诗意,表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而宁静。
诗人用“萧关”来象征着北方的战争之地,护边将军则是保卫这片领土的战士。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着前方的敌人和后方的不安全,却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古代边疆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王维始终强调诗的别样韵味和别样情感的探索。
《使至塞上》译文
![《使至塞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f29e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3.png)
《使至塞上》译文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全诗如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作为使者经过了居延。
“单车”表明出行的简便,“欲问边”点明了此行的目的是去边疆视察。
“属国”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路过了居延这个地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
意思是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了胡人的天空。
这里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以及离开中原的孤寂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千古名句。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腾而上;蜿蜒流淌的黄河尽头,一轮圆圆的落日显得格外壮观。
“直”字写出了孤烟的挺拔坚毅,“圆”字描绘出落日的温暖柔和。
这两句诗勾勒出了一幅极其雄浑、壮阔、奇特而又美丽的塞外风光图。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骑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
这两句诗表明了前线战事仍在继续,也从侧面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整首诗既描绘了塞外壮丽的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出使途中的孤寂心情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关注。
在翻译这首诗时,需要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比如“单车欲问边”,可以直译为“轻车简从想要去慰问边疆”,但为了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也可以翻译为“我轻车简从,打算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直接翻译成“飘飞的蓬草”可能有些生硬,可以解释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使句子更通顺。
“归雁入胡天”可以翻译为“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人的天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翻译时要注重展现出那种雄浑的意境。
可以翻译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或者“在广阔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起;在长长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使至塞上》译文
![《使至塞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c9e1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e.png)
《使至塞上》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独自一人骑着马,轻车简从地前往边疆去慰问守边的将士。
我所附属的国家已经越过了居延这个地方。
这里的“单车”,突出了出行的形单影只,给人一种孤独、渺小之感。
“问边”则表明了此行的目的。
“属国”指的是诗人自己作为使者出使边塞时所代表的一方。
“居延”是一个遥远的地名,意味着路途的漫长和艰辛。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就像那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了汉家的边塞;又恰似那北归的大雁,翱翔在胡天的上空。
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生动地描绘出自己漂泊不定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蓬草随风飘散,没有根基,这正如同诗人此时的处境,远离家乡,漂泊在外。
而归雁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知旅途的迷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腾而起;蜿蜒流淌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描绘出了一幅极其雄浑、壮阔而又宁静、美丽的画面。
“孤烟直”,那孤独的狼烟笔直地冲向天空,给人一种坚定、挺拔之感。
在这茫茫大漠中,这缕孤烟显得格外醒目,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长河落日圆”,那长长的黄河在夕阳的余晖中波光粼粼,落日则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慢慢西沉,将天边染成一片橙红。
整个画面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这个地方,我遇到了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他们告诉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呢。
“萧关”是古关名,是边塞的重要关隘。
“候骑”指的是骑马的侦察兵。
诗人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得到了一些关于前线的消息。
然而,都护还在更远的燕然,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诗人自身处境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同时,也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风情。
《使至塞上》译文(精选12篇)
![《使至塞上》译文(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8cf4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3.png)
《使至塞上》译文(精选12篇)《使至塞上》译文篇1使至塞上:王维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飞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立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行程迢迢啊,最终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2023/03/28《使至塞上》译文篇2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尝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爽,格调高雅,音韵动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予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安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使至塞上》全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08f77deb4daa58da1114a98.png)
《使至塞上》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
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本诗主旨】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闷、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后徒家蒲州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曾官至尚书右丞。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576350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8.png)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其代表作品《使至塞上》是一首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细腻之感的山水田园诗。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使至塞上》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轻柔的绿草被微风轻轻吹动,船上的桅杆在黑夜中孤独地摇晃。
繁星闪耀在广阔的平原上,明月涌动着大江的波澜。
文名虽有辉煌,官衔亦应当就此告别疾病。
飘飘欲飞的沙鸥,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江南平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出使边疆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中以轻柔雅致的词句,描绘了一幅神秘美丽的画面:宁静的草地,孤独的船只,繁星飞舞,明月流淌。
这些景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令人陶醉。
这也是王维手法的独特之处,他以山水田园的形式,将自然景致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在诗歌中显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诗其实也隐含着作者的时空感知。
王维以“使至塞上”之身份赴精神和身体皆处于“边界”的区域,此化境不仅於解释王维对当时时代的置身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身心处于相互边界的状态”的关注。
初唐时期正值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官员笃信儒家思想之下大力推崇“文人雅士”的地位。
而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思潮中,这类才子被定义成一位追寻道路的“隐逸者”;正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与意象中,“使至塞上”的身份又默默地酝酿着王维独特的自省之情。
总之,《使至塞上》体现了王维的观念艺术思想,以自然为基础,抒情为主旨,对人性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阅读这首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自然之美与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与和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c594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3.png)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篇1【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鉴赏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6ce50c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6.png)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鉴赏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鉴赏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思] 在浩瀚的沙漠上,烽火台的一股浓烟直立上升,在空旷的黄河边,落日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红。
出自(王维《使至塞上》使至塞上①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使:奉命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防。
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5.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6.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7.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12.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14.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翻译: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
译文:
带领很少的随从,我奉旨出使到西北边关慰问前方的将士。
从京城出发一路向西,途经汉唐时期西北著名的军事重镇——居延。
眺望,飘飞的蓬草在汉朝为阻挡匈奴的骚扰而修筑的边塞前迎风飞窜。
我亦如蓬草,孤零、无助。
仰望,因春天的来临而北飞的大雁,振翅而鸣,并排飞入胡人的地界。
雁有家,春至而归。
我呢?只有羡慕罢了。
浩瀚的沙漠,虽广袤雄壮,却空旷单调,突见一缕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直升而上。
我惊喜。
听,黄河水在蜿蜒奔涌,一轮落日悬挂其上,竟是分外圆润。
我惊异于此时此地的苍茫和瑰丽。
千里迢迢,终于到达西北著名的关隘——萧关,本以为能歇息,可碰见骑马的侦察兵,他告诉我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山扎营布阵呢!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