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简短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孔子的小故事篇一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在古代如果说一个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那么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令人敬佩的。
而我们的孔圣人就是这样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供大家参考。
孔子的故事1圣者情怀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
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
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
”孔子点头称赞。
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
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
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
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
但说无妨”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
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
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
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
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
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
孔子的故事精选40则
孔子的故事精选40则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我们都应该熟记,下面是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和他的家人,友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佳话向来不断被传扬,这些故事既能增长知识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孔子小故事 简洁
孔子小故事简洁
1. 孔子与门徒在树下读书,大树被砍,孔子弟子害怕。
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2. 孔子带领门徒出海游学,遇到风暴,躲进老渔翁的山洞。
老渔翁指出孔子的诗句不切实际,孔子虚心接受并与老渔翁唱起了渔歌。
3. 孔子在乡间表现得和善,但在朝廷上善于辩论,敢于说实话。
4. 孔子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看到官场的腐败而辞职,回到故乡开办学堂,致力于传道授业。
5.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学问,老子告诉他:“君子居之,游者不可涉也。
”孔子感叹不已,决心一生致力于追求道德修养。
6.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经问他:“夫子何为而至此?”孔子回答:“吾欲言之,而口不能言,欲行之,而手不能行。
”
7. 孔子曾经向子路请教学问,子路问:“君子何如而不失道?”孔子回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8. 孔子曾经问子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回答:“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孔子的故事3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7篇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7篇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精选篇1)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
”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
”有间,又顾谓子路。
子路又对如初。
孔子曰:“由,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今程子,天下贤士也,于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评议:古语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就是孔子与程子故事的注脚吧?“倾盖而语终日”,相得何其深也!喻程子为美人,相知之乐溢于言表;而念及“终身弗能见”,又禁不住忧从中来: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既讲原则,又懂得变通、富有感情的人。
坚守原则固然可敬,扬弃原则显示的灵活性,则更彰显出人内心的丰富活跃,以及除旧布新的创造力。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精选篇2)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__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三篇】
【导语】孔⼦的仁说,体现了⼈道精神,孔⼦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以下是为⼤家整理分享了三篇有关孔⼦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欹器满覆】 这个典故出⾃《荀⼦·宥坐》,原⽂为:“孔⼦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顾为弟⼦⽈:‘注⽔焉!'弟⼦挹⽔⽽注之,中⽽正,满⽽覆,虚⽽欹。
孔⼦喟然⽽叹⽈:‘吁!恶有满⽽不覆者哉!'”《注》:“宥与右同。
⾔⼈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 译⽂:孔⼦到鲁桓公的庙参观,看见有⼀个欹器,设计得⼗分巧妙,就问守庙的⼈说:“这是什么器⽫?” 守庙的⼈回答说:“这是是置于座右以警戒⾃⼰的器⽫。
” 孔⼦说:“我听说这种警器,空了就倾斜,不空不满就端正,满了就翻倒。
”孔⼦接着回头对他的学⽣⼦路说:“灌⽔进去试试看吧!” 于是,学⽣舀⽔往⾥⾯灌。
果然,空了就倾斜,满了就翻倒,唯有不空不满时器⽫就端正。
孔⼦很有感慨地说:“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古⼈将欹器放在座位右边为替戒之物。
所谓“座右铭”,就是放在座右来使⾃⼰警觉的铭⽂(格⾔等)。
“欹器”并不叫⼈⽆所作为,因为空了就会倾斜;但更提醒⼈不要⾃满,因为,灌满⽔之后就翻倒,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清朝皇帝让⼈在紫禁城⾥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
【⼆、孟懿⼦问孝,孔⼦为何答“⽆违”?】 ⽆违,即不违背“礼”。
怎么样才叫不违背礼呢? 孟懿⼦在鲁国权势很⼤,根本不把鲁国王没有放在眼⾥,在祭祀时经常有越礼的⾏为。
⾝为⼤夫,有庭院多处,孔⼦54岁时,是鲁国⼤司寇,就要把他家多建的庭院给拆掉,但因其权势⼤,没有实⾏得了。
他家祭祀常常演奏帝王、诸侯才能演奏的歌曲,曾使孔⼦很⽣⽓。
据《左传昭公⼆⼗五年》记载:鲁昭公联合郈⽒、臧⽒囚季平⼦,叔孙⽒家⾂救季⽒。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智慧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系外,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孔子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梦想之路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历过许多艰难和困苦。
有一次,他的家境非常贫困,连饭都吃不饱。
然而,孔子坚持学习,努力追求知识。
他曾经说过:“年轻时,我身无分文,面对贫困,但我从未放弃学习和追求我内心的梦想。
”孔子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故事二:孔子对待学生的教诲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孔子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孔子回答说:“学习,不断地学习。
”他告诉学生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永不止步。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三:孔子的和谐家庭观念孔子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和家庭和谐。
有一次,他被问到家庭的重要性。
孔子回答说:“家庭是社会基础的核心,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健康、有道德的社会成员。
”他强调了家庭在培养品德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努力维护和发展和谐的家庭关系。
故事四: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是他对人生的具体指导。
他强调个人应该努力修身,保持品德的完美,并将这种完美的品德贯彻到家庭、政治和社会中。
他认为,只有一个人的内心和家庭和谐了,才能将这种和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揭示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规范仍然对今天的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激励着人们追求知识、追求和谐和追求自我完善。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能从中受益,并把这些智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举止、故事和教诲至今仍然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与学生们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十分勤奋,而且善于思考和研究。
一天,他正在庭院中讲述课程,学生们围坐在他身边认真倾听。
就在这时,天开始下雨了。
大家本以为孔子会停止教诲,不想孔子却没有理会,仍然继续讲课。
雨越来越大,而孔子的声音却异常洪亮,直到最后一名学生也听得清清楚楚。
学生们惊讶地问孔子:“为什么你不停下来?大家都听得不清楚了。
”孔子微笑着说:“人类之所以要学习,是为了能够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雨声再大,我们也要坚持去学习。
”故事二:孔子与匡衡的故事孔子一次到一个城市去教书,他请来了一位有名的学者匡衡向自己请教问题。
孔子对匡衡说:“你能给我一个诚实的答案吗?”匡衡郑重地说:“当然可以。
”孔子便问道:“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匡衡思索片刻,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
”孔子再一次提问:“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匡衡这次更加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再次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
”孔子微笑着拍了拍匡衡的肩膀,他对匡衡说:“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100%的诚实,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更加真实。
”故事三:孔子与公输般的故事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了尊重和敬畏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叫做公输般的年轻人,他自称是个人才出众、无所不能的天才。
孔子听了他的自夸后,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孔子问公输般:“你愿意和我一起栽种菜吗?”公输般自信地说:“没问题,栽种菜很简单,我很快就能学会。
”于是,他们一起去菜园。
孔子拿起一把锄头,开始耐心地锄草、整理土壤,然后小心地种下了一颗颗蔬菜种子。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1.孔子与项橐论道:孔子东游时遇到一位名叫项橐的七岁孩童挡道,项橐以其聪明才智向孔子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孔子对其智慧深感惊奇,并尊称其为“小老师”。
2.孔鲤过庭闻训:孔子的儿子孔鲤有一次在庭院中走过,孔子当时正在弹琴,见状便对孔鲤进行教育,告诫他要学习《诗》、《礼》,这一典故后来被称为“过庭之训”,体现了孔子对儿子的严格教育。
3.颜回好学: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生活简朴却专心致志于学问,孔子曾多次赞扬他的勤学不倦和德行高尚,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杏坛设教:孔子在鲁国讲学的地方相传是在一棵大杏树下,后世将此地称为“杏坛”,象征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基础。
5.韦编三绝:孔子晚年非常刻苦钻研《易经》,以至于翻阅次数太多,以致于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6.诲人不倦:孔子对待弟子的教学态度始终如一,无论弟子资质如何,都能耐心教导。
冉求曾表达自己能力有限,但孔子鼓励他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
7.子见南子:南子是卫国的夫人,名声不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并应南子之邀相见。
此事引起弟子们的非议,孔子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发誓说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天厌之!天厌之!"。
8.割不正不食:孔子主张饮食礼仪,有一次他的弟子发现祭祀用的肉切割得不够方正,于是孔子拒绝食用,以示对礼制的尊重和坚守。
9.孔子观于周庙:孔子在参观周公庙时,看到一种叫做“欹器”的器具,当它空的时候会倾斜,水装到一半就直立起来,满了就会倾覆。
孔子借此教育弟子,人要谦虚自省,不能骄傲自满。
10.孔子论志向:孔子曾与弟子们讨论各自的志向,其中颜渊表示愿意安贫乐道,而子路则表示愿能治理一个中等国家使其百姓勇武善战。
孔子赞扬了他们不同的志向,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1.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
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
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2.学而时习之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一样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
其中的礼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十分繁琐的仪式。
穷人当然说不上这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是炫耀自己财势的好机会。
每逢婚丧大事,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举行礼的仪式。
那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
孔子从小就受到这种古老文化的熏陶,学懂了许多古代的礼,以至连做游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是乐此不疲,并且发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由是,后人把孔子倡导的学说称作“儒家”。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幼年时家境贫困,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非常好学,常拜他人为师,哪怕是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
他曾经“问礼于老蚺”、“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故事“学官制于郯子”……一次,鲁国附庸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朝见鲁昭公。
郯子虽是小国之君,可自称是少皞氏的后代。
在鲁昭公举行的宴会上,叔孙昭子问少皞氏干吗以鸟名为官名,郯子便大谈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来,还乘机夸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
孔子听过了,觉得郯子虽然举止有些可笑,但对古代官制倒确实有点研究,便“见于郯子而学之”。
4.发愤忘食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孔子的经典故事简短
孔子的小故事 1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候,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是好,依然是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了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是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孔子的小故事 2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孔子的小故事(通用33篇)
孔子的小故事(通用33篇)孔子的小故事篇1孔丘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丘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又或者是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丘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丘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丘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孔子的小故事篇2孔丘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丘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丘让路。
孔子的故事简短概括
孔子的故事简短概括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的故事很多,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概括:
1.孔子出生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已经去世,母亲颜征在只好带着他和哥哥孟皮回到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问。
17岁时,他的母亲因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心力交瘁而死。
2.孔子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为其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20岁时,孔子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
第二年当"乘田",管理畜牧。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
3.孔子鼓励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他非常欣赏子路的勇敢精神。
一次,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为了表示感谢,那人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
4.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孔子与弟子10个简短小故事
孔子与弟子:十则简短小故事1. 颜回煮饭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未进食。
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在煮粥的过程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饭来塞进嘴里。
等到饭熟,孔子假装说:“我梦到自己的父亲,想用这清洁的饭来祭祀他。
”颜回赶忙回答:“不可以,刚才有灰尘掉进锅里,我觉得扔掉可惜,便把它吃了。
”孔子感叹道:“巧言乱德,即使是孝顺的人,也会因他的巧言而失去孝道。
”2. 颜回偷馒头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曾经过一个村庄,村里人很少,没有东西可吃。
弟子颜回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手里拿了两个熟馒头。
孔子问道:“颜回,你是从哪里弄来的馒头?”颜回回答:“我看到路边的锅里蒸着馒头,就趁热拿回来两个。
”孔子感慨地说:“我经常告诉大家‘即便是很饥饿,也不要非分之食’,你今天做到了。
”3. 子路请教子路向孔子请教何为“成人之美”。
孔子说:“你问的是什么意思呢?”子路回答:“比如说帮助人建立房子、成就事业等。
”孔子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成人之美’呢?”子路回答:“扶持好人,制裁坏人,即为成人之美。
”孔子称赞道:“你说得很好。
但真正的‘成人之美’应该是以德行感化人,使人的道德得以提升。
”4. 颜回不愚孔子与弟子们坐在桥上看河水流动。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河水在不停地流淌,那河里的水是先前的水吗?”弟子们纷纷回答,有的认为河水一直在流淌,先前的水早已流走;有的认为河水循环往复,先前的水仍在河里。
只有颜回默不作声。
孔子问:“颜回,你怎么看?”颜回答道:“夫子,河水不停地流淌,但河里的水却是不变的。
”孔子赞叹道:“颜回真是不愚啊!”5. 子路负米子路听说孔子生病了,非常担心。
他知道老师平素爱吃米,便决定去给他买一些回来。
子路匆匆忙忙地赶到市场,买了两袋米背在身上。
但回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山路泥泞不堪。
子路摔倒了几次,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背上的米袋。
回到家中,他疲惫不堪地把米交给孔子。
孔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感慨地说:“子路真是我的好学生啊!”6. 孔子教子孔子有个儿子叫鲤,他去世后留下了很多书籍。
孔子有趣小故事
孔子有趣小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智慧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除了对学问有很高的造诣外,孔子也是一个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人。
下面将为您讲述一些有趣的孔子小故事。
故事一:求贤若渴有一次,孔子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叫西门豹的人。
西门豹想要成为孔子的学生,于是主动去拜访孔子。
他来到门前等候了很长时间,但是孔子一直没有理会他。
西门豹虽然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但还是决定再多等一会。
最终,在等待了整整三天之后,孔子终于注意到了西门豹。
孔子对他说:“你愿意跟随我学习吗?”西门豹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孔子对他的回答感到满意,因为他看到了西门豹对学问的热情和毅力。
故事二:孔子与蹉跎一次,孔子的学生蹉跎因为犯了一个错误而感到非常自责和灰心。
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当孔子的学生了。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孔子,表达自己要离开的意愿。
当孔子收到这封信时,他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蹉跎。
相反,他回信给蹉跎,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鼓励。
孔子告诉蹉跎,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努力改正。
蹉跎被孔子的回信打动了,他决定继续留在孔子的身边,继续学习。
故事三:孔子与钟子期孔子有一个学生叫钟子期,他很聪明但也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毛病。
一次,他在上课的时候忽然不停地打呵欠。
孔子看到了,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困。
钟子期随口回答说:“因为我昨晚上做梦,梦见自己成为一条鲤鱼,游进了河里。
”孔子听后非常生气,他严肃地对钟子期说:“你觉得成为一条鲤鱼很好吗?鲤鱼游水可以到处乱游,随意而行。
但你作为人类,却拥有自由意志和责任。
你应该思考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无病呻吟。
”钟子期被孔子的话深深震撼了,他从此变得更加勤奋和自省。
故事四:孔子的豪爽孔子待人宽厚大度,善于以豪爽的心态看待人生。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一个叫萧赜的人。
萧赜向孔子请教一道问题:“什么事情能使人们在疲倦时感到愉悦,耐心时感到愉快?”孔子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当我们饿时吃饭会很开心,劳累时休息会很快乐。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中国历史上,孔子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经典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众多重要的教育原则,孔子也以他的幽默和智慧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路上行走。
他们遇到了一棵江南的松树。
孔子对学生们说:“这棵松树非常好,”他指着树叶和树干上的细节,“你们又该学会了。
这棵松树不仅可以提醒我们要坚强,还可以教会我们要保持谦逊。
”孔子的学生们对此非常惊讶,于是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这棵松树可以教给我们这么多道理?”孔子回答说:“这是因为三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必定会有一个比其他人更加出色。
那个人就成了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新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共同学习的道理,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故事二:韬光养晦的智慧孔子有一次来到一个国家,国王问他应该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请您问我另外一个问题。
”国王感到有些困惑,但还是问道:“好吧,那请问你认为我应该如何应对外国的入侵?”孔子微笑着回答:“您应该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
”国王有点不满意:“这不是我想听到的答案!”孔子解释说:“一个人应该先关注内部事务,发展自身实力,然后再考虑外部的问题。
如果您的国家内部没有问题并保持了强大的实力,外国入侵就不会是一个大问题。
”故事三:雪中送炭的仁义之举有一次,孔子到一家饭店吃饭,饭后他走出饭店,看到路边有一个破旧的房屋。
当孔子站在门前打算通过时,他听到房屋里有一个妇女在哭泣。
孔子决定进入房屋查看情况。
孔子走进了房屋,看到一个瘦弱的妇女正抱着一个生病的孩子。
孔子对妇女说:“我是孔子,有什么我可以帮助的吗?”妇女连忙向孔子告解她的困境。
她的丈夫最近去世,她贫穷且无力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
孔子心生怜悯,为了帮助这个妇女孩子,他立刻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些钱。
孔子送给了妇女一些金钱,并鼓励她应该坚强地照顾孩子。
妇女非常感激地向孔子鞠躬,而在她离开时,孔子还鼓励她坚持正直和善良。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通用10篇)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儒家孔子的小故事(通用10篇)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体系。
下面是关于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篇1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篇2评赎奴隶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
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
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
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
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
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
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篇3落水救人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人。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了解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更能够启发人们的人生智慧。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几则关于孔子的故事。
故事一:三人行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在路上行走。
路遇一个人,他向孔子请教:“子曰:‘无欲速,无见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你知道三人行的时候,必有我师在。
”那人听后不解,就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你现在在这里向我请教,而我正跟着我的弟子们行走,所以我是你的师傅。
”那人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用心。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学问可求,就有老师可寻。
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从中不断地学习和取经。
故事二:达哲思孔子曾经对一个弟子说:“我有三个欲望,但都已经做到了。
”弟子不明白,就问:“三个欲望是什么?”孔子答道:“我有三个欲望,一是到达世界的尽头,二是垂钓而不用鱼竿,三是在高山上听到鸟语。
现在,我已经做到第一和第三个了。
”弟子不解地问:“您垂钓并没有用鱼竿?”孔子说:“我知道鱼是会上钩的,我无需用力,并且不必去操劳。
我已经领会了‘鱼即自来’的道理。
”故事三:谦逊如水孔子曾经说:“我欲无言,而沉默如寒潭之沉淀。
我欲有言,而如泉涌之不舍。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待言语的态度。
言语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言辞之中也隐藏着众多的玄机和陷阱。
孔子认为,真理并非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有时候,沉默胜于言语,不言之言胜于有言。
言语的谦逊和含蓄是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他倡导一个人应该“如水”般谦逊,顺从自然的规律。
这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教诲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他用许多小故事来传达他的思想和价值观。
以下是几个孔子经典的小故事:1. 启蒙故事:揭竿而起在孔子的年代,有一位叫子贡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可以通过揭竿而起。
” 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应当以正义和公义的行动,奋起抗争不公正的政治体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行动和努力可以改变社会。
2. 教育故事:跳井救子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看到一个小孩掉进了井里,他立即跳进井里救了那个小孩。
当孔子听到这个故事时,他说:“回是一个好学生,他能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 孔子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3. 仁爱故事:仁者乐山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问他:“仁者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孔子的意思是,仁者喜欢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困境和需求。
这个故事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教导人们要善良、体贴和乐于助人。
4. 孝道故事:捧心奉父有一位叫子路的学生问孔子:“孝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孔子告诉他:“捧心奉父。
” 孔子的意思是,尊敬和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这个故事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对长辈的尊重。
5. 友谊故事:三人成虎有一天,三个人走过一片森林,他们突然听到有人说:“有只虎在这里!” 三个人都急忙逃跑。
后来,他们发现其实只是一只小兽,但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他们莫名其妙地变得恐惧起来。
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后说:“你们应该亲眼看到事情发生才能确定。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理性思考和证据来判断事情,而不是被虚假的传闻所误导。
这些孔子的小故事展示了他的智慧、教诲和价值观。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这些经典的小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孔子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篇一: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关于孔子的小故事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发布时间:2014-09-29 21:34|日记本: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
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
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就是城池!”缰持了一会儿。
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
”孔子说。
“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
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
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
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
”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
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孔子听后,慨叹不已。
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
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
《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
《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
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
孔子关于学习的小故事孔子拜小孩子为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
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孔子文明小故事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话说孔子,娶媳妇时间不长,有一天日头偏西,急匆匆的往家跑,撞开门就进了里屋,抬眼正看到他的媳妇正准备换衣服,衣裳刚刚脱尽,被孔子看了个满眼。
当时就急了,说“你这个贱人,一点也不懂礼义廉耻,我非休了你不可。
转身就气冲冲的就奔了上房,见到老娘把着经过说了一遍。
气愤非常,态度也很坚决,她这么不知道廉耻的妇人,非休了她不可!老娘听完以后,笑着问,“你进门的时候,敲门了吗”?孔子回答没有,“说你咳嗽一声了吗”?孔子说也没有,老娘说,不是媳妇不懂礼仪,这事怪你啊,人家儿媳在自己的房中换衣服,没什么不可以啊?“将进堂,必声扬”你这样不懂礼貌的贸然闯进,不能责怪你媳妇。
你还整天的讲说礼数,口口声声要休了人家,这算什么道理?孔子一想,老娘说的对啊,急忙向媳妇低头认错。
虽然说是个小故事,这说明一点,人就是人,总是有过错,有过必改,就是好同志。
春秋列国时候,孔子带着七十二位弟子,到处游学,宣讲礼仪之术,实际上也是现在的说法。
礼,也就是现在的法。
某日,来到一个小村庄,村头东头有几间草房,前边是一个宽敞的院落,是村民们聚集的一个地方。
孔子走到这里一看,嗬!今天来这儿的老少爷们不少啊,正好,演说一通。
夫子跟老少乡亲寒暄了几句后,席地而坐,又讲起了,什么兴邦治国,礼仪待人这些大道理。
来的时候呢,在路上多喝了许多水,讲着讲着,尿憋的不行,得找个地方解决啊,转了一圈没找到茅房,正房后边就是一个大水塘,解开裤子冲水塘就撒了一泡,刚提上裤子,打北边来了背粪筐的老头儿,气冲冲的对孔子说“你这么大的一个夫子,整天到处讲礼仪,还让别人效仿你,你怎么能往水塘里边小解呢?我这一个村子里的人都吃这水塘里的水啊。
老者说罢,孔子的脸腾的就红了,回身向老头儿深鞠一躬,“老人家,你可以按我说的做,别按我做的做。
看起来啊。
老人家没话说了。
看看现在的社会上一些现象,现在的说一套做一套,也是孔夫子留下来的呀。
孔子的故事11则一、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列子:仲尼篇》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和煦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