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解读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解读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常州市清潭中学 黄小燕
机修工用汽油清洗手上机油
服装干洗剂
水煎中药要煮沸一段时间
中药浸泡药酒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 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 种物质的溶解性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溶质种类:相同温度时,选不同 溶质在种类和质量都相同的溶剂中比 较溶解的量是否相同。 探究溶剂种类:相同温度时,选同一 种溶质在种类不同但量相同的溶剂中 比较溶解的量是否相同。 探究温度:选同种溶质和同种同量溶 剂,一个常温,一个加热,比较溶解的 量是否相同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
在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有 一小球浮于液面,如果只改变溶 液,能让小球所处位置发生改变 吗?
以硝酸钾饱和溶液作为实验对 象,探究一下你能不能改变一个饱 和溶液的浓度
每组同学先讨论,按照猜想、 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的步骤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

[提供药品]食盐,蔗糖,消石灰[Ca(OH)2]; 食用油,汽油; 硝酸钾, 水 [提供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等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汽油、酒 精等常常能溶解水中无法溶解的物质, 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实验表明: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 关。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 中,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 质的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方法
1、下列因素对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没有 影响的是 ( )
A、溶质的类型; C、溶剂的类型;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溶剂中能够以一定比例分解为被溶质和溶剂,或者
在特定的泛用词汇而言,它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可溶解性。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对行业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物质本身的特性、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

首先,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溶解性,比如某种物质化合物性质的强弱,
它溶解时会产生剧烈反应而且极大地影响反应产物的溶解性。

其次,溶剂性质也会对溶解物质产生重要影响,对不同溶剂不同物质有着不一样的溶解性,因此选择一种溶剂特性合适的溶剂,可以激发溶解物质的溶解效果。

再次,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一般来说,低温会抑制溶解反应,高温则会提升溶解反应,所以使用适宜的温度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物质的溶解性。

最后,溶解性也受压强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压力的升高,溶解性也会相应增加。

总结来说,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其中从物质本身性质、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四种因素可以影响到物质的溶解性。

要想提高物质的溶解性,则必须要重点考虑这四个影响因素,根据实际使用的温度、压力进行灵活的调节,找到最适宜的溶剂,这样才能使物质达到最大溶解性。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能够溶解?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能够溶解?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能够溶解?概述:在化学中,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逐渐散开,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的过程。

判断一个物质能否溶解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条件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判断一个物质是否能够溶解。

1. 观察溶解过程:将待测物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并观察是否发生溶解。

如果物质完全溶解并形成一个均匀透明的溶液,则表明物质能够溶解。

而如果物质无法溶解,形成悬浮液或沉淀,则表明物质不能溶解。

2. 检测溶解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溶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溶解性也会增强。

因此,可以尝试在不同温度下将物质加入溶剂中,观察其是否能够溶解。

如果在较高温度下能够溶解,而在较低温度下不能溶解,则表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3. 确定溶度:溶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从中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溶度曲线通常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图来表示。

如果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示物质能够溶解。

4. 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化学性质通常可以通过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来获取。

有关物质溶解性的信息可以在化学手册、科学文献和化学数据库中获得。

这些资源提供了大量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物质是否能够溶解。

结论:判断一个物质是否能够溶解是一个基本的化学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溶解过程、检测溶解温度、确定溶度和参考文献等途径进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应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物质性质进行判断。

高中化学教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高中化学教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高中化学教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及其热效应。

2.明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温度、溶剂的种类和溶质浓度。

3.掌握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难点:物质的溶解热效应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学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过哪些物质是易溶于水的,哪些物质是难溶于水的。

2.讲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一般而言,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溶剂的种类溶剂的种类决定了不同物质的溶解性,通常来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物质更容易相溶。

c)溶质浓度浓溶液和薄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

在相同条件下,溶液的浓度越大,就越不容易继续溶解。

3.讲解物质溶解热效应物质的溶解过程一般都是吸热或者放热的。

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称为正吸热,放出热量的称为负吸热。

4.讲解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方法a)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指溶液在饱和时所含有的最大量溶质,饱和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也可以由一些热化学数据计算得出。

饱和溶解度的计算公式:饱和溶解度=溶解了的质量÷溶液的b)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中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的质量(m)与单位质量溶液的质量(m+s)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溶质质量分数=质量分子量×溶质量÷(质量分子量×溶质量+溶剂质量×溶剂密度)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物质溶解度计算的理解。

6.总结回顾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需要注意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和讲解。

五、教学评估课堂练习,作业及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物质溶解度计算的掌握情况。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但也有例外,如氢氧化钙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较大,而在高温时溶解度减小。

2.压强:对于气体物质,压强对其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然而,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质,如二氧化碳在压强增大时,其溶解度反而会减小。

3.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组成也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某些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4.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也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较小,而液态物质的溶解度较大。

5.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认为,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预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实验方法:测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等。

实验时,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压强条件下进行。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压强、溶液组成、物质状态、相似相溶原理以及实验方法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行为,为化学反应、提取分离等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九年级化学第5章 第一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第5章 第一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5.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 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C.①③⑤ B.①③④ D.①②⑤ B )
D )
6.有两瓶t ℃的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另一瓶为10%
钾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汽油中高锰酸钾固体几乎不溶解,说明同种物质在
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实验②、③分别是高锰酸钾、碘加入等体积的 汽油里,现象分别是高锰酸钾几乎不溶解,碘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因此,设计实
验②、③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答案:(1)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重点难点提示】 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1)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有没有剩余溶质存在。 (2)在一定温度下,加溶质,观察能否再继续溶解。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之间的关系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3.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例题】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 溶液
。 。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解析:(1)实验①、②是高锰酸钾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汽油中,水中的高锰酸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的能力。

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性和溶解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溶液中行为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从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两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解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溶质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溶解。

2. 压力:对于溶解气体的情况,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分子与溶液中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气体的溶解。

3. 物质的性质:溶解性也受到物质自身性质的影响。

例如,极性分子通常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分子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此外,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性也受到其晶格能和溶剂中离子的溶解度等因素的影响。

4. pH值:溶液中的酸碱性对一些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

有些物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更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则在中性条件下溶解性较好。

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是表征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指标,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1. 溶解度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的质量分数是指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公式如下:溶解度质量分数 = (溶解质的质量 / 溶剂总质量) × 100%2. 溶解度的摩尔分数计算:溶解度的摩尔分数是指单位摩尔溶剂中溶质的摩尔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溶解度摩尔分数 = (溶解物的摩尔浓度 / 溶剂摩尔浓度) × 100%通过以上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进一步研究溶液的行为和性质。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溶剂的极性会影响溶质分子与溶剂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解性:极性溶剂可以更好地溶解极性溶 质,非极性溶剂可以更好地溶解非极性溶 质
实例:水是极性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极 性溶质,如食盐、糖等;而油类是非极 性溶剂,可以溶解许多非极性溶质,如 油污、油漆等
溶剂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溶剂分子 间的相互作用力, 包括范德华力、 氢键等
光与磁场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光照对溶解性 的影响:光照 可以改变物质 的溶解平衡, 影响溶解度的
大小。
磁场对溶解性 的影响:磁场 可以影响物质 的溶解平衡, 改变溶解度的
大小。
光与磁场对溶 解性的综合影 响:光照和磁 场可以相互用:了 解光与磁场对 溶解平衡的影 响,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和控 制物质的溶解
过程。
光与磁场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添加标题
光照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光照能够促进某些物质的溶解,如光敏性物质; 同时也会影响溶解速率,如光催化作用。
添加标题
磁场对溶解速率的影响:磁场可以改变物质的溶解速率,主要通过影响 物质的分子排列和运动方向,从而影响溶解速率。
添加标题
光与磁场协同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光照和磁场可以协同作用,共同影 响物质的溶解速率。
高压下物质溶解性的变化
高压条件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例如二氧化碳在高压下可完 全溶解于水。
高压可以改变溶剂的物理状态,例如高压下可以将水从液态转变为 超临界流体状态,从而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高压可以促进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例如,某些物质在 高压下可以与溶剂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产物。
04
压力
压力对溶解性的影响
压力增加,溶解度增加
高压下物质溶解度大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程度和速度。

溶解性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溶解性的基本概念、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以及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一、溶解性的概念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程度和速度。

溶解是物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溶解的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溶解性反映了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程度,直接影响到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二、影响溶解性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性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物质的分子动能增大,进而使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溶解速率增加。

2.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情况,压力对溶解性有一定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使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分子结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性越大。

例如,极性分子与极性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它们的溶解性较好。

4. 溶剂的选择:选择适合溶质的溶剂有助于提高溶解度。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醇类、酮类、酯类等,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溶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三、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通常以质量单位的溶解度来衡量。

计算溶解度可以使用溶解度曲线或溶解度表,其中溶解度曲线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中溶质的浓度变化的关系。

溶解度表则列举了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四、实际应用溶解性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物研发中,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有助于确定药物的适宜剂型以及药物的有效吸收。

在环境保护方面,研究溶解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物质在水体中的溶解度,从而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和速度。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 有什么记忆口诀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 有什么记忆口诀

1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有什么记忆口诀物质的溶解性规律记忆口诀铵钾钠钡氢氧溶;碳酸只溶铵钾钠;全部硝酸都能溶;盐酸只有银不溶;硫酸只有钡不溶。

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

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力量大小的一种属性。

溶解度是指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

在特别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状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一个大气压)和肯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影响因素(1)内因:气体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1(2)外因: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比如:加大压强可以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比如:水在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由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如氧气溶解度会减小而溢出。

物质溶解性的口诀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沉钡银铅钙。

氯盐不溶氯化银,硝盐溶液都透亮。

碱溶锂钾钠钡氨,口诀未提皆下沉。

溶解性口诀二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三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酸类多数都易溶,硅酸微溶是独种。

碱类钾钠钡铵溶,钙是微溶余不溶。

硫酸铅钡沉水中,微溶钙银与亚汞。

盐类溶有钾钠铵,外加易溶硝酸盐。

碳酸能溶钾钠铵,其余俱沉水中间。

盐酸沉淀银亚汞,还有微溶氯化铅。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溶剂 温度 现象
探究一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 相 同 相同
探究二 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相同 不同 相同
探究三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相同 相同 不同
新知讲解
活动与探究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观察食盐、蔗糖、消石灰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食盐
蔗糖
消石灰
实验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 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新知讲解 判断下列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 溶液
不饱和 溶液

饱和 溶液

不饱和 溶液

20ml水
加5g硝酸钾
①完全溶解
②部分溶解 ③晶体析出
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饱和 溶液 ③
? ①
加热
冷却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相互转化吗? 如果能,应如何转化呢?
B.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课堂练习
3. 一杯NaNO3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 D ) A. 蒸发10g水有NaNO3固体析出 B. 温度降低10oC时,有NaNO3固体析出 C. 加入10gNaNO3固体,仍有NaNO3固体 D. 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NaNO3固体,固体质 量不再减少
活动与探究 实验3:观察硝酸钾在水不同情况下的溶解情况
实验步骤: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钾,充分振 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 实验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注意: 对一种溶质饱和,对其他溶质不一定饱和。 溶液的浓和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 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条件 —— 一定温度
溶解度4要素
标准 —— 100克溶剂 (水) 状态 —— 饱和溶液
结晶: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一、物理方法: ①过滤法 过滤是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的方法,步骤有:溶 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如粗盐的提纯等。 ②结晶法 结晶是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的两种固体加以 分离的方法。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等。 ③蒸馏法 是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液 态空气制氧气等。 二、化学方法: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 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 溶质的饱和溶液。
加溶质
搅拌
继续加溶质 继续加溶质 部分溶解
T ℃定量的水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温
不饱和溶液
未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5mL水+3g硝酸钾
5mL水+3g硝酸钾
结论:__同_一__溶_质__在_同__一_溶__剂_中__的_溶__解_能__力_与__温_度__有_关_____。
归纳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剂的性质 2.溶质的性质 内部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3.温度外部条件T℃ 定量的水

九年级化学下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练习题(含答案)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课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识点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下列对物质溶解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2. (1)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食盐全部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大部分沉在试管底部,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沦:不同溶质在同种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食盐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水的质量和。

(2)如图所示的实验乙,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过程中水和汽油的质量相同、相同、温度相同.(3)如图听示的实验丙中加热后的现象是,说明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有关。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 下列关于“食盐饱和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食盐都不能再溶解B.温度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C.水量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D.温度和水量都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4. 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在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下列能说明蔗糖水是饱和溶液的是( )A.蔗糖水很甜B.充分搅拌后杯底有未溶解的蔗糖C.刚放入蔗糖时没有完全溶解D.升温后蔗糖全部溶解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6. 某温度下,将2g M物质放入8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D.无法确定7. 室温时,对100 mL硫酸铜饱和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对最终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甲比乙大B.溶液颜色甲比乙深C.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质质量甲比乙小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8. 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B.降温C.加入溶剂D.加入溶质9. 下述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10.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可溶性物质”和“不可溶性物质”这两个概念。

它们是描述物质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是否能溶解于溶液中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的特点、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一、可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充分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具有以下特点:1. 分子结构:可溶性物质多为极性分子或离子。

这是因为极性分子或离子能够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溶解。

2. 溶解度: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若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其溶解度就越高。

3. 温度影响:对于大多数可溶性物质而言,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增加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动能,从而促进其相互作用。

二、不可溶性物质不可溶性物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无法充分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具有以下特点:1. 分子结构:不可溶性物质多为非极性分子。

由于溶剂中的分子无法与不可溶性物质分子相互作用,导致其难以溶解。

2. 溶解度:不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度通常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溶液中,不可溶性物质会以固体形式存在,被称为沉淀。

3. 温度影响:与可溶性物质不同,不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度通常不随温度变化而明显改变。

三、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本身的性质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溶剂性质:溶剂的极性与溶解性密切相关。

相似极性的溶质和溶剂更容易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溶解度。

2. 温度:温度的变化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少数例外。

3.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气体的溶解度。

四、应用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1. 药物和化妆品制造:在药物和化妆品的制造过程中,溶解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控制温度等条件,可以使药物活性成分或化妆品成分充分溶解,从而提高产品的有效性。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外因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外因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外因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溶质和溶剂本身的属性,主要包括:
1.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影响溶解度。

例如,酸和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因为它们能够形成离子。

2.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高。

例如,极性溶质通常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3. 溶质的粒径和分子量:溶质的粒径越小,溶解度越高。

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常在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外因是指溶液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 温度:溶剂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对于某些物质,可能会出现反向的情况。

2. 压力:气体溶解度通常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而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通常不受压力的显著影响。

3. 溶液的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浓度达到饱和时,溶解度将达到最大值,无法再继续溶解。

总之,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由溶质和溶剂的属性以及溶液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 。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溶解能力与 种类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溶解能力与 种类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系)
影响物质溶解性(即溶解能力)的因素: (或溶质种类)、 (或溶剂种类)、 。

2.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溶液;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3)饱和只针对一种溶质,例如
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还能溶解少量食盐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对绝大多数.....
固体而言) 5.现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采用什么方法能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6.如何判断某硝酸钾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在该温度下,取少量该溶液的样品,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 ,振荡,若硝酸钾固体 ,则是该温度下的 溶液;若硝酸钾固体 ,则原溶液是 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 ) ( ) ( )
或 或 或。

6.3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6.3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6.3 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小哲同学冲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6-3-2)。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冲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6-3-2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在一定温度下,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知识点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5.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6.如图6-3-3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图6-3-3(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的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将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其溶液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B.降温C.加水D.加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8.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 ℃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9.20 ℃时,向质量均为50 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本章中的地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等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的初步概念,但学生了解不够,通过本节课知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的学习作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重点与难点:
日常生活中有物质不能在水中无限溶解的实例,但学生没有注意观察,没有深入探究,因而对饱和与不饱和的概念难以理解。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概念的的建立。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本节内容知识点:
(1)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6-3-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6-3-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搅拌或振荡 颗粒的粗细或大小
温度
溶质性质 溶剂性质
温度
老爸,我要喝 最甜的糖水, 还要加,一直
加……
老爸骗人,为什么糖 溶不进去却还能再溶
进去食盐?
儿子,现在最甜 的了,再加也不 会再变甜了……
嘿,别吵了, 我给个建议吧:
3. 加热后有什么变化 4. 继续加入5gKNO3固体,
用玻棒搅拌,观察是 否仍完全溶解 5. 将上述加热后的烧杯 ,静置冷却,观察现
实验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在烧杯中加20mL水,
再加入5gKNO3固体,用玻 棒搅拌,观察是否完全
溶解
KNO3固体刚开 始完全溶解;
再加入的KNO3
加到一定量之 后不再溶解;
加入的CuSO4 固体溶解了,
不再溶解 KNO3的溶液 ,不影响 CuSO4的溶解。
溶液变成蓝色;
什么溶液
(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是 有限的。
(2)配制溶液时,溶剂量越多,溶解的溶质量越多; 反之越少。
(3)温度升高时,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所能溶解的 质量也越多;反之越少。
2. 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还得看什么?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3. 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这种物质不能再溶,但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1、如何判断一瓶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①观察,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溶质。
②向原溶液中继续加入同种溶质, 若不减少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若 减少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练习】 20oC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 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133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 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36 克,现在溶液 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6 克,再向此溶液加 入3克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136 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结论:
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 能是稀溶液. 2.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可能是浓溶液. 3.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 饱和溶液浓 .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不饱和 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不一定
1、你知道下列物质的溶解性吗?
氧气
二氧化碳
碳酸钙
2、思考: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等量的植物油
10ml水
10ml汽油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较多的 蔗糖 较少的 熟石灰
10ml水
10ml水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称取3g硝酸钾(KNO3 )放入试管中,加入5ml水, 充分振荡,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完全溶解,将试 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里加入适量氯化钠,观察现象。
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蒸 发 溶 剂
降 低 温 度
晶体析出
注意: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
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
反之是降低温度。
判断
1、哪个是饱和溶液、 哪个是不饱和溶液? 2、哪个是浓溶液、 哪个是稀溶液?
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浓溶液, 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稀溶液。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实验二 】
多 少
相等
相等
不饱和 饱和
浓溶液 稀溶液
复习
• 1.溶液有什么特征?
• 2.怎样判断溶液中哪种物质是溶剂? ①只要溶液里有水,水就是溶剂 ②固体+液体:液体是溶剂 ③液体+液体: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家庭厨房中的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的是( ) 食盐、醋、胡椒粉、植物油、白砂糖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 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③④Biblioteka ① 10g蔗糖不饱和溶液
② 0.2g熟石灰
③一匙食盐
不饱和溶液
④四匙食盐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 结论:
• 1. 同一种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浓。
• 2.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再加入5g硝酸钾
20 ℃、20ml水
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10g硝酸钾
加入20ml水
20℃、40ml水
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10g硝酸钾
加热
100 ℃
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10g硝酸钾
冷却
100 ℃、20ml水
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与 溶质 、____ 的性质以及 温度 有关。
慢慢加入氯化钠直到不能加入为止
5g氯化钠
氯化钠
20 ℃、20ml水
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20 ℃、20ml水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最大区别? 在该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
讨论与交流
判断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5g硝酸钾
5g硝酸钾
20 ℃ 20ml水
加热蒸发
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想一想
你认为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
应限定什么条件?能重新给饱和溶液和不
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吗?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 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里,还能继续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 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