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答案)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土壤微生物的代表——细菌在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包括尿素的分解。
尿素是一种有机氮化合物,很多植物都会把尿素当作氮素的主要来源。
但是,尿素很容易被细菌分解成为氨气,因此,如果过量的尿素进入土壤,细菌可能会分解尿素而产生氨气,而氨气毒性较强,可能对于周围的生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有助于深入了解尿素分解的生态机理,从而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利用培养基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分离单种菌株。
2.利用计数法确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群落的数量。
3.了解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群落的形态特征和特点。
三、实验步骤1.尿素培养基制备:将1000ml蒸馏水与20g尿素、0.5g葡萄糖、0.1g磷酸氢二钾、0.2g酵母提取物、0.1g镁硫酸钾、0.5g氯化钠、0.5g硫酸铵、15g琼脂、适量pH指示剂溶解在一起,灭菌后即可得到尿素培养基。
2.样品制备:取10g土壤样品加入稀溶液后混合均匀,再经过过滤器过滤掉大颗粒,得到土壤浸液样品。
3.单种菌株筛选:将土壤浸液样品接种到尿素培养基中,在28℃下培养2-3天。
筛选到单种菌株后,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特点,然后进行相应的鉴定。
4.计数法:将稀溶液进行逐步稀释,然后取稀释液的适量体积接种在尿素培养基上,在28℃下培养2-3天,根据菌落数确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尿素培养基的筛选,共分离出5种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了表征与鉴定。
通过计数法,成功地计算出了土壤中的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群落种类多样,数量较多,这对于土壤中尿素分解的生态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该实验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进行。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Word版含答案.pdf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习目标:1.明确用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选择的原理。
(重点) 2.学会统计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重点) 3.能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难点)1.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的思路①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ⅰ依据: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ⅱ实例:PCR 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 DNA 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 细菌中提取出来的。
②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ⅰ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ⅱ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a .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b .实例:选择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2)统计菌落数目①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ⅰ原理{a.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b.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ⅱ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 。
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代表稀释倍数。
ⅲ注意事项a.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三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
b.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c.设置对照: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②其他方法: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2.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1)实验设计①土壤取样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的土壤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3~8 cm的土壤层取样。
高中生物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用 课题2 土壤中分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选择题1.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B.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解析] 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2.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B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D.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酞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解析] 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应该先加入尿素作为分解尿素菌的唯一氮源,分解尿素菌合成的脲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呈碱性;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指示剂将变为红色。
3.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 D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解析] 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计数中除土壤取样外,其余均需要无菌操作。
4.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C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解析] 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A错误;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可能会造成污染,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B错误;该培养基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不能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在其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该操作对实验影响最大,C正确;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可能会造成污染,但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D错误。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1同步检测:专题2.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理一理判一判1.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细菌,也能计数。
(√)3.平板划线法只能纯化细菌,不能计数。
(√)4.从土壤中取样时,土层越浅越好。
(×)5.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稀释倍数越大越好。
(×)6.测定不同微生物数量时,接种的土壤悬浮液的稀释度相同。
(×) 7.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8.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9.可用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对筛选出的尿素分解菌作进一步鉴定。
(√)悟一悟1.可利用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并且使该营养物质成为培养基中某类基本营养物质的唯一供给者,如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就将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2.可利用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菌物质,经培养后,其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而该分离对象却可大量增殖,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本身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因此一般用来统计总菌数。
但是,通过一定的辅助处理,可以实现活菌计数,如在计数前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可以通过统计无色细胞的个数来进行活菌数的统计。
4.对照实验中除测试因素(自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要保证和实验组相同且适宜,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5.在培养基制作和保存过程中,都易出现培养基被污染、样品被污染等情况,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设置空白对照或相互对照。
感悟体会: 练一练1.[2019·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月考]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的培养基中的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A.空白对照B.条件对照C.相互对照D.标准对照解析:生物实验中的实验可以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等。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3.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各位同学选取的是同一种土样,统计的结 果应该接近。如果结果相差太远,则需要从各项操 作过程中去分析、寻找可能的原因。
六、课 题 延 伸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
鉴定的原理: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
的pH升高。 鉴定方法: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 示剂,利用此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培养基 的颜色变化。
三、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 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培养基混有 其它氮源。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 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接种其它菌种,看是否 有菌落的出现,验证培养基是否混有其它氮源。另一种 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 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1.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 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 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 菌落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 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Leabharlann 2.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 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 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2.分析该配方的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筛选 作用?如果有,又是如何进行筛选的?
有筛选作用,它的氮源只含有尿素,只有能合 成分解尿素的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
二、 统计菌落数目
原理
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 菌数。
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 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 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恰当的稀释 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 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 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 ~300的平板进行 计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培优练习: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含解析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A.鉴别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解析]:选择培养基可选择目标微生物,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答案]:C2.测定土壤中某细菌和真菌数量的过程中,和真菌相比,细菌需要选用稀释倍数更高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的原因是()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在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解析]:在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所以为了确保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平板,测定细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答案]:C3.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只有尿素这一种氮源。
此外,培养基中还应含有碳源。
[答案]:A4.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C.重量法D.比浊法[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存的情况下将细菌个体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并可根据菌落数测定出样品活菌数,故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测定样品活菌数。
直接计数法计得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
[答案]:A5.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法;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课题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检测练习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基础巩固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A.鉴别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解析:选择培养基可选择目标微生物,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答案:C2测定土壤中某细菌和真菌数量的过程中,和真菌相比,细菌需要选用稀释倍数更高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的原因是()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在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解析:在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所以为了确保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平板,测定细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答案:C3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只有尿素这一种氮源。
此外,培养基中还应含有碳源。
答案:A4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C.重量法D.比浊法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存的情况下将细菌个体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并可根据菌落数测定出样品活菌数,故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测定样品活菌数。
直接计数法计得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
答案:A5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法;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计数: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取同一 稀释度 下的3个平 板进行计数,求出 平均值 ,并根据所对应的 稀释度计算出 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2.菌种鉴定 (1)原理: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 使培养基的碱性 增强。 (2)方法:在以 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 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 红 ,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
圆褐固氮菌生活于土壤中,能以氮气作为氮源。请探 讨、交流实验室分离圆褐固氮菌的方法。
提示:配制无氮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
[跟随名师·解疑难] 1.选择培养基的类型及作用 (1)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如加入青霉素可以 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 萄球菌。这里的加入指的是在培养基的培养成分的基础上 加入。 (2)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如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 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 上生存。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 具有分离效果。 (3)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 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自读教材·夯基础]
1.实验设计流程
1土壤①土壤要求:富含有机质,pH接近中性且潮湿
取样
②取样部位:距地表约3~8
cm的土壤层
①稀释原因:样品的稀释程度直接影响
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
2样品稀释②稀释标准: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
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便于计数
①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 3培养与观察不②同观的察培:养每温隔度24和h统培计养一时次间菌落数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 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 但统计结果往往比活菌数目低。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预习效果检测 解析版

4.下列不属于菌种计数方法的是()
A.平板划线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
C.镜检法D.滤膜法
答案A
解析平板划线法可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不能用于计数,A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镜检法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B、C正确;滤膜法常用于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通常是将已知体积的水样过滤后,将滤膜放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D正确。
答案B
解析由于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在进行分离与计数时,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稀释度分别进行涂布,A错误;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105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B正确;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104倍稀释,C错误;当第一次测量某种细菌的数量,可将稀释的范围放宽点,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D错误。
①土样不同②培养基被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A同学比其他同学所得的实验结果的数据大许多,可能是由于选取的土样不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中培养基被污染,也可能是操作失误造成的,如所配制的培养基中混入其他含氮物质、稀释度不够准确等。
12.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3)在实验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和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吸管需要灭菌,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
(4)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10.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③菌落的多少
④隆起程度⑤颜色⑥有无荚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基础知பைடு நூலகம்:
(一)筛选菌株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葡萄糖
0.2g 10.0g
尿素 琼脂
选择培养基
1.0g 15.0g
培养基配方
思 考: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吗?如果 具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只有能够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
• 2.提示: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 物,其中也包括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由于 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 会死亡,因此分离其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 物除了需要准备选择培养基外,还应参照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分析P22实例:
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你认 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吗?如果需要,如 何改进?
第一位同学没有重复实验(至少涂布3个平板),结 果不具有说服力。
第二位同学有重复实验,但结果不一致(误差较 大),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需要重 新实验。
【例1】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
1、酚红培养基: 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 原理:脲酶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培养基碱性增
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 2、伊红—美蓝培养基: 鉴定大肠杆菌。 原理:代谢产物与伊红-美蓝结合→菌落呈黑
色。
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大肠杆菌呈黑色中心 ,有或无金属光泽
本课题知识小结:
课后练习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2)活菌计数法——统计菌落数目
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 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高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及答案教案

高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及答案教案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要点展示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能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
要点突破一、理论基础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或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和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3)配制选择培养基的依据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
例如,培养基中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的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统计菌落数目(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和。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当样品的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此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直接计数。
3.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
例如为了排除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了,需以培养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二、实验设计关于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取样: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
应先 3 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中。
2.制备:准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3.微生物的与观察将10g土样加入盛有9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体积为250 mL),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转移至盛有的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将土样以1、101、102……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并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进行平板涂布操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案含解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1)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 )×M 。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
③统计方法: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可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5.鉴定分解尿素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依据是否变红进行判断。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3.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的土壤取样。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土壤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就是一类非常特殊且具有重要功能的微生物。
尿素是一种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作为氮肥。
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和利用尿素,需要经过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其转化为氨等植物能够吸收的形式。
因此,研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分离和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首先需要采集合适的土壤样本。
我们通常会选择那些长期施用尿素肥料的农田、花园或者草地的土壤。
在采样时,需要使用无菌的工具,如无菌铲或者无菌勺,从不同的地点和深度采集土壤,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无菌的塑料袋中,并尽快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
回到实验室后,第一步是制备培养基。
用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通常是选择培养基,其中含有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
除此之外,还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以及琼脂作为凝固剂。
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杂菌的污染。
接下来,将土壤样本进行稀释。
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目的是将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散开来,以便能够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的菌落。
我们可以使用无菌水对土壤样本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比如 10 倍、100 倍、1000 倍等。
稀释的程度要根据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实验的要求来确定。
然后,将稀释后的土壤溶液涂布在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使用无菌的涂布棒,将溶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
涂布完成后,将培养基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所分离的细菌的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温度在 30℃至 37℃之间,培养时间为2 至 3 天。
在培养的过程中,分解尿素的细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
选修1_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训练案及答案

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选修1 训练案一、选择题:1.(2011年松原高二检测)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 ) 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肽酶2.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惟一氮源),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 )A.选择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半固体培养基3.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
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4.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6.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菌落B.细菌形态C.细菌体积D.细菌结构7.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8.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 s~10 s再用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9.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后,指示剂的颜色是( )A.蓝色B.红色C.黑色D.棕色10.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 )A.鉴别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11.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12.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生存环境的是( )A.土壤深层B.人或动物体内寄生C.真空D.池塘淤泥13.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14.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B.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C.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15.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氮源只含尿素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A.空白对照B.标准对照C.相互对照D.条件对照二、填空题:1.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 的细菌(“目的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2讲 微生物的利用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第42讲微生物的利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3)种类: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2.无菌技术(1)含义: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①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②倒平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a.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丙→乙→甲→丁。
b.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
c.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才能进行。
(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①纯化培养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是接种。
③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系列稀释操作(如下图所示):涂布平板操作(如下图所示):(3)菌种的保存方法①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②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2)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3)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时,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4)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5)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特殊的物质( √)(6)下图中甲为平板划线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乙为操作的结果:①每一次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灼烧( √)②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第一次划线的末端( ×)(7)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只要稀释度足够高,就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思考:(1)获得图A效果和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提示获得效果A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效果B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_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类微生物,在0~5 ℃可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一般在30 ℃左右。
下列关于耐冷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耐冷菌参与代谢的酶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B.不同取样地点相比较,北方寒冷地区水土中较易分离出耐冷菌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适温度,自变量应为温度,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D.分离纯化耐冷菌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丢弃2.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原因是()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4.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不可能有()A.土样不同B.培养基污染C.操作失误D.没有设置对照5.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①涂布平板法②重量法③直接计数法④比浊法⑤生理指标法⑥膜过滤法A.①②③⑥B.③④⑤⑥C.① D.①③6.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在某稀释浓度下某同学做了若干个平板并统计每个平板的菌落数,最接近样品中菌株数真实值的是()A.菌落数量最多的平板 B.菌落数量最少的平板C.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 D.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7.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8.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霉菌一般在25~28 ℃的温度下培养3~4 dB.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培养的温度和时间不同C.测定真菌数量,一般选用103、104、105倍稀释D.微生物培养要注意无菌操作9.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10.本课题以土壤中的细菌为研究对象,要达到的目的是()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②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氨的细菌③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④统计所取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11.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A.加尿素、加琼脂、不加葡萄糖、加硝酸盐B.不加尿素、加琼脂、加葡萄糖、加硝酸盐C.加尿素、加琼脂、加葡萄糖、不加硝酸盐D.不加尿素、不加琼脂、加葡萄糖、加硝酸盐12.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基础知识
1.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能,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 ,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脲酶。
2.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3.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除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4.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 1 个活菌。
通过统计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5.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来表示。
6.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7.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实验组。
二、实验设计
%
1.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
$
3.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约70%~90%为细菌。
4.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
5.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和时间。
细菌一般在30~37℃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培养5~7d,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6.菌落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方面。
7.实验过程
1)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2)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10g。
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3)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4)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等。
5)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事先制订计划。
!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1.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
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
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巩固练习
1.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选择培养基,其成分中一定有(A)
①尿素②有机氮化合物③无机盐④有机碳化合物⑤水⑥无机碳化合物
A (1)(3)(4)(5)B(2)(3)(4)(5)C (1)(3)(5)(6)D(2)(3)(5)(6)
2.可用于菌落数目统计的培养基是(A )
A 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天然培养基
`
3.产生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C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4.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B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 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D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5.右表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 为简单培养,UVXYZ代
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哪一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C)
A. U
6培养基中浓度过高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因是(B)
A含热量太多 B 会使微生物失水
C 导致微生物休眠D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比例失衡
7.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①菌落
大小②菌落形状⑶菌落的隆起程度④菌落的颜色⑤菌落的透明度( D )
A(1)(2)(3)B(2)(3)(4)C(1)(3)(4)D(1)(2)(3)
(4)(5)
8.某同学在10、100、1000倍稀释液的平均菌落数为2760、295、46,则菌落总数为( C)
@
A 27600
B 29500
C 46000
D 37750
9.下列氮肥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是(1)硝酸盐(2)尿素(3)磷酸二氢氨(4) 氨( B)
A (1)(2)(3)(4) B(1)(3)(4) C (2)(3)(4) D (1)(3)
10.将某种细菌接种到彻底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得到(D)
A 无一定形态的群体
B 菌丝C单个细菌D菌落
11.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
A.空白对照B.标准对照C.相互对照D.条件对照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
从实
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
12. 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
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C)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
13.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C)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14. 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
,
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15. 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A)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s~10s再用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16. 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
生存环境的是(C)
A.土壤深层B.人或动物体内寄生C.真空D.池塘淤泥
17.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D)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8.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氮源只含尿素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
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
属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