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范文.doc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454066f46bec0975f465e261.png)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马有才陈爱萍曲玲玲ﻭ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热点,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国内研究主要包括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创新型城市评价以及建设对策方面,国外研究从典型案例、构成要素、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对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展望。
ﻭ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创新型城市互动ﻭﻭ创新概念提出以后,有关创新的研究不断推进,创新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不断纵横深化。
索洛(S.C.Solo)、伊思诺(J.I.Enos)、林恩(G.Lynn)等经济学家分别对熊彼(J.A. Schumpeter)的创新进行了经济学的纵向深化;自20世纪60年代起管理学者们开始将创新引入了管理领域由于创新理论的成功实施,人们意识到创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者从自己所从事的不同领域对创新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而使得创新的内涵更加丰富。
ﻭ随着创新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实践中的日益重视,创新主体也逐渐从企业扩展至国家和城市,特别是面对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城市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功能呈现出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由制造转向研发、由生产转向服务并迈向创新中心的趋势。
城市功能和创新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之后,将“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得以不断推进。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研究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积极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此后,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将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战略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也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相关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ﻭ(一)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方面胡树华、胡钰等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应把创新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论和社会实践方法论,运用到城市整体建设中,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主导发展战略的高度,能有效整合城市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等创新要素,与周边地区和城市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极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应包括产业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等。
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af7e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a.png)
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研究城市规划与建设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它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综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并探讨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定义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门学科,涉及城市的布局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市政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它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为城市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与方法,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特点,从而满足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
其次,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
最后,规划需要注重民众参与,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的民主性和可行性。
3. 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城市建设覆盖了城市的各个方面,但有几个重点领域尤为重要。
首先是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用地,实现城市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交通规划,通过优化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设施,改善城市的通行条件和交通流动性。
另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绿化规划和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市政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4. 建设理论研究的意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其次,理论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此外,通过理论研究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加可持续、宜居、繁荣的方向前进。
5.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挑战与展望城市规划与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有限、环境破坏和社会问题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投稿技巧(最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投稿技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deb6887327284b73f24250ab.png)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从社会上面招聘的人,对学历,工作经验,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不用那些所谓的大学、大专学历,更加注重实际能力培养。
大家可以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可以假设自己就是主编,然后以主编的口吻,跟作者交流,或者,假设自己已经是正规的编辑人员,不需要为自己因为没有正规从业资格证而担心,有句话,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话,这样对自己经常性的自我催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跟相关网站或者快递公司合作,购买到大量的个人的信息,通过电话进行推销,简单说,就是电话销售,现在大家明白了吧,我们虽然不是编辑,却干着编辑该干的事情,我们虽然不是推销员,却干着推销员的勾当,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开展征稿的。
同一篇文章可以换个名字就直接发表,不需要任何检测,就保证可以百分之百通过审核,以下是相关的具体范文,大家可以做参考。
1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二零一三年三十九期《郝智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
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二零一四年十期《安振华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be8a04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d.png)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的观念也在不断演化,这对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转变也使得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得到了重新定义。
通过将智慧型的生态系统与城市的规划结合起来,并且把智慧型的生态城市视为构筑生态文明的关键基础,这样就能够给予智慧型的生态城市强大的推动力和保护力。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在智能化的生态系统中,如何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根本理念。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在构建智能化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通过整合高品质生活、城市运营和产业进步这三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深远影响。
在规划智能化生态城市时,应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根据地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更需要城市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成立一个城市规划小组来具体执行,并设定一个‘每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的规划目标。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短暂的成就,而应该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1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逐渐转向了生态和智能化的路径,然而,在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和缓解资源匮乏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我国的智能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结合新的社会发展需求,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1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衰败的严酷状况,人类的聪明才智警示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短期目标进行深度审视。
依托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以中国传统的天地人和的生态理念为指引,探索一个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进步的战略,尊崇大自然的法则,返璞归真,在IT的驱使之下,将生态视为未来的进步路径。
构建尊崇、顺从、维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并将其置于首位。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满足大众的期望,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所以,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需要达到人与城市的和谐,也需要达到人类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4e4bf681c758f5f61f67b2.png)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网
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城市建设杂志社出版的国家城市建设行业重要学术期刊。
期刊以“聚焦城
建理论领域,集合业界精英智慧,发布最新科研成果,服务中国城市建设”为办刊宗旨。
国内统一刊号:CN11-9313/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邮发代号:80-307。
目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已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期刊与新加坡《城市建设学
术探索》期刊同步发行,并由“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城市建设网数据库”收录。
国际权威性强、学术影响力大、专业定位准、范围涵盖广。
改版后的《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将指定“中国城市建设网”及微信服务号“城
市建设杂志社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两种投稿方式。
所有稿件,均需由作者通过此两种投稿方式进
行投稿,杂志社目前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投稿,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郑重声明:我社从未采用电话通知或者电话传真的形式进行过征稿,也从未委托其他机
构征稿,如作者接到类似电话,请仔细甄别,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城市建设网网址:
城市建设杂志社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号:csjswlfw
联系电话:010——63257761
1。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12ea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一、引言学习型城市是指城市在基于知识、创新和协作的经济基础上,寻求不断学习和成长,以应对社会变革和市场竞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模式。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城市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就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在我国的城市理论研究中,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学者们主要从城市创新、知识经济、城市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具体来说,中国学者认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需要重视创新驱动和创新机制,注重知识的创造、共享和传播,提高城市居民的智力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学者们还进一步探讨了学习型城市的要素和机制。
北京大学教授赵炳阳提出了城市创新的三要素理论,即创意、资源和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创新需要创意作为基础,需要资源作为支撑,需要机制作为保障。
国内的一些城市也开始尝试从政府引导、企业驱动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构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机制体系,以创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国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在欧美国家已经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学者们主要从组织学、城市规划和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学习型城市进行了研究。
在组织学方面,学者彼得·森格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建设。
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具有五个特征,即系统思考、个人主导、精益求精、共同构建和组织学习。
这些特征对于城市来说同样适用,城市要想成为学习型城市,就需要具备这些特征。
在城市规划方面,学者杰拉尔德·米德格利和彼得·机尔斯等提出了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并强调了城市规划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fa88ed9b89680203d8256b.png)
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住区规划中的应用李玲慧1 王森2(1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 2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摘要:中国传统院落文化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传统院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院落空间的形态及布局日趋成熟、丰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中最为典型的语言。
本文从对中国传统院落的布局方式及特性出发,将其与现代住区规划设计相结合,用其精髓的语言来指导现代住区的建筑设计及其规划。
关键词:院落文化;庭院建筑;住区规划设计前言: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文化及居住理念所取代,造成了在经济和文化共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自身的特色文化却正在走向没落。
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需要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努力将中国传统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及核心居住价值融入到现代住宅的规划设计当中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论文针对当代住宅建设中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中“中国意和中国情”的营造为切入点,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区规划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
1. 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历史溯源《辞源》里对“院”的解释为“周垣也”,“宫室有墙垣者曰院”四周围墙以内的空地可谓“院”,这种四周围合的方式意味着院落空间呈现出一种对内部空间亲和,对外部空间排斥的品质。
在人文环境的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相对内敛的性格特征导致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对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反映在建筑上,就表现为家中国期刊在线庭的“领域”界面要求。
因而庭院建筑,一度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基本建筑模式。
庭院建筑,这种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式中,装载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由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047a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2.png)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化,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地下空间建设的价值、难点及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总结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地下空间建设的规划思路和措施,旨在为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空间、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思路1.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化,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因此,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模式。
地下空间是指地下的空心空间,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例如交通、商业、娱乐等,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研究,探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
2.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分类地下空间是指地下的空心空间,可以分为地下土层空间和地下岩层空间。
地下土层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室、地下车库等,而地下岩层空间则主要指地下矿山、地下河道等。
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结合地下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结构稳定和环境安全。
3.地下空间建设的价值地下空间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提供交通拥堵缓解、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地下空间建设的难点地下空间建设面临着诸多难点,主要包括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地下岩层的稳定性、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可靠。
5.地下空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降低城市土地的压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地下空间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运输排放和交通拥堵;最后,地下空间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收益和文化价值。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29e7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5.png)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亦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实践策略及未来展望。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居民需求导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策略(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先行,根据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构建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
(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量。
(三)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四)环境治理,提升品质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及绿化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五)文化传承,社区营造注重文化传承和社区营造,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 推广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3. 注重跨领域合作和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6f21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d.png)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理论内涵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强调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学习为核心,不断吸收和运用新知识,促进城市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主张城市应该具有学习组织的特征,即城市内部各种组织和机构应该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则是在对国外理论的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产生的。
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认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要促进城市内部各种组织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网络,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4. 强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繁荣。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强调城市应该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注重城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通过推行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日本的东京都和横滨市通过推行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建立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中心,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国内,一些城市也通过推行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
深圳市通过打造学习型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城市之一。
在实践应用中,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提倡城市应以知识和创新为核心,因此城市规划和管理应该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的推动。
在实践中,一些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业和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论探讨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440f8da49649b6648d747ca.png)
1生态 园林 城市 建 设 的 含 义
生 态 园 林 城市 建设 是 “ 个 文 明 ” j 的统 一 , 物质 义 明 、 即: 精 神 文 明 和生 态 文 明 。城 市 的 牛 态 文 明 的发 展 , 现 为 城 市 表
乡融 合 、 市 持 续 发 展 . 些 都 是 生 态 同林 城 市 建 设 的基 本 城 这 原则 。
设 而言. 需要 与 区域 城 市 化 进 程 相 融 合
生 态 同林 城 市 建 设 , 重 在 城 市 发 展 、 设 、 化 等 过 注 建 文 程 中融 人 生 态 意 识 、 态 素 , 环 境 与 发 展 的 科 学 结 合 。 生 是
生态 园林城 市建设 的理论探 讨
张 汉 南
广州华苑园艺有限公司(16 o 5o o )
摘 要 : 生 态 园林 城 市 建 设 的 理 论 探 讨 , 合 有 效措 施 , 过 合 理 的 规 划 , 得 城 市在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 对 结 通 使
就 有 可 能做 到 对 外 尽 量 降 低 对 自然 生 态环 境 的影 响 , 内 实现 自然 环 境 与 人 工 环 境 的 有机 融 合 , 终 形 对 最
2 城 市 化是 生 态 环境 建 设 的重 要 支 撑 。城 市化 使 人 口高 ) 度集 中, 也使 生产 和 生 活 集 中 。城 市化 进 程 的 推 进 , 生 产 是 力 飞 跃 的 过程 , 地 域 空 间 上环 境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提 供 了资 金 为 和 技 术 _ 的可 能 城 市 化 不 仪 对 生 态 同林 城 市 建 设 存 在 积 J : 极 协 同 发 展 的 关 系 , 时 也 会存 在 … 系 列 的 负 面联 系 。 同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国家级 旬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国家级 旬刊](https://img.taocdn.com/s3/m/cd140e8ee53a580216fcfe1c.png)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旬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联合国全球人类发展中国协会指导,国资委·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承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期刊。
国内刊号:CN-9313/TU国际刊号:ISSN 1674-217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拥有两院院士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高级顾问班子。
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广泛结合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成就。
致力于报道城市建设发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成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现开设:政策研究、政工理论、经济纵横、公共管理、城乡规划、企业管理、经济与法、财会探析、建筑设计、工程管理、机械与电子、教育改革与实践,环保与节能,问题探讨等栏目具体征稿事宜说明如下:一、征文形式与要求论文要求(投稿:ID)论点新颖,论证充分;设想可行,结论可告;条理分明,书写清楚,用字规范,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论文发表说投寄论文经本刊编辑部审阅通过后,将在《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杂志上刊发。
每篇论文收到后一周给予答复是否被录用(敬请及时询问,以防耽误),论文发表后,本部向每位作者赠送一本当期样刊,以便使用。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2bf5985877232f60ddcca1a0.png)
6 年代起管理学者们开始将创新 引入 了管 0
理领域 ……由于 创新理论 的成功实施 ,人 们意识到创 新的有效 性和实用性 ,研究者 从 自己所从事 的不同领域对创新赋予 了不 同的含义 , 而使 得创 新的内涵更加丰富。 从 随着创新理论 的成熟和完善 以及实践
数据 ,对创新型城市模式进行 了分类 ,并 针对不 同创新型模 式进 行 了具体 的分析 。 杨冬梅、赵黎 明等认为从政府与市场 的不 同组合上看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可 以分 为 三种模式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市场主
导 型 发 展 模 式 和 混 合 型 发 展 模 式 。长 远 意 义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 向 混 合 型 发 展 模 式 ,采 取 自上 而 下 和 白下 而
创 型 市 设 论 究 新 城 建 理 研
综述与 展望
基于 产 群 级互 视角 与 业集 升 动的
■ 马 有才 陈爱萍 曲玲玲 ( 东科技 大 学经济 管理 学 院 山东青岛 山
269 6 5 0)
上的有机结合。也有的学者结合典型城市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总结出创新型城 市 建设 的经 验模 式: 深圳模式 、上海模式 、 大连模 式、南京模式等 。
▲ 基金 项 目:教 育部社科研 究基金 项 目,编 号 :1 Y A 9 1 3 J 7 0 3 0
◆ 中 图分 类 号 :F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20
并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 , 对北京、上海 、深
圳 的 综合 创 新能 力进 行 比较 分 析 , 示 其 主 揭
内 窖 摘 要 : 本 文 结 合 当 前 创 新 型 城 市 建 设 的 热 点 ,对 创 新 型城 市建 设 的 国
展, 并且不断纵横深化。索洛 ( oo) S CS l 、 伊思诺 ( .n s) JI o 、林恩 ( L n 等经 E G.y n)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012310964bcf84b9d57b50.png)
1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背景 2 0世纪 8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和 0 实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认为建立生态城市是摆 脱城市 困境的最佳途径。 特别是 19 年联合国环境 92 与发展大会之后, 在 l 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理论 和实践热潮的推动下,生态城市”得到了各国的普 “
遍关注 。 生态城市 的概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它有着
丰富的思想渊源和深厚的理论背景。
能的正常进行,它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城市有机综合
体的思想。
霍华德在 硼 日的 田园城 一书 中提出“ 田园
城市” 的理论【 ” 。他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
2 世纪 6 年代后, 0 O 卡森的 ( 静的春 , 铍 罗马
摘 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国内外“ 生态城市” 的研 究背景以及 中外学者对其 内涵的认识, 重点阐述 了国内
外学者对其的研究理论: 市生态系统理论、 城 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域整体化发展和城 乡协调发展理论 以及 经 济、 社会、 环境综合发展理论 , 并提 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在生态城市评估方面的不足。
rn etc mpe e s e e e p n e r,n u r adte h o sac f c lgcl i nt c o o m n,o rh ni v l me t o a d tow r e r r e ho oo i t c s ut ni vd o h t y p f h t y e r e ac o r i n y eoo ia c e h r o n fh ses n. c lgcl i t ot migo te ssme t t h s c y a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be1a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f.png)
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于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比较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其异同之处,为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在我国的更好实践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增强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可以深入探讨不同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理念,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国内城市发展提供新思路。
对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学术研究成果,还能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城市群众的生活质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深入探讨其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具体实践案例的剖析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为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总结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优缺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化转型。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交流和合作,为各国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可持续、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2. 正文2.1 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概述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西谷滋人提出,指的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机制,能够不断吸纳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的城市。
在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型城市建设强调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
城市需要不断吸纳新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9be3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f.png)
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是关于城市建筑发展的重要学科,它探索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旨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运动。
在这一时期,城市面临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挑战,建筑师开始思考如何创造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建筑。
他们提出了“形式跟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主张建筑应该按照其使用功能和空间需求来设计,体现功能和美学的结合。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匮乏,城市建筑设计理论逐渐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20世纪后期,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方面。
城市建筑设计理论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人本主义”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理论。
二、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重要思想1. 人本主义:城市建筑设计理论在关注建筑外观、形式和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体验和需求。
人本主义强调建筑应该被设计成适应人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设计理论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它积极研究建筑材料和技术,推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
3. 社区参与:城市建筑设计理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城市建设和设计中来。
通过与居民进行沟通和合作,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希望,创造出适用于当地社区的建筑和规划方案。
三、城市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提供城市的功能和服务,如住宅、商业区、教育和医疗设施等。
通过科学而灵活的设计方法,使城市的各项功能得到完善和协调。
在绿色建筑方面,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e3f58d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4e.png)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朱成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周阳玲-建筑 管理
![朱成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周阳玲-建筑 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f2738871fe910ef12df8a0.png)
探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朱成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315800摘要: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只有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优化措施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1、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
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
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期刊在线“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
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
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1.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1.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
![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c712d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0.png)
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简介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旨在研究和提供有效的指导原则,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它涵盖了城市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领域。
城市设计原则•人性化:将人们的需求和偏好考虑到城市规划中,包括公共空间的设计、社区设施的布局等。
•可达性:确保城市各区域之间交通便利,并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景观美化: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和环境美化,如公园绿地、艺术装饰等。
•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计划,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考虑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政策,确保土地使用符合规划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交通规划•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包括公共交通、道路网络和步行自行车系统。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并优化交通流量管理,以减少拥堵和排放。
•考虑可持续性因素,如建设环保型交通工具、鼓励公共交通使用等。
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规划合理分布的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如垃圾分类处理、能源管理等措施。
•采用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
城市更新与再开发•对老旧区域进行城市更新计划,重新规划土地利用、改善基础设施,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合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并将废弃工业区转型为新兴产业发展区。
•注重社会参与和社区协商,以确保城市再开发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涉及诸多方面。
它旨在通过制定有效的规划和政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符合人性化、可达性、景观美化和生态平衡等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网络,推行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以及实施城市更新与再开发计划等举措,我们可以建设出更加宜居、繁荣和可持续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一级期刊
官网:
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国资委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
出版:城市建设杂志社
主要栏目1?城市规划2、建筑设计3、施工技术4、工程管理5、水利水电工程6、路桥工程7、园林园艺8、混凝土工程9、市政工程10、节能环保11、技术探讨12、管理观察13、勘察测绘14、综述
本期刊为:纸质刊物-电子版都有的
国内刊号:CN11-9313/TU
国际刊号:ISSN 2095-2104
检索: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西潞南大街5号同方大厦《城市建设》杂志社编辑部208室
编辑:霍编辑
QQ:1289543221
论文收录网站链接:
/MastMagazineArchive/2095-2104.html龙源期刊网
/Periodical-csjsllyj.aspx?万方数据库
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进口铜版纸,8开全彩精彩印刷
《商品与质量》---国家级一级科技类专业期刊
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主办
出版:《商品与质量》周刊社
主要栏目:本期特稿、路桥建设、评论·规划·鉴赏、工程实录、工程监管、建筑论坛、水利电力技术、科技前沿、互动空间等。
征稿范围:市政工程、地基基础、土木工程、公路工程、桥梁结构、材料科学、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审计等
本期刊为:纸质刊物
国内刊号:CN11-3669/T,
国际刊号:ISSN1006-656X
国内统一刊号邮发代号: 80-173
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检索:维普网
咱们帮忙写作+发表流程:
根据你们的要求拟课题
→选择适合你们的题目
→安排费用
→写作
→发给你们审阅,有问题咱们修改
→发社里用稿通知书(有法律效应)
→社里安排发表(提稿后,一个多月左右出刊)
→出刊后第一时间给你们邮寄刊物
1.题目好了,您看下有没有合适的,要是没有的话,再让老师给您出一组
2《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期刊,内设不同专业和专栏
时间-修改-保定-编辑-题目
这是我们自己的期刊
《商品与质量》国家级,我们杂志社的特约合作期刊
3.只发表:3000+字符内,,680元/篇,同事们集体发表是500元/篇
写作并发表:3000字符内,980元/篇,同事们集体发表是700元/篇
4.我们注册时时注册的电子版,和普通刊物的区别就是比普通的刊物多一张光盘,光盘里边是这一期所有的文章,是和书配套发行的
光盘里的内容可以打印可以预览,就像是排好版之前的电子版
城建邮箱:csjsllyjfxbyx@
商品邮箱:<spyzlfxyx@>
发表流程:
1.自己写的文章只发表的,先把文章以WORD的形式发给编辑交给编审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发用稿通知书,通知书上方是我们的红头文件,下边是杂志社单位公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中间是工程师的名字,以及您的文章题目,还有您的文章将会刊登在哪一期以及我们的国际国内刊号,收到用稿通知书后付发表费用,财务查到款项之后把文章送入排版印刷程序,文章出刊后给您邮寄样刊以供用途
2.由老师写作并发表:先把您的专业和论文要求发给我们,让代写老师根据要求拟出3-5个题目让您选择,选好题目文章运作之前,需要安排60%的预付,收到费用后代写老师后开始写文章,文章写好后发给您审阅,如果对文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再发回修改,修改到您满意后给您发我们的用稿通知书,通知书上方是我们的红头文件,下边是杂志社单位公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中间是工程师的名字,以及您的文章题目,还有您的文章将会刊登在哪一期以及我们的国际国内刊号然后您付尾款,财务查到费用后把文章送入排版印刷程序,文章出刊后给您邮寄样刊以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