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模型预测控制

合集下载

预测控制之模型算法控制

预测控制之模型算法控制
• 1980年,C.R.Cutler等提出动态矩阵控制(DMC,Dynamic Matrix Control)
• 1982年,Meral等在MPHC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模型算法控制 (MAC,Model Algorithm Control)
• 1987年,Clarke等提出广义预测控制(GPC,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模型描述
• 对于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其所有动静态特性可以完全由其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表达。若该系 统还是稳定的(此处指系统的极点具有负实部的情形,不包括临界稳定), 其单位脉冲响应函 数满足:
• 若对于离散时间控制系统,则相应的脉冲响应序列趋于零。根据控制原理,基于单位脉冲 响应函数的系统输出响应等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与系统输入的卷积,即有
• 内模控制是直接针对控制系统存在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研究系 统的闭环稳定、提高相应性能指标的控制方法,可显著提高控制系统对 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的鲁棒性。
• 传统控制系统
• 内模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非参数模型之单位脉冲响应函数
• 在MAC中对被控对象可采用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在离散情形也称为单位脉冲 响应序列)作为其数学模型描述。
模型算法控制(MAC)
• MAC系统(预测控制)的主要四个部分:内部模型、模型校正 与输出预测、参考轨迹\轨迹优化、控制优化目标\滚动优化
一、内模原理
• 所谓内模原理,是针对传统控制理论对被控对象模型及建模误差处理的 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 当建模所存在的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时,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具有 较好的克服建模误差和抗干扰的能力。建模误差超过一定程度时,所设 计的控制系统的反馈本身的抗干扰能力及系统的稳定性裕量则不能很好 地将系统稳定,并保持所期望的系统性能指标。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同样可得活塞位移X与配油器输入信号(位移误 差信号)U间的关系为:
编辑ppt
29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电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据式(5.5)、(5.6)和图5.4可得系统的传递 函数:
编辑ppt
30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电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当采用力矩电动机作为位移给定元件时
编辑ppt
43
5.2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机器人为连杆式机械手,其动态特性具有高度的非线性。 要控制这种由马达驱动的操作机器人,用适当的数学方 程式来表示其运动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数学表达式就是 数学模型,或简称模型。控制机器人运动的计算机,运 用这种数学模型来预测和控制将要进行的运动过程。
式中,1很小而又可以忽略时
编辑ppt
31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图5.5表示出一个简单的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的结构框图。其中所用的控制阀为四通滑阀。
编辑ppt
32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式中,c=k1n为闭环系统的自然角振荡频率;
c k1 为闭环系统的阻尼系数:2 1 为k1闭环系统
的第二时间常数;另一时间常数为1。
式(5.25)即为所求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从此式 可见,此闭环系统为一等价三阶系统。我们往往把 它简化为一个一阶环节与一个二阶环节串联的系统。 这样,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
13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一般规律

化工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作业指导书

化工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作业指导书

化工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化工过程自动化概述 (4)1.1.1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1.1.2 化工过程自动化的基本构成 (4)1.2 智能化技术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5)1.2.1 智能检测技术 (5)1.2.2 智能控制技术 (5)1.2.3 智能优化技术 (5)1.2.4 智能管理技术 (5)第2章化工过程控制系统 (6)2.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2.1.1 控制目标:控制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和优质运行。

(6)2.1.2 控制变量:控制系统中用于表征过程状态和功能的参数,通常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

(6)2.1.3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中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的生产过程或设备。

(6)2.1.4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被控对象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或软件。

(6)2.1.5 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实际值,执行器用于实现控制器的输出动作。

(6)2.2 控制系统的类型与原理 (6)2.2.1 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出信号不依赖于被控对象实际值的控制系统。

其原理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6)2.2.2 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出信号依赖于被控对象实际值的控制系统。

根据反馈信号的形式,闭环控制系统可分为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以及组合控制(PID控制)等。

(6)2.2.3 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是将整个化工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子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6)2.2.4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化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6)2.3 控制系统的功能指标 (7)2.3.1 稳定性:控制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或参数变化时,能迅速恢复到设定值的能力。

(7)2.3.2 响应速度:控制系统从接收到控制信号到被控对象达到设定值所需的时间。

模型预测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极小化性能指标,即令
,得最优控制率:
根据滚动优化原理,只实施目前控制量u2(k):
式中:
多步优化MAC旳特点: 优点: (i)控制效果和鲁棒性优于单步MAC算法简朴;
(ii)合用于有时滞或非最小相位对象。 缺陷: (i)算法较单步MAC复杂;
(ii)因为以u作为控制量, 造成MAC算法不可防止地出现稳态误差.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2 反馈校正 为了在模型失配时有效地消除静差,能够在模型预测值ym旳基础上 附加一误差项e,即构成反馈校正(闭环预测)。
详细做法:将第k时刻旳实际对象旳输出测量值与预测模型输出之间 旳误差附加到模型旳预测输出ym(k+i)上,得到闭环预测模型,用 yp(k+i)表达: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1 引言
一 什么是模型预测控制(MPC)?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是一种基于模型旳闭环 优化控制策略,已在炼油、化工、冶金和电力等复杂工业过程中得到 了广泛旳应用。
其算法关键是:可预测过程将来行为旳动态模型,在线反复优化计
算并滚动实施旳控制作用和模型误差旳反馈校正。
2. 动态矩阵控制(DMC)旳产生:
动态矩阵控制(DMC, Dynamic Matrix Control)于1974年应用在美国壳牌石 油企业旳生产装置上,并于1980年由Culter等在美国化工年会上公开刊登,
3. 广义预测控制(GPC)旳产生:
1987年,Clarke等人在保持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旳在线辨识、输出预测、 最小方差控制旳基础上,吸收了DMC和MAC中旳滚动优化策略,基于参数 模型提出了兼具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性能旳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章节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预测控制技术越来越成为众多行业的研究热点。

其中,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以其高效、快速和准确的特点,成为众多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章节二: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理模型的控制技术方法,在系统建模及预测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质,并基于模型进行系统控制。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可以在控制系统中准确地预测未来系统响应,能够更好地应对系统实时变化,并实现优化控制。

它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灵活性强、自适应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系统复杂、非线性、时变、模型未知等情况下的控制。

章节三: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在工业制造中,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对设备的依赖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在传统的预测控制技术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数学模型,而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则不需要简化,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预测控制。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可以预测设备故障,提早进行维修,减少停机时间。

因此,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在工业制造中应用广泛。

章节四: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环境监测需要对环境中各种物质进行检测,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并进行追踪、预测和控制。

例如,通过风速预测,可以预测将会产生多少污染物,以及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此外,通过气象建模和控制,可以实现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

章节五: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在航空领域中,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技术可以用于机载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模型预测控制课件

模型预测控制课件
• 从基本思想看,预测控制优于PID控制
PPT学习交流
8
第二节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r(k)
+_
d(k)
在线优化 控制器
u(k)
y(k) 受控过程
+ y(k+j| k)
+
模型输出 反馈校正
动态 预测模型
y(k|k)
_ +
三要素:预测模型 滚动优化 反馈校正
PPT学习交流
9
第二节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预测模型(内部模型)
• 预测模型的功能 根据被控对象的历史信息{ u(k - j), y(k - j) |
j≥1 }和未来输入{ u(k + j - 1) | j =1, …, m} ,预测 系统未来响应{ y(k + j) | j =1, …, p} • 预测模型形式
• 参数模型: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 非参数模型:如脉冲响应、阶跃响应
• Adersa(法) : HIECON
• Invensys : Predictive Control Ltd : Connoisseur
• DOT(英) : STAR
PPT学习交流
6
第一节 预测控制的发展
预测控制的特点 • 建模方便,对模型要求不高 • 滚动的优化策略,具有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 简单实用的反馈校正,有利于提高控制系统的鲁
5
第一节 预测控制的发展
预测控制有关公司及产品
• SetPoint : IDCOM
• DMC
: DMC
• AspenTech : SetPoint Inc : SMC- IDCOM
DMC Corp : DMCplus
• Profimatics: PCT

模型预测控制讲解

模型预测控制讲解
? 系统的线性性
– 则保证了可用线性系统的迭加性等
2019/6/9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16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5-2 DMC的预测模型(1)
----Coperight by SEC----
t/T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5-1 反馈校正(1)
----Coperight by SEC----
? 每到一个新的采样时刻,都要通过实际 测到的输出信息对基于模型的预测输出 进行修正,然后再进行新的优化。不断 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对预测输出值作出 修正使滚动优化不但基于模型,而且利 用了反馈信息,构成闭环优化。
----Coperight by SEC----
2019/6/9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Coperight by SEC----
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背景(1)
?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发展与特点
– 要求 ? 精确的模型 ? 最优的性能指标 ? 系统的设计方法
– 应用 ? 航天、航空 ? 军事等领域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预测控制的特点(1)
----Coperight by SEC----
? 建模方便,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内部机理 ? 非最小化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有利于
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 滚动的优化策略,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 不增加理论困难,可推广到有约束条件、
大纯滞后、非最小相位及非线性等过程 ? 是一种计算机优化控制算法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Coperight by SEC----
5-1 滚动优化(在线优化) (2)

制药行业智能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第1章概述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范围 (4)第2章智能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4)2.1 药品质量管理原则 (4)2.2 智能化生产质量管理理念 (4)2.3 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5)第3章智能化药品生产过程分析 (6)3.1 药品生产流程 (6)3.2 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参数 (6)3.3 智能化生产需求分析 (6)第4章智能化生产设备与系统选型 (7)4.1 设备选型原则 (7)4.1.1 安全性原则: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药品质量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74.1.2 适用性原则:根据药品生产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用于制药行业的设备。

(7)4.1.3 先进性原则:引进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药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7)4.1.4 可靠性原则:设备应具有高稳定性和较低的故障率,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7)4.1.5 易于维护原则:设备应便于操作和维护,降低运行成本。

(7)4.1.6 灵活性原则:设备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药品生产工艺的需求。

(7)4.2 常用智能化生产设备 (7)4.2.1 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配料、自动称重、自动包装、自动检测等设备。

(7)4.2.2 设备:如搬运、码垛、分拣等。

(7)4.2.3 计量设备:如电子天平、自动灌装机、自动液体制剂机等。

(7)4.2.4 检测设备:包括在线检测、离线检测等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7)4.2.5 信息化管理系统:如生产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7)4.3 智能化控制系统 (8)4.3.1 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通过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8)4.3.2 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MES、ERP等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追溯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自动化技术作业指导书

自动化技术作业指导书

自动化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自动化技术概述 (3)1.1 自动化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3)1.1.1 自动化技术的定义 (3)1.1.2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1.2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4)1.3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第2章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 (5)2.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5)2.1.1 被控对象 (5)2.1.2 控制器 (5)2.1.3 执行机构 (5)2.1.4 反馈元件 (5)2.1.5 信号处理电路 (5)2.2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指标 (5)2.2.1 类型 (5)2.2.2 功能指标 (6)2.3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6)2.3.1 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6)2.3.2 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6)2.3.3 人工智能控制设计方法 (6)2.3.4 仿生控制设计方法 (6)2.3.5 集成控制设计方法 (7)第3章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7)3.1 检测技术概述 (7)3.2 常用传感器及其原理 (7)3.2.1 电阻式传感器 (7)3.2.2 电容式传感器 (7)3.2.3 电感式传感器 (7)3.2.4 压电式传感器 (7)3.3 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接口技术 (8)3.3.1 信号处理技术 (8)3.3.2 接口技术 (8)第4章执行器及其控制 (8)4.1 执行器概述 (8)4.2 电动执行器 (8)4.2.1 结构与原理 (8)4.2.2 控制方式 (9)4.2.3 优点与应用 (9)4.3 气动执行器 (9)4.3.1 结构与原理 (9)4.3.2 控制方式 (9)4.3.3 优点与应用 (9)4.4 伺服执行器 (9)4.4.1 结构与原理 (9)4.4.2 控制方式 (9)4.4.3 优点与应用 (9)第5章控制器及其设计 (10)5.1 控制器概述 (10)5.2 模拟控制器 (10)5.3 数字控制器 (10)5.4 控制器设计方法 (10)第7章控制算法及其应用 (11)7.1 经典控制算法 (11)7.1.1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11)7.1.2 非线性控制 (11)7.2 现代控制算法 (11)7.2.1 状态空间控制 (11)7.2.2 模型预测控制 (11)7.3 智能控制算法 (11)7.3.1 模糊控制 (12)7.3.2 神经网络控制 (12)7.3.3 遗传算法控制 (12)7.4 控制算法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12)7.4.1 流程工业自动化 (12)7.4.2 机械自动化 (12)7.4.3 交通自动化 (12)7.4.4 电力系统自动化 (12)第8章现场总线与工业网络 (12)8.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2)8.2 常用现场总线标准及其特点 (13)8.2.1 Profibus (13)8.2.2 CAN (13)8.2.3 DeviceNet (13)8.3 工业以太网技术 (13)8.4 工业无线网络技术 (14)第9章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 (14)9.1 自动化工程项目概述 (14)9.2 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14)9.2.1 项目立项 (14)9.2.2 项目策划 (14)9.2.3 项目实施 (14)9.2.4 项目运维 (15)9.3 自动化工程项目风险与质量控制 (15)9.3.1 风险管理 (15)9.3.2 质量控制 (15)9.4 自动化工程项目案例 (15)第10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16)10.1 自动化技术前沿领域 (16)10.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16)10.1.2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在自动化系统中的融合 (16)10.1.3 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协同发展 (16)10.1.4 物联网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拓展 (16)10.2 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 (16)10.2.1 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16)10.2.2 智能交通:自动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16)10.2.3 智能农业: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与资源节约 (16)10.2.4 智能能源:自动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优化与调控 (16)10.3 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3.1 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 (16)10.3.2 自动化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16)10.3.3 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 (16)10.3.4 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的持续优化 (16)10.4 我国自动化技术创新策略与建议 (16)10.4.1 加强自动化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6)10.4.2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自动化技术产业链协同发展 (16)10.4.3 完善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素质 (16)10.4.4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自动化技术 (16)10.4.5 制定有利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6)第1章自动化技术概述1.1 自动化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使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等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和自动优化的一种技术。

预测控制模型结构

预测控制模型结构

预测控制模型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预测控制模型是一种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未来系统行为的预测来优化控制变量的调节,以实现对系统性能的优化。

预测控制模型结构是指在构建预测模型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和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预测控制模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预测控制模型结构通常分为两部分:状态空间模型和输出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是描述系统状态演变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来描述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输出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出和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来预测系统输出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型结构进行建模和优化。

在选择预测控制模型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系统的动态特性。

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如惯性、滞后和惯性等。

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

其次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反映了系统的控制规律和性能要求,不同的输入输出关系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型结构来描述和优化。

再次是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

在实际控制过程中,系统通常存在非线性和时变性,这些因素会影响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

选择适合系统动态特性的模型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最后是模型参数的确定。

在建立预测控制模型时,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参数估计,可以准确地描述系统的行为,并优化控制策略,从而提高控制性能。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预测控制模型结构的选择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特性、性能需求和控制目标。

通过合理选择模型结构,并结合先进的优化算法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和优化调节。

第二篇示例:预测控制模型结构是一种在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方法,用于预测未来的系统状态并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所需的性能。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流水线设计规划方案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流水线设计规划方案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流水线设计规划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流水线设计原则与标准 (4)2.1 设计原则 (4)2.1.1 安全性原则 (4)2.1.2 高效率原则 (4)2.1.3 灵活性原则 (4)2.1.4 可持续性原则 (4)2.2 设计标准 (4)2.2.1 设备选型标准 (4)2.2.2 生产线布局标准 (4)2.2.3 安全防护标准 (5)2.2.4 环保标准 (5)2.3 设计流程 (5)2.3.1 需求分析 (5)2.3.2 设备选型 (5)2.3.3 生产线布局设计 (5)2.3.4 安全防护设计 (5)2.3.5 环保措施设计 (5)2.3.6 设计审查 (5)2.3.7 设备安装与调试 (5)2.3.8 验收与交付 (5)第三章设备选型与布局 (5)3.1 设备选型 (6)3.1.1 选型原则 (6)3.1.2 设备选型内容 (6)3.2 设备布局 (6)3.2.1 布局原则 (6)3.2.2 布局方法 (6)3.3 生产线平衡 (7)3.3.1 生产线平衡概述 (7)3.3.2 生产线平衡方法 (7)第四章信息化系统设计 (7)4.1 系统架构 (7)4.2 功能模块设计 (7)4.3 系统集成与数据交换 (8)第五章自动化控制系统 (8)5.1 控制系统设计 (8)5.2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 (9)第六章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 (10)6.1 质量管理流程 (10)6.1.1 概述 (10)6.1.2 质量策划 (10)6.1.3 质量控制 (10)6.1.4 质量改进 (10)6.1.5 质量保证 (10)6.2 质量检测设备 (10)6.2.1 概述 (10)6.2.2 检测设备分类 (10)6.2.3 检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11)6.3 追溯系统设计 (11)6.3.1 概述 (11)6.3.2 追溯系统构成 (11)6.3.3 追溯系统应用 (11)第七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1)7.1 安全生产措施 (11)7.1.1 安全管理组织 (11)7.1.2 安全培训与教育 (12)7.1.3 安全设施与设备 (12)7.1.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2)7.2 环境保护措施 (12)7.2.1 污染防治 (12)7.2.2 节能减排 (12)7.2.3 环保设施与设备 (12)7.3 应急预案 (12)7.3.1 应急组织机构 (13)7.3.2 应急预案内容 (13)7.3.3 应急处理流程 (13)第八章人力资源与培训 (13)8.1 人员配置 (13)8.2 培训计划 (13)8.3 激励机制 (14)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4)9.1 项目实施策略 (14)9.2 进度安排 (15)9.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5)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6)10.1 项目评估指标 (16)10.1.1 技术指标 (16)10.1.2 经济指标 (16)10.1.3 管理指标 (16)10.2 持续改进策略 (16)10.2.2 设备维护与升级 (16)10.2.3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7)10.2.4 流程优化与变革 (17)10.3 后期运维与优化 (17)10.3.1 设备运维 (17)10.3.2 软件优化 (17)10.3.3 数据监控与分析 (17)10.3.4 安全生产 (17)10.3.5 环境保护 (17)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

模型预测控制全面讲解..pdf

模型预测控制全面讲解..pdf
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
hT={h1,h2,…,hN} 可完全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主要内容 预测模型 反馈校正 参考轨迹 滚动优化
第三节 模型算法控制(MAC) 一. 预测模型
MAC的预测模型 渐近稳定线性被控对象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y
h11 h2
有限个采样周期后
lim
j
h
j
0
hN
0 12
t/T N
系统的离散脉冲响应示意图第节 模型算法控制(MAC) 一. 预测模型
MAC算法中的模型参数
1─k 时刻的预测输出 2─k +1时刻实际输出
t/T
3─ k +1 时刻预测误差 4─k +1时刻校正后的预测输出
第三节 模型算法控制(MAC)
模型算法控制(Model Algorithmic Control): 基于脉冲响应模型的预测控制,又称模型预测 启发式控制(MPHC)
60年代末,Richalet等人在法国工业企业中应用 于锅炉和精馏塔的控制
1987年,Clarke 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在线辨识的 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GPC)
1988年,袁璞提出了基于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的状态反馈预 测控制(State Feedback Predictive Control, SFPC)
第一节 预测控制的发展
反馈校正
在每个采样时刻,都要通过实际测到的输出信息对基于 模型的预测输出进行修正,然后再进行新的优化
闭环优化
不断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对预测输出作出修正,使滚动 优化不但基于模型,而且利用反馈信息,构成闭环优化

无人机配送解决方案

无人机配送解决方案

无人机配送解决方案第1章无人机配送概述 (3)1.1 无人机配送的发展背景 (3)1.2 无人机配送的优势与挑战 (4)1.3 国内外无人机配送应用现状 (4)第2章无人机配送系统设计 (4)2.1 无人机选型与配置 (4)2.1.1 载重与续航能力 (5)2.1.2 无人机稳定性与安全性 (5)2.1.3 成本与经济效益 (5)2.1.4 适应性 (5)2.2 配送航线规划与优化 (5)2.2.1 航线规划原则 (5)2.2.2 航线优化算法 (5)2.2.3 动态调整与实时避障 (5)2.3 无人机通信与控制系统 (5)2.3.1 通信系统设计 (6)2.3.2 控制系统设计 (6)2.3.3 数据传输与处理 (6)2.3.4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6)第3章无人机配送关键技术研发 (6)3.1 飞行控制算法 (6)3.1.1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6)3.1.2 自适应控制算法 (6)3.1.3 飞行路径规划算法 (6)3.2 导航与避障技术 (6)3.2.1 惯性导航系统 (6)3.2.2 卫星导航系统 (7)3.2.3 视觉导航与避障 (7)3.2.4 激光雷达避障技术 (7)3.3 载重与续航技术 (7)3.3.1 轻量化结构设计 (7)3.3.2 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 (7)3.3.3 动力系统优化 (7)3.3.4 多能源协同供电技术 (7)第4章无人机配送运营管理 (7)4.1 配送业务流程设计 (7)4.1.1 无人机配送前期准备 (7)4.1.2 无人机配送执行流程 (7)4.1.3 无人机配送结束流程 (8)4.2 无人机调度与优化 (8)4.2.1 无人机调度策略 (8)4.2.2 无人机优化方向 (8)4.3 无人机配送成本分析 (8)4.3.1 成本构成 (8)4.3.2 成本优化策略 (8)第5章无人机配送安全与合规 (9)5.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9)5.1.1 飞行风险 (9)5.1.2 信息安全风险 (9)5.1.3 人身安全风险 (9)5.2 安全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 (9)5.2.1 飞行风险防范 (9)5.2.2 信息安全防范 (10)5.2.3 人身安全防范 (10)5.2.4 应急处理 (10)5.3 法律法规与合规性分析 (10)5.3.1 国家法律法规 (10)5.3.2 地方政策 (10)5.3.3 行业标准 (10)第6章无人机配送在电商领域的应用 (10)6.1 电商平台无人机配送需求分析 (10)6.1.1 电商物流配送面临的挑战 (10)6.1.2 无人机配送的优势 (10)6.1.3 电商平台无人机配送需求 (11)6.2 无人机配送与电商物流体系融合 (11)6.2.1 无人机配送系统架构 (11)6.2.2 无人机配送与电商物流体系协同 (11)6.2.3 无人机配送在电商物流中的应用场景 (11)6.3 电商无人机配送案例解析 (11)6.3.1 国内电商平台无人机配送案例 (11)6.3.2 国外电商平台无人机配送案例 (11)6.3.3 无人机配送在电商领域的未来发展 (11)第7章无人机配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2)7.1 医疗急救无人机配送需求 (12)7.1.1 提高急救效率 (12)7.1.2 降低急救成本 (12)7.1.3 提高急救质量 (12)7.2 无人机在远程医疗配送中的作用 (12)7.2.1 提高配送速度 (12)7.2.2 降低配送成本 (12)7.2.3 提高配送安全性 (12)7.3 医疗无人机配送实践案例 (13)7.3.1 案例一:某地山区医疗配送 (13)7.3.2 案例二:某城市急救无人机配送 (13)7.3.3 案例三:某地疫情防控无人机配送 (13)第8章无人机配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3)8.1 农业无人机配送需求与挑战 (13)8.1.1 需求分析 (13)8.1.2 挑战与问题 (13)8.2 农药、种子无人机配送 (14)8.2.1 农药无人机配送 (14)8.2.2 种子无人机配送 (14)8.3 农业无人机配送案例分享 (14)第9章无人机配送在社区配送中的应用 (14)9.1 社区配送无人机需求分析 (14)9.1.1 社区配送现状 (14)9.1.2 无人机配送优势 (15)9.1.3 社区无人机配送需求 (15)9.2 社区无人机配送模式摸索 (15)9.2.1 配送站点设置 (15)9.2.2 无人机选型与配置 (15)9.2.3 配送路线规划 (15)9.2.4 无人机配送管理系统 (15)9.2.5 无人机配送安全措施 (15)9.3 社区无人机配送案例分析 (15)9.3.1 案例一:某一线城市社区无人机配送 (15)9.3.2 案例二:某二线城市社区无人机配送 (16)9.3.3 案例三:某乡村社区无人机配送 (16)9.3.4 案例四:某大型社区无人机配送 (16)第10章无人机配送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无人机配送技术创新趋势 (16)10.1.1 高效能源利用 (16)10.1.2 精确导航与避障 (16)10.1.3 智能配送系统 (16)10.2 无人机配送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16)10.2.1 城市物流配送 (16)10.2.2 应急救援配送 (16)10.2.3 城市环境监测 (16)10.3 无人机配送产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17)10.3.1 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 (17)10.3.2 政策法规与监管 (17)10.3.3 技术与安全挑战 (17)第1章无人机配送概述1.1 无人机配送的发展背景科技的发展,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完整版)模型预测控制

(完整版)模型预测控制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实验题目:预测控制小组成员:李博(12018000748)金蒋彪(12018000747)专业: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专业1、实验目的 (3)2、实验原理 (4)2。

1、预测控制特点 (4)2。

2、预测控制模型 (5)2.3、在线滚动优化 (6)2.4、反馈校正 (7)2。

5、预测控制分类 (8)2.6、动态矩阵控制 (9)3、MATLAB仿真实现 (11)3.1、对比预测控制与PID控制效果 (12)3。

2、P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14)3。

3、M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15)3.4、模型失配与未失配时的控制效果对比 (16)4、总结 (17)5、附录 (18)5.1、预测控制与PID控制对比仿真代码 (18)5。

1。

1、预测控制代码 (18)5.1。

2、PID控制代码 (19)5。

2、不同P值对比控制效果代码 (22)5.3、不同M值对比控制效果代码 (23)5。

4、模型失配与未失配对比代码 (24)1、实验目的(1)、通过对预测控制原理的学习,掌握预测控制的知识点。

(2)、通过对动态矩阵控制(DMC)的MATLAB仿真,发现其对直接处理具有纯滞后、大惯性的对象,有良好的跟踪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输入已知的控制模型,通过对参数的选择,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3)、了解matlab编程。

2、实验原理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算法,最早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

预测控制的优点是对数学模型要求不高,能直接处理具有纯滞后的过程,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模型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因此,预测控制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得以应用,如炼油、石化、造纸、冶金、汽车制造、航空和食品加工等,尤其是在复杂工业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分类上,模型预测控制(MPC)属于先进过程控制,其基本出发点与传统PID控制不同。

造纸行业智能化造纸工艺方案

造纸行业智能化造纸工艺方案

造纸行业智能化造纸工艺方案第一章智能化造纸工艺概述 (2)1.1 智能化造纸工艺发展背景 (2)1.2 智能化造纸工艺发展趋势 (3)第二章造纸原料智能化处理 (3)2.1 原料智能化识别与分类 (3)2.1.1 原料识别技术 (3)2.1.2 原料分类技术 (4)2.2 原料智能化预处理 (4)2.2.1 原料破碎与清洗 (4)2.2.2 原料筛选与除杂 (4)2.2.3 原料蒸煮与漂白 (4)2.3 原料智能化配比 (4)2.3.1 配比优化算法 (4)2.3.2 配比执行与监控 (4)2.3.3 配比数据管理 (4)第三章智能化制浆工艺 (5)3.1 制浆过程智能化控制 (5)3.2 制浆过程智能化优化 (5)3.3 制浆过程智能化监测 (5)第四章智能化造纸设备 (6)4.1 造纸设备智能化改造 (6)4.2 设备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 (6)4.3 设备故障智能化诊断 (6)第五章智能化造纸过程控制 (6)5.1 造纸过程智能化控制策略 (6)5.2 造纸过程智能化优化 (7)5.3 造纸过程智能化监测 (7)第六章智能化造纸产品质量检测 (7)6.1 产品质量智能化检测方法 (7)6.1.1 光谱分析法 (8)6.1.2 激光散射法 (8)6.1.3 机器视觉检测法 (8)6.2 产品质量智能化评价 (8)6.2.1 数据挖掘法 (8)6.2.2 神经网络法 (8)6.2.3 支持向量机法 (8)6.3 产品质量智能化改进 (8)6.3.1 智能优化算法 (9)6.3.2 模型预测控制 (9)6.3.3 闭环控制系统 (9)第七章智能化造纸废水处理 (9)7.1 废水处理智能化技术 (9)7.2 废水处理智能化监测 (9)7.3 废水处理智能化优化 (10)第八章智能化造纸废气处理 (10)8.1 废气处理智能化技术 (10)8.2 废气处理智能化监测 (10)8.3 废气处理智能化优化 (11)第九章智能化造纸生产管理 (11)9.1 生产计划智能化管理 (11)9.1.1 生产计划编制智能化 (11)9.1.2 生产计划执行智能化 (11)9.1.3 生产计划调整智能化 (12)9.2 生产调度智能化管理 (12)9.2.1 设备调度智能化 (12)9.2.2 人员调度智能化 (12)9.2.3 原材料调度智能化 (12)9.3 生产安全智能化管理 (12)9.3.1 安全监测智能化 (12)9.3.2 安全预警智能化 (12)9.3.3 安全培训智能化 (12)第十章造纸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3)10.1 造纸行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13)10.2 造纸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13)10.3 造纸行业智能化发展展望 (13)第一章智能化造纸工艺概述1.1 智能化造纸工艺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造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智能制造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方案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3)1.1 智能制造的定义 (3)1.2 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3)1.2.1 网络化协同 (3)1.2.2 个性化定制 (3)1.2.3 智能化决策 (3)1.2.4 绿色制造 (3)1.2.5 安全保障 (4)1.2.6 人才培育 (4)第二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2.1 项目背景 (4)2.2 项目目标 (4)2.3 项目意义 (5)第三章生产线现状分析 (5)3.1 生产线现状 (5)3.2 现有设备与技术分析 (5)3.2.1 设备分析 (5)3.2.2 技术分析 (6)3.3 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6)第四章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方案设计 (6)4.1 总体设计思路 (6)4.2 设备选型与配置 (7)4.3 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 (7)第五章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 (8)5.1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8)5.1.1 系统架构设计 (8)5.1.2 功能模块设计 (8)5.2 控制系统的设计 (8)5.2.1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9)5.2.2 控制策略设计 (9)5.3 系统集成与优化 (9)5.3.1 系统集成策略 (9)5.3.2 系统优化策略 (9)第六章生产线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9)6.1 智能传感技术 (10)6.2 工业技术 (10)6.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10)第七章生产线智能化实施步骤 (11)7.1 项目实施准备 (11)7.1.1 项目启动 (11)7.1.2 技术调研与方案制定 (11)7.1.3 预算编制与审批 (11)7.1.4 设备选型与采购 (11)7.2 设备安装与调试 (11)7.2.1 设备安装 (11)7.2.2 设备调试 (11)7.2.3 验收与交付 (11)7.3 系统集成与测试 (11)7.3.1 系统集成 (11)7.3.2 系统测试 (12)7.3.3 系统优化 (12)7.4 生产线运行与维护 (12)7.4.1 生产线运行 (12)7.4.2 故障处理 (12)7.4.3 设备维护 (12)7.4.4 系统升级与改进 (12)7.4.5 数据分析与优化 (12)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2)8.1 安全生产措施 (12)8.1.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2)8.1.2 安全教育培训 (12)8.1.3 安全生产设施 (13)8.1.4 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 (13)8.1.5 安全处理 (13)8.2 环境保护措施 (13)8.2.1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3)8.2.2 污染防治措施 (13)8.2.3 节能减排措施 (13)8.2.4 环境监测与评估 (13)8.3 应急预案 (13)8.3.1 应急预案制定 (13)8.3.2 应急演练 (13)8.3.3 应急救援队伍 (14)8.3.4 应急物资储备 (14)第九章项目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 (14)9.1 项目投资估算 (14)9.1.1 投资范围 (14)9.1.2 投资估算 (14)9.2 经济效益分析 (14)9.2.1 直接经济效益 (14)9.2.2 间接经济效益 (15)9.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5)9.3.1 技术风险 (15)9.3.2 市场风险 (15)9.3.3 政策风险 (15)第十章项目管理与组织保障 (15)10.1 项目组织结构 (15)10.2 项目进度管理 (16)10.3 质量管理 (16)10.4 项目验收与评价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定义智能制造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课件--模型预测控制

课件--模型预测控制

h1
h1
h2
PM 1
hi
i1
PM
第三节 模型算法控制(MAC) 二. 反馈校正
以当前过程输出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之差修正模型预测值
yP (k j) ym (k j) jy(k) ym (k)
N
ym (k) hiu(k i) i 1
对于P步预测
j 1, 2, , P
YP (k) Ym (k) βe(k)
主要内容 预测模型 反馈校正 参考轨迹 滚动优化
第四节 动态矩阵控制(DMC) 一. 预测模型
DMC的预测模型
渐近稳定线性被控对象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和给定值的偏差来确定当前的控制输入 预测控制:不仅利用当前的和过去的偏差值,
而且还利用预测模型来预测过程未来的偏差值。 以滚动优化确定当前的最优控制策略,使未来 一段时间内被控变量与期望值偏差最小 从基本思想看,预测控制优于PID控制
第二节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r(k)
+_
d(k)
在线优化 控制器
u(k)
y(k) 受控过程
+ y(k+j| k)
+
模型输出 反馈校正
动态 预测模型
y(k|k)
_ +
三要素:预测模型 滚动优化 反馈校正
第二节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预测模型(内部模型)
预测模型的功能 根据被控对象的历史信息{ u(k - j), y(k - j) |
j≥1 }和未来输入{ u(k + j - 1) | j =1, …, m} ,预测 系统未来响应{ y(k + j) | j =1, …, p} 预测模型形式 参数模型: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非参数模型:如脉冲响应、阶跃响应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指南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指南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指南第1章绪论 (3)1.1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概述 (3)1.2 化工生产过程优化的重要性 (4)第2章化工过程控制系统 (4)2.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4)2.2 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5)2.3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5)第3章控制回路设计 (6)3.1 控制回路的基本类型 (6)3.1.1 顺序控制回路 (6)3.1.2 连续控制回路 (6)3.1.3 逻辑控制回路 (6)3.1.4 程序控制回路 (6)3.2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6)3.2.1 经验法 (6)3.2.2 临界比例度法 (7)3.2.3 ZieglerNichols法 (7)3.2.4 模型参考自适应法 (7)3.3 控制回路功能评估 (7)3.3.1 稳定性 (7)3.3.2 快速性 (7)3.3.3 精确性 (7)3.3.4 鲁棒性 (7)3.3.5 经济性 (7)第4章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 (7)4.1 过程监测技术 (8)4.1.1 参数监测 (8)4.1.2 分析仪表监测 (8)4.1.3 在线监测 (8)4.2 故障诊断方法 (8)4.2.1 基于模型的方法 (8)4.2.2 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8)4.2.3 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8)4.3 故障诊断应用实例 (8)4.3.1 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器故障诊断 (8)4.3.2 聚合反应釜故障诊断 (9)4.3.3 精馏塔故障诊断 (9)4.3.4 乙烯裂解炉故障诊断 (9)第5章优化控制策略 (9)5.1 优化控制方法概述 (9)5.2 模型预测控制 (9)5.3 神经网络控制 (9)5.4 智能优化算法 (10)第6章过程控制系统仿真 (10)6.1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10)6.1.1 仿真技术概述 (10)6.1.2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方法 (10)6.1.3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应用 (11)6.2 仿真软件介绍 (11)6.2.1 常用仿真软件概述 (11)6.2.2 仿真软件功能特点 (11)6.3 仿真案例分析 (11)6.3.1 案例一:精馏塔控制系统仿真 (11)6.3.2 案例二:换热器控制系统仿真 (11)6.3.3 案例三:反应釜控制系统仿真 (11)第7章生产过程数据分析 (12)7.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2)7.1.1 数据采集 (12)7.1.2 数据处理 (12)7.2 数据分析方法 (12)7.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2)7.2.2 相关性分析 (12)7.2.3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12)7.2.4 时间序列分析 (12)7.3 数据挖掘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2)7.3.1 故障诊断与预测 (13)7.3.2 过程优化与控制 (13)7.3.3 生产计划与调度 (13)7.3.4 能耗分析与节能 (13)第8章先进控制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3)8.1 先进控制技术概述 (13)8.2 自适应控制 (13)8.3 智能控制 (13)8.4 网络控制 (14)第9章化工生产过程安全性分析 (14)9.1 安全性分析基本方法 (14)9.1.1 故障树分析(FTA) (14)9.1.2 事件树分析(ETA) (14)9.1.3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14)9.2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14)9.2.1 HAZOP方法概述 (14)9.2.2 HAZOP分析步骤 (15)9.3 安全仪表系统 (15)9.3.1 安全仪表系统概述 (15)9.3.2 安全仪表系统设计原则 (15)9.3.3 安全仪表系统应用实例 (15)第10章化工生产过程优化案例分析 (15)10.1 案例一:合成氨生产过程优化 (16)10.1.1 优化反应器设计 (16)10.1.2 优化操作参数 (16)10.1.3 优化控制系统 (16)10.2 案例二:聚乙烯生产过程优化 (16)10.2.1 优化聚合反应条件 (16)10.2.2 优化树脂干燥过程 (16)10.2.3 优化控制系统 (16)10.3 案例三:炼油过程优化 (16)10.3.1 优化炼油工艺流程 (16)10.3.2 优化加热炉操作 (17)10.3.3 优化设备运行 (17)10.4 案例四:生物发酵过程优化 (17)10.4.1 优化发酵培养基 (17)10.4.2 优化发酵条件 (17)10.4.3 优化控制系统 (17)第1章绪论1.1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概述化工生产过程控制是现代化学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涉及自动控制、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预测控制中的模型与预测

预测控制中的模型与预测
对象的状态x(k)和观测器的状态(k)将会在至多n 步内相同(deadbeat observer),这是可以证明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证明。
x(k 1) ( M 1N ) x(k ) Su (k ) 1 y (k ) x(k j ) M
j 1 j 1 i 1
基于SISO传递函数模型的预测
前面给出的预测算式,只有在对象是稳定时才是可行的。因为阶跃 响应截尾假设只对稳定对象适用。不过,对于一般的SISO线性对象, 无论其是否稳定,其传递函数总是有的。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对象 输出y(k)和控制量u(k)的关系式为:
y(k ) a1 y(k 1) an y(k n) b1u (k 1) bnu (k n)
m1n幂零性的证明011100011111110111mnmn????????????????????????????????????????11???????而注意到11111111111????????????????????????????????????????????????11110111101111111110???????????????????????????????????????????????????????????????????基于siso传递函数模型的预测前面给出的预测算式只有在对象是稳定时才是可行的
1
1
z ( E E j ) E [ y (k )] z E j E G[u (k )] z E j [v(k )]
由于zjEjv(k)是未来的扰动,其最优预测是0,因 此我们得到如下的预测算式:
ˆ (k j | k ) z j ( E E j ) E 1[ y (k )] z j E j E 1G[u (k )]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实用的模型校正方法,较强的鲁棒性
不增加理论困难,可推广应用于有约束、大纯滞后、多输入多输出、 非线性等过程 一类用计算机实现的优化控制算法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五 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
在预测控制问世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工业系统 对先进控制的需求,使预测控制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控制水平日益 提高。目前,预测控制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应用最多的一种先进控制 策略。
预测控制的模型称为预测模型。预测控制对模型的要求不同于其他 传统的控制方法,它强调的是模型的功能而不是模型的结构,只要模 型可利用过去已知数据信息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行为,就可以作为预 测模型。 (i) 传统的模型: 状态方程、传递函数 ; (ii) 实际工业过程中较易获得的脉冲响应模型或阶跃响应模型 ; (iii)易于在线辨识并能描述不稳定系统的CARIMA等模型 ; 预测模型的功能为:在当前时刻,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利用被控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2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一 模型预测控制的分类 1. 基于非参数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
代表性的算法有模型算法控制 (MAC) 和动态矩阵控制(DMC)。这 类算法适合处理开环稳定多变量过程约束间题的控制;
2. 基于ARMA或CARIMA等输入输出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代表性的算法为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这类算法可用于开环不 稳定、非最小相位和时变时滞等较难控制的对象,并对系统的时滞和 阶次不确定有良好的鲁棒性。但对于多变量系统,算法实施较困难。
yr
y
u
k
t/T k+1时刻优化
yr
y
2 1 3
u
k k+1
t/T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3. 反馈校正
由于实际系统中存在非线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在预测控制算法中, 基于不变模型的预测输出不可能与系统的实际输出完全一致,而在滚 动优化过程中,又要求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输出保持一致,为此,采 用反馈校正来弥补这一缺陷。这样的滚动优化可有效地克服系统中的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2 反馈校正 为了在模型失配时有效地消除静差,可以在模型预测值ym的基础上 附加一误差项e,即构成反馈校正(闭环预测)。
具体做法:将第k时刻的实际对象的输出测量值与预测模型输出之间 的误差附加到模型的预测输出ym(k+i)上,得到闭环预测模型,用 yp(k+i)表示: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1 引言
一 什么是模型预测控制(MPC)?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是一种基于模型的闭环
优化控制策略,已在炼油、化工、冶金和电力等复杂工业过程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其算法核心是:可预测过程未来行为的动态模型,在线反复优化计
算并滚动实施的控制作用和模型误差的反馈校正。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 预测控制基本算法
5.3.1 模型算法控制(MAC)
MAC基本上包括四个部分: 预测模型、反馈校正、参考轨迹和滚动 优化。 5.3.1.1 预测模型 MAC采用被控对象的单位脉冲响应序列作为 预测模型,如右图所示。 其脉冲响应序列为: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被控对象的脉冲 响应模型为: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3 参考轨迹 为了减少突加设定值时的冲击, 在MAC中,控制系统的期望输出 是由从当前实际输出y(k)出发且向设定值w平滑过渡的一条参考轨迹规 定的。
通常,参考轨迹采用从当前时刻实际输出y(k)出发的一阶指数形式: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4 滚动优化 在MAC中,k时刻的优化目标是: 求解未来一组P个控制量,使在未 来P个时刻的预测输出ym(k+i)尽可能接近由参考轨迹所确定期望输 出yr(k+i)。 目标函数可取为: 一、单步预测、单步控制MAC,即预测时域为P =1, 控制时域为M=1. (i) 开环预测控制:
yr (k 1) ym (k 1) h1 u(k ) h j u(k 1 j )
j 2 ^ N ^
(ii) 闭环预测控制:
单步优化MAC的特点: 算法简单, 但 不适用于有时滞或非最小相位对象.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二、多步优化MAC(多步预测、多步控制MAC),并选取不同的预 测时域P和控制时域M,M<P. 当取M<P时,意味着在(k十M一1)时刻后控制量不再改变, 即 由于P、M取值不同,开环预测模型修改为: 式中:
(ii). 典型生产装置的优化操作点通常位于各种操作变量的约束边界处, 因而一 个理想的控制器应当保证使生产装置在不违反约束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约束, 以确保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2. 传统控制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i). 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和一些复杂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要求;
(ii). 现代控制理论的不作为: ①过分依靠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 ②不能处理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有约束、多目标问题。
j 1 j 1 ^ N ^

ym (k 1) h1 u (k ) h 2 u (k 1) h 3 u (k 2) h N u (k N 1) ym (k 2) h1 u (k 1) h 2 u (k ) h 3 u (k 1) h N u (k N 2) ym (k P) h1 u (k P 1) h 2 u (k P 2) h 3 u (k P 3) h N u (k N P)
其阶跃响应序列为:
aN a4 a3 u(k) 1(t)
0 t
y(k)
对于这样一个对象,它在k时刻的输 0 TS 2TS 3TS 4TS 出是k时刻以前所有的输入增量造成的, 根据线性系统的比例和叠加原理,被控对象的阶跃响应模型为: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2 动态矩阵控制(DMC)
DMC算法是一种基于对象阶跃响应的预测控制算法,适用于有时 滞、开环渐近稳定的非最小相位系统。DMC算法包括三个部分:预测 模型、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 5.3.2.1 预测模型 DMC采用被控对象的单位阶跃响应 序列作为预测模型,如右图所示。
模型提出了兼具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性能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四 预测控制的特点
预测控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控制算法: (i). 起源于实践(不是理论发展的需要,而是工业实践向控制论提出 的挑战); (ii). 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定量分析)。
预测控制特点:

对模型要求低,建模方便,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内部机理 滚动优化策略,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3. 滚动时域控制( Receding Horigon Control, RHC)
这种算法由著名的LQ或LQG算法发展而来。对于状态空间模型, 用有限时域二次性能指标再加终端约束的滚动时域控制方法来保证系 统稳定性。它已拓展至跟踪控制和输出反馈控制。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二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1. 预测模型
闭环预测模型为: 目标函数可取为: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目标函数写成矩阵形式为: 极小化性能指标,即令 ,得最优控制率:
根据滚动优化原理,只实施当前控制量u2(k):
式中: 多步优化MAC的特点: 优点: (i)控制效果和鲁棒性优于单步MAC算法简单; (ii)适用于有时滞或非最小相位对象。 缺点: (i)算法较单步MAC复杂; (ii)由于以u作为控制量, 导致MAC算法不可避免地出现稳态误差.
ym ( k ) h j u ( k j ) h j u ( k j )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1 ^ N ^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对象的有限脉冲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对象从k时刻起到P步的输出:
ym ( k ) h j u ( k j ) h j u ( k j )
2. 动态矩阵控制(DMC)的产生:
动态矩阵控制(DMC, Dynamic Matrix Control)于1974年应用在美国壳牌石 油公司的生产装置上,并于1980年由Culter等在美国化工年会上公开发表,
3. 广义预测控制(GPC)的产生:
1987年,Clarke等人在保持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的在线辨识、输出预测、 最小方差控制的基础上,吸取了DMC和MAC中的滚动优化策略,基于参数
^ ^ ^ ^ ^ ^ ^ ^
^
^
^
^
将已知控制量和未来控制量分开考虑,可以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式中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如果直接把上述预测模型计算的模型输出ym当作预测输出,即
开环预测
开环预测的缺陷: 当模型由于时变或非线性等因素存在误差,加上系 统中的各种随机干扰,模型预测的输出不可能与实际对象的输出完全 相同,这样会产生静差。 解决办法:有必要用实测的对象输出信息构成闭环预测,以实现对未 来输出预测的反馈校正。
对象的历史信息和未来输入,预测系统未来响应。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2. 滚动优化
(i) 优化目的 按照某个目标函数确定当前和未来控制作用的大小,这些控制作用 将使未来输出预测序列沿某个参考轨迹“最优地”达到期望输出设定 值 . (ii) 优化过程
不是采用一成不变的全局最优化目标,而是采用滚动式的有限时域 优化策略。优化过程不是一次离线进行,而是在线反复进行优化计 算、滚动实施,从而使模型失配、时变、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能及 时得到弥补,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果。
不确定性,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每到一个新的采样时刻,都要根据最新实测数据对前一时刻的过程 输出预测序列作出校正,或基于不变模型的预测输出进行修正,或对 基础模型进行在线修正,然后再进行新的优化。 不断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对预测输出值作出修正,使滚动优化不但 基于模型,而且利用了反馈信息,构成闭环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