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解析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PPT课件

诊断癫痫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以及进行脑电图等辅助检 查。治疗癫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和生酮饮食等。
案例五: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脑部和脊髓的神经纤维髓鞘 引起的。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递质失衡 有关。
诊断帕金森病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 能性。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案例二: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 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
知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确诊与治疗方案制定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04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 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诊断多发性硬化症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 查。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05 神经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 展望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蔬 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避
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常规体检,早期发现潜在 的神经系统疾病风险因素,如 高血压、糖尿病等。
提高意识
提高公众对神经系统疾病 的重视程度,鼓励人们关 注自身健康状况。
建立支持体系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病例 6 男 ,50岁,于数周前突然 头晕倒地,但神志还清醒。随后出 现语言不清,右手运动不协调。检 查发现:患者右侧上、下肢运动失 调,但肌张力和反射正常。右侧软 腭和声带瘫痪,腭垂偏向左侧。两 足靠拢站立并闭目时,身体倾向右 侧。右侧面部和左侧躯干和四肢痛、 温感觉丧失。其他感觉正常。
23
24
13
14
讨论 临床诊断为脊髓痨。这是一种缓慢进展的 脊髓灰质梅毒,主要病变为脊髓后索和后根发生 变性和萎缩(图17-125)。患者脐平面以下双侧深 感觉、两点辨别觉和腱反射消失,说明病变损坏 双侧脊髓后索,且病变上界在T10节段。触觉不完 全消失是触觉还可通过脊髓丘脑前束向上传导的 缘故。病人出现的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是由于肌 关节感觉缺失所致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它与小脑 疾病所致共济失调的不同点是通过视觉帮助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而闭眼缺乏视觉帮助时 Romberg征阳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在闭眼和睁眼 时对直立稳定性都影响不大(Romberg征阴性15)。
病例 4 男,24岁,背部被人戳一 刀,一年后,脊髓损伤所致的左下 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随 意运动消失,腱反射亢进,肌无明 显萎缩,Babinski征阳性。在剑突 水平以下,右侧肢体的痛、温觉丧 失;左侧肢体的本体感觉和两点辨 别觉丧失,触觉减弱。其他未发现 异常。
16
17
讨论 根据病史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然不
5
6
上、下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的比较
损伤部位
症 瘫痪特点 状 肌张力 和 深反射 体 浅反射 征 病理反射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锥体细胞和锥体束) (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脑脊神经)
痉挛性(硬瘫) 增高 亢进 消失或减弱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PPT课件

概 论 (2)
• 中脑:Ⅲ、Ⅳ • 桥脑:Ⅴ、Ⅵ、Ⅶ、Ⅷ • 延髓:Ⅸ、Ⅹ、Ⅺ、Ⅻ
视神经(2)
• 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而
来自两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组成 视束。
• 瞳孔对光反射纤维经视神经、视束、上
丘臂、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前就分 出至脑干的四迭体上丘。
• 黄斑部视觉受双侧支配(黄斑回避)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
视力缺损、记忆丧失等。 •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 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 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
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 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 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 脊髓休克等。
定位诊断
• 中枢性:
–脑部:脑实质(皮质、脑干、小 脑),脑膜。 –脊髓:上界和下界,髓内或髓外, 硬膜内或硬膜外。
定位诊断
• 周围性:
–颅神经:核性、核上性、核间性、 核下性。 –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 末梢性。 –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
常见症状和表现
• 肌肉病变:肌无力、肌萎缩、肌痛、假
•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①动眼神经麻痹;②脑钩回疝 瞳孔缩小: Horner 氏征(瞳孔缩小、睑裂
Ⅴ 三叉神经
1. 中枢性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周围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中枢性:洋葱皮样,中心部位为脑干 的上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 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减
低、肢体性共济失调
蚓部病变:躯干性共济失调
2019/9/5
43
2019/9/5
44
五、大脑半球病变
额叶病变: 毁坏病变
刺激病变
中央前回 对侧偏瘫或单瘫 对侧限局性痉挛发作
额中回后部 注视病灶同侧
注视病灶对侧
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和书写不能
前额叶
出现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
2、脊后动脉综合征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2019/9/5
20
2019/9/5
后索
后根 皮质脊髓束
C TL S 脊髓丘脑束
前白联合 21
前根
脊髓病纵向定位诊断:
1.纵定位:①运动方面: 上肢
高颈段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颈膨大 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胸段 腰膨大
下肢 上 上 上 下
2019/9/5
下颌偏向患侧
面神经损害:同侧周围性面瘫
听神经损害:听神经聋
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真性球麻痹
舌下神经损害:伸舌偏向患侧伴同侧舌肌萎缩
2019/9/5
41
2019/9/5
42
四、小脑病变
功能: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
肢体性共济失调:同侧肢体指鼻、轮替及跟膝
胫试验不准,张力及腱反射低
躯干性共济失调:行走不稳,Romberg征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 病史和检查:详尽的病史、认真的查体,必
要的 辅助检查
• 定位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解剖、生理和
病理知识,推断病变部位的诊断过程。
• 定性诊断:
根据起病方式、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ppt课件

-
18
主要分支:
颈部分支 — 喉上神经 → 环甲肌、喉粘膜 左:绕主动脉弓
胸部分支 — 喉返神经 → 右:绕右锁骨下动脉
腹部分支 — 胃前支、胃后支、肝支
腹腔支→肝等上腹部器官、肾、 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
喉肌 喉粘膜
-
19
-
20
-
21
Ⅻ 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
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 •舌下神经核 ——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舌肌
②
薄束核 楔束核
对侧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
38
-
39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
皮肤
①
周围突 脊神经节 脊神经
中枢突
②
脊髓Ⅰ、 对侧脊髓丘脑束 Ⅳ~Ⅶ层
脊髓丘系 脑干各部
③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
40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①
2. 咽支 → 咽粘膜
(副交感性)
3. 鼓室支 → 岩小神经
耳神经节 腮腺
4. 颈动脉窦支 →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5. 肌支 → 茎突咽肌
-
17
迷走神经走行
橄榄后沟出延髓→颈静脉孔 出→上、下神经节→迷走神 经干在颈动脉鞘内下行→达 颈根部→
左迷走神经进入胸腔→ 越过主动脉弓→左肺根 后方→食管前面→食管 前丛→迷走神经前干
-
5
Ⅱ 视神经 optic n. 性质——特殊躯体感觉性 视网膜节细胞轴突 —— 视神经—视—神—经管— 视交叉 —— 视束 —— 外侧膝状体
-
6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
第二章 大 脑
;
第一节 大脑的解剖生理
• 一、大脑的外部形状 •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 大脑半球内侧面 • 大脑半球底面
;
• 二、大脑的内部构造 • 〔一〕大脑皮质 • 1、大脑皮质分层 • 2、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的相互关系 • 〔二〕大脑白质 • 1、投射纤维 • 〔1〕内囊前肢 • 〔2〕内囊膝部 • 〔3〕内囊后肢 • 2、联络纤维 • 〔1〕短联络纤维 • 〔2〕长联络纤维
;
• 〔三〕下丘脑的主要纤维联络 • 1、下丘脑的主要传入纤维 • 〔1〕前脑内侧束 • 〔2〕穹隆 • 〔3〕终纹 • 2、下丘脑的主要传出纤维 • 〔1〕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 • 〔2〕背侧纵束 • 〔3〕下丘脑垂体束
;
• 〔四〕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 1、调理体温 • 2、调理饮食 • 3、调理内脏活动 • 4、调理程度衡 • 5、调理腺垂体功能 • 6、调理睡眠 • 7、心情变化 • 8、影响生殖和性行为 • 三、上丘脑的解剖生理
;
• 〔二〕顶叶病变综合征 • 1、左顶叶病变综合征 • 2、右顶叶病变综合征 • 3、Gerstmann综合征
;
• 三、颞叶病变 • 〔一〕临床表现 • 1、觉得性失语 • 2、命名性失语 • 3、癫痫发作 • 4、听觉与平衡妨碍 • 5、嗅味觉妨碍 • 6、记忆妨碍 • 7、幻觉 • 8、精神病症 • 9、视野缺损 • 10、运动妨碍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
;
;
;
;
;
;
;
第一章 绪 论
;
• 一、定位诊断学的内容及意义 • 二、定位诊断学学习要求及方法 • 〔一〕学习要求 • 神经科医生要具备的条件 • 1、掌握神经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知识 • 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所产生的病症、体征及
第二章 大 脑
;
第一节 大脑的解剖生理
• 一、大脑的外部形状 •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 大脑半球内侧面 • 大脑半球底面
;
• 二、大脑的内部构造 • 〔一〕大脑皮质 • 1、大脑皮质分层 • 2、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的相互关系 • 〔二〕大脑白质 • 1、投射纤维 • 〔1〕内囊前肢 • 〔2〕内囊膝部 • 〔3〕内囊后肢 • 2、联络纤维 • 〔1〕短联络纤维 • 〔2〕长联络纤维
;
• 〔三〕下丘脑的主要纤维联络 • 1、下丘脑的主要传入纤维 • 〔1〕前脑内侧束 • 〔2〕穹隆 • 〔3〕终纹 • 2、下丘脑的主要传出纤维 • 〔1〕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 • 〔2〕背侧纵束 • 〔3〕下丘脑垂体束
;
• 〔四〕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 1、调理体温 • 2、调理饮食 • 3、调理内脏活动 • 4、调理程度衡 • 5、调理腺垂体功能 • 6、调理睡眠 • 7、心情变化 • 8、影响生殖和性行为 • 三、上丘脑的解剖生理
;
• 〔二〕顶叶病变综合征 • 1、左顶叶病变综合征 • 2、右顶叶病变综合征 • 3、Gerstmann综合征
;
• 三、颞叶病变 • 〔一〕临床表现 • 1、觉得性失语 • 2、命名性失语 • 3、癫痫发作 • 4、听觉与平衡妨碍 • 5、嗅味觉妨碍 • 6、记忆妨碍 • 7、幻觉 • 8、精神病症 • 9、视野缺损 • 10、运动妨碍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
;
;
;
;
;
;
;
第一章 绪 论
;
• 一、定位诊断学的内容及意义 • 二、定位诊断学学习要求及方法 • 〔一〕学习要求 • 神经科医生要具备的条件 • 1、掌握神经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知识 • 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所产生的病症、体征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1
22
讨论 患者伸舌时向左侧偏斜,舌左半肌肉 萎缩,表明左侧舌下神经受损;右侧上、下 肢痉挛性瘫痪,是皮质脊髓束损伤;结合舌 下神经损伤情况,推测病灶部位在延髓舌下 神经出脑水平,同时损伤左侧舌下神经根和 锥体束。由于病灶向背侧伤及左内侧丘系(图 17-127),因此出现身体右侧(除面部)本体感 觉和两点辨别觉丧失。根据起病急的病史, 为血管病变所致。诊断为舌下神经平面的交 叉性瘫痪。病变是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累 及延髓左侧舌下神经根、锥体束和内侧丘系2。3
19
病例 5 男,6l岁,于数周前突然昏 迷不醒,意识恢复后,出现右上、 下肢瘫痪,舌活动不灵活。检查发 现:右上、下肢痉挛瘫痪,肌张力 增强,腱反射亢进,Babinskin征阳 性,无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左 侧,左侧舌肌明显萎缩。身体右侧 (除了面部外)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 完全丧失,全身痛、温觉正常。
讨论 临床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症),由于小脑后下动脉 血栓形成,累计延髓有背外侧区(图17128)。患者由于病灶损伤脊髓小脑束,而 出现同侧共济失调,且在两足靠拢闭目站立 时身体倒向病灶侧。软腭和声带瘫痪是损伤 同侧疑核引起。病灶波及三叉神经脊束和脊 髓丘脑束,故发生同侧面部痛、温觉和对侧 肢体痛、温觉丧失的交叉性感觉异常。
病例 4 男,62岁,在一次情绪激动 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两天后意识恢 复,但右侧肢体瘫痪。数周后检查发现: 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 腱反射亢进。双侧眼裂对称,口角歪向 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无舌肌萎 缩。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丧失。两眼 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图17-131)。
15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我们只有熟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才能揭示其罹难疾病时出现的最简 单症状。通过对一些常见神经系统病例 的讨论,以神经细胞核团及纤维束的损 伤来解释其出现的症状,将会使我们加 深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1
脊髓内重要的 上行传导通路
2
锥孩,5岁,两个月前突然出 现高热,三天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动, 以后体温虽然降至正常,但左下肢的运 动仍未恢复,且肢体逐渐变细。经检查 发现:左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减退, 膝和跟腱腱反射消失,肌肉明显萎缩, 无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未发现异常。
12
13
讨论 临床诊断为脊髓痨。这是一种缓慢进展的 脊髓灰质梅毒,主要病变为脊髓后索和后根发生 变性和萎缩(图17-125)。患者脐平面以下双侧深 感觉、两点辨别觉和腱反射消失,说明病变损坏 双侧脊髓后索,且病变上界在T10节段。触觉不完 全消失是触觉还可通过脊髓丘脑前束向上传导的 缘故。病人出现的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是由于肌 关节感觉缺失所致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它与小脑 疾病所致共济失调的不同点是通过视觉帮助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而闭眼缺乏视觉帮助时 Romberg征阳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在闭眼和睁眼 时对直立稳定性都影响不大(Romberg征阴性14)。
病例 6 男 ,50岁,于数周前突然
头晕倒地,但神志还清醒。随后出
现语言不清,右手运动不协调。检
查发现:患者右侧上、下肢运动不
协调,但肌力、肌张力和反射正常。
右侧软腭和声带瘫痪,腭垂偏向左
侧。两足靠拢站立并闭目时,身体
倾向右侧。右侧面部和左侧躯干和
肢体痛、温感觉丧失。其他感觉正
常。
24
25
26
5
6
上、下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的比较
损伤部位
症 瘫痪特点 状 肌张力 和 深反射 体 浅反射 征 病理反射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锥体细胞和锥体束) (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脑脊神经)
痉挛性(硬瘫) 增高 亢进 消失或减弱 (+)
弛缓性(软瘫) 降低 减弱 消失或减弱 (-)
7
讨论 从左下肢瘫痪特点来看,为下神经元 损伤的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说明周围 神经未受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一般兼有运动 和感觉障碍),故病变在脊髓前角(左侧) (图17-123);瘫痪类及左侧整个下肢,说 明脊髓受损伤的节段在腰骶膨大(L1~S4) 根据患者起病急、有高热等急性炎症的症状, 诊断为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小儿麻痹)。
8
病例 2 男,24岁,背部被人戳一 刀,一年后,脊髓损伤所致的左下 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随 意运动消失,腱反射亢进,肌无明 显萎缩,Babinski征阳性。在剑突 水平以下,右侧肢体的痛、温觉丧 失;左侧肢体的本体感觉和两点辨 别觉丧失,触觉减弱。其他未发现 异常。
9
10
讨论 根据病史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然不
是周围神经损伤,而是利刃刺伤了脊髓的传导束
(图17-126)。损伤区在第4胸椎偏左侧,即T6
脊髓左侧半边横断(Brown-Sequard综合征)。患
者左下肢痉挛性瘫痪,表明左侧皮质脊髓束损伤。
右侧肢体痛、温觉和左侧肢体本体觉和两点辨别
觉消失,表明分别为左侧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后
索(主要为薄束)受损所致。触觉不完全消失是
16
大脑A分为:皮质支— 皮质各层及髓质浅层 中央支— 脑髓质深层(内囊) 基底核、间脑
17
18
讨论 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表明皮质脊髓
束受损,右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表 明皮质核束受损。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丧 失,而其他感觉丧失则表明脊髓丘脑侧束、 三叉丘系、内侧丘系受损,其感觉传导路受 损的部位是在丘脑以上。双眼视野右侧同向 性偏盲发生在左侧视束以上的部位受损。由 以上综合分析可推断其病变在左侧内囊,根 据起病急的病史,为血管病变出血所致。临 床诊断为左侧内囊出血。
其冲动仍可经对侧脊髓丘脑前束上传。从患者感
觉缺失在剑突水平以下,推测脊髓受损的部位约
在T6左侧半,与外伤位置相符。
11
病例 3 男,60岁,主诉近一年来行走困难, 走路不知深浅,在黑暗处更严重,甚至不敢 行走。检查发现:患者步态不稳,两足过度 叉开站立。令其双足并拢直立时,睁眼时尚 可,如闭眼则立即摇晃倾倒(Romberg征阳 性)。两下肢的肌力正常,髌腱和跟腱反射 消失。脐平面以下双侧深感觉和两点辨别觉 均消失,触觉减弱。
21
22
讨论 患者伸舌时向左侧偏斜,舌左半肌肉 萎缩,表明左侧舌下神经受损;右侧上、下 肢痉挛性瘫痪,是皮质脊髓束损伤;结合舌 下神经损伤情况,推测病灶部位在延髓舌下 神经出脑水平,同时损伤左侧舌下神经根和 锥体束。由于病灶向背侧伤及左内侧丘系(图 17-127),因此出现身体右侧(除面部)本体感 觉和两点辨别觉丧失。根据起病急的病史, 为血管病变所致。诊断为舌下神经平面的交 叉性瘫痪。病变是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累 及延髓左侧舌下神经根、锥体束和内侧丘系2。3
19
病例 5 男,6l岁,于数周前突然昏 迷不醒,意识恢复后,出现右上、 下肢瘫痪,舌活动不灵活。检查发 现:右上、下肢痉挛瘫痪,肌张力 增强,腱反射亢进,Babinskin征阳 性,无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左 侧,左侧舌肌明显萎缩。身体右侧 (除了面部外)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 完全丧失,全身痛、温觉正常。
讨论 临床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症),由于小脑后下动脉 血栓形成,累计延髓有背外侧区(图17128)。患者由于病灶损伤脊髓小脑束,而 出现同侧共济失调,且在两足靠拢闭目站立 时身体倒向病灶侧。软腭和声带瘫痪是损伤 同侧疑核引起。病灶波及三叉神经脊束和脊 髓丘脑束,故发生同侧面部痛、温觉和对侧 肢体痛、温觉丧失的交叉性感觉异常。
病例 4 男,62岁,在一次情绪激动 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两天后意识恢 复,但右侧肢体瘫痪。数周后检查发现: 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 腱反射亢进。双侧眼裂对称,口角歪向 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无舌肌萎 缩。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丧失。两眼 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图17-131)。
15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我们只有熟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才能揭示其罹难疾病时出现的最简 单症状。通过对一些常见神经系统病例 的讨论,以神经细胞核团及纤维束的损 伤来解释其出现的症状,将会使我们加 深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1
脊髓内重要的 上行传导通路
2
锥孩,5岁,两个月前突然出 现高热,三天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动, 以后体温虽然降至正常,但左下肢的运 动仍未恢复,且肢体逐渐变细。经检查 发现:左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减退, 膝和跟腱腱反射消失,肌肉明显萎缩, 无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未发现异常。
12
13
讨论 临床诊断为脊髓痨。这是一种缓慢进展的 脊髓灰质梅毒,主要病变为脊髓后索和后根发生 变性和萎缩(图17-125)。患者脐平面以下双侧深 感觉、两点辨别觉和腱反射消失,说明病变损坏 双侧脊髓后索,且病变上界在T10节段。触觉不完 全消失是触觉还可通过脊髓丘脑前束向上传导的 缘故。病人出现的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是由于肌 关节感觉缺失所致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它与小脑 疾病所致共济失调的不同点是通过视觉帮助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而闭眼缺乏视觉帮助时 Romberg征阳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在闭眼和睁眼 时对直立稳定性都影响不大(Romberg征阴性14)。
病例 6 男 ,50岁,于数周前突然
头晕倒地,但神志还清醒。随后出
现语言不清,右手运动不协调。检
查发现:患者右侧上、下肢运动不
协调,但肌力、肌张力和反射正常。
右侧软腭和声带瘫痪,腭垂偏向左
侧。两足靠拢站立并闭目时,身体
倾向右侧。右侧面部和左侧躯干和
肢体痛、温感觉丧失。其他感觉正
常。
24
25
26
5
6
上、下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的比较
损伤部位
症 瘫痪特点 状 肌张力 和 深反射 体 浅反射 征 病理反射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锥体细胞和锥体束) (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脑脊神经)
痉挛性(硬瘫) 增高 亢进 消失或减弱 (+)
弛缓性(软瘫) 降低 减弱 消失或减弱 (-)
7
讨论 从左下肢瘫痪特点来看,为下神经元 损伤的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说明周围 神经未受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一般兼有运动 和感觉障碍),故病变在脊髓前角(左侧) (图17-123);瘫痪类及左侧整个下肢,说 明脊髓受损伤的节段在腰骶膨大(L1~S4) 根据患者起病急、有高热等急性炎症的症状, 诊断为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小儿麻痹)。
8
病例 2 男,24岁,背部被人戳一 刀,一年后,脊髓损伤所致的左下 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随 意运动消失,腱反射亢进,肌无明 显萎缩,Babinski征阳性。在剑突 水平以下,右侧肢体的痛、温觉丧 失;左侧肢体的本体感觉和两点辨 别觉丧失,触觉减弱。其他未发现 异常。
9
10
讨论 根据病史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然不
是周围神经损伤,而是利刃刺伤了脊髓的传导束
(图17-126)。损伤区在第4胸椎偏左侧,即T6
脊髓左侧半边横断(Brown-Sequard综合征)。患
者左下肢痉挛性瘫痪,表明左侧皮质脊髓束损伤。
右侧肢体痛、温觉和左侧肢体本体觉和两点辨别
觉消失,表明分别为左侧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后
索(主要为薄束)受损所致。触觉不完全消失是
16
大脑A分为:皮质支— 皮质各层及髓质浅层 中央支— 脑髓质深层(内囊) 基底核、间脑
17
18
讨论 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表明皮质脊髓
束受损,右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表 明皮质核束受损。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丧 失,而其他感觉丧失则表明脊髓丘脑侧束、 三叉丘系、内侧丘系受损,其感觉传导路受 损的部位是在丘脑以上。双眼视野右侧同向 性偏盲发生在左侧视束以上的部位受损。由 以上综合分析可推断其病变在左侧内囊,根 据起病急的病史,为血管病变出血所致。临 床诊断为左侧内囊出血。
其冲动仍可经对侧脊髓丘脑前束上传。从患者感
觉缺失在剑突水平以下,推测脊髓受损的部位约
在T6左侧半,与外伤位置相符。
11
病例 3 男,60岁,主诉近一年来行走困难, 走路不知深浅,在黑暗处更严重,甚至不敢 行走。检查发现:患者步态不稳,两足过度 叉开站立。令其双足并拢直立时,睁眼时尚 可,如闭眼则立即摇晃倾倒(Romberg征阳 性)。两下肢的肌力正常,髌腱和跟腱反射 消失。脐平面以下双侧深感觉和两点辨别觉 均消失,触觉减弱。