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
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主要人物:1、创始:威廉.配第
2、完成:亚当.斯密 & 李嘉图
庸俗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萨伊、马尔萨斯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西斯蒙第(也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普鲁东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19世纪中叶)→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成熟、
2、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强大的工人运动、
3、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来源
*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一、物质资料生产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主管条件——人)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此外还包括各种容器:如导管桶,瓶;各种物质条件:如厂房、创库、道路、土地)
(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3、广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互相关系:
1)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的决定作用?
1, 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消费,交换的社会性质
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
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适应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2,随着交换的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换的扩大,能够有力地推动生产的发展
3,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才能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动力.
三、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分类:一般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一、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扩大再生产(从实现方式分类):①外延扩大再生产:单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数量
②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二、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狭义的产业结构四种类型: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2、农轻重产业结构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
4、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广义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三、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社会总产品是一年中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率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利益的好坏)
人均国民收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费+非生产部门的纯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类型:1、粗放型(以增长速度为核心)
2、集约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一、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的共同基本特征:1、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2、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以实现商品价值
3、商品经济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的
4、商品经济可以与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但不能表明任何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2、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三、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交换在量上的比例。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
4、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