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质的探究》知识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和溶解性等。

【例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酸碱性B.密度

C.温度D.硬度

解析:酸碱性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为化学性质,而密度、温度、硬度都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A

2.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物质性质的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科学探究分六步进行。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拓展与迁移

(2)探究活动: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实验1】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观察与问题

观察到铜片变成黑色。

铜片上的颜色为什么会变成黑色?

假设与预测

铜片变黑,我的预测是:

①燃烧产生的少量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②铜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

由此可进一步预测: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可以假设:铜片会变黑,是因为火焰中有烟灰附在铜片上。由此可以做出两种猜测:

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联想镁燃烧实验,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许多物质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以做出假设: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若此假设正确,可以预测:d.如果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中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2】验证假设与预测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或湿布擦一擦铜片黑色部分,观察现象。

【实验3

【实验4

如果学校实验室有真空泵,可用它抽出装有铜片并用胶塞塞紧的试管里的空气,

然后加热试管,观察试管内的铜片有何变化。

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以保证隔绝空气,然后加热,再放冷,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铜片有无变色。

现象铜片不变黑

结论假设与预测c正确

解释与结论

解释实验2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的物质不是烟灰

实验3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的物质也不是烟灰

实验4说明:铜片在无空气的条件下用酒精灯加热不变黑,故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变黑是因铜片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新物质

结论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上述反应可用文字表达:

铜+氧气氧化铜

(Cu) (O2)(CuO)

一般说来,在科学探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来自实验事实。通过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化学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养成设疑、质疑的习惯。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要以生活现象、已有知识、题设信息等为基础,要有针对性,不能不着边际地乱猜、乱想。

(2)要善于把握信息,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并且要从信息中提炼出原理、规律。

(3)要懂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化学学习离不开比较、归纳、猜想、类比、迁移等方法。探究活动中,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化学实验,学会设计实验,灵活运用上述方法,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例2】人们在长期密不通风的环境中工作,会感到头昏气闷,据此,需要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假设与预测】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可能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上有较大不同。

【查阅资料】①氧气可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设计实验】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性质及验证方法,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取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吹气,收集呼出的气体,盖好玻璃片,贴上标签A、B。

(2)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分别贴上标签C、D。向A、C中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发现A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不变浑浊。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D中,B中木条很快熄灭,D中能燃烧一段时间。

(4)取两块相同干燥的玻璃片,分别标上E、F,向E吹气,发现立即出现水雾,F无现象。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1)你认为在此实验中,空集气瓶C、D和玻璃片F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可以不用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小学学习时,听老师介绍过空气中还有占空气总体积约为4/5的氮气,且氮气难溶于水,不被人体吸收。你认为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在成分上,除了你得出的结论还应增加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决科学探究问题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确立探究课题。

②要加工、分析课题给出的信息,包括明确的和隐含的信息,弄清实验目的。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尽可能多的有一定依据的合理

的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知识和技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制订探究计划,并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证据、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③根据试题要求,将探究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对本题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再设计对比实验的目的是增加实验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信性。考虑到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几乎不变。答案:【解释与结论】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了

【表达与交流】(1)C、D、F起对比作用不可以设计对比实验,增加实验的科学性、严密性,从而使实验结论真实可信(2)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氮气含量基本不变水制密信(一)将一张白纸浸入水中,取出后放在玻璃板或平滑坚硬的桌面上,再取一张白纸盖在浸湿的白纸上面,然后用一只不出水的圆珠笔在纸上写出你要写的内容。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