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宜宾市一中唐自群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的语言好无奈。苍白乏力独独徘徊,美感灵气全不在。”这个顺口遛是对当今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概括。所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丰富学生语言,已成为教育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加大古诗文篇目的比重,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事与愿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有些尴尬: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索然寡味了无兴趣,大有一种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厌的感叹。曾有学生戏语古诗文:你的柔情我实在不懂。

学生何以不懂古诗文的“柔情”?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学生对古诗文不感兴趣的原因,除了对古诗文难理解、难背记,把古诗文视为第二门外语;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学古诗文十分枯燥,现代人都用现代汉语说话,古文无实用价值。正如南怀瑾先生所担忧的:“很是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有好的专业,有高的待遇,或能赚很多的钱。”《都市快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杭州某业余学校开出“古诗文诵读班”,却因仅招到

一名学生而只得暂时停办,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开办的英语等班早就爆满。学生对古诗文对漠视,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漠视,这种类似于数典忘祖的做法,不能不令人痛心。

2、教师教法上的偏差

不少教师认为,初中古诗文教学仅是让学生多积累,多背诵,于是,“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成了不少教师一成不变的做法,把古诗文脍炙人口的美感和韵味讲解得消失殆尽,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单调无味。所以,教师教法上的单一,自然会使古诗文中的营养丢失,进而造成学生在古诗文传统文化积淀方面的“贫血”。

如何让学生自己慢慢地靠进古诗文,轻轻地掀起古诗文的“盖头巾”爱上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古调虽好空自爱今人无心多不弹”认识,以逐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同时,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力求做到示之以范,授之以知,导之以法,启之以思。

1、示之以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无疑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诵读时,却常常是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地全部念诵、背记出来。但事实上,他们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却不甚了解甚而一窍不通,究竟诗中说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根本就是不完全明白或完全不明白的。

这样没有感情的诵读实是一种有口无心的诵读,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如在学过李白《送友人》后,不少学生都能熟读成诵,但是对于其中的情感却知之较少,他们不能领会其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情感,故常常把“班”写作“斑”。

为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给学生一个诵读的示范。不求与播音员主持人一样,但也应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不能因为自己普通话说不好或声音不好听而推委自己示范的责任和义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教师自己,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示范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寻找情感的交汇点,或是在情感指导下寻求朗读的切入点,让学生像你一样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想其神态,仿其语气,品其心态,这样的读,才是真正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2、授之以知

在谒力倡导课堂改革的今天,为了迎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的教师便把传统教学方法视为猛兽,不搞纯翻译、纯解剖、满堂灌了,而搞纯启发、纯点拨、满堂问。整堂课不见其一点对知识的传授。而古诗文中,不少实词的意义、用法与今天的大不相同了,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讲清楚;诗歌中常有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应该在学生把握的过程中讲清楚;古诗文中常用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等也应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讲清楚。不然,没有对古诗文知识的积累与理解,就不能让学生领悟《卖炭翁》中诗人对卖炭翁长期烧炭之劳、饱经风霜之衰、生活无着之苦的深切同情,就不能沉醉于《桃

花源记》里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之境……

3、导之以法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不了解有关的方法,任何实践都将是一句空话。

真正的古诗文教学,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或悦耳悦目或悦心悦意或悦志悦神。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导之以法。古诗文较之于现代文,有着特有的节奏和旋律,特别是古诗,带有很强的音乐性,如何读出古诗文的韵味,有一定的方法可循;如何提高记背的能力,也有章可依。以记背为例,不同特色的文章,就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如情节较曲折的文章可采用“理解内容情节记忆法”(例《狼》遇狼——惧狼——御狼——杀狼);以对话为主的文章可采用“人物语言的层次记忆法”(例《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居十日——居十日——居五日)等。同一篇文章,也可以将几种记忆法根据需要巧妙地揉合起来,做到引“法”入文,因文制“法”。如何对古诗文含英咀华、深入领悟,也需一些字斟句酌、细细把玩的技巧。通过汉字造字法,我们可以揣摩一些字词的本义,帮助我们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如前面提到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的“班”,根据造字法可认定是一个会意字,意为一块玉被分成了两半,即为“分玉”之意;再结合诗的语言环境,则引申为“分开”的意思。那么,“班马”即为“离群之马”。诗中诗人与友人马上挥手告别,其两匹马也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诗人李白著一“班”字,烘托了缱绻情谊。我们抓住了这“班”字,自可

得诗中深意。

方法掌握了,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类似的诗文学习中举一反三,逐步迁移,直到融会贯通。

4、启之以思

古诗文向以“文以载道”而示人,古诗文所反映出的普遍真理,是蕴含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在拓展中认识生活,更容易体悟诗文中隽永意韵。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讳疾忌医的事例,这样既能紧扣生活挖掘文章意义,又可从中受到启发。

古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曾是滋养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我想,只要我们让学生在有情的诵读中体验情感,感受语言,在强化扩展中不断的积累和运用,提高了学生古诗文的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也同样可以让古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成为我们今天学生的“精神后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