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设计-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设计-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制剂设计-精品医学课件

A、具有多成分的综合疗效 B、适用于不明成分的药材制备
C、服用剂量少
D、药效缓和持久
E、可以随症加减
3、制备药酒的常用方法有( CDE )
A、溶解法 B、稀释法 C、冷浸渍法 D、渗漉法
E、热浸渍法
4、下列关于浸出操作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BCD )
A、渗漉法浸出效率低于浸渍法 B、超临界流体作为一种溶剂,其溶解能力与其压力及密度密切相关 C、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可减少产品的吸潮性 D、浸渍法适用于新鲜药材或无组织结构的药材 E、渗漉法适用于新鲜药材或无组织结构的药材
对制剂要求不同
一般过程:1)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 2) 选择辅料、制备工艺; 3) 筛选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 4) 确定包装; 5) 形成适合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制剂产品。
二、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 (safety)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可控性 (controllability) 稳定性 (stability) 顺应性 (compliance) 此外,应考虑降低成本,简化制备工艺等。
五、质量源于设计(QbD)
QbD的主旨: 设计是保障, 测试是验证
第三节 处方前研究
一、资料收集和文献查询
在药物制剂的研究阶段,首先需要对候选化 合物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学性质等进行一系列的 研究
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一)解离常数pKa
A
pH pKa lg HA
B
A、吞噬 B、胞排 C、吞饮 D、融合 E、受体介导
第17章 生物技术药物
一、判断
1、生物技术药物结构稳定,不易变质( × )
2、生物技术药物对酶比较敏感,且不易穿透胃黏膜,故一般只能

《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药物制剂的智能化生产、检测和调控
个性化: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定制个性化的药物制剂,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创新药物制剂: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如纳米药物、基因药物等,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药物制剂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发展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包装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和方式,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配方稳定性:选择合适的辅料和配 方,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成本控制:选择合适的原料、工艺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价格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利润最大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市场适应性: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价格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药物制剂的剂型选 择
口服给药:片剂、胶囊、 颗粒剂等
注射给药:注射剂、输液 剂等
外用给药:软膏剂、喷雾 剂等
吸入给药:气雾剂、吸入 剂等
眼部给药:滴眼剂、眼膏 剂等
鼻腔给药:鼻喷剂、鼻用 喷雾剂等
药物的溶解度:选择溶解度较高的剂型,如溶液剂、混悬剂等 药物的稳定性: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剂型,如胶囊剂、片剂等 药物的吸收速度:选择吸收速度较快的剂型,如注射剂、吸入剂等 药物的副作用:选择副作用较小的剂型,如缓释剂、控释剂等
药物剂量:确 保药物剂量在
安全范围内
药物稳定性: 保证药物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
中保持稳定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与其 他药物或食物 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毒性:降 低药物的毒性, 确保药物对人
体无害
药物稳定性: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 用过程中保持其活性和疗效

医学药物制剂的设计专题课件

医学药物制剂的设计专题课件
5
1. 安全性
咪唑斯汀
两性霉素B
普通片(嗜睡症状) 缓释片(症状减轻)
深部真菌感染,严重肝肾毒性
脂质体、纳米粒
6
2. 有效性
制剂设计的核心与基 础
影响药物有效性的因素:
药物结构、给药途径、剂型、晶型、剂量
制剂的设计应能够增强治疗的有效性
举例:
硝酸甘油(心绞痛)制剂:
急救
舌下片:2-5min;10-30min
29
晶型的基本分类
晶型基本分类:稳定型、亚稳定型和无定形 能态:从低→高;稳定性:高→低
溶解度:从低→高;吸收性:从低→高 晶型的转变:能量最低原理:高能态→低能态物质;
不稳定的晶型最终会转化成稳定型
17
皮肤或粘膜部位给药
皮肤给药制剂 发挥全身作用(可乐定、硝酸甘油贴剂……) 发挥局部作用(软膏、外用洗剂、气雾剂……)
18
19
眼用制剂、粘膜腔道用制剂
眼、鼻腔、口腔、耳道、直肠等粘膜部位 硝酸甘油舌下片全身给药,口腔粘附片
20
洗鼻剂、滴鼻剂、滴眼剂、直肠栓等局部给药
21
呼吸道给药制剂
哮喘、支气管或肺部疾病、麻醉
4
1. 安全性
与药物结构有关 与药物制剂有关
制剂设计的出发点/ 首要考虑问题 理想制剂设计: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毒副作用
举例:
氨茶碱栓剂/缓控释片 平稳血药浓度,保证治疗效果, 可提高安全性。
举例:
紫杉醇注射剂 cremophor增溶,但增溶剂有较大的刺激 性,如果制备成脂质体注射,可避免刺激。
一、药物理化性质的测定
主要内容:
pKa 溶解度
熔点 分配系数
多晶型 表面特性

优选药剂学药物制剂设计演示ppt

优选药剂学药物制剂设计演示ppt
吸热峰
第一个熔化吸热峰在358K(为B型) 第二个熔化吸热峰在363K(为A型)
358K
(B型)
363K
(A型)
熔化物冷却后所得结晶再测定,
仅有358K一个熔化吸热峰,
请说明加热熔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无味氯霉素的DSC曲线
第24页,共47页。
③红外光谱法
用于药物多晶型的定性、定量分析
晶体结构的改变会引起红外吸收光谱的改变
• 6.Virtual Library
国内: • Cnki
• vip
第44页,共47页。
第45页,共47页。
第46页,共47页。
第47页,共47页。
Ha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弱酸性药物(75%)
弱性药物(20%)
药物制剂设计:
——确定适宜的pH
第13页,共47页。
2.分配系数_
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P)
K = Co/Cw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P大——易吸收(易透过生物膜) ——但与吸收率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
3.晶型和熔点
药物:
——稳定晶型 ——亚稳定晶型
——无定形???
同一种物质晶型不同: ——溶解度、溶出速度、熔点、密度、硬度、
光学性质、电学性质、蒸汽压不同
第17页,共47页。
多晶型确定方法:
• 熔点测定法
X射线粉末衍射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差热扫描热量法
核磁共振法
显微镜观察法
磁性异向仪法
拉曼光谱
——吸收带的频率、峰形、强度出现显著的差异 测定采用石蜡糊法
——避免晶型在研磨压片中发生变化。
第25页,共47页。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PPT课件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PPT课件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给药途径与剂型的确定
(二)药物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确定
1.溶解度:易溶于水,适于各种给药途径,
可制成各种固体或液体剂型。难溶于水溶出是吸 收的限速过程。不适于制成溶液剂,更不适于制 成注射剂。如必须制要增溶。 2.稳定性:遇水不稳定要制成固体剂型。光
线不稳定避光、包衣。遇热不稳定,低温、冷冻。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二、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胃肠道刺激性大或首过作用大 不宜制成口服制剂,可制成栓剂。 治疗指数低,要制成缓控释制剂,减少 峰谷现象,维持稳定血浓,减少副作用。 2.有效性:与给药途径、剂型、剂量有关。 硝酸甘油舌下(最快)、透皮(长效)、普通 片吸收慢不宜急救。 3.可控性:制剂质量的可预知性和重现性。 4.稳定性:有效安全的保障。 5.顺应性:指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接受程度。
第三节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
二、文献检索 1.检索引擎:通用网址:yahoo、google、 infoseek 医用:(医学世 界检索)(医学目录) 2.光盘检索: (1)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医院药剂师学会 (ASHP)收录世界药学专业核心期刊750种杂志。药 理、药剂、药物评价。1970年推出。
第三节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 二、文献检索
3.网络检索 (1)Rxlist-The Internet Drug Index ()免费服务。收录美国新上 市或即将上市的药物。①药物数据检索:名称、适 应症、副作用、使用方法。 ②The Top 200(美国按使用频率排名前200位的药 物处方。可查治疗类型、临床药理、适应症、用法、 禁忌症、参考文献。 (2)pharmacokinitics,pharmacodynamics,bio - pharmaceutics homepage (药动学、药效学、生 物药剂学主页)

《药剂》课件第十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

《药剂》课件第十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
亲水性药物
2024/4/17

生物膜 (类脂质膜)
21
(三)熔点和多晶型(Polymorphism)
有的药物结晶,由于晶格内分子排列形式 不同而存在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 现象。
稳定型——溶解度小,熔点高 亚稳定型——熔点低,溶解度高,溶解
速度快 不稳定型——易转化为稳定型
2024/4/17
22
2024/4/17
30
第四节 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优化过程包括 1)选择可靠的优化设计方案,以适应线性或非线性
模拟 2)建立效应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通过统计
学检验确保模型的可信度 3)优化最佳工艺条件
优化技术的优点
省时,降低成本以达到产品设计的要求
提高最佳或近似最佳产品设计的可靠性
提高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2024/4/17
31
二、优化法
1.单纯形优化法
2.拉氏优化法
3.效应面优化法 4.实验设计
1)析因设计:又称析因试验,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 分组试验。
2)星点设计
3)正交设计:是一种用正交表安排的多因素多水平 的试验设计,采用普通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验 结果。
4)均匀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比正交设计法 试验次数更少的优点。
光谱 4. 差示扫描热分析法 热能与温度的关系 5. 热台显微镜 双折射现象和外表的变化
2024/4/17
25
(四)吸湿性
绝大多数药物在RH 30%~45%(室温下)时 吸湿性较低,在此条件下贮存的药物较为 稳定。
选择合适的辅料、工艺条件及包装可在一 定程度上防止或减少药物的吸湿。
2024/4/17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药物制剂设计PPT课件

药物制剂设计PPT课件
通过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优化制剂的处方组成,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的顺应性。
处方组成与优化
工艺流程
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以确保药物制剂的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选择
根据工艺流程和制剂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如混合机、压片机、灌装机等。
工艺参数控制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药物制剂设计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制备工艺与设备
制定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
质量标准制定
通过加速实验和长期储存实验,考察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为确定有效期提供依据。
稳定性考察
对不合格的药物制剂进行合理的处理,如退货、销毁或进行返工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
质量控制与稳定性
04
药物制剂的设计实例
总结词
提高生物利用度
总结词
药物制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适合临床应用的剂型。其目的是使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具有适当的剂型,以便于给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详细描述
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药物制剂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药物制剂设计的目标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便利性,同时满足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实际需求。设计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和病理状况等因素。
总结词
靶向制剂
缓慢释放、长效作用
缓控释制剂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常见的缓控释制剂包括缓释片、控释胶囊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药物制剂的设计 ppt课件

药物制剂的设计  ppt课件

大剂量药物长期应用;
粘膜及腔道给药 3.剂型设计应考虑用药部位特点,便于用药;
Evalu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oral bioavailability
第二节 药物的理化性质
原料药某些理化性质可能对制剂质量及制 剂生产造成影响,包括:
原料药的色泽、嗅味、pH值、pka、 粒度、晶型、比旋度、光学异构体、 熔点、水分、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 溶剂化/或水合状态等, 以及原料药在固态和/或溶液状态下在光、
Preclinical
Clinical
Registration (Approval)
Drug Discovery Timeline
Why do these NCE’s fail?
39% - poor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29% - lack of clinical efficacy
Note: A compound can look exceptional in vitro and be worthless in vivo!
Stability
Novelty/patentability
给药途径对制剂质量的要求
1.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病人最易接受的给药途径;
方便病人自行给药;
口服给药 注射给药 皮肤给药
Discovery of a New Medicine
Idea
Develop Idea
Molecular Modelling
Chemical lead Patents
Purity and Structure
Chemistry
Biology
Drug Metabolism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课件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课件

提高措施:加强研 发投入,提高生产 工艺水平,加强质 量管理
复核结果:确保药 物制剂的质量符合 标准要求,提高药 物疗效和安全性
Ppt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口服液体剂
特点:易于吞咽,便于吸收,适 合儿童和老年人
优点: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稳 定性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剂型:糖浆、口服液、滴剂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缺点:易受温度影响,需要冷藏 保存,保质期较短
外用制剂
剂型选择:根据药物性质、给药途径、使用部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 剂型特点:易于涂抹、吸收快、作用持久、使用方便 剂型分类:软膏、乳膏、凝胶、喷雾剂等 剂型设计: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基质、辅料和包装材料
质量标准制定与实施
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科学 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原料 药、辅料、成品药等
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药物 制剂处方设计、生产工艺、 稳定性研究等
质量标准实施的监督: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级药品
监督管理局等
质量标准复核与提高
复核方法:采用科 学、合理的方法进 行复核
复核内容:包括药 物的化学成分、物 理性质、生物活性 等
设计药物的处方和生产工艺 评估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1
药物制剂处方组成
药物
药物类型:包括化学药物、生物药 物、中药等
药物作用:治疗疾病、预防疾病、 改善症状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确 定
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 剂、外用剂等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食物、 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试放大研究
目的:验证处方工艺的可行性 和稳定性

药物制剂设计- PPT课件

药物制剂设计- PPT课件
究 一、任务和要求
处方前工作(简称)
1)资料收集(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等) 2)部分前期研究工作(药-药、药-辅料相互作用等)
☆ 意义:
1)为选择最佳剂型、处方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是开发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的基础
药物从合成到上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一)临床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疾病的种类和特点 不同的给药途径 不同的用药部位 对吸收快慢要求的不同 对制剂有不同的要求
给药途径对制剂质量的要求 口服给药
通过口腔摄入药物,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而转运至体循环。 1.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病人最易接受的给药途径;方便病人 自行给药(尤其适合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 在胃肠道内吸收良好。良好的崩解、分散、溶出性能以及吸收是发挥疗效
处方前设计的基本程序
化学结构 光谱及色谱特征 晶型 光学异构体 溶解性 解离性质
全 新 药 物
稳定性 分配性质 吸收性质 动物药动学 粉体学性质 辅料相互作用
已知药物
资料调研——分析方法选择—— 针对剂型及制剂的特别项目研究
确定及修改处方设计及工艺设计方案
二 网络文献和光盘检索
药学网络检索工具
(一)光盘检索
的重要保证;
避免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口服制剂的最大问题,克服首过效应;
具有良好的外部特征:如芳香气味、可口的味觉、适宜的大小及给药方法;
适于特殊用药人群,如老人与儿童常有吞咽困难, 应采用液体剂型或易于吞咽的小体积剂型。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途径有皮下、肌内、血管内注射、静注等。 注射给药药物生物利用度高,静脉给药不存在吸收过程 ; 生物利用度100%; 剂量准确,起效迅速,可迅速通过体循环将药物运送至全身各 处,可用于临床急救;但一般病人无法自行给药;有注射疼痛; 制剂质量要求高,如静脉注射剂要求无菌、无热原、刺激性小等。 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设计时,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需长期注射给药时,可用缓释微球注射; 对于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可考虑制成冻干制剂或无菌粉末, 用时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料药的固态性质
(一)盐型 常见钠盐、钾盐、羧酸盐、盐酸盐、硫酸
盐等 (二)多晶形 多晶型(polymorphism)是药物的重要物
理性质之一。即一种物质存在着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晶型。
(二)多晶型
多晶型物质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其结晶内 部的物理晶格结构不同,分子和分子之间 的排列形态及方式不同,因而产生大小不 等的晶格能,在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熔点、 密度、溶解度、溶出速度以及化学稳定性 等。
四、影响药物制剂设计的其他因素
1.成本 2.知识产权 3. 是否节能环保。
第三节 处方前研究
处方前研究:对候选化合物的化学、物理以 及生物学性质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目的:为后期研制稳定且具有适宜生物学特 性的剂型提供依据。。
药物理化性质是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要 素之一。
把握药物的理化性质 找出制剂研发的重点
2.有效性(effectiveness)
有效性是药品发挥作用的前提。生理活性 很高的药物,如果制剂设计不当,有可能 在体内无效。
药物的有效性既与给药途径有关,也与剂 型及剂量等有关。同一给药途径,剂型的 选用不同,其作用亦会有很大的不同。
药物制剂的设计可从药物本身特点或治疗 目的出发,采用制剂的手段克服其弱点, 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
(二)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可用饱和溶液法测定
解离性药物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及其解 离状态密切相关。将非解离型分子的溶 解度定义为固有溶解度,在特定pH下药 物的溶解度为其固有溶解度与解离型分 子的溶解度之和。
固有溶解度可以通过抑制化合物的解离 来测得。
(三)油水分配系数
油/水分配系数是分子亲脂特性的度量, 在药剂学研究中主要用于预见药物对在 体组织的渗透或吸收难易程度。
如果药物在两相中都以单体存在,则分配 系数变成药物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之比。
n-辛醇是用的最多有机溶剂。测定方法或 溶剂不同,P值差别很大。
(四)固有溶出速率
溶出是指固体药物加入到溶剂后,药物分 子离开固体表面而逐渐进入溶剂的动态过 程
溶出速率描述了溶出的快慢程度。 影响因素:取决于其在水或者其他水性溶
对制剂有不同 的要求
对吸收快慢要求的不同
因此,应根据药物开发的目标确定具体的给 药途径
1.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
① 自然、方便、安全、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 ②起效慢,药物吸收易受食物以及患者生理条
件的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 ③避免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④克服首过效应; ⑤不适于特殊用药人群,如老人与儿童常有吞
弱碱性药物 pH=pKa + log[B]/[BH+]
Handerson-Hasselbach公式可解决的问题:
1.根据不同pH值时所对应的药物溶解度测定 pKa值。
2.如果已知[HA]或[B]和pKa,则可预测任何 pH条件的药物的溶解度(非解离型和解离 型溶测盐的溶解度和pH值得关系。
剂中的溶解度,同时也受到包括粒度、晶 形、pH、以及缓冲溶液浓度、溶液黏度、 粉末的可润湿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此时的溶出条件称为漏槽
(一)药物溶解速度条的件表(示s方in法k condition), 可理解为药物溶出后立即
dC溶C/d)d解t=Cκ速/d度St κ=κ不可时溶为K小变用间液S特(于N主单Co性物1sdy体位-时CeC速吸被 很 度s/面的)d,-度收移大 很tW量积=应h常的, 低出id。药K考t数C影溶 。,Sn物固/虑Ce,响d或液ys体溶t溶方是。主溶=药解出程指D体出进物对表单/介中的入V药示位当h药质(CS:C物的(<Cs0》量浓.s1-CCs时)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进一步设计 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是经典药 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处方和 工艺设计,是药物产品质量的有效保 证,即“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进一步设计 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是经典药 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处方和 工艺设计,是药物产品质量的有效保 证,即“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
药物的毒副反应主要来源于化学结构药物 本身,也与药物制剂的设计有关。药物制 剂的设计应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吸收迅速的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强, 但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大。
对于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宜设计成控缓释 制剂,以减少峰谷波动,维持较稳定的血 药浓度水平,降低毒副作用。
对机体本身具有较强刺激性的,可通过调 整制剂处方和设计适合的剂型降低刺激性。
药物制剂的设计
第一节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制剂设计
药物作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活性, 而且还与其进入体内的形式和作用过程密切 相关。
创新药物的研究往往针对的是全新的化合物 或者全新的作用机制,因而存在着巨大的不 确定性,需要经过从发现到开发,再到临床 应用研究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程序。包括 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筛选和优化过程
制剂设计必须做到质量可控,是药品有 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质量控制也 是新药审批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控性主要体现在制剂质量的可预知性 与重现性。按已建立的工艺技术制备的 合格制剂,应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重现性指的是质量的稳定性,即不同批 次生产的制剂应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不应有大的变异。
按用药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剂型。适合 于腔道给药的剂型,一般要容量小、剂量 小、刺激性小。
三、质量源于设计(QbD)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理念 的主旨是,药品的制剂处方和工艺参数的 合理设计是其质量的根本保障,而成品的 测试只是质量的验证。
药物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产品特 征以及相关的目标产品质量特征,为后继 的制剂设计和优化设定一个明确的框架。 主要包括:
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P) 代表药物分配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比例。
在油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P=
在水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分配系数的测定:
用V2ml有机溶剂提取V1ml的药物饱和溶液, 测得平衡时V2的浓度为C2,水相中剩余药 量M=C1V1-C2V2,则: P=C2V2/M
在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筛选和优化过程,即先 导化合物的优化(lead optimization)以 及确定候选化合物(candidate selection) 阶段,就应该及时引入制剂设计理念。在考 察化合物的活性、特异性以及毒性等药理学 性质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一些重要的物理化 学特性进行表征,并结合临床用药需求进行 选择。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制剂的设计目的
药物制剂的设计的目的是根据疾病的性质、临 床用药的需要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合适的 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选择合适的辅料、制备 工艺,筛选制剂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确定 包装,最终形成适合于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制剂 产品。
无论是新化合物还是制剂新产品,都需要有明 确的制剂设计依据。
三、质量源于设计(QbD)
1.分析临床用药需求
2.确定关键质量指标
3.系统研究各种处方和工艺因素对于关键质 量指标的影响和机制
4.根据实验数据选择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各 个处方和工艺参数的范围,作为产品的设计 空间,并应用一系列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保 证处方和工艺在设计空间中正常运行。
选择适宜的剂型、辅料、制剂技术或工艺
在进行药物制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理 化性质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溶解度 和稳定性。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
(一)解离常数pKa
药物的pKa值、环境pH值、药物解离程度及 溶解度的关系可以用HandersonHasselbach方程表示:
弱酸性药物 pH=pKa + log[A-]/[HA]
进入制剂开发阶段后,根据临床用药的需求 设计适宜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更是药品成功 的关键之一。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进一步设计 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是经典药 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处方和 工艺设计,是药物产品质量的有效保 证,即“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
具有多晶型的化合物,只有一种晶型是稳 定的,其他的晶型都不稳定,为亚稳定型 或不稳定型,它们都会向稳定型转化,这 种转变可能需要几分钟到几年的时间。
稳定型具有较高的熔点、较好的稳定性、 较低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相反,亚稳定 的或不稳定的晶型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 较差的稳定性、较高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还要考察制剂在贮藏和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5.顺应性(compliance)
顺应性是指病人或医护人员对所用药物 的接受程度。顺应性的范畴包括制剂的 使用方法、外观、大小、形状、色泽、 嗅味等多个方面。
难被病人所接受的给药方式或剂型,不 利于治疗。
二、制剂的给药途径
疾病的种类和特点
不同的给药途径 不同的用药部位
PKa和溶解度的测定:
pKa通常用酸碱滴定法。
溶解度通常是在固定温度下及固定的溶 剂中测定平衡溶解度和pH-溶解度曲线, 在药剂工作中常用的溶剂是水、 0.9%NaCl,0.1mol/L HCl以及pH 7.4的磷 酸盐缓冲液。可能加入的表面活性剂是 十二烷基硫酸钠,可能加入的溶剂是乙 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进一步设计 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是经典药 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处方和 工艺设计,是药物产品质量的有效保 证,即“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进一步设计 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是经典药 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处方和 工艺设计,是药物产品质量的有效保 证,即“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