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声音与意境的美学呈现
所谓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和手段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世界音乐美学中成为公认的精致优雅音乐。
究其根源,这是与中国文化所形成独特的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呈现出的特殊性,与西方审美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
中国传统音乐中其审美取向与西方音乐的音色厚重、表现力强、追求戏剧性冲突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简练、音色含蓄、淡泊、不渲染为主要特征,在艺术表现中,更多地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
在内容上,受道德因素支配,注重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以平淡天真、幽静深远,空灵传神为艺术目标。
本文就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审美特征来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使表演者和广大听众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热爱中国本土文化艺术,为弘扬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而努力。
一、“中和”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核心思想“中和”审美也称“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凝聚,中国远古先民把自己与宇宙天地视为一体,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并在天地的相和中求得生存幸福,滋生了以和为美的思想观。
儒家从中推出“中和”之美。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人人相和,天人合一,社会大同。
“中和”审美常被作为是中国古典美的理想来描述,贯穿于中国各门类艺术中。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国语·郑语》载: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说明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
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
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
“乐者,天地之和也”。
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语言文字的节奏美和韵律感在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通过其特有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语言文字的音韵特征可以与音乐的旋律相呼应,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例如,在中国古典音乐和舞蹈中,通过运用汉字的韵律和五音的律动,将音乐、舞蹈和诗歌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次,语言文字的音节变化和语调起伏可以与舞蹈的动感相契合,使舞者的动作更加炫目有力。
比如,在印度的卡塔克舞中,舞者会根据歌词的语调变化,展现出精准的脚步和迅猛的身体转动,使观众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二、语言文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语言文字具有表达情感和塑造意境的独特能力,在音乐和舞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通过歌词和舞蹈编排,语言文字可以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内核,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义。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歌词的表达往往与舞蹈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让观众在听歌和看舞的同时,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为音乐和舞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在古典芭蕾舞中,通过舞者身体的优美姿态和舞剧的诗意剧情,将语言文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三、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作用。
首先,语言文字可以反映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音乐和舞蹈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情感,成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为音乐和舞蹈注入新的血液。
比如,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歌手和舞者常常通过创新的歌词写作和舞蹈编排,推陈出新,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通过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为音乐和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云南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
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这里的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熏陶下,云南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凸显出美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一、多样的民族特色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25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艺术,这种多样性在云南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比如彝族的芦笙、哈尼族的侗歌、傣族的原生态音乐等,都展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而在这种多样性的基础上,云南民族音乐又形成了一种民族融合的审美特征。
在演出和创作中,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新的音乐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云南民族音乐的审美,也加深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多元共存的美学艺术特征。
二、原生态的自然美云南民族音乐注重表现自然界的和谐美,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美审美特征。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常常以自然景色、动植物、天象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反映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例如一些傣族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热带雨林、水稻田园、花鸟昆虫的真挚情感,通过音乐来呈现出大自然的原生态美。
云南民族音乐中还充满了原始的朴实情感和自然的生命力。
其音乐风格简洁、直接、质朴,没有经过过多的加工和渲染,展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审美特征。
这种审美特征与当代高度商业化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美的享受。
三、独特的音乐形式云南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音乐形式上。
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对音乐创作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丘陵起伏、河流纵横的自然环境中,云南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山歌、舞曲、器乐等,这些音乐形式在表现审美特征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浅析山东民歌《包楞调》的美学意义
浅析山东民歌《包楞调》的美学意义作者:李一鸣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4期摘要:《包楞调》是流行在山东成武地区的民间歌曲,从文化背景与传承发展、词曲、演唱三个方面综合体现了山东民间小调的美学特征。
从历史文化背景与传承发展方面看,背景底蕴丰厚,经过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词曲方面看,极具地域风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从歌曲的演唱方面看,体现出了方言特色美与音色美、咬字美和拖腔美的特点。
关键词:山东民歌;《包楞调》;曲调风格;地域语言风格;美学意义前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大地上,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音乐遗产。
各地的民歌是随着生活而产生的,在这些民歌中,又蕴含了各种生活哲理。
山东民歌在几千年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活跃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山东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人,体会山东的风格特色。
本文以山东菏泽成武民歌《包楞调》为例,将山东民歌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进行粗浅分析。
一、《包楞调》的来源山东民歌《包楞调》是来源于菏泽市成武地区的民间歌曲。
在历史上,成武寺庙很多,而拜佛念经者以中年妇女居多,每逢庙会,这些妇女会在庙前“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另一头为了平衡而悬挂一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
后来这种形式被改成一头是个莲花盆,一头是个用布或绢做的大鲤鱼,担子用半寸宽的5尺多长的竹片制成,光滑而有弹性。
也有的用手抚着莲花盆,招来众人围观,边舞边唱小曲。
唱词有的来自佛经、孝经、民间故事等。
”这种形式被称作“担经”。
本文所说的《包楞调》就是其中的一首,后被演绎成多种版本一直流传至今并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采集这首民间小调时还颇费了些周折。
当年,他在大田集乡小程楼村听说有一个名叫周金英的民间艺人会唱小曲,便登门拜访,希望能有所收获,周金英却不承认自己会唱这首小曲,后来经过启发和交谈,才引导出《包楞调》。
简析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含义
简析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含义1. 引言1.1 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含义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是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音乐形式,融合了隐藏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通过声乐作品,隐藏族艺术家们传达着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出隐藏族独特的审美情感和美学追求。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隐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隐藏族声乐作品通过独特的音韵和旋律,向人们展示了隐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隐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隐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含义不仅体现了隐藏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颖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隐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上,更体现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享受和理解隐藏族文化的途径。
2. 正文2.1 声乐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观念声乐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观念在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审美观念是指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内涵和意义。
在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中,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在简枢隐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声乐作品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作品中常常融入自然界的元素,如山水、花草等,以此展现简枢隐藏族人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的美感和敬畏之情。
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
审美观念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
在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中,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含义深刻,歌手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能够深深打动听众,引起共鸣。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不仅体现了简枢隐藏族人民的深情厚意,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文化和语言的情感连接。
简枢隐藏族声乐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是独具特色的,既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又强调情感表达和共鸣。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民族音乐的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民族音乐的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在科技与文化全球化大融合的潮流冲击中的中国学校教育,又一次面临着民族精神教育需求的召唤,一个有关民族文化生存与进展的重大命题摆在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面前:以民族文化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就成为理性的选择。
新教改中大力提倡人文思想的教育,从中学校的艺术课到高等教育的通识课中的音乐观赏,这其中民族音乐文化就是其必不行少的教育手段之一。
民族音乐的现代反思下的理性选择长期以来,我们所说的民族音乐是指中华民族在过往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
面对这类音乐文化进行反思,又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月以后,特别明显的文化和社会思潮。
我们可以看出在一系列的文化反思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也有诸多的确定,其中也不乏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消极负面因素进行理性的清理,以求厘清传统音乐文化对民族历史前进的阻碍所在。
以今日的眼光回头看前段时间的民族音乐舞台,不论是对其精华的确定,还是对其负面因素的清理,目的都不是为了单纯地继承和批判,而是为了把事实上不行能割裂的传统音乐文化分析梳理之后,使其中大部分得以连续,并制造出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在全球文化浪潮的威逼下。
民族音乐文化的连续生存及与之相关联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消失了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更促使我们对反思后消失的新形式的民族音乐形式作出新的冷静而理性的选择。
那新奇的表现形式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民族音乐的流行化。
是一个让人期盼又彷徨的命题。
毕竟是坚持传统特色,还是尝试流行化改革?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我们不仅要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在培育我们下一代民族精神时的重要意义,坚决一个基本立场。
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连续民族文化命脉,制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我们还必需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讨论,扩大民族音乐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机会,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大众传媒和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传达给我们的受教育者。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美学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在表现中文化精神、艺术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
其美学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音乐形式和演奏技艺具有丰富的符号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可以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哲学、宗教、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2.艺术性: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构成、和声、节奏和乐曲的情感表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律美和音乐美学价值。
在音乐演绎中,表现出音乐的形态、色彩和内涵,同时呈现出音乐艺术的律动、情感与意境。
3.情感交流:中国传统音乐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情感交流的特点。
在音乐演奏和欣赏中,乐曲的美妙旋律使人陶醉,表现出人类情感和情感交流的美学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记忆的载体。
它具有极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与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与情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方式,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传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点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上。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不同乐器的音色各具特点,如琵琶的悠扬、二胡的婉转、笛子的清脆等,通过乐器的不同选择和演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多变,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传统音乐中常常使用的音阶包括五声、六声、七声等,这些音阶的变化和运用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也是其美学特点之一。
传统音乐中的节奏常常是自由而富有韵律感的,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转换,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表达是其最核心的特点之一。
中国人注重情感的表达,传统音乐正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常通过音乐的旋律、音色、节奏等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悲壮的音乐旋律可以表达出悲痛和伤感,欢快的音乐旋律可以表达出喜悦和欢乐。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常常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比如,有些音乐作品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景色和声音的赞美,有些音乐作品则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和情感表达也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注重内敛和含蓄,这种思维方式也体现在传统音乐中。
传统音乐往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音乐形式来表达情感,而不是通过直接的言语来表达。
这种内敛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具有韵味和深度。
此外,中国人注重和谐和平衡,传统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的变化都是为了达到和谐和平衡的效果。
这种和谐和平衡的表达方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浅谈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
浅谈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音乐与舞蹈学院13级音乐学叶榕130501087 音乐美学融合了美学和音乐学两门学科的精髓,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美学涵养,又具有音乐学丰富的只是内涵和分析方法。
音乐美学在中国具有优良传统,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关注音乐在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美学的教育更是能够提高我们学生的美学修养和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起到综合效应和融汇贯通的作用。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音乐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首先音乐美学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学习音乐美学还有助于提高音乐学生的美学修养丰富理论知识,否则我们总是自认自己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可是却连音乐具体是什么都不知道,除了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就只是肤浅的学习音乐是根本不够的。
不管怎样都应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有思想、有修养、有品味、富于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真正了解音乐艺术的综合。
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就在与培养这样的人。
学习音乐美学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如音乐表演者们学习了音乐美学则可以对自己表演的作品进行严格的审视,总而发现许多不一样的看法,产生越来越进步的表演技巧完善自身的表演理念,也能够使原有的表演作品更带有自身的味道,使得观众欣赏到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以至于对美产生新的认识和看法,反而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之类的现象。
学习音乐美学让我们变得有思想有品味且富有想象力。
音乐不仅是声音、情感的艺术,更是一种心态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传播文化的特殊载体。
浅谈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
文 \ 王鑫
摘
要 :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艮族音乐中舍有丰富的姜学意≈,奉 主
要从 标 题 美 、 内 容 美 旋 律 美 思 想 美四 个 方 自对 民族 音 乐语 言 的 美 进 行剖 析 ,从
鉴 赏 民 族 音 乐语 言 中 所 蕴 舍 的 美 学 意
验
一
的描绘性
涵 盖 着 标题 音 乐 精 神 内 涵 的美 这 种 描绘 性 总
是 结 合着 抒 发 人 的心 理 感 受 与 思 想情 感 作 为 一 种衬 托 来 突出音乐作品着力抒发的心理感受。
=.情态羹 ( 内窖羹) 民族 音 乐 除 了 伴 奏 时用 的 固 定 的 板 式和 套 曲 之 外 大
来说
标 题 的作 用 是 描绘 音 乐 的 内 容 形象 和 效 果 这就 对
标 题 有 了较 高 水 平 的 要 求 诗 话 文 化 的 影 响 民 乐 的标 题 如 诗 一 般 优 美
有 的从 诗 中而 来 渔舟唱晚 如 《渔舟 唱 晚》 出 自王勃 的 《滕王 阁序 》 . 雁 阵 惊 寒 . 声断 衡 阳 之 浦 。 口 自穷彭 蠡 之 滨
各 成 一 曲 。 它们 具 有 一 定
中 所蕴 含 的 不 仅仅 是 具 有 中 华 民族 气 息 的旋 律 还 有 中国 古 代哲 学 中 的 仁道 智 慧 以 及 博 大精 浑 的 美 学意 义 中国 的 传 统 民 乐 中所 蕴 含 的 这 些 美 可 通 过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来 体
是 为 内容 服 务 的 甚 至 许 多 标 题都 是 从 内容 中孕 育 出 来 。 标题 的 意 义 在于 向 听 众提 示 作 曲 家 的 总 的构 思 表 明 作 品 与现 实 生 活 的联 系 而 内容 贝 是 进 一 步 的解 释 描 述 情 甚 至 是 升 华 标 题 的意 义 此 类 的 作 品 有 古 筝 曲 《寒 鸦 戏 水》 它 着 意 刻 画 鱼 鹰 徘徊 追 逐 嬉 戏 于 水 天 一 色 碧 波 荡 漾 之 间 的情 境 。《出 抒
浅谈民族音乐衬词语言的艺术美
动相关 的 , 了统一 意志 、 为 协调 动作 、 减 内心感情 的各种 民歌 : 田歌”“ 如“ 、樵歌” 、 “ 渔歌” “ 、狩歌” “ 、牧歌 ”“ 、夯歌” “ 、春歌” 、 生活相关 , 它抒 发 了劳动者 的爱憎情怀 。
更 多 的 是 伴 随 着 劳 动 的 节 奏 表 现 出 了 劳
一
地描绘和表现 出这种 劳动的情趣 与生活
的气 息 ,给 人 带 来 一 种 劳 动 与 生 活 的情
形式 。自它诞 生起 , 管 是 原 始 趣美感 , 不 使人感到赏心悦 目。
个重要 内涵 。 民歌 中 的 “ 词 ” 主 要 用 来 体 现 和 衬 ,
杭唷” 还是 当今声乐 演唱的高 . 及声乐形式 的异彩纷呈 ,它始
共同创造 了“ 衬词 ” 言的艺术 美。 语
一
东北 民歌《 小看 戏》 是一首 五句体乐
段 , 三个乐句 构成 了 “ 、 、 ” 前 起 开 合 的逻
辑发展 . 四乐句在第 二乐句材料上 , 的 生活 情 趣 美 衬 语
生活情趣 。是 指生 活情感与生 活趣 味。任何艺 术作 品都是 以反映社会生活 、 反 映劳 动人 民的思想 情感 为题 材 的 , 民 中反映的产物 。民歌伴 随着劳动人 民的 歌” “ 、举大木者呼 呀许” “ 筑役夫歌 以 、板
终 是 围 绕 着 民族 语 言 的 美 化 与 情 意真挚 的演 唱风格 , 给我 们一 种鲜 你仔 细品味 , 带 细心去体验时 。 才会感觉 到
… … …
跳 把一 生产 实践 与 生 活 实践 , 古 人劳 役 必 讴 律线条 、 进的旋法特点 巧妙结合 , “
个姑娘为 了去看戏 而精心打扮 的俊 俏模 样给形象地描绘 出来 ,使歌 曲增 添 了许 多风趣 、 幽默的情调 , 给人们也带来 了一 三 、衬词” “ 语言艺术的演 唱韵 味美 在 民族 的歌 唱艺术 中 , 非常 注 重演 润 、 美 。“ ” 中国传统 的美学 中, 甜 韵 在 具 有很高 的审 美地 位 , 被认 为是最 高 审美 范畴 。“ 有韵 则生 , 无韵则 死 ; 有韵 则雅 ,
浅谈民族声乐美学原则和七字标准理论对民族声乐演唱者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Music and dance<音乐与舞蹈浅谈民族声乐美学原则和七字标准理论对民族声乐演唱者审美意识的重要性蒋占武(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615400)【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民族声乐艺术经过搜集、整理、沉淀,经历漫长的历史进程,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演唱审美意识水平高,演唱能力就好,反之演唱能力低。
这就需要民族声乐演唱者研习民族声乐美学原则和七字标准理论对民族声乐演唱者审美意识的作用。
中国民族声乐历来追求歌唱的美感,有丰富的民族语言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底蕴,加之各地域的民族唱腔、独特的风格特色和民族语言。
这是民族声乐演唱者毕生追求想达到的高度。
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美学原则和七字标准理论对民族声乐演唱者审美意识的认真研习,谈一些自己简单的理解。
【关键词】民族声乐;美学原则;演唱;七字标准;审美意识【中图分类号】J633.3【文献标识码】A一、理论创新(-)字正腔圆民族声乐艺术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对音乐的语言要求极高。
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咬字要做到清晰、准确。
民族声乐中的咬字正音、“十三辙”要认真揣摩加以练习,才能做到歌唱中咬字、吐字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也就是字咬准确,软腭抬起,喉头稳定,才能让腔体有空间感,这也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独特的美学原则。
做到咬字吐字精准,使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让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真正内涵,这是字正腔圆的重要意义。
(二)以字带声、以声传情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民族声乐美学原则的又一理论创新。
就是要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之上,利用语言的韵律性,结合旋律的韵律感把声音带入。
用气息包裹着声音,按比例把声音控制好。
然后加入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最终呈现出声情并茂的美感。
这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关键因素。
运用好情感审美表达和声音技巧,真正做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情景交融,这才是歌唱演员的最高境界。
(三)韵、味,“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所特有的美学原则。
浅谈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
浅谈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音乐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欣赏音乐、发掘音乐中的美,并对音乐创作和表演有更深入的认识与把握。
音乐美学是对音乐的审美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于音乐爱好者和从事音乐创作、演奏、评论等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音乐美学可以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水平。
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们可以拓宽音乐的视野,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音乐美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美感,让音乐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也能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欣赏音乐的美。
同时,学习音乐美学还能够提升我们在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的技巧和水平。
对于从事音乐创作、演奏等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学习音乐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图,提高音乐创作、演奏的质量。
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们可以对音乐形式、结构和流派等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的技巧和规律,提升自己的音乐创作、演奏能力,并在表演中更好地传达音乐的美。
此外,学习音乐美学还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们可以了解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对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来说,有一定的美学修养是必要的,而学习音乐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此外,学习音乐美学还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音乐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的音乐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和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美学,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音乐的表达技巧和创作原则,能够在创作和表演中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更加独特和个性的音乐语言。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
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关于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
关于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在学习民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民族音乐是一种独特而又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欣赏民族音乐,我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也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在学习民族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民族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语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通过音乐可以表达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学习民族音乐欣赏,首先要学会辨别不同的音乐语言,了解其音调、节奏、旋律等特点。
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才能真正欣赏和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民族音乐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音乐是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我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音乐表达方式,还了解了民族的传统仪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听到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我不仅感受到了草原的广袤和自然的宁静,还能想象到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和坚韧。
通过音乐,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人文精神。
再次,民族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
尽管每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但是其内在的艺术价值是普遍的。
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我不仅能体验到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发现其中共同的美学原则和审美体验。
例如,苏格兰的风笛音乐和中国的笛子音乐虽然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吹奏气流产生声音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音乐的共同之处,我更加理解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最后,学习民族音乐欣赏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体验。
欣赏民族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体验,需要通过亲自参与演奏和演唱来真正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在学习民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主动参与了一些音乐活动,比如参加合唱团和乐队,通过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创作和演奏,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民族音乐的表达和传递力量。
总之,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这种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音乐素养,还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
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且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通过民族音乐可以窥探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精神。
在民族音乐中,美学特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包含了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审美观点、音乐理念、音乐体系、音乐技法等一系列方面,是民族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的显著区别。
本文将从审美观点、音乐理念、音乐体系、音乐技法四个方面来探讨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
一、审美观点审美观点是美学的核心部分,它是指人们对于美的看法和认知。
在民族音乐中,审美观点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自然主义、民族主义、物我合一、超验主义。
其中,自然主义体现了民族音乐中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人们视自然为美的源泉,因此民族音乐中常常使用一些自然界的元素,如南方少数民族的水上清明节,就通过流水、歌声融合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表现;民族主义体现了人们对于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推崇,因此在民族音乐中常常使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节奏等元素,并且也通过音乐来表现出人们对于祖国、时代、故乡的感情;物我合一,则是把音乐当做与自己等同的存在,人与音乐融为一体,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超验主义则更注重对于人类精神和灵魂的追求,通过音乐来唤醒人类内在的深层情感,开始对世界的感悟和认知。
二、音乐理念在音乐层面上,民族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的显著区别就在于音乐理念,民族音乐的音乐理念非常丰富和复杂,包括了音韵、节奏、曲调、和弦等不同方面。
其中,音韵是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仅是声音的发源点,更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
不同民族的音韵有所差别,例如,中国北方的民族音乐中常常使用的是激昂的高音,而中国南方的民族音乐则更多地运用低沉的音韵;西方音乐则更重视表现其自身的轻快、和谐和艺术性。
节奏也是民族音乐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不同民族的节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例如非洲音乐就是以其强烈的节奏来吸引听众的。
浅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
浅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一、中国民族音乐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来源于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建立在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之上,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统一的体现,更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每一个民族均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与文化,作为人类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其所具有的民族音乐形式更是承载着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具有一定的美学品质。
中国民族音乐中更是体现着传统思维模式与道德理念。
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会左右着民族人民看待事物所应产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与审美趋向,这种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产生的,体现出文化现象的一种深层特质,作用于民族科学、伦理、哲学等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讲究“天道”与“人道”,注重“天人合一”。
这种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构成与演化。
在古代,民族音乐成为统治者安定社会,为其歌功颂德的工具。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年代,孔子所提倡的“礼”与“乐”,以及在政治上所提倡的“封土建邦”和在文化上所倡导的“制礼作乐”,其实质是在维护宗法血缘制度,安定社会秩序。
中国民族音乐中极大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同时也是音乐美学领域中极具美学内涵的范畴。
传统文化中的“和”是指一种哲学思想,讲究的是一种长短互补且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模式,在辩证思想中具备一定的和谐统一精神。
这一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极大提升了中国民族音乐中所具备的思想与人文内涵,也使中国民族音乐具备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的美学品质。
中国民族音乐中所具备的音声之和是指相互矛盾的事物中总会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中和是指各个组成部分均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各种声响均呈现出一种和谐之感。
民族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这种和谐的审美思想是对民族音乐中所体现的思想与人文内涵的一种和谐表现。
我们所熟知的音乐由多种元素构成,不同的声响,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思想情感中都会呈现出一种“和”的审美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与美学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与美学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音乐传统和独特的美学观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及其美学观念方面的内容。
一、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民时期。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祭祀活动中就已经有了使用乐器演奏的记录。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文明的进步,中国的音乐也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大风歌》、《广陵散》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二、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它通过简洁的旋律和悠扬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感受。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讲究平衡和和谐。
它强调音乐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整体的美感。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强调韵律美和节奏感。
它通过独特的韵律和精确的节奏来增强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
三、音乐与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关系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的“和谐”、“中庸”和“自然”等概念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首先,音乐被视为一种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而音乐正是实现这种和谐的途径之一。
其次,中国传统美学强调道德的中庸之道。
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有助于培养道德品质和塑造人格的力量。
最后,中国传统美学注重自然和自由的体验。
音乐通过其自由创造的特点,使人们能够在演奏和欣赏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和自然的交融。
四、传统音乐走向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给传统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传统音乐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音乐更易于传播和传承。
同时,一些音乐家和爱好者也致力于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陈出新,从而在当代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与美学观念互为影响,共同构建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1年5期
124
浅谈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
文\王鑫
序言
音乐语言是在音乐美学的研究范畴之中,包括声音、标题、内容在内的一个抽象名称。
音乐语言不同于我们通常所指的“语言”,它是一种更抽象的听觉效果,是表达音乐的感性材料。
中国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沉淀,逐步从一种作为自娱自乐的工具中成长为具有教化、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高品位文化。
它们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具有中华民族气息的旋律,还有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仁道智慧以及博大精深的美学意义。
中国的传统民乐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验:
一、标题美
中国的传统乐器以琴筝笛箫、琵琶、二胡为主,传统乐曲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民族音乐艺术最直观的美是通过标题来表现的,它们往往是抒发某种内心情感,或者描绘自然景色,从其精神内涵主要是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秀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讲究意境,唐诗宋词都是简短而精致,寥寥数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和悠远的意境。
在题目方面,传统乐曲完全继承了这一优秀的特点,以精炼而著称,概括能力超乎任何一种语言,一字一景,一词一境,充分达到了入境、化境的境界。
对于乐曲本身来说,标题的作用是描绘音乐的内容形象和效果,这就对标题有了较高水平的要求,诗话般的语言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受古典诗词文化的影响,民乐的标题如诗一般优美,有的从诗中而来,如《渔舟唱晚》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高水流水》出自《吕氏春秋》那个关于知音的动人传说。
《阳关三叠》出自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摘 要: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民族音乐中含有丰富的美学意义,本文主
要从标题美、内容美、旋律美、思想美四个方面对民族音乐语言的美进行剖析,从而鉴赏民族音乐语言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 音乐语言 美学意义
可以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标题美的作品还有民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来自于张若虚的同名诗,乐曲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遵循中国标题音乐的传统,每段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凤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带有小标题的还有《高山流水》,共四段,小标题分别为“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
一题一景,各成一曲。
它们具有一定的描绘性,涵盖着标题音乐精神内涵的美,这种描绘性总是结合着抒发人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感,作为一种衬托来突出音乐作品着力抒发的心理感受。
二、情态美(内容美)
民族音乐除了伴奏时用的固定的板式和套曲之外,大部分的乐曲都是因为作曲家的有感而发创作的,就像文学作品一样,每一首乐曲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咏物,或者言志,将自己的感情缀成旋律,通过乐器演奏的形式抒发出来,这样的音乐才有了灵魂,所以音乐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形式,自然也就有了深浅之分。
古典诗词的美叫“意境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美便是“诗意美”。
如果说标题是音乐作品形式上的灵魂,那么内容便是形式上的躯体,只有灵魂美,而没有躯体来表现的音乐是不充实的,也是不完美的。
中国的民乐内容重在神,标题是为内容服务的,甚至许多标题都是从内容中孕育出来。
标题的意义在于向听众提示作曲家的总的构思,表明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内容则是进一步的解释、描述、抒情,甚至是升华标题的意义。
此类的作品有古筝曲《寒鸦戏水》,它着意刻画鱼鹰徘徊追逐、嬉戏于水天一色,碧波荡漾之间的情境。
《出水莲》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梅花三弄》则是通过对梅花的气味芳香,傲霜丰雪,品性高洁的特征的描绘来歌赞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1年5期
125
大自然,并借此抒发一种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这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象征有极大关系。
《长相思》出自乐府诗中《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
”曲中既有描绘两人青梅竹马的年轻神韵,又有思君断肠的幽幽哀怨,全曲像一首文学作品一样完整深刻。
中国民族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淡雅中求委婉,含蓄中听凄凉,刚柔并济,动人心魄。
三、形态美(旋律美)
中国的传统调式是由宫、商、角、徵、羽为调式主音的五声调式,从音阶的构成来说,民族五声调式具有典型的东方色彩和本土文化特征,音程结构中没有半音,只有纯一度、大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纯四度及转位音程,我国的五声调式是最为和谐的,所构成的旋律也极富民族特色。
这种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主流的两种美学品格,即“空灵”和“充实”。
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空灵”,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写照,与“虚实”、“言意”、“形神”等审美范畴相联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特征。
与之相对的是“充实”。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这种“精力弥漫”的“充实”显而易见,它在生动、活泼、率直的传统音乐中得以发扬,进而也成为民族音乐的美学品格。
无论是“空灵”还是“充实”,体现在民乐中就是那种从音响到情绪的饱满感。
这些来自听觉的感受,在民乐中处处存在。
民乐的旋律美调式上有一定的原因,乐音的组合也占有重大的分量,仅仅五个音的不同组合,即能构成千变万化、风格迥异的作品。
如:
《春江花月夜》描写远古的钟声,古朴典雅;江畔潮水,微波荡漾;月起东山,温馨恬静;春江秀丽,春花淡雅,春月皎洁,春夜静谧;含有佛家音乐的影子,旋律线条在迂回级进中下滑,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情绪,类似人声哼鸣的曲调。
《彩云追月》诙谐,轻巧,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月亮在云中忽隐忽现,在
波浪般的旋律中,大量的运用切分音的节奏描绘出彩云左右摇摆,有缓有急的追逐场面,一问一答,好像月儿羞答答,云儿欲追又止的对话。
《采茶扑蝶》表现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在追扑五颜六色的彩蝶,一片丰收的景象,愉快的劳动,旋律轻松、活泼。
四、意态美(思想美)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和道家的两种基本观念:儒家以“和”为主,道家以“淡”为本的态度。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中将的“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音乐和谐,人乐和谐,另一方面是伦理学上主张的“礼之用,和为贵”、“中和且平”。
《四合如意》可谓代表作,题中四合即天和、地和、人和、琴和,正是契合人琴合一,天地合一的道理。
《百鸟朝凤》描述的是林中鸟儿欣欣向荣,大自然万物和谐交融,互相依靠互相联系的情境,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乐记》云:“乐由中出,故静。
礼由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简易之至,以至于无声之乐。
”淡,或冲淡、淡远,是中国文人音乐审美创作中,从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通向无限的连结点。
“淡”的具象表现,是对含蓄、空灵、朴素、神韵、意味境界的一种追求,是凝聚在作品深层结构中的美学意蕴,在表象淡化中蕴涵深刻与隽永。
琴曲《梅花三弄》可以
说深刻了领略了这一精髓,有首诗中写道“梅花本笛曲,淡淡入我弦”此曲对主题的宣叙旋律优美,音色清亮,节奏活泼,富有动感,用琴曲中的泛音弹出,清新淡雅,形象描绘了朵朵梅花不畏严寒,生机盎然,迎风开放的美妙意趣,在泛音的清雅中,弹出了空灵、淡雅的韵味。
中国的民族乐器被称为“仁智之器”。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道德约束律的音乐观。
结语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浩瀚宇宙,芸芸众生,个体间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音乐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
音乐是最能够传情达意的艺术,最擅长表达人的情绪和情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音乐丰富而深刻,音乐语言会告诉我们如何认识真理,教我们在艺术的美感中透过艺术看世界、观宇宙,与天地并生,化万物为一。
参考文献:
[1]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2] 高为杰.音乐美学的多元化[J].中国音乐学,1987.(02)
[3] 叶继红.音乐美学导论 [J].文艺研究.1989.(03)
[4]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5.
(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