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知觉被认为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过程,而个体决策则是基于这种感知和理解所做出的行为选择。
本文将探讨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机制和重要因素。
知觉的定义与要素知觉是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在组织行为学中,知觉被认为是组织成员对于环境中的刺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要素主要包括感知、选择、组织和解释。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刺激的过程,选择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组织是将选择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编排,解释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其对于环境和信息的知觉影响。
具体来说,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的偏好个体的知觉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
不同的人在面临相同信息时,由于其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偏好。
比如,对于同一个工作机会,有的人觉得挑战性很大,有的人则觉得不够稳定,从而导致对于该工作的选择有所不同。
2. 决策的速度个体的知觉对于决策的速度也有影响。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越准确、清晰,其决策的速度往往越快。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不完整,其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权衡。
3. 决策的决心和信心知觉还可以影响个体决策的决心和信心。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较为准确和清晰时,其对于自己的决策通常会更加有决心和信心。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错误,其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产生犹豫和不确定的情绪。
知觉与个体决策的关联机制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是通过对于他人的观察、模仿和反思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发展出对环境和信息的认知。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对于组织内部的同事、领导和制度等的观察和模仿,对其知觉形成和决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罗宾斯-课后讨论题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对比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实践中的管理者有什么意义?答:卢森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类管理活动:①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②沟通与交流: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材料;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处分、冲突管理、人员安置和培训;④社交网络:社会化活动、政治活动以及与外部的相互交往。
并且发现不同的管理者花费在这四种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差甚远。
(1)有效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的.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的。
两者所关注的点大相径庭。
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成功的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两者与管理者在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上如图1。
3所示:图1.3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2)这项研究对于理解“管理者在做什么”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平均来说,管理者在四类活动上分别花费20%一30%的时间,包括传统的管理、沟通与交流、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交往。
但是,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对四类活动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
实际上,两者强调的重点几乎正好相反。
这一发现对于长久以来一直以为“晋升是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假设提出了挑战,它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交技能和政治技能对组织内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什么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很容易被批评为“不过是些常识罢了”,但物理学或统计学却很少受到这样的批评?答:主要原因是:(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就是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是对行为的预测和解释.而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行为的研究者,从幼年开始,就在观察别人的活动,通过解读他人,都有可能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正确预测,其结果常常是被视为真理的常识。
例如,通过组织行为学研究发现在学校举手是恰当的行为,而对于在学校举手行为,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
组织行为学 重点总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1.定义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具体的讲,组织行为学研究动机、领导行为、权力、人际沟通、群体结构、学习、知觉、态度、变革、冲突、压力等因素对工作、缺勤、流动率、生产率、工作绩效等行为的影响。
2.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代替直觉在生活中,常常用直觉经验来解读他人行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重要事实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经验科学)理论基础: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它由某种原因引起,并指向某个目的。
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个目的对他自己最有利。
(理性行为)行为具有一致性,可以预测。
如驾驶、打招呼……3.相关学科心理学: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解释、改变的科学,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如:学习、动机、人格、情绪、认知、个体决策…..应用心理学(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学:研究个体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的社会系统。
如:群体、团队、冲突、组织….人类学:研究人类及其活动。
如:文化、环境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如:权力、利益分配。
4.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类因为各不相同而复杂,所以很难总结出简单准确而且适用广泛。
“上帝把所有容易的问题都给了物理学家。
”5.组织行为学模型①自变量个体水平:传记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人格以及情绪。
群体水平:知识、沟通模式、领导方式②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③权变(contingency)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一.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A.年龄①年龄与离职率:正相关②年龄与生产率?③年龄与满意度?B.性别在满意度、离职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
4、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于别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冬季的过程。
5、个人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6、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7、个性的特质理论:当一个人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萎缩等特点时,称其为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代表着组织中某些最基本的个体差异。
8、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
9、态度: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态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部分。
10、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11、组织承诺:通常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12、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感情的两个货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3、从众: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
会迫使成员违背自己意愿产生完全相反行为。
14、群体士气:群体工作精神或者服务精神。
士气不仅表示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还包含了确认这种满足的获得群体,因而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含义。
15、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16、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提出的方案,而后从若干个方案中进行优选17、领导:领导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以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这个词是选择题18、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19、组织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比如有一束光照到面前的时候,我看见这束光,是因为这束光真真正正存在的,直接作用于我的眼睛,然后我感觉到了,所以直接的意思是说我们真的看到了真的听到了真的嗅到了,这个东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
知觉同样是物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不同的是增加了个人的信息加工,掺杂了主观思维、主观判断在里面,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如,面前有一个苹果,颜色红,形状圆形,闻起来香甜,摸起来光滑,那么这个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滑度就是它的属性,当单独提出红色的时候,红色就是它的个别属性。
曾经有一道题说,“我看到一个苹果”这种心理活动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仅看到它的颜色或它的形状,而是把它的颜色形状味道还有滑度等等所有的整天属性放在一起才得出了它是一个苹果这个结论。
因此,“我看到一个苹果”属于知觉。
知觉的四个特性不作重点,了解即可。
1、知觉的选择性图片解释:如果我们的知觉选择这个老头老太太的话,那么除了这个老头老太太之外的所有东西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老头老太太是对象。
(中间的瓶子、弹奏乐器的人、门中间的人)2、整体性图片解释:线条不完整,但我们仍然能从整天上知觉它,可以看出一个小孩和一条小狗在奔跑.3、理解性:比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具有相关知识经验)4、恒常性:比如一个人穿还是没穿大衣,我们都能知觉出都是同一个人。
外在条件变化,我们的知觉仍能安装惯常的思维方式感受它。
如图,不管门关着还是开着还是虚掩,我们都能知觉出它就是门.知觉者的影响:课本上的例子易懂P142知觉目标的影响:前两方面好理解,第三方面,对象的组合方式知觉情境的影响:课本例子对他人知觉,以下面三小问引出归因理论解释内因外因: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的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称为外部归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
2014-10-22
第三章 个体知觉与决策
2014-10-22
第一节 管理活动中的 知觉
2014-10-22
主要内容
1,什么是知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对他人作出判断
2014-10-22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与感觉。 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 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14-10-22
二、最优决策模型
最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
1.弄清决策需要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选方案 5.评估备选方案 6.选择最佳方案
2014-10-22
选择大学的标准及权重
标准 1.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 2. 学校的名气 3. 每年的花费 4. 课程设置 5. 地理位置 6. 入学要求 7. 社会生活质量 8. 学校规模 9. 男女生比例 10.校园的自然条件
2014-10-22
知觉这一术语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总 的过程——感觉它们、理解它们,识别和标记它 们,以及准备对它们做出反应。 知觉的三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 认与识别客体。 知觉是记忆与现状、希望与现实交互作用 的结果,它是主观与客观结合。 特别需要注意:个人的知觉相当程度上又 都是“社会化”的成果——文化的作用隐藏在其 中(任何社会,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共同知觉” 的“锻造”过程)。
——培根《新工具》
2014-10-22
我们感知差异,借助 感知,世界在我们面前 “成形”。这“形”仅仅 为我们而在。
第六讲 知觉与个体决策
24
归因理论
观察 解释
高
归因
外因 内因 外因 内因 内因 外因 低 高
区别性
个体行为
–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 所谓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一般将知觉分为:社会自觉和自我知觉。
–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 觉、角色知觉和因果关系知觉。 –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 和了解自己。 –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 觉,二者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 – 我们在对人知觉中认识别人,同时也认识到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11
知觉的理解性
• 定义:知觉不仅是对某一事物的感受,还包括对这一事 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 即便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人也能够依据特别微小而零 散的线索试图对刺激物命名,并把它归入到熟悉的一类 事物之中。 • 人们总是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来理解事物。 这会造成对客观事物的歪曲。
12
13
知觉的恒常性
《组织行为学》课程讲义
第六讲 知觉与个体决策
2017/5/25
发奖金
• 经理将你找到办公室,私下里给你物质奖励—— 奖金,针对这一刺激,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 行为,究其原因则是内在因素起作用。 • A认为,厂长器重我,我要努力工作回报他,所 以其行为更多的表现为工作积极性高涨,工作效 率提高。 • B认为,你在私下里奖励我,就有可能在私下里 奖励其他人,我仍旧照我先前的工作方式工作。 • C个人更加看重的是精神奖励(公开场合得到表 扬),所以这种行为刺激反使其工作积极性降低。
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
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组织中人们的行为。
一、个体行为个体是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人格人格是个体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常见的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大五人格模型,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了解员工的人格特质有助于预测他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和表现,例如,责任心强的员工更可能按时完成任务,注重工作质量。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目标和动机不同。
具有强烈成就导向价值观的员工可能更追求高绩效和职业发展,而注重工作生活平衡价值观的员工可能更关注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的合理性。
3、知觉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
知觉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知觉。
在组织中,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员工的知觉偏差,避免误解和冲突。
4、态度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往往工作效率更高,离职率更低。
工作投入度反映了员工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而组织承诺则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5、学习个体通过学习来适应工作环境和改进工作表现。
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都为理解个体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例如,通过及时的奖励和表扬,可以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
二、群体行为群体是由两个或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集合。
1、群体发展阶段群体通常经历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这几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群体的特点和问题各不相同,管理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促进群体的发展和绩效。
2、群体角色群体中的成员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如任务角色、维护角色等。
明确的角色分工有助于提高群体的效率。
3、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它可以是正式的规章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
21
2. 态度
1) 定义: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2) 成分:认知、感情、行为 3) 来源:PTAM 4) 重要性:影响(工作)行为
22
2. 态度
5) 类型: a. 工作涉入(job involvement):一个人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 程度
16
5. 个体决策
1) 最优化决策模型 a. 步骤:弄清楚决策需要;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开 发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b. 假设:理性 不存在目标冲突;所有选项已知;偏好明确;偏好稳定;最终 选择效果最佳
2) 满意解决模型:有限理性 有限的标准,有限的备选方案,以熟悉而习惯的方式考察备选方 案;满足于第一个“足够好”的解决办法
3) 能力与工作匹配
4) 能力的测量
3
3. 人格
1) 定义: 奥尔波特:“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 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个体的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他人交往方式的 总和。”
2) 决定因素: a. 遗传:在幼儿中对人类行为和性情的遗传基础进行观察;对刚 出生就分开的同卵双胞胎进行研究;对不同情境和时间 中工作满意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研究
17
5.决策过程的早期隐含选择了 一个偏爱方案,尔后的过程主要是决策证明练习,即通过尔后的 过程是决策者确信他的隐含偏爱方案确实是恰当的选项
4) 直觉模型:感性
超感觉?第六感?与生俱来的个性特质?
a. 定义: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过程。 并不一定脱离理性分析而独自运作,事实上两者相辅相成 b. 何时可能使用直觉决策: 不确定性水平很高;几乎没有先例;难以科学地预测变量;事实 有限;事实不足以明确指明前进道路;分析性资料用途不大;需 要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而每一个方案的评价都不错;时间 有限
组织行为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组织行为学原理。
一、个体行为1. 个体动机个体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实现某种目标或愿望的内部力量。
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类型。
内部动机来自于个人内心深处,如自我实现、成就感等;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界刺激,如奖励、惩罚等。
2. 个体知觉个体知觉是指个人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它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决策。
而这种感知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验、文化背景等。
3. 个体学习个体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反馈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它可以通过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惩罚和消极反馈等方式实现。
二、群体行为1. 群体动态群体动态是指在组织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2.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在组织中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集思广益、多数原则等方式实现。
3. 群体合作群体合作是指在组织中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协调和沟通等方式实现。
三、领导行为1.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处理问题和与下属交往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自由型等多种类型。
2. 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它可以通过激励、赞扬等方式实现。
3. 领导效能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度。
它可以通过有效地激励下属,提高团队凝聚力等方式实现。
四、组织结构1.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组织结构和职位分配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层级结构、职能划分等方式实现。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它可以通过传统、符号和仪式等方式实现。
3.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而进行的改变。
它可以通过管理者的领导、员工的参与等方式实现。
组织行为学各章重点
组织行为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所有的管理者都要承担某些实质上是纪念性或象征性的责任2、信息传递着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管理者都要从其他组织或机构中收取一些信息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组织行为学: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已经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研究系统: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我们试图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循证管理:是对系统研究的补充,它以最佳可用的科学依据为基础做出管理决策。
因变量:是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生产率(对效果和效率的两方面关注),缺勤率(指的是员工没有来上班),流动率(指员工永久的离开一个组织),工作场所的偏常行为(也称为不当行为或者工作场所的无礼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工作满意度。
自变量:是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主要有: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组织行为学关注如何提高生产率,降低缺勤率,减少流动率,减少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增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承认差异,它帮助管理者认识到劳动力多元化价值的所在,以及在不同国家进行管理时需要作出的一些变化。
通过向管理者表明如何给员工授权,如何设计和实施变革方案,如何改善顾客服务以及如何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员工的生产率,组织行为学提供大量的建议帮助管理者解决长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助于管理者应对“临时性”的世界并学习激发革新的办法。
最后组织行为学可以为管理者提供行为指南,创建合乎道德规范的良性工作氛围。
第2章组织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分层:年龄(人们的年龄越大,就越不愿意离开现在的岗位),民族,性别(相比男性,女性更有可能离职,缺勤率也更高),种族,宗教,和残疾情况。
组织行为学重点
The individual 个体行为的基础、态度和工作满意度、人格和价值观、知觉和个体决策、动机、观、知觉和个体决策、动机、 情绪和心态情绪和心态The group 群体行为的基础工作团队、沟通、领导理论、当代领导问题、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题、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Organization system 组织结构的基础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文化 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与实践Organization change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 压力管理压力管理组织行为(OB ).一个研究领域,他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的绩效。
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的绩效。
人物传记特点易于从个人记录中获知的、客观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和政治地位等政治地位等年龄:年龄与离职率、年龄与缺勤率、年龄与生产率、年龄与满意度 性别:工作绩效工作绩效 、离职率、缺勤率任职时间: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满意度Learning :在经验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理论1、行为塑造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关键概念:行为的改变需要强化、奖励有助于行为的塑造、强化的时间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持久性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性条件反射4、社会学习理论(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强化类型:积极、消极、惩罚、忽视:积极、消极、惩罚、忽视态度:认知、观点与信仰、情感、感情与感觉、行为意向:认知、观点与信仰、情感、感情与感觉、行为意向态度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员工如何表达不满:P141工作满意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P138什么是人格?人格: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组织行为学要点
组织⾏为学要点第⼀章:导论1.管理者的⾓⾊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际⾓⾊信息⾓⾊决策⾓⾊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际技能都很重要3.狭义的组织⾏为学:1953年提出4.组织⾏为学模型:⾃变量、因变量(⾃变量引起因变量)。
⾃变量包括:个体⽔平变量、群体⽔平变量、组织⽔平变量。
因变量包括:⽣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章:个体⾏为基础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格、能⼒、学习,四个⾃变量。
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产率的影响(⽆关)、⼯作满意度:(专业⼈员:正相关⾮专业⼈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
2.个性⼼理特征:包括能⼒⼈格3.多元智⼒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智⼒、逻辑-数学智⼒、空间智⼒、⾳乐智⼒、⾝体运动智⼒、社交智⼒、⾃知智⼒。
4.⼈格特质:⽤以描述个体⾏为的⼀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为的基本特质,是⼈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格所常⽤的基本单位。
5.⼈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研究)、⽣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特质(⾸要特质、中⼼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7.MBTI:4个维度,16种⼈格。
精⼒⽀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活态度J(判断)/P(知觉)8.⼈格特质对组织⾏为学的影响:1> ⾃我监控:指个体对⾃⾝的⼼理与⾏为的主动掌握,调整⾃⼰的动机与⾏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标的⾃我实现过程。
(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2> A型⼈格:较具进取⼼、侵略性、⾃信⼼、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些内在原因(如能⼒,努⼒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以外的因素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在他⼈⾝上的事情⽽学习。
组织行为学(第14版)重点内容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管理者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
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到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
群体心理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测评、人际关系的条件、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等。
还涉及工作团队与团队精神、团体凝聚力、团体士气、团体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团体的决策、团体的竞争与合作、团体意识等。
领导心理领导的素质、结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者的选择、考核、培训;领导体制的演变等。
组织心理组织理论及其变革;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特点及管理原则;组织改革的心理分析(比如改革的目的、过程、动力、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与组织效能(组织气氛、形象、文化建设)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任何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优点:目标明确、简单易行、真实有效缺点:难以深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严格控制条件缺点:推广性差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点:简便易行,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向
11
相似性法则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组
12
连续性法则
在空间、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13
主观轮廓现象
具有简明性、 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 觉。 • 知觉的整体性不仅与客 体特性相关,还取决于个 体的知识经验与主观状态。 • 人们在图形的中心位置 似乎看到了不同的三角形, 这种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 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称 为主观轮廓。
5
感觉适应
n 定义: n 由于刺激持续影响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n 实例: n 先吃苹果,后吃柑桔 n 刚进浴池感到水热,泡一段时间就不再感觉那样热 n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
其臭”
6
感觉适应的应用:煮蛙效应
7
第五章 知觉与归因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四、错觉 五、社会知觉与归因 六、在组织中进行决策
• 良好图形:
14
闭锁律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15
5.2 知觉的特性(续)
(3)恒常性:人们在剌激环境发生一定程度 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 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16
形状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 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 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第五章 知觉与归因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四、错觉 五、社会知觉与归因 六、在组织中进行决策
45
5.5.1 社会知觉
(1)含义 n 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
组织)的认知 n 对人的知觉:人的外貌、言谈、举止;人的动机、 情感、能力、个性等心理状况的判断
情景因素: 情景因素: •• 时间 时间 ••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知觉过程 知觉过程
知觉对象因素: 知觉对象因素: 运动,声音,大小,背景 运动,声音,大小,背景
22
5.3.1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w 鲜艳的颜色,醒目的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晰的知觉。
a b
27
误区
n 时间和空间的接近性,常把不相关的
物体可事件联系在一起 n同一个部门中有2个人忽然辞职 n一新任销售经理上任后销售量直线上升 n 互为相似的人、物体或事件组合在一 起 n女性、肤色等有明显特点的群体
28
5.3.2影响直接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n 兴趣
n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
5.3.1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续)
(3)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更 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 R个体倾向于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近的各个部分看作是一 个整体。
a
b
c
d
e
f
g
h
25
R个体倾向于通过填补缺口把一个不完满的图形看 作是完满的图形。
26
R个体倾向于把事物看成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即 使事物有时被隔断。
17
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 小是有变化的。距离大,它在网膜上成像较小;距离小,它 在网膜上成像较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对象 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映象大小的变化相吻合。而是趋向 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三个人谁最高? 其实一样高!
18
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 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 家俱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 保持不变。
8
5.2 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n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n 在同一时刻里,人们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
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特 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n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w 客观方面——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
程度、强度等。 w 主观方面——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
51
归因理论的主要因素
观察 解读 归因
高 区别性 低 高 个体行为 一致性 低 高 一贯性 低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52
归因理论
53
举例说明: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了……
R 一贯性——这名员工很少迟到,应是偶然的;可说是外 因,反之是内因。 R 区别性——这名员工是否经常自由散漫,是的,便是内 因,反之是外因。 R 一致性——所有经过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包 括他),应是外因。 ——所有经过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时准,唯有他迟 到,则是内因。
35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
其实一样大哦!
36
第三种是方位错觉
37第四种是形状错觉 Nhomakorabea38
明度错觉
请数一数有多少个黑圆点。
39
运动错觉
40
是动的还是静的?
41
5.4.3 错觉产生的原因
(1)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
n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上的局限性。 n人的听觉声波范围:20-20000赫兹之间,各
19
知觉恒常性的好坏
n根据某人所在的群体特征来判断个体
(罗宾斯,2005) n某企业长期到同一所大学招聘? n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20
第五章 知觉与归因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四、错觉 五、社会知觉与归因 六、在组织中进行决策
21
5.3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知觉者因素: 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 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
23
5.3.1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续)
(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识别。
n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
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 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n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
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
24
w 房间装修:红色——温暖;灰色——冷;黑色——压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利用电话采访,问被采访的人几个问题,让他们在1—10
48
5.5.2 归因理论:对他人做出判断
n 我们对他人的认知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被我
们对他人内部状态的假设所影响。
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
w 内因处于该个体的控制范围之内 w 外因处于该个体的控制范围之外
n 当我们观察某个人的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
种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出了人的听觉辨别界限。
42
5.5.2错觉产生原因(续)
(2)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 n 由于感知器官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反映迟钝 和固守经验也能导致错觉。(惯性思维)
n 举例:价格错觉
一位消费者花1000多元买了一套西服,穿着不合 适,就托一位做服装生意的朋友以900多元的价格 代为转卖,可怎么都卖不出去。 n 另一位朋友知道这件事,就出了一个主意:把900 多元的价格改为5900元出售。 n 结果,西服很快就卖出去。
(2)社会知觉与知觉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关系: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基础,社会知 觉是知觉的一部分 n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 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
46
n
(3)社会知觉中的归因问题
归因: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内在动 机、意图和属性。
l“我为什 么会成功?”
我的成绩为 什么总不如 别人?
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n 需要与动机
n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
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饥饿—面包:画饼充饥)
n 个性特征
n 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生影
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 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
29
5.3.2影响直接选择性的主观因素(续)
w 内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w 外因(知觉对象的特点) w 情景因素(环境)
n 归因判断的三个标准: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
性, 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50
决定行为的三个变量
R 一致性: n 不同个体在同一情境下行为一致 n 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与众不同”--行为的主体 R 区别性: n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n 某个行为是否特殊,“因事而异”--行为的对象 R 一贯性: n 个体在时间上一贯如此 n 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总是如此”--行为的时间
3
5.1 什么是知觉?
n个体为了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
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n人们的行为是基于自己对现实的认知,
而不是基于现实本身。
n这个世界是人们感知到的世界,这对行
为来说十分重要。
4
5.1
知觉的概念
n 知觉就像美丽,取决于是否“情人眼里出西施” n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有助于对事物整
n 这种判断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n 区别性
w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行为
n 一致性
w 其他人在相同情境中表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