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管道公司”避税的税务稽查案例
偷税漏税案例
偷税漏税案例近年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持续加强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税收征管,有效提升了税收的合规性和纳税人的自觉性。
以下是一起实际案例,介绍了一家公司偷税漏税的手法及其受到的惩罚。
该案发生在省会城市,一家名为“春华酒店有限公司”的大型酒店被税务部门怀疑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经调查,该公司利用虚假发票和隐藏收入等手段,违法逃避缴纳应纳税款。
首先,该公司通过伪造或购买虚假发票方式,虚增进项税额。
他们与一些明知其行为却为了谋取私利的企业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支持对方开具虚假发票,并将该虚假发票计入其进项税额。
这种手法使该公司虚增了大量的进项税额,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
另外,该公司通过隐瞒部分收入的方式,逃避了应交纳税的责任。
他们利用员工的信任,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员工个人账户,未纳入企业的收入范畴,以减少应纳税款。
同时,该公司还故意滞后向税务部门报送销售数据,使税务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该公司的真实销售情况。
根据相关税收法律规定,该公司需要按照规定补缴漏税款,并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相应的税款滞纳金。
对于违法逃避缴税行为,国家税务总局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此案例中,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涉事员工被处以罚款,并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同时,该公司还被责令整改,并接受税务部门监督。
此案例中,春华酒店有限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影响到了国家税收秩序和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维护税收的合规性和公平性,打击了偷税漏税行为。
此案的曝光也起到了以案释法、警示效果,提醒了其他企业和个人,不得触犯税收法律底线,同时也向那些企图逃避纳税的人们宣告了一种警示,即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总之,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打击偷税漏税行为,是国家税务总局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也需要广大纳税人的自觉遵守税收法律,维护税收的合规性,共同为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纳税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从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税收风险,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需要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控工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税收风险管控的案例:1. 虚开发票风险:某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虚构了一批交易并开具了相应的发票。
税务部门通过发票比对、交易核实等手段,发现了虚开发票的风险,并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罚。
2. 转移定价风险:跨国企业通过调整内部交易价格,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减少税负。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转移定价风险。
3. 高风险行业税收风险:某行业存在高风险的特点,如烟草、酒类等行业。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税收征管力度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高风险行业的税收风险。
4. 沉默纳税人风险:某纳税人虽然有纳税义务,但故意不申报或少申报税款。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税收信息采集、加强税收稽查等方式来发现和处罚沉默纳税人。
5. 跨区域税收风险:某企业在多个地区开展业务,但税务管理不同,存在跨区域税收风险。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加强协调合作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跨区域税收风险。
6. 滥用税收优惠风险:某企业为了获取税收优惠,故意滥用优惠政策,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审核、加强执法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滥用税收优惠的风险。
7. 行业亏损转移风险:某企业将亏损的业务转移到盈利的业务,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风险预警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行业亏损转移风险。
8. 突击检查风险:某企业在接到税务部门的通知后,临时性地增加了税收申报和缴纳的金额,以掩盖真实情况。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突击检查、加强数据分析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突击检查风险。
9. 境外转移资产风险:某个纳税人将资产转移到境外,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境外转移资产风险。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策略及案例分析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策略及案例分析税务稽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对税收的合规性进行监督,还能够发现和解决税务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税务稽查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策略和相关案例分析。
一、虚开发票风险虚开发票是指存在无实际交易的发票或收据,用于虚构支出、降低纳税义务或套取税款的行为。
虚开发票风险是税务稽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防范虚开发票风险: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审批和管理发票的开具和领用流程;2. 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评估,确保供应商的合法性和真实交易的存在;3. 进行定期的自查和内部审计,查找和排查虚开发票的风险。
案例分析:某企业在税务稽查中发现了大量虚开发票的问题,导致企业被处以巨额罚款。
企业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加强了内部控制和监督,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审计,成功降低了虚开发票的风险。
二、不合规避税风险合法避税是企业的合法权利,但不合规避税可能会引发税务稽查风险。
以下是一些防范不合规避税风险的策略:1. 了解税法和税法变化,确保企业的避税策略符合法规;2. 与专业的税务顾问合作,及时咨询和评估企业的避税方案;3. 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主动配合税务稽查工作。
案例分析:某公司利用多个子公司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不合规避税,结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并展开了详细的税务稽查。
该公司在案件揭露后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主动配合调查,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了整改。
三、不当减税优惠风险减税优惠是企业所享有的权益,但如果不合规操作可能会导致税务稽查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范策略:1. 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税务审计,确保减税优惠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 与税务机关保持密切合作,获取关于减税政策的最新信息;3. 建立健全的内部税务团队,专门负责减税优惠的申报和维护。
案例分析:某企业在减税优惠申报中存在操作不当的问题,结果遭到了税务机关的质疑。
企业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重新组建了专业的税务团队,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和合作,最终解决了问题。
法律案例偷税漏税(3篇)
第1篇一、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行使职能的基础。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破坏了经济秩序。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从法律角度分析偷税漏税的行为,探讨其法律责任,以期为我国税收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
甲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逃避国家税收,采取了一系列偷税漏税手段。
具体表现为:1. 采取虚假发票、虚开发票等手段,虚列支出,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2. 在工程结算中,故意压低工程结算价,少计收入,逃避营业税。
3. 在土地交易中,采取虚假土地交易价格,少计土地增值税。
4. 在关联交易中,利用关联公司降低利润,减少企业所得税。
三、案例分析1. 虚假发票、虚开发票行为的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转让发票。
”甲公司采取虚假发票、虚开发票等手段,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构成了偷税行为。
2. 虚列支出行为的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甲公司虚列支出,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构成了偷税行为。
3. 少计收入行为的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
”甲公司在工程结算中,故意压低工程结算价,少计收入,逃避营业税,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构成了偷税行为。
4. 少计土地增值税行为的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所取得的收入减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等支出后的余额。
税务稽查案例_2022年学习资料
问:该市国税稽查局有哪些违法行为?-参考答案:该市国税稽查局存在的违法行为:-1必须经地市级税务局局长批准 可以调取纳税人当年-的账簿,而非经稽查局局长批准。-2调取纳税人往年账簿必须在3个月之内,当年的账簿-必须 30天之内归还,该市国税稽查局逾期归还纳税人当-年的账簿。-3该立案而没有立案。-4达到大案标准,应当移交 税务局审理委员会审理决-定。-5-在强制执行之前,应当首先责令当事人限期缴纳税款。
税务稽查案例税务稽查案例来自案例1-2008年9月28日,某市国税稽查局根据专项检查计划,-对亨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因非举报 件,稽-查局并未立案。在依法进场检查之后,发现该公司涉嫌税-收问题,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将该公司2006年至2 08年的-账簿、凭证调回稽查局检查。通过检查发现该公司少申报-税款1650多万元。12月16日稽查局根据税 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并送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该公司补缴税款1650多万元,依法 收滞纳-金。并在同日归还了该工厂的账簿、凭证。该公司不服该-处理决定,认为并未少缴这么多税款并拒不缴纳税款 稽-查局经该市税务局长批准,于2009年1月21日向该公司-送达了《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在向银行送达《扣 税-收款项通知书》后,从该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扣划了相应-的存款抵缴税款、滞纳金。
请分析:-1.税务机关的检查行为是否合法?-2.行政处罚是否有效;-3.行政处罚是否符合法律形式?-参考答 :-1、检查行为不合法-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具有以下六-项税务检查职权:即账簿资料检 权、商品货物检查权-寄运货物单证检查权、责成提供纳税资料权、查核储蓄存-款账户权和询问权。税务机关实施税务 查只能行使该六-项法定职权,否则,就属违法。本案中税务机关采取的是-暗访的方法,并强制性打开当事人抽屉,从 搜出大量的-自制收据和数本商业零售发票。这实际是侦查和变相的搜-查行为。税务机关作为税务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该 为,于-法无据。
税务稽查案例精选
税务稽查案例精选税务稽查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纳税行为和财务账簿等进行检查、核实的一种税收监督手段,是保障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
税务稽查不仅可以发现纳税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可以帮助纳税人规范纳税行为,促进税收的合理征收。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税务稽查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税务稽查的具体情况。
案例一,虚开发票案。
某公司在一年的纳税申报中,频繁使用虚假发票抵扣税款,以此减少应纳税额。
税务机关对该公司进行了税务稽查,发现其购买的部分发票为虚假发票,且与实际交易并不相符。
经过调查,该公司涉嫌虚开发票,最终被税务机关责令补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案例二,漏报收入案。
某个体工商户在纳税申报中,故意隐瞒了部分收入,以此减少应纳税额。
税务机关对其进行了税务稽查,通过调阅银行流水等资料,发现其漏报了大量收入。
经过调查核实,该个体工商户被责令补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案例三,偷逃税款案。
某企业在纳税申报中,采取多种手段偷逃税款,如虚报成本、偷漏应纳税所得额等。
税务机关对其进行了税务稽查,通过调阅财务账簿等资料,发现了其偷逃税款的行为。
经过调查核实,该企业被责令补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和滞纳金。
案例四,逃避查账案。
某个体工商户在税务稽查前,将财务账簿等重要资料销毁或隐匿,以逃避税务机关的查账。
税务机关对其进行了税务稽查,发现其逃避查账的行为,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以上案例反映了税务稽查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作用,也提示纳税人要严格遵守税法,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税务机关也要加强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税收的合理征收。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可以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税务稽查的实际操作和效果,引起大家对纳税申报的重视,遵纳税法,共同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税务稽查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监督,更是对税收征管的一种保障,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税收法规的学习,自觉遵纪守法,共同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依法纳税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偷税、逃税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
本案涉及某公司偷税案,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旨在揭示偷税行为的危害,强调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二、案件事实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税负,采取了一系列偷税手段。
具体表现为:1. 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关联企业开具虚假发票,从而减少实际经营成本,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2. 隐瞒收入: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通过减少应税收入来逃避纳税。
3. 虚假申报:该公司在税务申报时,故意虚报各项数据,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经过税务机关调查,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2年间,累计偷税金额达10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对该公司作出了处罚决定。
三、法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纳税,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虚开发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 隐瞒收入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隐瞒销售收入的方式逃避纳税,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瞒、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 虚假申报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假申报的方式逃避纳税,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瞒、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1. 美国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由于依靠一系列税收抵免,使其在2011年和2012年没有支付联邦所得税,而该公司当年的利润达到了221亿美元。
这件案件揭示了企业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减少税负的问题。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欧洲国家利用低税率和模糊的税收法规进行税务规划,以避免缴纳国内税款,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正当的税务规划行为,导致公司在欧洲面临数十亿美元的税收罚款。
3. Google公司Google公司使用类似的税务规划方式来规避缴纳欧洲国家的税款,欧洲联盟指控Google获得了不当的税收优惠,导致公司欠缴逾6300万欧元的税款。
4. 万达集团中国万达集团被指责在2016年大规模的采取非法减税行为,涉嫌违法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法规,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5. 摩根大通公司摩根大通公司被指责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没有足够的缴税贡献,利用避税措施避免缴纳数百亿美元的税款。
6. 斯伦贝谢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被指控在利用多种税务规划方式规避税务收入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巴西和挪威。
7. 美国国税局2013年,美国国税局曝光了数家企业通过在巴米杰斯州一家小城买几百个电话号码,从而在文件中难以判断哪些预算和成本由哪些州产生,从而减少了税款。
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被指控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拒绝缴纳22亿美元的税款,使用了一个不合法的税务规划方式避免了缴纳美国联邦所得税。
9. 道润资本2015年,中国财政部宣称道润资本涉嫌组织、实施多项欺诈行为,包括虚报纳税申报材料、虚假报销、虚报抵扣等等,总金额超过4.4亿元。
10. 拜耳公司拜耳公司在阿尔萨斯-香槟-阿登省的总部被搜索。
警方怀疑该公司逃避法国的税收规定,通过将财务流程转移到荷兰、爱尔兰,或是转移到避税天堂的方法,大大减少了需要缴纳的税款。
总结税务稽查案例分析
总结税务稽查案例分析税务稽查案例分析总结税务稽查是一项重要的税收管理措施,旨在确保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并促进税收公正。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税收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一系列税务稽查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税务稽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1. 案例一:企业虚假销售行为案该案件涉及一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被怀疑存在虚假销售行为,通过虚构交易来逃避税收。
税务稽查人员通过调查销售记录、采购发票以及客户反馈等手段,最终确定了该企业存在虚假销售行为的证据,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在这个案例中,关键问题是如何识别虚假交易并收集证据。
税务稽查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销售模式和交易流程,通过比对销售记录和采购发票的真实性,拆解销售链条,查看实际产品流向,以确定虚假销售的可能性。
同时,还需与客户进行沟通,获取客户对企业产品和交易的真实反馈,以作为证据之一。
2. 案例二:个人隐瞒收入案此案发现一位个体经营者隐瞒了一部分收入,逃避了纳税义务。
税务稽查人员通过查阅银行账户明细、收支凭证、购物发票等,发现了大量收入被隐瞒的痕迹。
最终,对个体经营者进行了罚款和补缴税款的处罚。
这个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现隐瞒的收入。
税务稽查人员需要仔细核对个体经营者的账目、收支凭证、购物发票等,找寻其中的漏洞和矛盾之处。
同时,还需与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比对,以揭示隐瞒行为的真实情况。
另外,隐瞒收入往往会带来一些异常状况,如银行账户资金流动的不合理变动等,税务稽查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状况来发现隐瞒行为。
3. 案例三:跨境交易避税案这个案例涉及一家公司通过虚构跨境交易来避税的行为。
税务稽查人员通过与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合作,收集了大量的涉案企业账目、贸易合同、报关单据等,最终揭示了该企业存在的避税行为,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在这个案例中,关键问题是如何获取跨境交易的真实情况并找出其中的避税行为。
偷税漏税案例总结
偷税漏税案例总结案例一:大型企业偷税漏税案某年,国家税务部门接到举报,某大型企业涉嫌偷税漏税行为。
经过调查,发现该企业利用跨国合作伙伴的账户转移资金,通过虚构费用支出、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实施偷税漏税。
调查部门发现该企业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并在核查其财务报表与税务申报数据时发现大量的不一致之处。
最终,该企业被处以巨额罚款,同时还要补缴多年的税款。
该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型企业偷税漏税问题的关注,并促使政府改革税务管理制度。
案例二:个人偷税漏税案某地税务部门接到匿名举报,某个体户涉嫌偷税漏税行为。
调查人员发现,该个体户通过虚报收入、违规扣除费用等手段,大幅减少了应纳税额。
经过对其银行流水、发票等相关材料的梳理和核实,税务部门确认了其偷税漏税行为。
该个体户最终被处以罚款,并被要求补交税款。
此案例引起了对个体户偷税漏税行为的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对个体户税务管理的力度。
案例三:地方政府偷税漏税案某地政府因财政困难,为了填补财政漏洞,进行了大规模的偷税漏税行为。
该政府利用虚开增值税发票、虚构支出等手段,减少了应纳税额,并将资金转移至其他账户进行挪用。
调查发现,该政府在财政报告中隐瞒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导致财政状况被严重歪曲。
经过严肃追责,相关责任人被处以刑事处罚,并被追缴偷漏税款。
该案例引发了对地方政府偷税漏税问题的重视,并促使政府进一步规范地方财政管理。
案例四:外企跨国偷税漏税案某外资企业涉嫌通过跨国资金流转、虚构费用支出等手段实施偷税漏税行为。
国家税务部门对该企业开展调查,发现该企业在国外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虚构业务,转移盈利,并避税。
此外,该企业还利用合理的税务安排,将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减少所需缴纳的税款。
调查显示,该企业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并逃避了应缴纳的税款。
税务部门最终对该企业追缴了巨额税款,同时对其处以罚款。
此案例引起了对外企跨国偷税漏税行为的关注,促使政府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务监管。
通过“管道公司”避税的税务稽查案例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通过“管道公司”避税的税务稽查案例【标 签】管道公司,避税,企业所得税【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来 源】所谓“管道公司”,是一种典型的避税方法,通常是一家公司,但也可能是合伙、信托或类似实体,只要它有权享受协定利益就行。
这种税收优惠一般都会造成对所得来源国的伤害,因为税收协定利益被延伸给了本来不应该获得这些利益的人。
日前,天津市塘沽区国税局在对一起境外股权转让交易的审查中,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巧妙快捷的挖掘取证,成功突破了“管道公司”避税围栏,捍卫了我国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之争天津某制造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5600万美元。
该公司的2个外国股东(注册地分别为百慕大群岛和毛里求斯共和国)签署了一份《股权出售与购买协议》,由一方购买另一方持有的该公司的股权,此项交易在境外完成,根据该协议,这项股权转让将产生收益813万美元。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该公司虽然转让股权的2家企业均为外国非居民企业,而且转让行为发生在境外,但因为转让的是我国境内居民企业的股份,境外企业取得的该项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应在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缴纳,即在天津市塘沽区国税局缴纳。
然而,作为转让方的外国企业提出,因为其注册地是毛里求斯共和国,根据中国与毛里求斯共和国的税收协定第十三条关于财产收益的内容,此项财产转让收益应适用第五款“转让第一款至第四款所述财产以外的其他财产取得的收益,应仅在转让者为其居民的缔约国征税”。
即在毛里求斯共和国完税,并提交了毛里求斯共和国的居民身份证明,要求享受协定待遇。
塘沽区国税局的调查人员在仔细研究中毛协定后,认为先要确认外国投资者在持有该公司股份期间账面上的不动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是否达到50%,如果达到50%,适用协定第四款“转让一个公司财产股份的股票取得的收益,该公司的财产又主要直接或者间接由位于缔约国一方的不动产所组成,可以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中国拥有征税权。
案说税务稽查精选案例集
案说税务稽查精选案例集一、偷税漏税的“小把戏”1. 发票的“魔法”有这么一家小公司,老板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他呀,让员工到处找发票,不管是打车的、吃饭的,还是根本就和公司业务不沾边的发票,都一股脑儿地拿来报销。
比如说,员工小王给自己孩子买玩具开了公司抬头的发票,老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给报了。
这就像是在税务的大账本上玩起了混淆视听的游戏。
可是呢,税务稽查人员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就像侦探一样。
查账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的费用支出特别不合理,办公用品怎么会一个月用掉好几万呢?深入一查,就发现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发票问题。
这就告诉我们啊,想靠乱开发票来偷税漏税,那简直就是在税务稽查的眼皮子底下玩火,迟早得被逮住。
2. 隐匿收入的“躲猫猫”还有一家企业,做电商的。
他们在网上卖东西,那销量可好了。
但是呢,老板为了少交税,就只把一部分销售额入账,另外那些就藏起来了。
他以为网络交易嘛,神不知鬼不觉的。
结果税务稽查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个公司的物流发货量和申报的收入严重不匹配。
就好比你说你只卖了10个东西,但是快递公司显示你发出去了100个,这不是很可疑吗?最后啊,这家企业不仅要补缴税款,还被狠狠地罚了一笔,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想和税务部门玩“躲猫猫”,那是不可能的。
二、虚开发票的“闹剧”1. 空壳公司的“假把戏”有一伙人,成立了好几个空壳公司。
这些公司啊,什么实际业务都没有,就是专门用来虚开发票的。
他们对外宣称自己做各种高大上的业务,然后给其他企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收几个点的手续费。
那些想要偷税漏税的企业呢,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纷纷找他们开票。
可是啊,税务稽查通过调查这些公司的银行流水、人员往来等情况,发现这些公司就像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最后这伙人不仅被税务部门查处,还被移交给司法机关,面临着牢狱之灾呢。
这就好比是在税务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假戏,最后被观众(税务稽查)轰下了台。
2. 关联企业的“暗箱操作”有两家关联企业,一家生产产品,另一家负责销售。
税务稽查案例
税务稽查案例税务稽查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纳税缴纳情况进行审查和核实的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税务稽查案例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税务稽查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税务稽查的实际操作和应对方法。
案例一,某公司虚开发票案。
某公司在申报增值税时,虚开了大量发票用于抵扣税款。
税务机关对该公司进行了税务稽查,发现了虚开发票的迹象。
经过调查,该公司涉嫌虚开发票案件成立,最终被处以巨额罚款。
针对这类案例,纳税人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不得虚开发票用于违法用途。
同时,公司内部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避免出现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
案例二,个人所得税漏报案。
某个体工商户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故意漏报收入,以逃避税款的缴纳。
税务机关对其进行税务稽查,发现了漏报收入的情况,最终追缴了相应的税款并处以罚款。
对于个人所得税漏报案,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不得故意隐瞒收入。
同时,税务机关也需要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管,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
案例三,企业所得税避税案。
某企业通过跨境交易等方式,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以减少所得税的缴纳。
税务机关对该企业进行了税务稽查,发现了其存在的避税行为,最终追缴了相应的税款并处以罚款。
针对企业所得税避税案,税务机关需要加强对企业跨境交易等行为的监管,防止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的发生。
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合规管理,遵守税法规定,不得以各种方式规避税款的缴纳。
综上所述,税务稽查案例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情况,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需要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学习和了解,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共同维护税收秩序的正常运行。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使大家更加了解税务稽查的重要性和应对方法。
税务工作人员的税收违法案例分析
税务工作人员的税收违法案例分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税务工作人员作为税收管理的中坚力量,具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税法的公正执行。
然而,也存在一些税务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几个税务工作人员参与税收违法案例,以期引起注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某税务局局长利用职权便利违法乱纪某地税务局局长张某滥用职权,利用其职务之便,以减免税款为名,从某企业收取巨额贿赂。
该企业实际应缴纳的税款被张某违法减免,严重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
在此案例中,张某利用其职务的特权,导致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
解决方案:1. 加强税务部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审批流程和审计制度,对税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公正和透明。
2. 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税法的遵循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
案例二:某税务局税务专员违法为企业遮掩税收违规行为某税务局税务专员王某,与某企业负责人勾结,为该企业遮掩其税收违规行为。
王某利用其职务便利,故意隐瞒该企业的真实纳税情况,造成该企业应缴纳的税款减少,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
解决方案:1.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避免信息的疏漏和泄露。
2. 对税务专员进行严格的岗位轮岗和交流制度,增加部门之间的监督,减少个体工作人员的权力滥用。
案例三:某税务员工隐瞒个人收入逃税某税务局一名职员李某,在办理个人所得税申报时故意隐瞒其收入,通过虚报、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这种行为严重违法,并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个人收入来源的监测和核实,减少个体工作人员的逃税行为。
2. 落实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实现对个人纳税行为的全面监管,减少人工操作的可能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结论:税务工作人员作为税收管理的中坚力量,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税收的公正与透明。
偷税漏税案例
偷税漏税案例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故意隐瞒应纳税款或者虚报减免税款,以逃避税务监管和缴纳税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偷税漏税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案例一,某公司偷税漏税。
某公司在纳税申报过程中,为了减少应纳税款,采取了虚报成本、隐瞒收入等手段。
经税务部门核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额偷税漏税行为,涉及税款数额巨大。
最终,该公司被税务部门依法追缴税款,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这一案例表明,企业偷税漏税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和发展前景。
案例二,个体户虚报减免税款。
某个体户在纳税申报中,采取了虚报减免税款的手段,以减少应纳税款的目的。
然而,税务部门通过核查发现,该个体户的减免税款存在虚假情况,涉嫌偷税漏税行为。
最终,该个体户被追缴税款,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个体户也不能以为偷税漏税行为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应该自觉遵守税法,诚信纳税。
案例三,跨境偷税漏税行为。
在国际贸易中,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跨境税收监管,采取了偷税漏税的手段。
他们可能通过虚报出口商品的数量、隐瞒进口商品的价值等方式,以减少应纳税款。
然而,跨境偷税漏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
因此,各国税务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境偷税漏税行为,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以上案例表明,偷税漏税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对个人和企业都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每个纳税人都应自觉遵守税法,诚信纳税,共同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偷税漏税行为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我们应该增强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共同维护税收秩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税务稽查案例精讲
案例一:某食品公司隐匿收入偷税案一、案件背景情况(一)某省国税局稽查局接到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转来举报信,举报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涉嫌巨额偷税。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A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品牌调料、火锅底料,近两年开发出多种规格型号的调味品、小食品、肉食品、蔬菜制品、非酒精饮料等产品。
公司下设行政、生产、财务、配送、销售、研发等部门。
销售部下设四个办事处,分片负责国内三十多个销售点的经销业务。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一)检查预案检查组调阅了A公司有关税收申报资料,排查出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一是A公司税负偏低。
调味品企业成长性强、市场广阔,且A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效益突出,产品覆盖面广。
公司成立3年多时间里,资产规模扩大到1500多万。
近5年A公司综合税负率却在2%左右,各年末均无留抵进项税额。
二是纳税申报存在疑点。
A公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均申报的是开具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销售收入,没有申报未开销售发票的销售收入,这与一般情况不符。
因为A公司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超市或私营企业、个体批发商等,相当一部分经销对象不需要发票,应该有未开发票的销售收入存在。
于是,检查组明确了检查方向与手段,决定先派人到A公司实地调查,掌握企业机构分布情况,然后突击调账检查,并明确检查重点是财务部、销售部、生产车间及保管配送中心等部门,检查资料以账簿凭证等书证为主,对电子数据要求复制存储并打印。
检查人员共分3组实施检查:第一小组检查财务室,重点提取财务数据,用移动硬盘现场拷贝电脑数据库;第二小组检查销售部,重点收集客户档案资料、销售统计报表、业绩考核表等资料;第三小组检查生产车间和保管配送中心,重点检查生产记录、产成品库存,看是否账实相符。
(二)具体检查方法1.突击检查,调查陷入困境检查组按计划对A公司实施突击检查。
公司对税务检查积极配合,没有发现正常会计核算资料以外的涉案书证、物证。
检查组调取了账簿凭证,分类统计分析产品、包装、材料购进数据,另外梳理了银行账户资料、管理记录、生产材料等资料。
对海运公司营业税稽查的案例
对海运公司营业税稽查的案例海运公司营业税稽查案例分析引言:营业税是一种企业按照其销售额进行征收的税种,与增值税相似,但计算方法不同。
海运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服务提供者,也需要遵守并缴纳相应的营业税。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海运公司可能存在逃税或避税行为,为了维护税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税务部门会对海运公司开展税务稽查。
本文将结合实例来探讨海运公司营业税稽查的案例,旨在分析案例背景、稽查原因、措施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案例背景:某海运公司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的货运代理公司,通过提供国际海运和相关运输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准时的物流解决方案。
然而,税务部门在对该公司进行经营税务审核时,发现了涉嫌逃税的迹象。
正在定位稽查对象,以便深入了解公司的营业税纳税情况,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稽查原因:1.税种应用错位:营业税与增值税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差异。
该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错误地将增值税纳税额作为营业税,导致纳税申报错误。
2.虚构交易:为了避税或者减少纳税额,该海运公司可能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成本等手段进行税务规避。
3.数据不一致:在税务申报和会计记录中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造成了税务部门的质疑。
稽查措施:税务部门在对海运公司的营业税进行稽查时,将采取以下措施:1.核查账务记录:税务部门将重点检查该公司的财务会计记录,包括营业收入、成本支出等。
通过比对会计凭证和交易凭证,以及凭据和账簿的一致性,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构交易等行为。
2.联系合作伙伴:税务部门将与该公司的合作伙伴进行联系,核实交易和合同的真实性。
通过对比双方的交易记录和合同内容,查明是否存在虚构交易,以及是否存在报税漏洞。
3.现场查账:税务部门会前往海运公司进行现场查账,并核对实际操作情况与财务会计记录的一致性。
该措施可有效防止企业在资料调整、备案提交等环节上进行造假。
对企业的影响:海运公司营业税的稽查对企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1.罚款和补税:如果稽查发现企业存在逃税或避税行为,税务部门会依法予以罚款,并要求企业补缴相应的差额税款。
【老会计经验】错打“檫边球”-补交偷漏税
【老会计经验】错打“檫边球” 补交偷漏税税收筹划不是避税行为,更不是钻政策的空子,或打政策的“擦边球”。
然而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税收筹划和“避税”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和相似之处,所以二者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混淆。
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税收筹划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除了必须正确理解税收法规以外,还应该正确把握“避税”与税收筹划的界限,当然更不能以筹划之名行偷税之实,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失败的筹划案例。
利民供水公司是一家隶属于当地市政局专门从事城市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生产和供应分别为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实体)的中型国有企业。
按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对新增加的自来水用户由利民公司向其收取一定的自来水入网接口费用于管网建设,对该部分费用利民公司一直按销售自来水价外费用对待,直接并入发生当期的自来水销售额中计算缴纳相关税收。
中介机构在对利民公司2002年的年报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上述问题,该中介机构的税收筹划人员认为:经过一定的业务组合和筹划,上述费用可以适用营业税税目,并向利民公司提出了下列组合与筹划建议。
即先由利民供水公司向工商局提出营业执照的变更申请,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增加工程施工一项,变更完成后再向当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在会计核算中将入网接口费收入和自来水生产销售收入分别如实记账,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只要符合了上述条件,利民公司收取的入网接口费便可以适用《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中的有关规定,不缴纳增值税而按营业税税目中的建筑业税率缴纳营业税了。
在完成了筹划人员提出的相关手续后,利民公司于2004年开始按筹划方案分别确认销售及劳务收入,并计算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当年取得入网接口费收入819万元,缴纳营业税819×3%=24.57(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46万元,合计税负27.03万元,获得“节税效益”23.97万元。
税务违规处罚案例解析
税务违规处罚案例解析税务违规案例分析是税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帮助企事业单位了解税法及其执行情况的同时,也能对遵纪守法经营、合规经营起到警示作用。
本文将结合一系列税务违规案例,对其背景、案情以及相应的处罚结果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务法规和纳税义务。
案例一:偷税漏税案某公司在一段时间内故意隐瞒了一部分销售收入,以减少纳税义务。
税务机关通过检查账目、发票、合同等相关文件,发现了这一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经过审理和权威验算,该公司涉嫌偷税漏税金额为XXX万元。
针对此案,税务机关予以如下处罚:要求该公司补缴偷漏税款XXX万元,并按日加收一定比例的滞纳金;对公司负责人给予警告、罚款,并将其违法行为记录在税务部门的不良纳税行为记录中,影响其信誉评级。
此案例反映了企业利用隐瞒销售收入逃避纳税的行为,税务机关通过系统检查和初步审查等手段发现了问题,并通过合理的处罚措施加以解决。
这一案例也提醒企业应遵守纳税规定,确保公平合理的纳税行为。
案例二:虚假报税案某个个体工商户通过虚报费用和账目来减少纳税,以此逃避大额的纳税义务。
税务机关通过对其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的比对,发现了虚假报税的行为。
经过调查核实,该个体工商户虚报开票XXX万元,导致实际缴纳的税款明显偏低。
税务机关决定对该个体工商户采取如下处罚:要求其补缴税款XXX万元,并加收滞纳金;给予个体工商户行政处罚,并宣布其虚假报税的违规行为,以此来提醒其他纳税人遵守税法。
这个案例揭示了个体工商户通过虚假报税来获利,危害了税收秩序。
税务机关通过细致入微的审核工作,发现了问题,经过核查后做出了相应的惩罚,并公示了其违法行为,借此来警示其他纳税人遵守法律法规。
案例三:逃避税款案某企业通过组建多个虚假公司,将销售收入分别分配给这些公司,以逃避高额的企业所得税。
税务机关通过对该企业的账目和交易等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发现了企业的逃避税款行为,并确立了其逃避税款金额为XXX万元。
税务筹划避税逃税案例
税务筹划避税逃税案例
1、广东张三公司案。
2010年,广东省上报的一起避税逃税案中,一家大型企业名叫“张三公司”,违法生产和销售被查出,企业通过强行转移资产、利用转移收益空间、虚
报销售的方式,累计逃税401.36万元。
对此案,最终罚没张三公司2186万8千元,处以
责令停止企业经营1年3个月以上的行政处罚。
2、青岛行业转型避税案。
一家叫“小明公司”,以20%销售税应税出口行业,拟将其转为60%税率的机械行业。
小明公司首先把原来机械行业的货物进行联营的格式出口货物,再转入小明公司的后台交易,由小明公司以自己公司名义来申报税,通过联营的方式,把
一些税利从20%税率转移到60%税率,以此达到避税和逃税的目的,累计逃税金额高达
3000余万元,被查定为涉嫌虚报进出口收入,收入隐瞒等犯罪行为。
3、安微省税务逃税案。
一家被称为“王小公司”,主要从事彩票券发行代理方面的
经营活动,但实际上向一家汽摩一体机服务网点提供的是支付结算、借贷账户管理等服务。
王小公司通过开办虚拟票务、虚假收支记录等方式,不报税、不交税,累计逃税超过1000万元,被责令停业2个月、责令限制出境3年、罚没600余万元等处罚。
以上就是经过审计核查出现的一些典型的反映我国税务行业筹划避税逃税案例,从案
情中可以看出,逃税行为会发生在各行各业,企业不仅要切实把关自身营业行为,同时也
要明确做到遵守税法,以确保企业遵守税法,尊重社会公德,促进国家整体的财政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文集
策划 乐税网
通过“管道公司”避税的税务稽查案例
【标 签】管道公司,避税,企业所得税
【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
【来 源】
所谓“管道公司”,是一种典型的避税方法,通常是一家公司,但也可能是合伙、信托或类似实体,只要它有权享受协定利益就行。
这种税收优惠一般都会造成对所得来源国的伤害,因为税收协定利益被延伸给了本来不应该获得这些利益的人。
日前,天津市塘沽区国税局在对一起境外股权转让交易的审查中,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巧妙快捷的挖掘取证,成功突破了“管道公司”避税围栏,捍卫了我国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之争
天津某制造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5600万美元。
该公司的2个外国股东(注册地分别为百慕大群岛和毛里求斯共和国)签署了一份《股权出售与购买协议》,由一方购买另一方持有的该公司的股权,此项交易在境外完成,根据该协议,这项股权转让将产生收益813万美元。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该公司虽然转让股权的2家企业均为外国非居民企业,而且转让行为发生在境外,但因为转让的是我国境内居民企业的股份,境外企业取得的该项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应在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缴纳,即在天津市塘沽区国税局缴纳。
然而,作为转让方的外国企业提出,因为其注册地是毛里求斯共和国,根据中国与毛里求斯共和国的税收协定第十三条关于财产收益的内容,此项财产转让收益应适用第五款“转让第一款至第四款所述财产以外的其他财产取得的收益,应仅在转让者为其居民的缔约国征税”。
即在毛里求斯共和国完税,并提交了毛里求斯共和国的居民身份证明,要求享受协定待遇。
塘沽区国税局的调查人员在仔细研究中毛协定后,认为先要确认外国投资者在持有该公司股份期间账面上的不动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是否达到50%,如果达到50%,适用协定第四款“转让一个公司财产股份的股票取得的收益,该公司的财产又主要直接或者间接由位于缔约国一方的不动产所组成,可以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中国拥有征税权。
如
果达不到50%,才适用协定第五款,由毛里求斯共和国征税。
调查人员立即详细计算了该公司账面上的不动产比例,计算出的结果竟然是49.8%。
就在调查人员即将作出不予征税的判定时,反避税人员的提示使案情有了转机。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关联交易频繁,不但使用美国总部的技术并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其材料、设备的采购以及产品销售大都通过美国总部进行。
看来设立在美国的总部,对该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很大的控制权。
那么该公司的股东,即注册在百慕大群岛和毛里求斯共和国的2家控股公司在这项股权交易中又充当什么角色呢?
蹊跷而密切的关联交易
调查人员调整了工作思路,针对该公司、毛里求斯控股公司、美国总部之间的关联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调查人员首先调取了该公司的售付汇资料,发现该公司分别与2家设立在美国的总部签订了《技术支持和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该公司分别按照出售许可产品的净销售额的1%和0.5%向2家美国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不仅如此,该协议还要求该公司按照美国的工时标准生产,且在2家美国总部派遣技术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产品还需美国总部测试合格后认可。
接着,调查人员又对该公司历年的汇算清缴资料申报的关联交易进行了核对,发现其购销业务大部分由美国总部安排,交易频繁而且金额巨大。
透过这一系列关联交易,调查人员发现注册在毛里求斯的控股公司仅仅是名义上的出资方,而该公司的生产、经营、资金等都控制在美国总部手中。
一切豁然开朗。
注册在毛里求斯共和国的控股公司就是所谓的“管道公司”,它的成立只不过是为了享受协定利益。
调查人员通过对关联交易的调查,能够确定美国总部对该公司的实际管理和控制权,但仍不能直接作出不适用中毛协定的判断,还需证明注册在毛里求斯共和国的控股公司也实际受控于美国母公司,即是为获取协定利益的“管道公司”。
一般情况下,应通过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来获取毛里求斯共和国的登记注册信息,可是正当调查人员准备制作税收情报交换材料的时候,
从CTAIS系统查询中发现,该合资企业已经变更了税务登记,其外方投资者变更为注册在百慕大的公司,按照双方签订的《股权出售与购买协议》,说明双方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正式的股权交割已经开始。
如果仍采用情报交换的手段,等待结果需要很长时间。
翻开尘封10年的税收档案
由于交易双方都是非居民企业,款项是在境外直接交易,税务机关就失去了开具售付汇凭证这道“防火墙”,没有付汇限制,双方随时可以过款完成交易。
如果此时不能判定征税,交易结束后,税务机关只能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从毛里求斯控股公司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中追缴,而对于一个未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来说,这种追缴无异于大海捞针。
调查人员决定作最后一次努力,对该公司的税收档案进行了全面清理,以期找到蛛丝马迹。
因为
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所以面对的是10年堆积如山的征管档案。
调查人员在该公司成立之初提交的《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第一页,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合资企业的外方股东,毛里求斯的控股公司是一家由美国某公司独资,依毛里求斯共和国法律设立的公司。
”这珍贵的记录足以认定,美国总部对其全资子公司(即毛里求斯控股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此项财产转让的收益最终受益人是美国总部。
调查人员通知美方,虽然该公司的原股东是注册在百慕大的控股公司和注册在毛里求斯共和国的控股公司,但是作为全资子公司的他们,其实际管理机构和利益中心均在美国,此项股权转让交易的实质是2家美国母公司之间的交易,因而不能享受中毛协定待遇。
按照交易的实质应适用中美协定,根据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应由中国征税。
请2家企业在股权交割支付款项时,由转让方纳税或支付方代扣代缴。
美方表示需研究塘沽区国税局提供的资料并咨询中介机构后答复。
调查人员知道这2家美国总部作为大型跨国公司,都聘请了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所以做好了应对艰苦谈判的准备。
然而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就得到了美方的答复——同意在中国纳税,由受让股份的一方在支付款项时代扣代缴税款。
至此,这笔境外交易产生的税款折合人民币5575030.61元,从调查开始至税款入库,历经10天,几番波折,终于全部缴入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