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中日的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74第二章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74第二章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序章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与分期2中日文化交流史有4个突出的特点持久性(3以持续不断的人员往来为分析手段4五次战争)全面性(5成就深远而卓著6以持续不断的书籍往来为史证)双向性(7-9以日本文化反哺,维新成果的西传为重点.隋唐,明治维新7关于中日双向性交流的15史实)自主性(10以中日之间以海相隔的地理位置为论据)11世界对比中罕见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七个分期12分期的依据:人员流动的方式1、3---6世纪(秦汉六朝)大陆居民移居日本/2、6---9世纪(隋唐)日本遣唐使等来华3、9---13世纪(晚唐、五代、北宋)中国商船大量东渡4、13---14世纪(南宋、元)日本商船大量来华/5、14--17世纪(明)日本遣明使等来华6、17---19世纪中叶(清)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商船东渡7、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清末)中国青年学子为求新学赴日留学11日本分期方法日本历史简介绳纹时代(约BC12000——BC300)岛国的封闭的狩猎采集弥生时代(约BC300——AD300)传入大陆文明农耕稻作小国争斗古坟时代(约300——500)传入中国六朝文化大和国家形成飞鸟•白风时代(约500——710)隋•初唐文化传入佛教大兴国家集权强化奈良时代(710——794)盛唐文化传入国家行政完备佛教事业大成平安时代(794——1192与北宋几乎平等交往民族文化成长贵族文化艺术昌盛镰仓时代(1192—1333)与南宋•元交流密切禅宗传入武士掌权武士文化昌盛室町时代(1336—1573)与明交流密切贸易发达民族艺术开花禅艺术鼎盛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信长秀吉霸主气势豪华灿烂江户时代(1603——1868)锁国士农工商艺道文化形成西方文化传入明治维新(1868)开国近代国家成立2第一章秦汉六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海流的造化——传递大陆文明信息3左旋海流图.,4铜铎图.,5铜剑铜矛-史前大陆居民横渡对马海峡7实地..:对马岛与壹岐岛6《古事记,日本书纪记载..考察日本左旋海流:寒流---发源自鞑靼海峡里曼海流在上暖流---发源菲律宾海域黑潮海流在下断桥(朝鲜海峡,对马海峡)半岛南岸>50公里(朝鲜海峡)>对马岛>46公里(对马海峡)--->壹歧岛、日本九州陆地海流急每日24海里小舟极难航进东传至福冈的铜制武器尺寸小实用品日本古代的铜剑铜矛崇拜日本制造的大型铜剑铜矛ü中国史籍关于远古交流的记载王充《论衡》:“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鬯。

日本和中国在哪些时候进行了文化交流?

日本和中国在哪些时候进行了文化交流?

日本和中国在哪些时候进行了文化交流?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日两国关系虽有波折,但是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常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时间线吧。

一、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起点,也是汉字文化向日本传播的起源。

564年,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朝派遣僧侣到日本传教,同时,日本进士玄昉也在唐朝学习经文,后来回国传播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

二、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

日本遣唐使团先后派遣了17批人到唐朝,学习唐朝的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唐代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高潮期。

日本派遣了多批僧侣到中国学习,并将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等传到日本。

中国美术、传
统医学、茶道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三个高潮期。

日本派遣的使者和学者
到中国学习儒家思想、音乐、诗歌等文化知识,中国的书法、绘画、
篆刻等文化也在日本的传承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总的来说,中日文化交流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从南北朝
时期到现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有1500多年了。

正是这些交流,造就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互动,也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
两国的友好合作打下基础。

唐玄宗时中日的交流

唐玄宗时中日的交流
唐玄宗时期的中日交流
唐玄宗时对日交流频繁的原因
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 开明的民族政策 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
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
日本遣唐使
•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 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 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 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 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东渡成功
6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日本各界欢迎鉴真
鉴真所传 “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 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 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 绘画着鉴真的图像。
影响
• 由于晁衡 在唐的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人 民对日本的了解。
• 晁衡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 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以他的 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 和信任。晁衡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 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 该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 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 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 五年,唐开成五年)。
遣唐使船
• 在众多的遣唐使中,要数日本的
阿倍仲麻吕最为著名。

• 阿倍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
后改名朝晁衡。公元716年(日本
灵龟2年,唐开元4年),日本政
府决定派遣唐使第八次入唐。十
九岁的晁衡被举为遣唐留学生来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 哪些贡献?
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知识、建筑 艺术、书法绘画等(天 平之甍)

论唐代中日往来诗歌交流

论唐代中日往来诗歌交流

论唐代中日往来诗歌交流正说明,彼时有日本诗人专门写作汉诗。

唐代伊始,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往来频繁,日本遣唐使制度先后延续了二百多年,也让许多倾心汉学,特别是诗歌的日本学者得到了滋养。

这其中,既有在唐代学习多年之人,亦有反对遣唐使制度的人。

但从他们的诗作中,却能看到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人类共情。

李白的恸哭李白送别过很多人,在黄鹤楼、在赤壁、在荆门。

其中既包括同为诗人的孟浩然,也包括一位叫魏万的王屋山人。

送别魏万时,李白写下了《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一诗,其中有一句“身着日本裘”却引出了另一则故事。

诗人写诗,有时候会在诗句之后写几笔注释以作说明,在这句“身着日本裘”之后,李白特意自注说明道:“裘则朝卿所赠,日本布为之。

”这位朝卿想来与李白关系不错,赠送的贵重衣物李白经常穿,走路都能生出风来。

这份在送别他人时候的“三心二意”某种程度上显示李白与此人关系颇好,好到当李白听闻“朝卿”罹难海上之后,便声泪俱下地写了一首《哭晁卿衡》(朝通晁,晁卿即朝衡),诗曰: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好友朝衡即将回国,哪知明月却没能将他送回故乡,反而船沉碧海,一时间,苍凉的心绪充满了李白的内心。

一位老留学生要回乡了朝衡就是阿部仲麻吕,在大唐的五十年,几乎就是他的一生。

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

从此,由日本而来的学生、僧侣在大唐学习知识、佛法,与当时唐朝的文人、名僧多有交往。

日本留学生若是学有所成,还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以此入仕。

开元初年(713),阿部仲麻吕作为副使来唐。

之后进入国子监学习。

开元十四年,阿部仲麻吕参加唐科举考试,进士及第。

《旧唐书》载:“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

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

”《新唐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一些,将他在唐朝的五十年分为两段,先是“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多所该识,久乃还”。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同时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
个重要时期。

自唐朝开放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逐
渐增多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唐朝时期,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借鉴,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汉
字的引进。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外交使节、商人、僧人等
途径进行的。

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士兵和商人等前往唐朝,同时
唐朝也向日本派遣了一些外交使节,这些人员的到来促进了中日两国
之间的文化交流。

唐朝不仅仅将文化传播给了日本,同时还享受了来自日本的文化
影响。

例如,唐朝在建筑、陶瓷、绘画等方面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同时,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影响了两国的法律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唐朝时期,佛教也是中日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

唐朝佛教的繁荣,对于日本的佛教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佛教
信仰主要是通过唐朝传入的禅宗、天台宗和真言宗等流派发展起来的。

总的来说,唐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而深入的历史过程。

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两国文化的繁荣也起
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唐代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实力最强的王朝之一。

时至今日,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

唐代繁荣的经济,昌明的文化和完备的制度,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成为日本竭力模仿的楷模。

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和延邀唐朝各类人才到日本传授等多种手段,全面移植唐朝文化,在哲学思想、文物制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等文化科技的各个领域,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无不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既涌现出了大批像吉备真备和空海那样以学习唐朝文化为己任日本留学生或留学僧,也出现了像鉴真和尚那样终身以传播唐朝文化为使命的唐朝专业人士的杰出代表,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

唐朝(618——907)
日本奈良时代(710迁都平城——794):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以皇室为中心的古代国家体制,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度,为完成古代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平安时代(794——1192)
留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唐代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实力‎最强的王朝之‎一。

时至今日,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

唐代繁荣的经‎济,昌明的文化和‎完备的制度,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成为日本竭力‎模仿的楷模。

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和延邀唐‎朝各类人才到‎日本传授等多‎种手段,全面移植唐朝‎文化,在哲学思想、文物制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等文化科‎技的各个领域‎,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无不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既涌现出了大‎批像吉备真备‎和空海那样以‎学习唐朝文化‎为己任日本留‎学生或留学僧‎,也出现了像鉴‎真和尚那样终‎身以传播唐朝‎文化为使命的‎唐朝专业人士‎的杰出代表,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

留学生从唐朝初年开‎始,日本就在遣隋‎使的基础上,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以最大限度地‎从唐朝先进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为日本社会的‎发展探求出路‎。

总共派出的遣‎唐使共有19‎次。

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

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留学生大‎多被安排在国‎子监,系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及唐‎代典章制度,在唐学习时间‎大多在十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二三十年,由于他们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归国后往往对‎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对日本‎吸取唐朝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遣唐使后期‎,出现了以“请益生”或“请益僧”为名的留学生‎,所谓的请益生‎,主要是指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留学生,他们在唐朝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只是专门就某‎些疑难问题索‎解问难,具有短期进修‎的性质,这种变化表明‎,在遣唐使后期‎,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学习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天竺
印度半 岛
新罗
长安
日本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 留学生、留学僧 (3)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 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 省 ……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
西 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
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
行 西行求法。645年,玄奘带着
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 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丝绸之路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
那烂陀寺遗址
评价玄奘: 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 位。
牛黄
人参
海豹皮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 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 中国的医学.天文.历 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 国,不仅在唐朝宫廷 演出,而且广泛流行 于民间。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 唐
三、玄奘西行天竺
玄 奘玄 奘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

唐代中日文化

唐代中日文化

唐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高度发展的原因【两条,见教案】(二)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典章制度(1)官僚制度{中央官制}:唐在中央设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一台(御史台)。

日本稍加变通,设立二官(神祗官、太政官)、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一台(弹正台)。

○中务省主持草拟诏书、朝廷礼仪及侍从皇宫事务,综合了唐朝中书、尚书、殿中等省的职责。

式部省则仿照唐朝的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

治部省的职责与唐朝礼部相同,主持国家典礼及外交事务。

民部省相当于唐的户部,而唐朝的户部也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由民部改称的部。

兵部省则与唐朝的兵部相当。

大藏省掌管日本朝廷的大部分财政制度,包括钱币,金银,贡物,度量衡和民间货物价格的恒定等,但是税收制度则由民部省管理。

宫内省职责较宽,综合了唐朝殿中省、光禄专、家正寺等机构的职能,主掌宫内大小事务及官营经济。

{地方官制}日本也大体上仿照唐朝的道、州(长官为刺史、太守)、县(县令),设国(国守)、郡(郡司)、里(里长)三级。

○『五畿七道』,五畿即畿内:大和、和泉、河内、山城、摂津五国;七道指东山道、北陆道、东海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七道六十五国。

(2)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大化改新中,日本还模仿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了“班田制”和“租庸调制”。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

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

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

广大农民的主要负担是租庸调制,该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计丁征取。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文化交流
遣唐使团官员由政府特别任命,大致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四级。大使的位阶一般为四位;副使多为五位;判官有时称“佑”,官阶多为六位;录事也称“主典”,多为七位。除了以上官员外,有时还设准判官和准录事等。遣唐使主要官员的担任者有世袭化的趋向。如吉士氏、坂合氏、伊吉氏等家族,都有多人多次担任大使或副使。特别是多治比氏,几乎可以称作是“遣唐使世家”,如第8次遣唐押使多治比县守、第9次遣唐大使多治比广成、宝龟十年(779年)送唐客使判官多治比滨成、第13次遣唐使准录事丹墀高主(与多治比氏同出一门)、造舶使长官丹墀贞成、船头判官丹墀文雄等等,不一而足。
遣唐使团的成员一般都有数百人之众,除了留学生和学问僧之外,还有知乘船事、造舶都匠、船匠、船师、杝师、译语、新罗译语、奄美译语、医师、阴阳生、卜部、主神、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挟抄、杂使、傔人等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士和工匠。遣唐使一般都携带日本出产的银、、丝、绵、布等特产及水精、玛瑙、琥珀等奢侈品作为献给唐朝的礼物,而唐朝政府则以丝帛、香药等物品作为回赠,这种相互馈赠,实质上是当时双方官方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他们还携带大量砂金,从事贸易活动。
对徐市是否到过日本,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聚讼不休。无论此事真相如何,现代考古成果表明,早在在先秦时代,中国的各种物品就已经传到了日本,考虑到当时的航海科技水平比较低下,续航能力不强的局限,早期的海船当是由渤海湾出航,而后沿着朝鲜半岛西岸近海南下,渐次而至日本。这条航线虽然途程迂远,但是沿途岛屿众多,物资补充较为便利,且易于辩认方向,可以提供较为优越的续航条件。到了唐朝初年,这条航线仍然是人们前往日本的主要选择。
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史料

关于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史料

关于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史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吉备真备与遣唐使的遗存在探讨中日两国悠久历史中的文化交流时,唐朝(618-907年)无疑是一个璀璨的篇章。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目的 传法 求法
肆·万国来圆梦
——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大秦(东罗马帝国)
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或大 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 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 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 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 国碑》。
影响:
天皇
中央官制
皇帝
太政官 神祇官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中式治民兵刑大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务部部部部部藏内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省省省省省省省省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城市布局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建筑风格
2.2023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
性的伟大实践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天竺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到中国
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 《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小组讨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鉴真 玄奘
时间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行进方向 向东到日本 向西到天竺
相同之处 贡献:都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程:历经波折、困难重重 精神: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精神

对于隋唐中日文化交流的探究

对于隋唐中日文化交流的探究

对于隋唐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探究创新实验学院生物科学101 杨鑫2010014869摘要:隋唐时期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主要是遣隋使以及遣唐使的作用,像是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鉴真等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直到现在仍然为我们津津乐道。

隋唐中日文化交流中中国对于日本的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主要是在佛教、汉字、古典文学艺术、音乐等几个方面,这些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为中日友谊做出了贡献。

关键字:中日文化交流遣唐(隋)使文化影响正文:隋唐时期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其中创作出的交流的传奇神话以及文艺作品值得大家们关注,双方在文艺,佛教,汉字等几个方面有着尤其显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主体主要是通过使节的往来和派遣留学生与学问僧完成的,其中遣隋使以及遣唐使是其中的主力军。

下面是对于遣隋使以及遣唐使的来历以及主要的功绩的介绍:遣隋使是在圣德太子摄政,四次遣使入隋。

前两次使节为小野妹子。

隋也曾派使臣裴世清赴日。

圣德太子的意图是求取佛经,促进佛教的流通,和吸取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所以使臣之外,有学生和僧人随同前来。

被选派的,多为归化汉人的后裔,以有利于学习。

他们留居中国往往长达三十余年。

如南渊请安、高向玄理、僧旻等,回国以后,对646年的大化改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

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

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桔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

入唐留学生姓名可考的只二十亲人,而随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见于文献的达九十亲人。

他们在中国巡礼名山,求师问法,带回大量佛经、佛像、佛具等,同时传入与佛教相关联的绘画、雕刻等,对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遣唐使__”。

除了遣唐使之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作用、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制度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日本社会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鉴真__。

他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2.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唐招提寺)、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表现: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1.概况:贞观初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中亚,南下到达天竺。

4.玄奘西行的影响:促进佛学的传播,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原因与借鉴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1.开放的对外政策2.国力强盛3.文化先进4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与日本之间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不仅在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很深的影响,还涉及到宗教、政治、农业等多个领域。

首先,在语言方面,唐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书法和汉字的传播方面。

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在中国本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书法家齐白石曾于日本东京都设立过展览馆,他的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对当地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唐代汉字也通过书法的传播而进入了日本,成为日本人书写的一种主要文字。

这对于后来日本文化的形成以及汉字在日本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文学方面,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非常广泛。

唐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诗歌、曲文和文言小说等文学形式。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古今和歌集》和《万叶集》中就包含了很多受到唐代中国影响的作品。

唐代中国的文学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启发和影响,为日本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艺术方面,唐代中国的绘画、音乐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也传入了日本。

唐代绘画家韩滉擅长山水画,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对日本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唐代的乐舞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日本宫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唐代雕塑艺术也通过唐代文化交流传入了日本,对日本的佛教雕塑和传统木雕工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宗教方面,唐代中国的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的高僧鉴真法师曾多次到达日本,传授佛教教义和经典,使得日本的佛教得以发展壮大。

同时,唐代中国的书院制度也传入了日本,为日本的宗教学习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政治、农业和科技等方面,唐代中国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文化对日本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产生了影响,并为日本政府建设提供了借鉴。

论唐代中日的文化交流

论唐代中日的文化交流

自20世纪60年代始至现在,西方汉学界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情弥增,无论译介之 拓展,还是研究之开掘,都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善以诗性的敏感传达古典诗词的幽微要眇之 美,为这一古老的文学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他人如美国汉学家艾朗诺(Ronald Egan),法国汉学家吴德明(Yves Hervouet)、华裔学者程抱一等人不仅倾心 于汉诗意境之美,还擅长西学诠释之法,他 们的研究对推进中国古典诗歌在海外的传播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 白居易的巨大影响
• 中国文学对日本产生影响始于秦汉而盛 于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 人的诗作都为日本人所喜爱,尤其是白 居易的诗,影响更大。据《日本国见在 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 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日 本平安时代的诗集《和汉朝咏集》 (1013)共收和歌218首和汉诗佳句 589句,其中白居易的诗句就有137句。 白居易的长篇感伤诗《长恨歌》(806 年)和《琵琶行》(816年)在日本则 几乎家喻户晓。
2.日本的权力阶级以及知识阶层
• 平安时代在日本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的 时代,这一时代正是古代日本的权力阶级与 知识阶级自觉地渴望获得中国文化的第一个 高潮时期,其热情经历三百年而不衰。八、 九世纪时代的日本皇室,为了尽快使自己的 国家摆脱残存的原始形态,赶上中国唐朝所 达到的一种文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追求 尽可能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他们第一 次自觉地对中国文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终 于在日本朝野造成了一片讴歌汉风的风气
3.日本学问僧
• 在上古时代,正如《论语》是经过百济 博士之手传入日本那样,中日之间的交 往主要依靠朝鲜半岛才得以实现。然而, 自七世纪开始,随着日本向中国派遣 “西海使”(在唐代时期亦称为“遣唐 使”,这是当时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日之间开通了直接往返的海上航道。 这在中日文化关系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因为自此之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往, 才摆脱了第三国文化的中介作用,从而 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也许是因为自身所学的专业原因,我对中日文化交流史和日本的语言文化、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时之间自然难以说清道明。

在这慢慢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与日本也有过不少的摩擦和战争。

远的不说,明朝时期倭寇的掳掠曾经狂极一时,我东南沿海一带深受其苦。

还有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种种暴行和南京大屠杀这一国人永难忘记的罪行,无不历历在目般的控诉着日本对我国人民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可就是这些显而易见的两国矛盾和“国仇”依然不能否定历史上很多次积极的交往和文明的传播及对两国千秋万代的重要影响。

就在这从古至今的漫漫交往中,我想谈谈我对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认识和想法。

就从两大事件来看待两国的交往:中日佛教艺术的盛行和“国书事件”。

佛教发源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这种在当时被视为“蕃神”的外来宗教却在与日本原有的“国神”信仰碰撞与融合中扎根到了古代日本文化的土壤之中。

我们都知道接受一种外来宗教无疑是对自身信仰的神灵的某种否定,带有摧垮旧有统治体系的危险性,可是即使在崇佛和排佛两大派系尖锐对立的斗争中,佛教依然在日本统治集团的上层站稳了脚跟,迅速深入到日本社会当中。

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如下的几点原因:首先,佛教的力量。

有古书记载:“是法于诸法中最为殊胜,难解难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

此法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辩无上菩提,譬如人怀随意宝,逐所须用尽依情”。

所以信奉无边法力的佛教的好处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更是对这样的一种神力表现出顶礼膜拜的极致态度。

另外日本同大陆间巨大的文化差距和佛教本身带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与作为先进文明载体的物质外延,对于蒙昧初开的古代日本民族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量。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室和贵族中信仰佛教者渐渐增多。

其次,崇佛势力的强大。

皇室中崇佛的苏我马子以绝对的武力优势诛杀了排佛势力,使得佛教迅速传播开来。

圣德太子摄行政事之时,更是“笃敬三宝”,身体力行地推广佛教。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文化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深化了两国之间的联系,也对日本自身的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其对日本的影响。

一、艺术与文学交流1. 文学交流唐朝的文学成就举世瞩目,与日本的文学交流尤为频繁。

唐代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万叶集就受到了唐代诗歌的启发,许多日本的万叶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同时,唐代的诗词形式也被引入日本,推动了日本诗歌的发展。

2. 书画艺术交流唐代的书画艺术在日本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朝的画作和书法技巧通过使节、僧侣等渠道传入日本,并得到了日本的艺术家们的学习和模仿。

这些影响使得日本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日本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宗教与哲学交流1. 佛教传入日本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佛教传入日本的关键时期。

唐代的佛教经典、佛像和僧侣通过不同渠道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还渗透到了日本的思想、艺术和文学中,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思想理论传播唐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日本。

唐代的儒家经典和理论对日本的教育、礼仪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发展。

同时,唐代的道家思想也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影响,丰富了日本的哲学思想。

三、技术与制度交流1. 农业与手工业技术交流唐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例如,种植良种稻谷、养蚕技术和陶瓷制作技艺等都得到了唐朝的影响。

这些技术的传入对日本的农业和手工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 政治制度交流唐朝的政治制度对日本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度和治理经验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为日本的王朝制度和行政管理提供了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在西方的传播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 化交流史上的盛事。19世纪到20世纪 初,一批来华的英国传教士和外交官 员首开此风,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 brigge Fletcher)都是颇值得重视的唐 诗译介先行者。他们的唐诗英译也许 未臻极诣,但都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诗 歌传统的热爱,为古典诗歌进入西方 文化视野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60年代始至现在,西方汉学界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情弥增,无论译介之 拓展,还是研究之开掘,都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善以诗性的敏感传达古典诗词的幽微要眇之 美,为这一古老的文学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他人如美国汉学家艾朗诺(Ronald Egan),法国汉学家吴德明(Yves Hervouet)、华裔学者程抱一等人不仅倾心 于汉诗意境之美,还擅长西学诠释之法,他 们的研究对推进中国古典诗歌在海外的传播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论唐代中日的文化交流
1.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渠道。 2.唐诗的域外传播问题。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时 期,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中日使臣、僧侣、文人在广泛的结交 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他们相 互赠诗唱和,由此产生出体现唐代中 日友好交往的诗篇。
1.人种的交流
• 从日本史前开始的这种文化活动,早 期主要是通过人种的交流来实现的。 这是业已存在的千余年的中日文化关 系的最原始形式的通道。当然在唐朝 也不会例外在中国大陆居民向日本迁 徙时,就传递着文化。
一、 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
• 公元618年唐朝建国后,鼓励周边 各国派遣留学生来唐学习,人数最 多时达8000余人。学习期限为10 年,毕业后可以留唐任职,也可带 文凭回国做官。日本曾先后13次派 遣“遣唐使”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 来唐,人数最多时达600余人。其 中就有很多遣唐使把大量唐诗书籍 文化带入中国。
3.日本学问僧
• 在上古时代,正如《论语》是经过百济 博士之手传入日本那样,中日之间的交 往主要依靠朝鲜半岛才得以实现。然而, 自七世纪开始,随着日本向中国派遣 “西海使”(在唐代时期亦称为“遣唐 使”,这是当时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日之间开通了直接往返的海上航道。 这在中日文化关系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因为自此之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往, 才摆脱了第三国文化的中介作用,从
• 日本贵族是最早掌握汉字和汉文化的 一个社会阶层。日本平安时代,是贵 族文化占主流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贵 族知识分子,都是以中国文明为榜样, 对汉籍嗜爱如命。
唐诗在日本的传播
• • • • 一、 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 二、 白居易的巨大影响 三、传播唐诗的古文辞学派 四、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商人
三、传播唐诗的古文辞学派
• 日本的古文辞学派是江户时代的汉 学流派之一。它由研究古语进而研 究古典文学,并努力推动唐诗在日 本的传播。古辞学派的诗人们以仰 慕的心情学习,钻研和宣传唐诗, 唐代许多优秀诗人的作品也通过 《唐诗选》等书籍广泛流传到日本 民间,影响十分深远。
四、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商人
• 将唐诗引进并不只是像空海这样的 随遣唐使到中国的学问僧,除了遣 唐使和随员之外,往来于两国之间 的中国商船为满足日本人对中国图 书的需求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20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西方知识 界对中国的兴趣与日俱增,此期出现了一 些在欧美产生广泛影响的英译汉诗集。如 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魏理(Arthur Waley, 1889—1966),他一生译介了大量东方 古典文学作品,其《汉诗170首》《中国 诗选》《中文译作续集》《译自中国文》 《寺庙集》《诗经》等译本广受欢迎,其 印数之多,难以计数,在西方影响至巨。 在翻译中,魏理创造性地使用了“跳跃节 奏”形式,灵活地把握原诗的节奏,而不 强求押韵,形式活泼,令人耳目一新。他 的翻译彰显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深邃之 境,深令西方读者心醉神迷。
2.日本的权力阶级以及知识阶层
• 平安时代在日本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的 时代,这一时代正是古代日本的权力阶级与 知识阶级自觉地渴望获得中国文化的第一个 高潮时期,其热情经历三百年而不衰。八、 九世纪时代的日本皇室,为了尽快使自己的 国家摆脱残存的原始形态,赶上中国唐朝所 达到的一种文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追求 尽可能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他们第一 次自觉地对中国文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终 于在日本朝野造成了一片讴歌汉风的风气
二、 白居易的巨大影响
• 中国文学对日本产生影响始于秦汉而盛 于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 人的诗作都为日本人所喜爱,尤其是白 居易的诗,影响更大。据《日本国见在 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 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日 本平安时代的诗集《和汉朝咏集》 (1013)共收和歌218首和汉诗佳句 589句,其中白居易的诗句就有137句。 白居易的长篇感伤诗《长恨歌》(806 年)和《琵琶行》(816年)在日本则 几乎家喻户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