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涉及到许多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现实应用。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总结。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质量、容积、颜色、状态、可燃性、可溶性等。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组成。
二、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原子核的是电子。
2. 原子的认识历程:道尔顿原子论、卢瑟福核模型和玻尔原子模型。
3. 原子的量子结构:能级、轨道和电子的分布规律。
4. 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四、气体的性质和定律1. 气体的特性:有压强、体积、温度和质量等性质。
2. 气体的定律: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和散射定律等。
五、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沸点、熔点和比热容等。
六、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 溶液的饱和度: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
3. 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七、酸碱理论1. 酸的性质:酸的味道、腐蚀性、指示剂变色和与金属反应等。
2. 碱的性质:碱的苦味、腐蚀性和与酸反应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八、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经验法则:正电荷守恒、负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九、碳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基础1. 碳的性质和特殊性:四个键、共价键和极性键等。
高中化学与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与生物知识点总结一、高中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净物与混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序数、同位素、核素- 电子排布、能级、轨道-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 分子的几何形状、VSEPR理论-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4.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 化学平衡、Le Chatelier原理- 酸碱理论、pH值、缓冲溶液5. 溶液与溶度- 溶液的组成与浓度表示- 溶解过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6. 热化学与电化学- 热化学方程式、焓变、熵变- 反应热的计算-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7.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与分类- 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官能团与衍生物-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8. 无机化学-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配位化学基础:配体、配合物、配位数二、高中生物知识点1. 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定义与功能-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 细胞核的作用与重要性3. 遗传与进化- DNA的结构与复制- RNA的作用与蛋白质合成-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连锁与重组 - 生物进化的原理与证据4. 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微生物、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保护5. 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与反射弧- 激素调节的原理与重要激素的功能 -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6. 代谢与能量转换-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意义- 呼吸作用的类型与过程- 代谢途径与能量的产生与利用7. 生物技术的应用-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基因编辑-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细胞融合- 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制药8. 生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人口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以上总结了高中阶段化学与生物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两门学科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笔记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笔记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在核外按能级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 化学平衡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H+][OH-],常温下Kw = 1×10^-14。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本身被还原。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本身被氧化。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 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金属)。
2. 主族元素- 1A至8A族为s和p区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例如,碱金属位于1A族,具有+1价电子,易与水反应。
3. 过渡金属- 位于周期表中间的3B至2B族,具有多种氧化态。
- 过渡金属通常具有催化性和磁性。
4.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Rn)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5. 元素化合物- 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
- 化合物的性质受中心元素的电子排布和配位数影响。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通常与氢、氧、氮等元素结合。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4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第一部分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 He 、Ne 、Ar 、Kr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 类原子的总称。
(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
(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 — 同素异形体。
(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2. 原子双原子分子如: O 2、H 2、HCl 、NO多原子分子如: H 2O 、P 4、C 6H 12O 6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O 、Si 、 Al 、Fe 、Ca 。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 H 有三种同位素: 1 2 31H 、 1H 、 1H (氕、化。
(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 2)原子是由原子核 (中子、质子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 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 Li +、Na +、H +、NH + 阴离子: Cl –、O 2–、 OH –、SO 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 NaCl 、CaCl 2、Na 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 NaOH 溶液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 原子序数和核能态, 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
(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 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高中化学常见知识点
高中化学常见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化学的知识海洋。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
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如燃烧、生锈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如蒸发、凝固等。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每种元素都有特定的符号,用来表示该元素,如氢(H)、氧(O)、铁(Fe)等。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能反映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原子个数比,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反映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同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能更清晰地表示反应的本质。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影响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1、金属元素常见的金属元素如钠(Na)、铝(Al)、铁(Fe)等,它们的性质、化合物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
例如,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2、非金属元素包括氯(Cl)、硫(S)、氮(N)等,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性质和用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周期表示电子能级,族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
-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形成,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5. 化学反应- 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 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的书写形式。
-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2. 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
- 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
4. 勒夏特列原理- 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
- 系统会调整自身,使得变化的影响减到最小。
5. 酸碱理论- 酸是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三、无机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反应。
- 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光泽、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特点。
- 非金属通常不导电导热,易形成共价键。
3. 酸碱盐- 酸的氢离子(H+)与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盐是酸与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四、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包括烃、醇、酮、酸、酯等。
2. 烃的分类与性质- 烃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 饱和烃如甲烷、乙烷,不饱和烃如乙烯、乙炔。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的必修一,本文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如氧气、水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具有可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如淡盐水、空气等。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一种或多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1. 相与相变:- 相:指物质具有一定物态状态的形态。
- 相变:物质由一种物态状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沸腾成气体等。
2. 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3. 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单元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 原子壳层:由电子组成,带负电荷。
2.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分为K层、L层、M层等,不同层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同。
- 电子的填充顺序:按一定规则填充,满足“半满、从低能级到高能级填充”的原则。
3. 化学键:- 电子轨道重叠,形成电子云区域,原子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单元四: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 离子与离子的反应:- 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离子产物。
- 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晶体,在水中进行电离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写作离子的化学式,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要保持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净物与混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电子排布规律:奥布袓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特点- 分子的几何形状与极性4.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5.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与勒夏特列原理6. 溶液与溶度- 溶液的组成、浓度表示方法-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7. 酸碱与盐-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 pH值的计算与意义- 盐的水解平衡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识别- 氧化数的计算与应用- 电化学原理:伏打电堆、电解池9.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 烃的命名与结构- 官能团与重要有机反应二、实验技能与操作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量筒、滴定管、烧杯、试管等 - 仪器的清洗与保养2. 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物质的加热与冷却- 气体的收集与检验3. 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定- 酸碱的测定- 金属离子的鉴定-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4.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废弃物的处理与环保意识三、计算题解题技巧1. 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概念与计算 - 气体定律与相关计算2. 溶液浓度的计算-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换算- 滴定实验中浓度的计算3. 化学反应的计算-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 反应热量的计算4. 电化学计算-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电解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计算四、高考备考策略1. 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 - 重点突破难点与易错点2. 真题练习与模拟测试- 历年真题的分析与练习-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测复习效果3. 答题技巧与时间管理- 答题顺序与策略- 时间分配与检查复查4. 心理调适与健康保持- 考前减压与放松- 保持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通过上述总结,高考化学的复习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实验技能的熟练、计算题解题技巧的掌握以及备考策略的合理规划。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根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根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构造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一样,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一样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假设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样。
核外电子排布一样,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一样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响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响。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
高中化学主要涉及物质的结构、反应和能量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高一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如下: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1.纯物质与混合物1.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1.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1.5.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元素2.原子结构与原子序数2.1.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2.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2.3.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与分子3.1.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3.2.离子和共价键的特性与区别3.3.共价键的极性和非极性3.4.分子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3.5.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化学方程式4.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4.2.平衡方程式和物质的相对量关系4.3.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5.化学计量与化学式5.1.摩尔质量和计算摩尔质量5.2.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5.3.化学式的表示方法5.4.化学式的计算和应用6.酸碱与盐6.1.酸和碱的定义6.2.酸碱滴定和酸碱指示剂6.3.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数(pH值)6.4.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7.氧化还原反应7.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7.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电子的转移和氧原子数的变化7.3.氧化剂和还原剂8.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8.1.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8.2.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8.3.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达式8.4.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9.功能性有机化合物9.1.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与性质9.2.醇、酚、醛、酮和羧酸的命名与性质9.3.脂肪酸、酯和脂的命名和性质9.4.功能性有机化合物的应用10.化学实验操作与安全10.1.常见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试管、量筒、容量瓶等10.2.常见实验操作步骤:称量、过滤、净化等技巧10.3.实验室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这些是高一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 物质的分类与组成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可以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结构描述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
5.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6.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金属腐蚀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8. 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酸碱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酸碱平衡描述了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强度,可以用pH值来表示。
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而弱酸和弱碱部分电离。
9. 盐类水解与沉淀反应盐类水解是指盐溶于水后,其中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沉淀反应是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的过程。
10.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高一的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的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分类(1)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2) 按物质的组成方式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氧化、还原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其化学符号由拉丁文或英文缩写组成。
(2) 元素根据其化合价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 化合物(1)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了元素之间的种类和数量比例。
三、分子和离子1. 分子(1)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分子的化学式是由原子符号组成,表示了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量比例。
2. 离子(1) 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根据带电荷的不同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关系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根据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核、电子云或化学键发生变化,导致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2) 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状态可以分为气体反应、固体反应和溶液反应。
五、化学键和离子键1. 化学键(1) 化学键是原子通过空间的电子云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键或离子键。
(2) 共价键形成的分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
2. 离子键(1) 离子键是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2) 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通常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
六、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1) 化合物的化学式是由元素符号和原子数量指数组成的表示结构的符号。
(2) 化学式可以根据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比例表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高中化学-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自测5 下列物质:空气、液氮、石灰水、盐酸、干冰、液态氯化氢、 石油、乙醇、胆矾、水。 (1)属于混合物的是 空气、石灰水、盐酸、石油 ; (2)属于单质的是 液氮 ; (3)属于盐类的是 胆矾 ; (4)属于有机物的是 石油、乙醇 ; (5)属于化合物的是 干冰、液态氯化氢、乙醇、胆矾、水 。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分散系是指把① 一种(或多种)物质 分散在② 另一种(或 多种)物质 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由③ 分散质 和④ 分散剂 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⑤ <1 nm )、⑥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 nm)、⑦ 胶体 。
答案 C 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物质,C错误。
1-1 (2018北京海淀期中)“一带一路”贸易使国外的特色产品走入百 姓的日常生活。下列商品的主要成分所对应的材料类型不正确的是
(C)
答案 C A项,泰国银饰主要材料是银单质,银属于金属材料;B项,埃及 棉织品主要含有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项,捷克水晶饰 品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陶瓷属 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4)NH3+H2O
NH3·H2O
N
+OHH -
4
(5)SO2+Cl2+2H2O 2HCl+H2SO4
解析 根据分类图中A组和B组中的物质可知,第一次分类的依据是能
否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A组物质分成E组和F组,则水溶液呈酸 性的E组物质是SO2、CO2,水溶液呈碱性的F组物质是NH3、Na2O;把B 组物质分成C组和D组,则水作氧化剂的C组物质是Na、Fe,水不作氧化 剂也不作还原剂的D组物质是Cl2、Na2O2、N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 He 、 Ne 、Ar 、 Kr ⋯ 双原子分子如: O 2、 H 2、 HCl 、 NO ⋯多原子分子如: H 2O 、 P 4、 C 6H 12O 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 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 粒。
(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 Li+++4+、 Na、H 、NH ⋯阴离子: Cl –2––2–⋯、 O 、 OH 、 SO 4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 离子化合物中: NaCl 、CaCl 2、 Na 2SO 4⋯② 电解质溶液中:盐酸、 NaOH 溶液 ⋯③ 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 — 类原子的总称。
(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O 、Si 、Al 、Fe 、Ca 。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 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 H 有三种同位素: 1 2 3 H (氕、氘、氚) 。
H 、H 、1 11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 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 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原2-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 SO 4 、OH ˉ 、 CH 3COO ˉ 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 —OH 、— NO 2、— COOH 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 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CH 3)。
8.基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 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 2)甲烷( CH)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43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
基(羟基)根(氢氧根)电子式电性电中性带负电存在于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其他“基”或原子团相结能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合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宏观)性质实质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时呈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微观)现的性质质性质包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一般指跟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括内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酸、碱、盐能否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 70℃时苯酚为液态)。
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
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
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
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
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
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常用的几种气体液化后用途见下表。
气体名称液化后名称主要用途空气液体空气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氮气液氮冷冻剂氯气液氯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铁、氯化烷等氨气液氨制冷剂,用于氨制冷机中二氧化硫液体二氧化硫漂白剂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燃料12.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
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
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
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13.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
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 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6、其他,例: 2Cu+ S===Cu2S Cu+ Cl2点燃=== CuCl2所以,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
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与 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非金属性强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14.氧化性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金属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
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氧化性规律有:①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如Na+<Ag+;②变价金属中,高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3+2+-2-244氧化性,如 Fe > Fe , MnO> MnO> MnO;③同种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往往是价态越高,32332424氧化性越强,如 HNO>HNO,浓度越大,氧化性也越强,如浓 HNO>稀 HNO, 浓 H SO>稀H SO。
然而,也有例外,如氯元素的含氧酸,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HClO>HClO2> HClO3> HClO4。
15.还原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还原性。
金属单质、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含有元素低价态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
物质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越强,金属单质还原性顺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一致。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越强。
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2H2S> S> SO;含磷343-2+元素物质的还原性3;铁及其盐的还原性: Fe> Fe 等。
PH>P > PO16.挥发性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
具有较强挥发性的物质大多是一些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如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等。
另外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这些物质贮存时,应密闭保存并远离热源,防止受热加快挥发。
17.升华在加热的条件下,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变化。
常见能升华的物质有I、2干冰(固态CO2)、升华硫、红磷、灰砷等。
18.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
它反映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
稳定性可分为热稳定性、光化学稳定性和氧化还原稳定性。
越不活泼的物质,其化学稳定性越好。
例如:苯在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常用苯作萃取剂和有机反应的介质。
很多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和水作溶剂,都是利用了水的化学稳定性。
1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