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民族关系是指各个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国家发展与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民族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民族关系影响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
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如果民族关系不稳定,各种民族矛盾和冲突就会频繁发生,导致社会动荡,严重危害国家的政治稳定。
而政治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安定的政治环境下,国家能够实现各项政策的顺利推进,吸引外部投资,进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民族关系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和贡献。
如果民族关系不和谐,各个民族难以融合和合作,就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反,如果各个民族能够和谐相处,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会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民族关系也对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是其独特的宝贵资源,而民族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是保护和发展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丰富各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推动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
而如果民族关系紧张,各个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就会导致各个民族的文化不得以传承和发展,最终危害到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最后,国家发展也与民族关系的公平和正义息息相关。
一个公正、公平、包容的民族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果民族关系存在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会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不满,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而阻碍国家的发展。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各个民族的权益平等,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总之,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必须建立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稳定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传承,维护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民族关系是国家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的成败与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息息相关。
民族关系稳定与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不同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分析其影响与作用。
首先,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如果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仇恨、矛盾和冲突,会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这种内部矛盾和裂痕会破坏国家的团结和凝聚力,导致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甚至分裂和内战的发生,极大地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例如,历史上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极大地阻碍了南非国家的发展,南非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维护好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对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国家的发展也影响着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过程中,民族关系也会得到改善与完善。
国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民族之间可以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促进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加深,民族团结也不断加强,民族关系呈现出和谐稳定的态势。
此外,国家政策也对民族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能够调动不同民族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共同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
例如,加拿大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鼓励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为国家的多元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国家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发展。
又如,新加坡实行了“种族平等”政策,致力于打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和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国家的和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不同民族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对于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民族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包括文化交流、经济联系、政治互动等方面。
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国家的发展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从国家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和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国家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双向的。
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国家的发展给予了不同民族更多的机会进行经济交流。
这种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缓解民族间的经济矛盾,从而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国家政治的稳定也对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稳定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互动更加有序和平稳。
政治稳定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权益保障和民主参与,这有助于减少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也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法律是国家权威的表现,法律的健全和适用有助于保障不同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得到了更好的解决,有助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国家文化的发展也会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
在国家文化繁荣的国度,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共融更加深入。
国家文化的发展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国家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双向的,而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是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因此,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良好的民族关系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在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关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团结的关键之一。
一、民族利益的含义民族利益是指一个民族集体中的各个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享有的权利、利益与资源。
在一个国家内,各个民族的利益应该得到公平的保障与发展。
同时,每个民族也要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经济活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国家利益的涵义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与利益。
国家利益的维护是一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国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民族利益。
三、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族裔之间的融合与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同时,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四、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双方关系?实现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需要政府各级部门、各族群众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必须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各民族权益的保障;其次,各族群众要树立共同发展、团结一心的理念,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最后,各个民族应该加强交流、互相了解,增进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总之,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提高各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才能够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建和谐的大家园,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奋斗不息。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与发展 (2)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地区 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 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少数民族 群众的生活水平。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
积极推广普通话,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和理解,消除语言障碍。
土完整。
04
国家统一对民族团结保障作用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0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确保各民族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法律保障。
02
完善涉及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民族团结提供全面的法
制保障。
加大对违反民族团结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03
族团结。
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 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 步。
民族文化差异导致沟通障碍
语言文字差异
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多样,部分民族间存在语言文字 沟通障碍。
风俗习惯不同
各民族风俗习惯各异,相互了解和尊重不足,容易引 发误解和冲突。
宗教信仰多元
我国宗教信仰多元,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间在信仰和 观念上存在差异。
加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文化 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区域发 展差距。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 推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稳定
1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民族团结意 识。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 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促进了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第一篇: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我国沿海地区的水平之间差距日益拉大。
东部地区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投资环境等方面要比少数民族地区优越,资金大批向东部流动,导致东西差距的日益扩大。
当少数民族面临生活困苦、社会就业的时候会面临极大的心里不平衡,从而导致民族间的冲突产生。
少数民族地区对资源占有一大部分,但从开发利用上来看还远没有从中获得足以使经济飞速发展的作用。
这也是经济上的不平衡之一。
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关系重大。
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
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与进入社会主义之前的时期有了极大的好转。
民族矛盾得以缓和,但是民族问题依然是我国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我公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
在转型期间,就难免会涉及到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一旦产生,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在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逐步解决的。
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与社会发展总进程以及改造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问题是很多国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各民族的人口、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是多样的。
因此,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有长达2.2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约有1.9万公里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在沿线边境分布的135个县、旗、市辖区中,有107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在沿边境线居住的大约2200多万人口中,有近半数是少数民族。
边疆少数民族与30多个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
如果没有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的话,西方的反华势力与我国的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加以勾结,会对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造成巨大的威胁。
民族与国家的议论文【六篇】
民族与国家的议论文【六篇】【篇1】民族与国家的议论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
听着这熟悉而又和谐的旋律,我便想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很广阔,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团结互助,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就在我们班级中,也有两名哈族的同学,一个叫塔勒哈尔,一个叫马恩孜。
我们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偶尔会开开玩笑,但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就会表现得十分团结。
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年级进行民族团结拔河比赛,每班选二十人参加。
我们选了二十个同学参加比赛,其中就有我、塔勒哈尔和马恩孜。
先抽签,我们班跟四班比。
我们先上阵了,我们派常国洋在最后压阵,然后其他人依次队,握住绳子,准备开始比赛。
比赛开始,我立刻感到有一股力量把我往前拽,我立刻咬紧牙关,拼命地往后拉,第一局比赛我们班赢了。
交换场地,我们进行第二局比赛,又是一番争斗,我们击败了四班。
接着,我们又顺利地击败了二班和五班。
接下来就是冠军争夺战了,是我们班和三班比。
比赛开始,我一下就被拉过去一步,我拼命咬牙坚持,第一局我们赢了。
第二局我们稍稍有些松懈,没比过三班,现在是1:1.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随着一声哨响,我们又开始拔河。
在这次比赛中,我有过几次想要放弃,但看到前面同学的坚持,又在塔勒哈尔和马恩孜的眼中看到了几分坚韧,我就坚持了下来。
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只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但这次比赛让我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
中国没有什么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
56个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
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
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
只有56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民族身份与国家构建
民族身份与国家构建在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已经日益增多。
而民族身份与国家构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民族身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而国家构建则是指一个国家如何在多民族的背景下实现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民族身份对国家构建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民族身份是国家构建的基石之一。
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相扶持。
民族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国家内部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
当一个国家的多个民族都能够认同自己所属的民族,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认同,让国家具备更强大的凝聚力。
只有当国家内部达到相对和谐的民族关系,国家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和发展。
其次,民族身份对于国家构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方面。
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这些文化和传统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能够妥善保护和传承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也能够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的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维护民族身份的重要手段。
然而,民族身份对国家构建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认同冲突可能导致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认同冲突,进而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如何在多民族国家中实现文化融合和和谐共处,是国家构建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次,民族身份的强调也可能导致排他性和分裂主义的倾向。
有时候,人们过于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把民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
这种情况下,民族身份就可能成为一种分裂主义的动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国家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同时鼓励民族间合作和包容,以实现国家共同发展的目标。
国家民族关系
内容提要:民族国家首先出现于西欧,是欧洲国家形态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形式。
民族国家并非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建立在民族对国家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
民族国家建立以后,逐步成为世界国家体系的基本单元,并向全球扩展,进而成为基本的国家形态。
民族国家遍及全球以后,民族国家具有了复杂多样的形式,相当数量的民族国家虽然具有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但与最早出现于西欧的民族国家有相当的差别。
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民族国家建设的问题随之出现。
当今世界的许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现代民族;民族国家;国家形态;民族认同;国家认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国家形态,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
“到目前为止,民族国家仍然是惟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政治组织结构。
”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第12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我国也是民族国家,并处于民族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
然而,对于民族国家这样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我国的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却尚未形成全面的、一致的认识,既有的知识系统尚无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就连“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本身也是歧义丛生。
这一现象表明,在全面、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对民族国家准确的认识,仍然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本文就从民族政治学的角度,阐述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一、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中文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自于英文的“nation state”,即“民族—国家”,是对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的概括。
作为民族与国家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国家既有民族的内涵,又有国家的内涵,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现实中的这种状况,为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民族国家提供了可能。
也许正因如此,高度关注民族国家的民族学学科和政治学学科对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并构建了大相径庭的民族国家概念。
其间,民族学学科偏重于从“民族”的角度来界定“民族国家”,因而强调“民族国家”的民族属性,进而把民族国家解释为单一民族国家。
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摘要:宗教、民族、国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古代世界历史看,宗教形态的变化与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从近代历史与当代世界看,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宗教冲突相伴随,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代国际冲突、国家局势动荡的主要诱因。
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影响世界和国家局势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宗教;民族;国家;关系当今世界,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层出不穷、纷繁复杂,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内部局势的稳定,而且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民族、宗教、国家三者之间的冲突与互动成为当今世界矛盾冲突的主要诱因。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并分析民族、宗教、国家三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和世界范围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文化体系。
[1](P79)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心理-文化的概念,属于社会实体范畴。
民族不同于氏族和部落。
原始的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国家是一个政治-法律的概念,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形成的一种基本政治建构和整体社会单元,是以强制力保障实现统治阶级利益和实施公共管理的专门机构,属于政治实体范畴。
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宗教特别是民族宗教是维护民族生存,促进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纽带。
宗教与国家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宗教观念往往是古代民族国家的核心意识形态,其!君权神授等神圣观念为国家提供合法性依据。
国家为宗教提供的政治、经济上的支持是宗教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历史来看,宗教组织与国家政权通常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主要有连体共生型、从属服务型、政教合一型等。
民族与国家探究论文
民族与国家探究论文民族与国家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究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
一、民族与国家的概念民族和国家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
民族是指一个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人群,他们通过相似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产生了共同的认同感。
国家则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府组成,具有一定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职能。
二、民族与国家的联系和区别民族和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一方面,民族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元素之一,如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韩国民族是韩国国家的基础。
另一方面,国家不是所有民族的归宿,如亚洲各国和美洲原住民民族都没有独立的国家。
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区别也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在政治层面,国家是一个行政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职责,而民族则是一种文化认同,缺乏具体的行政职能。
在文化层面,民族不仅强调语言、习俗、信仰等文化因素,还强调共同的记忆和价值观。
国家则更多的是以建立在共同的国家制度、法律和合法的政治权威上的对共同利益的追求。
在社会层面,民族能够塑造一个社会和美好的未来,国家则更多的以监管和管理的角色存在,提供各种制度和法律架构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民族与国家的互动关系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互动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民族认同可以作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而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又可以为民族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跨国关系中,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推进全球化进程,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议题影响力等。
四、民族与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交流,促进了民族共同认知和跨文化交流,冲淡了个体民族主义的色彩,在国际化浪潮中民族也越来越多地扮演了开放和合作的角色。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和国家的角色在当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一、国家与民族的定义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领土、政府、国籍和主权。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是平等的主体,享有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
民族是指具有共同历史和文化传统、语言和宗教信仰的社群。
民族之间通常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二、民族对国家的影响民族因素是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政治格局、社会结构和文化风格。
例如,欧洲历史上强调民族主义,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在亚洲,许多国家建立在强调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同时,民族也会产生地域性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联合。
三、国家对民族的影响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国家的统治下,不同的民族会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影响。
例如,在同化政策下,一些民族可能会失去其独特的文化和语言,进而影响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在发达的国家中,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多元文化和民族权利来保护不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四、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互动中,民族因素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但同化和融合的趋势也在上升。
例如,欧盟的建立使得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在同一时间,全球性的文化和娱乐产品也逐渐消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
这些变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影响。
五、结论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种关系中,国家和民族的角色和地位不断在变化中,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同时,保护和维护民族的多样性和权利是国家的重要责任之一。
第三专题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精品文档)
第三专题 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知识整合一、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
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时期主要内容显著特点先秦华夏族产生,并与戎、匈奴、东胡、越、夷等族相互交融。
中华大地出现夏、商、西周的更替和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民族构成的起始阶段和剧烈变动时期,出现统一国家的趋势秦汉秦朝开创中国第一个封建大统一的时代,统一越族,统治西南,击退匈奴。
两汉的巩固、统一:与匈奴的和战,西域、西南夷归属及与汉族交流,统辖“百越”民族构成相对稳定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蜀吴两国改善同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国家分裂但孕育统一因素隋唐打败东、西突厥,管理西北地区;回鹘的兴衰与维吾尔族、裕固族;靺鞨地区划入唐朝版图;南诏的崛起及其首领被册封;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友好交往疆域辽阔,民族构成较为稳定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发展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各民族政权的对立,民族问战争与交往并存;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各民族政权的概况与互相攻灭;完朝疆域空前广阔,确立对西藏、琉球的管辖,中外各族杂居融合,回族形成;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元时已被视为“汉人”民族政权对峙,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朝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发展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最终奠定辽阔版图的基础,各民族之间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
加强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改土归流”;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台湾府;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民族构成基本稳定下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国家和民族框架基本定型2.几个主要少数民族政权的简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之间联系紧密,彼此影响。
这种影响和交流不仅是文化上的,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
本文将着眼于这些方面,探究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一、政治层面的影响和交流政治是国际交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各国之间的政治影响和交流纷繁复杂。
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贸易、安全等问题也成为了国际政治中不可避免的议题。
在政治层面上,有些国家之间互相推销自己的政治体系。
比如,美国一直在推广自己的民主政治,认为这是一个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政治体系,经过实践验证了有效性。
而一些国家则强调中央集权体系,认为它能够更有效地治理国家。
此外,一些国家也会在国际上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这种影响需要通过机构、组织、协议等合作渠道进行。
例如,联合国等机构就是用来保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二、文化层面的影响和交流文化的影响和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之间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都不同,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不仅发生在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还渗透到饮食文化、时尚风格、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交流,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人民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三、经济层面的影响和交流经济层面的交流和影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密切。
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之外,各国还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生产力和技术水平。
经济交流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
在全球化趋势下,这种交流和影响越来越广泛,其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四、科技层面的影响和交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人类社会的科技革命使得科技成为全球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科技交流不仅有利于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有利于推动全球发展进步。
例如,像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遇,也助力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相互影响和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可避免的现象。
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
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我国现阶段民族矛盾凸显,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民族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各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问题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精神,各民族共同繁荣,祖国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搞好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但随着西藏打砸抢事件、新疆7.5事件、昆明恐怖分子事件等关于民族问题的事件发生,如何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文就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展开论述。
(一)民族平等什么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目前是不完全的,那么民族平等是指什么呢?民族平等意味着民族不分大小,也不分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是一律平等的。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的民族人口多,有的民族人口少,有的民族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有的相对欠发达。
但是无论人口多少、民族大小、发展先后,所有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
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复杂而多维的。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民族认同是指一个群体对自己所属的特定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认知和情感归属。
它是一个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
而国家认同则是指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包括对国家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等。
它是一种外在的政治和文化上的表现。
其次,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一个民族面临外部威胁或内部矛盾时,可能会产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危机,进而转向对国家的认同。
同样地,当一个国家面临内部分裂或外部压力时,也可能会强化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
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之一,没有民族认同就没有真正的国家认同。
同时,国家认同也是实现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通过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因此,处理好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的内在联系
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多元文化和多元统一。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当一个国家实现了统一,不同地区的民族之间就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统一有助于打破地域隔离、民族壁垒,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融合和合作,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交融和融合也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当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时,就会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3.多元统一的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多元统一。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多样性被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实体。
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的特色和差异得到尊重和保护,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
4.文化繁荣与国家强大相辅相成: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会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而丰富多元的文化又会为国家的统一和强大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多元统一。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与融合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民族文化与国家发展的互动关系
民族文化与国家发展的互动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民族文化和国家发展一直密不可分。
每一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民族文化一直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正是因为得以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成果。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的方面探讨民族文化与国家发展的互动关系,并阐述民族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性。
一、文化传承与国家认同每个国家的独特文化是其历史、地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融合越来越普遍,因此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比之下,民族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在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这一精神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伦理、政治、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技、思维方式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赵又廷)。
因此,传承民族文化对于维护国家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够让中国的文化优势变成经济、政治优势,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文化旅游是一种能够让游客对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的旅游形式。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族文化的国家,其旅游资源也异常丰富。
研究表明,文化旅游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旅游节、非遗展览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如北京、西安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中国长城、丽江古城等著名景点,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而这些景点的独特之处,正是因为其关联着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如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西北大漠中的嘉峪关文化等。
民族教育与国 家统 一的关系
民族教育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民族教育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民族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教育一直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民族教育,能够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使他们对本民族的历史、风俗、语言等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这种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
民族教育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关键。
民族教育为各民族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培养了跨民族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种交流与融合,能够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增强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从而为国家的统一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同时,民族教育也是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的统一不仅体现在政治和文化上,还体现在经济的均衡发展上。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发展民族教育,可以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当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能够增强民族地区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巩固国家的统一。
此外,民族教育对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民族教育能够培养各民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同时,民族教育也能够提高各民族人民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国家的政治凝聚力,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摘要:宗教、民族、国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古代世界历史看,宗教形态的变化与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从近代历史与当代世界看,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宗教冲突相伴随,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代国际冲突、国家局势动荡的主要诱因。
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影响世界和国家局势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宗教;民族;国家;关系当今世界,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层出不穷、纷繁复杂,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内部局势的稳定,而且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民族、宗教、国家三者之间的冲突与互动成为当今世界矛盾冲突的主要诱因。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并分析民族、宗教、国家三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和世界范围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文化体系。
[1](P79)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心理-文化的概念,属于社会实体范畴。
民族不同于氏族和部落。
原始的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国家是一个政治-法律的概念,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形成的一种基本政治建构和整体社会单元,是以强制力保障实现统治阶级利益和实施公共管理的专门机构,属于政治实体范畴。
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宗教特别是民族宗教是维护民族生存,促进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纽带。
宗教与国家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宗教观念往往是古代民族国家的核心意识形态,其!君权神授等神圣观念为国家提供合法性依据。
国家为宗教提供的政治、经济上的支持是宗教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历史来看,宗教组织与国家政权通常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主要有连体共生型、从属服务型、政教合一型等。
民族是构成国家的主体,国家的疆域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时,共同的利益使国家的民族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致时,利益的矛盾则导致了民族与国家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国家的动荡甚至分裂。
作为构成国家的主体,民族精神塑造着国家风貌;同时,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强化民族精神,民族的文化性和国家的政治性是相互依存,有机互动。
一、宗教的历史形态变化与古代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学术界通常把宗教的历史形态分为氏族-部落宗教、国家-民族宗教、世界性宗教。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外扩散,是一个由家庭-家族-宗族-民族,由血缘-地缘的发展过程。
国家由原始部落发展而来,也是由一个民族-国家到世界帝国的发展过程。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从原始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的这样一个过程。
民族是社会实体,国家则是政治实体,二者都是社会存在。
宗教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民族、国家、宗教,自古就紧密相联、相互交织,共同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氏族-部落社会伴生氏族-部落宗教。
氏族是民族的原始形态,部落制度是氏族制的一种发展。
氏族部落集团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原始民族宗教活动的基本单位。
宗教一经随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形成而形成并逐渐体制化,便成为那个社会最活跃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形式,它反映原始人的生存需要和精神追求,由此进一步反映了氏族制社会的需要。
以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为主要成份的氏族宗教,是氏族或部落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在宗教中的反映。
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在社会结构上的一大特点是氏族-部落联盟的出现。
这时,出现了私有财产制度,氏族发展的不平衡和部落联盟的不断扩大,使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阶级社会,地缘关系逐渐成为部落联盟的纽带之一,反映到宗教观念和宗教崇拜体制上,则表现为氏族-部落宗教出现了神灵等级化,地域保护神出现,宗教专职者和特权等级形成,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原始信仰逐步向民族宗教过渡。
[2]古代民族国家伴生国家-民族宗教。
民族由氏族发展而来,国家是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物,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是由氏族宗教演变而来的。
在氏族社会阶段出现了宗教信仰,随着部落和部落联盟的不断扩大,主体氏族或主体部落的宗教信仰不断占据上风,在部落或部落联盟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就以主体氏族或主体部落的宗教信仰作为国教,这时的宗教信仰的范围不再以血缘为单位而以地缘为单位来划分了。
由地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集团,实际上是早期的民族国家,这时的民族共同体、国家共同体与宗教共同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一个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域,信仰一种宗教,形成本民族的神话体系和崇拜对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物或地域保护神。
国家为整个民族统一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条件,奠定了社会基础。
民族宗教是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其信仰同本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氏族宗教相比,民族宗教的国家性质比较突出,君权同神权相结合,君权神授的思想成为民族宗教最重要的特征,实际上是维护民族国家的上层建筑。
由于民族宗教的全民族性,它自身无需建立独立于国家社会结构形态的宗教教会组织,正像氏族制社会和氏族结构就是氏族宗教的宗教组织一样,在国家-民族宗教体系中,国家的社会组织结构也就是宗教的组织结构,早期国家的君主一般也是全国最高的宗教首领和国家祭祀大典的主祭人,二者是互相重合的,民族、国家和宗教仍然紧密相联,相互交织。
世界帝国伴生世界性宗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一些强势民族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不断兼并、消灭一些相对弱的民族,形成了跨民族-国家、跨地域的世界性帝国。
世界性帝国的建立,使不同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频繁,不同的宗教信仰必将产生碰撞,甚至引起矛盾和冲突,民族、国家、宗教组织上的一体化特征和国家-民族宗教教义的地域性、原生性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社会要求,需要有一种超越地域、民族、国家的普世性的宗教教义,并且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依然是非常活跃的三大世界性宗教,其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产生于西亚地区,那里曾是各种种族激烈竞争的地方。
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斗争,决定了各种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之间的竞争。
在众多的神灵和宗教的角逐中,他们都要抬高自己所奉神灵和宗教的权能,压倒以至否定其他的神灵和宗教。
一批一批的种族和国家在斗争中的失败和灭亡,最后促使他们的神灵和宗教的灭亡。
作为胜利者的民族和国家,其所奉之神灵和宗教自然会从局部地区的神坛跃升到高高的天堂。
跨国度的和世界性的帝国正是在民族-国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主宰宇宙的神和世界性的宗教也是在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走向崩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界性帝国的建立,使民族、国家、宗教逐步走向了自己相对独立的角色,民族保持住了自己特有的特色,宗教和国家也形成了自己各自的组织。
其实,民族、宗教、国家之间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世界性宗教并不因其普世性而丧失其民族性。
三大宗教的分布虽然很广,但其中心区域依然在其创生地,宗教本身也带有其原民族的文化色彩。
圣经的创世论、三位一体论、救赎论以及各种历史故事,都带有近东特别是古犹太人的印痕。
古兰经则保存着古阿拉伯人的信息和文化。
佛经则叙述着古印度人的思维和生活。
世界宗教的跨国跨族传播,都要与当地的原生民族文化和原生信仰相结合而形成带有浓厚的地区性、民族性特色的宗教。
[3]世界性帝国通常被帝国内的某一个或几个强势民族所掌控,反映出这些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
帝国体制和宗教组织通常也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世界性宗教中超民族、超国家的神灵则为世界帝国政权作!神圣性的说明,其普世性教义同时缓解帝国内的民族和阶级矛盾,世界宗教也由于帝国统治者的推广和支持而得到进一步传播。
无庸讳言,就具体的历史来看,世界各民族、国家及宗教的发展历程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三者尽管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种宗教都有着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我们不能一一详考的。
但民族、宗教、国家的形态变化发展的相通性的确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二、古代国家的建立促进古代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古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和民族宗教的形成。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基本政治建构和整体社会单元。
为了维护这个单元的统一和稳定,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自觉提倡一种意识形态以凝聚社会。
由此,这种意识形态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这个国家民族的一种培养基,它的一些内容也便成为民族精神的成分。
由于国家拥有政治支配权,能够选择社会主导意识,对民族的塑造和民族宗教的形成作用巨大。
作为中国的国家-民族宗教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形成于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到了周代形成了集宗教、宗法、政治于一体的!明堂制度。
在明堂制度中,宗教与宗法合一,天神与祖神合一,宗教与政治合一,宗法分封制度加宗教而获得了神圣的光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十三年)宗教祭祀是国家重要的政务活动,其价值与军事等同。
由于它将宗教神权与宗教社会的皇权、族权、父权紧密结合,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秩序,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认同而长盛不衰。
儒学与中国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互为表里,是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
儒学原本只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之一家,又后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几近凋零,但至汉代经董仲舒谏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一举成为中国古代的主导社会意识。
隋唐之后逐步建立和成熟起来的科举制度,使儒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时代是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政权的并立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统中国而著称,但都保持了宗法性传统宗教与儒学作为其核心意识形态。
各朝统治者都大力推行汉化政策的同时,极力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上的突厥人、鲜卑人、西夏人、契丹人等都融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构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华民族。
世界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世界性宗教的形成、传播与民族的融合。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帝国,其政体必定是专制的。
历史上的帝国往往运用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和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对其他民族进行强制同化,并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等手段促使他们放弃其原来所信仰的宗教,强化对主体民族和宗教信仰的认同,从而促进国家的一体化。
加上帝国的强大威力和影响,客观上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宗教在全世界的传播。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本身就意味着世界各民族的大融合,有些民族由于信仰一种宗教而成为一个民族,即使没有成为一个民族,但因信仰上的一致性,其民族之间的同质性也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