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年课程改革成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十年课程改革成效
经过新课程改革十年的实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无论是教师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数学教学评价等都有比较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这十年来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及对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使我们以《课程标准》试验稿、《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严谨、求是、务实地态度,立足本校实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较新,且实用化强;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点非常突出;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突破;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非常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兴趣得到了改善。

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数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出的实验成效,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新教改改革,教师在教与学方面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如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

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能从整体上考虑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体现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教师在数学中也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能通过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探索过程的组织,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以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二、管理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管理者对自身专业责任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校长对教学考核细化,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开发,对开发课程进行评讲优化,使得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也得到了优质的教学;同时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

课程改革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重视,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这就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也是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数学课程改革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这个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评价方式的变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单一的教学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与课程改革的多元目标相适应。

许多中小学教师尝试运用口头测试、课堂观察、成长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变化
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多数中小学教师的共识。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课程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和需要,分析教材的特征和现有的条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呈现进行校本化处理,使具体内容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目标。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长期以来的传统理念和教学造成的思维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
困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新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验中真正得到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实现新课改的真正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