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归纳
2019-2020年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第二课时讲义新人教版本
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箭头所指为正北,据此确定其他方向
时针法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 方向为东
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自西向东;拇指指向南 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自东向西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3.能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
读等高线地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1
读图夯基
2
精讲点拨
3
跟踪演练
4
课时作业
读图夯基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 度。 (2)公式:比例尺=__图__上__距__离__/_实__地__距__离____。 (3)表现方式 a : __线__段____ 式 , b : ___数__字___ 式 , c : ___文__字___式。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例如,P点海拔为110米;Q点海拔为120米。 (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例如,P、Q点的相对高度 为10米。 2.等高线 (1)概念:在地图上,___海__拔___相同的点的连线。例如,图中L线。 (2)特点:①同线等高:图中L线上的各点的__海__拔____均为100米。②同图等 距:图中的等高距均为____1_0_米____。③是闭合的曲线。④一般不相交,若重叠 则为___陡__崖___。⑤疏缓密陡:图中N处等高线___稀__疏___,坡度较缓,M处等高线 __密__集____,坡度较陡。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计算比例尺,能正确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图 示内容详略的关系。第(1)题,比例尺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图幅的大小,由比例尺 计算公式可得2150080-00400=25010004000,B 项最接近。第(2)题,由比例尺计算公式可 得:4÷2501000=1000000cm,即为 10 千米。第(3)题,由于该比例尺是 1 厘米代 表实际距离的 2.5 千米,而要绘制的是长 250 千米,宽 180 千米的地图,最适 合某省地图。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四季变换与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地理现象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比例尺、地图符号和注记-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3. 空间定位与地理坐标- 经纬度系统- 地理坐标的确定方法- 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系统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湖泊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分布和海洋资源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4. 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生态因素 -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农业地理与粮食安全-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 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3. 工业地理与区域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产业转型与区域创新4. 交通运输与物流-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物流系统与现代物流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评估的步骤与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验与实地考察-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2. 地理案例分析- 国内外地理案例的收集- 案例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归纳,实际的高考地理复习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最新的地理事件和现象,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1、纬线(1)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2)特点:纬线自成圆圈(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赤道的纬度为 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 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2、经线(1)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经度为 0°,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三)经纬网1、定义: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四)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约 24 小时)。
4、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五)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约 365 天)。
4、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地球上的五带1、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2、五带的名称及范围(1)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2)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3)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4)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5)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高考地球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球地图知识点地球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了解地球地图知识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图投影、纬度和经度等方面,介绍高考地球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形状,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的赤道周长比其极周长要大。
因此,地球的形状不完全是椭球体,而是一个略呈扁球状的椭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球凸。
地球的大小通常用地球的赤道半径或者地球的体积来表示。
其中,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亿立方千米。
二、地图投影为了将地球的三维形状展示在二维的纸面上,地图采用了各种投影方法。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面积投影、等距离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不同的投影方式在展示地球地图时会有不同的失真问题。
高考中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墨卡托投影、极射投影和等角原点圆柱投影等。
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积柱面投影,广泛应用于世界地图的制作中。
极射投影则常用于南、北极地区的地图制作。
三、纬度和经度纬度和经度是地球上用来定位地理位置的坐标系统。
纬度表示地点位于地球表面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它的范围是从0度到90度,赤道为0度,北极为90度北纬,南极为90度南纬。
经度则表示地点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它的范围是从0度到180度,以本初子午线(即格林威治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纬度和经度的交叉点可以唯一地确定地球上的一个位置,常用来表示城市、国家和地区的具体位置。
掌握纬度和经度对于了解地球地图上的各个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四、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地图上标注了许多地理特征,比如大陆、岛屿、海洋、山脉、河流等。
通过了解地球地图上的这些地理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
世界上的大陆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洲。
除大陆外,地球上还有许多岛屿,如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地球表面有许多大的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高中自然地理地球、地图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高中自然地理地球、地图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地图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球运动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新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板块,其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如下: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运动和时间差异-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阅读和分析2. 气候与天气- 气候系统、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3. 地貌与地质- 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岩石循环和地质年代4. 水文与海洋- 水循环、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海洋的构造、海洋环流和海洋资源5. 生物与土壤- 生物群落的分布、生物多样性- 土壤类型、土壤形成和土壤利用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 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和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和农业问题- 工业地域类型、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3.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和交通问题- 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和通信发展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三、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和区域发展2.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区域划分、区域发展和区域问题3. 区域分析- 区域的界定、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策略、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强调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热点问题,也是提高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基础知识点,学生可以为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3.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陆地和海洋。
4.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块。
-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多于西半球。
5.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6. 海陆变迁。
-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三、天气与气候。
7.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8. 气温的分布。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地球与地图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核心考点考点01地球与地图2020年全国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一、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全面系统复习主干知识和核心理论,体会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规律理论的精髓。
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文地理的区位理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引导学生夯实地理学习基础,从而能灵活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选修地理之间的关系。
二、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地理实践力。
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的“大事件”,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关注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等全球与地区问题,凸显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提炼素材,创设情境,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三、立足地理学科基础,进行知识重组、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因此高考地理复习中在以基础知识为本,在此基础上,狠抓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学中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识网络。
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四、重视区域地理,强化地图、突出地理图表。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
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都涉及读图、读表、读资料等,可以说无图不成地理题,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不断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空间思维和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五、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必修1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含答案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3.不同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类型 主要特征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盆地 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4.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 .陡崖,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 .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实践力 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较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较密集。
5.坡的类型(1)均匀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所示。
6.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ΔH =H 高-H 低 (n -1)d <ΔH <(n +1)d注:n 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
(2)陡崖的相关计算 H 大≤H 顶<H 大+dH 小-d<H底≤H小(n-1)d≤ΔH<(n+1)d注:H大和H小分别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4. 经纬网的作用。
-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
5. 地球的自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差异。
6. 地球的公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7.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8. 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鞍部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河流;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二、世界地理。
9. 世界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0. 七大洲。
-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11.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12. 板块构造学说。
-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地理常用知识点归纳
地理常用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经线。
- 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纬线相互平行。
- 重要纬线: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回归线(23.5°)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66.5°)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
- 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4.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 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表示形式:数字式(如1:100000)、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范本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为一个扁球体,稍微扁扁的样子。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3. 地球的公转: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一年的时间。
4. 时区:世界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
5. 地球的倾斜:地球轴倾斜23.5°,形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地壳: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其中陆地地壳厚度较大,海洋地壳较薄。
3. 地球的地幔: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是地球最厚的一层。
4. 地球的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三、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冰雪等形式。
2. 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常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有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
3. 水资源的问题: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四、地球上的气候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长期气候要素的统计结果。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湿度和风等。
3. 气候分类:按温度等因素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按降水量划分为湿润气候和干旱气候。
4. 气候与植被的关系:不同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上的地貌和水文1. 地貌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壳变动、水的侵蚀作用、风力等都可以造成地貌的变化。
3. 水文的分类: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4. 水文的特点:河流有源头、河段和河口,湖泊是由地表积水形成,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域。
六、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
2. 自然灾害的成因: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等都是引发自然灾害的原因。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过度开采导致地质灾害,过度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等。
2020年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地球你知道,可是你不一定知道地球的知识点。
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3.经纬度:(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地理参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参考知识点汇总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度范围是0° 180°,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纬度范围是0° 90°,赤道为0°纬线,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如1:10000)、线段式(如———)和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方向:一般地图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识;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山高水深等的文字和数字。
二、世界地理1. 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各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世界的地形五种基本地形: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归纳
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归纳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运动和地表特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归纳: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接近于球形的天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导致昼夜交替。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导致季节变化。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二维表示,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
- 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使用指南针或经纬网确定。
经纬度系统- 经纬度系统用于在地球上确定位置,经线(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线(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范围是0°至180°。
-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范围是0°至90°。
地形图与等高线- 地形图是表示地表起伏的地图,使用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
- 等高线是连接相同高度点的闭合曲线,等高线越密集,地形越陡峭。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平面的过程。
- 由于地球是一个曲面,任何地图投影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包括角度变形、面积变形或长度变形。
地图的分类- 地图可以根据内容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自然地图主要展示自然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 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交通、行政区划等。
地图的应用-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导航、规划路线、研究地理分布等。
- 在科学研究中,地图是分析地理现象、进行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相对较薄。
-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可能是液态。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全部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全部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4. 地图的投影: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球体,所以将地球表面展开到二维地图上需要一定的投影方法,如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迁和短期气候变化。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水位等。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母岩风化、有机质积累、气候影响等。
- 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密度、城市化、国际迁移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区划分、城市扩张、城市问题等。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等。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工业结构等。
- 交通运输:交通网络、交通方式、交通规划等。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影响等。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 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实践。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收集、分析、展示。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应用领域。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国家的地理特征。
2. 区域合作与发展:欧盟、东盟、非盟等。
3. 中国的区域发展:东部沿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地理是高考理科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备战高考的考生而言,熟练掌握地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考生全面复习。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近似为椭球体,地球的赤道略大于南北极半径。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公里,面积为约510亿平方公里。
2.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线,用于表示东西方向;纬度是指连接地球赤道的线,用于表示南北方向。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4. 地图投影地球的三维形状无法完全展示在平面上,因此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距投影、等角投影、等面投影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层大气层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层。
由近地面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间歇层和外大气层等。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较长时期内的天气状况,气候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系统等因素影响。
气象研究短时间内的天气现象与变化。
3.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表水不断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的循环往复。
它涵盖大气水汽、云、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4. 地表水系统地表水包括以海洋为主的盐水、以陆地河流、湖泊为主的淡水和冰川等。
这些水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的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则是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环境污染等,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内居住的总人数,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区。
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密切影响着社会发展。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从事农作物种植、养殖等农产品生产的活动,而工业是指利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的经济活动。
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领域。
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面积的扩大。
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确定城市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内容。
高考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球和地图知识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高考中,地球和地图的知识点常常成为考察的重点。
本文将围绕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乎椭球体的形状,它在赤道处较宽,在两极较窄。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使得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地球同时也在围绕太阳作公转,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3.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平面的夹角约为23.5度,使得地球具有四季变化。
4.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被一层薄薄的气体包围,这就是大气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它气体组成。
二、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呈层状结构。
地壳又可分为陆壳和洋壳。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对地质构造、地震和火山活动有重要影响。
1. 地球的构造层次: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约厚30-70千米,洋壳主要以玄武岩为主,而陆壳则主要由花岗岩等岩石构成。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板块的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壳上的大块岩石以不同速度和方向运动的现象。
它包括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地震以及地质灾害等。
地球板块的运动受到地幔对流的推动,主要有三种边界形式:边界相互远离的叫做构造(边界相互靠近的叫做构造活动):造山带形成的地方有地震、火山;边界相互相对滑动的叫转边界,形成断裂带;边界相互相互逼近的叫作聚积边界,那儿会形成板块运动带。
三、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以比例尺为基础、按照一定符号和图像规定绘制,以表达地球表面各种现象和空间关系的图形。
我们常见的地图有平面地图、球面地图和立体地图等。
地图的基本知识如下:1.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中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称为比例尺,它可以表示为比例,如1:1000000。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的细节越多,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地图上的细节越少,但范围越大。
归纳总结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
归纳总结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形状、运动和时间•地球形状:扁球体•地球运动:自转、公转•地球时间:时区、夏令时1.2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类型:圆柱投影、圆锥投影、球面投影•地图投影特点:变形、方向的表示1.3 地理坐标系•经纬度:经线、纬线•坐标转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二、自然地理2.1 气候•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2.2 天气•天气系统:高压、低压、气旋、反气旋•天气现象:云、雨、风、霜、雪2.3 地形•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对气候、水文、植被的影响2.4 水文•水体类型:河流、湖泊、地下水•水文循环:蒸发、降水、径流2.5 植被•植被类型:草原、荒漠、森林•植被分布规律:纬度、海拔、气候三、人文地理3.1 人口•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纬度、海陆、地形3.2 城市•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区位:自然、经济、社会3.3 农业•农业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3.4 工业•工业区位:原料、市场、劳动力、交通•工业类型: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3.5 交通•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布局:城市交通、区域交通3.6 商业•商业布局:城市商业、区域商业•商业活动:零售、批发、电子商务四、区域地理4.1 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4.2 区域差异•地理差异:自然、人文•区域联系:交通、经济、文化4.3 区域发展•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工业化、服务业•发展战略:资源优势、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五、地理信息技术5.1 遥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航空遥感•遥感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5.2 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地图制作•GIS应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5.3 全球定位系统•GPS功能:定位、导航、测速•GPS应用:交通、军事、测绘上面所述就是高考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表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
(2)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
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经线
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②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
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
圈均可平分地球;
④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
⑤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
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
①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②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E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
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
④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⑤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
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②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短成点;
③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S=30°N;
④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4)纬度
①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②赤道为0°纬线,自赤道开始向南、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
北纬度的度数越往北越大,北极点为90°N,南纬度的度数越往南越大,南极点为90°S;
③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为低纬,
为中纬,60°---90°
为高纬;
30°---60°
、66°34’S。
,66°34’N
、23°26’S
④南、北回归线及南、半极圈:23°26’N
(5)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①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②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A、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故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1千米×相隔经度数。
B、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S=111千米×相隔经度数×COSα(α表示该点的纬度)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①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A. 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图中I点到J点)。
B. 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图中的K点到H点)。
C.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
确定后选择劣弧路线部分即可(如I点到H点——先往南,后往北)。
②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
(或上空),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A. 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 若同在北半球,则先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C→D);
b. 若同在南半球,则先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G→F);
c.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H→C)。
B.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 若同在北半球,则先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D→C);
b. 若同在南半球,则先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F→G);
c.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C→H)。
(7)移动后,出发点与终点的位置问题
解题关键点——纬度越高,相邻的两根经线之间的纬线距离越短。
A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
1、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超过100千米;(出发点以西)
2、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小于100千米;(出发点以东)
3、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刚好等于100千米;(出发点)
4、A地位于南半球,除南极点以外的任何位置结果均相同。
(出发点以东)
附:两地间最近航线问题
(1)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
航程须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经过北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经过南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要讨论经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根据劣弧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
如果过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正北,后向正南;反之
则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2)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
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
二、地图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实地
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江西地图相比较,江西地图比例尺较大)。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图幅面
积越小,内容越简单。
因此,在比例尺的选用上,大范围地区多选用小比例尺地图,小范围
地区多选用大比例尺地图。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的放大:若将原比例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若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比如将比例尺1/500000放大1倍,其真正含义是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
为1/250 000,与原来的比例尺相比较,比例尺变大了。
②比例尺的缩放:若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若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比如将比例尺
1/500000缩小1/6倍,即比例尺缩小到5/6,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5/6)×(1/500 000)=1/600 000
③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N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2(或1/ N2)倍。
3、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2)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3)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
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4)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
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①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④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
地地形;
⑤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