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最终)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2ab5eaca4b35eefdc9d33356.png)
XXXXX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验证报告审核单起草审核批准目录1 目的2 范围3 确认依据4 验证组员和相关职责5 确认过程6 验证结果及评价7 偏差与处理8 再确认1.目的通过对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灵敏度检查,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无菌检查日常检测。
1.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的建立和确认。
2.确认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3.验证组员和相关职责4.1验证组员审核和批准验证方案组织协调验证方案的实施记录相关方案的修订和偏差记录和检查方案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根据变更控制,偏差的要求,组织相关的调查、纠正及预防协助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QA 执行所有和设备相关的验证审核和批准方案的修订和偏差审核和批准相关验证试验结果和验证总结报告4.2质量部QC编制验证方案确保所有仪器仪表及测试设备在验证之前校准根据变更控制偏差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偏差报告,参与调查,纠正及预防按照方案实施验证,负责取样检测4.3质量部主管审核验证方案为方案实施提供支持提供支持验证的相关SOP根据变更控制,偏差的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报告,进行相关的调查、纠正及预防审核相关方案的修订和偏差审核验证试验结果和验证总结报告4.4 管理者代表最终审核和批准的所有验证方案最终审核和批准所有验证总结报告最终审核和批准验证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偏差、变更等4.确认过程A 仪器设备B 操作环境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C 稀释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D 器具:一次性枪头(已灭菌)移液器4.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a310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7.png)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研究摘要:高质量的测量工具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的重要保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并指出在使用测量工具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应该多关注测量工具本身的研发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引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复杂的能力。
对这一能力的研究涉及语言学、传播学、文化研究、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角度和侧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框架。
国内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很多,其中不少也使用了各式各样的测量工具,包括一些自编的测试。
然而此类研究所关注的大多是被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少有学者对测量工具本身进行研究。
事实上,测量工具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没有高质量的测量工具,就不会有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文将就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的测量工具进行综述研究。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construct)要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量,首先要弄清“测什么”,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construct)。
所谓构念,是指考试所要测量的特质,即通过考试表现所反映出来的能力或能力组合(Davis, 1999)。
为此,必须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入手。
过去几十年间,不少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陈国明(1990)的定义是“在特定环境中有效、得体地完成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
Wiseman(2003)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界定为“与来自其他文化的成员进行得体、有效交际所需具备的知识、动机和技能”。
Lusting & Koester(1996)则认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得体有效的行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合理的动机和有技巧的行动。
尽管不同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要素观点不一,但从他们所列的要素中可以归纳出共同的部分,即认知、感情(态度)和行为。
(胡文仲,2013)。
在认知层面,学者们指出要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交际者不仅需要一般文化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特定文化的知识以及关于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宗教、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
正规cnas,cma认证验证质检报告样本
![正规cnas,cma认证验证质检报告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673d674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7.png)
正规CNAS、CMA认证验证质检报告样本质检报告编号:X报告日期:年月日检测机构名称:X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地址:X省X市X区X路X号检测机构联系电话:X检测机构传真:X报告说明:1. 本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不能代表其他批次或未送检样品的质量。
3. 本报告的有效期为个月,过期后请重新送检。
检测样品信息:样品名称:X产品样品型号:X样品编号:X样品来源:X送检单位:X检测依据:X标准检测项目:X检测方法:X检测结果:1. 检测项目1:合格/不合格2. 检测项目2:合格/不合格3. 检测项目3:合格/不合格4. 检测项目4:合格/不合格检测结论:根据X标准,经检测,样品X产品符合/不符合要求。
检测机构盖章:(检测机构公章)检测人员签名:(检测人员签名)报告结束。
正规CNAS、CMA认证验证质检报告样本一、封面质检报告编号:X报告日期:年月日检测机构名称:X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地址:X省X市X区X路X号检测机构联系电话:X检测机构传真:X二、报告说明1. 本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不能代表其他批次或未送检样品的质量。
3. 本报告的有效期为个月,过期后请重新送检。
三、检测样品信息样品名称:X产品样品型号:X样品编号:X样品来源:X送检单位:X检测依据:X标准检测项目:X检测方法:X四、检测结果1. 检测项目1:合格/不合格2. 检测项目2:合格/不合格3. 检测项目3:合格/不合格4. 检测项目4:合格/不合格五、检测结论根据X标准,经检测,样品X产品符合/不符合要求。
六、检测机构盖章(检测机构公章)七、检测人员签名(检测人员签名)八、附件1. 检测原始记录2. 检测仪器设备校准证书3. 检测人员资质证书1. 样品名称、型号、编号等详细信息;2. 检测依据和检测项目;3. 送检单位联系方式;4. 其他相关要求。
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在收到报告后,仔细核对报告中的信息,确保无误。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检测机构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方法学验证报告-定稿
![方法学验证报告-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85f3a58bd63186bcebbca4.png)
GB/T 19022-2012 XXXXX标准方法验证报告报告批准负责人签字:批准日期:目录1 检测方法概述2 检测设备3 标准物质试剂对照品4 实验环境条件5 人员能力6 试剂样品管理及样品的制备7 方法性能7.1 检测限7.2 精密度7.3 重复性7.4 复现性7.5 线性等等7 检测原始记录8证书报告格式及信息量9 质控情况10 报告结论附表及附图方法涉及术语:缩略语表例如:目录依从性声明 (2)质量保证声明 (3)试验参与人员 (4)缩略语表 (5)1.1检测方法概述 (9)1.2 精密度、准确度 (10)1.3回收率 (10)1.4特异性 (10)1.5 耐用性(表14)(不适用) (10)1.6稳定性 (10)1.7 对照品详情 (11)2. 简介 (12)3. 实验方法和材料 (12)3.1 待测物 (12)3.2 对照品 (12)3.2.1 待测物信息 (12)3.3 空白基质 (13)3.4 试剂 (13)3.5仪器与设备 (13)3.6 检测条件 (14)3.6.1色谱条件 (14)3.6.2 质谱条件 (14)3.7标准曲线、质控样品、储备液、工作液的配制 (15)3.7.1奥硝唑储备液的配制 (15)3.7.2 奥硝唑标准曲线工作溶液配制 (16)3.7.3 奥硝唑质控工作溶液配制 (16)3.7.4内标塞克硝唑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 (16)3.7.5 内标塞克硝唑工作溶液配制 (17)3.7.6 标准血浆样本配制 (17)3.8标准血浆样本处理 (18)3.9 数据处理 (18)4. 方法学验证内容、方法和接受标准 (19)4.1 标准曲线样品 (19)4.2 回归模型 (20)4.3 特异性 (20)4.4 回收率 (22)4.5基质效应 (23)4.5.1对照品溶液参照组 (23)4.5.2常规基质效应 (23)4.5.3高血脂样本的基质效应 (23)4.5.4溶血样本的基质效应 (24)4.6最低定量限(LLOQ) (25)4.7 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 (25)4.8稀释方法学考察 (26)4.9.1生物样本室温放置稳定性 (26)4.9.2 生物样本冻融稳定性 (27)4.9.3 生物样本短期冻存稳定性 (27)4.9.4 生物样本长期冻存稳定性 (28)4.9.5 生物样本处理液进样条件下放置稳定性及室温条件下放置稳定性 (28)4.9.6 离心分离前基质中待测物稳定性 (29)4.9.7对照品储备溶液短期稳定性 (29)4.9.8 对照品储备溶液长期稳定性 (30)4.9.9奥硝唑工作溶液和内标工作液短期稳定性 (31)4.9.10奥硝唑工作溶液和内标工作液长期稳定性 (31)4.10残留考察 (32)4.11分析批最大进样针数 (33)5. 方法学验证结果 (33)5.1特异性 (33)5.2 奥硝唑回收率 (33)5.3 塞克硝唑回收率 (33)5.4常规基质效应 (33)5.5高血脂样本的基质效应 (34)5.6溶血样本的基质效应 (34)5.7最低定量限 (34)5.8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 (34)5.9稀释验证 (34)5.10分析物对内标的干扰 (34)5.11内标对分析物的干扰 (34)5.12生物样本室温放置稳定性 (35)5.13 生物样本冻融稳定性 (35)5.14生物基质中待测物的短期稳定性 (35)5.15生物基质中待测物的长期稳定性 (35)5.16生物样本处理液进样条件下放置稳定性及室温条件下放置稳定性 (35)5.17样品离心分离前基质中待测物稳定性 (36)5.18溶液稳定性考察 (36)5.18.1 标准储备液稳定性 (36)5.18.2标准工作液稳定性 (36)5.19残留评价 (36)5.20分析批最大进样量考察 (37)6结论 (37)7. 附表和附图 (38)7.1附表 (38)表1 批量样品检测情况列表 (38)表2 系统适用性 (39)表3 批量样品检测过程的残留 (40)表4特异性考察 (41)表5主要储备液称量准确度的比较 (42)表6基质效应 (43)表8 标准曲线的回算浓度 (45)表9 批间、批内样品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46)表10 待测物奥硝唑提取回收率 (48)表11 内标塞克硝唑提取回收率 (49)表12 有合并用药时待测物检测的选择性(不适用) (50)表13 稀释方法学考察 (51)表14耐用性(不适用) (51)表15 储备液短期稳定性 (52)表16 工作液短期稳定性(ULOQ,LLOQ和内标工作液稳定性) (53)表17-1 储备液长期稳定性 (54)表17-2 储备液长期稳定性 (55)表18-1 工作液长期稳定性(-70℃)(ULOQ,LLOQ和内标工作液稳定性) (56)表18-2 工作液长期稳定性(4℃)(ULOQ,LLOQ和内标工作液稳定性) (57)表19 冻融稳定性 (58)表20-1 生物样本处理液室温条件下放置稳定性 (59)表20-2 生物样本处理液进样条件下放置稳定性 (60)表20-3 生物样本处理液室温条件下放置稳定性 (61)表20-4 生物样本处理液室温条件下放置稳定性 (62)表21 生物样本室温放置稳定性 (63)表22-1 生物基质中待测物的长期稳定性 (64)表22-2 生物基质中待测物的长期稳定性 (65)表22-3 生物基质中待测物的长期稳定性 (66)表22-4 生物基质中待测物的长期稳定性 (67)表23样品离心分离前基质中待测物稳定性 (68)图1 奥硝唑离子扫描图 (69)图2 内标塞克硝唑离子扫描图 (70)图3特异性-空白基质图谱 (71)图4 特异性-待测物色谱图 (72)图5 特异性-内标物色谱图 (73)图6 特异性-定量下限色谱图 (74)图7 特异性-未知样本色谱图 (75)图8标准曲线图 (76)1.方法学验证结果总结1.1检测方法概述1.2 精密度、准确度1.3回收率1.4特异性1.5 耐用性(表14)(不适用) 1.6稳定性1.7 对照品详情2. 简介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消旋奥硝唑的单一旋光异构体,奥硝唑临床用于治疗毛滴虫、阿米巴、贾第虫及厌氧菌感染,抗微生物实验表明奥硝唑与消旋体奥硝唑具有同样的抗微生物谱,并且优于消旋体奥硝唑。
导弹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导弹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5dc0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6.png)
导弹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导弹是现代战争主要的杀伤手段之一。
在实战中,导弹作为高速而灵活的打击手段,经常受到对手干扰、电子对抗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导弹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和打击效果。
因此,导弹鲁棒导引技术研究已成为导弹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鲁棒控制领域,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已获得广泛的应用,鲁棒导引则是其应用之一。
非线性控制理论强调通过对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和控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因此,通过引入非线性控制理论,可以提高导弹鲁棒性,从而保证导弹的打击效果。
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及其在导弹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ISS控制理论介绍与研究ISS(input-to-state stability)控制理论是非线性控制领域中目前最为成熟的控制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输入和状态变量的关系,提高系统鲁棒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ISS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2. 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的设计在导弹运动过程中,干扰、电子对抗等因素都会影响导弹的运动轨迹。
基于ISS控制理论,本文将研究如何设计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以提高导弹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具体研究将包括ISS控制理论在导弹中的应用、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设计过程及相关算法。
3. 导弹鲁棒非线性导引律的实验验证本文将采用仿真实验方式验证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的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导弹控制策略的实验结果,验证ISS鲁棒非线性导引律对提高导弹鲁棒性的效果。
三、研究计划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1年6月。
研究步骤:1. 物品导弹运动控制基础理论的学习,熟悉ISS控制理论及其在导弹中的应用。
时间:2020年9月-2020年10月。
2. 导弹鲁棒非线性导引律设计,包括ISS鲁棒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及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算法研究。
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3月。
ISO食品安全体系整体绩效验证报告(范本)
![ISO食品安全体系整体绩效验证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05c454d453610661ed9f4e7.png)
***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体验证结果的评价及分析报告□初始验证■周期性验证□特殊情况验证***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体验证结果的评价及分析报告□初始验证■周期性验证□特殊情况验证验证内容及结论二、验证活动的结果分析1. 单项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前提方案的验证活动分析从PRP的验证活动结果来看,食品安全小组所策划并建立的PRP,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运行所需是相适宜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客户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但在具体执行上仍存在一些差距,通过单项验证的评价结果发现,主要体现在控制措施的执行、人员的培训与记录方面,各相关部门也以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的详细的纠正措施,食品安全小组在PRP周期性验证的时候,应跟进此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
- OPRP方案、HACCP方案、危害分析输入的验证活动分析从OPRP方案、HACCP方案的验证活动结果来看,OPRP方案及HACCP方案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良好,运行符合所建立的OPRP方案及HACCP方案的要求,同时也证明通过危害分析,所建立的OPRP方案及HACCP方案,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是相适宜的,也能满足公司所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通过对危害分析的输入项目的验证发现,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与实际的运行是一致的,暂时无需进行更新,因此对所建立的OPRP方案及HACCP方案暂时无需进行更新。
2. 内部审核的结果分析公司于2013年2月27日,进行了ISO22000:2005 体系建立运行来内部审核,此次内审共发现3个不符合项,内审发现的所有不符合项均已进行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并完成了效果的确认。
3. 外部审核的结果分析公司于2012年4月通过CQC对ISO22000进行了评审,审核过程中发现了2个不符合项,2012年10月通过Intertek对BRC进行了认证,审核过程中发现了9项不符合项,其中对不符合项已进行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提交整改报告,取得评审报告书;针对第三方审核报告结果,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小组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和提高食品安全控制.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运行三年,通过对食品安全体系的各单项验证及内审的审核结果来看,目前的体系文件及HACCP计划相关文件,与公司的实际管理具有适宜性、符合性及有效性。
微生物方法验证报告
![微生物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0158bcff00bed5b8f31d85.png)
目录1. 目的 (3)2. 简介与汇总 (3)3. 样品、仪器、培养基及稀释液 (4)4.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4)5.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6)6. 总结 (7)7. 偏差 (7)附录A:****胶囊(规格10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8)1 目的通过对生产工艺和辅料发生变更后的***胶囊(规格10mg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的测定,以证明所设定的检验条件及检验程序对可能存在的各类微生物无抑制作用,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重现性。
2 简介与总汇***胶囊(规格10mg)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计数方法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采用平皿法(1ml/皿);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采用常规法(10ml供试液加入到100mlBL培养基中)。
为证明此方法能消除***胶囊(规格10mg)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QC按照方案(文件编号:VP9023-01)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内容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
验证结果证明:该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能消除***胶囊(规格10mg)的抑菌活性,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要求。
日常检测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计数方法验证及控制菌方法验证结果汇总见下表:方法验证结果汇总3 样品、仪器、培养基及稀释3.1 样品***胶囊规格:10mg 批号:20110701 、20110702、20110703 3.2 仪器3.3 培养基3.4 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含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4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4.1 菌种4.2 菌液制备及同步计数将制备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做10倍系列稀释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工作菌液;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并做10倍系列稀释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菌液。
iSS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iSS检测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f08daca5e9856a5712605e.png)
悬浮物测定的方法验证报告1.本方法依据参照:GB11901-89(重量法)2.测定方法原理用0.45 m滤膜过滤水样,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经103~105℃烘干后得到SS含量。
3.仪器3.1、烘箱3.2、分析天平3.3、干燥器3.4、孔径为0.45μm滤膜、直径45~60mm。
3.5、玻璃漏斗3.6、真空泵3.7、内径为30-50㎜称量瓶3.8、无齿扁嘴镊子3.9、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4.测定步骤4.1用无齿扁嘴镊子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2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4.2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去除痕量水分。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4.3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SS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2h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5.计算:悬浮固体(mg/L)= [(A-B)×1000×1000]/V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B——滤膜及称量瓶重(g)V——水样体积6.讨论6.1方法适应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废水中SS的测试。
6.2精密度(重复性)的讨论。
重复性:实验室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浓度水平样品取样7次测试,用所得结果的标准偏差(RSD)来表示其精密度;RSD≤5%符合要求。
表1 重复性结论以上各项的讨论均符合要求,即表明方法满足本实验室检测需求,确认予以使用。
AIS-ISS评估指南
![AIS-ISS评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df0fd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a.png)
AIS-ISS评估指南引言AIS(自动识别系统)和ISS(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为确保信息安全和保护敏感数据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AIS-ISS评估指南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评估其AIS和ISS的框架,并帮助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本文档将介绍AIS-ISS评估指南的概述和主要内容。
评估框架AIS-ISS评估框架基本上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规划和设计:评估组织是否有明确的AIS和ISS的规划和设计,并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更新和修订。
2. 安全控制措施:评估组织是否具有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和防火墙等。
3. 安全政策和程序:评估组织是否制定并执行了适用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安全培训和意识:评估组织是否提供培训和意识活动,使员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处理信息。
5. 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评估组织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并制定紧急响应计划。
评估过程进行AIS-ISS评估的过程如下所示:1. 定义评估目标: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要评估的AIS和ISS的具体要素。
2. 收集信息:收集与AIS和ISS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包括政策、规程、策略和技术文档等。
3. 进行现场考察:前往组织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具体的系统、设备和控制措施。
4. 进行系统测试:对AIS和ISS进行技术测试,检查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和识别: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
6. 结果报告:撰写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论AIS-ISS评估指南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来评估其AIS 和IS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遵循评估过程,组织可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
建议组织定期进行AIS-ISS评估,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和保障。
验证报告依据标准
![验证报告依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50eb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1.png)
验证报告依据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向读者介绍验证报告依据标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标准作为参考。
验证报告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关键活动,旨在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预先定义的需求和规范。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定义,验证是确保产品、系统或组件满足规定的需求的过程。
验证报告的重要性验证报告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文档,对于保证软件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验证报告的重要性:1. 确保软件质量验证报告通过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和规范,帮助团队确保软件质量。
通过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2. 减少风险通过验证报告,团队可以识别和降低系统开发和部署过程中的风险。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减少由于错误和缺陷引起的潜在风险,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3. 提供决策依据验证报告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验证结果的分析,团队可以评估软件系统的可用性、性能和安全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如系统部署、修复缺陷、更新版本等。
4. 满足法律和行业要求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如医疗、金融和航空,验证报告是满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必要条件。
验证报告提供了对软件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客观验证,确保其符合法律和行业要求,保护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常用的验证标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验证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来编写验证报告:1. IEEE 标准•IEEE 1012-2016 Standard for Software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EEE 29119 Software Testing Standard这些标准提供了关于软件验证和测试的指导和规范,可以作为验证报告编写的依据。
其覆盖的范围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错误管理等方面。
2. ISO 标准•ISO/IEC/IEEE 29119 Software Testing•ISO/IEC 25010 Systems and softwar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SQuaRE) – System and software quality modelsISO 标准提供了软件验证和测试的国际通用规范,对软件系统的质量评估和验证提供了指导。
实验方法验证报告
![实验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b307e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9.png)
实验方法验证报告背景本报告旨在验证所使用的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监测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我们将评估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可靠性。
实验方法为了验证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齐全,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准备。
2. 设定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设置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时间等。
3. 实施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法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监测和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结果、测量数值等。
5. 分析数据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6. 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方法验证报告,汇总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所进行的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实验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相符合,证明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在连续多次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的实验结果相似,说明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方法验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方法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建议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对实验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建议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以验证实验方法在各种环境下的适用性。
3. 推荐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以促进科学进步和知识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实验方法验证的报告,请参考。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生物安全密封第三方测试方法和报告
![生物安全密封第三方测试方法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668517de80d4d8d15a4f4e.png)
BIOSHIELD测试方法和报告
气密性测试是I.S.I.公司对TUTTNAUER公司的BIOSHIELD密封方法做的专业测试。
I.S.I.是一家美国/以色列的专业提供设备密封测试的服务公司。
针对BIOSHIELD测试的主要目的:
1、验证采用的密封材料、厚度、板材、弯角、螺栓螺母等达到密封要求。
2、验证密封部件:硅橡胶垫、电气连接头和机械连接头。
3、验证组装方法。
测试方法说明:
使用BIOSHIELD密封方法对只有一侧开口的封隔设施密封,同时对封隔设施内部接入各种电气和机械连接头。
密封完毕后,在箱体内注入1.2Bar(绝对压力)的NE4氦气,然后使用SNIFFER 高灵敏探测器探测是否有氦气泄漏到另一侧。
测试结论:
1、这种密封方法以及气管、电线管和蒸汽接头的密封方法经过测试是正确的。
2、采用6mm厚硅橡胶密封垫对灭菌器密封和3mm厚密封垫片对连接头密封
经证明是正确的。
后附详细的测试说明和测试报告的复印件。
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4b9c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9.png)
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国际空间站(ISS)是人类空间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宇航员居住和维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ISS结构的设计和仿真是ISS建造和维护的重要步骤。
传统的ISS结构设计和仿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效率较低,且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研究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可以提高结构设计和仿真的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为ISS的建造和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探索从要求到结构设计、仿真的全链条自动生成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 构建ISS结构自动生成框架:从ISS结构要求到结构设计、优化和仿真的全链条自动生成框架。
2. 研究ISS结构自动生成算法:包括结构形状和拓扑优化算法、结构模块化拼装算法、结构自动修复算法等。
3. 实现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基于上述算法实现ISS结构自动生成,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针对ISS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分析比较当前自动生成方法的优缺点。
2. 构建ISS结构自动生成框架,设计自动化流程,确立设计和仿真的指标。
3. 研究ISS结构自动生成算法,包括结构形状拓扑优化算法、结构模块化拼装算法、结构自动修复算法等,顺序进行研究,确立算法设计的理论基础。
4. 实现ISS结构自动生成方法,将算法实现与自动生成框架相结合,进行软件开发和集成测试,验证程序正确性和有效性。
5. 比较和评估自动生成方法与传统手动设计方法的优劣,提高ISS结构设计和仿真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预期达到如下结果:1. 构建ISS结构自动生成框架,实现从要求到结构设计、优化和仿真的全链条自动生成方法。
2. 提出结构形状拓扑优化、结构模块化拼装、结构自动修复等算法,实现ISS结构的自动化设计。
3. 实现ISS结构自动生成软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确认报告模板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确认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f2585f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3.png)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确认报告
(模板)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确认报告是根据拟验证/确认试剂说明书的要求,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性能验证指标包括最低检测限和精密度。
L检测系统。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包括采样管、核酸提取试剂、核酸提取仪、核酸扩增试剂、核酸扩增仪等。
2.最低检测限。
验证/确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ORFlab. N和E三个靶基因的最低检测限。
将标准物质用实验室使用的采样管保存液稀释至厂家声明的检测限浓度,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核酸提取和荧光PCR扩增,在质量控制达到要求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CoPieS /ml
3.精密度。
验证/确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ORFIab、N
和E三个靶基因的精密度。
验证/确认选取检测限L 5-3倍浓度水平假病毒(样本保存液稀释),按标准操作程序提取核酸和荧光PCR扩增,在质量控制达到要求基础上,计算CT值的变异系数,所得结果如下。
4.验证/确认结论
本性能验证/确认指标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最低检测限和精密度,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结果符合试剂盒声明的要求,该系统可用于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科室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实验操作人(签字):时间: 时间: 时间:。
验证实验检测报告
![验证实验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c4c7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b.png)
验证实验检测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提供对验证实验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
通过验证实验,我们对特定产品或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确保其符合预期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实验目的1. 验证产品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要求;2. 确认产品的功能是否按设计规范正常运行;3. 检验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和测试设备对产品进行验证实验:1. 性能测试:通过对产品的不同操作和使用场景进行测试,评估其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速度、精度、可靠性等指标。
性能测试:通过对产品的不同操作和使用场景进行测试,评估其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速度、精度、可靠性等指标。
2. 功能测试: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逐一验证,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成功完成预期任务。
功能测试: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逐一验证,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成功完成预期任务。
3. 稳定性测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产品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评估其在连续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性测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产品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评估其在连续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产品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情况,评估其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的可靠性和性能表现。
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产品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情况,评估其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的可靠性和性能表现。
检测结果根据验证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技术要求,达到或超过预期标准。
2. 产品的各项功能正常,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3. 在稳定性测试中,产品表现良好,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
4. 可靠性测试显示,产品在各种环境和使用条件下,均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操作。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产品已经成功通过验证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 推荐将产品投入市场,并继续监测和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验证报告的格式及范文
![验证报告的格式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432a3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7.png)
验证报告的格式及范文验证报告是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检验、测试、核实等方式进行实证并得出结论的报告。
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产品质量管理、科学研究、技术监控、数据分析等。
下面将介绍验证报告的格式及范文。
一、验证报告的格式1. 报告封面:包括报告名称、编码、制作日期、验证日期、验证人员、受验证人员、单位等信息。
2. 验证目的:介绍验证的目标、原因、背景等信息。
3. 验证方法:详细说明验证的方法、步骤、过程,并附上相应的数据、图表等。
4. 验证结果:根据验证方法得出的结果、数据等信息,对验证对象进行结论、分析、总结等。
5. 验证结论:根据验证结果得出的结论,对验证对象的质量、性能等进行评价。
6. 参考文献:列出验证报告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7. 附录:根据需要,对验证报告进行补充说明。
二、验证报告的范文报告名称:产品性能验证报告报告编码:20210101制作日期:2021年1月1日验证日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验证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受验证人员:某公司产品部单位:某检测中心验证目的:为了验证某公司生产的A型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及发现潜在问题。
验证方法:1. 制定验证计划,包括验证时间、地点、人员、工具等。
2. 对A型产品进行样品选取,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检验测试。
3. 对A型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防水性能等。
4. 对A型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尺寸、颜色、材料等。
验证结果:1. 样品检验测试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A型产品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防水性能等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A型产品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验证结论:A型产品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存在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GB/T 2912.1-2009《塑料鞋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GB/T 3903.1-2019《橡胶和塑料鞋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2912.2-2009《塑料鞋材料防水性能试验方法》附录:A型产品各项指标检验测试数据表格。
ISO15189实验室认可性能验证方案报告
![ISO15189实验室认可性能验证方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4cc96e6294dd88d1d26b21.png)
医学实验室ISO 15189认可性能验证实验方案为了满足目前医学实验室认可的需求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方案。
适用于强生VITROS产品的试验项目的性能验证,包括V250/V350/V950/FS5.1//V3600/V5600上所能开展的所有定性检测项目。
本方案从准确度、精密度、参考围、线性围以及方法学比对5个方面对各个试验项目进行评价。
一、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的接近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
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表示。
可以分别评价连续精密度(批精密度)、重复性不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包括批间、日间精密度等)和再现性精密度。
本方案采用批和天间两种方法对各个试验项目的精密度进行评价。
全部实验过程使用同批号试剂和质控品,并且保证检测当日质控在控。
1、批精密度(连续精密度):方法:在检测患者标本过程中,连续运行高低水平质控品各20次,记录检测结果。
计算批精密度的CV值和SD值。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
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4以,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2、天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方法:同样使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若需复溶冻干质控品做实验,要注意选择产品的稳定性和瓶间差。
要严格控制每次复溶冻干品时的操作手法。
连续测试20天,每天检测1次。
在次过程中不能更换试剂批号及质控品批号,是否需要重新定标则取决于实验室。
测试完成后记录检测结果。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 计算天间的SD及CV值,并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
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
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ec11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9.png)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1. 引言在数据分析领域,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将介绍分析方法验证的步骤和思路,并提供一套基本的分析方法验证流程,以帮助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更好地验证他们所使用的方法。
2. 步骤2.1 确定验证目标首先,需要明确验证的目标是什么。
这可以是分析方法中的某个具体步骤,也可以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明确验证目标有助于我们设计验证实验和选择验证指标。
2.2 设计验证实验在设计验证实验时,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即使是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验证,也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来减少干扰因素,从而更好地评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2.3 收集数据根据验证目标和设计的实验方案,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验证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2.4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实际的分析方法验证之前,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特征选择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5 应用分析方法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验证目标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并应用到预处理后的数据中。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2.6 分析结果评估根据验证目标,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包括比较分析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或者比较不同分析方法在同一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等。
2.7 结果解释和总结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
如果验证目标是某个具体步骤,则可以根据验证结果对该步骤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如果验证目标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则可以总结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思考导向在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时,我们应该保持以下几点思考导向:3.1 科学性验证过程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严格控制变量,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2 客观性验证过程应该尽可能客观,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方法验证报告范文
![方法验证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9a4e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6.png)
方法验证报告范文一、引言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其中一方法进行了验证。
通过对该方法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测试,我们旨在评估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本报告将详细说明我们验证的方法、验证的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二、方法描述我们验证的方法是XXX方法。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XXX领域,其主要目的是XXX。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XXX。
在进行验证前,我们阅读了相关文献和现有的研究,了解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潜在局限性。
三、验证步骤1.设计实验方案:我们根据该方法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
这包括实验的目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实验的步骤和流程等。
2.数据采集:我们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通过测量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确保实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准确、完整和可信。
3.数据分析: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表的绘制和模型的建立等。
我们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实验目标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4.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我们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以确定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验证实验中,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XXX。
实验数据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可以归因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误差的存在。
2.实验结果还显示,该方法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较高。
我们通过对重复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结果的变异较小,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
3.我们还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一些方面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验证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XXX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我们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卓顶精文】ISO体系性能验证报告模版-EP15.doc
![【卓顶精文】ISO体系性能验证报告模版-EP15.doc](https://img.taocdn.com/s3/m/79737b7dfe4733687e21aa9a.png)
XX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性能验证1 目的验证AST检测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满足客户需求。
2 材料2.1 仪器日本TOSHIBA公司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2 试剂 XXXXAST(速率法)试剂,朗道多项生化校准品水平2、BIO-RAD质控品水平1、水平2。
3 方法3.1 精密度参考EP15-A《用户对精密度和准确性能的核实实验-批准指南》;允许总误差参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采用2个浓度的样本(质控物),每天分析1批,每批对2个浓度样本重复测定4次,连续测定5天。
统计数据,计算批内精密度(Sr)和实验室内精密度(总精密度)(Sl),进一步计算批内CV(%)、总CV(%),与允许范围比较,判断验证是否通过。
项目名称/单位AST/ U/L检测设备/编号TBA-120FR/SWE-CH-001检测试剂/批号XXXX AST试剂A2015006校准品/批号RANDOX CAL2350-1004UN质控品/批号BIO-RAD 14481检测方法速率法分析物浓度浓度水平①厂家声称精密度值U/L 批内10 实验室内10 CV(%)批内5% 实验室内5% 第1批第2批第3批第4批第5批日期/操作人员第一次测量(1x) 34.8 33.8 34.9 35.1 33.9 第二次测量(2x) 34.6 33.6 36.9 34.1 33.7 第三次测量(3x) 34.2 35.0 35.6 35.1 35.3 第四次测量(4x) 35.2 33.6 35.6 35.4 34.6 天内均值34.70 34.00 35.75 34.93 34.38 总均值34.75S批内0.42 0.67 0.83 0.57 0.73 S实验室内(总)0.87批内CV(%) 1.20% 1.98% 2.33% 1.63% 2.12% 总CV(%) 2.51%结论:TBA-120FR 所测项目 AST批内精密度、实验室内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浮物测定的方法验证报告
1.本方法依据参照:GB11901-89(重量法)
2.测定方法原理
用 m滤膜过滤水样,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经103~105℃烘干后得到SS含量。
3.仪器
、烘箱
、分析天平
、干燥器
、孔径为μm滤膜、直径45~60mm。
、玻璃漏斗
、真空泵
、内径为30-50㎜称量瓶
、无齿扁嘴镊子
、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4.测定步骤
用无齿扁嘴镊子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2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
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 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去除痕量水分。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SS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2h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为止。
5.计算:
悬浮固体(mg/L)= [(A-B)×1000×1000]/V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
6.讨论
方法适应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废水中SS的测试。
精密度(重复性)的讨论。
重复性:实验室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浓度水平样品取样7次测试,用所得结果的标准偏差(RSD)来表示其精密度;RSD≤5%符合要求。
结论以上各项的讨论均符合要求,即表明方法满足本实验室检测需求,确认予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