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结肠癌患者探讨西妥昔单抗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西妥昔单抗致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致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致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摘要】总结30例使用西妥昔单抗患者皮肤毒性的护理,包括:用药前以及各级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皮肤毒性反应护理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是第一个获准上市的特异性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能与egfr的配体结合域结合,阻断下游信号传导通路。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在治疗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等实体瘤中有很好的疗效[1],然而,80%以上用药患者会发生皮肤反应,其中15%症状严重[2]。

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病人30例,男19人,女11人,年龄56-70岁。

均有不同程度皮肤毒性反应。

1.1.1皮肤毒性分级(nci-ctcae)[3]:轻度毒性主要为局部丘疹脓疱样反应,无明显主观症状、全身反应、继发感染,不影响日常生活;中度毒性为较广泛丘疹脓疱反应,伴有轻度瘙痒或触痛,无继发感染,对日常生活轻微影响;重度毒性为全身广泛丘疹脓疱样反应,伴有严重瘙痒或触痛,可能继发感染并显著影响日常生活。

1.2方法30例患者在使用西妥昔单抗时均与其他化疗药联用,首剂负荷量400mg/㎡,静脉滴注2h,每周维持量250mg/㎡,滴注1h,最快滴速不超过5mg/min。

使用西妥昔单抗前后给予地塞米松5mg 静滴,异丙嗪25mg西妥昔单抗使用前半小时肌注。

1.3结果自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后,经临床、影像学、化验检查,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护理措施2.1用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爱必妥是治疗肿瘤的新药,该药在国内使用较少,故病人对此认识较少。

初次使用时病人的一般反应为情绪紧张,担心能否耐受不良反应及对疗效表示担心。

我们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以诚恳的态度予以关怀,鼓励以及协助。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爱必妥的作用、目的、效果以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皮肤毒性反应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1例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后出现严重痤疮样皮疹的药学监护

1例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后出现严重痤疮样皮疹的药学监护

1例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后出现严重痤疮样皮疹的药学监护孔树佳;李砚文【摘要】目的:探讨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西妥昔单抗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 FOLFIRINOX)方案化疗后出现严重痤疮样皮疹的治疗实施药学监护的切入点。

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全过程,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痤疮的原因及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开展药学监护。

结果:经分析,该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NOX方案后出现痤疮样皮疹,为西妥昔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医师使用莫匹罗星及头孢克洛对症治疗,减轻了痤疮样皮疹对该患者继续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影响,确保了患者能够接受足够疗程的治疗,避免了病情延误。

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ntry poi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on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patient with severe acneiform rash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tuxi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LFIRINOX. METHODS: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patient's therapeutic regimen,and analyzed the cause of acne and application of acne medication then provided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thepatient.RESULTS:With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acneiform rash was turned out to b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cetuxi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LFIRINOX.The clinicians were advised to use mupirocin and cefaclor as expectant treatment,which released the effect of acneiform rash on the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lyapplication of cetuximab treatment and ensured the patients could receive enough treatment course,avoid delay of the disease.CONCLUSIONS: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go into the clinic to develop pharmaceutical care can assist the clinicians with safety and effective medication,and avoid o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419-1421,1422)【关键词】西妥昔单抗;痤疮样皮疹;药学监护【作者】孔树佳;李砚文【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药剂科,云南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R979.1西妥昔单抗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阻断剂,为免疫球蛋白G1 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韩芬叶;言克莉;蒋书娣【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32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干预.[结果]32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发生过敏反应者1例,痤疮样皮疹者29例,甲沟炎4例.[结论]严密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顺利进行.【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2页(P1868-1869)【关键词】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护理【作者】韩芬叶;言克莉;蒋书娣【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西妥昔单抗是目前国内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常用靶向药物之一[1],它是针对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重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配体与EGFR的结合来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多项研究证实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2]。

我科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病人共32例,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0岁~76岁,平均51.6岁;其中结肠癌转移24例,直肠癌转移8例。

入组标准:所有病人均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腺癌,经基因检测提示KRAS基因第2、第3、第4外显子均为野生型,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为野生型,NRAS基因第2、第3、第4外显子均为野生型。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者24例,共行4个~16个周期;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者5例,共行4个~12个周期;联合XELOX化疗方案者1例,共行2个周期;联合“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化疗方案者1例,共行4个周期。

西妥昔单抗治疗肠癌的护理体会

西妥昔单抗治疗肠癌的护理体会

西妥昔单抗治疗肠癌的护理体会作者:杨玲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8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使其能较好地配合治疗;治疗期间重点做好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用药全过程严格控制滴速,全程使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症护理,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西妥昔单抗过敏,有5例出现痤疮样皮疹,根据症状及时做好对症治疗,停药2周左右皮疹消失。

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经对症治疗护理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未发生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较新的方案,其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相对于传统化疗药具有更大优势,精心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结直肠癌;护理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较新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1],降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靶向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IgG1 单克隆抗体。

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断EGFR,从而减少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侵袭及降低发生转移的可能性[2]。

2004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该药上市,成为第一个获准治疗结直肠癌的单抗。

2006 年1 月,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西妥昔单抗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结直肠癌患者。

我科于2012年至2013年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共8例,现将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我科进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共8 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1岁(35~62岁);结肠癌5例,直肠癌3例。

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疗效与皮疹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疗效与皮疹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㊃荟萃分析㊃通信作者:刘宝瑞,E m a i l :b a o r u i l i u @n ju .e d u .c n 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疗效与皮疹相关性的系统评价王 青a ,刘宝瑞b(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a .老年科;b .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 要:目的 皮肤毒性是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 )单抗治疗结直肠癌中早期出现和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然而,皮肤毒性是否可以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目前仍然不明确㊂方法 计算机检索P u b m e d ㊁E m b a s e 等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8年10月㊂采用S T A T A12.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H R 及其95%C I 评价皮疹状态预测接受E G F R 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㊂结果 皮肤毒性严重组无进展生存期(P F S)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 R =0.587,95%C I (0.512,0.662),P <0.01]㊂此外,皮肤毒性严重组总生存期(O S )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 R =0.512,95%C I (0.443,0.58),P <0.01]㊂接受E G F R 单抗治疗,K R A S 突变患者肿瘤早期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K R A S 野生型[O R =3.029,95%C I (2.474,3.708),P <0.01]㊂结论 皮肤毒性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指标之一,皮肤毒性的出现提示从抗E G F R 单抗治疗中获益㊂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受体,表皮生长因子;皮肤毒性;疗效中图分类号:R 73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7-0655-09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7.018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r a s h e s a n dE G F Ra n t i b o d y r e s po n s e t o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W a n g Q i n g 1,L i uB a o r u i 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r i a t r i c s ,N a n j i n g D r u m T o w e lH o s p i t a l ,t h e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M e d i c a lS c h o o l ,210008,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D r u m T o w e lH o s pi t a l ,t h e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Me d i c a lS c h o o l ,210008,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uB a o r u i ,E m a i l :b a o r u i l i u @n ju .e d u .c n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O n -t r e a t m e n tm a r k e r s s u c ha s s k i nt o x i c i t y w a s f r e q u e n t a n de a r l yp h e n o m e n o n i na n t i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E G F R )m o n o c l o n a la n t i b o d y (M o A b )t r e a t m e n t p r o c e s sf o r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H o w e v e r ,i t i ss t i l l u n c l e a r i f i t i sac o n s i d e r a b l em a r k e r t o m a k e t r e a t m e n td e c i s i o n .T h i ss t u d y a i m e dt o u n c o v e r t h i s i s s u e .M e t h o d s L i t e r a t u r es e a r c hf o rr e l e v a n ts t u d i e s w a sc o n d u c t e do n p u b m e d ,E m b a s ea n do t h e rd a t a b a se sf r o mt h e i r i n c e p t i o nt h r o ugh O c t ,2018.T h e m e t a -a n a l y si sw a s t h e n p e r f o r m e d w i t hS T A T A12.0.T h e h a z a r dr a t i o (H R )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w i t h a 95%c o n d i d e n c e i n t r e r v a l (C I ).R e s u l t s T h e p r e s e n c e s o f s k i n t o x i c i t yi n t h e o n g o i n g a n t i -E G F Rt r e a t m e n tw a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l o n g e rO S (H R =0.512,95%C I [0.443,0.58],P <0.01)a n d P F S (H R =0.587,95%C I [0.512,0.662],P <0.01).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t h e e a r l y cl i n i c a l r e m i s s i o n r a t e o fK R A S m u t a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w i t hE G F R M o A b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K R A Sw i l d t y pe p a t i e n t s (O R =3.029,95%C I [2.474,3.708],P <0.01).C o n c l u s i o n S k i nt o x i c i t y w a so n eof p r o gn o s t i cf a c t o r si n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G i v e nt h a ts k i nt o x i c i t y a p p e a r st oh a v el i t t l ei m p a c to n q u a l i t y o fl i f e ,o n -t r e a t m e n t m a r k e r sc o u l db e p o t e n t i a l l y us e f u l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d e c i s i o n .K E Y W O R D S :c o l o r e c t a l n e o p l a s m s ;r e c e p t o r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s k i n t o x i c i t y;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位于第四,大约有35%的患者在诊断时为Ⅳ期,20%~50%患者确诊时为Ⅱ~Ⅲ期,在这最近10年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5-氟尿嘧啶(5-F U )治疗的中位生存期是6~12个月,奥沙利铂㊁伊立替康以及单克隆抗体的使用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地延长到20个月[1-2]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 )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属于E r b B 家族,西妥昔单抗通过结合并阻断E G F R 发生同型二聚体化反应,抑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最终抑制下游信号传导,使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长受到抑制[3]㊂这种单克隆抗体已被证明对K R A 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痤疮样皮疹是E G F R 单抗类药物所共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88.9%左右,严重影响治疗的耐受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4]㊂国际上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评定和分级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不良事件评价标准(N C I -C T C A E ),按皮疹㊃55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皮疹(2~4级)和轻度皮疹(0~1级)㊂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的皮疹后一般不予以处理,停药后可减轻,较为严重的皮疹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一般包括局部使用抗生素㊁类固醇激素㊁免疫调节剂等㊂有研究认为痤疮样皮疹的出现提示了治疗疗效好,皮疹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肿瘤对E G F R 单抗应答的强弱[5-6],而C R Y S T A L 研究和O P U S 研究[7]认为,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时,K R A S 基因是否突变应作为选用E G F R 单抗的标准,K R A S 野生型患者可以从E G F R 单抗治疗获益,K R A S 突变型则相反㊂本研究通过全面检索相关临床研究,以期客观地评价E G F R 单抗相关皮疹对预测接受E G F R 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㊂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纳入㊁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均为前瞻性研究或者临床回顾性研究,均为接受抗E G F R 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②纳入文献均提供明确的以皮疹分类的生存数据或者H R 和95%C I 等㊂如果研究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则被剔除㊂排除标准:①无对照;②综述㊁病例报告等;③重复发表;④无法获得相关统计数据㊂1.2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T h e 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 ㊁P u b m e d ㊁E m B a s e ㊁C M B 和万方㊁维普㊁C N K I 数据库,检索相关参考文献,检索范围从其建库至2018-10-01,中文检索词为 皮肤毒性 或 皮疹 , 西妥昔单抗 或 爱必妥 或 C 225 或 帕尼单抗 , 结肠癌 或 大肠癌 ;英文检索词主要包括:s k i nt o x i c i t y,r a s h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 ,C 225,c e t u x i m a b ,p a n i t u m u a b ,P e r j e t a 等㊂以C N K I 为例,检索策略为以#1西妥昔单抗O R 爱必妥O R 帕尼单抗O R C 225,#2皮疹O R 皮肤毒性,#3大肠癌O R 结肠癌,#4#1A N D #2A N D#3,以P u b M e d 为例,检索策略为#1c e t u x i m a bO RC 225O RE r b i t u xO R p a n i t u m u a bO RP e r j e t a ,#2r a s hO R s k i n t o x i c i t y,#3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4#1A N D #2A N D #3㊂1.3 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纳入文献数据资料,主要数据信息包括:第一作者㊁发表时间㊁病例数㊁研究设计㊁治疗方法㊁皮肤毒性㊁客观缓解率(O R R )㊁总生存期(O S )㊁无进展生存期(P F S ),风险比(H R )和95%C I 等㊂文献筛选过程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若遇分歧则交由第三位研究者裁决㊂采用N O S 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T A T A1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 R )及其95%C I 表示㊂当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同质性(P >0.1,I 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进行m e t a 分析;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0.1,I 2>50%)时,分析其异质性来源;若两个研究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绘制漏斗图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㊂采用漏斗图以及B e g g s 检验评价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㊂B e g g 法中,P >0.05,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反之则提示存在发表偏倚㊂2 结 果2.1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 去除重复之后有689项研究,并且有656项不相干或不可用的研究被排除在外㊂最终25项临床队列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进入本研究[8-32]㊂本研究共4052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包括比利时㊁德国㊁澳大利亚㊁意大利㊁日本㊁韩国㊁西班牙㊁美国㊁法国㊁英国㊁加拿大共11个国家㊂25项纳入研究对象治疗上均采用抗E G F R 单抗㊂其中,18篇为前瞻性研究,7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㊂其中有4项研究[14,17,20,25]仅仅使用西妥昔单抗,3项研究[11,21,23]仅仅使用帕尼单抗㊂其余的研究中均是E G F R 单抗联合化疗㊂所有文献均未提及随机分组的方法和分组是否隐藏㊂纳入文献的基线特征见表1㊂对于纳入的研究采用N O S 量表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均表明符合标准㊂表1 有关皮肤毒性与接受抗E G F R 治疗的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献特征纳入研究分期/设计患者例数(W i l /M u t)治疗方案皮肤毒性分级(W i l /M u t)客观反应率(W i l /M u t)无进展生存期/进展时间(W i l /M u t)总生存时间(W i l /M u t)T h a l e r J e t a l [8],2012Ⅱ/P 152(85/58) 帕尼单抗+F O L F I R I G 2+v sG 0~156%v s29%[61%v s 38%/46%v s 21%]UU V i n c e n z i Be t a l [9],2006Ⅱ/P55(U )西妥昔+伊立替康G 3v sG 0~263%v s 10%[U ]UUY eLe t a l[10]2013U /P 59(59/0)西妥昔+F O L F O X 西妥昔+F O L F I R I G 2+v sG 0~184%v s 58%[U ]9.6v s 11.1m ,U [U ]38.8v s 29.1m ,U [U]㊃656㊃‘临床荟萃“ 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e e t e r sMe t a l [11],2009Ⅲ/R 229(110/72)帕尼单抗G 2+v sG 0~1UU ,H R 0.71(0.53,0.95)[U ,H R 0.75(0.49,1.17)/U ,0.83(0.51,1.36)]U ,H R 0.63(0.46,0.86)[U ,H R 0.58(0.36,0.94)/U H R0.85(0.52,1.41)]S t i n t z i n g S e t a l [12],2013Ⅱ/R 149(74/50) 西妥昔+伊立替康;西妥昔+铂类G 2+v sG 0~262%v s41%[63%v s 48%/63%v s 33%] 7.8v s 5.2m ,H R 0.78(0.55,1.10)[8.0v s5.6m ,H R0.66(0.47,1.25)/8.5v s 4.8m ,H R0.56(0.34,1.23)]30.3v s 18.0m ,H R 0.75(0.50,1.12)[28.7v s 20.5m ,H R 0.68(0.38,1.20)/28.7v s12.4m ,H R 0.57(0.29,1.12)]K o ga w aTe t a l [13],2014 U/R 62(U )西妥昔+化疗 G 2+v sG 0~1UU ,H R 0.470(0.253,0.873)[U ]U ,H R 0.622(0.349,1.110)[U ]S o m m e i je rD e t a l [14],2014Ⅲ/R198(117/81)西妥昔G 2+v sG 0~1UU [5.1v s 2.2m ,H R 0.68(0.45,1.63)/U ]U [9.8v s8.0m ,H R 0.61(0.36,1.02)/U ,H R 0.49(0.27,0.90)S o h hBe t a l [15],2009U /R 66(39/27)西妥昔+伊立替康;西妥昔+F O L F I R I G 2+v sG 0~1 33.3%v s 9%[42%v s 20%/11%v s 0%]5.9mv s2.8m ,H R 0.5(0.3,0.9)[U ]17.8v s 7.7m ,H R0.392(0.2,0.8)[U ]L e l l iGe t a l [16],2008U/R122(U )伊立替康+西妥昔G 2v sG 0~1U6.7v s 2.8m ,H R0.712(0.397,1.276)[U ]14.2v s 6.9m ,H R0.527(0.254,1.092)[U ]D o u i l l a r d J e t a l[17],2014Ⅲ/P 523(314/209)西妥昔 G 2+v sG 0~156%v s 37%[62%v s39%/44%v s 35%]U ,[11.3m v s6.1m ,H R 0.558(0.409,0.761)/8.0v s 5.9m ,H R 0.558(0.405,0.770)]U ,[27.7v s11.5m ,H R 0.526(0.379,0.728)/17.0v s10.1m H R 0.628(0.450,0.877)]P e e t e r sMe t a l[18],2014 Ⅲ/P 291(291/0) F O L F I R I +帕尼单抗 G 2+v sG 0~143%v s24%[43%v s 24%/U ] 7.4mv s4.0m ,H R0.60(0.46,0.80)[7.4mv s 4.0m ,H R0.60(0.46,0.80)/U ]16.6v s 8.4m ,H R 0.50(0.38,0.66)[16.6v s 8.4m ,H R 0.50(0.38,0.66)/U ]C a r r a t oAe t a l [19],2013Ⅱ/P53(53/0)帕尼单抗+伊立替康G 2+v sG 0~135%v s 5%[U ]7.3v s 2.1m ,H R 0.36(0.15,0.87)[U ]UV a l l b öh m e r D e t a l[20],2005Ⅱ/P39(U )西妥昔G 2+v sG 0~110%v s 0%[U ]UUV a nC u t s e mE e t a l [21],2007Ⅲ/P 200(U ) 帕尼单抗+支持治疗 G 2+v sG 1U U ,H R 0.62(0.44,0.88)[U ]U ,H R 0.59(0.42,0.85)[U ]L i èv r eAe t a l [22]2008U/R 114(U )西妥昔,西妥昔+化疗 G 2+v sG 0~137%v s 23%[U ] 28.8v s 12w ,H R 0.71(0.45,1.11)[U ]13.9v s 8.2m ,H R 0.45(0.26,0.83)[U ] M u r oKe t a l[23],2009Ⅱ/P52(U )帕尼单抗G 2+v sG 116%v s 0%[U ]U U C u n n i n gh a m De ta l [24],2004U /P 329(U ) 西妥昔+伊立替康/西妥昔G 3~4v sG 0~254%v s 16%[U ]U UL e n zHe t a l [25],2006Ⅱ/P346(U )西妥昔G 2+v sG 0~117%v s 6%[U ]U UJ o n k e rDe t a l [26],2007U /P 283(U )西妥昔+支持治疗 G 2+v sG 0 UUU ,H R 0.33(0.22,0.50)[U ]G a m u c c i Te t a l [27],2008Ⅱ/P70(U )西妥昔+伊立替康G 2+v sG 0U9.1v s 2.2m ,H R 0.408(0.19,0.877)[U ]U ,H R 0.214(0.079,0.582)[U ]R a c c aPe t a l[28],2008Ⅱ/P32(U )西妥昔+伊立替康G 2+v sG 0~153%v s 20%[U ]UUP a e zDe t a l [29]2010U /P 104(U )西妥昔+化疗;P a n i G 2+v sG 0~129%v s 6%[U ]U ,H R 0.50(0.37,0.67)[U ]U ,H R 0.73(0.53,1.00)[U ]L év i Fe t a l [30],2011U/P53(U )西妥昔+伊立替康方案化疗;西妥昔+m F O L F O X G 2+v sG 0~144%v s 6%[U ]5.9m v s2.3m ,U [U ] 20.9v s 8.4m ,U [U ] P a r kJ e t a l [31],2011 U/P 42(U )西妥昔,西妥昔+化疗G 1+v sG 0UU [176v s64d ,H R 0.461(0.255,0.832)/U ,H R 0.243(0.059,1.003]307v s 159d ,U [U ]J e h nCe t a l [32],2012U/P 614(U ) 西妥昔,西妥昔+化疗G 1~4v sG 041%v s 19%[U ]UU注:F O L F I R I :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 O L F O X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W i l :野生K R A S 患者;m u t :突变型K R A S 患者;U :未知;G :皮疹分级标准;P :前瞻性研究;R :回顾性研究㊂以t h a l e r J [8]研究为例,患者共152例,其中w i l (野生型)85例,m u t (突变型)58例,根据皮肤毒性不同分为毒性G 2+级别和G 0-1级别两组,皮肤毒性G 2+组的客观反应率是56%,皮肤毒性G 0-1组客观反应率是29%㊂在w i l (野生型)中,皮肤毒性G 0-1组客观反应率是38%,皮肤毒性G 2+组客观反应率是61%㊂在m u t (突变型)中,皮肤毒性G 0-1组客观反应率是21%,皮肤毒性G 2+组客观反应率是46%㊂㊃75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 M e t a 分析结果2.2.1 整体分析 各研究间不存在显著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㊂M e t a 分析结果表明:皮肤毒性严重组结直肠癌患者P F S 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 R =0.587,95%C I (0.512,0.662),P <0.01]㊂此外,皮肤毒性严重组结直肠癌患者O S 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 R =0.512,95%C I (0.443,0.58),P <0.01]㊂接受E G F R 单抗治疗,K R A S 突变患者肿瘤早期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K R A S 野生型[O R =3.029,95%C I (2.474,3.708),P <0.01](图1~3)㊂图1 皮肤毒性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E G F R 治疗的P F S分析图2 皮肤毒性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E G F R 治疗的O S 分析㊃856㊃‘临床荟萃“ 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3皮肤毒性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E G F R治疗的O R R分析2.2.2亚组分析根据K R A S状态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K R A S野生型患者中,皮肤毒性严重组P F S和O S均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 R=0.82, 95%C I(0.456,0.832),P<0.001;H R=0.565, 95%C I(0.414,0.709),P<0.001];K R A S突变型患者中,皮肤毒性严重组P F S和O S均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 R=0.56,95%C I(0.456,0.832),P<0.001;H R=0.614,95%C I(0.461,0.767), P<0.001](图4~5)㊂2.2.3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以O R R及O S为观察终点的研究结果进行漏斗图分析显示,未见明显发表偏倚(图6~7)㊂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的合并效应差异性较小㊂图4K R A S野生型/突变型患者中,皮肤毒性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E G F R治疗的P F S关系㊃95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19,V o l34,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5 K R A S 野生型/突变型患者中,皮肤毒性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E G F R 治疗的O S关系图6 O S 的漏斗图 图7 C R R 的漏斗图3 讨 论目前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性切除术㊁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㊂I 期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90%,随着分期的下降,5年生存率相应降低㊂1988年,W o l m a r k 等[33]报道了辅助化疗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生存率,时至今日辅助化疗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通过MO S A I C 及S c h o m o l l 的研究,奠定了现在结直肠癌化疗的一线方案: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这两种化疗方案已被国际公认,均能使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降低20%肿瘤复发㊁转移的发生率[34]㊂目前指南中,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不推荐化疗和靶向药物联用㊂I 期结肠癌术后无需辅助治疗,对高危的结肠癌Ⅱ期患者,如组织分化差㊁T 4㊁血管淋巴管浸润㊁术前肠梗阻㊁肠穿孔或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少于12枚)的情况,建议行术后辅助化疗㊂对于晚期结肠癌,特别是伴有肝脏转移的结肠癌,建议积极治疗争取手术切除转移灶,未经过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m O S )仅仅6.9个月,无法切除者5年生存率接近0,而外科根治性切除者m O S 可达35个月,5年生存率30%~50%[35]㊂对于多发转移性结肠癌的患者,药物可联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治疗依据既往治疗的时间㊁类型㊁毒性等选择,较强的初始治疗包括F O L F O X ㊁F O L F I R I㊁C a p e O X ㊁F O L F O X I R I ,也可加入生物制剂㊂晚期结肠癌靶向治疗配伍化疗方案包括I F L+贝伐单抗㊁F O L F O X +贝伐单抗㊁F O L F O X +帕尼单抗㊁F O L F I R I +西妥昔单抗等㊂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中应用的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贝伐单抗和人鼠嵌合抗E G F R 的西妥昔单抗㊂贝伐单抗是目前唯一在肠癌中有明确疗效证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㊃066㊃‘临床荟萃“ 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19,V o l 34,N o .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V E G F)抑制剂,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㊁破坏已存在的新生血管网结构并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的作用㊂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批准作为可与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 G F)被认为有增强恶性肿瘤转移潜能[36],E G F信号通路是肿瘤治疗的新点, E G F R是一种附在细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是肿瘤生长和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抗E G F R抗体,结直肠癌患者的E G F R的高表达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密切联系[37],临床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K R A S突变或转化生长因子1(T G F-1)过表达的细胞对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耐药[38],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肠癌患者前,必须要监测患者K R A S基因状态[39]㊂这两种药物在肠癌的治疗中与细胞毒性药物联用,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C R Y S T A L研究中,F O L F I R I联合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K R A 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40]㊂现有证据表明,V E G F抑制剂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m C R C)均有疗效,而在辅助治疗中无明显作用㊂C A I R O2研究结果表明V E G F抑制剂和E G F R抑制剂同时使用疗效更差,并且较对照组毒性反应增加,故不推荐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联合用于m C R C治疗[41]㊂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 S C O)大会上,基于C A L G B/S WO G80405研究,比较一线化疗+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的O S和P F S无明显差异,鉴于两种研究的差异,故提出两种方案均可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方案㊂但亚组分析显示,原发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右半结肠癌(33.3个月v s19.4个月)㊂在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中,K R A S 野生型左㊁右半结肠癌患者的O S分别为31.4个月与24.2个月㊂而接受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中, K R A S野生型左㊁右半结肠癌患者的O S分别为36.0个月与16.7个月,提示2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左㊁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㊂基于上述研究, 2017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 C C N)指南进行了重要更新,仅对左半结肠癌的K R A S/N R A S野生型患者推荐一线行化疗联合E G F R单抗治疗[42]㊂然而,这些单抗常引发一些不良反应,选用贝伐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㊁出血㊁蛋白尿㊁动脉血栓㊁胃肠道穿孔等㊂而抗E G F R抗体的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㊁低钾血症㊁输液反应㊁低镁血症[43]㊂这些毒性反应通常在治疗停止后消失,但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会导致药物剂量的调整甚至治疗中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㊂西妥昔单抗导致严重的皮肤毒性,其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基因组学因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导致的㊂H a r d i n g和B u e t n e s s[4]认为是否发生皮疹㊁早期肿瘤缩小程度和高镁血症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预后指标,对E G F R单抗疗效有很好的预测作用㊂有60%~70%K R A S基因12㊁13位密码未发生基因突变的患者,对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的治疗有所反应[37],在K R A S野生型患者中,部分患者的治疗无效㊂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无论K R A S如何,一线F O L F O R I联合帕尼单抗,皮肤毒性强的结直肠癌组在P F S和O S组均较皮肤毒性弱的组明显有优势[44]㊂即使K R A S突变组理论上并不受益于E G F R 单抗㊂本文M e t a分析结果提示,在使用E G F R单抗治疗过程中,E G F R药物导致的皮肤毒性与在P F S和O S方面均有预测作用,且与肿瘤早期临床缓解相关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K R A S突变型或者野生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E G F R单抗治疗后,皮肤损害严重的患者,O S㊁P F S及O R R均优于皮肤损害轻微的患者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评估皮肤毒性的方法预测患者使用E G F R单抗药物的反应性,及预测生存期,对肿瘤准确㊁早期㊁有效的干预,使病人最大化受益㊂参考文献:[1] K e l l y H,G o l d b e r g R M.S y s t e m i c t h e r a p y f o r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c u r r e n t o p t i o n s,c u r r e n t e v ide n c e[J].JC l i nO n c o l,2005,23(20):4553-4560.[2] W o l f I,G o l a n T,S h a n i A,e ta l.C e t u x i m a bi n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L a n c e tO n c o l,2010,11(4):313-314.[3] H a r r i s M.M o n o c l o n a la n t i b o d i e sa st h e r a p e u t i ca g e n t sf o rc a n c e r[J].L a n c e tO n c o l,2004,5(5):292-302.[4] H a r d i n g J,B u r t n e s s B.C e t u x i m a b:a n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c h e m e r i ch u m a n-m u r i n e m o n o c l o n a la n t i b o d y[J].D r u g T o d a y,2005,41(2):107-127.[5] C u n n i n g h a m D,H u m b l e t Y,S i e n a S,e t a l.C e t u x i m a bm o n o t h e r a p y a n d c e t u x i m a b p l u s i r i n o t e c a n i n i r i n o t e c a n-r e f r a c t o r y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N E n g lJ M e d, 2004,351(4):337-345.[6] V a nC u t s e m E,Köh n eC H,H i t r eE,e ta l.C e t u x i m a ba n d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si n i t i a lt r e a t m e n tf o r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NE n g l JM e d,2009,360(14):1408-1417.[7] B o k e m e y e rC,V a nC u t s e m E,R o u g i e rP,e t a l.A d d i t i o no fc e t u x i m a b t o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sf i r s t-l i n et r e a t m e n tf o rK R A Sw i l d-t y p e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p o o l e da n a l y s i so f t h e㊃16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19,V o l34,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R Y S T A La n d O P U Sr a n d o m i s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 s[J].E u rJC a n c e r,2012,48(10):1466-1475.[8] T h a l e rJ,K a r t h a u s M,M i n e u r L,e ta l.S k i nt o x i c i t y a n dq u a l i t y o fl i f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d u r i n g f i r s t-l i ne p a n i t u m u m a b p l u sF O L F I R It r e a t m e n t i nas i n g l e-a r m p h a s e I I s t u d y[J].B M CC a n c e r,2012,12:438.[9] V i n c e n z iB,S a n t i n i D,R a b i t t i C,e t a l.C e t u x i m a b a n di r i n o t e c a na st h i r d-l i n et h e r a p y i na d v a n c e d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a s i n g l e c e n t r e p h a s e I I t r i a l[J].B r i t J C a n c e r,2006, 94(6):792-797.[10] Y eL C,L i uT S,R e nL,e t a l.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o fc e t u x i m a b p l u sc h e m o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K R A S w i l d-t y p eu n r e s e c t a b l ec o l o r e c t a l l i v e r-l i m i t e d m e t a s t a s e s.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o n c o l o g y[J].JC l i n O n c o l,2013,31(16):1931-1938.[11] P e e t e r s M,S i e n aS,V a n C u t s e m E,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p r o g r e s s i o n-f r e e s u r v i v a l,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a n d p a t i e n t-r e p o r t e do u t c o m e s b y s k i n t o x i c i t y a n dK R A S s t a t u s i n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p a n i t u m u m a b m o n o t h e r a p y[J].C a n c e r,2009,115(7):1544-1554.[12]S t i n t z i n g S,K a p a u nC,L a u b e n d e rR P,e t a l.P r o g n o s t i c v a l u eo f c e t u x i m a b-r e l a t e d s k i n t o x i c i t y i n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 n d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p a r a m e t e r s o ft h e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s i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 p a th w a y:r e s u l t s f r o m a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o ft h e G E R MA N A I O C R CS t u d y G r o u p[J].I n t JC a n c e r,2013,132(1):236-245. [13] K o g a w aT,D o iA,S h i m o k a w a M,e ta l.E a r l y s k i nt o x i c i t yp r e d i c t sb e t t e ro u t c o m e s,a n de a r l y t u m o rs h r i n k a g e p r e d i c t sb e t t e r r e s p o n s e a f t e rc e t u x i m a b t r e a t m e n t i n ad v a n ce d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T a r g e tO n c o l,2015,10(1):125-133.[14]S o mm e i j e r D W,K a r a p e t i s C S,Z a l c b e r g J R,e t a l.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r a s h,t u m o u rK R A Sm u t a t i o ns t a t u s a n dc l i n i c a l a n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o u t c o m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t r e a t ed w i t hce t u x i m a bi nt h e N C I C C T G/A G I T GC O.17[J].A c t aO n c o l,2014,53(7):877-884.[15]S o h n B S,K i m TW,L e e J L,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K R A Sm u t a t i o n s i n 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c e t u x i m a b-p l u s-i r i n o t e c a nt h e r a p y i ni r i n o t e c a n-r e f r a c t o r y K o r e a n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O n c o l o g y,2009,77(3-4):224-230.[16] L e l l iG,C a t a l d oS,C a r a n d i n a I,e t a l.T h e r o l eo f c e t u x i m a bi n p r e-t r e a t e d r e f r a c t o r y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o u t c o m e s t ud y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J].JC h e m o t h e r a p y,2008,20(3):374-379.[17] D o u i l l a r dJ Y,S i e n aS,C a s s i d y J,e ta l.F i n a lr e s u l t sf r o mP R I M E:r a n d o m i z e d p h a s eⅢs t u d y o f p a n i t u m u m a b w i t hF O L F O X4f o r f i r s t-l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A n nO n c o l,2014,25(7):1346-1355.[18] P e e t e r sM,P r i c eT J,C e r v a n t e sA,e t a l.F i n a l r e s u l t s f r o mar a n d o m i z e d p h a s e3s t u d y o fF O L F I R I{+/-}p a n i t u m u m a bf o r s e c o n d-l i n et r e a t m e n to f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A n nO n c o l,2014,25(1):107-116.[19] C a r r a t oA,G o m e zA,E s c u d e r oP,e ta l.P a n i t u m u m a ba n di r i n o t e c a ne v e r y3w e e k s i sa na c t i v ea n dc o n v e n i e n tr e g i m e nf o rs e c o n d-l i n et r e a t m e n t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w i l d-t y p e K-R A S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C l i nT r a n s lO n c o l,2013,15(9):705-711.[20] V a l l b o h m e r D,Z h a n g W,G o r d o n M,e t a l.M o l e c u l a rd e t e r m i n a n t s o f c e t u x i m a b e f f i c a c y[J].JC l i nO n c o l,2005,23(15):3536-3544.[21] V a nC u t s e mE,P e e t e r sM,S i e n a S,e t a l.O p e n-l a b e l p h a s eⅢt r i a l o f p a n i t u m u m a b p l u sb e s t s u p p o r t i v e c a r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b e s t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a l o n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e m o t h e r a p y-r e f r a c t o r y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JC l i nO n c o l,2007, 25(13):1658-1664.[22] L i e v r eA,B a c h e t J B,B o i g eV,e t a l.K R A S m u t a t i o n sa s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d v a n c e d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t r e a t ed w i t hce t u x i m a b[J].J C l i n O n c o l,2008,26(3):374-379.[23] M u r oK,Y o s h i n oT,D o iT,e t a l.A p h a s e2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o fp a n i t u m u m a b m o n o t h e r a p y i n J a p a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J p nJC l i n O n c o l,2009,39(5):321-326.[24] C u n n i n g h a m D,H u m b l e t Y,S i e n a S,e t a l.C e t u x i m a bm o n o t h e r a p y a n d c e t u x i m a b p l u s i r i n o t e c a n i n i r i n o t e c a n-r e f r a c t o r y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N e w E n g l J M e d, 2004,351(4):337-345.[25] L e n z H J,V a n C u t s e m E,K h a m b a t a-F o r d S,e t a l.M u l t i c e n t e r p h a s eI I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s t u d y o fc e t u x i m a bi n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 a r e f r a c t o r y t o i r i n o t e c a n, o x a l i p l a t i n,a n d f l u o r o p y r i m i d i n e s[J].JC l i nO n c o l,2006,24(30):4914-4921.[26]J o n k e rD J,O'C a l l a g h a nC J,K a r a p e t i sC S,e ta l.C e t u x i m a b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N e w E ng l J M e d,2007,357(20):2040-2048.[27] G a m u c c iT,N e l l iF,C i a n c iG,e ta l.A p h a s eI Is t u d y o fc e t u x i m a b/i r i n o t e c a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a v i l y p r e t r e a t e d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e a r l y s p e c i f i c t o x i c i t i e s[J].C l i n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2008,7(4):273-279.[28] R a c c aP,F a n c h i n iL,C a l i e n d o V,e ta l.E f f i c a c y a n ds k i nt o x i c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w i t hc e t u x i m a bi n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o u t c o m e s f r o m a no n c o l o g i c/de r m a t o l o g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J].C l i n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2008,7(1):48-54. [29] P a e zD,P a r eL,E s p i n o s a I,S a l a z a r J,e t a l.I mm u n o g l o b u l i nGf r a g m e n tCr e c e p t o r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a n dK R A S m u t a t i o n s:a r et h e y u s e f u lb i o m a r k e r so fc l i n i c a lo u t c o m ei n ad v a n ce d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t r e a t ed w i t ha n t i-E G F R-b a se dt h e r a p y[J].C a n c e r S c i,2010,101(9):2048-2053.[30] L e v i F,K a r a b o u eA,G o r d e nL,e t a l.C e t u x i m a b a n d c i r c a d i a nc h r o n o m od u l a te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s s a l v a g e t r e a t m e n tf o r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m C R C):s a f e t y,e f f i c a c y a n di m p r o v e d s e c o n d a r y s u r g i c a l r e s e c t a b i l i t y[J].C a n c e rC h e m o t hP h a r m,2011,67(2):339-348.[31] P a r kJ H,H a nS W,O hD Y,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K R A S,B R A F,P T E N,I G F1R,E G F Ri n t r o n1C A s t a t u si n b o t h p r i m a r y t u m o r sa n d p a i r e d m e t a s t a s e si n d e t e r m i n i n g b e n e f i tf r o m㊃26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19,V o l34,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e t u x i m a b t h e r a p y i n c o l o n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C h e m o t hP h a r m,2011,68(4):1045-1055.[32]J e h n C F,B o n i n g L,K r o n i n g H,e t a l.C e t u x i m a b-b a s e dt h e r a p y i ne l d e r l y c o m o r b i d p a t i e n t s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B r i t JC a n c e r,2012,106(2):274-278.[33] W o l m a r k N,F i s h e r B,R o c k e t t e H,e t a l.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a d j u v a n t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o rB C Gf o r c o l o nc a n c e r:r e s u l t s f r o mN S A B P p r o t o c o l C-01[J].JN a t lC a n c e r I,1988,80(1):30-36.[34]徐俊,陈旭.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0):4039-4044.[35] V a n C u t s e m E,C e r v a n t e s A,A d a m R,e t a l.E S MOc o n s e n s u s g u ide l i n e sf o rt h e m a n ag e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A n n O n c o l,2016,27(8): 1386-1422.[36] D uX,Y a n g J,Y l i pääA,e ta l.G e n o m i c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a n dh i g he x p r e s s i o n o f E G F Ra r e k e y t a r g e t a b l e o n c o g e n i c e v e n t s i nm a l i g n a n t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r v e s h e a t h t u m o r[J].JH e m a t o l O n c o l, 2013,6:93.[37]丁志海.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8,31(6):203-204.[38] A b d e l-R a h m a nO,F o u a d M.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c e t u x i m a b-i n d u c e ds k i nr a s ha n do u t c o m e so fs o l i dt u m o r p a t i e n t st r e a t e d w i t hc e t u x i m a b: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d me t a-a n a l y s i s[J].C r i tR e vO n c o lH e m a t,2015,93(2):127-135.[39]赵禹博,陈瑛罡.应用靶向药物治疗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一例[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5):258.[40]S o t e l o M J,G a r c i a-P a r e d e s B,A g u a d o C,e t a l.R o l e o fc e t u x i m a b i n f i r s t-l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o f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2014,20(15):4208-4219. [41]李泓,刘天舒.结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进展[J].上海医药,2011,32(4):170-174.[42]王雯邈,袁芃.晚期大肠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4):379-381.[43] A b d e l-R a h m a n O,E l s a y e d Z A.C o m b i n a t i o n t r a n s a r t e r i a lc h e m o e m b o l i z a t i o n(T A C E)p l u s s o r a f e n i b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u n r e s e c t a b l e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D i g e s tD i sS c i,2013, 58(12):3389-3396.[44] D o u i l l a r dJ Y,S i e n aS,C a s s i d y J,e ta l.F i n a lr e s u l t sf r o mP R I M E:r a n d o m i z e d p h a s eⅢs t u d y o f p a n i t u m u m a b w i t hF O L F O X4f o r f i r s t-l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A n nO n c o l,2014,25(7):1346-1355.收稿日期:2019-04-20编辑:张卫国㊃366㊃‘临床荟萃“2019年7月20日第34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19,V o l34,N o.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近年来,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日益多样化,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对近期疗效观察总结,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该研究选取了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治
疗方案,其中25例患者接受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另外25
例患者则采用了单纯的化疗。

经过治疗后的6个月观察,得到以下结果:
首先是根据CT图像的评估,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疗
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肿瘤缩小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肿瘤缩小率(60% VS 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患者生存期也得到了明显的延长,6个月的生存率达到了83.3%,单纯化疗组的生存率为65.7%。

两组患者的存活期间中位数分别为9.3个月和7个月,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妥昔单抗联合
化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次,从安全性上看,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并未发生明显的不适反应或毒性反应,另一组的化疗患者则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乏力等。

因此,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能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
癌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疗法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还需结合自身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0例,分别进行的是化疗方式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整体治疗后总结结果。

结果:两组案例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ORR、DCR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是2例和5例,换言之不良反应率低。

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评分等高于对照组,大约高出20分左右,各项数据分析后治疗组的效果更好。

结论:对于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实施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行性高,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化疗;晚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当前常见的疾病,病死几率占据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后发展到了晚期,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转移现象,做针对具体的疾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流程和基本要求,合理治疗。

联合治疗方式可行性较高,在治疗中转移性结直肠癌容易出现恶化的现象,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行性较高,能满足患者的自身要求,为了分析结果,选择80例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0例,分别进行的是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0例。

对照组的男女分别是28例和12例,年龄区间35-72岁,年龄中位数54.5±0.3岁。

病理分型:高-中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4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剩余是低分化腺癌。

治疗组的男女分别是27例和13例,年龄区间35-71岁,年龄中位数51.5±0.9岁。

病理分型:高-中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4例,中-低分化腺癌7例,剩余是低分化腺癌。

西妥昔单抗致过敏反应1例

西妥昔单抗致过敏反应1例

短篇 报道 ・
西妥 昔 单抗 致 过 敏 反 应 1例
黄 晓 , 吉 柳 # ( 1 . 重庆市新桥医院药学部, 重庆 4 0 0 0 3 7 ; 2 . 大连市妇幼 保健院药剂科, 辽宁大连
1 1 6 0 3 3 1
中图 分 类 号 R 9 6 9 . 3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 6 7 2— 2 1 2 4 ( 2 0 1 7 ) 0 2—0 2 8 7— 0 2
异常 , 血压( 收 缩 压/ 舒 张 压 )1 4 9 / 9 6 m l n H g ( 1 m m H g=
0 . 1 3 3 k P a ) , 脉搏 8 0 7 ;  ̄ / mi n , 呼吸 1 9 ̄/ m i n , K a r n o f s k y 评 分为
痒, 考 虑 可 能 为滴 注 速度 过 快 导 致 的过 敏 反 应 , 首先 减慢滴注
治疗 , 2 0 0 6年 7月在 我国上市 , 其应 用较 为广泛 。西 妥昔单抗
的安 全 性 较 好 , 最 常 见 的不 良反 应 为 过 敏 反 应 , 据文献报道 , 西
速度至 1 m l / m i n 继续滴 注 , 并密切观察 ; 5 a r i n后 , 患者 出现 四 肢及躯 干广泛斑丘疹 , 以背部最为 明显 , 伴红肿 、 瘙痒 , 无 发热 、 寒战、 心慌 、 血 压降低等症状 。立即停 用含 西妥昔单 抗的输液 , 遵 医嘱给予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ml 冲管 , 肌 内注射苯海拉
心 药 品不 良反 应 的 因果 关 系评 价 判 定 , 该 不 良反 应 很 可 能 为 西
妥昔单抗滴注速度过快导致 的过敏反应 。根据常见不 良反应事

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效果观察

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效果观察

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3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5-fu、氟达拉宾(fa)化疗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每周一次维持,完成6周用药,评价药物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

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西妥昔单抗连续6周用药,奥沙利铂、5-fu、fa化疗2周期,无cr病例,6例pr(20.00%),10例sd(33.33%),14例pd(46.67%),疾病控制率53.33%。

本组30例患者经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发生1级皮疹15例,2级皮疹7例,低热4例,肝功能转氨酶升高4例,无结膜炎及腹泻发生。

且骨髓毒性反应在联合应用西妥昔单抗下未增加,以上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肝转移性大肠癌近期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化疗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ce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effect observation/he xiao-jin,ma jin-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2,10(12):7-8【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etuxi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30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cetuximab plusoxaliplatin,5-fu,fa chemotherapy treatment program once a week to maintain, complete 6 weeks treatment, the evaluation of drug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results:30 patients completed cetuximab treatment for 6 weeks, oxaliplatin ,5-fu,fa 2 cycles of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out cr,6 cases of pr (20.00%) , 10 cases of sd (33.33%), 14 cases of pd (46.67%),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53.33%. the group of 30 patients with cetux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the occurrence of a rash in 15 cases, 2 rash in 7 cases, fever in 4 cases, 4 cases of elevated liver transaminases, no conjunctivitis and diarrhea. and bone marrow toxic reaction should not, under cetuximab increased by more than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tolerated. conclusion:cetuxi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significant short-term effect, can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tumor to chemo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tolerated.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cetuximab; chemo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aihua medical college,huaihua 418000,china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入院时就已经处于晚期,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其中肝转移最为常见。

西妥昔单抗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1例护理

西妥昔单抗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1例护理

西妥昔单抗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1例护理
杨倩;钱文琳;忻笑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24(24)4
【摘要】西妥昔单抗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丘疹
脓疱型皮疹是抗EGFR单抗治疗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60%~90%,其严重程度与抗EGFR单抗的用药剂量有关,且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
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有关[1]。

约35%的抗EGFR单抗药物治疗患者会出现顽固性皮肤干燥,表现为干燥、瘙痒和脱屑,可逐渐演变成慢性乏脂性湿疹,可伴疼痛性的手足皲裂。

10%~20%的患者可出现甲及甲周的改变,表现为急性甲沟炎(甲襞的红
肿压痛)、甲周渗液和出血等,可出现类似化脓性肉芽肿的皮损,伴有甲板的点状凹陷、变色和甲缺失等[2]。

皮疹可发生在任意部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皮肤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其完成足剂
量及全疗程抗EGFR单抗治疗尤为重要[3]。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杨倩;钱文琳;忻笑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5
【相关文献】
1.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病人致不良反应的护理
2.西妥昔单抗致痤疮样皮疹68例临床预防性皮肤护理效果分析
3.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病人致不良反应的护理
4.替雷利珠单抗致严重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文献病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十分危险的恶性肿瘤,常常侵犯难以治愈的位置和器官,如肝脏、肺部等。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新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西妥昔单抗属于一种生物制剂,是使用DNA重组技术从人源的鼠嵌合抗体中分离出来的单克隆抗体。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生长。

西妥昔单抗目前已经被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这种癌症的标准药物之一。

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认可。

一项名为CRYSTAL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西妥昔单抗结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另外,一项名为COIN的研究也证实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除了具有良好的疗效外,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方面还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西妥昔单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皮疹、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但这些副作用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治疗方案来减轻。

虽然西妥昔单抗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但是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遵循医嘱使用,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为这种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当然,以后的长期研究、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有望为西妥昔单抗在防治结直肠癌和其他肿瘤方面的应用带来更明确的答案和更大的成功。

西妥昔单抗致皮疹6例的护理体会

西妥昔单抗致皮疹6例的护理体会
1 临 床 资 料
增 殖 的恶性 循环 , 制肿瘤 细胞增 殖 , 导细胞 抑 诱
凋 亡 , 制 内皮 细 胞 增 生 和 新 生 血 管 形 成 , 制 抑 抑 癌 细胞 侵 袭 、 移 , 强 细 胞 毒 药 物 、 转 增 电离 辐 射 的 抗 癌 作 用 ¨ 。2 0 ’ 0 6年 8月 , 我 国 正 式 上 市 , 在 主 要 用 于 转 移 性 直 肠 癌 的 治 疗 。 我 院 近 半 年 来
应 用 西 妥昔 单 抗 致 皮 疹 6例 , 积 极 治 疗 并 给 予 经
我 院 20 0 6年 1 0月 一 0 7年 6月来应 用 西 20 妥 昔单抗致皮疹 6例 , 中男性 4例 , 其 女性 2例 ,
年龄 5 2~7 6岁 , 位 年 龄 6 中 1岁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病 理 组 织 学 确 诊 为 “ 肠 癌 ” 经 C MR 、 E —药疹 ;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 7 8 5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47 l 《 0 8 l 9 6o R 5 .2 B 10 ・1 5 2 0 ) 1 2 _3
西 妥 昔 单 抗 是 免 疫 学 技 术 与 细 胞 生 物 学 原
相 应 的 护 理 措 施 , 得 了 满 意 的效 果 , 者 治 疗 取 患
干燥 、 展平 ; 一次性负极板粘贴要 紧密 , 避免肢 体 和金属接触 , 防止 电刀灼 伤 ; 证静脉 通畅 , 保 确保
用 药 、 液 、 血 的 安 全 。 并 密 切 观察 病 情 变 化 , 输 输
由于创伤范围大 , 出血 多 , 易导致休 克 , 准确记 要
录 出 血量 和尿 量 , 补 液 提 供 依 据 。 为
C T等 明确转 移部位 , 中肝转 移 3例 , 转移 2 其 肺

西妥昔单抗致颜面部皮疹1例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西妥昔单抗致颜面部皮疹1例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2023 年第 9 卷第 11 期Vol.9, No.11, 2023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西妥昔单抗致颜面部皮疹1例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庄碧云1, 黄金兰1, 农庆龙2(1.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肿瘤科, 广东 深圳, 518116;2.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骨科, 广东 深圳, 518111)摘要: 本文总结1例西妥昔单抗致颜面部皮疹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经验。

基于辨证分型,给予患者中药内服、耳穴压豆、中药外洗、中药喷雾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并配合皮肤护理、睡眠指导、饮食干预、情志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皮肤瘙痒和疼痛,促进皮损恢复,确保后续化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皮疹; 中医特色护理; 中药洗剂; 化疗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11-0007-04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facial rashcaused by cetuximabZHUANG Biyun 1,HUANG Jinlan 1,NONG Qingling 2(1. Department of Oncology , Shenzh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 Shenzhen , Guangdong , 518116;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South China Hospit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 Shenzhen , Guangdong , 518111)ABSTRACT :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characteristicnursing of a case of cetuximab -induced facial rash. Based 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 TCM character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TCM medication ,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 TCM spray , TCM aerosols were carried out , in combination of skin care , sleep guidance , nutrition sup⁃port and emotion care ,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skin rash and pain , improve the healing of skin dam⁃age and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KEY WORDS : cetuximab ; skin rash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h ; chemotherapy 西妥昔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人/鼠嵌合型lgG 1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阻断内源性配体介导的EGFR 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

护理干预在西妥昔单抗化疗所致皮疹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西妥昔单抗化疗所致皮疹的研究进展

注 :ADLs:日常生活 ;BSA:体表 面积
工作单位 :100034 北京 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 王晓惠 :女 ,本科 ,护师 基金项 目:北 京大学第一 医院科研 基金(2017HL17) 收稿 日期 :2018一O1—09
3 西妥昔单抗化疗所致皮疹 的临床表现 西妥昔单抗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最典 型的表现 为丘疹脓 疱
其生物学活性 的并列体现 ,之间并不存 在因果关系 ,所 以积极 治 NCI CTCAE(表 1)和 ECOG分级 系统 [美 国国家癌症 研究 所皮
疗皮疹并不会影响西妥昔单抗 的疗效 ,反而增加 了药物耐受性 , 肤不 良反应通用分级标准 (3.0版 )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 抑制剂 相
使得可能 因为表 2)。
· 8 ·
TODAY NURSE ,September,2018,Vo1.25,No.25
※ 综 述
护 理 干预 在 西妥 昔 单抗 化 疗所 致皮 疹 的研 究 进展
王晓 惠 李 晶
摘 要 分子靶 向药物凭借其 高效低毒 的特性 ,在肿瘤药物治疗 中成为 恶性 肿瘤 患者的一种新 的治疗选择 。抗 表皮 生长 因子 受体 单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11(2018)25—0008—04
西妥昔单抗 (C225,商品名爱必妥 )为重组人 一鼠嵌合 IgG1 而延长生存 。因此 ,培养患 者西妥昔 单抗靶 向治疗相 关性 皮疹
单克 隆抗体 ,通过特异性结 合表皮 生长 因子受体发 挥其治疗 肿 的 自我护理能力有助 于提 高患 者生命质 量。现将 西妥 昔单 抗化
③有效 :皮疹 消退 20%~60% ,痒感 减轻 ;④无 效 :皮 疹 消退不 足 日局部应用 1%氢化可 的松 、保湿 霜和防晒 霜 ,第 6 ̄8周 口服 多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西妥昔单抗,亦称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的肿瘤治疗药物。

它通过靶向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
癌症的目的。

近年来,西妥昔单抗已经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该疾病的发生与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西妥昔单抗的引入,使得结直肠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表明,EGFR在许多结直肠癌患者中都有表达,这使得西
妥昔单抗成为一种针对这种癌症的有力武器。

此外,西妥昔单抗还可以增强化疗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可能性。

西妥昔单抗的使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通常与其它药物一起使用,例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治疗时间因患者不同而异,通常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药物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

虽然西妥昔单抗的副作用相对较轻,但还是需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总的来说,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与化疗相比,它具有更少的副
作用,并且可以被广泛使用。

未来,我们期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妥昔单抗可以成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重要选择,帮助更多的患者战胜癌症。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
学确诊 , 行E G F R 和K — R A S 基 因测定 。
昔单抗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 良反应 ,首次用药前 向
患 者解释 治疗 方案 、 过程 、 治 疗效 果 及可 能 出现 的不
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 使患者增
强 战胜疾 病 的信 心 , 积 极配 合 医务 人 员完成 治疗 。
1 . 1 一般 资料
例; 年龄3 2 7 2 岁, 平均( 6 0 . 7 8 _ . 1 0 . 0 5 ) 岁; 结 肠 癌 肝转 移8 例, 结肠 癌骨转 移5 例, 直 肠癌 7 例。 西 妥昔单 抗均 与F O L F I R I 化疗 方案 联用 , 所有 患者 均经 过病 理组织
少基 质金 属蛋 白酶 和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的产 生[ 3 1 。 但
为粉 刺 或 痤疮 样 皮疹 1 5 例, 口腔 炎 2 例, 甲沟 炎 3 例,
西妥昔单抗也存在较多 的不 良反应 ,如护理不当可
能 给患者 带来 较大 的痛 苦 , 甚至 中断治疗 。2 0 1 0 年5
腹泻5 例, 过敏反应1 例。每个患者均化疗 l 2 个周期。 根据 WT O 实体瘤 疗效 评价 标准 进行 评价 网 , 部 分缓 解
3 例, 疾 病稳 定9 例, 疾 病进 展 3 例。
2 护 理
月~ 2 0 1 4 年6 月 我 科 使用 西 妥 昔 单 抗联 合化 疗 的结 直肠 癌 患者共 2 0 例 ,在 治疗 期 间采 取 了有效 的护理 措施 , 预防和 减轻 了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取 得较 好 的近
来, 结直肠 癌 的治疗方 案 有 了很 大 的进 步 , 但是 患 者 的 中位生 存期 仍 未超 过2 年, 且5 年 生存 率 不 足5 %t 2 1 。

西妥昔单抗化疗引发皮疹破溃一例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化疗引发皮疹破溃一例的护理

E ] 王 惠 良 , 素 娟 , 宁 洁 .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并 发 肺 栓 塞 的 5 卢 陆 下 急 救 与护 理 []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0 6 2 (A) 9—6 J. 20 ,3 1 :59 .
[] 王 志 红 , 6 陈 萃 , 艳 琴 , . 肿 瘤 术 后 并 发 肺 栓 塞 的 常 等 肝
( ri x , 靶 向性药 物 。由 于其 杀 伤 肿 瘤 细胞 的 g bt ) 为 u 精 准性 和极 少 伤 及 正 常 细 胞 , 已成 功 应 用 于头 颈 现 部癌症 及 结 直 肠 癌 的 治 疗 中口 。临 床 上 , 妥 昔 单 ] 西
抗 最 常见 的不 良反 应 为痤 疮 样 皮 疹 、 泻 、 心 、 腹 恶 呕
长 , 液循 环处 于 淤滞状 态 , 导致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血 易 形成 , 而发 生 P 进 E。文 献 I 报 道 , 者 发 生 P 后 5 患 E 的病 死率 约 为 6 9 。加 强 对 骨 科 术 后 患者 P 的 . E
早期 预 防 、 断 和 及 时 处 理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意义 。护 诊
E i 曾奕 华 , 小 玲 , 丽 娟 , 肺 栓 塞 患 者 的 危 险 因 素 分 l 吴 叶 等.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E]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 0 8 2 ( B : 3 J. 20 ,5 4 ) 4
4 5.
成 。肝 素 可抑 制凝 血酶 , 防继 发血 栓 的形成 , 内 预 使 源 纤维 蛋 白溶解 机 制溶解 已形成 的血 块 。低 分 子量 肝 素半 衰期 长 , 下注射 生 物利 用 度 高 , 皮 出血 的 危 险
解放军护理杂志

肠癌患者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肠癌患者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药物临床·肠癌患者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唐倩岚朱斌马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摘要目的:从临床药师的角度探讨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方法:回顾典型病例及文献学习,分析肠癌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讨论防治对策。

结果: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前需使用阿托品进行预处理;奥沙利铂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多个用药周期之后,同时联合蛋白类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更易发生过敏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容易导致严重皮症的发生,且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通常与西妥昔单抗剂量相关。

结论:临床上,肠癌患者化疗时应该注意高危患者的筛查,出现严重输液反应时应注意临床症状的鉴别,及时准确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规范化疗前预处理,降低抗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肠癌日间化疗输液反应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R730.53; R7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01-0038-03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transfusion reactions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TANG Qianlan, ZHU Bin, MA Yan(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hemo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Methods: The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reviewing typical cases and literature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discussed.Results: Patients needed to be pretreated with atropine before using irinotecan. Allergy caused by oxaliplatin usually occurred after several cycles of medication and was even more likely to occur when it was combined with protein targeted drugs (such as bevacizumab). Severe skin lesions were caused when cetuximab was used and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we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its dose. Conclusion: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in clinic to the screening of high-risk 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to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also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when a serious infusion reaction occurred, and the reasonable treatment drugs should be timely and accurately selected and the pretreatment should be also standardized before chemotherapy so as to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anti-cancer treatment.KEy wORDS intestinal cancer; daytime chemotherapy; infusion rea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在我国,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5位,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

1例西妥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病例分析

1例西妥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病例分析

1 例西妥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参与1例西妥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

结果及结论:西妥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可能与阻断了细胞内EGFR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出现痤疮样皮疹的患者提示抗肿瘤治疗有显著效果,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

1病例介绍病史资料及治疗过程:患者,男,37岁,身高:168cm,体重:62kg,体表面积:1.67 m2,ECOG:0分患者鼻咽癌诊断明确。

于6月8日抗肿瘤治疗方案为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00mg VD D1、D8+卡铂500mg VD D1+西妥昔单抗600mg VD D1。

6月14日患者面部出现痤疮样皮疹伴轻度瘙痒,查体患者颈部包块较前稍缩小,提示抗肿瘤治疗方案有效。

6月15日继续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00mg+西妥昔单抗400mg方案抗肿瘤治疗,6月17日患者面部仍见痤疮样皮疹伴轻度瘙痒,予以氯倍他索乳膏涂患处。

6月20日查房患者颜面部可见痤疮样皮疹,诉皮疹区瘙痒,换用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

6月22日继续行西妥昔单抗400mg治疗,患者皮疹症状加重,颜面部痤疮样皮疹较前增多,口腔内可见点状溃疡,予以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和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口腔黏膜恢复等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

2讨论2.1痤疮样皮疹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患者本次行西妥昔单抗+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方案抗肿瘤治疗后面部出现痤疮样皮疹,考虑与治疗药物有关。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觉神经毒性、心电图异常、疲劳/乏力、肌肉痛/关节痛,AST/ALP水平升高等。

卡铂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其过敏反应(皮疹或搔痒)一般发生于用药后几分钟之内。

西妥昔单抗是EGFR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细胞内EGFR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例结肠癌患者探讨西妥昔单抗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案例背景知识简介
四、讨论
(一)西妥西单抗的疗效机制
西妥西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EGFRIs类重要药物,其在相应实体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到广泛关注,它与EGFF有很强的亲和力,能阻止EGFF与其天然配体结合,封闭生长因子的天然位点,阻止配体诱导的受体活化和磷酸化,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阻断与肿瘤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与新生血管生成和转移,具有抑制癌细胞侵蚀、转移,
增强细胞毒药物、电离辐射的抗癌作用。

(二)患者出现皮疹与西妥西单抗的相关性
经临床证实,EGFRIs类不引起细胞毒药物相关的传统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亦少有毒性叠加作用。

但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发生率96%~100%,其中尤以痤疮样皮疹最为多见,III 级以上反应者须中断治疗,伴随的瘙痒、颜面潮红等症状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因患者同时应用的亚叶酸钙、5-FU 和奥沙利铂并无引起痤疮样皮疹的报道,而西妥西单抗致痤疮样皮疹最多见,并且该患者应用西妥西单抗 3 个周期后出现痤疮样皮疹,化疗药物停用后痤疮样皮疹未消失,继续使用西妥西单抗皮疹范围变大,故可以判断该患者的皮疹发生是由该药引起。

(三)西妥西单抗致皮疹的机制和疗效相关性
国内外研究显示,西妥西单抗治疗后皮肤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疗效有相关性,皮肤反应越重的患者,西妥西单抗治疗有效率越高,患者中位生存期越
长,因此可将皮肤反应作为西妥西单抗疗效的指标,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有基础
研究表明,HER1/EGF在皮肤毛囊和角化细胞的正常分化和生长过程扮演者重要角色,抑制HER1/EGF R可引起皮肤毒性。

皮疹的出现一方面是有效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干扰正常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治疗中断。

该患者出现II 级皮疹的同时病灶缩小也很明显,也从临床实际病例中验证实了皮疹和疗效的相关性。

(四)西妥西单抗致皮疹的防治西妥西单抗的说明书中指出“其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此患者
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

轻到重度皮肤毒性反应无须调整剂量,发生严重皮肤毒性
反应者,应酌情减量。

出现皮肤破溃后的处理尚无统一的方法,可在皮疹破溃处均匀涂抹地塞米松,另将庆大霉素(8万U和地塞米松(5mg 2支用生理盐水10ml 稀释。

将该药液湿润无菌纱布,覆盖于皮疹破溃处(湿敷面积应该大于创面),外层绷带轻裹固定。

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作用,对药物、化学、机械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的渗出、水肿,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每天换药 1 次,必要时2~3次/天,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的使用剂量视创面面积或皮疹严重程度而定。

嘱患者注意避光,阳光下暴晒可加重皮肤反应。

建议患者外出时带帽,并在皮肤干燥处涂抹止痒霜或抗痤疮制剂。

局部冷敷同样有助于缓解瘙
痒。

保持指甲平整清洁,以免抓伤皮肤。

五、小结
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的 5 项原则,可认为该患者皮疹的发生与西妥西单抗的关系属于“肯定”的关系。

皮疹是西妥西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实际工作中要平衡好药物疗效和患者耐受性两者的关系,既达到最大化治疗效果的目的,又保证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